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地方的高考不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美国教授呼吁 “中国学生不要让英语滚出高考”_网易教育 美国教授呼吁 “中国学生不要让英语滚出高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位美国专家称,现在中国学生是不愿被检验的一代,当今的首要之务不是减压,而是要帮助年轻人迎接生活的压力,否则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会继续上演。 环球网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1月11日文章,原题:不愿意被考验的一代 2013年,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地设计改革的方案。10月份先有“退出高考”之说,11月又有了“数学退出高考”的设想。这些并非仅仅是决策者的构思。网上的民调显示,有大约九成网民支持英语退出高考,近75%的网民支持数学退出高考。熟悉中国网络情况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些网民,往往是年轻人。说这些民调多少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意见,恐怕并不过分。决策者的动机,据说是要改革应试。但是,拥护这些“改革”的年轻人,理由也是叹为观止:英语学半天学不会,浪费精力!数学太难,学了半天,毕业后除了领工资数钱,根本派不上用场……读书不愿意考试,年轻人充沛的精力是否能用于其他地方呢?似乎也没有。比如2012年中国掀起马拉松热。没想到猝死事件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猝死,多发生在年轻人中,而且往往是在10公里或者几千米的比赛中。结果,各大纷纷在运动会、体育课达标等方面取消长跑。读书不能考试,体能比老年人还脆弱,难道这就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或者说,难道这就是年长者对下一代的期待?我在这里并不想为应试教育辩护。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病重重,确实应该改革。但是,考试是马克斯·韦伯所谓的高度理性化、科层化的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基本方式,尽管有着种种弊端,其效率无容置疑、其功能无法替代。我们可以改革考试,但无法取消考试。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数学、英语恰恰属于比较有客观标准、“含金量”比较高的。即使有诸多不完美之处,经过改革使之完善的技术困难相对较少,特别是有许多相关的国际测试作为参考。改革高考,拿这两门开刀实在是匪夷所思。 许多反对考试的中国人总说:美国的教育不看分数,更注重创造力。其实,美国的大学录取,绝大部分还是要看分数,虽然不是仅仅看分数。这不仅有SAT、高中平均成绩,SAT的专业考试多达20门、另有34门相当于大学程度的AP考试。其中数学和方面的考试就有好几门。当然,这些都不属于“必考”。但是,随着升学战的升温,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经常要考五六门AP课程。我14岁的女儿,高一已经开始选了AP课,等于上了大学水平的课程。学校里也几乎每天都有考试。平时的表现不敢有一点疏忽,因为高中平均成绩对于申请大学至关重要。当然,还有每天一两个小时的体育训练。她的越野队,5公里的山地越野赛也几乎是每周都有。无论是申请大学或竞争性较强的私立学校,如果你有某种体育爱好,往往要填报具体的成绩。这和考试的分数有什么区别?像她这样的美国孩子,也往往晚上用功到12点以后。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查看: 94032|回复: 7 年高考哪些省份采用“全国统一命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8日下午表示,要减少学生加分项目,地方加分项目取消63%。把自主招生时间调到高考后。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目前确定2016年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为帮助广大同学科学备考,特将2016年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名单发布给大家参考使用。   2016年高考新增“全国卷”省份为:   01、已经明确确定采用“全国卷”的省份:四川   02、可能采用“全国卷”的省份:安徽、湖北、湖南、山东、陕西、福建、重庆   2015年高考使用“全国卷”省份为:   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江西为新增省份)   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广西为新增省份)   【相关资料】2015年高考哪些省份可能改用“全国卷”   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但《意见》未具体公布增加哪些省份,分析指出除已经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外,由于广西2012年已经进入新课标,广西2015高考“全国卷”毫无悬念,其他还有哪些省份会从自主命题转为“全国卷”,待官方进一步通知。   根据我们的经验分析,部分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份,2015 年高考其他科目可能也会使用“全国卷”。目前,部分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有:海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辽宁,这些省份部分科目采用的是“全国卷”,其他科目自主命题。至于这些省份2015年高考试题是否全部采用“全国卷”,等待后面进一步通知。目前,江西、辽宁已经正式发布通知,2015年高考采用“全国卷”。山东2015年高考英语采用“全国卷”。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已经过半,希望大家复习时多多注意“全国卷”的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模式。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试题使用版本一览表:   (一)全国卷使用地区   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江西为新增省份)   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广西为新增省份)   03、海南省: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政、史、地、理、化、生)+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数、英)   (二)2015年高考改用“全国卷”使用地区   01、江西省:2015年高考全部改用“全国卷”(不出意外,可能是“新课标全国Ⅰ卷”)   02、辽宁省:2015年高考全部改用“全国卷”(不出意外,可能是“新课标全国Ⅱ卷”)   03、山东省:2015年高考英语改用“全国卷”,并恢复“英语听力考试”(截至发稿时,尚未公布英语具体使用“全国卷”其中的哪一套试卷)   (三)其他自主命题省份(以下自主命题省份2015年高考试卷使用版本仅供参考,是否改用“全国卷”,我们将第一时间提供给大家!)   03、安徽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安徽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04、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北京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05、重庆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说明:高考不考听力,高三可参加2次PETS-2考试,以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   06、福建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福建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07、广东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广东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08、湖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理综)   09、湖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理综)   10、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江苏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11、山东省:英语采用“全国卷”并恢复英语听力,其他科目仍为“山东卷”   12、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上海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13、陕西省:自主命题(数、英)+ 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综、理综)   14、四川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四川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15、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天津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16、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不会改用全国卷,仍然是“浙江卷”,和2014年高考相比没有变化) 360截图-2149015.jpg (17.02 KB, 下载次数: 130) 10:10 上传   全国卷、地方卷,哪种方案更好些?   “全国高考一张卷,我举双手赞成!”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南京29中教育集团校长孙汉洲认为,现在的分省命题,实则是“各行其是”。分省命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各地的命题专家也是良莠不齐。“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全国统一考试能体现相对公平,而各高校针对各地教育实际按计划录取,这样的‘统分结合’才更有生命力。”   牵动着千家万户神经的高考,已经历了从全国“一张卷”到多省“自主出卷”,再向全国“一张卷”聚拢的轮回。自上海、北京在全国率先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之后,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等相继跟进,到2006年,全国16个省市单独命题。   相关省市高考自主命题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更好地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然而,自主命题试行多年,也出现了质疑高考公平性、命题权威性的声音,还有人认为导致高考成本加大,造成资源浪费。据悉,试行市、省自主命题之初,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高考试题的总成本每年大约在150万元左右,而参加自主命题的省市,其直接开支都在150万元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达600万元。   “高考再次走向全国‘一张卷’,是对老百姓期望教育公平的回应。”从教30多年的苏州江苏外国语学校数学老师朱明华感言,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不仅使高考的权威性受到质疑,而且由于各地命题思想、命题难度及考查知识范围、知识点不同,导致各地高考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另外,由于各地高中教材版本不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不同,考生升入大学以后,水平参差不齐,给大学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然而,对全国高考“一张卷”扩容持怀疑态度的也不在少数。“同一张卷子就能公平?”2002年参加江苏高考的媒体人柳楠楠告诉记者,当年班里有个同学是上海户籍,“同一张试卷,我考了600多分,只能进一所普通的985高校,而她才考了580分,可折算成上海卷分数后,却轻松地进了复旦。类似的不公平才应该好好改一改!”   “与其关心是否全国同一张卷子,不如关心下清华、北大在江苏招多少人。”女儿在扬州中学就读的家长卢先生认为,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都大幅度向所在地倾斜,这种做法的公平性值得怀疑。 & && && & 欢迎加群讨论   广东高考家长交流2群:  迎战2015广东高考(总群):  广东高考理科交流群(高中生):  广东高考文科交流群(高中生): 希望2016年还是广东卷 希望2016年还是广东卷 提前研究研究 突然改全国卷不适应...... 全国统一高考试卷才公平。每个地方出卷专家水平不一样,不能体现公平。况且浪费人力、物力。 有的省份说本省出卷水平高、质量好,何以见得?既然质量好,为何不把试卷贡献出来做全国高考试卷,国家也能省钱、省事。 Powered by我觉得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要真正的懂英语` 因为中国不是每个行业都用到英语的`` 高考有好多好学生就是英语不过关最后而放弃学业的`就因为英语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是个快高考的中学升``可是我英语很差不过其他的功课都还很好``~我想我可能就是那种千千万万个学生中的一个了```怎么办``` 中国教育``讨厌```考考考```靠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就可以取消了。很棒吧,Uh? 美国的高考(SAT考试)就没有外语 注意:中国人也是可以考SAT的,但似乎必须在香港考试。SAT只是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参考之一,效力不像中国的高考这么强。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孟加拉语、斯瓦希里语考试(简称小语种考试)   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可通... 我正在用,虽然买的是盗版的,但内容很详实,要点细点都具备,确实是一本好工具书 中国英语教育培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04 一、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 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体现了竞争力。如果说,国内英语教育培训市场在... 日本韩国肯定是的 湛江英语学校哪个比较好呢?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太落后了 从小学---高中的教育很糟糕 高考建议: 1因为自从78年恢复高考,那时中国百废待兴,制定的学科比较符合当时的国情。而随着30年来中国经济,国防,工业,农业的腾飞,那时的高考学科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国情的需要。 2现在经济发达了,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扩大知识面。课程可以降低难度,难度向初中看齐。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面。 3大学阶段,需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4硕士,博士阶段,需要的是学生对于学科的研究探讨发明。 建议高考设置24科: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政治,世界历史,古汉语,中国历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质,建筑,美术,器乐,声乐,体育,武术,中医,西医,计算机,雕塑,哲学,法律 数学:把高考的数学,降低到中考的数学难度。 语文:把高考的语文,降低到中考的语文难度。 英语:把高考的英语,降低到中考的英语难度。 化学:把高考的化学,降低到中考的化学难度。 物理:把高考的物理,降低到中考的物理难度。 政治:把高考的政治,降低到中考的政治难度。 世界历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类的演变过程。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古汉语: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精华资料。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国历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人类的演变过程。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世界地理: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地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国地理: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地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地质: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矿。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建筑: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的基本原理。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美术: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画画,培养美学细胞。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器乐: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演奏乐器。培养音乐细胞。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声乐: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了解乐理,唱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体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增加体质。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武术: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套路。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医: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医学的基本思维。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西医: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人体解剖,构造,基本原理。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计算机: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原理,使用。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雕塑: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立体美学。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哲学: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法律: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目前宪法。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每科课程为100分,满分为2400分。 高考不分文理,所有学生都必须学,必须考这些所有科目。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视野。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偏科,这很正常。但是因为难度很低,即使偏科,也不至于学不会。所以课程越宽广,对于学生来说,竞争越公平。 例如每周课程表: 学科分析: 数学:把高考的数学,降低到中考的数学难度。 语文:把高考的语文,降低到中考的语文难度。 英语:把高考的英语,降低到中考的英语难度。 化学:把高考的化学,降低到中考的化学难度。 物理:把高考的物理,降低到中考的物理难度。 政治:把高考的政治,降低到中考的政治难度。 世界历史: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大事件,学生课堂上讨论。考试时不用太难,可以用填空,问答,选择形式 中国历史: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大事件,学生课堂上讨论。考试时不用太难,可以用填空,问答,选择形式 古汉语: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会100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写法。 世界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国家的位置。考试时用画地图的方式。 中国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地理情况。考试用画地图的方式。 地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分布。用天空,问答,选择形式。 建筑:学生需要了解建筑基本东西。原理,开发商,建筑商,预算,设计等等。考试用填空,选择,问答方式。 美术:学生需要会素描,国画。考试形式为画画。(例如统一画人物肖像) 器乐:学生需要学会电子琴基本弹奏。考试形式为演奏统一的乐曲。(例如土耳其进行曲) 声乐:学生需要学会唱歌,乐理。乐理采用笔试。唱歌为现场演唱。 体育:学生达标1500米,跳远,仰卧起坐,铅球,引体向上等等。 武术:学生学会长拳套路一套。考试形式为现场表演考试。(例如高考定制长拳,虎拳,螳螂拳) 中医:学生需要了解中医思维,经络,五行生克。考试为笔试。 西医:学生需要了解人体解剖,构造,基本原理。考试为笔试 计算机:学生会使用OFFICE,CAD等软件,会组装计算机。开始为笔试,现场组装。 雕塑:学生需要学会用刻刀在石膏上雕刻出作品。考试为现场雕塑。(例如统一雕塑人物肖像) 哲学:学生需要了解古雅典,古埃及,古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探讨人生。考试为笔试 法律: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目前宪法。考试为笔试。 师资安排: 初中和高中课程安排一致,也全学这些课程。初中毕业直接升入高中,实行普及高中制度。 学生自初一开始学习这些课程,直到高三毕业。6年时间学完这些全部课程。 假设初中中学共1000名学生,高中共1000名学生。那么可以共同享有师资力量。 2000人,共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350人左右。分成10个班。每个班35人。 24科:其中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为1名老师。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1名老师。 声乐,器乐为1名老师。 武术,体育为1名老师 24科共需要20名老师。平均每名老师授课100人。 大学阶段: 学生报考自己的专业,考上大学之后,在学习高中应学的课程。 比如大学报考了金融专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大学1年级再学习高中时代应学的数学,语文,英语。而对于高中的化学,物理,政治,地理,生物等等,与金融没什么关系的学科,就不用学了。 比如大学报考了建筑专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大学1年级再学习高中时代应学的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而对于高中的语文,英语,等等,与建筑没什么关系的学科,就不用学了。 其余专业以此类推 尤其对于英语,本人认为,如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每个学生只要达到高中英语的水平,每个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当翻译了。而对于大学英语的4,6级考试,如果每个学生真能达到这个水平,都可以当英语语言专家了,可以比英国人还英国人了。 所以我认为,高中阶段只要达到初中英语要求即可,大学毕业只要达到高中英语水平即可。我这里说的是真实水平,而不是考试成绩。只要把英语这个本来应该作为交流工具的东西,而不用笔试来考核,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英语,音乐,美术,雕塑,这些东西应该用现场的方式考核。就是现场口语交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能用笔试来考核的 对于有些学者提出,每个专业都有关联,即使看上去学金融专业的人学化学,也是有助于思维的宽广,我相信这句话。但是请学者们注意尺度。学金融专业的人,学音乐,学中医,学气功,学化学,学养鱼都可以说有助于拓宽思维宽度,但是没必要学成音乐家,中医家,气功家,化学家,养鱼专家,对不对,而对于高中的各个科目,是不是制定的难度太大了。高中时代的各个科目的课程,如果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理想状态,学生都可以在各个方面成全方位学者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在大学以后,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努力学习发展。不可能各个方面都成专家的。 正因为高中时代学科难度太深,才造成了学生的应试教育,我敢说,即使每年的高考状元,他的高中时代掌握的知识,也绝对不可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而这些考上清华的状元,几乎很大比例都是考试高手。 等有能力改变时再去呐喊,这时只能叫做呻吟,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加油学习吧。 等待你去改变。 2009年年底,北京大学高考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全国各地被推荐的90名学生全部入围,在今年年初就要进入北大为自主招生准备的冬令营。 时间倒流:2009年11月以后,76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提前拉开了高考前争抢优秀生源的大幕:四川大学紧随北京大学,宣布也要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5所首批“985”高校在更早的时候宣布五校联合自主招生…… 官方的高考改革方案在2009年12月也密集出台。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2007年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2010年这批学生进入高三,2009年年底它们相继公布了自己的高考改革新方案。 实际上,从去年年初开始,呼吁高考改革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月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民间广泛征求意见,高考改革就是其中的热点,各种声音被迅速反馈到“纲要领导小组”;夏季来临的时候,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绘制的“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并被送至“纲要领导小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带领一批人也在对高考制度进行反思。 这一年,来自民间的、官方的、高校的,大大小小的涉及高考的改革方案络绎不绝,各方都在为高考改革建言献策。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方案,改革的核心似乎都指向一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实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 遗憾的是,这一年,尽管高考改革的热度不断升温,来自不同方面的政策与声音不断涌现,但是依然延续过去的路数,并缺少亮点。 民间对高考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不满意者,把现行的高考制度批得体无完肤,甚至强烈呼吁取消高考,取消教育部;也有不满意却认可现实者,认为按照中国现阶段国情,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各方对高考改革的建议多,却无整体方案。 去年6月,继2007年给出一个初步的高考改革方案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一个更详尽的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这个民间方案有两个宗旨,一要“以学生为本”,二要促进教育公平。 与其他民间高考改革建议不同,这套方案的设计者希望突出可操作性,但实际上,方案依然过于理想化:它希望打破现有的高考利益集团的平衡,而这个平衡却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可以决定的。 比如,民间方案明确提出降低英语分数的权重,提高对母语的要求。但它的执行难度相当大。一位曾经参加过某省自主命题的老师说,有一年,教育考试部门曾经有过降低英语权重的想法,并拿出方案讨论,最后因反对声音太大,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靠英语吃饭的人太多了,谁愿意丢掉这个大饭碗呢? 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是这套方案的重心。方案提出,要实行多轨道、分层次的统一考试,将高考科目分为多种组合,包括普通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类、生物医学类等,每科考试内容区分不同难度,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能力,选择不同类别、层次的考试。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 方案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人往高处走。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能进最好的学校学习,他们不会仅仅把自己定位在普通本科院校,或者说,把自己定位为工程技术类就不考理科或者生物医学方向。他们都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按照这个方案,学生的考试成本会大大增加。 方案也提出院校录取方式的多元化,设计了“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自主考试等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院校可采取不同的录取模式,放大了高校的选拔录取权。 这个主意不算新。在2008年年底,浙江省提出自己的新课改高考方案中,就有类似的制度设计:对报考一本、二本和专科院校的学生,在三门主科相同的背景下,设置不同的附加科目的选择方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带着一个团队,从宪法的角度去考虑大学招生制度。他认为,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广义上国家的任何公权力机构不得对公民给予没有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但是现行的招生指标体系违反了宪法平等的原则。最简单的事实是,各个高校在决定各省的生源比例时,都在为照顾本地考生提出一个可以接受的站得住的理由。 “中国各地的高校招生都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囚徒困境’。”张千帆说。他认为,在普遍歧视、人人自危的现实环境下,任何放弃自我保护、实行地域平等的省市显然都是“傻瓜”。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部属院校,除了没有太多人关心的民办大学之外,每一所高校的招生方案都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翻本。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显明曾经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并在2006年提出“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这样响亮的口号,建议根据各地人口的多少来配置高校在各地的生源数量,但是当年,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的招生数量也只是略有减少。 在张千帆看来,招生体制改革需要中央出手。这听起来有些不“与时俱进”:就高考而言,中央逐渐放权给地方,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高校自己确定每年的招生人数。中央所做的,主要是确定当年全国的招生人数并进行总量控制。 依然是民间高考方案的理想状态:让更有力的部门来打破已经形成的高考利益平衡。当高考已经集中了太多的关注,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在年终总结时,都把高考当作自己的一项政绩的时候,一旦这种平衡要被打破,被损害的利益群体,比如说,减少北京、上海这些高教资源集中的城市的招生名额,当地如何安抚利益受损的本地考生? 2004年,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四省区率先开始高考新课改实验。2007年,四省区执行了新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2009年底,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也相继公布自己的方案,至此,全国有15个省市区公布了新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 纵观这些实行新课改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其宗旨与民间改革方案基本一致:改变一考定终身,实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 2007年,广东、海南等4个省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以后改革方案的基础。在这一年,从科目设计而言,宁夏的科目设置是3+小综合,山东是3+X+1,海南是3+3+基础会考;宁夏、广东和海南都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参考行列。海南则规定,基础会考的成绩有10%计入总分。 这个基础会考,在以后各省市区的方案中基本都被称为学业水平测试。在2008年江苏的方案中,学业水平测试均按等级划分,分ABCD4个等级。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 这套方案在江苏引起轩然大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江苏省来说,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为50.8万人,一本招生人数4.1万名,二本6万多人。全省达到二本要求的2B资格考生共有183594人,占总考生人数的36%,也就是说,64%的考生因为在选测科目中失利,直接被拦在了二本之外。 在进入录取阶段,新方案就遇到了麻烦。录取进行到一半时,江苏省教育厅紧急修改录取方案,规定1A、1C的考生只要进入投档线就可以投档,只要总分达到了学校最低录取线,学校必须无条件录取。为了解决一部分A、C型考生,教育部紧急追加了近5000个录取名额,才解决了改革带来的问题。 随后,实行新课改的各地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都吸取了江苏的教训,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进行不同的规定,一般都是分级以后,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报考相应的高校,而不是像江苏那样复杂的计算。 各地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高考改革的创新:2008年,福建在提出下一年的改革方案时,把省属“211高校”也纳入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高职高专则也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招生。这一年浙江的方案则把一本、二本和专科的录取标准进行区分,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主课及综合素质评价都是一样的之外,一本和二本都要求考文综或理综,专科则是技术类,一本还增加了一个自选科目。 纵观2009年五省市新公布的方案,基本是前三年10省市区方案经验的累积和延续,并无创新之处:所有的科目设置都是一种类型:3+文综或理综+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而最能体现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各省基本都采用了相同的做法:不记分,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黑龙江省对重点高校有放权,允许他们在高考基础上,以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的自主考试做参考,自主招生的学校可自行规定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陕西的做法是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有自己的要求,但是在招生中必须说明。黑龙江、北京和湖南则都对高职招生进行改革。湖南效仿福建的做法,把自主招生的范围,从部属高校扩展到省属“211高校”。此外,湖南今年实行平行志愿。 有人评价,高考改革并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上述改革的所谓“三位一体”录取,仍是将原来的高考科目拆分与重组,但集中录取制并没有变,学生与高中仍以分数为最高奋斗目标。 高校方案:基本与农村考生无关 高校能在高考改革中有作为的余地不大。实际上,现在对高考改革有发言权的,主要还是76所拥有自主招生特权的一本院校。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80所,教育部又新增了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和苏州大学4所大学的特权。 这个“特权”涉及的群体不大,按照规定,自主招生的比例不应该超过高校每年本科招生人数的5%。这个改革如同官方和民间的改革方案一样,也是在给多元化人才选拔模式探路。 去年年底,这个探索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各出奇招延揽人才,名校对尖子学生的争夺提前开始了。 最先出彩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5所高校招生部门联合宣布,5校将在2010年高考自主选拔录取中展开合作:5所高校在协商确定命题思路和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委托专家组完成部分笔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工作,而报名和面试仍由各校独自完成。对考生而言,这个方案的最大好处减少了折腾成本:只需在本地参加一次考试,就有机会获得这5所大学中至少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武汉大学今年就规定,高一、高二学生也可以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和面试,如果获得入围资格,则校方承诺为考生保留这一资格1~2年时间。也就是说,当该考生进入高三后,不必再参加该校当年的自主招生,就能顺利入围,通过高考就可以被该校录取。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了对往届生报考的限制,应届和往届学生均可报考。 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个模仿国外高校实名推荐制的做法,一经推出,就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在为北大的改革叫好,更多的则是担忧的声音:现阶段,国内的信用体制不完善,又是典型的人情社会,中学校长们如何能抵制住来自各方各面权钱的压力呢? 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引来舆论的关注,公众要看看这个实名推荐到底推荐了什么人?名单结果出来了,引来一声叹息:中学校长们小心翼翼,学习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衡量标杆,最后仍然以推优为主。 四川大学在北大之后,也宣布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不过它声明,更倾向推荐偏才怪才。四川大学的自主招生方案还在执行阶段,最后用什么衡量方式去录取那些不在正常招生体系范围内的人才还不得而知。 有统计说,随着自主招生高校不断增多,自主招生名额在各高校招生计划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大学门槛的考生也在6年间翻了6番。 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自主招生所占的名额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制度从执行之初,倾向性就很明显:这个政策基本与农村学校无缘,与农村考生无缘。 从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开始,各个高校谨慎地选择参与自主招生的中学。最保险的,当然莫过于直接选择那些一直是生源大户的高中,而这些中学,在各地,基本都是城市的重点中学。当年,中国政法大学要求,选拔对象必须出自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把范围缩得更小,指定了若干所中学。实际上,为了慎重起见,当年几乎所有的试点高校在生源上都是一种选择――由指定的重点高中推荐。 2006年这种推荐到达“极致”:复旦大学的举动被称为创高校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符合条件的上海学生可以自行报名,只要通过专家组的面试,就可以成为复旦的学生,尽管他们必须参加高考,但是成绩对他们的录取没有影响。 这一年的结果是,复旦大学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同样进行自主招生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 为了彰显公平,很多学校都纷纷表示,中学生还可以选择自我推荐或者老师推荐的途径。问题是,这个看似公平的政策对农村学生却毫无意义:这套在城市里尚显时髦的推荐制,农村地区如何学得来呢?就算老师推荐,重点高校会认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没有名气的老师的推荐信吗?自主招生也是要算经济成本的。在推荐信之外,入选的学生还要到各地去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要准备路费,食宿费。对农村学生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位资深教育记者感慨: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 几位在教育界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2009年高考方案这么多,却让人失望,大家不过是在重复过去的老话题。他们希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尽快出台,能从国家层面给高考改革更多的制度支持,早日让有才者通过各种渠道彰显才能,让高考不再成为百姓的负担。 ------2010我谈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免费以前,大部分中国家庭只能供孩子读书到初中,所以我认为, 首先应该废除高中三年教育制度,让大学课程全面下沉到高中三年教育学校,而后更名为省市大学,要在全国范围内各对省市大学的课程与教材保持不一致性。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深度。对所在本省的大学要对本省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人文科研要设专门课程。对课程的安排要有广泛性与前瞻性,不能局限于当前社会需要而培养人才。要对世界美个国家,每个人群,每个生物体都要有课程研究。比方说商业间谍与反商业间谍犯罪,侦探与反侦探犯罪,等课程。 国内省市大学要设立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与出国留学金。各省市大学可改为5年教育制度,毕业的学生可进行服兵役,参加工作,继续深造,出国留学等选着。也可参加学校对社会的义工义教保护环境等活动。 高中三年教育制度改革的优点在于使正处于具有生命力旺盛,具有创造力,思想力与活力的青少年接受先进的教育。正确引导青年时期的学习时间,将改变他们的一生。省市大学的课程改革优点在于使学生对于本地区以及所学专业有着区别于其他省市大学有着更深入的研究。比方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的教材在全国学校推广使用,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在本地区推广使用。这就好比全国的人才就是木桶里的水,专业就是木桶,若有一专业人才不专业就会影响全国的人才,课程改革好比在木桶里用很多格子隔开了水,当有一专业人才不专业时不会影响全国的人才。所以国家应该加大人力与物力支持省市大学。我谈大学改革在全国选出5所知名大学升级为国家高等学府,设立重点科研实验室,主要功能是对国内与国外,的省市大学,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以及留学生进行各种学术交流。引领学术潮流。余下的大学升级为全国的省市大学。 。我谈初中三年义务教育改革 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保持不变,要具有全国统一性,主要传授对各科的基础性认知。主要培养身体健康与素质,培养对各种体育项目,竞赛项目,对国学,科普,艺术,音乐,表演。等良好的兴趣。 主要传授学生应对各种户外险情,灾难,危险分子的自救与营救。 要对青少年心里健康与生殖性健康,进行深入,弊端的进行教育。还要检查全国青少年的全国健康率。 我谈小学义务教育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保持不变,具有全国统一性,突出本省市的人文历史与当代课程。主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意教育,陪养男学生的大丈夫精神,培养女学生的自爱教育,对学生的进行礼貌用语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童年中长大。 我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应该与企业,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农村村委,合作办校,重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有效性和时效性,紧紧抓住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变化,从而变化自己的教学课程,服务于经济,社会工作人士,企业,农村。 我谈胎前与幼儿和父母教育。 胎前与幼儿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现在很多父母还不知道怎样优生优育,国家应该着手利用各种传媒,书籍,电视,音像,教育父母亲属学会优生优育,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长大。 我谈社会教育。 鉴于农村子弟对于新中国的成力和科技成果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建议国家的重点,不紧紧是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住房,医疗,等环境。更应该把小型图书馆建设到全国农村,不仅要有致富图书还要有各种知识的先进思想图书放到农村图书馆,不可小看我们农民的创造力【只见过农民造飞机,没见过市民造飞机】只有改变了农村人口的思想,才能建设,更加兴盛的新中国。 作者:nihlinihli@126 欢迎投票转载请注明作者。 哥只想告诉你,说说可以,但你真的没必要看不起这个制度。 因为高考制度是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上,对教育的最好的方法了。 你硬要和欧美发达国家比,那哥告诉你,他们比我们强一百背也没办法。 其实老百姓考虑到得问题,中央的教授们也想到了,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每个上小学的中国孩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会走路会玩以后就得受这样的罪,,,当然小孩子不会想那么多,只会想:如果不用这样子读书会有多好啊! 每个中学生都不知道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但是大家都在压抑着自己的灵魂在郁闷地被逼着学习。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学这没用的东西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未来被高考的枷锁阻碍着。 每一个上大学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因为他们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整整十二年的死记硬背,高深理论。 要问中国最大的浪费是什么? 中国最大的浪费是青少年的青春。 要问中国最耻辱的事是什么? 中国最耻辱的事就是中国的成年人把中国的未成 年人当工具使。 造物主啊!请您睁眼看看中国的教育还把中国的 小孩当人使吗? 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也没有办法,眼里看着学生可怜,心里知道这样教育不行,但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只能乖乖地听上级的安排,多作表面工作,毒抓考试分数,完成所谓的“自愿订购”的任务,你想搞所谓的素质教育?除非你不想吃饭了,你想按所谓的新课改上课?除非你不想睡觉了。孩子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晕在人性里。。。。。 高考让老师无奈、让家长无奈、 让孩子更是无魂! ------2010我谈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免费以前,大部分中国家庭只能供孩子读书到初中,所以我认为,
首先应该废除高中三年教育制度,让大学课程全面下沉到高中三年教育学校,而后更名为省市大学,要在全国范围内各对省市大学的课程与教材保持不一致性。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深度。对所在本省的大学要对本省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人文科研要设专门课程。对课程的安排要有广泛性与前瞻性,不能局限于当前社会需要而培养人才。要对世界美个国家,每个人群,每个生物体都要有课程研究。比方说商业间谍与反商业间谍犯罪,侦探与反侦探犯罪,等课程。
国内省市大学要设立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与出国留学金。各省市大学可改为5年教育制度,毕业的学生可进行服兵役,参加工作,继续深造,出国留学等选着。也可参加学校对社会的义工义教保护环境等活动。
高中三年教育制度改革的优点在于使正处于具有生命力旺盛,具有创造力,思想力与活力的青少年接受先进的教育。正确引导青年时期的学习时间,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省市大学的课程改革优点在于使学生对于本地区以及所学专业有着区别于其他省市大学有着更深入的研究。比方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的教材在全国学校推广使用,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在本地区推广使用。这就好比全国的人才就是木桶里的水,专业就是木桶,若有一专业人才不专业就会影响全国的人才,课程改革好比在木桶里用很多格子隔开了水,当有一专业人才不专业时不会影响全国的人才。所以国家应该加大人力与物力支持省市大学。
我谈大学改革
在全国选出5所知名大学升级为国家高等学府,设立重点科研实验室,主要功能是对国内与国外,的省市大学,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以及留学生进行各种学术交流。引领学术潮流。余下的大学升级为全国的省市大学。
。我谈初中三年义务教育改革
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保持不变,要具有全国统一性,主要传授对各科的基础性认知。主要培养身体健康与素质,培养对各种体育项目,竞赛项目,对国学,科普,艺术,音乐,表演。等良好的兴趣。
主要传授学生应对各种户外险情,灾难,危险分子的自救与营救。
要对青少年心里健康与生殖性健康,进行深入,弊端的进行教育。还要检查全国青少年的全国健康率。
我谈小学义务教育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保持不变,具有全国统一性,突出本省市的人文历史与当代课程。主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意教育,陪养男学生的大丈夫精神,培养女学生的自爱教育,对学生的进行礼貌用语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童年中长大。
我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应该与企业,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农村村委,合作办校,重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有效性和时效性,紧紧抓住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变化,从而变化自己的教学课程,服务于经济,社会工作人士,企业,农村。
我谈胎前与幼儿和父母教育。
胎前与幼儿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现在很多父母还不知道怎样优生优育,国家应该着手利用各种传媒,书籍,电视,音像,教育父母亲属学会优生优育,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长大。
我谈社会教育。
鉴于农村子弟对于新中国的成力和科技成果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建议国家的重点,不紧紧是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住房,医疗,等环境。更应该把小型图书馆建设到全国农村,不仅要有致富图书还要有各种知识的先进思想图书放到农村图书馆,不可小看我们农民的创造力【只见过农民造飞机,没见过市民造飞机】只有改变了农村人口的思想,才能建设,更加兴盛的新中国。

作者:nihlinihli@126
欢迎投票
转载请注明作者。 确实!

每个上小学的中国孩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会走路会玩以后就得受这样的罪,,,当然小孩子不会想那么多,只会想:如果不用这样子读书会有多好啊!

每个中学生都不知道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但是大家都在压抑着自己的灵魂在郁闷地被逼着学习。

每个高中生都知道学这没用的东西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未来被高考的枷锁阻碍着。

每一个上大学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因为他们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整整十二年的死记硬背,高深理论。

要问中国最大的浪费是什么?

中国最大的浪费是青少年的青春。

要问中国最耻辱的事是什么?

中国最耻辱的事就是中国的成年人把中国的未成

年人当工具使。

造物主啊!请您睁眼看看中国的教育还把中国的

小孩当人使吗?

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也没有办法,眼里看着学生可怜,心里知道这样教育不行,但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只能乖乖地听上级的安排,多作表面工作,毒抓考试分数,完成所谓的“自愿订购”的任务,你想搞所谓的素质教育?除非你不想吃饭了,你想按所谓的新课改上课?除非你不想睡觉了。孩子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晕在人性里。。。。。

高考让老师无奈、让家长无奈、

让孩子更是无魂! 哥只想告诉你,说说可以,但你真的没必要看不起这个制度。
因为高考制度是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上,对教育的最好的方法了。
你硬要和欧美发达国家比,那哥告诉你,他们比我们强一百背也没办法。
其实老百姓考虑到得问题,中央的教授们也想到了,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2009年年底,北京大学高考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全国各地被推荐的90名学生全部入围,在今年年初就要进入北大为自主招生准备的冬令营。

时间倒流:2009年11月以后,76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提前拉开了高考前争抢优秀生源的大幕:四川大学紧随北京大学,宣布也要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5所首批“985”高校在更早的时候宣布五校联合自主招生……

官方的高考改革方案在2009年12月也密集出台。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2007年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2010年这批学生进入高三,2009年年底它们相继公布了自己的高考改革新方案。

实际上,从去年年初开始,呼吁高考改革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月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民间广泛征求意见,高考改革就是其中的热点,各种声音被迅速反馈到“纲要领导小组”;夏季来临的时候,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绘制的“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并被送至“纲要领导小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带领一批人也在对高考制度进行反思。

这一年,来自民间的、官方的、高校的,大大小小的涉及高考的改革方案络绎不绝,各方都在为高考改革建言献策。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方案,改革的核心似乎都指向一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实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

遗憾的是,这一年,尽管高考改革的热度不断升温,来自不同方面的政策与声音不断涌现,但是依然延续过去的路数,并缺少亮点。

民间对高考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不满意者,把现行的高考制度批得体无完肤,甚至强烈呼吁取消高考,取消教育部;也有不满意却认可现实者,认为按照中国现阶段国情,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各方对高考改革的建议多,却无整体方案。

去年6月,继2007年给出一个初步的高考改革方案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一个更详尽的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这个民间方案有两个宗旨,一要“以学生为本”,二要促进教育公平。

与其他民间高考改革建议不同,这套方案的设计者希望突出可操作性,但实际上,方案依然过于理想化:它希望打破现有的高考利益集团的平衡,而这个平衡却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可以决定的。

比如,民间方案明确提出降低英语分数的权重,提高对母语的要求。但它的执行难度相当大。一位曾经参加过某省自主命题的老师说,有一年,教育考试部门曾经有过降低英语权重的想法,并拿出方案讨论,最后因反对声音太大,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靠英语吃饭的人太多了,谁愿意丢掉这个大饭碗呢?

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是这套方案的重心。方案提出,要实行多轨道、分层次的统一考试,将高考科目分为多种组合,包括普通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类、生物医学类等,每科考试内容区分不同难度,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能力,选择不同类别、层次的考试。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

方案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人往高处走。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希望能进最好的学校学习,他们不会仅仅把自己定位在普通本科院校,或者说,把自己定位为工程技术类就不考理科或者生物医学方向。他们都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按照这个方案,学生的考试成本会大大增加。

方案也提出院校录取方式的多元化,设计了“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自主考试等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院校可采取不同的录取模式,放大了高校的选拔录取权。

这个主意不算新。在2008年年底,浙江省提出自己的新课改高考方案中,就有类似的制度设计:对报考一本、二本和专科院校的学生,在三门主科相同的背景下,设置不同的附加科目的选择方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带着一个团队,从宪法的角度去考虑大学招生制度。他认为,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广义上国家的任何公权力机构不得对公民给予没有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但是现行的招生指标体系违反了宪法平等的原则。最简单的事实是,各个高校在决定各省的生源比例时,都在为照顾本地考生提出一个可以接受的站得住的理由。

“中国各地的高校招生都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囚徒困境’。”张千帆说。他认为,在普遍歧视、人人自危的现实环境下,任何放弃自我保护、实行地域平等的省市显然都是“傻瓜”。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部属院校,除了没有太多人关心的民办大学之外,每一所高校的招生方案都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翻本。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显明曾经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并在2006年提出“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这样响亮的口号,建议根据各地人口的多少来配置高校在各地的生源数量,但是当年,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的招生数量也只是略有减少。

在张千帆看来,招生体制改革需要中央出手。这听起来有些不“与时俱进”:就高考而言,中央逐渐放权给地方,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高校自己确定每年的招生人数。中央所做的,主要是确定当年全国的招生人数并进行总量控制。

依然是民间高考方案的理想状态:让更有力的部门来打破已经形成的高考利益平衡。当高考已经集中了太多的关注,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在年终总结时,都把高考当作自己的一项政绩的时候,一旦这种平衡要被打破,被损害的利益群体,比如说,减少北京、上海这些高教资源集中的城市的招生名额,当地如何安抚利益受损的本地考生?

2004年,广东、海南、山东和宁夏四省区率先开始高考新课改实验。2007年,四省区执行了新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2009年底,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也相继公布自己的方案,至此,全国有15个省市区公布了新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方案。

纵观这些实行新课改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其宗旨与民间改革方案基本一致:改变一考定终身,实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

2007年,广东、海南等4个省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以后改革方案的基础。在这一年,从科目设计而言,宁夏的科目设置是3+小综合,山东是3+X+1,海南是3+3+基础会考;宁夏、广东和海南都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参考行列。海南则规定,基础会考的成绩有10%计入总分。

这个基础会考,在以后各省市区的方案中基本都被称为学业水平测试。在2008年江苏的方案中,学业水平测试均按等级划分,分ABCD4个等级。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

这套方案在江苏引起轩然大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江苏省来说,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为50.8万人,一本招生人数4.1万名,二本6万多人。全省达到二本要求的2B资格考生共有183594人,占总考生人数的36%,也就是说,64%的考生因为在选测科目中失利,直接被拦在了二本之外。

在进入录取阶段,新方案就遇到了麻烦。录取进行到一半时,江苏省教育厅紧急修改录取方案,规定1A、1C的考生只要进入投档线就可以投档,只要总分达到了学校最低录取线,学校必须无条件录取。为了解决一部分A、C型考生,教育部紧急追加了近5000个录取名额,才解决了改革带来的问题。

随后,实行新课改的各地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都吸取了江苏的教训,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进行不同的规定,一般都是分级以后,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报考相应的高校,而不是像江苏那样复杂的计算。

各地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高考改革的创新:2008年,福建在提出下一年的改革方案时,把省属“211高校”也纳入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高职高专则也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招生。这一年浙江的方案则把一本、二本和专科的录取标准进行区分,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3门主课及综合素质评价都是一样的之外,一本和二本都要求考文综或理综,专科则是技术类,一本还增加了一个自选科目。

纵观2009年五省市新公布的方案,基本是前三年10省市区方案经验的累积和延续,并无创新之处:所有的科目设置都是一种类型:3+文综或理综+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而最能体现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部分,各省基本都采用了相同的做法:不记分,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黑龙江省对重点高校有放权,允许他们在高考基础上,以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的自主考试做参考,自主招生的学校可自行规定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陕西的做法是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有自己的要求,但是在招生中必须说明。黑龙江、北京和湖南则都对高职招生进行改革。湖南效仿福建的做法,把自主招生的范围,从部属高校扩展到省属“211高校”。此外,湖南今年实行平行志愿。

有人评价,高考改革并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上述改革的所谓“三位一体”录取,仍是将原来的高考科目拆分与重组,但集中录取制并没有变,学生与高中仍以分数为最高奋斗目标。

高校方案:基本与农村考生无关

高校能在高考改革中有作为的余地不大。实际上,现在对高考改革有发言权的,主要还是76所拥有自主招生特权的一本院校。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80所,教育部又新增了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和苏州大学4所大学的特权。

这个“特权”涉及的群体不大,按照规定,自主招生的比例不应该超过高校每年本科招生人数的5%。这个改革如同官方和民间的改革方案一样,也是在给?元化人才选拔模式探路。

去年年底,这个探索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各出奇招延揽人才,名校对尖子学生的争夺提前开始了。

最先出彩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5所高校招生部门联合宣布,5校将在2010年高考自主选拔录取中展开合作:5所高校在协商确定命题思路和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委托专家组完成部分笔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工作,而报名和面试仍由各校独自完成。对考生而言,这个方案的最大好处减少了折腾成本:只需在本地参加一次考试,就有机会获得这5所大学中至少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

武汉大学今年就规定,高一、高二学生也可以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和面试,如果获得入围资格,则校方承诺为考生保留这一资格1~2年时间。也就是说,当该考生进入高三后,不必再参加该校当年的自主招生,就能顺利入围,通过高考就可以被该校录取。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了对往届生报考的限制,应届和往届学生均可报考。

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个模仿国外高校实名推荐制的做法,一经推出,就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在为北大的改革叫好,更多的则是担忧的声音:现阶段,国内的信用体制不完善,又是典型的人情社会,中学校长们如何能抵制住来自各方各面权钱的压力呢?

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引来舆论的关注,公众要看看这个实名推荐到底推荐了什么人?名单结果出来了,引来一声叹息:中学校长们小心翼翼,学习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衡量标杆,最后仍然以推优为主。

四川大学在北大之后,也宣布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不过它声明,更倾向推荐偏才怪才。四川大学的自主招生方案还在执行阶段,最后用什么衡量方式去录取那些不在正常招生体系范围内的人才还不得而知。

有统计说,随着自主招生高校不断增多,自主招生名额在各高校招生计划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跨入大学门槛的考生也在6年间翻了6番。
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自主招生所占的名额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制度从执行之初,倾向性就很明显:这个政策基本与农村学校无缘,与农村考生无缘。

从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开始,各个高校谨慎地选择参与自主招生的中学。最保险的,当然莫过于直接选择那些一直是生源大户的高中,而这些中学,在各地,基本都是城市的重点中学。当年,中国政法大学要求,选拔对象必须出自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把范围缩得更小,指定了若干所中学。实际上,为了慎重起见,当年几乎所有的试点高校在生源上都是一种选择――由指定的重点高中推荐。

2006年这种推荐到达“极致”:复旦大学的举动被称为创高校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符合条件的上海学生可以自行报名,只要通过专家组的面试,就可以成为复旦的学生,尽管他们必须参加高考,但是成绩对他们的录取没有影响。

这一年的结果是,复旦大学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同样进行自主招生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

为了彰显公平,很多学校都纷纷表示,中学生还可以选择自我推荐或者老师推荐的途径。问题是,这个看似公平的政策对农村学生却毫无意义:这套在城市里尚显时髦的推荐制,农村地区如何学得来呢?就算老师推荐,重点高校会认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没有名气的老师的推荐信吗?自主招生也是要算经济成本的。在推荐信之外,入选的学生还要到各地去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要准备路费,食宿费。对农村学生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位资深教育记者感慨: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

几位在教育界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2009年高考方案这么多,却让人失望,大家不过是在重复过去的老话题。他们希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尽快出台,能从国家层面给高考改革更多的制度支持,早日让有才者通过各种渠道彰显才能,让高考不再成为百姓的负担。 等有能力改变时再去呐喊,这时只能叫做呻吟,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加油学习吧。

等待你去改变。 高考建议:
1因为自从78年恢复高考,那时中国百废待兴,制定的学科比较符合当时的国情。而随着30年来中国经济,国防,工业,农业的腾飞,那时的高考学科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国情的需要。
2现在经济发达了,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扩大知识面。课程可以降低难度,难度向初中看齐。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面。
3大学阶段,需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4硕士,博士阶段,需要的是学生对于学科的研究探讨发明。

建议高考设置24科: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政治,世界历史,古汉语,中国历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质,建筑,美术,器乐,声乐,体育,武术,中医,西医,计算机,雕塑,哲学,法律

数学:把高考的数学,降低到中考的数学难度。
语文:把高考的语文,降低到中考的语文难度。
英语:把高考的英语,降低到中考的英语难度。
化学:把高考的化学,降低到中考的化学难度。
物理:把高考的物理,降低到中考的物理难度。
政治:把高考的政治,降低到中考的政治难度。
世界历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类的演变过程。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古汉语: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精华资料。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国历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人类的演变过程。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世界地理: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地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国地理: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地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地质: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矿。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建筑: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的基本原理。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美术: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画画,培养美学细胞。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器乐: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演奏乐器。培养音乐细胞。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声乐: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简单的了解乐理,唱歌。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体育: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增加体质。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武术: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套路。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中医: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医学的基本思维。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西医: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人体解剖,构造,基本原理。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计算机: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原理,使用。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雕塑: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立体美学。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哲学: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法律:为了使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目前宪法。可以设置为较低的难度

每科课程为100分,满分为2400分。

高考不分文理,所有学生都必须学,必须考这些所有科目。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知识面,拓宽视野。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偏科,这很正常。但是因为难度很低,即使偏科,也不至于学不会。所以课程越宽广,对于学生来说,竞争越公平。

例如每周课程表:

学科分析:
数学:把高考的数学,降低到中考的数学难度。
语文:把高考的语文,降低到中考的语文难度。
英语:把高考的英语,降低到中考的英语难度。
化学:把高考的化学,降低到中考的化学难度。
物理:把高考的物理,降低到中考的物理难度。
政治:把高考的政治,降低到中考的政治难度。
世界历史: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大事件,学生课堂上讨论。考试时不用太难,可以用填空,问答,选择形式
中国历史: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大事件,学生课堂上讨论。考试时不用太难,可以用填空,问答,选择形式
古汉语: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会100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写法。
世界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国家的位置。考试时用画地图的方式。
中国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地理情况。考试用画地图的方式。
地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分布。用天空,问答,选择形式。
建筑:学生需要了解建筑基本东西。原理,开发商,建筑商,预算,设计等等。考试用填空,选择,问答方式。
美术:学生需要会素描,国画。考试形式为画画。(例如统一画人物肖像)
器乐:学生需要学会电子琴基本弹奏。考试形式为演奏统一的乐曲。(例如土耳其进行曲)
声乐:学生需要学会唱歌,乐理。乐理采用笔试。唱歌为现场演唱。
体育:学生达标1500米,跳远,仰卧起坐,铅球,引体向上等等。
武术:学生学会长拳套路一套。考试形式为现场表演考试。(例如高考定制长拳,虎拳,螳螂拳)
中医:学生需要了解中医思维,经络,五行生克。考试为笔试。
西医:学生需要了解人体解剖,构造,基本原理。考试为笔试
计算机:学生会使用OFFICE,CAD等软件,会组装计算机。开始为笔试,现场组装。
雕塑:学生需要学会用刻刀在石膏上雕刻出作品。考试为现场雕塑。(例如统一雕塑人物肖像)
哲学:学生需要了解古雅典,古埃及,古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探讨人生。考试为笔试
法律: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目前宪法。考试为笔试。

师资安排:
初中和高中课程安排一致,也全学这些课程。初中毕业直接升入高中,实行普及高中制度。
学生自初一开始学习这些课程,直到高三毕业。6年时间学完这些全部课程。
假设初中中学共1000名学生,高中共1000名学生。那么可以共同享有师资力量。
2000人,共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350人左右。分成10个班。每个班35人。

24科:其中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为1名老师。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1名老师。
声乐,器乐为1名老师。
武术,体育为1名老师

24科共需要20名老师。平均每名老师授课100人。

大学阶段:

学生报考自己的专业,考上大学之后,在学习高中应学的课程。

比如大学报考了金融专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大学1年级再学习高中时代应学的数学,语文,英语。而对于高中的化学,物理,政治,地理,生物等等,与金融没什么关系的学科,就不用学了。
比如大学报考了建筑专业,那么进入大学之后,大学1年级再学习高中时代应学的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而对于高中的语文,英语,等等,与建筑没什么关系的学科,就不用学了。
其余专业以此类推
尤其对于英语,本人认为,如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每个学生只要达到高中英语的水平,每个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当翻译了。而对于大学英语的4,6级考试,如果每个学生真能达到这个水平,都可以当英语语言专家了,可以比英国人还英国人了。
所以我认为,高中阶段只要达到初中英语要求即可,大学毕业只要达到高中英语水平即可。我这里说的是真实水平,而不是考试成绩。只要把英语这个本来应该作为交流工具的东西,而不用笔试来考核,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英语,音乐,美术,雕塑,这些东西应该用现场的方式考核。就是现场口语交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不能用笔试来考核的
对于有些学者提出,每个专业都有关联,即使看上去学金融专业的人学化学,也是有助于思维的宽广,我相信这句话。但是请学者们注意尺度。学金融专业的人,学音乐,学中医,学气功,学化学,学养鱼都可以说有助于拓宽思维宽度,但是没必要学成音乐家,中医家,气功家,化学家,养鱼专家,对不对,而对于高中的各个科目,是不是制定的难度太大了。高中时代的各个科目的课程,如果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理想状态,学生都可以在各个方面成全方位学者了。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在大学以后,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努力学习发展。不可能各个方面都成专家的。
正因为高中时代学科难度太深,才造成了学生的应试教育,我敢说,即使每年的高考状元,他的高中时代掌握的知识,也绝对不可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而这些考上清华的状元,几乎很大比例都是考试高手。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英语高考集训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