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新课程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中学生物教学》2008年04期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摘要】:正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不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1【正文快照】: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生物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教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克华;[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徐耀斌;[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沈敏;[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杨金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王金耀;[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唐文;[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3期
刘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4期
,雷文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娄志渊;[J];数学通报;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静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周玉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金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刘晓丹;孙英华;;[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迟立强;;[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张峰;张延丽;;[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王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刘德先;;[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严睿;;[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田得文;;[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张圣华;[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安徽省灵璧县教育局 王居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本报记者张圣华;[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付泽林(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师宗县教师进修学校);[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王秀霞(作者单位系吉林省教育学院);[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黄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吴盛海;[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赵绪清;[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魏颖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正直;[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井世洁;[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程龙海;[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陈旭;[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甄志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袁茵;[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刘惠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翟群;[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范旭;[D];四川大学;2005年
亓圣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韧;[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叶苑;[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周珍;[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张亚玲;[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刘红;[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张惠蓉;[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李颖慧;[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孙海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张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曾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4期
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Q-4【正文快照】:
传统的讲授式生物教学己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创造充满活力的生物课才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怎样使生物课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下面我根据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上好生物课的一点体会。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习祥;;[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贾文俊;;[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4期
吕衡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赵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王立红;;[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叶方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余彩霞;;[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尼玛卓玛;;[J];西藏科技;2011年06期
姜文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杨海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文凤;;[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王静;;[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崔勤娣;尹东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宋庆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陈涛;;[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燕兴权;;[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张志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杨子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郝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陆守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天水市第十中学
曹元才;[N];甘肃日报;2009年
魏学林;[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徐志纯;[N];安徽日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N];天津教育报;2009年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N];人民政协报;2009年
市教育局供稿;[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N];安阳日报;2009年
毕节市八寨中学
陈堡;[N];毕节日报;2009年
天一实验小学
胡志强;[N];无锡日报;2009年
郭太生 赵晋军 城区红星小学教师;[N];太行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文森;[D];西南大学;2007年
王慧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荣伟;[D];苏州大学;2006年
万伟;[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代建军;[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袁磊;[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曹俊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吴国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吕润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马玉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敬辉;[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赵冬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范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王玉小;[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张思寒;[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赵彤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林文兴;[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雷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蔡建忠;[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生物课——朱胤(终稿).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生物课
(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4 1 班,江苏盐城,224002)
指导老师:耿荣庆
[摘要] 本文通过实践教学来探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生物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备课时由过去的钻研教材转变为重视课程标准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堂上采取自主性策略、激励性策略和合作性策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复习评价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评价,更重要的,还包括能力、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 新课改 生物课 教学 新一轮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如何才能使旧教材指引下的生物课堂“活”起来,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特别爱动的年龄,有些时候事先布置的任务,学生们不愿意完成。所以更需要老师做好备课和课堂上教学以及课后指导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本文结合在高中实践教学的体会,初步探讨了在新课改下上好生物课的基本要素,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 新课改下的备课
调查显示,虽然新课改已经在中小学全面推开,但许多教师,在备课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办法,将大量的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而对课程标准关注很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素材,备课时我们不能把教材作为课程标准来解读,特别是在目前“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应该由过去的重钻研教材转变为更加重视钻研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教材,应该与周围的社会、自然、生活紧密联系。在钻研课程标准时,应该做到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明确教学目标
学好生物课程--《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年
明确教学目标
学好生物课程
【摘要】:生物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步骤:确定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简称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1【正文快照】:
目前不少中学生物课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不妨开放思想,改革教学模式。这样做既能丰富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而不能单纯的就教材来了课堂教学,也能提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波;;[J];成才;2001年08期
赵占良;[J];生物学杂志;2002年04期
赵吉华;[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金艳丽;;[J];今日科苑;2007年10期
王冬梅;;[J];河南科技;2007年12期
苗喜林;;[J];生命世界;2009年07期
李炎;;[J];学理论;2011年20期
王妍;;[J];现代农村科技;2012年12期
李沧;;[J];生物学通报;1981年02期
杨文娟;;[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信洪;;[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单信洪;;[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徐大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沁阳市第一中学
范峰;[N];学知报;2010年
安塞县楼坪乡初级中学 任瑞娟;[N];延安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张耀奇;[N];江苏教育报;2011年
夏献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赫章县古基乡初级中学
王芸;[N];毕节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建军;[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曾晓荣;[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徒香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侯小玲;[D];河南大学;2013年
杨丽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黄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黄爱平;[D];广州大学;2012年
黄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詹远珊;[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陆伟;[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的读书心得
&&&&&&&&&&&
10A&&&&&学号:
1、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
&背景:“教材是编者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学生情况所编写的,具有较大的共性。但是各地区、各校还有特殊性,我们要处理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教材的编排顺序与知识点的主次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地区特点与学生实际。”例如有的教材上的一实验: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这种实验材料是有些地方学校所不具有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则应当跳出教材,寻找接近的适合的替代实验材料。
思考:在这种理念下,教师要立足于新教材,领悟新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整合并优化其他教学资源。要作为教材的建设者、课程的构建者,而不是教材的执行者。将生物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使我们的生物教学真正走向社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若要做到不被教材所束缚而运用得恰到好处,则需要对教材有较深入的研究;初除此之外,还得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展,作为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来源;同时,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适当的挖掘出有价值的校本课程。
2、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背景: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象全体学生,他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例如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进步学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而兴趣,胡中敏《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所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教师在现行的新课程下,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激“活”书本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对生物学得知识具有较大的兴趣。另外科学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方挖掘这一能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4]
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不管学生接受程度的青红皂白,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一股脑儿的给学生灌注知识。这种被动式的灌注,比较少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的去获取知识。这种教学的方式的结果可能是表面上学懂了,但是知识背后的延伸知识,或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却一知半解。
1)对于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利用多媒体等将我们生物课中的宏观与微观(如细胞的结构),静态与动态(如有丝分裂的过程)、抽象与直观(DNA的双螺旋结构)等能够方便的实现相互转换。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觉得生物的课堂是个丰富有趣的世界。
2)对于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是资源,是知识,启发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是学生培养兴趣的重要源泉。学生可以走进图书馆,网上资料的收集,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搜集人们都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收集后并整合。使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与教师、同学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展示知识。这便是兴趣形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以生活架起学生与生物的桥梁。
例如,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讲解乳酸产生式,教师可从长跑、做酸菜、酿酒等方面入手启发学生。
[3]在课堂外,可通过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这样即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更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平台。
。葛秀慧在《探究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中提出
。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猎枪”,把学生培养成“猎手”,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猎物”。[1]
思考:的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诱思,以思导学,让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思考能力。1)实践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串来组织讲课。如: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的结构?为什么不能只有一条呢?为什么要有磷酸基团?为什么碱基对排列在中间?为什么一定要G与C,A与T配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使知识的瞬间激活为学生思考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神奇,理解存在便是合理,而不是课本这样讲,我就这样记住就得了。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仍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时候,也是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时候,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三位一体的能力确实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2)另外对于学生的质疑,首先,教师不要正面回答,而是讲解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对有独特见解者予以鼓励。[4]
2、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背景:现在的学生因所处的环境的优越,他们的心理素质明显比较差,而且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很少在传统的课堂上渗透,这便是教育的重要的缺失的一环,也由此酿成了很多的学生轻生的悲剧。[4]
思考:只有我们积极的去探索真正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生命的美好,他们才能懂得关注生命,体悟生命与完善生命。例如:在遗传病一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遗传病的分布与发生概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健康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让学生了解到更有许多不幸的人。从而具备一种珍惜生命,体悟生命的情怀。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认知付诸于实践中,让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经学生的心灵。
3、生物史渗透人生观与世界观。
新的教材中多出现有大量生物学家对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有的教师会把这些繁杂的过程直接跳过讲解重要的知识要点。其实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的。
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体现在探究性实验的落实上。
思考: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的发现”。在探究学习或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三种基本的形式。
2师师、师生、生生的
背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生物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近几年兴起的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教学策略之一。[8]
思考: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师师、师生、生生合作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这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为根本目标。
合作学习的原则是:1、自己主动相互依赖(目标和奖励具有依赖性,要资源共享和分担角色);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各成员的座位可进过特殊的安排);3、各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4、各成员间的协作技能;5、具有一个合适的评价和过程监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关注自己的共做,也关注他人的工作。[9]
背景: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最终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的结果。[4][5]
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中,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渗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习,摆脱死读书和读死书的被动学习习惯。
总之,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等等。
以上是我的读书心得,我深深地相信,没有哪一种最好的教学理念、方法或教学模式,只有根据特定的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不断改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但是唯一至真的标尺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最终目的不止单指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提高与发展,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一个学生的角色。而这种发展是长远的的,可持续的。这都有待于我们这些示范生的学习与努力,也让我们一起展望新课程下生物教学更成熟的发展。
[1] ..[J].. ):102-103.
[2] ..[J].. .
[3].. [N]..
[4]..[J].. .
[5].. [J]..).23-25.
[6] ..[J].).13-15.
[7].. [J]..).56-58.
[8] .. [J]. .( 2) : 43-45.
[9]..[M].200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远程研修 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