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育渗透到音乐教育教学中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是"美"的教育,它不仅纯粹为了娱乐,更主要的是经由过程对学生审美不雅概念和鉴赏美、缔造美的能力的培育,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贵州 铜仁 554307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山东省平度市厦门路小学 266700
  列宁曾说过:&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我怎样长大》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在学习歌曲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另外,在备课时特别要备好作曲家和作词家,要把作曲家、作词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关注文化、感悟人生。
  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教育
  1.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如: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使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
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音乐教材中有不少少数民族题材的,我们可以借此向学生介绍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如在学习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时,介绍西藏的习俗,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称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格桑在藏语中有幸福的意思,那么妈妈格桑拉的意思,大概就是指妈妈幸福、幸福的妈妈等意思,可以理解成一种祝福与祝愿。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亲情、感恩父母,并懂得尊敬长辈。
  2.教授新课。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如在教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时,我先让学生读歌词,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愉快情绪;再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乡间风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融入歌曲,产生共鸣,教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可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在教唱歌曲《卖报歌》时,我先给学生讲歌曲背后的故事: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我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就能够有感情地歌唱。
  3.歌曲艺术处理。歌曲的艺术处理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思想感情重现在课堂之上,让学生在音乐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开拓思路,振奋精神,激励意志,思想上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潜移默化,细致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歌曲《爱的人间》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作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无数的人都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更好地理解人间大爱,思想得到升华。
  三、音乐创造,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 去束缚学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到别人认同的情绪。而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无疑比成人显得更为突出。常常有一些&五音不全&的同学怕上音乐课,自信不足。教学中,我常注意去发现每个学生小小的&特长&,并充分运用他们的这一&特长&来上出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如:在小组活动中,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行动作创编,让节奏准确的学生进行伴奏,让歌声优美的学生歌曲演唱。特别在旋律作曲中,我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誊写在黑板上,请音准较好的学生来进行视唱,并指导学生进行点评:他的作品什么地方比我好?通过表扬,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学习的自信。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要长期坚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更加愉快地体验音乐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形成积极的德育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的德育受益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