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可移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查知多少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发文日期:
索 引 号: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歙县文物局
关 键 词:
主题分类:
服务对象分类:
体裁分类:
生命周期分类:
信息格式:
信息名称: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政策解读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政策解读
内容分类:政策解读&&&&发布文号:无&&&&发布日期: 10:04:10
&一、普查的意义
我国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利于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二、普查的目标
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
三、普查范围和内容: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
普查的文物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是: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项,11类附录信息、照片影像资料以及收藏单位主要情况。
四、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的时间和标准时点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日。
(二)普查的实施步骤
普查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
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础,开展文物普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普查数据资料采取采集、建档、报送、审核、登录同步开展的方式。
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发布普查成果。信息分类名称:
文物/工作动态/全社会
铜梁区政府
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
铜府办〔2013〕69号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渝府发〔2013〕1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资源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一项战略工程,也是加强文化保护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此次普查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由专业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可移动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铜梁县历史文物、文献古籍、历史档案、书画作品、民族民俗等可移动文物十分丰富。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县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扩大文物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具有重要作用。
二、范围和内容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县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要通过普查,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类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并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建立普查档案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并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三、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我县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间安排如下: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普查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经费预算等。
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县、镇街两级普查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以镇街为基本单元,开展国有单位文物普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
2016年1月至12月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汇总、整理调查资料,建设数据库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组织实施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铜梁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黄& 科&&&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汪文波&&& 县府办副主任
宋关心&&& 县文广新局局长
成& 员:魏全伟&&& 县机关事务局副局长
周金萍&&& 县督查室副主任
张元华&&& 县党政信息中心副主任
张艺凡&&& 县党史县志办副主任
王& 婧&&& 县电视台副台长
谢显云&&& 县科协副主席
张诗颂&&& 县发改委副主任
谭代兵&&& 县教委副主任
周& 琴&&& 县经信委副主任
陈先平&&& 县民政局副局长
姜正德&&& 县财政局总会计师
邱& 英&&& 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胡培宽&&& 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金治海&&& 县统计局副局长
周光燕&&& 县民宗局副局长
刘定伟&&& 县档案局副局长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文广新局,由宋关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做好普查相关工作;各镇街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普查机构完成本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
五、经费保障
&&& 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所需经费由县财政承担,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六、资料填报和管理
&&& 凡在我县辖区内收藏保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单位,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完整地填报普查信息,配合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纂改普查资料。全县各级普查机构要通过实物调查认真核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存普查数据和资料,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法院、检察院、武装部。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31日印发
 |  |  |  |  |  |  |  |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ICP备案: 国际联网备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摸清家底利于文保-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摸清家底利于文保
日 09: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记者 连晓芳
内容摘要:深入认识普查成果提高藏品管理水平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呈现资源总量庞大、收藏体系多元、收藏主体集中、文物类型丰富、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点。下一步,国家博物馆将重点抓好文物保管和保护整体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加强藏品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普查成果成为博物馆业务和学术活动的有力支撑。对此,国家博物馆从工作需要入手,对普查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修订完善国家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出入库登记制度、文物提取管理办法,重新规范文物出入库点交、藏品包装运输、藏品安全操作等流程。深化藏品清理科学研究普查成果此次藏品清理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藏品清理的深化和延续,在文物登记、基本信息采集和资料留存等方面均高于第五次清理时“账、卡、物”核对的标准。
关键词:文物;普查;藏品;博物馆;研究;成果;整理;殷墟;图纸;清理
作者简介:
  原题: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开展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于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各家博物馆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家底,为下一步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深入认识普查成果  提高藏品管理水平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呈现资源总量庞大、收藏体系多元、收藏主体集中、文物类型丰富、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点。  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结束,故宫博物院与之相配合的2014年至2016年藏品清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日,全院藏品总数由2010年底的1807558件上升至1862690件。其中3类藏品增速最猛,乾隆御稿与尺牍新增726件,甲骨类文物新增16511件,陶瓷类文物新增4425件、新增标本7808件。为了让观众充分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新变化和研究新成果,故宫还专门策划了“大隐于朝——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对成果展”。“这既是我们对公布藏品信息承诺的兑现,也是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有益尝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通过艰苦努力,国家博物馆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藏品总量核定为1397247件,上报普查办公室藏品数1307581件,在建馆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家底,初步建成完整统一的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管理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下一步,国家博物馆将重点抓好文物保管和保护整体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加强藏品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普查成果成为博物馆业务和学术活动的有力支撑。  完善制度  推进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定期开展藏品清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专业性、常态化工作。  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大,来源和构成复杂,开展文物普查、摸清馆藏家底的任务非常艰巨。吕章申说:“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作为建馆以来最重要的大事进行部署,统筹协调、科学推进,最终取得显著成效。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品保管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普查的范围、内容、基本原则、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同时,针对我馆面临的文物较多而普查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全馆动员,在保障博物馆正常开放运营的同时,从十几个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共同参与普查工作,前后投入人力264人,为按时间、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健全文物普查工作制度,明确流程规范,是做好普查工作的重要保障。对此,国家博物馆从工作需要入手,对普查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修订完善国家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出入库登记制度、文物提取管理办法,重新规范文物出入库点交、藏品包装运输、藏品安全操作等流程。该馆文物藏品分布在103个库房,近20个工作小组在不同的库房同时开展普查工作。各文物藏品部门也分别制定了普查工作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建立了普查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由有关负责人主持召开,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一些紧急问题,多次召开普查现场办公会,及时予以解决。这些制度和办法保证了各普查小组按照统一的流程和规范,有序推进普查工作,极大提高了普查效率。  深化藏品清理  科学研究普查成果  此次藏品清理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藏品清理的深化和延续,在文物登记、基本信息采集和资料留存等方面均高于第五次清理时“账、卡、物”核对的标准。如清宫老照片项目需采集20个信息项,甲骨项目进行了临摹和拓片的工作,尽可能多地留存相关研究资料。同时,藏品清理和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例如结合甲骨整理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联合多方专家力量,进行文字释读和缀合工作,编撰《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等,并计划建立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检索系统,以便将学术成果提供给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使用。  故宫收藏甲骨总数初步统计有22463件,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是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然而,绝大部分甲骨未进行科学整理与保护,更未对内容开展研究和探讨。2014年启动的“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目前已对7638件甲骨进行拍照,为6300件甲骨做了拓片,完成2700件甲骨的临摹。  清代皇帝乾隆留下诗作4.3万余首。以往,这些诗作分散在故宫书画部和图书馆库房里。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故宫工作人员逐页清点,累计使用了6000个编号。这些册页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诗文作品、御笔稿(朱笔)、大臣誊写稿(墨笔),其形制多剪裁成统一规格的长条形,少量有异常书纸。整理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乾隆一生对作诗的钟情与热爱,即使在发生灾害时,这位皇帝也要赋诗一首,阐述应对办法,并祈求四海升平。  图一:经湖北省文物管理部门鉴定,美国人开尔斯于1929年设计的武汉大学建校图纸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一系列图纸涉及武大法学院、老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宋卿体育馆等,共177张。目前,武大建校图纸被保存于武汉大学档案馆,确保环境恒温恒湿。由于图纸尺寸大,目前做成电子版尚有困难。  图三:清沃日安抚司铜印,发现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1658年,沃日家族归服清王朝,乾隆皇帝因其在“一征金川”之役中出力,给清军供粮助战等原由,晋封其首领为“安抚司”职衔。阿坝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表示,这枚铜印虽然归非文物单位所有,但铜印保存完好。印面有蒙、汉文刻“沃日安抚司印”,背面则有蒙、汉文刻“沃日安抚司印礼部造”等字样。这枚印章为研究阿坝地区土司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图四: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当地文博专家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青龙寺发现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永乐南藏》,目前在中国内地图书馆和佛教寺院仅存约10部。 稷山青龙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年),现存建筑为元、明遗物。《永乐南藏》是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内容较宋元藏经多近一倍,在佛教文献学和大藏经编纂研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物介绍由本报记者连晓芳整理)  图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出土的一尊距今53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整身陶塑人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考古调查时发现的。考古专家表示,这件整身、盘坐、口呼状的陶塑人像为研究红山文化及辽河文明的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材料。  这尊人像系泥质红陶捏塑而成,出土于一座史前房址中,通高55厘米。其中,头长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底部直径21厘米,全身由65块破损陶片拼制而成。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齐泽垚)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