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的定义目的有哪些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会计硕士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会计硕士论文标签: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2.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以及治理,需要说明财务舞弊的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盈佘管理、会计信息失真等概念。
  2.1财务舞弊
  欧美国家对财务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早,较多组织对财务舞弊进行过概念界定,综合来看各种界定之间没有较多差别。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1997)对财务舞弊概念界定如下:公司有意识的在财务报告中故意错报重大事项,以对广大投资者披露欺诈性的财务报告。COSO (1999)的报告认为:财务舞弊是在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披露中进行蓄意的错报,甚至是对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美国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认为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非法行为,通过错报或漏报误导使用者以获得利益。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公报中指出了财务舞弊主要的三种形式:伪造、操纵或寡改会计记录和凭证文件;蓄意忽略或者错误披露重要事项、交易以及其他重要信息;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造成金额、分类等产生错误。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显示:财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等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欺骗、造假等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由此可见,各个组织对财务舞弊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财务舞弊的三个特征:(1)财务舞弊具有隐蔽性的,舞弊主体用一定的方式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且外部人难以发现;(2)财务舞弊具有有意性,舞弊主体是故意的谪报重大财务事实;(3)财务舞弊具有违法性,财务舞弊危害相关者的利益,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所不容许的。
  2. 2盈余管理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盈余管理概念的进行了界定,都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误导利益相关者而蓄意对财务报表施加影响的行为1.但是盈余管理是否就等于财务舞弊呢?众多研究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不等同于财务舞弊,&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但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可能会将一些有价值的内部信息间接地传递给资本市场&.Michael R. Young (2000)研究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而财务舞弊则是蓄意操纵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披露。学界普遍认为财务舞弊是违反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而盈余管理本质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信息但却并没有违反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
  2. 3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都没有太大差别,他们认为会计信息是真实经济活动的记录和体现,经济活动没有被如实且准确的记录,那么该会计信息就是失真的。吴联生(1998)将会计信息失真分成了三类: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2.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包含了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客观结果,可能是违法的,也可能是合法的。
(温馨提示:查看本篇硕士论文其他章节,请浏览本页面左侧←【论文目录】导航)
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返回上级栏目:第1页/共4页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一、会计舞弊的概念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组织领导人为了本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当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途径
1.收入舞弊途径
﹙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
﹙3﹚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2.费用舞弊手段
﹙1﹚收益性支出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2﹚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财务舞弊的定义在哪本书上有啊
财务舞弊的定义在哪本书上有啊
10-01-20 &匿名提问
一、财务舞弊的种类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舞弊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财务舞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侵占资产;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被审计单位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如: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美国安然、世通,我国的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河等舞弊案件均属于这一种类,如以下情况: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变造。   2.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3.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做出虚假不真实的表达。   4.故意或蓄意使用不当的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二、财务舞弊动因的分析   由于舞弊存在被发现的风险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压力,也就是说舞弊亦有成本,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理性的人宁愿尊重客观事实,也不愿去冒这种风险。但是,一旦面临某种压力和诱惑,被审计单位舞弊的冲动就会变得强烈。正如Joseph T. vrells指出的,财务报表舞弊“不是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实,而是发端于某种环境——这种环境存在两个特征:(1)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2)目标未实现将被视为不可宽恕的氛围。换言之,财务报表舞弊产于压力”,法尔莫公司正是由于亏损的压力以及美纳斯急欲筹资扩张的欲望才铤而走险,走上了造假的不归之路。   三、舞弊产生的风险因素   1.舞弊者的需求。如动机或压力,财报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动机是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具体表现为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或被审计单位运营状况的威胁,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或要求而承受过度的压力,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经济利益受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或状况影响。个人生活方式或财务状况对公司敌对情绪。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所处行业的经营失败增多,竞争激烈或市场饱和,业务利润率不断下降,严重或持续的亏损使被审计单位可能破产、丧失抵押品。管理或治理层拥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股票或债券,因为追求个人奢侈生活条件而侵吞资产。管理层的报酬与财务业绩或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挂钩,公司正在申请融资等情况都有可能促使管理层产生舞弊的动机。以上情况就给舞弊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2.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环境。财表舞弊者需要具有舞弊的机会,具体表现为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复杂或不稳定,对管理的监督失效,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行业信息透明度不高。组织结构复杂,存在异常的法人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大量采用分渠道,销售折扣及退货等交易方式,垄断某些业务,从事科技含量高,研发周期长或市场风险大的经营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不充分或独立审核不力,交易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对高层管理人员财务支出的审查薄弱,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以上这些方面都给舞弊者创造条件。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公司对资产管理松懈,公司管理层能够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相关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可以随意操纵会计记录等。   3.舞弊者心理方面。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关系异常或紧张。只有舞弊者能够对舞弊行为予以合理化解释,舞弊者才能心安理得,而不会惴惴不安。舞弊者可能对自身的舞弊行为进行各种合理化解释。如,侵占资产的员工可能认为单位对自身的待遇不公平,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者可能认为造假不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是出于公司的集体利益。   四、可能导致舞弊的交易或事项   1.非预期会计方法或估计的变动,尤其是公司绩效不良时。   2.相对于销货的成长,应收账款及存货出现不寻常的增长。   3.发生使公司利润大幅度变动的非预期交易。   4.财务报表被签发保留意见,或更换会计师,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5.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赖。   6.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产品过时的严重风险。   7.盈利能力逐渐下降,例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当理由。   五、财务舞弊的解决方法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现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减少会计核算的弹性空间。要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在遵循《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速构筑“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这一基本模式。要加强独立董事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要建立起公司内部有效的制衡、约束和监督检查机制。赋予股东广泛的诉权,在明晰股权的基础上,再强化股东的股权意识,这对于发挥股东作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有好处。   3.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评估、完善。在防范舞弊的方法中,最为大家公认的就是建立良好的控制制度,因为几乎所有的舞弊事件都是与内控的薄弱环节相联系。防范舞弊重要机制是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因此,我们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消除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4.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是指每个人掌握私人信息,这些信息不为他人所知,从而占有某方面的信息优势地位,但也正处于其他方面的信息劣势地位。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享有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远多于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营者具有损人利己,肥私的意图时,舞弊行为有可能发生。因此,建立内部信息与沟通系统,使得内部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使信息透明化。   5.倡导诚实正直的企业文化。为从根本杜绝舞弊行为,要在企业形成一种忠实诚信的氛围,一方面企业最高当局坚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定期在进行内部宣传,在雇佣员工时应考虑道德品质。   6.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行、证券、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   7.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当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越有效,舞弊的动机就越弱,信息质量就越高。   8.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扩大“会计委派制”的范围,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的人身依附。要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舞弊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