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测试300题呢?作为父母该如何配合?

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家长对老师的建议家长对老师的建议
尊敬的二中组织,领导,老师们,员工们:
经过梳理,我们家长委员会把家长们的建议归纳如下,现在向你们书面汇报:
1,进一步加大校门口以及周边马子口红绿灯,水岸新城红绿灯的安全护导。特别是高峰期,如早上,中午,晚上上下学时间。恶劣的天气。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的护导。
2,进一步加大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量。确保每天学生锻炼不少于1小时。如:老师组织好小课间操,游戏。上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好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年级小型运动会,校运会。布置体育锻炼家庭作业每天不少于15分钟。如仰卧起坐30个,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
3,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如听讲座,报告,心理辅导。建议责任到人。常抓不懈,不流于形式。
4,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要有专人负责,如班主任负责制下的科任老师联动制,每个老师包几个学生,责任到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性教育。
5,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如:对手赛,目标赛,挑战赛。
6,进一步加强辅导优秀学生,转化差生活动。
7,根据大部分家长初步观察,了解:2,3,4,5,6点高一(1)班严寒老师,高一(2)班严志勇老师做得不错,建议好好总结推广。在这里重点表扬一下。来点掌声吧,同志们,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奉献给高一年级组老师中的杰出代表,好吗?谢谢。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我感觉到了家长们对高一全体老师的肯定,非常好。当然,其他班级一样有闪光点,值得挖掘,因为我们了解得不够,就暂时做无名英雄吧。
以上建议不够成熟,如有不妥,请原谅加体谅。如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有一点点的帮助,则功德无量咦。
请老师在平时工作中点点滴滴落实,好吗?并且在恰当时间,把落实的情况,取得的效果,给家长们一个书面的,深层次的,郑重其事的答复,好吗?辛苦你们了!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
我感到尽管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向素质化教育转变,但学校老师的作法还没有多少改变,满脑子只有分数和名次,而且容不得学生稍有闪失,整天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怪。各种参考资料、练习题压得学生没有休息的机会,更谈不上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连下课10分钟也见不得学生放松一下,老师希望学生们每时每刻都看书、做作业。每科老师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尤其还处处表现出排挤政治、地理、历史等所谓“副科”的学习,引导学生轻视这些学科。期末素质报告单上,老师的评语也极为简单,常见的是:“第*名,前进了*名”或“第*名,后退了*名”,难道老师眼里就只有名次?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如何、品行如何却只字不提。我不愿看见在如此的高压下学习生活,我希望孩子快乐地学习,希望孩子首先是一个身体和思想都健康的人,其次才是希望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借校长信箱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不要过多的布置作业,有些非常简单的作业也让学生重复做,这样太浪费时间。由于作业过多,有些学生的采取抄作业,以逃避老师的责骂和处罚。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害多于益,也达不到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建议适当布置些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自己独立完成,这样收效可以还好些。
2.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学校的老师们在读书时也未必都是常胜将军,希望老师多给学生一些包容,一两次考试失误,不要太责怪学生了,谁不想每次都考好成绩,谁不想当第一,但失误也是难免的。我觉得老师应帮助学生找找失误的原因、安慰一下,这样做可能比责怪学生更管用些。
3.常有老师下课拖堂,下午托管时上正课等现象,下课拖堂学生没有时间上厕所(学校厕所太少),中午放学时拖堂影响学生去食堂就餐。上一天的课学生已经非常疲倦了,托管时再上正课效果一定很差(学生也忙着做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已没有心思听课了),希望学校予以干涉,做到准时下课、放学,托管时让学生复习、做作业。
4.以前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讲过一个“差生”转变的事情,我觉得其经验很值得老师们借鉴,归结其中心思想就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不适合指责式的严管,老师要同学生交朋友,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差生”的转变就是从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始的。希望老师们不要吝啬表扬,对学生多多鼓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家长给老师的建议
高三,是高中阶段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陪考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与老师沟通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可以有哪几种方式进行沟通,以及与老师沟通容易出现的误区都有哪些。本文将和家长们共同探讨,高三阶段,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系列问题。
一、与任课老师沟通的必要性
之所以在这里强调“任课老师”而不是笼统的“老师”是因为这两者有较大的不同。“任课老师”指的是对自己孩子有教授任务的老师,而“老师”则过于笼统,没有指向性。很多家长认为高三阶段主要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多沟通,却忽略了任课老师的存在。实际上,班主任老师虽然对全班负责,能够比较“宏观”的掌握班级状况,但是家长倘若想要了解更深层次的信息,还依然需要与任课老师有所接触。
1、最了解考生学习情况
任课老师最了解复习进度。考生最主要的复习时间其实依然是在学校,一切复习工作也要与学校的复习进度相协调才会事半功倍。而制定复习进度的就是考生的任课老师,他们不仅要确保学生的复习进度与质量,而且非常清楚考生在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有效帮助其在考试过程中扬长避短,找到一条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因此,没有人会比任课老师再了解考生的情况了。
2、最能帮助考生提高成绩的是其任课老师
为了确保本校的高考升学率,每所高中都一定会派出最优秀的老师来担当高三教育教学的重任。这些老师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完全有能力很好地教育好学生。任课老师与考生朝夕相伴。他们是考生最“亲近”的人,在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上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也可以无形中赢得老师对考生更多的关注,因此家长们要提高与老师间的沟通意识,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精彩博文—蓝水怡:和老师多一点沟通给老师更多的信任
由于工作原因,开学不足一个月,我曾两次到孩子所在校进行调研工作。第二次调研结束,我与孩子的几位任课老师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交流。
走出校门之时,我轻松了许多,暗笑近来为孩子的志愿报考拼命在网上搜寻资料、求教于周围有过报考经历的同事朋友,仍不得其理。和老师仅仅十几分钟的谈话,便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此不注意与老师沟通?!老师就是老师,在我求教的人里不乏校长不乏教育管理者,却都不如老师介绍的诸般例子来得更据说服力!我暗自决定,待孩子估分出来,我还要请老师当参谋,老师才是报考志愿真正的专家!
二、如何与任课老师沟通
高三备考,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所以,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遇上一位好老师,会使自己的孩子如虎添翼,成绩定会大有起色。因为这样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传授如何更好的掌握知识,甚至还有的老师对其言谈举止进行正确引导,大大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家长,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某种角度上说,家长应该配合老师一起担负起考生的陪考工作。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呢?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很多家长都反映不知道该跟老师聊些什么,或是觉得跟老师谈话抓不住重点。这一类问题都属于沟通内容范畴。
(1)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备考状态如何。要知道,一个考生的备考状态直接说明了备考的效果。而一个考生的状态也往往是老师最容易感受到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考生的任何细小的变化,老师都会感受得到。而这点恰恰是家长所不具备的。考生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老师对其精神风貌和备考状态了如指掌,相反,考生每天待在家里复习的时间并不多,且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独处,所以,家长对其精神风貌和备考状态缺乏可比性。等到连家长都意识到孩子的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已经变得很严重了。所以,首要的就是要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异常的举动。
(2)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偏科现象。要知道,一个考生如果出现了偏科,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一些靠平日积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备考过程当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所以,应在考生偏科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防偏科情况的恶化。
(3)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备考误区。要知道,很多误区是考生不经意间陷入的,往往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因为家长也不了解备考情况,所以很容易对考生所陷入的误区视而不见,甚至有一些成为家长眼中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与老师沟通,多多询问此类信息,对照寻找是否有这些误区的存在。
沟通时机的选择,也对沟通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时间点更需要家长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
(1)考生的学习环境有变动。比如考生到了一个新环境、换了新的老师、添了新的学习科目等。这个时候,考生往往都会有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如果这个适应的时间段过长就会对高三整体的复习进度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及考生的心理健康。这时家长就更应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在了解复习进度,孩子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和陪考过程中对症下药。
(2)高三的几次大考之后。高三的大型考试之后,考生的成绩起伏较大,或是情绪不稳定时,家长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特别注意,不仅要在考生成绩跌落时沟通,也要在成绩有显著提高的时候进行沟通。只有明确了造成考试成绩起伏的最根本原因,才能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
(3)家长会之后一周之内。家长会上想要咨询老师的家长很多,如果一时排不上号的话,则可以跟老师提前预约,在家长会后的一周单独去学校拜访老师,这样既能在家长会后不给老师们带去更多的压力,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
平日里,家长们忙于工作,除了家长会之外,恐怕没有太多的机会跟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家长也都会局限于此,不再与老师做过多的沟通。事实上,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与老师进行沟通。
(1)电话或短信。特点是方便、快捷。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同时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既节省了去学校的时间成本,又不至于给老师带来过多的打扰。
(2)邮件。此类方式便于家长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富逻辑和条理性,也便于一些较复杂事情的叙述。邮件发出之后最好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师查收,以确保老师看到信件内容,并给予回复。
(3)便条。有的家长将想要对老师说的话附在了考生作业的后面,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长写好便条后,让孩子带给老师,老师在便条上直接回复。
(4)博客。有的老师有沟通交流教学心得和学习方法的博客,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此种沟通方式的特点是实效性差。高三的老师都比较忙碌,不一定会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会及时回复。此类沟通方式趋于单向沟通,即老师发布消息便于家长们“围观”,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想就一些重要事情与老师探讨并不建议用此种方式。
(5)msn、qq等即时聊天工具。如果家长经常上网,则可以在家长会时要一下老师的网络即时联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沟通交流。
在我们对与老师进行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时机、沟通的方式进行了了解之后。接下来需要我们明确的就是要用怎样的心态与老师进行沟通。
(1)相互尊重。家长和老师因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两者之间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和知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正是这些明显的差异才使得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比较大的互补性和必要性。作为家长可以从老师身上获得考生在校表现情况、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所处位置等问题。同时,作为老师可以从家长身上获得大量的信息、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等。这些都会使得家长与老师结成和-谐、融洽、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就不存在着谁求谁,在任何时候的沟通上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出发。
(2)相互信任。信任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同盟的保障。作为家长,并不是非常了解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也普遍比较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孩子的经验问题上更是感到棘手。因此家长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许多偏差,并且这些偏差往往是自己不能感知的,甚至有一些偏差也与老师的意见出入很大。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平静心态,从自身角度出发去做自我检讨,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
(3)正确评价。在某些家长的心里,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委屈,在家长眼里就成为了大事情,一时间也忘记了立场,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在了别人身上。实际上,孩子在抱怨的时候作为家长也应该多多思考一下,也多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你就能够更好的判断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不要动不动就拉上孩子与老师去辩解,这样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使其更加横行霸道。
学生家长给学校班级老师的意见书
六中某班全体教师:
我代表全家人向以王云老师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表示最美好的祝愿和最衷心的感谢!真诚地向您们说一声:“尊敬的各位辛勤的园丁,您们辛苦了!”同时,也对六中校领导治校有方,成绩卓著,表示钦佩和赞赏!
如今,六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本市及周围市县的辽阔大地,吸引着成千上万家长的目光,激荡着无数莘莘学子渴求知识的心房,成就着学生们“知识创造财富、智慧改变人生”的崇高理想!六中近六年来取得的骄人的成绩,人们有目共睹,心知肚明。
把孩子送到这样高标准、高质量的学府,我们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教学有方的教师,我们家长欢心!我们为自己的孩子郭磊,能在这样的名校,得到这么多名师的教诲,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无尚的光荣!我们也坚信:孩子能在六中这座知识熔炉里锻烧、锤炼,定能成为一块好钢!
郭磊这次取得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我们非常高兴!我再次向王老师、李老师、杨老师等全体任课教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愿各位教师再接再厉、团结协作,共铸新的辉煌!愿年终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上级领导证明:240班的教师群体,是一个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是六中优秀教师的代表队!
正如王老师所说的一样,为了孩子的发展,每个家长都有责任支持学校的工作,每个家长都有义务配合老师的教学。为响应班主任王老师的号召,我提几点希望:
我希望郭磊在年终考试中,保持班级前三名,重新闯进年级前百名!我想对孩子说:“你是块金子,就要发出耀眼的光芒;要敢于和优秀的同学,开展学习竞赛,戒骄戒躁,勇夺冠军,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是最棒的,你永远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
希望班主任王老师,给予郭磊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学会巧妙地处理班务和学习和关系,既能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又能成为学习上的领头雁!希望郭磊每天坚持写小字和日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也不愧为以钢笔书法见长的王老师的弟子!千万不要辱没了老师的门风!建议王老师选派几名小助手,帮你检查日记和作业,以减轻老师的沉重负担。。。
希望李老师在数学上指导郭磊克服马虎大意的缺点,把知识学深学透。以利于他的成绩稳步发展,避免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
希望杨老师对郭磊这样小学没学过英语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以利于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提倡学生课余听英语磁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请杨老师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体。。。
希望任课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上游的要吃得饱,中游的要吃得好,下游的要消化了!我希望老师们,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敝人实在是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一笑了书信格式范文。为什么家长总是一厢情愿、指手划脚、喋喋不休呢?其实老师比家长想得会更深更远。。。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最后祝各位老师:
全家幸福,工作顺利!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体会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科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和交流,每个年级的学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有少部分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给他们排解烦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疏导我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小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某一时间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学习疲劳表现:长时间紧张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小学生对厌学也有一定的出现,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则表现为有意的逃课,甚至辍学。
还有许多的学生有着暴躁心理,遇事沉不住气,好发急,不能控制情感,易激动,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
更有学生有着品德不良的表现: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偷窃、打架、斗殴等。这类学生虽然在学生中只占极少数,但是他们危害大、影响面广,往往具有蔓延作用,给学校教育和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甚
至成为社会秩序的不安全因素。
我认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来自小学生自身的遗传因素2、气质类型的不同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4、来自家庭的因素5、学习负担过重6、教师教育方法失当7、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
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小学生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多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学校要多渠道狠抓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加强和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要争取社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
总之,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与矫正,预防为主,矫治为辅,防患于未然,治未病之病。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教育规律,钻研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特点,寓育人教人于教书之中,无论你所处学校的哪一个岗位,都有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二
用真爱感化学生
——谈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
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
摘要: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挺大的,高中生也不例外。他们面临考试、升学压力,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一些因素,使部分高中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及时做好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学习成绩的好坏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一来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可是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殊不知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我们在教好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所谓“师者亦医”,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重心在于教学,班主任工作侧重于纪律管理,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2.学习任务重,学习强度高,考试频繁,课余活动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形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焦虑烦燥的“灰色心理”。
3.学校注重学生成绩,教师喜欢优生厌弃差生,学习竞争激烈、压力
很大,特别是差生,自卑心更重,学习上的挫折,使很多学生焦虑不安。
4.学校未能开设心理辅导课,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心理辅导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疏导,长期郁积,造成严重心理障碍。
5.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心理负担更加严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而现在的家长又特别忙碌,因而无法倾诉,长期压抑,造成严重的心理变形。
6.对于所谓的“后进生”,即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难入老师和家长的法眼,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7.农村大多高中生是留守青少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情感得不到宣泄,心理得不到疏导,性格怪异,郁闷烦躁、行为偏激。
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
二.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身份不仅是教师,也应学会当一名心理医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1.望之为首,深入学生内心。
“望闻问切”,望是第一步,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要想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必须时刻“望之”,即时常观察学生,注意学生情绪动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今的中学生思想敏感、自尊心强、想问题办事情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容易过高地要求别人理解、体谅自己,而不懂得如何理解、体谅别人。这种心态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经常深入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有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如经常和学生谈心,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定期设立“学生论坛”,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学习方法,让助人为乐的学生谈心理动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苦恼。经过畅谈,互相增进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友谊;又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活动,让他们向父母倾诉,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新闻媒介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发现和了解信息,进行“热门话题大讨论”,例如,针对“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进行讨论,增强了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等,从而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同学们健康地成长。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位男生,他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他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心事无法向父母吐露,导致了他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人生观越来越偏激,一度与班里一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并拒交该科作业,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家这些情况,觉得这个学生主要是缺乏来自家人的关爱才导致这个结果的,那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暂时填补他父母在这方面的空缺,既当老师,又做“父母”,让他心理上觉得不比别的孩子缺少什么,
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就经常找他谈心、聊家常,从学习到人生到家庭什么都聊,他渐渐能够敞开心扉地与我交流,我慢慢地看到他的转变,不像原来那么偏激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2.弯腰是宝,倾听学生心声。
“望”固然重要,而“闻”是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班主任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恭身是听,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倾诉。正所谓“恭身听真言”。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家庭社会环境、学校同学教师、性格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作为班主任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孩子心声,而不能高高在上,要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裴斯泰洛齐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此,班主任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真诚是金,牵手知心朋友。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中学生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5%,而寻找父母的仅10%,寻找老师的仅8%。这表明现在中学生碰到麻烦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伙伴。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大多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之交流,而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面对众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呢?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坦诚地向你倾吐心中的郁闷和烦恼。
现在父母离异或双双在外打工由公公婆婆带大的孩子很多,由于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在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个性很倔,既自卑又要强,与同学很少来往,性格孤僻,学习较差。所以作为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父母,更是朋友,应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同时多开展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开展丰富有趣的课余活动,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真诚、集体的温暖和关爱、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另外,安排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三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段,几年的初中生活是人的生理变化最大的几年,是学习成绩最易分化的几年。在这几年里家长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做到与学校积极配合,适时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发展,是所有家长殷切盼望的,那么如何做到呢?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观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是托儿所的家长强于小学的家长,小学的家长强于初中的家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间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家长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首先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充满新的希望,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同学,也往
往暗下决心从新开始。因此,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如果原来就比较好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孩子,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
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
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第二是思想上的变化。表现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
第三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特征出现。男生表现在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当孩子进入初三阶段,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少数基础差的同学,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触,甚至恋慕。因此,这一年段的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3、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阶段的特点后,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孩子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而良好的家教环境却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较强的针对性、伦理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正直,奉公守法,积极进取。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中作用,他说:“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在眼前”,好的榜样可以催人上进,反面榜样可以将人托下水。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在劳教所里谈到他失足的原因时,说:“平时爱看一些黄色的书刊,而这些书刊都是父母带回家的”。可见父母平时行为漫不经心的随意,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家长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尊重知识,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子女更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2)、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友好相处 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注重家庭环境的育人氛围 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有条件的给孩子单独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房间内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
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都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很不愿意见老师,这是不对的。一方面由于自己不够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对子女教育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对孩子在心理上将是一次打击,认为家长都看我不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也使家教更加有的放矢。
(1)、做老师的帮手。孩子上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样议论某某老师,说起某某老师的一些缺点。这时家长不要盲目顺从,而应该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四
初中生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观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是托儿所的家长强于小学的家长,小学的家长强于初中的家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我国古代有很多典籍记载,当子女长大成人甚至为官一方后,父母仍坚持对子女教育、引导的责任,如东晋陶侃做了太守,当其利用职权派人将官家鱼塘的鱼送给家中的老母时,老母生气之余,将鱼原封不动退回,并写信给以严厉地批评;“梁朝王僧辨,‘年逾四十,为三千人将’,其母魏夫人还是严加管教,‘稍不如意,犹锤挞之’”。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期间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家长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首先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充满新的希望,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表现也不太好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从新开始。因此,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
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如数学、地理,若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的学生既不像初一时那样有新鲜感、有理想、有激情,也不像初三那样面临毕业,思想和学业上感到有压力。所以,孩子在初二学段是最关键的时段。首先是学习上的分化。初二年级的知识承前启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第二是思想上的变化。表现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第三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特征出现。男生表现在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
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当孩子进入初三阶段,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少数基础差的同学,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触,甚至恋慕。因此,这一年段的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3、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在了解了孩子初中各阶段的特点后,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光这些是不够的,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孩子个体差异千差万别,而良好的家教环境却有共性,并且家庭教育所特有的天然性、较强的针对性、伦理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都是共有的。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正直,奉公守法,积极进取。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中作用,他说:“最简单、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榜样放在他们在眼前”,好的榜样可以催人上进,反面榜样可以将人托下水。如一个14岁的中学生在劳教所里谈到他失足的原因时,说:“平时爱看一些黄色的书刊,而这些书刊都是父母带回家的”。可见父母平时行为漫不经心的随意,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家长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要尊重知识,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子女更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3.2、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友好相处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
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3.3、注重家庭环境的育人氛围家庭布置既要舒适,富于美感,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有条件的给孩子单独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孩子在房间内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4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 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都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很不愿意见老师,这是不对的。一方面由于自己不够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对子女教育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对孩子在心理上将是一次打击,认为家长都看我不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也使家教更加有的放矢。
4.1、做老师的帮手孩子上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样议论某某老师,说起某某老师的一些缺点。这时家长不要盲目顺从,而应该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因为“亲
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信服老师才愿意听他的课,进而学好他所教的学科。当然对某某老师确实存在的缺点,也要经过正当的渠道帮助其改正,如通过信件交流、请学校的老师或领导转达沟通等等。
4.2支持学校的工作有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参加一些集体组织或担任学生干部不太支持,认为会影响学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参加社团组织或担任学生干部是锻炼、提高能力的重要机会,只要将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有机的安排开,就会互不耽误,并且会互相促进,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以支持。
4.3主动进行校访、师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就要积极主动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交流。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正在教学的老师,以免冲击教学。
4.4鼓励老师上门家访对老师家访要热情欢迎,在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轻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一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家长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家访后,家长应同孩子谈话,把老师家访时所讲的孩子的优点,可以扩大化地告诉孩子,这样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孩子上进;同时,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给孩子提些希望、建议。千万不要出现老师家访,孩子挨打的现象,以免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4.5了解、参与班级管理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会上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非常关键。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就等于孩子有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开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及疏导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五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及疏导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生心中存在逆反心理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逆反心理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要素构成,家长、学校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特点,通过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用恰当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逆反心理;特点;预防;疏导
在社会大环境下,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如孤独、抑郁症、叛逆等,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使家长的关心呵护备受打击,而且对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产生了动摇。只有搞清楚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校正,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针对他人提出的对自己的要求、愿望,采取一种负向的,与他人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对于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特点,有众多的方面。我们通过对其特点和原因的分析,寻找出正确的引导方法,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首先,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其次,情感指的是个体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分析
(一)感应性。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力量。具有逆反心理的小学生所产生的感应作用,对先进生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生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它影响着两头,具有感应特性。{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可变性。小学生的观点、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且极不稳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迁和教育的作用而变化。比如说,当小学生对某教师在处理某一问题时有成见,他可能就会对这位老师形成认知偏差,产生抵触情绪;但在与这位老师多次接触之后,又会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而改变看法,说不定会“化敌为友”,心理相容。
(三)盲目性。小学生精力充沛,探求欲望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好动、好问。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其认知的水平不相适应,思维常会产生断层,处于一种“有劲无处使”的心理状态。他们这种幼稚的心理一旦滋生逆反因素,就表现得相当任性,遇事无论行与否,只要想干,就会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四)破坏性。小学生精力充沛,心里总有一种急于表现自己的躁动感,有的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对老师“挑刺”,给其他同学“找碴”,甚至于故意捣乱,作业不完成,纪律不遵守。这种心理状态对班集体的建设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有害。
二、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般来说,逆反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抵触情绪,是对外部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机制。在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加快,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不少家长和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地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家长、老师认为他们不听话,他们则认为家长、老师不尊重他们,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2.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家长或老师反对,明确不让他们接触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他知道,他就越想知道;你越不让他做,他偏要做的逆反心理。
3.他们的思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喜欢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另类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结论也会提出怀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家长的劝说、告诫看成是对他们的束缚、压制,是对他们的不满,是对他们的嘲弄,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学校的不良教育,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地方。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1.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完全根据书本内容来实施教育,自顾自地讲,根本不管学生听懂没有,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心理产生了敌对情绪、逆反心理。
2.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严厉训斥、恶语讽刺;或冷若冰霜,不闻不问。这些都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抗情绪,也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家长对孩子越来越溺爱,管教松弛,方式不当;或由于其他原因没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和疏导。{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
(一)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在班集体中讲求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心体贴学生,尤其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
(二)尊重学生,培养信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好的思想苗头和行为,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走向先进行列的信念,增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尊重学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尊重学生是给予学生自新的一种机会。
(三)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意识的改造和更新,是十分细致、微妙的工作。只有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并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把握他们情绪变化的特点,才能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增强思想教育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用恰当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竞争意识,培养积极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不但学识丰富,品德高尚,而且心理健康的祖国栋梁之才。
“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我们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我们有心,很多问题小孩都是可以改变的。
参考文献:
[1]沃建中《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9) [2]姜雪红《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J]化工高等教育.2003(2) [3]陈至立《对症下药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阳光》[J]农村教育.2005(12) [4]谢岩松《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8(10)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六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指导自己,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让学生喜欢老师,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出发,从而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一、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
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1.放松学生的情绪。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
2.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主动到主动表达。
3.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4.善于选择场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科教学都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要求等特点,确立相应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教学中,老师既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也组织同{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们集体讨论。在识字、做题、回答问题时,采用竞赛的方法,使课堂上始终充溢着精神饱满、积极奋进的气氛。对认真学习、进步显著的同学,发红星,奖红旗,把&真棒&、&我能行&的赞扬送给学生,培养学生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三、合作式心理辅导方法
家庭是学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时,应该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明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那些观察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
四、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式的辅导方法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教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自我调节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这一环节离不开教师的各项辅导。
总之 ,作为老师应当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多给予表扬、鼓励,并给予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情绪。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感觉到自己还真行,他会事事、处处、时时充满自信,一个人有了一份自信,他就能从容应付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就能勇敢地面对压力和困难。因此,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 对待这项教育工作,自觉树立"国家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高尚职业道德和思想境界,为培养好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着力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世纪人才。
日浅谈寄宿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七
浅谈寄宿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班主任在寄宿学校的学生中扮演着教师、家长、朋友、兄长等多重角色,学生从星期日到星期五这一周时间都要在学校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同时,班主任如能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技能,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帮助、陪伴学生顺利、开心渡过每一周,那么这样的班主任一定是优秀的班主任。 关键词:寄宿学校
2013年网易新闻曾报到过这样一篇新闻:4月3日晚,滁州一名六年级小学生李利(化名)在留下一纸遗书后,从16楼坠下。小小年纪做出如此举动,给家人带来莫大的悲痛,他在遗书中写道:“我不喜欢上学”,“妈妈姐姐爸爸你们要坚强的活下去”, 4月7者获悉,警方经过调查,已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新闻报道出来后,人再次向社会呼吁,重视学生心理变化,注意疏导其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则新闻让我感到做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深感做为一名班主任的重要性。那么做为一名全封闭寄宿学校的班主任,平时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呢?我认为:
一、班主任要具备两个条件。
1、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记住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个人情况,更要应该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一定要通过仔细观察和直接与学生、家长接触,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尤其是那些对学生造成重要影响的经历,建立详细的学生心理档案卡,以便于在对学生形成一个综合印象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跟踪。在弄清原因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解决。
2、慎重选择场所。任何学生要有自己的尊严,当班主任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最好选择一个安静而又少人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学生和你交谈起来才不会有顾虑和防备之心,班主任才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
二、班主任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
1.平等原则:心理辅导的前提是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班主任要时常改善自己的形象,乐于与学生交朋友,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避免造成人为的心理压抑,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优差来对待学生,不能因为长相美俊来区分学生,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只有感觉到轻松、自在,才
有可能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向老师表白。
2.和谐原则:班主任应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让文明气氛洋溢整个班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耳染目濡中接受教育和辅导。
3.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充分了解,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通过活动更深层地激发学生展示内心的想法,如此心理辅导才更有针对性。
4.激励原则: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要尽量避开学生的弱点,多谈谈学生闪光点,如学生画画好看,歌唱得好,舞跳得棒,热心帮助同学等学生优秀的一面,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树立现实目标,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可以通过利用班级量化表对学生进行激励,根据不同表现给学生加上相应的分数。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
1.利用班会课集中辅导
班会课是进行班级建设的重要时间。班会课的内容需在总体目标下有步骤、有地进行规划。班会课的形成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多样化,可以采取辩论、讲演、讨论或小活动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时期学生心理变化的不同特点对班会课内容应作不同安排。可以以“我是小学生了”、“我是一名中学生”、“思源印象”、“我爱我班”等为主题开展活动,也可以结合学校平时开展的教育活动月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写“心语日记”
结合学生学写日记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心语日记”,能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校心理教育的成败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水平、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做到不包办、不斥责,耐心启发和引导,要给孩子勇气和信心。孩子在学校的竞争中受挫折、失败是正常的,这不是坏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站起来后走的更稳更快。还要指导家长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一,班主任要尽量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心理教育的基本。第二,班主任要主动约见家长,对家长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第三,班主任和家长要保持密切联系,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例如八(4)班的一名学生带烟到学校,被科任老师上课没收后,无论怎么问都不肯交待缺少的香烟去向。当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和他谈心、聊天,当谈到他身患疾病住院的母亲时,他一
下子就流泪了,态度也不在坚硬,最后在班主任面前老老实实地交待出了香烟的来龙去向。
4.依托学校的各项活动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对班主任而言,只要与自己的学生相关,随时随地都是心育的场合。比如 四(2)班两名刚转学来的学生,他们入学成绩一般,其他表现也一般,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力而自卑。再加上寄宿学校时间紧张,按照常规辅导方法辅导以后,效果甚微,后来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班主任鼓励他们参加跳绳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两人分获一、二名,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和长处,马上豁然开朗,不再自卑,学习劲头也足了,收到了预期效果。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在教师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青少年时代是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往往会有许多内心的冲突与困惑,需要心理辅导来引导和解决。班主任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除了拥用“四心”还要学会“用心”,这样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和谐、优秀的班级体。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 王志超主编.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_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篇八{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习成绩就很难再提高了。
更多相关内容:
与"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相互配合预防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能力测试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