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央视春晚对联联蕴涵地理知识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略论地理知识记忆的原则与方法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第二教育网
E&&&&&&&币:0
大&&&&&&小:10.99KB
    【摘 要】 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记忆,是学习地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记忆、对联记忆、口诀记忆、趣味记忆、表格归纳、模仿记忆、谐音记忆、数字记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地理知识
方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经过我们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归纳出了以下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记忆法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可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框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  另外,把所要记忆的材料想象成某种具体的实物、数字、字母、汉字或者是几何图形,借助形象思维增强记忆效果,这是记忆地图最主要和最实用的方法。比如:意大利的轮廓象一只长统靴在踢一个倒立的羽毛球,法国的轮廓十分神似数学的“六边形”符号,德国可以比做“装满粮食的口袋”;朝鲜半岛象一个中文的“了”字;大洋洲国家的分布就是一个英文字母“M”,波罗的海的外形可以看成英文字母“Y”;而最有意思的是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就忒象“鸡腿”。诸如此类,不以而足。  二、对联记忆法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经典对联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幅由30几个省市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代表合出的超大型对联就是一个近年少见的经典。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这副生动活泼的对联进行有关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央视2005春晚对联(共十八副):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横批:世间同春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观天下园林  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横批:欢歌迎春  央视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央视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横批:盛世大联欢  三、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决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如,我国十大旅游胜地的记忆口诀:  京故宫,城八达,承德避暑山庄大。
陕秦岭,兵马俑,渝鄂交界有三峡。  苏园林,杭西湖,黄山风景美如画。
日月潭,风光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还有秦岭—淮河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地理景观还是人文差异都十分明显,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把它们编成口诀来进行理解、记忆。附口诀如下:对联,我们每年都会贴。其实贴对联,隐含着许多的奥秘,在对联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什么对联呢?对于对联的起源发展,大家认识多少呢?在来临之际,小编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加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对联的世界。对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对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对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每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对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对联。对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对联起源毛笔手制对联对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对联者,即桃符也。”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直到宋代,对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对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对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今天的春晚(2009年春晚)上送了几副对联。前几副没太注意,但是最后一副的时候我正好端坐在电视前,所以注意了。这幅对联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上下联贴反了。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上、下联)和一幅横联。直联对后一个字若为上声,去声及入声字,则为上联. 若是平声则为下联。贴对联时,横联若是从左到右写的,按道理上联应该在左边,下联在右边。而央视晚会上给出的这幅春联横额从左到有,而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明显错误。当然也有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但横联必须是从右往左。
这中错误在传统的春晚上出现,显示出工作人员对传统知识的匮乏或是对工作的不认真。(/milson)(转贴请注明http://milsonyan./_d.html)
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知识拼图游戏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