统计质量管理统计学是哪个发明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内外质量管理发展史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国内外质量管理发展史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9|
上传日期: 23:35: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国内外质量管理发展史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质量管理分类
提到质量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和其他微观组织的质量管理,以至于理论界将质量管理等同于企业质量管理。我们去图书馆、书店查阅,质量管理的书籍不少,但翻开看看,大都写的是企业质量管理。其实,在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层面的质量管理&政府质量管理。目前,关于政府质量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实际上,根据质量管理实施主体和内容的不同,质量管理可以分为微观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政府及社会质量管理)两类,这一点上,有点象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样。
微观质量管理,也可称为企业质量管理,通常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内部质量管理。是微观质量主体为实现组织目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它是微观组织为保证和提高质量所进行的具体管理活动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对过程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以提升质量的活动等。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政府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亦属微观质量管理范畴,遵循微观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其受宏观质量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同时,又制约着宏观质量管理的绩效和水平。如政府机关建立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均属于微观质量管理范畴。
现代意义上的微观质量管理活动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根据解决微观质量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微观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人们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段,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代表,将质量检验从生产工序中独立出来,从而产生了专职的检验机构和人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为第二阶段,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阶段以休哈特为代表,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将质量的事后检验,变为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质量问题产品的产生,在方法上更进了一步;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称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者是美国通用公司的工程师费根堡姆,他认为质量管理不是质量部门的事,是全员的事,是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事。他主张用系统或用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企业质量管理逐步上升到组织战略层面系统、长期地进行计划、管理和控制。
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很多,一些名牌企业不断创造、总结新的管理模式。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创造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模式、美国施乐公司推行的&标杆对比&模式、还有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浦.克劳士60年代提出的&零缺陷&管理方式、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推行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推行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等。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现阶段比较公认先进的管理模式是美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该模式标准每两年修订一次,集当今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方法之大成,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最新先进理念。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开展了卓越绩效管理的推广与普及。我国2004年,参照当时的美国版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制订发布了我国卓越绩效管理国家标准。目前,我国26个省市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大都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标准。
所谓宏观质量管理,是指宏观质量主体为实现一个国家、区域或行业的总体质量发展目标,在质量方面进行管理的活动。我们一般将宏观质量管理主体定义为各级人民政府。宏观质量管理的目标不同于微观质量管理即企业自身的质量提升,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目标是实现一个国家、区域或行业总体质量发展,包括总体质量发展目标、质量发展、质量安全专项质量目标。
按照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我国到2020年质量发展目标是: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着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微观质量管理、宏观质量管理二者的区分并不是严格且固定不变的。许多质量问题情况既涉及微观质量也涉及宏观质量的层面。例如,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整个国家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宏观质量管理问题。但要了解品牌的货币价值,我们又需要分析单个企业甚至单个产品品牌所具有的价值&而这是一个微观质量管理问题。质量兴企工作一样,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和推动的工作,但侧重点与方法措施不同。&
按照宏观质量管理的范畴划分,政府对质量的管理可分为狭义宏观质量管理与广义宏观质量管理。狭义质量管理的对象仅限于产品及其延伸的服务,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后,将质量管理领域限于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四个方面。2012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仅保留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
广义的宏观质量管理可以包括对一切事物好坏的评价与质量促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最新发展阶段的开始,人们对质量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内涵和外延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从内涵讲,可概括为主观质量、客观质量和潜在质量,从外延看,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到教育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乃至经济运行质量。很明显,当今世界已进入广义质量阶段。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刘源张所描述:&质量管理的概念不仅是产品,而且还包括工程和服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大件&。现在,质量无所不在,我们国家又提出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发展质量、教育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人口质量。总之,现在质量这个词的运用越来越广,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多处强调了质量,范围涵盖了城镇化质量、发展质量、产品质量、文化产品质量、教育质量、就业质量、国防建设质量、公民文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者素质等。对于生活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等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在宏观质量管理实践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