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的生产场所,必须采用什么系统

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其预防_防火防爆_中国百科网
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其预防
    
 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在塑料、染料、橡胶、油漆、香料、印刷、油墨,胶片、医药、纺织、机械、选矿等各个领域均有应用。由于溶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溶剂生产使用场所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就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险特点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有机溶剂的类型
  有机溶剂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溶剂有80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9大类:烃类,如苯、甲苯、汽油、石油醚、环戊烷等;氯代烃类,如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醚类,如乙醚、甲乙醚等;酮类,如丙酮、环已酮等;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醚类,如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杂环类,如吡啶等。
    2有机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溶剂在备料、投料、化学反应、出料、分离等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都有存在。有机溶剂在生产中应用大致可以归纳旭下几个方面。
  2.1溶解物料
  应用溶剂溶解物料,以提取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如中药雷公藤片的生产,采用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片中的雷公藤甲素和乙素。
  2.2稀释物料
  采用溶剂稀释物料,经满足工艺要求。如乙醇和醚类溶剂混合可以提高对硝基纤维的溶解能力,在硝基纤维涂料中用作稀释剂可以降低溶液黏度。橡胶制品生产中,在生胶或混炼胶中加入大量溶剂汽油进行打浆,制成粘合用的胶浆。油漆生产中,直接将高温树脂打到溶剂况稀罐中制成油漆。
  2.3处理物料
  利用溶剂对物料进行脱水、沉淀、结晶和洗涤等处理。如赛璐珞生产中,采用乙醇将含水硝脂棉中的水分除去;塑料生产中,用有机溶剂洗涤固体聚合物表面的杂质。
  2.4分离混合物
  利用有机溶剂分离混合物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在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采用乙腈或二甲基甲酰胺萃取二丁烯。以糖醛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分离环已烷与苯的混合物。
  2.5化学反应
  有机溶剂常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生产新的化工产品。如染料N,N-二甲基苯胺的合成,由甲醇、苯胺与硫酸混合,经过甲基化反应,中和、分层、减压蒸馏而得的产品。
  2.6作为移除反应热的载体
  溶剂作为移除热的载体,蒸发回流,是较好的移出反应热的方法,例如,在溶液聚合中,常采用此法以控制聚合温度。
  2.7在特种工艺中起特殊作用
  溶剂在特殊工艺中具有特殊作用,如静电喷涂时,可用来调整防火涂料的导电率,以改进雾化和上漆率;在分散聚合物中用来控制聚合物的粒度;在溶液聚合中用作链转移剂来控制分子量及其分布等。  
  3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3.1有机溶剂的危险性质
  3.1.1燃烧爆炸性
  有机溶剂绝大部分属于易燃危险化学品,它们的闪点一般在-41~46℃之间,沸点一般在30~200℃之间,密度较小,一般在0.8(水=1)左右,爆炸浓度下限一般小于10%。溶剂所需点火能量微小,一般在0.2~0.3mJ,如苯为0.2mJ、丙烷为0.29mJ。因而,只要遇火,都可能引起爆炸燃烧。
  3.1.2挥发性
  有机溶剂具有易挥发特性。如汽油,即使在较低的气温下都能蒸发,挥发的蒸气能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1.3流动扩散性
  溶剂具有流动扩散性的特性,其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本身的黏度。一般黏度低的液体,流动扩散性强。如果管路、溶器破损或闸门关闭不严,罐装超出溶器溶量,就容易造成跑、冒、滴、漏。流动的可燃物就是流动火源,增加了对周围的建、构筑物的威胁和危害。可燃性流动物越好,扩散速度越快,其火灾扩大的危险性越大。
  溶剂蒸气若比空气轻,逸散在空气中扩散,顺风向移动,可成为气体火焰迅速蔓延的条件。溶剂空气若比空气重,往往漂流于地表、沟渠建筑的死角,不易被空气吹散,一旦遇引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3.1.4静电危害性
  溶剂类物质大多属于绝缘物质,其导电性比较差,如汽油、甲苯等,电阻率为Ω.cm。在生产、使用、输送、装卸过程中,与容器、管道、机泵、过滤介质,以及水、杂质、空气等发生碰撞、磨擦,都会产生静电,由于物料本身不导电性,所产生的静电极难散失,容易产生静电火花。
  3.1.5毒害性
  溶剂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大多具有毒害性,其中芳香烃毒性最大,环烷烃次之,烷烃最小。如油漆涂料,特别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的各种液体材料,会挥发出刺激、毒害人摇动的毒气,经常吸入这种气体,就会破坏人的生理机能,并引艳情某些器官发生病变。
  3.2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灾特点
  3.2.1易发生燃烧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一般多种原料、喑体、产品同时存在,工艺过程中,既有大量、多种易燃危险品,又有引起火源产生的可能性。如果控制不当,易发生燃烧。常见的引起火源有: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高热、自燃物等。
  3.2.2易发生爆炸
  在生产设备的外部空间,由于溶剂以液态可气态的形式跑、冒、滴、漏,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引起着火爆炸。
  一些生产设备为负压操作,出现容易渗漏或误操作等异常情况,会使空气进入容器内,因氧化高温引起可燃蒸气着火爆炸。
  溶剂在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时,其操作条件大多要通过加温、加压来实现。当温度失去控制,达到某一溶剂的过热温度极限时,就会由液相突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数十甚至数百倍,压力猛增导致容器超压爆炸;或反复使用的溶剂中,过氧化物含量增多,发生异常反应,导致温度压力升高。当容器发生物理性爆炸后,其内部物料(溶剂)则大量地迅速扩散,物理爆炸的高温和遇外部火源又会引起扩散蒸气的化学性爆炸和燃烧。
  3.2.3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
  有机溶剂从罐、桶、槽、锅等容器中大量溢出,形成流淌火,流量越多,燃烧面积就越大。溶剂随着罐、桶、槽、锅的爆炸而喷射到各个角落,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长期使用溶剂的设备、建筑,在可燃蒸气的熏蒸下,其表面常积有一定的数量污垢,火灾通过这些可燃污垢迅速将设备的建筑引燃。
  起火后溶剂、物料由上层流至下层,爆炸时溶剂、物料上、下喷溅,均会形成上下一起的立体火灾。
  3.2.4发生事故易引起连锁反应
  溶剂生产使用工艺各生产工序相互衔接,设备之间相互串通,溶剂往往经过几道工序后回收反复使用,一旦某个工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易出现连锁反应,火灾爆炸事故沿着生产管道、污水管网、可燃物料、建筑物孔洞蔓延。
    4防火措施
  4.1建筑和布局符合防火要求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建筑和布局,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安装。工厂投产前,要经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验收批准才能投产;设备的布局一定要考虑安全防火的需要。
  4.2用难燃或不燃的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在生产中,用燃烧性能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以改善操作的安全性。选择危险性较小的液体作为溶剂时,沸点和蒸气压是很重要的2个参数。沸点在110℃以上的液体,常温下(18~20℃)不可能过到爆炸浓度。醋酸戊脂、丁醇、戊烷、乙二醇、氯苯、二甲苯等都是危险性较小的液体。代替可燃溶剂的不燃液体(或难燃液体)有甲烷的氯衍生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乙烯的氯衍生物(三氯乙烯)等。例如,溶解脂肪、油、树脂、沥青、像胶以及油漆,可以用四氯化碳代替危险性大的液体溶剂。可以用不燃(或难烯)清洗剂代替汽油或其他易燃溶剂,清洗粘有油污的机件和零件。
  4.3严格安全操作
  尽量减少敞口操作,采用密闭操作,容器要加盖减少溶剂挥发。车间内各种化学原料和溶剂的储存量要严加控制,以不超过当天用量为宜,多用储罐式静态装料,而少使用桶式动态装料。
  在使用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溶剂时,应控制使用温度要其沸点30℃发下。如果操作温度高时,应采取冷凝、冷却措施。如油漆生产中,高温树脂(200~240℃)直接加入兑稀溶剂(溶剂汽油、甲苯、二甲苯等)的兑稀罐中,会使溶剂温度升高,溶剂蒸气大量排出。因此,要在罐上安装冷凝、冷却装置,减少有机溶剂的反复使用次数。溶剂初次使用前进行化验检测。清除杂质和水分。定期取样分析反复使用的溶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防止出志现异常反应。
  4.4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严禁随意使用明火或其他易于生产火源的用具及装置,如必须动火、使用喷灯、焊接时,必须在安全规范的区域里进行。禁止一切能产生火花的行为,如用铁棒敲开封盖的金属桶、穿带钉的鞋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等。
  选用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防爆电气设备,采用耐火电缆或防火塑料管套敷设电气线路。采用控制有机溶剂流速和搅拌速度、空间增湿,工艺设备、管线接地,投入抗静电添加等措施消除静电火花。
  揩过溶剂的棉纱、破布等必须存放在专用的有水的金属桶内,定期予以清理烧毁。防止自燃。
  4.5保证设备完好不漏
  为了防止溶剂蒸气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应该密闭,对于有压设备更需要保持其密闭性。正确选择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如设备与管理之间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方法,输送易燃溶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等。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高温、腐蚀性,各种设备、容器、管线壁厚逐渐变薄,易发生泄漏的火灾事故。因此,对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更换,严格检漏、试漏。
  溶剂储罐应尽可能埋在地下,防止高温、日晒使之温度升高,发生泄漏。
  4.6设置安全装置和灭火设施
  承压设备及其他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上安装独立、合适的防爆泄压装置,如安全阀、防爆膜等。在相互连通的生产工艺管线上安装单向阀等阻火防爆装置,以截断事故扩展途径。排汗管沟上设置隔油池、水封装置。
  在溶剂生产使用场所,设置浓度自检测报警与通风装置联动系统。当发生泄漏时,泄漏液体蒸气过到危险浓度时,报警系统动作,同时通风系统自动开启,驱散泄漏蒸气。
  溶剂用量较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的场所,增设蒸气幕或水喷淋系统。一旦溶剂或蒸气大量泄漏,通风不足以排除危险时,则启动蒸气幕或水喷淋系统,以稀释溶剂、蒸气,消除起火爆炸的危险。
  根据生产使用溶剂工艺的不同特点和生产规模,设置相应的固定式或移动式灭火装置。
  4.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溶剂生产使用企业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组织除按一般要求明确防火责任人,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义务消防队外,还要配备熟悉工艺流程,具有专业防火知识的专职防火安全员。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做好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灭火演练。(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相关文章:
扫码加微信
加入微信交流圈
获取更多商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3年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3年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08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必背重点(四)
来源:  10:45:39 【】 
  三十一、火灾应急程序的内容
  (1)本单位可能出现的火灾种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火灾的装置、设各或场所,及火灾的后果。 (3)确定各种火灾的灭火方式和使用的消防器材。 (4)本单位重点消防部位的消防器材配各(地点、型号、数量等)。 (5)火灾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总指挥、特殊作用人员(消防队员、急救人员、点验员、核泄漏或毒物泄漏专家等)、一般人员的职责。 (6)火灾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报警,急救,火势控制,保护现场)。(7)对内警报、对外(应急机构、执法部门、邻居、公众、煤体等)通报和联络。 (8)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9)重要记录和设各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10)灭火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1)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三十二、本会议中心的应急预案可包括以下应急程序
  (1)应急指挥程序。(2)接警与通知程序(3)通讯联络程序。(4)警戒、治安与交通管制程序。(5)事态监测与评估操作程序。(6)应急物资和设各设施供应程序。(7)消防应急程序。(8)人员急救程序。(9)人群疏散程序(10)公共信急发布程序。(11)应急结束于恢复程序。(12)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程序。
  三十三、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
  (县区级或市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当地应急救援机构,公安消防部门,本企业附近的医院,本企业周围的甲一位及公众。
  三十四、事故调查组组成
  (1)若是死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 (2)若是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 (3)若是特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4)若是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行业主管部委、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组成事故调查组。
  三十五、工厂老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该:
  (1)向119报警。 (2)向当地(县区级或市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时间、地点、伤亡、火势)。 (3)组织抢救受伤害的人员,立即送当地医院。 (4)实施火灾应急抢险,控制火势。 (5)组织疏散人员。 (6)尽可能保护好事故现场。如果工厂制定了应急救援顶案,立即启动预案,不应该: (1)逃跑。 (2)不积极组织抢险和急救。 (3)不组织疏散被困人员。 (4)不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谎报事故情况。
  三十六、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
  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取代或控制用量;
  ――加强密闭;
  ――通风排气;
  ――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分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明火和高温表面;
  ――摩擦与撞击;
  ――防止电气火花。
  三十七、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②.漏电保护。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的要求。 ③.绝缘。 ④.电气隔离。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U≤500V、线路长度L≤200M,且副边电压与线路长度的乘积U•L≤100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用插孔。 ⑤.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安全电压电源(42V,36V,24V,12V,6V,),(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矿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12V安全电压)。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⑥.屏护和安全距离。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屏护挂有警示标志,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安全距离是指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⑦.连锁保护。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
文章责编:lanyi&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5:58:00)?&&( 15:57:00)?&&( 15:56:00)?&&( 15:54:00)?&&( 15:52:00)?&&( 15:50:00)
在线名师:  
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某大型企业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
在线名师:  自2004年以来,一直从事注册安全工程考前辅导培训,了解注册安全...[]
在线名师: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在线名师: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成功源自点滴积累_建设工程教育网论坛
帖子主题:
安全工程师【每日一练】——成功源自点滴积累
学术等级: 技术员
论坛级别: 中级会员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高处作业是指专门或经常在**高度基准面()米及以上有可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A.1.5  B.2  C.2.5  D.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减少和消除()。  A.无伤害事故  B.伤亡事故  C.死亡事故  D.轻伤事故《安全生产技术》   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规定,高处作业是指专门或经常在**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具体包括:登高架设作业和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等两个小类。参见教材P30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参见教材P3.《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触电。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时,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而当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例如,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情况下,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参见教材P68.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技术员
论坛级别: 中级会员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持学历证明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于相关专业的培训。  A.普通高中  B.中专以上学历  C.大专以上学历  D.本科以上学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某公司是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硝酸的中型化肥厂,某日发生硝铵自热自分解爆炸事故,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人重伤、52人轻伤,损失工作日总数168000个,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安全生产技术》   下列关于雷电破坏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直击雷具有机械效应、热效应  B.闪电感应不会在金属管道上产生雷击波  C.雷电劈裂树木系雷电流使树木中的气体急剧膨胀成水汽化导致  D.雷击时电视和通讯受到干扰,源于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持学历证明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于相关专业的培训。参见教材P305.《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注意死亡、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三者之一满足,取大者,就可判断事故等级。本题是直接经济损失满足重大事故条件。参见教材P2.《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雷电危害。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电泳(即雷电波)侵入。参见教材P73.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技术员
论坛级别: 中级会员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考核发证机关应当撤销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情形不包括()。  A.超过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  B.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C.特种作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  D.特种作业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10  B.20  C.30  D.40《安全生产技术》   石化厂、煤矿井下等工作场所禁止工人穿着化纤衣物,主要原因是化纤衣物()。  A.容易导电,可能引起电击伤害  B.不吸汗,影响工作效率  C.容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D.容易产生静电,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监督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三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发证机关应当撤销特种作业操作证:(1)超过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2)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3)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4)特种作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5)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违反前款第(4)项、第(5)项规定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证。参见教材P308.《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参见教材P2.《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静电危害。化纤衣物容易产生静电,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参见教材P74.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技术员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3984
经验:4861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关于职业危害申报的监督检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  B、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进行抽查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类。  A、20  B、12  C、10  D、8《安全生产技术》   下列关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耐热分级为A级的绝缘材料,其使用极限温度高于B级的绝缘材料  B、屏护遮拦下边缘离地不大于0.5m即可  C、低压线路检修时所携带的工具与电体之间间隔不小于0.1m即可  D、起重机械金属部分离380V电力线的间距大于1m即可————————————————————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危害申报的监督检查。选项B错误,《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方法》第十一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参见教材P316.《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综合考虑事故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参见教材P2.《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低压线路检修时,所携带的工具与电体之间间隔不小于0.1m;屏护遮拦下边缘距离地不超过0.1m;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1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KV者不应小于2m.参见教材P80.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技术员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3984
经验:4861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依法撤销许可意见的情形不包括( )。  A、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声请人作出的  B、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超出法定职责和权限作出的  C、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D、建设单位以欺骗、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大事故的是 ( )。  A、造成10人死亡,20人重伤  B、造成20人死亡,6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C、造成2人死亡,60人重伤,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D、造成2人死亡,30人重伤,1亿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技术》   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是防止间接接触电机的基本技术措施,其类型有IT系统(不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IT系统(接地配电网、接地保护)、TN系统(接地配电网、接零保护)。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必须采用( )系统。  A、TN-C  B、TN-C-S  C、TN-S-C  D、TN-S————————————————————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的撤销。根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具许可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依法撤销许可意见:(1)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声请人作出的;(2)建设单位以欺骗、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3)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超出法定职责和权限作出的;(4)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5)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的。依照上述规定撤销消防设计审核意见、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参见教材P32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需要注意该标准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参见教材P2.《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参见教材P82.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工程师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5200
经验:6607
鲜花:<span id='flower8
勋章:<span id='medal7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行为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A.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B.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C.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D.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E.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特种设备存在(&&),应该及时予以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  A.严重事故隐患  B.无改造。维修价值  C.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D.需定期保养  E.需进行重大维修《安全生产技术》   Ⅱ类爆炸性性气体按(&&)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A.引燃温度  B.爆炸极限  C.最小引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D.闪电————————————————————参考答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的处罚。《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2)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3)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4)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5)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6)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参见教材P327.《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报废。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该及时予以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参见教材P85.《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对于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和最小引燃电流比(MICR)进一步划分为ⅡA.ⅡB.ⅡC三类。参见教材P91.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工程师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5200
经验:6607
鲜花:<span id='flower8
勋章:<span id='medal7
 ——————————————————————————————————————————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的原则。  A.综合协调  B.分类管理  C.分级负责  D.属地为主  E.属人为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属于防止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有(&&)。  A.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B.所有金属管件电气接地  C.安全教育持证上岗  D.设置气体报警装置  E.采用I类电气设备  《安全生产技术》  有关最为危险的爆炸性粉尘说法正确的是(&&)。  A.ⅢA类物质属于最危险爆炸粉尘,是导电粉尘  B.ⅢB是最危险爆炸性粉尘,是非导电粉尘  C.ⅢA类是最危险爆炸性粉尘,是可燃性飞絮  D.ⅢC类是最危险爆炸性粉尘  ————————————————————参考答案——————————————————————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原则和政府部门职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参见教材P327.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措施指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一切技术措施。如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火防爆装置等。参见教材P75.  《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ⅢA:可燃性飞絮;ⅢB:非导电粉尘;ⅢC:导电粉尘。其中最危险的是ⅢC类粉尘。参见教材P91.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工程师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5200
经验:6607
鲜花:<span id='flower8
勋章:<span id='medal7
 ——————————————————————————————————————————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本办法规定的应当报告和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是指(&&)。  A、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B、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C、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D、一般涉险事故的信息  E、事故调查处理信息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属于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是(&&)。  A、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B、机械维修支出  C、安全技能培训支出  D、重大危险源监控支出  E、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安全生产技术》  通风有效性分为(&&)三个等级。  A、良好、一般和差  B、优、良好和一般  C、良好、一般和很差  D、优、良好和差  ————————————————————参考答案——————————————————————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的适用范围。《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规定的应当报告和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简称事故信息),是指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制定本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机构对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置工作,不涉及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参见教材P332.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机械维修支出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支出。参见教材P71.  《安全生产技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通风有效性分为“良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参见教材P93.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术等级: 工程师
论坛级别: 白金会员
发帖:5200
经验:6607
鲜花:<span id='flower8
勋章:<span id='medal7
我的新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灾危险场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