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一段文字到地方电视台文字规范的新闻上面去

当前位置: 朋友圈 & 微信怎么发文字到朋友圈? - 新闻资讯
微信怎么发文字到朋友圈? - 新闻资讯
把收藏的文字发到朋友圈标签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其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下载:  微信现在使用的非常的广泛,周围的很多人都在使用。甚至取代了QQ,可称是强大的通讯工具了。对于微信,你微信会做什么?如果你以为会微信摇一摇,会朋友圈发照片,会跟几个朋友群聊,就已经玩转微信了,那你就太落伍了!现在总结了10个微信的小技巧,看看你会几个!  看到有些朋友在朋友圈里,只发文字,没有图片,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朋友圈长按右上角相机键,就可以只发文字了。  经常遇到爱改微信头像和昵称的二货怎么办?要找好友又不记得对方的微信账号怎么办? 备注二货信息,不管你丫马甲怎么换,都可以轻松找到你。联系人右上角菜单-备注信息。  换了新手机, 发现登陆微信之后,没有以前的聊天记录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右上角菜单-设置-通用-聊天记录迁移,微信提供聊天记录的上传和下载,这样就可以在多台手机间同步聊天记录了。  通过微信群发信息,可以省去你很多短信的费用,逢年过节尤为适用!设置-通用-功能-群发助手。  和朋友聊天时,希望收藏一些重要的语音、图片、文字,以待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温一下!长按信息--收藏,在我的收藏里面就可以看到。    联系人右上角菜单-添加到桌面,点开就直接可以和他微信聊天。  不想看到有些好友的朋友圈动态!二货每天刷屏,老在朋友圈发自己的自拍照, 或者一些得瑟的吃货,总把自己吃的美食分享到朋友圈, 要么就是不停转发各种老掉牙的心灵鸡汤.是不是很烦呢?你又不好意思拉黑他? 你可以选择在朋友圈拉黑那些”讨厌鬼”哦!联系人右上角菜单-设置朋友圈权限。  右上角菜单-我的银行卡。  手机微信充值及理财通(相当于淘宝的余额宝,利息差不多)。把收藏的文字发到朋友圈标签  打的服务及微信卖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q币充值及电影票购买,在线选座。  给微信群里的朋友发点压岁钱。  长按某一段语音--转换为文字。  希望这些小技巧对你玩转微信有帮助!祝大家玩的开心~
------分隔线----------------------------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C) 2010-
声明:本站所有的作品、评论和资料等均系统全自动采集于互联网,有源可寻,与本站无关,本站收藏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本站会立刻删除。 欢迎喜欢本站的朋友到来QQ群:请用一句话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25个字。本报讯据央视报道昨日20时37分许,嫦娥二号搭载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顺利开机,目前工作状态良好。用来探测地月之间空间环境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是嫦娥二号搭载的七种科学仪器之一,也是嫦娥二号奔月过程中开启的首台科学仪器。据悉,嫦娥二号卫星共搭载7种探测设备,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有效载荷总重约140公斤。据报道,第二梯队将开机的仪器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γ射线谱仪。嫦娥二号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进行2-3次轨道修正。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特定位置时,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月球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近月点制动,进入高度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在完成在轨测试和技术验证后,嫦娥二号卫星将进入100公里×15公里绕月椭圆轨道,拍摄嫦娥三号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轨道,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文字版7月份开始,到哪天都行,越多越好,每天有1条新闻就行200左右 文字的,不要影视
食尚侯哥哥352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主页,打开每一则新闻,视频下面就是文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知识号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互动网络百科全书客观、专业、权威的知识性百科全书
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
时间: 21:16:12
《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日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被称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等所有方面。[1]
该节目于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3套)19:00并机直播,同时中国各大卫视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进行转播,节目时长通常是30分钟。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资讯类节目,风格沉稳庄重,但也一度被批评套话现象严重。从2013年起,其内容越来越贴近民生,甚至在节目中播报普通人的寻人启事,以及在重播时段现场转播恒大夺冠比赛片段等。自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通道的重要地位。[1]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
中国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历史沿革
新闻联播北京电视台时期
日,根据全中国的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当时尚未定名《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10多个省级与直辖市级电视台提供信号,每日播出时长为10-15分钟,只有新闻影片,没有配音。当时大部分的地方新闻影片都是以飞机或火车运送到北京,加上后续的处理过程,导致时效性不彰。
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1978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开会制作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新版片头动画,会中决议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定名为《新闻联播》,使用蓝底白字的片头动画。
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八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
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时期
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
1978年底,《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日起,《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981年,“青岛会议”决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视台的记者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与义务给央视供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
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
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6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
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6秒的乐曲。
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
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播出(起初与CCTV-1并机,日,在CCTV-4改为重播)。
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此前《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方阵,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
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同时,新闻联播更换了片尾曲,这首片尾曲至今未改。在随后的日、日、日和日,演播室做了四次调整,背景还是蓝色的世界地图。
日起,因CCTV-2改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2重播。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
《新闻联播》最早的片头问候语是“观众同志们晚上好”,1990年代上半期已改成“观众朋友晚上好”。
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
日、3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同年6月16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同时,《新闻联播》开始在次日6:25在CCTV-1重播(日起因《朝闻天下》在CCTV-1提前至6:00与CCTV-13并机直播而改为次日5:00重播)。
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
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成为《新闻联播》历史上延时最长的一次。
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
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
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
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
日,《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日,《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
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开通“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及客户端之后,《新闻联播》和央视其他各档新闻节目的结尾语中,通常会加一段提示语,提醒观众可通过微博、微信及客户端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联播名称变迁
《新闻联播》一开始并不叫《新闻联播》,它有个很长的名字——《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这个节目从日开始在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内容主要是各地电视台寄来或专程送来的电视新闻片。当时电视新闻都由胶片拍摄,加上路途遥远,等到胶片送到北京再冲洗出来播出,新闻往往成为旧闻。 等到1977年底,微波线路网相继建成,实现真正的《新闻联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设计新片头的任务交给了美工组的负责人张德生,有着多年电视设计包装经验的张德生觉得原来的节目名字实在太长,打在屏幕上字会很小,与画面也很不协调,建议把名字改成《新闻联播》。而后发现《新闻联播》这个名字涵盖的意义也很广泛、严谨。就这样,从日起,《新闻联播》这个名字正式启用。
新闻联播节目特色
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通常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务活动(包括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等),思想教育类短片,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国内简讯,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等。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
另外,该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与主播风格、片头音乐上皆甚少变化,主播的发型和个人造型必须保持固定,主播之一的罗京曾介绍说,主持人剪头发得台长批准。当中变化较显著的只有片头动画由中国书法字随着台徽的两次演变成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头。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各大电视联播网(如日本放送协会在晨午晚间的全国联播新闻),美国各大电视联播网都有类似新闻联播的栏目。
新闻联播节目乐曲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
新闻联播播出信息
新闻联播播出平台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节目长度视情况而定,除某些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外,通常是30分钟,表中记录的播出时长,是在节目未有延长的情况下的播出时长。(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只列出该语种首播时间)
 播映播出平台频次时间备注首播CCTV-1
(含香港版)
每天当日19:00-19:30
(日本时间20:00-20:30)
中国大陆省级地方卫视同步转播,绝大多数地级、县级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和部分广播电台也会同步转播。
CCTV大富版本含日语同声传译。(是转播卫星上CCTV-1画面,容易露出台标,非央视公共信号转播)
CCTV-1香港版在《新闻联播》前后广告与内地版不同。
  CCTV-13每天当日21:00-21:30若当天19:00《新闻联播》直播时出现失误,21:00会播出修改后的版本。
若要插播重要新闻,或19:00播出的重要新闻有新的进展,21:00则会改为直播,除播出的重要新闻外,其他新闻与19:00保持一致。
之后央视其他时段的重播版本也与21:00版本保持一致。(CCTV大富、西藏卫视除外)
CCTV-4亚洲每天次日02:00-02:30因该频道16:9播出,标清依然拉伸播出,高清则信箱模式重播。欧洲版、美洲版暂无高清版本。CCTV-4欧洲每天次日03:00-03:30 CCTV-4美洲每天次日05:30-06:00 CCTV-1每天次日04:59-05:29高清版本重播标清信箱画面。CCTV大富每天次日05:50-06:20
(日本时间06:50-07:20)
 西藏电视台重播西藏卫视每天(周三除外)次日03:20-03:50重播前一天19:00CCTV-1播出的版本(周三凌晨检修时除外)。维吾尔语首播新疆电视台维语新闻综合频道每天当日22:00-22:30
(新疆时间20:00-20:30)
 哈萨克语首播新疆电视台哈语新闻综合频道每天当日22:00-22:30
(新疆时间20:00-20:30)
 柯尔克孜语首播新疆电视台少儿频道每天次日14:00-14:30(新疆时间12:00-12:30) 藏语卫藏方言首播西藏电视台藏语卫视频道每天当日21:30-22:00之前直接录制央视画面制作,前面加个“看中国,观世界”宣传片,现为西藏电视台自行制作引用央视画面片段。藏语安多方言首播青海电视台安多卫视每天当日22:30-23:00 藏语康巴方言首播四川电视台康巴卫视每天当日21:30-22:00日之前只播出15分钟的节目摘要,播出时无演播室画面。节目同时提供汉语字幕。朝鲜语首播延边卫视每天当日22:00-22:30之前为延边电视台制作,延边电视台主播播报,使用央视新闻联播片段,结束时,延边电视台主播有鞠躬致谢(朝鲜族特色因素)。现除片头片尾外,改为根据央视原版直接配音。蒙古语首播内蒙古电视台蒙语卫视频道每天当日22:40-23:10 香港无线电视明珠台每天次日05:30-06:00播放CCTV-4版本。(以《中国新闻》名义)
白天期间会转播CCTV-NEWS节目。
亚视国际台、亚洲台于2015年5月停播所有央视普通话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转播情况
除了央视之外,各个省市地方电视台以及教育台(包括中国教育电视台)也会按广电总局要求,在每日首播时转播《新闻联播》,只不过并不是每家电视台的主频道都会转播《新闻联播》。
上海:此前,上海电视台曾享有不转播《新闻联播》的特权(上海教育电视台则有转播);但是,在习近平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后,东方卫视(含海外版)开始转播《新闻联播》。
广东:南方电视台(因同属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广东卫视有转播)、广州广播电视台(从日起在综合频道开始转播《新闻联播》,广州电视台在此前已先后在经济频道、16频道、英语频道(现生活频道)转播)、番禺区电视台(曾经转播)、佛山电视台(曾经在公共频道转播,现在综合频道转播)、深圳卫视开播前为深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今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SZTV-1)转播《新闻联播》,深圳卫视开播后改由深圳卫视转播《新闻联播》,深圳卫视(含长城平台播出的国际版)在每晚19:00均转播新闻联播等
江苏:江苏部分城市的电视台,如苏州电视台在其第5套节目转播(日起在新闻综合频道转播[2]
)。现时,江苏省13市的电视台的主频道均按照上级要求转播该节目。以扬州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为例,原先18:30《扬州新闻》结束后会在片尾无缝对接19:00时段的《新闻女生帮你忙》,后扬州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2014年4月开始每晚19:00时段转播《新闻联播》,原时段的《新闻女生帮你忙》延后至21:25播出。现已跟《关注》栏目合并并提前至21:30播出。
福建: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东南卫视在2006年之前都会转播《新闻联播》;但自日起,只有东南卫视继续转播新闻联播,综合频道则在同时段播出自制节目。而同属福建电视台的另一个卫星频道海峡卫视因定位对岸且对海外播出,晚上没有转播《新闻联播》的安排。厦门卫视也因为定位对岸有关,国内版晚上亦不转播《新闻联播》;但厦门电视台本地的一套、厦门卫视海外版则会转播新闻联播,福建教育电视台、长乐电视台综合频道不转播《新闻联播》。
湖南:另据传2008年湖南卫视向广电总局申请从2009年起不转播《新闻联播》但未获批准,不过此消息已被湖南卫视官方否认。
天津:原天津电视台第一套节目(12频道)在每晚19:00转播《新闻联播》,后面天津卫视(原天津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无线17频道)上星之后就改由天津卫视转播。
香港:在邓小平去世期间即日,翡翠台、.本港台临时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表示深切悼念。平常情况下,无线明珠台、亚视国际台则是凌晨录制《新闻联播》栏目重播,白天转播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节目长达两小时。从2015年5月起亚视国际台、亚洲台停止播出所有央视普通话新闻栏目。2012年有微博消息称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每天晚上7点要转播《新闻联播》,但两间公司对此消息否认。
其他地区:一些高清频道因一些事故而转播标清版《新闻联播》左右黑边,如浙江卫视高清、安徽卫视高清;辽宁卫视标清曾经转播高清版《新闻联播》并上下信箱播出;东南卫视自从日标清16:9开始,转播高清版本信号源[3]
;还有一些地方电视台转播《新闻联播》时所用的信号源不是CCTV-1,而是用CCTV-13作为信号源。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中国大陆出现了要求取消地方台转播《新闻联播》的呼声,中央电视台也有改革《新闻联播》的传闻。
新闻联播延时记录
年份 日期 时长 延时原因
新闻联播1997
02/20 120分钟 播送邓小平逝世相关新闻
新闻联播1999
10/03 39分钟播送缆车超载事故
12/2039分钟 播送澳门回归
12/31 42分钟 播送新千年庆祝活动
新闻联播2002
11月十六大期间 播送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等新闻
新闻联播2003
3月“两会”期间 播送“两会”新闻
05/01 75分钟 播送新闻频道开播
新闻联播2006
11/4  42分钟 播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2007
10/15 60分钟  播送中共十七大开幕
10/21 播送十七大闭幕,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委委员名单
10/22 75分钟 播送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公报、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及其简历
新闻联播2008
03/15 45分钟 播送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及其领导人简历
05/16~05/20 45到55分钟不等 播送汶川大地震现场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及实时救援情况
05/28 40分钟播送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等时政新闻及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有关情况
05/31 播送抗震救灾有关情况
08/09 50分钟 播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关新闻
09/16 34分钟 播送国家卫生部门检验相关三聚氰胺问题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的相关新闻【补充】邢质斌10分钟看稿口播。
09/29 40分钟 播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等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2009
10/01  37分钟 播送国庆60周年庆祝大会相关新闻【当晚新闻联播关于庆祝大会的新闻长达33分钟,成为新闻联播历史上单条新闻最长的一次】
12/20  47分钟 播送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十周年纪念特别节目及大会相关新闻
新闻联播2010
  05/01  49分钟 播送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及相关新闻
08/08 38分钟 播送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相关新闻
新闻联播2012
06/06 35分钟 播送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相关新闻
09/11 34分钟 播送日本单方决定将钓鱼岛私有化引起我国政府严厉谴责抗议的声明
10/15 42分钟 播送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去世相关新闻报道【补充:该条新闻作为口播在19:37播出,前面播出了几条时效性不强的新闻,疑似在等待国家领导人悼念消息,但时间紧迫,片子并未制作出来,随即改为口播结束节目】
11/08 60分钟 播送中共十八大开幕及十七大报告
11/1460分钟 播送中共十八大闭幕、各项决议通过及新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名单
11/15 124分钟 播送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公报、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并依次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简历
新闻联播2013
03/14 34分钟 播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及其领导人简历
03/17 40分钟 播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大会
新闻联播2014
03/05~03/13 35到60分钟不等 播送两会期间的相关新闻
09/12  38分钟 播送习近平外访相关新闻
09/18  40分钟 播送习近平外访相关新闻【补充:播送结束对斯里兰卡国事访问、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等新闻】
09/30  50分钟 播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国务院举行建国65周年国庆招待会等新闻
10/28 55分钟 播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补充:直播时,李修平头条口播了决定摘要,用时近17分钟;郭志坚口播了说明,用时近13分钟。重播时,口播变成了配音字幕。这两次口播时长都超过了日,邢质斌播发的国家卫生部门检验相关三聚氰胺问题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的口播】
11/08~11/12 33到45分钟不等 播送APEC峰会会议相关新闻
12/19~12/20 40分钟 播送习近平抵达澳门并出席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一系列活动的相关新闻
12/31 45分钟 播送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等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2015
03/28 播送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相关新闻
04/21 43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相关新闻
04/28 36分钟 播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等时政新闻
05/27 35分钟 播送习近平视察浙江、李克强访问智利等时政新闻
07/10 播送习近平出席金砖峰会并会见外国领导人的相关新闻
07/31 42分钟 播送北京申冬奥成功及其它时政新闻
09/02 57分钟 播送国家领导人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会见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宾的相关新闻
09/03 50分钟 播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相关新闻
09/04 43分钟 播送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相关新闻
09/23 38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美国相关新闻
09/29 35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联合国并会见外国领导人等相关新闻
09/30 40分钟 播送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等相关新闻
10/21 35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英国相关新闻
10/22、10/23、10/2940分钟播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10/30 35分钟 播送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李克强在安徽考察并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相关活动等相关新闻
11/02 36分钟 播送习近平欢迎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并举行会谈、李克强访问韩国等相关新闻
11/03 50分钟 播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国家领导人的各种公务活动等相关新闻【补充:首播时,康辉头条口播(录播)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摘要,用时近10分钟;海霞口播(录播)了说明,用时近8分钟】
11/06 50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等时政新闻
11/0750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新加坡、两岸领导人会面等时政新闻
11/26 42分钟 播送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并讲话、习近平会见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等时政新闻
12/01 播送习近平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习近平访问津巴布韦等时政新闻
12/04 播送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习近平会见非洲多国政要等时政新闻
12/16 40分钟 播送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会见各国政要等时政新闻
12/22 36分钟 播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其它时政新闻
12/31 45分钟 播送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等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2016
1/7 40分钟 播送习近平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视察第13集团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等时政新闻
1/21 36分钟 播送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等时政新闻
1/22 34分钟 播送习近平访问埃及等时政新闻
2/3 35分钟 播送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等时政新闻
3/4 播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等“两会”相关新闻
3/5 40分钟 播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等“两会”相关新闻
新闻联播主播阵营历届主播
在职主播退休(调离)主播离职主播升职主播已故主播王宁、康辉
郭志坚、海霞
李梓萌、欧阳夏丹
贺红梅、张政、杨柳
肖晓琳、赵忠祥、邢质斌、李修平
李瑞英、张宏民、郎永淳
计渝、杜宪
李娟、薛飞
卢静、刘佳
新闻联播幕后配音
李修平、王宁、贺红梅、彭坤、李梓萌、海霞、康辉、刚强、郭志坚、欧阳夏丹、颜倩、顾国宁等。
新闻联播主播特色
《新闻联播》从开播以来,前前后后共有20位主播亮相。经记者统计,从电视大规模普及至今,《新闻联播》的主播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 庄重
赵忠祥在《新闻联播》不需要个人风格的“播音员时代”出现,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十分稳重。
第二代 辨识度高
每个人的声音都极具特点,尤其是邢质斌和罗京的声音,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罗京更是被誉为“国嗓”。这几位主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他们几乎很少在《新闻联播》以外亮相。
第三代 有活力
《新闻联播》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他们让《新闻联播》变得相对有活力。
第四代 亲和力
欧阳夏丹最大的特点是她颇具亲和力的微笑,这也是《新闻联播》中很难见到的。[4]
新闻联播社会影响
从1982年报道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中国大陆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随着《新闻联播》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地方台上报《新闻联播》节目的条数、内容等甚至成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电视台的共同重视,反过来又抬升了《新闻联播》的社会地位。[5]
2012年,《新闻联播》突破了以往的模式化报道,以百姓视角、故事化的表达,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闻。同时还充分依托遍布全球的记者站,强化突发国际重大新闻的报道力度。2013年节目继续加大民生和国际新闻的报道量。[6]
2013年《新闻联播》延续《你幸福吗?》这类主题策划,增加《寻人启事》这一亲民性板块,接上地气,做足影响。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新闻联播简介
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新闻联播播出时间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新闻联播片头变迁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日、日、日、日更换片头。
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新闻联播标志性事件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日改在午间新闻(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1984年底,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黄色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黄色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图片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图片。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新闻联播十大用语
坚定不移 一如既往 艰苦奋斗 铺张浪费 前所未有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力所能及 实事求是 来之不易[7]
十大政治用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识 改革开放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小康社会 政治互信 科学发展观 战略合作 走基层
十大经济用语
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服务业 城镇化 国际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 欧债 经济平稳 民间投资 小微企业
十大文化用语
中国梦 人文交流 公益 纪录片 生态文明建设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艺工作者 寻找最美 电视剧 传统文化
十大科技用语
航天 高铁 卫星 科技创新 新技术 信息化 天宫一号 农业科技 蛟龙号 载人交会对接[8]
新闻联播幕后故事
冀惠彦:架着机枪去吃晚饭[9]
记者必须要有职业精神,伊拉克战争曾经被媒体定性为被直播的战争,那么就要求记者走在士兵的前面,这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军事记者有时候真的是要面对死亡抢拍最新镜头。
2005年3月,我带队到利比里亚、刚果(金)采访中国维和部队。我们到达刚果(金)前一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就有9人在部族冲突中被打死。担任西南战区司令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最高长官,听说中央电视台来人了,一定要请吃饭。到了约定时间,两辆满载全副武装士兵、驾驶室顶上架着机枪的卡车来接我们,一前一后严加保护,沿途所有路口都派有士兵把守。虽然赴宴回来大家又都吃了一碗方便面,但这却是我有生以来享受到的最隆重的一次晚宴。
我们去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他们担负着公路桥梁修建养护任务,工地大多在丛林地带,现场的白天气温平均45℃以上,而中午我们就要去拍摄。为防蚊虫叮咬,还必须长衣长裤,并扎紧裤管袖口,地下蒸、上面烤,最后连汗都没得可出时,头便阵阵发蒙。
而最恐怖的还是疫病。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的驻地就是疟疾高发区,我在联刚团的局域网上看到一个统计,2004年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人员共死亡260人,其中40%死于疟疾。虽然出国前打了预防针、吃了预防药,但防不胜防。
在苏丹采访维和部队时,由于刚刚布防,营地还在建设中,我们就和官兵一起住帐篷、啃压缩干粮、喝限量供应的饮用水,每天在50℃的高温下干10个小时的体力活儿。当地除疟疾、脑炎、霍乱等疫病高发外,水中还有一种虫卵,进入人的皮肤后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叫“河盲症”,那阵子水净化装置未到货,澡也不敢洗,几乎人人都出现了皮疹和烂裆。
高伟强:看猴子是童年的愿望
1996年春节前夕,关于过年的报道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当中。当时大多数新闻在倡导 “春节送礼的新观念”,送软盘、书籍、录音带等等,但我就觉得还是缺了点对文化的关注,于是就想做一期关于年俗的特色报道,但无从下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儿子在做小老鼠的剪纸,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打通整个报道的切入点,这才有了后来持续了12年的生肖年俗报道。
1996年除夕,轻松有趣的年俗新闻“鼠年说鼠”在《新闻联播》里播出,引起了不小轰动,第二天,新闻中心接到了很多电话,纷纷询问:“《新闻联播》是不是要改进啊?”主任回答,《新闻联播》一直在改革。
《新闻联播》所有的新闻在播出时都有标题和记者名,唯独我的2006年年俗报道“狗年说狗”,播出时既没出标题也没记者名字。我当时还很纳闷,以为技术上出现了漏洞,后来才知道,这是台里领导的慎重决定,理由是“画面拍得太美了,实在不想破坏画面”!
感触最深的是2004年“猴年说猴”,因为看猴子曾是我整个童年时代的愿望。我在宁夏长大,小时候爷爷就给我一枚清朝时的北京动物园门票,票面上那两只动物就是猴子,可那时宁夏根本没有猴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借着来北京出差的机会,在动物园里把猴子看了个够。看到“猴年说猴”在《新闻联播》播出时,我真是百感交集。那则报道中也融入了我对猴子所有的情感和记忆。
沙依然:我是“新疆的罗京”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偏远的地区,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我们从1980年开始,把《新闻联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播出。
翻译播出《新闻联播》开始时周期比较长,1980年时,我们把《新闻联播》一周之内的重要新闻汇编成半个小时的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到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是隔日一期;到日,我们进行了“大提速”,把编译后的《新闻联播》提前到当天晚上11点播出;日,我们再次提速,晚9点半开播。
节目提前播出,我们的工作累了,但观众再也不用半夜看《新闻联播》了,所以收视率骤然提高,观众给我们的电话也越来越多。有些观众不叫我名字,而是直接叫我“新疆的罗京”。
2006年11月,我们编译中心代表团到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参观,这是20多年来我这个“新疆的罗京”首次到北京。虽然以前看了无数遍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等,都非常熟悉,但亲临其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特别是参观《新闻联播》演播室时,坐在罗京坐的椅子上我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节目还走向了国外。因为语言相近,新疆电视台哈萨克语频道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都可以看到,并在哈萨克斯坦落地。那里的观众对我们的节目非常喜欢。蒙古国的哈萨克族观众也经常收看我们的节目。
上官文青:导播是直播现场的“老大”
日,《新闻联播》延续了18年的录像播出的方式正式被直播取代。直播虽然时效性增强了,但出现意外和错误的机会也增加了。导播成为《新闻联播》顺利播出的一个有力保障。
《新闻联播》是新闻编辑部里唯一一个编播合一的节目,导播有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新闻节目直播过程的协调员、指挥员;二是相当于报纸版面的责任编辑,要编排节目,为节目把关。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又是需要播音员、放像编辑、字幕编辑、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灯光等多工种配合。因此导播要协调各工种、各系统,现场所有的人员一切都要听从导播的指挥与调遣,导播是直播线上最权威的声音,就像是神舟六号发射前喊“5、4、3、2、1”的那个人。台领导就曾开玩笑跟我说:“在直播现场,导播就是老大,都要听你的。”
其实播出一线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播音员到导播,几乎每个人都做过有关播出的噩梦,如突然没电了,播到一半,后面带子没有了,马上要播出了可找不到演播室了等等,经常在半夜被惊醒,“腾”地坐起来,还在后怕。
而家里人有时也要承担更大的压力。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生病的时候,当时怀疑是癌症,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我正好值导播班。下午我一直给妈妈打电话询问结果,结果终于出来时,妈妈在电话里笑着对我说:“没事,不是癌症。”但当我晚上回到我母亲那里时,推门看到的却是我母亲躺在床上号啕大哭,她这才告诉我,父亲是癌症,而且是晚期,已经转移了。
新闻联播新演播室
网上曝光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新演播室照片,照
片中的演播室采用最新的、超高分辨率的LED技术,据悉,该显示屏仅有2.9毫米像素点,十分高端大气。原计划新演播室整体将在2014上半年投入使用,但实际上没有启用。
日前,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旗下的设计专栏作者也就此专访了为央视新址新演播室设计的美国著名演播室设计专家JimFenhagen。据Jim Fenhagen向外媒透露,今年春天首次亮相的《新闻联播》新演播室,将会采用最新的、超高分辨率的LED技术,其中仅有2.9毫米像素点的高分辨率屏幕将会是新演播室的一大亮点,而在此之前,最高分辩率的像素点是4毫米,这也意味着央视全新投入使用的新闻联播新演播室的led屏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清晰。
虽然造价也贵,但Jim Fenhagen说,美国新闻演播室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准,央视的新演播室所使用的技术等也将会成为美国未来演播室的设计方向。
此外,央视新址中即将全新投入的新闻演播室也将会是一个半开放的办公状态,观众透过玻璃墙能看到一个能容纳75人的新闻编辑部。而Jim Fenhagen透露,起初为央视提供了很多基于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案,但都被央视方面予以了拒绝。而这些新址演播室的设备在美国新泽西做好之后运往中国,当初在正式调试的设备时候,因为央视新址消防的相关规定需要夜间关闭设备,双方还就此进行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妥协。[10]
.央视网[引用日期]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引用日期]
.东南卫视高清即将推出[引用日期]
.南方周末[引用日期]
.腾讯.[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北方网[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台文字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