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趣味数学题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_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疾风资料库
小学数学新课标_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 16:37&&&&发布人: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综述了《数学新课标》常用的几种新教学方法与相关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这几种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范围,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各种教学方法并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1.问题的提出《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学生“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倡导课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也由传统的“满堂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它是依赖元认知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2.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是“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认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元认知理论强调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不断地监控现在和计划未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因此,元认知理论深化并拓展了反思的观念,不仅使反思的内涵和步骤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而且使反思由过去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运用元认知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那么必然可以使他们学会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2.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换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个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应起支配、控制甚至主宰的作用,不应该强迫或命令学生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要求教师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观念,尊重、鼓励学生的各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不仅要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条件、场所和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且要组织和亲自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更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接受的关系,而是建构一种平等交往和对话的教学框架体系。2.3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即群体活动的方向。群体所有成员的动力具有依存性,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函变数,应该把人的行为关系看作是个人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大系统,把调动人的积极性看作是一种大系统的运动,是一种力场作用的关系。群体动力领导风格分独裁型领导、放任型领导和民主型领导。实践中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缺乏自主思维,动手能力差;而教师一味放任学生,学生自觉性得不到保障,学习效果也会极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后而决定教学方法,教师是以群体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而后教师根据全体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会相处融洽,教学气氛良好,而且学生学习效果最好。3.《数学新课标》状态下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与分析三种常用的方法,分别是探究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方法。3.1探究学习方法介绍与分析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这种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教师不是刻意谋求控制课堂,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离不开问题。教师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导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究中,能唤醒和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教师在某些问题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最科学地解决问题。3.2合作学习方法介绍与分析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以分享对方思考、经验和知识来扩大了自己获得知识渠道情况下,多使用合作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讨论,可以相互启发,不断明确、丰富自己的考虑问题思路。在多层次、多角度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学生容易形成自信、自尊、乐于交往、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养成尊重与理解他人的习惯,逐步掌握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3.3自主学习方法介绍与分析美国学者Nystrand认为,学生的参与自主学习有两种形式:程序化参与和实质参与。前者指单纯的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是否积极;后者包括了合理的心理投入,它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实质参与最明显的表现,学生是在没有监督与压力的情况下发生自觉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的行为,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独立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学水平,要善于把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认真、积极与主动地学习。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策略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单一地使用某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而是将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使小学生形成数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知识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与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参考文献:[1]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2]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邹瑞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分析[J].中小学教育,2004.10.
如何应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改面临的困难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各学段的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全国统一式教材改为版本多样化的城市版和农村版教材。这一变化,不但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而且可谓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一大创举。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自然要给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农村边远乡镇的学校,这一困难表现得最为突出。下面我就如何应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改面临的困难,回顾一下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一、新课改面临的困难 1.教学设施紧缺 我校除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思想和知识业务水平方面存在差距外,还有在教学设施硬件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只有两台电脑,且都没有联网,无法下载相关资料,无法与外界进行教育教学信息交流而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很少,不全面,尤其是对数学方面的资料更是欠缺。 2.农村孩子学习基础差 我校坐落在桐梓县的一个非常偏远的乡村,虽然通公路,但没有班车。到了黄莲街上下车后,还要步行4个小时才到达学校。学生几乎没有走出过这深山去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大多数学生思想比较禁锢,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活跃性;不少学生还存在害羞心理,不懂的问题不敢向教师请教。这些状况的存在,使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 3.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 谈到家长的素质问题,我的体会更深。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我几乎走访了所有学生的家长,了解家长对子女上学的看法。不少家长说,现在的社会,读书有什么用?就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工作,只不过是让孩子混混日子,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就行了。还有个别家长在家务忙碌时把学生留在家里帮助干活。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家长的“读书无用论”观念非常严重。 4.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我来讲,新课改谈不上教学经验,我只有在摸索中前进。 二、应对新课改困难的一些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自己动脑、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具、学具 为了使我的教学有一定的成效,我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外,还动脑、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具模型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直观教学最为重要。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易变形的特性”时,由于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教具,于是我就亲手制作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感觉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我想方设法找来许多资料书,并把班上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让他们轮流借阅这些书。并指导他们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摘录,相互交流学习方法。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前不愿学习的学生也主动起来了。 3.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刚接班时,绝大部分学生思想懒惰,不愿学习。为此,我先进行家访,了解其原因。一边和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言,并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即使回答错了也从不批评他们,还鼓励他们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这样一来,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学期下来之后,班上的总体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4.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有家长的紧密配合,必须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针对学生进行家访。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其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对单亲家庭和孤儿学生进行家访,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家访的同时,向家长讲解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让家长和教师配合起来共同管好学生的学习。 (2)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习不认真、作业马虎的学生,要求家长督导其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教师采取作业表扬的方式,即只要学生在作业上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在教师的赞美中自觉而认真地完成作业;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要求家长注意安排其吃饭时间,给他们足够的上学时间,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迟到、旷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5.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1)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从师范毕业后,在工作的同时,参加函授学习,到目前已本科毕业。除此之外,每次学校派教师培训,我都主动参加,并在培训过程中认真记笔记,培训完后认真写心得体会。 (2)虚心请教老教师。如我校的李贵海老师,他参加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经常向他请教教学方面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教学成效起色很大。 (3)向书本学习。我学习的资料书主要有《遵义教育》《贵州教育》《贵州教育报》《小学时代》《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战研究(小学数学)》等关于教学方面的书刊。在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学习叶澜教授的教学经验。同时,我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五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我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我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我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我不说。(4)大胆创新,进行教后反思。教学中,我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还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课堂上的观察、倾听与沟通,与学生平等交流,认真组织练习活动,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常写教后反思。都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认为教学应体现“创新”二字,我们不能照搬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是教到老、学到老的事业,我们只有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02
小学美术课标解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建议:1〃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1-2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见图表二)(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见图表三)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臵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 2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3(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树立新的理念“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 4笼罩在学生的头上。【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一)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的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二)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另一个特征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新课程理念与创新》一书中摘引了一段小学生中流传的儿歌,它充分表现了学生“我能学”的自信心: 5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02_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我 能 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看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儿童在1 -2岁时,就产生了一种自己的独立行为,如:大人给他洗澡,他却要自己边玩水,边洗澡;大人要扶着他走路,他硬要自己走,而且根本不怕跌跤;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几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漫画上一位辛辛苦苦的工艺匠人,正“精心”地用一个模子不停地制作一个个完全一样的鸡的工艺品,这幅漫画对旧的教育作了一个绝妙的讽刺。(三)现代学习方式的第三个特征是独特性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就拿学习中的“记忆”来说,有些学生在记忆时是琅琅有声地诵读;而另一些学生则是默默地背诵,有些学生却喜欢两人在一起一问一答,有些则干脆写一遍。这些都是个性学习的表现。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给学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的机会,如:自己设计花瓶的形状,自己选择喜欢的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一位后排的同学动作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集中在纸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发言的同学很积极;有的说可以在画面的上半部补贴花;有些说干脆是 6把上面部分的白纸裁掉;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了这位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在自主的情况下的创新。他既解决了构图的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教师发现。(四)体验性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特征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我曾经看过一节美术录像课,是由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的赵宏教师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的《神奇的溶洞世界》,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让学生进入体验性的学习,因此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学生与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臵一个小型的溶洞图片展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州的“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帽的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的同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的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花在技法和构图上的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的作业效果。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的一种好的形式。一位美国小学低年级的教师,上一节《画肖像》的美术课,他没有要求学生带任何绘画工具,教师自己带了一大张白纸和一盒彩笔。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句话是问同学们“想不想给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画一张像”,大家齐声回答:“愿意!”教师随即又问:“班上那一个同学的样子最突出,最有特点?”同学们互相张望了半天,最后眼神全都集中在一位前排的小同学身上。这位同学卷卷的头发,脸呈三角形,红朴朴的面颊,中间有些雀斑。教师接着说:“XX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能为大家做模特,让大家画一张像吗?”这位小朋友开始有些腼腆,后来慢慢地走了出来。教师先将纸铺在地上,叫这位小朋友在纸上躺下,请一位小朋友顺着这位小朋友身体的周围,画出轮廊,然后,教师将这张有简单外形轮廊的纸贴在墙上,同学们一下子哄笑起来。教师接着说:“每个小朋友都请认真观察一下我们的模特,看看他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每人上去画几笔,看谁画得好?”这时,有的学生摸摸模特的卷发,有的指指他脸上的雀斑,先先后后地开始在纸面上描绘,不一会儿,这张有外轮廊的像开始“一塌糊涂”了,有曲线、有直线、有红色、有绿色……,当这张集体合作的肖像 7完成时,确实是“一塌糊涂”,但奇怪的是非常像这位小同学的样子,老师非常高兴,表扬了大家,每一个小朋友都乐呵呵的,分享着合作的成果,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感悟。(五)现代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问题性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臵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中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一位美国的小学美术教师在上《欣赏梵高的作品》一课时没有介绍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的知识。教师在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画中的笔触一条一条的象什么?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的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论热烈,试画效果也不错。至于前面谈到有关梵高的定论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了。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三、构建新型的美术学科评价观念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评价就是要量化,评价就是要看成果。其实,评价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你上街去买东西,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不贵,质量又好,你会觉得这商品价廉物美。评价美术作品时,不单看作品物体画得象不象,构图好不好,而是多方面的看待美术作品中学生是如何构思、如何创造的。教育评价的本质其实是对教育的过程、行为及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教育效果需要整体综合 8评价,象我们现在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这些活动,都设立了综合素质的评分,这表明越来越注重歌手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素养。看美国教师的评价制度,它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及绩效的评价,又包括对课外教学辅导工作和个人言行举止、态度的评价。在英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手段,它十分重视自我评价与评价会谈这些形式的结合,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我国正进行新课程的改革,课程评价也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论、方法、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一】传统评价与现行评价的对比传统的评价有它的利弊之处,首先它是以学生为单一的对象,只是在对学生学习后,用考试方法得出成绩,然后,进行评价,以至于把其它综合素质也混合一体进行评价,某位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感觉上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也“应该都行”,这是评价中的感性偏差,可称为“感性评价”,较容易走进这个误区。其次,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以专家说的为主,盲目追求“专家门诊”,一位教学专家和几名教学人员到一所学校听美术课,课后,学校领导请这位专家和其他教学人员谈谈对这节课的评价,专家先说了12个字:“教学目的达到,过程安排合理”,紧接着一位教学人员补充了6个字:“提问合理得当”,这时又有一名教学人员又补充了6个字:“学生作品丰富”,象这样一些随大流的评价方式,我们还是少采纳为好,学生回答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那专家、评价人员更应拿出独特的见解,对教师、学生进行良好的良性发展的指导。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引用的地方,比如说: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具体说,就是在一组评估对象内部进行相比较,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有它的不同情况。每年的高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每个省的取分线根据自己考生的情况而定,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取分线较高,贵州省的取分线较低,这就是相对而言,对全国的学生进行相对评价,我们的专家、教研员到较偏远的村小学去评课,那评价的尺度就要根据当地条件来确认,不能以发达地区学校的标准来要求。绝对评价是根据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尺,还是以每年的高考为例,为了对学生有一个衡量尺度,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考试试题,试题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绝对评价、传统评价还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选拔。素质教育下的评价改革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是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象我们看世界杯足球赛一样,不仅进球要精彩,比赛的过程也一定要有观赏性。现 9今评价特点是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怎样学会做人,学会认识,以及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优点,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评价,素质教育的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我们还要把评价多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美术课是专业性较强的课,它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美术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调动能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由原来的“注重成果”转变成“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中是否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行为表现,学生的讨论过程等等。原来的美术教学课堂由导入——观察——板书——教师示范——作业——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最后看作品是否精致美观,而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可谓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到室外,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有一堂手工课,他的新旧教法的对比,课题为“纸造型——房子”,课改前,教师用提问方式导入,然后板书、示范,最后学生的作品大部份都是相同的造型,在形的变化创意上有所欠缺。课改后,教师再次上了这个课题,这位教师开始就用电教设施导入课题,让学生欣赏建筑,再让学生讨论制作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就用提问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更多的制作方法和设计的构思,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制作,学生最后把制作好的房子组成一个个小区。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和运用多种方法制作房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这样的过程,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了什么角色,随堂机智、应变能力等等。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角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来看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要提高教师素质。在美术课堂中,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的作品更能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对美术教师的评价观念要有实质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和研讨,成为对美术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美术课教师评价方法也应多元化,例如:开展教师自评,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自己先进行对本次教学有何得失的反思。还可以进行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本次教学的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样对促进教师 10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02_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发展,反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评价方法不要固定用哪一种,只要适合于教师的发展都行。其次,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也是教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会有不同的目的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某校的一位美术教师在上四年级的“T恤衫纹样设计”这节课时,在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先用手工方法经过折、剪等过程制作出一件T恤,然后,再在这件T恤衫上设计美丽的图案,这位老师及时把他的做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用鼓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当时就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欲望。所以,不要小看教师这一点鼓励性评价。学生的活动、讨论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体发挥的作用,教师也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价,引导他们相互参与进行自我、他人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找出不足之处,改变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比如,在上六年级“立体构成”这节美术课中,学生分成几个组先进行讨论设计和制作方法,然后在全班进行研讨,有一组在讲完设计方法后,其它组就给这个组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这次作业也完成得较好,外形各异的立体造型展示在大家面前,有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也有了较好的成果展示。在对学生的的作品评价中,我们教师对作品的分析方式,思维方式也应有所转变,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思维,而不是仿照能力,学生的作品应该有他的天真烂漫的瑕想。作品的构图与色彩不一定要多么标准与丰富,让人看了老是把思维停留在构图与色彩上。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就是美,只要让人看了能把你带入一个瑕想的空间,能反映出个性特点,那么,这位学生的作品应该是比较好的。总之,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新型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中,让评价这根指挥棒点出更多优秀的教师,指出更好的作品,发展更多优秀的学生。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1如在讲《美好的童年》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朋友分享。然后,老师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这位老师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他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都把鸟儿吓跑了,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哪你打算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这位老师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臵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臵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比如这位老师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 12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老师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五】、运用竞赛,激发兴趣。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上《古诗配画》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出一首古诗,看哪一队写出的古诗数量最多。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即复习了很多学过的古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接下去的古诗配画教学做好了铺垫。【六】、组织讨论,激发兴趣。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讲《桌子、椅子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来说说对现在使用的课桌椅有什么不满意的,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设计一套课桌椅,并象产品说明书一样附以说明。先让各组讨论所做课桌椅款式及功能。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 13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七】、采用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讲《泥塑小动物》时,老师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他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简笔画对儿童想像力、创造力的伤害在学术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可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幼儿园还在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艺术与游戏的黄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总体现状表示担忧。简笔画教学是一种流行已久的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它抽象概括地用线条的方式将事物和人的轮廓形态描绘出来,供孩子摹仿学习。成人一般认为它简单明了,形象生动,利用它孩子能够很有效率地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实际上,这里面有不少误区。简笔画是成人眼里的儿童画 简笔画是成人为儿童学习绘画而创作的,成人往往以为这样一种简单写实的轮廓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的,以为它可爱、有童趣。实际上,那只是成人的错觉。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他们特殊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规律,在艺术表现和创造中有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例如四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可以大胆的、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有象征性的图画。例如“蝌蚪人”,小孩子把圆圈当做头部,两只大眼睛占据了头的主要部分,用单线条表现手和脚,创造出了富有儿童本性的“蝌蚪人”。14简笔画扼杀孩子的艺术天赋黄进认为,模仿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这会严重阻碍他们艺术感受和才能的发展。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大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就在于它是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给了孩子一个标准,并要求他摹仿,会限制他关于事物的想象。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任务。简笔画简单易学又容易出“成绩”,自然会受到欢迎。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究竟应该怎样教 不少家长认为,不教给孩子绘画的方法,孩子就画不出来。这个观点本来无可厚非,因为艺术同样是要教的,但关键在于理解这个“教”字,如果把教理解为要提供一个范本给孩子,让他照着画,那就不合适了。想让孩子能够好好地“画出点东西来”,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各种线条、色彩的丰富变化,并引起声音、触觉、嗅觉的联想,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就鼓励他们探索和创造,而不是急于画出一幅“好作品”出来,更不要以成人那种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贬损孩子充满天真的、“不合理的”、梦幻式的表现方式。 ·链接:简笔画教材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简笔画图书更是名目繁多。记者在某大型书店看到,简笔画图书在儿童读物专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一套两本的图书模仿中学教辅资料,分为“入门篇”、“提高篇”;《1000个小动物画集》,几乎把所有的动物一网打尽;有的图书甚至将简笔画分门别类:三角形简笔画、圆形和半圆形简笔画,在封面的显著位置还注明“3-6岁适用”。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些简笔画图书非常畅销,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选购这方面的图书,甚至宝宝还没有出生妈妈就挺着大肚子来选购了。某著名出版社的一本教材一本图书为了说明学习简笔画的重要性,竟打起了“画蛇添足”的主意:“中国古代流传很多在沙地上画画的故事,其中‘画蛇添足’的故事就说明当时能画简笔画的人很多。”稍有些文化常识的人就知道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道理。一本名为《快乐儿歌简笔画》的教材更是把绘画分解成一步步工序,“大大脸儿像圆盘,围上一圈黄花瓣。小小方格装伙伴,脸儿跟着太阳转。”孩子们念着儿歌就可以顺手画出完美的图案。制作皱纹纸画精彩步骤15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师一、前言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几年的教育、教研工作中。我从小学各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如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就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1、教师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再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由此可见,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2、教师提问要通俗易懂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再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的规律。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3、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所谓提问的层次性,就是在提问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该策略体现了两个原则: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拾级而上;二是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提问注重层次性,学生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提问要结合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唯有此,方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4、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例如。讲授“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时哪步可以省略,乘数百位上的数和被乘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应写在哪里。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先按一般方法计算,接着提问:“哪步可以省略?乘数百位上的数和被乘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应写在哪里?为什么?……”这些针对教学内容。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提问。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点化作用。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5、教师提问要有科学性提问要言简意明,精练扼要,切忌过于空泛,不着边际,也不能进行频繁的提问。实践表明,提问过多,从教的角度看,势必面面俱到,喧宾夺主,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突出;从学的角度看,势必造成忙于应付,为答而答。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合并、化简、取消,加大问题的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向提问为曲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在提问时,要注意关键字和词的运用。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在关键字词“只有”处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就会引起重视,经过思考明白“只有”的含义,进而理解了定义的内涵。6、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课堂提问中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答后立即判对,可能会使所有学生的思维趋同,从而失去个性化的思考。听到学生答错了马上说“他讲得不对,谁能帮助他”,学生就有了一种挫败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勇气,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下,使其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在课堂提问后,教师既要广开言路,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做到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对”“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应把学生的暂时性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的许多领域中,问题的答案有对错之分,更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前者,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后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学生答错或不会答,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作答;也可以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作答。作为一位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不应该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样评价,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三、结语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为我们的教学生色。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分享:好好活着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新课改下的小学德育初探
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学生以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各种“色彩”出现在学校、班级之中,部分消极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在品行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学生厌学、心理扭曲、离家出走甚至杀父弑母等都曾在我们身边上演并还在继续。青少年犯罪多发化、暴力化、低龄化的趋势让人忧心不已,校园里流行的灰色童谣让人感到可怕,迷恋网络不可自拔让无数家长、老师伤透脑筋……事实上,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对德育的投入力度算是最强的了。大到每隔一段时间党和政府都要拿出加强德育的举措,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德育典型;小到每个学校都把德育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开设。如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我们应该借这股东风,以先进的理念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一、 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个性飞扬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推进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样,学校的德育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应当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做人”的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做人”包含了六个自低到高的层次,即:尊重家人,做父母的好孩子;行为规范,做合格的学生;明辨是非,做合格的社会人;勇于负责,做合格的公民;热爱祖国,做合格的中国人;信念坚定,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德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想当然地把成人世界的社会意识形态强加于教育对象。脱离了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社会实际,德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我校在德育内容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学年定下德育的目标,如:从“我能做到……”到“……我能行”,再到“我能做得更好”,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再补充具体的目标,让各班都有自己的方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的舞台。二、 走向开放,让德育时空更加广阔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离不了课堂教学,所以应该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首先必须引起重视的就是学校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切实提高每节课的质量。与此同时,其他各学科也要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落实课标中的德育目标。其次,学校还应不断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传统育人、作风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良好的校风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必须精心呵护、认真培育并发扬光大,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感召激励、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好环境布置,真正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株草木都有感情。三、 品德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时代特点,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于这些课程,我们不能将其局限于课堂,而应采用参观、访问、讨论、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各学科要按照《德育纲要》的要求,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增长才能的同时,自然地学到做人的道理。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时代要求,开展弘扬民主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法制教育、“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专题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得到正面的熏陶。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针对个别学生品德和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谈话,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责任编辑邹韵文分享:墨鳃叛逆者 > 新课改下的小学德育初探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新课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