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升级?

未来5年,浙江如何保持领先
《报告》指出,必须追求高水平、推进均衡化、增创新优势
具体应该怎么做?代表委员专家有话说
本报记者 陈翔 詹丽华 尤畅
本报记者 梁臻 摄
昨天,李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三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必须追求高水平、推进均衡化、增创新优势,集中 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2015年,浙江GDP实现42886亿元。有评论称,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浙江的地区生产总值稳稳排进全球前20, 已是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如何在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产业转型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如何实现社会更加安定,老百姓钱袋子更鼓,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我们专访了几位钱报智库专家,进行了深度解读。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要舍得投入
省人大代表、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建荣
昨天下午,作为企业家的马建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创新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政府强调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是产品择优汰劣、优化升级的过程。产品一定要紧贴市场需求,如果能预先开发出符合需求的产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马建荣所在的申洲集团是一家服装企业,从1990年到现在25年,一直致力于服装生产,2015年销售额超过130亿元。
在马建荣眼里,创新,是转型升级长效发展的第一保障。要创新,就要有研发,在这方面马建荣很舍得投入本钱,一口气投资5亿多元,建了两个世界级的研发中心,专门开发新材料,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马建荣用手比划着一块餐盘大小的面料说:&我们与国际运动品牌巨头合作,开发鞋子,利润有50%,而且供不应求。&
效率创新是马建荣的另一个秘诀。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10年前的申洲就有两万多员工,10年后还是2万多人,但是创造了超过10倍的产值,这源于机器换人,不断地提高生产自动化比率。
在申洲的经验里,战略布局也需要创新。&很多企业不想走出去,我曾经也有这种思维,但是为了增加贸易,必须在战略布局有所创新,于是申洲到柬埔寨办厂,由于欧洲市场对当地关税减免,一个产品就差了15%,再加上当地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能多出不少利润。&
&浙江是靠传统企业起家的,到了目前阶段,传统企业学会如何转型升级才是最重要的。&马建荣说。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热门排行 HOT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企业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_新浪湖北_新浪网
  本届精英年会论坛共分新经济高峰论坛、互联网与分享经济论坛、新三板与私募股权投资论坛、投融资路演与项目对接会、环保公益晚会五个部分。知名经济学家李大霄、李佐军、管清友,12位知名企业家、5位知名投资家、50家风投机构,现场为精英企业家们拨开心中的迷雾,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在17日上午的“新经济高峰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阐述了《中国经济大变局与投资理财之道》。李大霄重点阐述市场会怎么走,后市会怎样,怎么做投资,如何把握机会,风险在哪里等问题,他将生涩的财经专业知识娓娓道来,妙语连珠,最后以“钻石底亮晶晶、地球顶沉甸甸,婴儿底抱紧紧”的论断结束了演讲,现场掌声频频。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分享了《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何时探底》。&
  在17日下午的互联网与分享经济论坛上,现场先进行了“卓越企业家精神——戈壁挑战赛回顾分享”。“刀锋战士”企业家潘俊帆分享穿越戈壁的企业家精神——穿越痛苦,涅槃重生。他说:“108公里戈壁挑战赛是对参赛者身体和心灵的挑战。4天3夜让你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对话,作为史上第一位完成戈壁挑战的截肢者,我很庆幸参与了这次赛事。”
  青岛红领集团副总裁、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柱发表演讲《数据掘金——产业转型升级解决方案》,他认为应该把客户差异化需求变成大数据,以大数据驱动大流水作业,造个性化产品。他还介绍了C2M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大流水柔性智造、实时响应的供应链体系等。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夏振海讲解《共享经济:互联网的下半场,传统行业的新机遇》,他认为应该利用丰饶供给实现实际的经济效益,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共享平台,使分享变得简单易行。原京东集团副总裁、中侨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李绪勇阐述《互联网的价值》,他认为互联网是千年大事,互联网是一个新物种的诞生,包括新的人机一体化背景的“种群”的诞生。对于未来互联网发展,他充满信心。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鹏讲述《周黑鸭的背面》,他认为产品一定要为用户带来“体验感”,没有给顾客良好感觉的企业没有未来;要始终与客户保持强的链接,与客户保持深度交互;深刻洞察客户的需求,引领客户需求。
几位知名企业家在高峰对话环节交流
  在17日下午“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高峰对话环节,几位知名企业家就互联网与企业转型相关话题展开对话与交流,为参会嘉宾带来前沿而权威的经济形势研判,以及实战创新的管理理念。
高峰对话——新三板企业的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之路
12-19 09:11|分享
12-19 08:14|分享
12-18 09:12|分享
12-18 08:29|分享
12-18 07:29|分享
12-17 14:26|分享
12-17 14:16|分享
12-17 09:47|分享
12-17 09:15|分享
12-17 08:24|分享
新浪地方站通过创新改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媒体行日程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 AMT咨询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AMT咨询关注企业管理+IT领域最新动态,最热话题,共享实践,共同成长!
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制造企业重陷&倒闭潮&,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制造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据调查,有64%的企业已有意向投资新兴产业,它们正在摸索中积累转型升级的经验。制造企业之所以要转型升级,就是想通过新的战略实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又会有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转型升级风险是所有制造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AMT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转型升级战略模式的理论,归纳出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一是产业结构转型,二是经营方式(股权结构与管控方式)转型。同时,为了让转型升级模式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AMT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了能够成功运用这两种模式的制造企业作为案例来分析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选择的问题。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建材集团用短短10年的时间,从一个负债累累、在国内建材行业几近衰败的国有企业,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建材企业,跻身于《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建材集团的跨越式成长道路,其运用市场机制,以有限的国有资产相对控股,吸纳、带动、盘活大量社会资本,重组、提升、振兴建材行业的成功实践,为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1.困境中的思考:做大做强做优的思想先导10年前,一家名为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以下称中新集团)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挣扎求生:下属企业大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处于亏损境地;32亿元逾期负债,使公司在银行丧失了信用,财务室被贴上了封条。问题出在哪里,困境如何破解?当时刚刚上任的中新集团总经理宋志平后来感慨地说:&在进入市场经济初期打了败仗,曾经是那么落魄、失败的一群人,痛定思痛,才发现除了勇敢迈向市场没有任何后路。&事实正是这样,中新集团天生就没有所谓的垄断地位,没有捧过&金饭碗&,而是一开始就面临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中新集团认识到,作为一家央企,从企业主营业务的战略定位来看,必须下决心回归行业主流,做大宗、主流的建材,否则在这个行业中会被不断地被边缘化;作为一家建材企业,在行业无序竞争的一片乱象中,必须通过联合重组实现行业适度集中,以共生多赢替代丛林法则,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走一条存量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同时,还要看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各具优势又都存在短板,央企有实力,民企有活力,&实力+活力&,企业就一定有竞争力。主要问题想清楚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也蕴育而生:中新集团经过详细论证,决定重组打造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的&航空母舰&,&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以下称中国建材)由此破冰起航。中国建材集团的新人们,在继续寻求困境破解之道的思考和探索中,首先要做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清除思想藩篱:首先是从&垄断&的迷思中解放出来。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国有企业并不是只适合生存在垄断环境的&保温箱&里。中国建材清醒地认识到,建材行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所谓垄断,恰恰相反,是过度、无序的竞争。在当下中国建材行业,最需要的,是推动行业自律,实行限产稳价、市场协同等,这正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其次是从&产权&的迷思中解放出来。市场竞争不相信产权崇拜,国有企业并非天然就缺乏竞争力,私有化也不是点石成金的神话。中国建材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发展得不够好,其根源并不在于公有制不可能产生高效率,而在于没有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使企业丧失了市场竞争的活力。因此,国有企业搞好的关键,在于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安排与治理结构、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律。&2.&央企市营&:做大做强做优的创新实践思想一变,海阔天高。中国建材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央企市营&的发展思路为核心,开始了全面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大调整,企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见图1。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战略:l&&实行行业重塑战略:重塑理念、重塑平台、重塑资产、重塑行为、重塑资源。l&&推行&央企市营&模式:坚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实现央企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包容性成长。&图6&& 中国建材集团&央企市营&模式&战略转型:瞄准主流建材市场,立足主导产业打造综合性建材集团。浴火重生的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战略定位的重大转变,立足水泥、玻璃和复合材料等建材工业主导性产业,发展新型建材、新能源材料和新型房屋,退出了壁纸、瓷砖、五金等普通装饰建材制造领域。中国建材专心致志做建材,走的是一条专业化道路。集团公司作为投资管理机构,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制造、科技、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作为经营平台,突出主营业务和核心专长,每个平台只做一个专业。中国建材不断强化&大建材&概念,瞄准世界建筑材料中水泥、钢材、木材这三大业务,继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之后,又涉足建筑钢材的物流供应和木材的大宗进口,努力从大型建材制造商向综合供应商转变,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联合重组: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融合不同所有制的优势实现跨越式成长。中国建材坚定&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竞争力&的理念,顺应建材行业结构调整、集约化发展的潮流,将发展战略定位于进行多方位的联合重组,迅速做大企业。2006年以来,中国建材集团跨所有制、跨区域、跨行业重组481家优势企业。这样的惊人速度,曾招致外界的质疑。事实证明,中国建材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联合重组的过程中,稳妥应对了一系列挑战:第一,重组的自身优势何在?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央企,在政策、资源、规模、资本、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有利于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得到银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信赖,近年来在公司治理、规范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具备了同其他所有制优势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第二,重组的对象是谁?中国建材集团选择关键区域内的骨干优势企业进行联合重组,要求重组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潜在价值,能与现有企业产生协同效应。以水泥领域为例,当时浙江民营水泥企业众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窘境,但由于区域内没有领军企业而难以实现大规模重组。中国建材集团一举重组了浙江水泥、三狮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4家浙江省内龙头企业,进而联合其他优势企业,于2007年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第三,重组的资金从哪里来?中国建材利用有限的国家资本金撬动吸引大量社会资金,通过资本运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充足的重组发展资金。2006年3月,中国建材集团组建的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随后又实现3次增发,共募集资金110亿港元。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已有6家,其中海外上市两家。第四,重组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在做大做强做优央企的同时,实现央企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共赢和包容性成长。作为&央企市营&核心之一的多元化股份制,中国建材集团对重组企业采取&七三原则&:中国建材集团以30%为占股底线相对控股上市公司(如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则以70%的占股底线绝对控股各子公司(如南方水泥)。这样的重组方式,既提高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也以包容和公平的原则赢得了被重组企业的高度认同。中国建材集团以企业的资产评估价值为基础,公平确定资产交易价格或股权交易价格;充分信任、保留和善待原企业管理团队及员工,民营企业家基本留任重组后新企业的总经理,并保留相应比例的股份。&3.管理创新:塑造优秀市场主体,推行&格子化&管控模式保障长效整合。中国建材集团在快速扩张使企业做大后,如何让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加盟企业融合成为一艘&航空母舰&,而不是众多&小舢板&的捆绑体?关键在管理创新。他们推行了一套包括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业务平台化、管理数字化、文化一体化在内的&格子化&管控模式,保障了这家拥有13万员工、600多家企业的大型央企管理规范,秩序井然,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一是治理规范化。中国建材集团积极建设战略绩效型董事会,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在竞争中取胜的战略决策中心;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解决了管理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也解决了央企的职业经理人应不应获得合理高收入的问题。二是职能层级化。中国建材集团总部只有90余人,怎样管理总资产逾2000亿元的巨型公司?关键在于他们明晰了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工厂这三个层级的重点任务,集团公司掌握投资决策权,二级企业是利润中心,工厂是成本中心。这种分层级管理,保障了行权顺畅,工作有条不紊。三是业务平台化。在集团内部,具体业务通过专业化的水泥、玻璃等业务平台和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平台分别开展管理,从而提高干部员工的专业化素质,快速提升各平台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四是管理数字化。为保证联合重组的成功,中国建材集团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以管理数字化为核心的管理整合方法,主要包括&三五&管理整合模式、辅导员制和对标管理。&三五&模式,即:五化运行模式(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五集中管理模式(市场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决策集中)、五类关键经营指标(净利润、售价、成本费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三五&模式能够使各个被重组企业充分发挥资源聚集效应,通过统一市场、集中采购、开展对标等,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辅导员制&,即:精心挑选一批&管理高手、市场能手、成本杀手&作为辅导员,派驻到新重组的企业中去,将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最直接有效的渠道输送给重组企业,帮助其规范管理体系,及早发挥潜力。&对标管理&,即:一方面是&对外对标&,就是被重组企业选择海内外一流的相关企业进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和学习,另一方面是&对内优化&,就是在集团众多企业中优中选优,将成熟优化的管理方法在被重组企业内推广。五是文化一体化。中国建材着重树立&创新、和谐、绩效、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企业使命,同时倡导&三宽三力&(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及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的人文环境,形成了&中建材一家&的和谐氛围。集团从上到下遵循的同样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南方水泥总经理肖家祥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当年曾拒绝了一家跨国公司开出的3倍于中国建材的年薪,他在解释自己为何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建材时说:&我认同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和文化,加入中国建材集团有奔头、有归属感。&中国建材集团&央企市营&的实践,无疑是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一个成功探索。&,&央企市营&本质上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央企&,一要保持国有控股地位不动摇,坚持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二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三要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四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全民积累财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顶梁柱;另一方面,中国建材集团运作&市营&,具有五个核心内容,包括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企业经营。概括起来,&央企市营&,就是中央企业要用市场的机制改造自己,运用市场的规律做大做强做优。&4.包容性成长:做大做强做优的互利共赢。&央企市营&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自身做大做强做优、多方互利共赢的包容性成长目标。(1)实现企业全面跨越,成为竞争型央企的一个发展范例。中国建材集团现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建材集团总资产从123亿元增至2075亿元,增长15.8倍;营业收入从37亿元增至1941亿元,增长51.6倍;利润从1.8亿元增至158亿元,增长89倍;2011年上缴国家税金达151亿元。2011年中国建材集团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12年排名提升至第365位。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连续进入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被誉为&央企竞争型企业的发展典范&。(2)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中国建材把握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机遇,以存量进行联合重组,以增量投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管理整合创造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改善了竞争环境,促进了行业转型。以水泥行业为例,2007年南方水泥组建后,发挥集团优势,降低运营成本,稳定区域内价格,当年即扭转了由恶性竞争导致的全行业亏损局面,此后在产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利润连年大幅递增。2011年,全国水泥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已由2006年的15%升至26.5%,水泥行业整体利润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建材行业总利润的70%。南方水泥还通过在产能过剩地区实施&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措施,在中西部地区加快新型干法水泥改造的进程,推进区域布局优化和技术升级。  (3)发挥央企主导作用,带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建材集团近年来联合重组了大量民营企业,在提升国有经济影响力、控制力的同时,带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升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式。例如,巨石集团原来是一家民营企业,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后,作为中国玻纤公司的核心企业成功上市,迅速成长为技术国际领先、规模世界第一的玻纤生产企业。尽管从企业所有者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和小股东,但巨石集团的总经理张毓强发自肺腑地说,如果不是加盟中国建材集团,他就是拼命干到200岁,也绝不可能使原有的企业做到这样大的规模,发展得这样好。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这家最初只有1000万元注册资本的民营企业,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程化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彻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4)履行央企责任,多方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中国建材集团注重发挥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支援灾区重建、创建先进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央企的带头和引领作用。中国建材集团所创造利润的60%归广大社会投资者所有;在重组民营企业后,统一规范劳动合同,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和培训水平;校正区域市场无序竞争格局,使众多原先挣扎在亏损边缘的民营企业成为盈利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激活地方国有企业,推动中复联众复合材料集团成为风电叶片的领导者等,从而使同行企业、客户、员工、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受益,实现了发展成果共享。&&AMT观点&  战略转型意味着企业的系统变革,其基本命题是以管理升级为基础,以资本经营为手段,以文化转型为核心,以推动产业的战略性升级为目的,以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保障,真正实现由传统企业向符合新经济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现代企业转变。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战略转型即战略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8点:  1.价值定位是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即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然后根据企业使命,在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拥有的优势与劣势,最终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事业领域与核心业务范围即将为市场提供什么产品与服务。根据选定的事业领域,细分目标市场并解析产业价值链,在价值链上选择关键环节,集中配置资源予以突破性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依托自身优势,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与强强合作打通产业价值链,并共享价值链带来的增值效益。  2.产业升级是目的。  企业是一个永续经营的组织,其存在价值最终要通过所经营的产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衡量。企业经营者的基本责任是不但要使今天所做的一切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未来价值。这个未来价值就是要有利于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经营。因此,根据企业的使命与战略,以务实的态度与首创精神来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持续发展才是战略转型的根本目的。  3.管理升级是基础。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措施来实现企业一体化运营并达成战略目标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是避免组织离散,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前提,也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管理转型要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组织体系、目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实现领导方式由单靠个人魅力和权威到靠魅力、权威和组织化;决策由凭经验、靠直觉到凭信息、靠科学;组织运作由抓具体人、具体事到抓带头人、抓组建功能团队,实现统一目标指导下的功能团队协作;员工成长由单渠道到多渠道;考核激励由单目标体系到多目标体系;投资与子公司管理由诸侯化、离散化到集约化、集团化等。  4.资本运营是手段。  资本运营是指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获取并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或手段。资本运营是科学,不是投机,其实质是企业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对自身进行的一种扬弃,即&新陈代谢&与&吐故纳新&。有效的资本运营必须以实业支撑为基础和目的。为此,可将资本运营分为三个层次,即有效配置自有资产,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合理利用信贷资金,有效配置,借力发展;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直接融资,一体化发展。  5.企业文化转型是核心。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的成员当下普遍自觉的观念和遵循的规则系统,是隐藏在组织细胞核中的基因密码。现代管理的趋势是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理念,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行为。要通过明确企业存在价值与使命,规划战略与愿景,确立公理与规则,实施激励与约束、教育与培训等措施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核心理念的广泛认同与普遍的自觉行动。  6.人力资本是保障。  企业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以组织愿景为旗帜去召唤,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去凝聚有共同理念与事业追求之士。要致力于发现和造就了不起的人,围绕了不起的人去组建了不起的团队,然后,通过统一目标下有自治性的团队的协同努力,去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去开创了不起的事业与未来。  7.产权结构改革是&瓶颈&。  企业战略转型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组织与配置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应属生产关系的范畴。而改善生产关系的关键在于改善生产关系的三个要素,即产权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这里,产权结构是生产关系的第一要素,所以,产权结构的改革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的改善,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  8.核心能力建设是关键。  国有大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而存在,就必须依靠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政府建立引导和扶持机制,以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军工产业、信息网络、新材料、系统软件、重大装备业、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等重点产业和领域的国有大企业重视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大型企业要构建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内生机制,以其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形成独具的竞争优势,移位产业链的高端和掌握价值链的主导力,培育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实现既能做大又能做强,并带动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从而使我国新增GDP的科技价值含量有较大的提升,体现出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div class="votes" id="Score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