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结核病诊断标准怎么才能确诊

院领导集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综...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
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文学等学科...
近几年,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日益猖獗,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钱...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吃”可谓是头等大事,...
作为“天宫一号”的“继承者”,天宫二号即将进行的各类实验...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于...
简单测试可快速诊断结核病
我要分享 &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熙熙&&&&发布时间:&&【字号:&&&&&&】
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在发展中国家抗击结核病。图片来源:CDC  结核病可谓是传染病中的一个最大灾难——每年会导致近200万人死亡,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没有第一流卫生保健系统的国家,结核病的诊断也是出了名的困难与缓慢。  8月23日,研究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召开的美国化学会(ACS)会议上报告称,他们设计了一种诊断结核病的简单新方法,这种方法甚至能够区分活体结核病细胞与死亡结核病细胞,这将帮助医生更容易搞清他们的抗结核病药物是否奏效。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把他们的诊断与南非的病人样本同步起来,这里是全世界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尽快推出针对这种新技术的临床测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近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当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人咳嗽甚至说话时,周围的人便会吸入含有细菌的飞沫,感染从而发生。  在发达国家,医生会对被怀疑患有结核病的病人进行肺X射线检查,并测试其痰(黏液和唾液)中的细菌DNA标记物。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医生通常转而求助于一种被称为Ziehl-Neelsen(ZN)测试的技术。  然而在100多年前便已问世的ZN测试见效慢且不敏感,并且会产生许多假阳性。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斯坦福大学化学家Carolyn Bertozzi和她的同事于是便寻思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标记结核病。  Bertozzi的研究小组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不同的生物体——包括病原菌——如何将各种各样的糖化合物附着在组成细胞膜的被称为脂质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子上。在早期研究中,他们发现,与大多数其他细菌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不同,结核分枝杆菌和它的近亲使用一种被称为海藻糖的糖来完成这一构造。Bertozzi说:“我们想知道是否可以使用这一特性标记结核病细胞。”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用一种名为DMN的荧光染料标记的不同海藻糖。这种染料在吸收光后会发出明亮的绿光,但并不总是如此—— 一旦其周围被最少量的水包围便不会发光。当水被排除在外时,因为是在一个细胞膜的疏水室内部,这种染料便亮了起来。  Bertozzi希望,如果她的团队用这种被染料标记的糖喂食结核病细胞,这些微生物会吸收它们并将其附着在细胞膜脂上,从而使其发出绿光。这一切在死亡的结核病细胞中并不会发生,因为其无法吸收糖,并且对大多数其他有机体的细胞也不奏效,从而使得在高度多样化的痰液样本中发现活体结核病感染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Bertozzi在这次会议上报告称,活体结核分枝杆菌在荧光显微镜下会发出绿光,而那些包含有常见细菌,例如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则不会发出荧光。此外,活体结核病细胞在被喂食糖后仅仅5分钟便开始发光,并且在1个小时内展现出明亮的绿色。与此形成对比的是,ZN测试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并且经常会错过低水平的感染。  Bertozzi和同事还与南非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生化学家Bavesh Kana合作,后者提供了被怀疑感染了结核病的病人的痰液样本。对这些样本的实验室测试不但迅速标记了活体结核病细胞,而且展现出了与更严格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研究的紧密匹配。  Bertozzi说,她和同事希望推出一项针对这一诊断方法的临床试验,从而检验其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成功几率。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责任编辑:侯茜)当季多发症状
当前位置: &
肺结核(肺结核病,结核病,结核)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疾病用药:
疾病自测:
肺结核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痰结核菌检查不仅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亦是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肺结核病患者痰液可呈间歇排菌,故应连续多次查痰。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必要手段,对早期诊断、确定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了解其演变及选择治疗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诊断中,我国现用的分类法包括四部分,即肺结核类型、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痰菌检查、活动性及转归。
  一、肺结核分为五型(199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通过的肺结核临床新五型)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
  按右、左侧,分上、中、下肺野记述。右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上,左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下。有侧无病变者,以&(-)&表示。以第2和第4前肋下缘内端将两肺分为上、中、下肺野。有空洞者,在相应肺野部位加&0&号。
  三、痰结核菌检查
  痰菌阳性或阴性,分别以(+)或(-)表示,以&涂&、&集&或&培&分别代表涂片、集菌或培养法。患者无痰或未查痰者,注明&无痰&或未查。
  四、活动性及转归
  在判定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转归时,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病变、空洞及痰菌等。按肺结核病变的活动程度可将其分为三期:
  (一)进展期
  应具备下述一项: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恶化、增多;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阳性。
  (二)好转期
  具有以下一项为好转:病变较前吸收;空洞闭合或缩小;痰菌转阴。
  (三)稳定期
  病变无活动性改变,空洞闭合,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达6个月以上。如空洞仍存在,则痰菌素需连续阴性1年以上。
  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治疗。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渗出性浸润病变或变质性病变如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及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临床上症状比较突出。进展期与好转期均属活动性肺结核,其中进展期患者除少数(如急性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外,几乎均有排菌。部分好转期患者亦仍排菌,均属开放性肺结核。另一部分好转期患者痰菌阴性则不属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凡痰中排菌者均需隔离治疗。
  稳定期患者属非活动性肺结核,列为初步临床治愈;若经观察两年,病变仍稳定与痰菌持续阴性,可视为临床治愈;如仍有空洞存在,则需观察3年以上,如无变化,亦可视为临床治愈。
  诊断举例:浸润型肺结核=上0中/中 涂(+)进展期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亦有以空然咯血才被确诊,追溯其病史可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因突然起病及突出的毒性症状与呼吸道症状,而经X线检查确认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或干酪样肺炎。老年肺结核患者,易被长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所掩盖。偶见未被发现的重症肺结核,因继发感染而有高热,甚至已发展至败血症或呼吸衰竭才去就医。鉴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在结核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发病率低的地区,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尤应认识其不典型表现。
  (一)全身症状
  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二)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痰中带血多因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中等量以上咯血,则与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因管瘤破裂有关。咯血后常有低热,可能因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吸收或阻塞支气管引起的感染;若发热持续不退,则应考虑结核病灶播散。有时硬结钙化的结核病灶可因机械性损伤血管,或合并支气管扩张而咯血。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病灶炎症累及壁层及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簦哉锒嫌胁慰家庖濉7尾坎”浞⑸惴合宋蛐啬ふ沉龊袷保疾嘈乩3氏孪荨⒗呒湎侗湔⑵芤莆挥脒底牵圆嗫捎写バ苑纹渍鳌
  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
  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续性两大类。所谓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常见小儿。此时,人体反应性较低,病灶局部反应亦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抵达淋巴结。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与变态反应。潜伏在肺内细菌活跃,病灶部位多在肺尖附近,结核菌一般不播及淋巴结,亦很少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显然与原发性肺结核有所不同,可认为是发生在人体内的Koch现象。
  从感染结核菌到形成肺结核的演变过程(图1),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常见临床类型叙述如下。必须指出,大多数病变可在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吸收消散或硬结钙化,尤其在合理使用抗结核化疗药物后更容易愈合,临床痊愈。仅少数患者因抵抗力过低或治疗不当,病变进展恶化。
  图1 肺结核病自然过程示意图
  从感染结核菌到形成肺结核的演变过程。
  一、原发型肺结核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的结核菌在肺部形成渗出性闰灶,部位多在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肺通气较大部位),引起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原发病灶及淋巴结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图2)。原发型肺结核多发生于儿童,亦可见于边远山区、农村初次进入城市的成人。多数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类似感冒的症状,如低热、轻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历时数周即好转。X线可见肺部原发灶、淋巴管及肺部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灶可自行吸收或钙化。若肺内原发病灶靠近胸膜,当人体处于过敏状态时可引起胸膜炎。肺部原发病灶通常吸收较快,一般不留痕迹或仅成为细小钙化灶,肺门淋巴结炎偶可经久不愈,且蔓延至邻近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若压迫支气管,可导致肺不张、远端肺部炎症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较原发综合征更为常见。
  图2 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
  原发型结核的肺部原发灶,尤其是肺门淋巴结内的结核菌,常有少量进入血循环,进而播散至身体各脏器,但常因人体抵抗力强,而使病灶局限于肺尖(或肺上部)、骨、脑、肝、泌尿生殖器官等处,逐渐愈合,但其内的结核菌可长期存活,成为复发的可能(形成继发结核灶)。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本型是各型肺结核中较严重者。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但在成人大多由肺外结核病灶(如泌尿生殖器官的干酪样病灶)破溃至血管所引起。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急性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一部分,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X线显示双肺在浓密的网状阴影上,满布境界清晰的粟粒状阴影,直径约2mm,大小及密度均大体相等(图3)。病初胸片可能无明显粟粒状影,或仅有弥漫性网状改变易误诊为伤寒、败血症等其他发热性疾病。
  图3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双肺在浓密的网状阴影上,满布境界清晰的粟粒状阴影,直径约2mm,大小及密度均大体相等。
  若人体抵抗力较强,少量结核菌分批经血循环进入肺部,其血行播散灶常大小不均匀、新旧不等,在双肺上中部呈对称性分布,称为亚急性或慢性血播散型肺结核。其病情发展缓慢,通常无显著中毒症状,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偶于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此时病灶多较稳定或已硬结愈合。
  三、浸润型肺结核
  是肺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可因病变的性质、范围、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隐性菌血症)而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多数逐渐死亡,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始有机会繁殖,形成以渗出与细胞浸润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病灶,称为浸润型肺结核(内原性感染)(图4)。原发病灶亦可能直接进展成浸润型肺结核。
  图4 浸润型肺结核
  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隐性菌血症)而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多数逐渐死亡,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始有机会繁殖,形成以渗出与细胞浸润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病灶。
  此外,与排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反复经呼吸道感染,亦可因再感染而发生浸润型肺结核(外源性感染),但较少见,亦不致发生菌血症。浸润型肺结核多为成年患者,起病缓慢,早期及病灶较小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由健康检查或因其他原因作胸部X线检查而发现。临床症状视其病灶范围及人体反应性而定。病灶部位我在锁骨上下,X线显示为片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当人体处于过敏状态,且有大量结核菌进入肺部时,病灶干酪样坏死、液化,进而形成空洞及病灶的支气管播散。浸润型肺结核伴大片干酪样坏死灶时,常呈急性进展,出现严重毒性症状,临床上称为干酪样(或结核性)肺炎。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难以排出,凝成球形病灶,称&结核球&。
  当病变处于炎症渗出、细胞浸润,甚至干酪样坏死阶段,经恰当的抗结核化学治疗,炎症吸收消散,遗留细小的干酪样病灶经纤维包围,逐渐失水干燥,甚至钙化,成为残留的结节状病灶,称纤维硬结病灶或临床痊愈。有效的化学治疗能使空洞逐渐缩小、闭合,或空洞的组织缺损虽仍存在,而其中的结核菌已接受全部消灭,称&空洞开放愈合&。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波动,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灶常有反复支气管播散,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灶常有反复支气管播散,病程迁延,症状时有起伏,痰中带有结核菌,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X线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图5),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因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呈垂柳状阴影,纵隔牵向病侧。邻近或对侧肺组织常有代偿性肺气肿,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组织广泛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导致肺叶或全肺收缩(&毁损肺&)。此类改变均可视为继发性肺结核的后遗表现。
  图5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图5),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因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呈垂柳状阴影,纵隔牵向病侧。
  五、干酪性肺炎(结核性大叶性肺炎)
  多见于身体虚弱感染结核菌量大者,多由支气管淋巴结干酪坏死穿破支气管向肺叶播散所致,或由浸润性肺结核迅速恶化而来。右上叶较多,初为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干酪坏死、溶解形成无壁空洞,病人中毒症状大都严重,迅速衰竭,右上叶可有实变体征。血象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多,血沉增快。起病2~3周后痰结核菌可阳性。X线胸片:可见右上叶浓厚密度不均匀的阴影,在十数日或数周内迅速溶解,形成蚕蚀空洞,可有支气管播散影。
  六、结核性胸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胸膜炎症。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三种类型。
  起病可急可缓,多较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有:中、高度发热、盗汗、乏力、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可有胸痛、干咳,大量胸腔积液时可有气急、胸闷、端坐呼吸及紫绀。
  干性胸膜炎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局部有压痛,可触及胸膜摩擦感,听诊有胸膜摩擦音。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语颤减弱,气管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液平面以下扣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液平面上方可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偶有小水泡音。右侧胸腔积液时肝浊音界消失。如有胸膜粘连肥厚局部胸廓下陷,呼吸运动受限扣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七、其他肺外结核
  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综上所述,肺结核的临床演变是人体与结核菌互相较量结局的反映。当人体抵抗力较强并进行正规治疗,病变可消散吸收,或硬结钙化而趋向病倒;反之,若人体抵抗力低而又未能得到合理治疗,病变可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空洞而恶化发展。如病情反复,恶化及修复交替发生,新旧病灶可同时存在,并进一步合并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症状体征:
肺结核相关信息
问题描述:请在此提交你的问题,医生将为你免费解答
关注疾病排行当前位置:
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结核病的诊断:  如何提高诊断准确率已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菌素试验,掌握临床表现特点,结核中毒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免疫学等有关方面。  一、病史、症状和体征  (1)接触史:年龄越小越容易查出结核感染的来源。家庭成员中有否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和密切接触史极为重要。  (2)介苗接种史: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的有力措施,但接种后也不可能完全排除自然感染的可能。  (3)症状和体征:儿童结核感染初时大部分无症状,小部分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和持续低热、贫血、厌食、消瘦等.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结核病的可能。如果长期低热、性情改变、无明显原因呕吐,病理征阳性,脑脊液也相应改变,应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如发病初期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体检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应考虑渗出性胸膜炎。  二、检查项目  (一)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痰抗酸菌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依据。我国现阶段乃至世界范围内,从基层结防所到国家级参比实验室,开展最广泛的、应用最普及的仍然为痰涂片法和培养法,后者是最让医生所信服的检测手段,涂片法缺点是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含量&1000条/ml时,约90%的镜检为阴性。培养法能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100条/ml可检出),但培养法受结核分枝杆菌本身代谢特点的限制,操作繁琐,时间长,一般至少2周以上。BACTEC MGIT960与460相比无放射核素污染,已取代了BACTEC 460一TB;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仪器昂贵、药敏试验的可信度等),故目前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  (二)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1)结核菌素试验是证实结核菌感染与否的确切检查方法,在儿科临床中,可作为判断活动性结核的依据或参考依据。结素纯蛋白衍生物(简称PPD)已在全国推广使用。通常用2U或SU皮内注射。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  (2)结素反应分类:  阴性反应;注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  阳性反应:①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阳性;②硬结平均直径≥20mm和(或)出现水泡、溃疡、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反应;③3岁以下儿童≥15mm为强阳性。  (3)阴性反应意义:①未曾受结核菌感染或已感染而已生物学痊愈;⑦已经感染,但处于结核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③部分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及干酪性肺结核可暂时阴性;④急性传染病及营养不良等可暂时阴性;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⑥抗组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时;⑦结素浓度不足或剂量不足。  (4)阳性反应意义:①曾接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已感染结核茵,但需要进一步诊断证实;③8岁以下儿童其活动性可能大于50%;④4岁以下儿童几乎可能都有活动性结核;⑤1岁以下至3岁儿童不但有活动性结核病,而且如果不予治疗预后差;⑥强阳反应者应有活动性结核病可能.  2.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和抗体检测  人们关注的结核抗原有许多,如38KD蛋白、30KD蛋白、14KD蛋白、19KD蛋白、47KD蛋白、A60抗原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等。当人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体内首先出现的是结核抗原,因此检测结核抗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肺结核与肺癌及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近年采用检测方法为免疫印迹技术。这一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患者标本中对应不同分子量多肽抗原成分的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95.6%。  尽管检测结核抗原有早期诊断价值,但在临床应用上仍存有较多的问题。如某些抗原与肺内病变程度、空洞情况等以及痰菌阳性率成正比,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由于该类方法同许多其他的检测物如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抗体的检测和细胞因子的测定等等均存在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故在临床上仅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三)基因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结核病基因诊断的研究,结核病基因诊断取得了重大进展,它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快速检测、鉴定和耐药性测定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是探针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rRNA扩增、DNA序列测定和基因芯片技术等。目前这些新的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仅供参考,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尚需进行多种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并应经临床等多方面验证。  (四)影像学检查  1.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胸片特点(1)典型的表现:肺内哑铃状影像,即肺部上野的下方或肺部下野的上方、靠中外带可见结节状阴影,同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其间可见相连的条索影为淋巴管炎,它是由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胸内肿大淋巴结三部分组成。  (2)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肿瘤型:肿大淋巴结呈团块状阴影,密度高而均匀,境界较清楚。②炎症型:肿大淋巴结及其周围炎融合成片状影,中心密度较周围高,境界模糊。③隐匿型:胸片上肿大淋巴结被纵隔、心脏、大血管所遮盖。  (3)肺门有浸润影、肿块阴影或肺内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4)肺段或肺叶不张(侧位片显示更清晰)。  (5)胸CT增强扫描可显示清楚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情况。胸CT增强扫描在与纵隔肿瘤鉴别上常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增强CT片示:淋巴结呈环形增强,中央区呈低密度改变(干酪坏死)。  (6)仅有支气管内膜结核,无支气管瘢痕和狭窄时,胸部X线影像和胸CT扫描可无异常。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x线表现  (1)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早期胸片显示不清,在高热的2~3周内拍胸部x线可“无异常”,在持续高热的2—3周后,胸部x线检查可见上、中、下肺野,内、中、外带,密度、大小相近,直径约1~3mm,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胸部透视不易发现,高分辨CT扫描(HRCT)可显示粟粒状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  (2)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x线胸片特点:前者病灶轻度融合,三均匀特点不明显,多位于两上中肺野;后者病灶相互融合、大小不等、密度不均、渗出与增殖性改变相互混杂、病灶新旧不一、以上中肺叶为主。  3.继发性肺结核胸部x线表现  (1)病变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多肺段病变常见,可呈多型态表现(渗出、增殖、纤维化和干酪性病变等不同病期的病变可同时存在),也可伴有钙化,易形成空洞,可伴有支气管播散灶,亦可呈孤立结节或局灶形,可同时伴有中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等。  (2)干酪性肺炎:X线可呈大叶分布的致密阴影,内可有溶解空洞,呈不规则透光区。  (3)肺结核瘤(球):一般小于3cm密度不均匀者多,内可有钙化或小溶解区或伴有卫星灶(子灶)。  (4)合并糖尿病则病变以干酪坏死为主,易形成空洞,可呈单发或多发空洞。  (5)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见支气管狭窄,重者肺不张。  (6)病期长者,多数病人因肺内广泛纤维性病变或胸膜增厚而引起内脏移位,如气管、纵隔或(及)心脏向患侧移位,肺门上提,肺血管纹理呈垂柳状影。  (7)需常规除外肺癌、慢性肺脓肿、肺部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等,因为它们可具有上述类似的X线特征。  (8)胸CT扫描可发现x线胸片显示不清的病灶,如位于纵隔后、胸椎旁的肺部病变或空洞,并可了解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发现少量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五)纤雏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协助明确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重要方法,它可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明确支气管结核的临床分期,对病变部位进行刷检、活检、对支气管分泌物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镜下特点:常见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肿大淋巴结破溃、窦道形成。用纤支镜轻压肿大隆起部位,可见干酪样坏死物从窦道排出,或可见结核性肉芽肿形成,或可见患侧支气管狭窄、瘢痕形成等。  三、确诊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结核病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尚有菌阴肺结核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针对肺部有结核病变,直接痰涂片/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的肺结核制定了菌阴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为:  (1)具有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2)抗结核治疗有效。  (3)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4)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抗酸杆菌。  (5)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性病变。  (6)结核分枝杆菌素(PPD 5lU)皮肤试验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7)痰结核分枝杆菌PCR加探针检测呈阳性。  (8)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以(1)~(5)项为主要指标,(6)一(8)项为参考指标。  肺结核鉴别诊断:  应与胸部肿瘤、肺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囊状支气管扩张,结节病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内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旷惠桃,谭达全主编《小儿内科学》 黄绍良等主编《呼吸内科》 胡大一,高占成主编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结核杆菌感染所...
肠鸣音亢进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
结膜结核病在临床上非常少发生的一种结膜炎症,它是由...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称为生殖器结核。多...
乳腺结孩病多见于南非和印度,约占2.8%。乳腺结核...
小儿结核病指的是初生至14岁儿童所患结核病。小儿结...
用途:  该产品适用于灰指甲的辅助治疗。
用途:产品以氧气或无油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供吸入雾化治疗用。
用途:适用于公共办公场所或家庭中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
用途:产品主要用于重症及麻醉病人吸入气体的加湿。
用途:用于人体耳温的测量。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核病如何确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