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吊篮验收规范t412702197508256519

&&GB/T 3608-9...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相关文档推荐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206次
下载:19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高处作业分级.PDF版/规范/图集免费下载-图集吧
暂无评论&&
名称:GB/T
高处作业分级.PDF版
大小:未知
更新时间:
分类:工程规范汇总
语言:简体中文
分享人:图集吧
分享时间:
下载要求:免费、免注册
下载源状态:
网盘下载地址有效、下载地址二和三已失效,请使用“网盘(下载地址一)”下载该资料资料简介:&&nbsp&&nbsp本工程规范汇总资料软件主要与“GB,T,,高处作业分级.rar”相关,共未知大小,感谢工程师“图集吧”于日投稿到图集吧分享给各位工程师,资料详细内容详见下载文件,该资料可不用积分、不用注册直接免费下载,仅限于学习使用!
GBT&&高处作业分级.rar
网盘下载:
&#&#8250 【有效】
本地下载:
&#&#8250 【已失效】
迅雷下载:(没有迅雷软件的请):
&#&#8250 【已失效】
快车FlashGet下载:
&#&#8250 【已失效】
QQ旋风下载:
&#&#8250 【已失效】
若链接失效、无法下载,请在本页末尾留言,以便及时修复,谢谢!
注意:本站带宽小,同时下载人数过多时可能无法下载,或反应慢,请耐心等待,也可换个时间段下载。
*如果你觉得本小站还不错,你可以选择:
、、、免费下载
声明:本站收录的建筑图集(规范)等资料、软件均由网友投稿或来自网络其他平台,本站仅提供链接,不提供资料存储!
所有资料、软件仅供学习参考!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及时与图集吧联系!
转载请保留,本资料来自:图集吧
GB,T,,高处作业分级.rar
& 下一篇: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如何获取更新提示?
微信扫一扫并关注(推荐)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高处作业分级【作废】-GB/T3608-93_安全管理网
安全管理网微信号
 用户名:
 Cookie:
       
       |
  |     
高处作业分级【作废】
[ 注:本标准已作废,请搜索最新标准 ]
标 准 号: GB/T3608-93
替代情况:
发布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 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点 击 数:
更新日期: 日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处作业的术语、高度计算方法及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2 引用标准
  GB4200 高温作业分级
  GB1233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3 术语
  3.1 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3.2 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3.3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
  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段水平距离称为可能坠落范围半径。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
  3.4 基础高度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度差称为基础高度。
  3.5 可能坠落范围
  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
  3.6 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简称作业高度。计算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4 高处作业分级
  4.1 作业高度分为2~5m;>5~15m;>15~30m及>30m四个区域。
  4.2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
  a.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
  b.GB4200规定的Ⅱ级以上的高温条件;
  c.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
  d. 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e. 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f. 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带电体;
  g. 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h. 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i. 超过GB12330规定的搬运。
  4.3 不存在4.2条列举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A类法分级。存在4.2条列举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1规定B类法分级。
  表1 高处作业分级
  作业高度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以R表示,基础高度以h表示,作业高度以H表示。
  A2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分别为:
  a. 当h为2~5m时,R为3m;
  b. 当h为>5~15m时,R为4m;
  c. 当h为>15~30m时,R为5m;
  d. 当h为>30m时,R为6m。
  A3 作业高度的计算方法及示例
  A3.1 作业高度计算方法如下:
  a. 按3.4条确定基础高度h;
  b. 按A2章确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
  c. 按3.6条确定作业高度H。
  A3.2 示例
  例1:如图A1,其中h=20m,R=5m,H=20m。
  例2:如图A2,其中h=20m,R=5m,H=14m。
  例3:如图A3,其中h=29.5m,R=5m,H=4.5m。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怀青。
  本标准于1983年4月首次发布。
Tag:相关内容
建筑热点内容
7911632400249912112316264130111275611518
建筑推荐内容
03-0403-0303-0303-0303-0303-0303-0203-01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E-mail:   & & & &
&&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处作业吊篮验收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