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归集研发费用归集表对会计有哪些要求

查看: 713|回复: 6
请教陈版主及各位老师,关于研发费用归集问题
传统财务即将面临转型或淘汰
2000万财务人未来何去何从
全球通用,名企认可!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港中大-上国会强强联手
全球23强,免联考
公司研发一项无形资产,但未谁了专门研发机构,由生产经营业务的部门承担研发任务,因此对研发性质的相关费用(主要为工资)难以合理、准确区分。公司可以接受费用化处理,且公司非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加计扣除政策。那么请问,是否可以不单独设置研发费用科目来归集这部分支出?
如果公司有准备申报高新认定的计划,还是单独设立科目比较好
如果公司有准备申报高新认定的计划,还是单独设立科目比较好
公司暂时未有申报高新的计划
从核算规范性角度出发,建议尽可能合理区分常规生产成本和研发支出,否则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如果影响较小的,则基于重要性原则,或许可以接受目前的处理,但建议今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感谢陈老师的解答
从规范会计核算角度讲 还是要单独设立科目,保不准什么时候老板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不是加计扣除的必要条件吧?其实我也有疑问,研发费用是否一定要在管理费用中单独列支,不能在工资薪酬其他费用中列支?
站长推荐 /1
本期内容为在没有任何征兆及线索的情况下,短短一两周内便判断哪块有鱼,再锁定方向,最后挖掘出关键点,需要审计人员极度的敏感性及综合能力。本期邀请分享的嘉宾是2001年开始便加入视野一起成长的资深版主 猫王,从事内审13年,目前系某上市公司审计总监。本活动由元年云快报支持举办。
Powered by查看: 8446|回复: 6
研究开发费用归集及相关税收政策操作指南
传统财务即将面临转型或淘汰
2000万财务人未来何去何从
全球通用,名企认可!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港中大-上国会强强联手
全球23强,免联考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3:16 编辑
原文地址:作者:
& && && && && &&&常州市国家税务局 常州市地方税务局& && && && && &研究开发费用归集及相关税收政策操作指南发布时间:日一、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可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u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为: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u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条件中,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规定要求,具体为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二、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有何区别?两者均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但由于适用政策的不同,在以下几方面又有所区别:u目的、用途不同: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于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高企研发费用于判定企业是否符合高企条件。u归集口径不同:虽然两者均为同一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两者归集口径不同。总体来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口径小于高企研发费口径,即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必然可以归入高企研发费,但归入高企研发费的费用不一定可以加计扣除。两者之间归集口径的差异详见问题四的《研发费科目、归集内容对照表》。u管理要求不同:两者对应的研发项目均需办理确认、登记手续,并按规定进行归集。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前需履行备案手续,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等相关资料;而高企研发费在高企认定或汇缴申报前需报送《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等相关资料。 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研发范围以及适用对象有哪些?u研究开发范围: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u项目领域范围:研究开发活动必须是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u适用对象范围: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未按规定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核率征收企业不得享受。 四、研发费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什么要求?需要如何设置科目,分别归集哪些内容?u核算要求: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支出,应与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支出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并设立“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专账进行明细核算;涉及多种研发形式的,应分别归集研发费支出。u科目设置及内容归集:“管理费用——研发费(研发项目名称或登记编号)”科目下设三级级到六级科目:&O根据研发形式设置三级子科目:1、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3、合作开发;4、集中开发。&O研发形式为自行开发和合作开发、集中开发的,应设置四到五级科目(见下表),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设定六级科目。
研发费科目、归集内容对照表四级子科目
五级子科目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的工资、薪金。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的津贴、补贴。
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的加班工资、奖金、年终加薪。
研发人员等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包括:企业缴纳的研发人员基本社会保险费用(含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为研发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费)和公积金补助费,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等。
材料燃料和动力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半成品、燃料和动力费用。
测试手段购置费
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工装及检验费
工艺装备开发制造费,设备调整检验费,试制产品检验费
仪器设备维护费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简单维护费
仪器设备租赁费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租赁费
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除仪器、设备外的房屋等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及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发生的其他相关支出
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长期待摊费用
研发仪器、设备在改装、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设计制定费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其他设计费
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其它费用。
装备调试费
工装准备过程中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研发软件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利权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非专利发明(技术)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非专利发明(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其他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专用技术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勘探现场试验费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研发成果相关费用
研发成果的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
图书资料及翻译费
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注:五级子科目中,带*的“其他”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归集范围,但不得作为加计扣除研发费归集范围。五、研发费如何分阶段进行归集?一个研发项目从规划到投产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u市场调研与设计;u立项;u实验室试验;u小试——小规模试验,一般是指针实验室规模的工艺而言,也就是根据试验室效果进行放大;u中试——中试就是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是在大规模产量前的较小规模试验;u批量生产。一般认为,上述1—5阶段为研究开发阶段,在研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研发费的归集;从第6阶段起,即从产品批量生产时点起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六、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成经营任务的,如何进行费用分配?u企业应按规定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不具备成立专门研发机构条件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按合理方法将实际发生费用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进行分配,并按月编制相应的分配表;涉及多个研发项目的,再按合理方法将研发费分配至各研发项目,并编制相应的分配表。u合理方法包括按实际工时等比重进行分配。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因为合理原因确实需要变更的,需报主管税务机关同意。u对纳税人在研发费和生产经营费用间、或各研发项目间划分不清的支出,不得归集进研发费用科目。七、研发费账务处理应提供何种凭证?企业应当提供证明费用实际已经发生的足够、适当的有效凭证。研发费明细账要与有效凭证一一对应,确保研发费用的真实、准确归集:u研发人员工资薪金等,以职能部门(研发或财务部门)按月单独编制的工资清单(或分配表),作为有效凭证;u为研发项目直接耗用的原材料,以领料单(需注明领用的研发项目)作为有效凭证;u燃料、动力等间接费用,以分配表作为有效凭证;u租赁费以租赁合同、发票及分配表作为有效凭证;u折旧费等,以分配表作为有效凭证;u其他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凭相关有效凭证进行归集。八、企业将研发费计入管理费用核算后,形成试制产品如何处理?企业可于月末,对按规定已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科目并形成试制产品的支出,按正常财务处理转入相应会计科目。年末,以该科目及子目的借方发生额进行研发费的归集、计算。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优惠备案时的研发费如何归集、计算?哪些研发费不得作为高新技术口径研发费的计算依据?按上述规定设置、并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的“管理费用——研发费”借方发生额,一般均可归集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优惠备案时的研发费用,即根据研发费四级子科目相关内容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口径进行归集填列《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但下列情况除外:u“人员人工”科目中的“其他”,不包括兼职或临时聘用人员中,全年在企业累计工作不满183天的人员所发生的人工费用。u四级子科目中的“其他费用”在高新技术口径归集时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十、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如何归集、计算?哪些研发费不得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按上述规定设置、并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的“管理费用——研发费”借方发生额,除五级子科目为“其他”外,一般情况下可归集进行研发费加计扣除,即根据研发费五级子科目按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归集后,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计算税前加计扣除额。但下列情况除外:u已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费用不得填入《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u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加计扣除。u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凡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不征税收入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也不得加计扣除。u企业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后,在境内外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护费、诉讼费、代理费、“打假”及其他相关费用支出,从管理费用据实列支,不应纳入研发费用。u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的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u企业应于年度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规定的相应资料进行研发费加计扣除备案。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十一、研发形式为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其研发费用如何归集?u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u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项目成果应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u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明细表(委托开发项目填报)》,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u研发形式为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由委托方按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明细表(委托开发项目填报)》,按上述规定进行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的归集。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进行高新技术口径的归集。十二、研发形式为合作开发的研发项目,其研发费用如何归集?u研发形式为合作开发的研发项目,合作方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的研发费的,合作各方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按上述规定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u合作方按合同约定实际承担的研发费与直接参与研发发生的研发费存在差额的,在《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第34行增加“合作(集中)开发研发费收付额”。差额大于0为企业支付的费用,用正数表示;差额小于0为企业收到差额部分,用负数表示。十三、研发形式为集中开发的研发项目,其研发费用如何归集?u研发形式为集中开发的研发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可以按照合理的分摊方法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并按上述规定进行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归集。u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企业集团应提供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该协议或合同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提供协议或合同,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u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企业集团集中研究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应当按照权利和义务、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分摊方法。u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企业集团母公司负责编制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书、研究开发费用预算表、决算表和决算分摊表(分摊表应根据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进行归集分摊)。十四、2010年度已经发生的研发费用是否需要按以上规定进行归集?u 日后发生的研发费用,已作相关会计及涉税处理的,按上述规定进行调整。对使用财务软件无法及时调整会计科目的,按上述规定建手工调整辅助账。十五、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哪些环节?需要办理哪些手续?u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一般包括项目确认、项目登记和加计扣除三个环节。u项目确认是指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项目,需经当地政府科技部门或经信委进行审核,并取得《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u项目登记是指企业取得《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后,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主管税务机关对项目进行登记并出具《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u加计扣除是指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企业对已经登记的研发项目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履行备案手续后享受税法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u日后企业发生的研发项目未按规定进行研发项目确认、登记的,不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未按规定进行研发项目确认、登记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十七、企业研究开发项目发生变化,是否需要办理变更手续?研究开发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研究开发项目变更的情形,企业应办理研究开发项目确认变更、登记变更,重新取得研究开发项目登记号:u项目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集中开发)发生改变的;u原申报的研发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发生调整,或者研究开发费预算发生改变超过10%的;u需要变更登记的其他情形。十八、企业办理研究开发费用的项目确认手续有什么时间要求?u企业当年立项或变更立项的研究开发项目,应自项目立项或变更立项之日起1个月内申请项目确认和登记;企业跨年度开发的研发项目,在首次立项研发的年度申请项目确认和登记,以后年度不再报送研究开发项目确认和登记资料。u日后企业发生的研发项目,均需办理项目确认手续,并且原则上应在2010年11月底前完成。十九、如何办理研究开发费用的项目登记手续?u研发费项目登记手续由相关部门内部流转,不需企业另行办理。u由研发费项目确认部门完成项目确认后,将《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连同企业申报的其他资料(一份)转交同级税务部门。u市级税务机关收到资料后,按各企业所属区级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分配,各主管税务机关按规定进行项目登记,并自行进行登记项目的统一编号。u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书》和企业其他申请资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登录“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管理平台”,制作并打印《企业研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告知纳税人项目登记号或不予登记的原因。二十、预缴是否可以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有些企业由于研发投入较大,按实际利润额预缴当年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有何政策?u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年度中间预缴所得税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年度终了、按规定进行研发费加计扣除备案后,可在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依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u除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小于零的企业外,对本年度发生项目登记且上年度按规定享受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34号)规定,按实际利润额预缴当年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按照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季度(或月)平均额预缴当年企业所得税。预缴方式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二十一、如何办理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备案手续?u已取得税务部门发放的《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的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按规定进行备案。u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按照研究开发项目类别,分别将实际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根据研发费五级子科目按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归集后,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计算税前加计扣除额。u委托开发项目,同时报送受托方提供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明细表(委托开发项目填报)》。u集中开发项目,同时报送研究开发费决算表、费用分摊表(根据研发费加计扣除口径进行归集分摊)和实际分享收益比例等资料。二十二、研发失败是否可以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当年度亏损是否可以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研发失败,当年度实际发生并符合规定的、按研发费加计口径进行归集的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u当年度亏损的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并符合规定的、按研发费加计口径进行归集的的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增加的亏损额可以按税法规定进行弥补。二十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减免税备案时,研发费方面有什么要求?u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年度纳税申报前办理减免税备案时,应同时附报《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该表应按年度分研发项目,分别将实际发生的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根据研发费四级子科目相关内容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口径进行归集填列。u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有关规定条件(包括研发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已享受优惠的,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p id="rate_163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金币 + 1
" class="mtn mbn">
乱码太多,请注意质量
发个电子档大家下载看看
等待电子文档,先谢谢啦
等待电子档
请教楼主,假如公司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前三个会计年度发生的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需要发生时就在税局备案或登记吗?
感谢楼主,注意到楼主发多文章都是实用行的,感谢。多发。
站长推荐 /1
本期内容为在没有任何征兆及线索的情况下,短短一两周内便判断哪块有鱼,再锁定方向,最后挖掘出关键点,需要审计人员极度的敏感性及综合能力。本期邀请分享的嘉宾是2001年开始便加入视野一起成长的资深版主 猫王,从事内审13年,目前系某上市公司审计总监。本活动由元年云快报支持举办。
Powered by企业归集研发费用对会计有哪些要求
保定恒企会计培训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888-6597
企业归集研发费用对会计有哪些要求
录入:保定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
企业归集研发费用对会计有哪些要求呢?下面和保定恒企会计培训学校一起来学习。
问:企业在归集研发费用时,对会计核算与处理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规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企业应于年度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规定的相应资料。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
另外,自日起,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企业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方式一:电话咨询(8:00-21:00)
400-888-6597
&方式二: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方式三:留言咨询(专业老师回复)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中外企业家》2012年02期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引用了国科发火〔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中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财企〔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国税发〔号("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对上述三个文件中"关于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上述三项都是要求财务核算管理中设置辅助帐、台帐专项管理。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又是怎样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核算研发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实务核算中又遇到了怎样的疑惑?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核算、台帐归集,避免有关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33【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或单独下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办法等一系列规定,使相关企业高新技术的认定、会计核算有法可依。但在会计实务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振;郑笑丽;;[J];财政监督;2010年08期
刘晓春;高倩;宋蕊;;[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年01期
徐铃茜;袁卫彬;;[J];会计师;2009年09期
单蕊;;[J];网络财富;2010年11期
冯恩凯;;[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10期
王又花;;[J];市场论坛;2006年10期
张博;唐东华;;[J];厦门科技;2008年05期
李忻;;[J];经营管理者;2010年20期
刘霞;[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孙燕杰;李程胤;;[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万清;刘严峰;;[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崔也光;崔冠男;;[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财会信报;2008年
宫莹;[N];中国会计报;2011年
于濛;[N];中国财经报;2007年
赵欣;[N];中国财经报;2008年
崔也光;[N];中国财经报;2004年
谢德蓉;[N];经理日报;2005年
张宁辉;[N];中国税务报;2007年
李荣;[N];中国改革报;2008年
李荣;[N];经济参考报;2008年
池国华;[N];财会信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娜;[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尹国明;[D];南昌大学;2010年
李慧芳;[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姚江飞;[D];吉林大学;2011年
俞丽蓉;[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企业研发费用归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