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幼儿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借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导读: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回应也因此成为引发幼儿深层次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能够“跳一跳去够桃子”的回应,且要多使用追问、评价答案等拓展性回应,浅析教师回应的有效性,――从师幼互动中引发的思考,“回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方式,一般出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对问题的回应或是答非所问,教师的回应就显
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回应也因此成为引发幼儿深层次学习的最佳时机。
大班幼儿处于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和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因此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能够“跳一跳去够桃子”的回应,即在符合此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引导,以接近“最近发展区”。具体来说,教师需一步步加深难度,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且要多使用追问、评价答案等拓展性回应,教师通过自己的反馈能够引导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或透彻思考,使其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
浅析教师回应的有效性
――从师幼互动中引发的思考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回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方式,一般出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对问题的回应或是答非所问,或是五花八门(当然也有让教师十分满意的答案),时有令教师不知所措造成了尴尬的局面。这样一来,教师的回应就显得毫无教育意义或毫无价值可言。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回应将帮助学习者拓展思维,激发联想,使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递进、上升,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把学习者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充分挖掘出来。
由此看来,教师回应是否有效是体现教学水平是否高质高效的重要环节和评价依据,而教师“回应”的有效性取决于“回应”的能力与技巧。这种能力与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除了活动前教师对教育问题的预设深思熟虑之外,还需要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品质和经验(技能)的积累。
下面笔者就一活动案例浅析教师教育(教学)品质和经验(技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回应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活动案例:
在大班主题活动“压岁钱” 谈话中,老师与幼儿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 师:你打算怎么用你的压岁钱?
幼儿1:我长大了买东西用(老师没有异议,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
幼儿2;我也一样(老师没有异议,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
幼儿3:等上学了再用。
师:对,压岁钱不能乱花。有没有不一样的(老师听了露出满意的表情)?
幼儿4:我长大了买诺基亚手机(老师没有异议,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
幼儿5:我要给妈妈买东西(老师没有异议,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
幼儿6:我要买好玩的玩具(老师没有异议,把孩子的话重复一遍)。
老师小结: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书、买文具,还可以用来帮助别人。
案例分析:
在这一师幼互动的片段里,我们可以从获悉的主要信息中作以下分析:
第一次老师的回应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对幼儿3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老师看来,压岁钱的用法只有“等上学了再用”, 这样的“理财”是最合理、最有意义的用法,因此,孩子的回答是“正确”的、令老师满意的,应该得到肯定;二是要让幼儿知道“压岁钱不能乱花”。此时,老师的意图似乎想通过对幼儿3的肯定引导幼儿同伴说出有意义的“花法”。
在这两个信息里,觉得老师的回应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回应存在片面性。因为从幼儿1、幼儿2的回答中并未存在“乱花”的做法,但是老师只是把他们的话重复一遍,未作出异常的反应(肯定或否定的反应),而对幼儿3的回答老师则表现出喜悦、支持的表情,并在语言上给予明确而又充分的肯定,这样的回应给孩子造成的错觉是:老师认为只有幼儿3对压岁钱的用法是最好的。
二是回应存在随意性。在老师的回应里似乎很难让幼儿明白或理解(包括教师同伴)老师所谓的“不乱花” 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回应将要起到怎样的作用缺乏思考,使得这样的回应不具有实际意
三是回应缺乏“跟进性”。既然肯定幼儿3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老师却未进一步提出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乱花”或 “怎么花会更好”的跟进问题。因此,在幼儿后来反馈的信息中未能看到幼儿有新的或更深入的思考(即未能看到活动有新的进展)。
第二次回应是老师对上述问题的小结。这里又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书”和“文具”(而幼儿的回答不仅仅是这些);二是“还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在这个回应信息里,感到老师的回应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回应缺乏严谨性。孩子的回答不只是买“书”和“文具”,而老师的小结语似乎只有买“书”和“文具”(即无法揽括幼儿反馈的信息)。显然,此时老师的回应未能体现对幼儿信息进行及时地概括和提升。
二是回应缺乏针对性。在幼儿的回答中,幼儿似乎没有想过用“压岁钱”来帮助他人(即使是幼儿5的回答也很难绝对归入“帮助”的范畴)。因此,老师此时的话显得唐突而抽象,不具可感性。而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小结语原来是来自她预设的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时候老师的回应纯属重复孩子的“回答”,经过分析和思考,老师们认为这种回应在教学中并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属于无效回应。同时还占居了活动的时空。
在这短暂的师幼互动片段中,给教师同伴以下的启迪:
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应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的回应要善于及时捕捉幼儿回答中有意义的信息,并把它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使活动过程体现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如前两位孩子的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长大了我买东西用”,那么,老师如果能够发现并抓住这瞬间的信息,可以生成好几个问题:“小朋友希望等长大了用来买东西,那么你们打算买些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长大了除了用来买东西,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为什么都要等长大了再用?现在用可以吗?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能引发幼儿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相互交流自己想买些什么(促使交流具体化),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或作用);第二个问题可让幼儿继续谈谈自己对压岁钱的不同用法,拓宽思路;第三个问题可以启发幼儿思考长大了用和现在用有什么不同(也许在幼儿看来长大了用“更有意义” ),为什么(让幼儿说说各自的理由)?最后让幼儿明白:压岁钱要用得合理,不该用的不用。而这些问题在活动预设中可能难以预料,这就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尤其是“跟进性”问题的提出)。
二是要注意克服回应中语言的随意性,重视和提高回应语言的有效性。教师回应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可能:或是教师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或是老师忽视有意义的回应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时常随意地给以回应而形成的习惯。前一种情况,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后一种则需要老师的重视和有意识地关注并经常进行深层的思考,这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良机,不可忽视。
三是小结性语言应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并具有严谨性。教师的小结性语言是对该活动环节幼儿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表述,目的在于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的小结语要力求发挥这一教育功能;语言的严谨性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不要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孩子而随心所欲或漫不经心地回应,这不仅会影响幼儿经验的积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制约自身专业性语言能力的再提高。
四是要精心地预设活动,事先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假设。该活动老师预设的问题非常好:你是怎样用你的压岁钱的?这个问题非常符合该园、该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个问题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平台。但是老师似乎忽略对幼儿多种可能性回应的估测,如孩子可能用压岁钱购买的物品不同,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该买”与“不该买”的问题;有的是用途不同,如有的是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是用来给他人买东西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如果老师能事先预测幼儿一些可能性的回应(当然这种预测是建立在对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了解基础之上的),那么将有助于自己更从容更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互动。
摘要: 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师幼互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通过本课题的浅析,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9/view-3619676.htm
关键词: 师幼互动 有效回应策略 回应解救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颁布以后,师幼互动问题受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更多的重视。这种趋势可以从不断见于各级幼教刊物的文章得到印证。南师大教育学博士刘金花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中,把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定义为“互动”,他认为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因而互动中教师的态度、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2]师幼语言是师幼互动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并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竭力主张“把语言的修养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起,作为全体教师特别关注的对象”。教师说话不注意,会造成师幼之间的隔阂,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严重的会使幼儿郁郁寡欢,造成精神创伤。教师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为前提。在师幼互动的多种形式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
二、教师有效回应的意义
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认为:“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指出,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在幼儿“生成活动”时,教师“如何回应”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突破的一个难点。回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回应对幼儿生成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习者拓展思维、激发联想,把学习者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充分挖掘出来。
三、有效回应的策略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概括、宽泛的回应,如“你真聪明、真棒……”,这样往往使幼儿无下文,引起尴尬。因此,回应的提问点要小,使幼儿的前后经验得到联系。具体回应对策如下:
1.回应的拐点是追一人,共知晓。
2.描述性地回应能挖出幼儿的已有经验。
如在活动“有趣的声音”中,教师问幼儿在自己家中能听到哪些声音。一个幼儿回答“微波炉的声音”,教师问:“微波炉是在家里看到的,那么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在转的时候。”“对,转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呜…呜…呜的声音。”这时,全班小朋友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突然有一位幼儿发出“叮”的声音,老师“叮也是微波炉的声音吗,那么它在什么时候发出呢?”“在微波炉停掉的时候。”幼儿回答,这时,全班又发出“叮叮叮”的声音。在这个案例中,很显然得体现了上述两点策略,教师追问一人而使全班幼儿都知晓,并且挖出了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微波炉在转的时候的声音联想到微波炉停掉时候的声音。
另一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白色的石膏头像上化妆,时间到了,小女孩莹莹只用红色皱纹纸撕成条,作成头发,其他什么也没有装饰。老师把莹莹叫到教室前面问:“莹莹,你做的是什么呀?”“是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说莹莹的手灵巧吗?”教师问全班幼儿。“不灵巧,丑死了……”一个小男孩回答道,并且继续挑刺。这时教师很尴尬,莹莹也很难过很委屈。于是教师问:“那怎么办呢,莹莹?”莹莹小声说道:“那我明天改吧。”教师不应只把分享放在作品的效果上,这样会引起上述那样的尴尬,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因为质疑过度了,就变成挑刺、开批斗会了,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很不利。其实教师可以这样回应:“今天莹莹给妈妈设计了怎样的头发?是不是在化装舞会上用的啊?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五颜六色的头发?”(F1赛车场上……)这样就把幼儿的注意转移了,既可避免上述现象,又能挖出幼儿的已有经验。
四、回应解救法
无论幼儿如何回答,即便回答不在教师的预料范围内,师幼互动仍然有积极意义,教师不能不理不睬。
1.要发挥推动孩子发展的作用。
2.看似错误的回答也要抓住亮点,建立联系。
(1)思维偏了。
当幼儿回答问题的思维偏了的时候,教师应抓住有意义的信息,调整提问,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活动“五彩的蛋”中,看到蛋清流出来,小朋友说是“油”,因为油的颜色和蛋清相似,教师问:“那么这个像油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有经验的老师的回应,先肯定后调整。
(2)意思对了,语言没表达清楚。
面对幼儿这样的回答,教师应该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顺应幼儿的思路,梳理后再还给一群孩子。例如:“开水可以洗澡的。”小朋友说。教师回应:“是啊,冬天天冷,洗澡要用温水,水可以用来洗澡。”首
先教师尊重幼儿的回答,用了温水这个词就已经纠正了幼儿的表达,而且使一群孩子都明白洗澡要用温水。
(3)回答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不一致。
例如在活动“五彩的蛋”中,教师问:“荷包蛋的蛋清到哪里去了?”预期的回答是:“蛋清变白色了。”可是小朋友的回答是:“到水里去了。”教师追问:“到水里去怎么样了呢?”“变白了。”幼儿回答。“那变白了的是什么呢?”“是蛋清。”至此,问题得以解决。当幼儿回答的问题与教师问的不一致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朋友的话追问下去。
(4)幼儿冷场的时候。
例如在绘本阅读《宝贝不可以》的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竖起耳朵,仔细听,边听边记妈妈都说了什么。”幼儿举手了,教师让他起来说说听到了什么,可是那位小朋友不知怎么的说不出。老师说道:“没关系,你紧张了,等会想到了再说好吗?”遇到幼儿冷场的时候,教师不能给予批评,而是要想想怎样帮助幼儿圆场。
(5)幼儿回答清晰时。
例如在绘本阅读《宝贝不可以》的活动中,幼儿回答:“我看到身上很脏、手上也很脏、头发乱乱的、脏脏的。”对于幼儿这样的回答,老师问:“你看得很仔细哦,有个脏乎乎的大卫,那么你还看到了什么呢?”当幼儿的回答正确、清晰时,教师可用一句话来帮助幼儿概括其表达的意思,然后继续引导。
以上关于师幼互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还有许多片面和不足之处,我们要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常反省、常总结,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在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许多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是有预成答案的,所以当孩子不顺着自己的思路回答时,教师就直接否定回应,或不作回应,但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因此,改善教师回应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要善于倾听,善于问“为什么?怎么办?”,让幼儿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我们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尝试如下的回应策略:
1、“不举手的孩子”和“举手的孩子”都需要回应
集体活动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提问后,有一些孩子愿意积极举手回应老师的提问,这些孩子一般开朗、外向、喜欢举手、善于用语言表达,所以这些孩子发出的信号教师能及时捕捉,并乐此不疲地与其进行交流互动;但也会有一些孩子内向、文静、胆小、很少举手,这样的孩子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其实不举手、不爱说话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回应。
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孩子的言行作一点思考、判断、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对这些不爱举手的孩子更多几丝目光的停留,选择回答对象时,可以对不爱举手的孩子说:“我想请一个没有举手,但一定知道的人来说。”相信多一份关注就会多一份理解。
当然对那些爱举手,能积极回应老师的孩子,我们也要鼓励、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对他们说“你特别棒,每个问题都举手,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他先说,你补充。”教师只有秉承平等回应的观念,每一个孩子才能和老师有积极的互动。
2、追一人,共知晓
集体活动中当幼儿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很多老师喜欢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竖竖大拇指,带领幼儿一起对这个孩子说:棒棒棒!你真棒!教师这种热闹的、单一性的鼓励与回应相对来说小年龄幼儿更适合,但对稍大的孩子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肯定。老师在回馈反应时,要善于“追一人,共知晓”。肯定正确的观点,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使幼儿同伴群体分享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如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幼儿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想?除此之外还可以怎么办等。
如小班活动《有趣的盒子》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牙膏盒、饼干盒、药盒、鞋盒等,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旅游景点、IT计算机、专业文献、办公文档、教程攻略、出国留学、外语学习、计划方案以及浅析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81014',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幼儿园小朋友好习惯养成标准
&(一)&小班&生活习惯养成标准:&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1)入睡前整理好衣物摆在固定位置。&(2)入睡前小手空,不玩弄床上用品,保持安静,不吵闹。&(3)&睡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不趴睡。&2.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1)爱惜粮食,不掉饭粒,不剩饭,保持桌面整洁。&(2)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能独立进餐。&(3)进餐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不玩耍。&(4)学会正确使用餐具,添加饭菜请举手。&3.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1)幼儿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入厕前要举手。&(2)&排队入厕不推挤,上下台阶不滑倒,把好扶手慢慢走。&(3)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4)便后在成人帮助下整理好衣裤。&4。养成爱喝白开水的习惯。&(1)能认清自己的水杯,固定位置取放。&(2)知道按需求喝水,喝多少,接多少,不浪费水,冷热水要分清。&(3)不玩水,不打闹,双手端水杯。喝水时,不说话,不走动,避免呛水。&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1)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能够在成人帮助下穿脱好衣服。&(2)衣裤叠放要整齐。&(3)学会独立穿鞋子,分清左右。&6.&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1)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并在成人提醒下能够完成。&(2)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7.养成讲卫生的习惯。&(1)不用衣袖擦鼻涕、不在衣裤上擦手,保持衣裤清洁。&(2)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3)不在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4)&知道不将脏东西放入口中,不吮吸手指、玩具等,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学习习惯养成标准:&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页码、书名等。&(2)幼儿喜欢看书,对书有兴趣。&4、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懂得珍惜书、爱护书。&(1)学会用右手轻轻捏住书的右下角,由右侧向左侧一页一页轻轻翻过。&(2)看完书后要物归原处,轻拿轻放。&(3)不撕书,不折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5、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1)学习正确的阅读坐姿:看书时,上身挺直,双腿放正。阅读时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2)幼儿发言时,不乱插话,不争抢,知道要举手发言。&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1)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2)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话,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礼仪习惯养成标准:&1、幼儿园礼仪:&(1)入园时,能够不哭闹,自己走,不用成人抱,高高兴兴上幼儿园。&(2)能在成人的提示下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和说“再见”。&(3)离园时不跟别人走或自己跑出幼儿园大门。&(4)能够自已拿书包,整理衣物,并将玩具、图书等物品整理归位。&(5)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6)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环境,不在走廊内跑跳,打闹。&(7)不乱涂室内外墙面,不破坏班级的桌椅、图书、玩具等物品及公共设施。&2、家庭礼仪:&(1)知道敲门后才能进入,不大声喊叫、不用力拍门。&(2)别人开关门时知道避让。出入时,随手轻轻关门。&(3)知道电话铃响要接电话,能及时接听&(4)接电话后能够简单对话。&(5)知道通话结束前要说再见,并放好听筒。&(6)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7)接待客人时,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客人走时,能与客人道别。&(8)不随便要客人的东西,翻看客人的物品。&(9)做客时,在成人的提示下能主动向主人问候,主人示意入座时,方可入座。&(10)做客时,不争抢物品,不随意扔东西。&3、公共场所礼仪:&(1)在公共场所讲话声音要小,不喧哗、不哭闹、不打扰别人。&(2)与人交谈时,能说完整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边玩边说。&(3)能够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话,双眼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边听边玩。&(4)不轻易打断或抢接他人讲话。&4、基本礼仪:(1)能够在成人引导下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好”、“您好”、“再见”。&(2)能礼貌称呼人,如“老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而不用“喂”、“唉”等词。&(3)知道递接物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双手递接。&运动习惯养成标准:&1运动时知道保护自身安全,不做危险性动作(如:站着滑滑梯、蹲着滑、倒着滑、从高处跳下等)。&2.不玩危险性游戏&。&3.知道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按秩序排队进行活动,不要互相推挤。&&(二)&中班&生活习惯养成标准:&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1)学会叠放衣物并整齐摆放在固定位置。&(2)睡前枕头放正,盖好被子。&(3)&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正确姿势见小班)。&(4)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起床后要整理被褥。&2、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1)&自觉排队入厕,不打闹,不逗留,文明入厕。&(2)&大小便后能及时冲厕。&(3)学会便后用手纸清洁,便后整理好衣裤再出厕所。&3、培养幼儿进餐时会正确地使用餐具,能够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及时吃完。&(1)能将食物的残渣堆放在一起。&(2)注意不洒落饭菜,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清洁。&(3)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边说边吃,以免呛食。&4、学会系纽扣,将衣服、鞋帽穿整齐。&(1)学会整理衣物。&(2)学习独立穿脱衣服、鞋帽,系纽扣、拉拉链、系鞋带。&(3)不乱扔乱放玩具等物品,学会整理玩具。&(4)正确玩玩具,不乱扔乱放,不损坏破坏玩具。&(5)&物品和玩具用过后,及时整理并归位。&5、学会简单的整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1)能按要求摆放室内物品。&(2)会做简单的清洁工作(扫地、擦桌椅等)。&(3)知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6、乐于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1)让幼儿愿意接种疫苗,知道接种疫苗时不哭闹。&(2)让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及时通知成人。&(3)让幼儿知道生病时要及时配合治疗,按时按量吃药。&学习习惯教育标准:&1、学会笔的使用方法及书写姿势。&2、懂得爱护文具。&(1)轻拿轻放,不损坏文具。&(2)不咬、不摔、不把文具当玩具玩。&3、初步学习整理文具的方法。&(1)不乱放文具,物归原处。&(2)文具使用后整理回原样。&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1)不再强光和昏暗的光线下看书。&(2)姿势正确,安静阅读,不干扰他人看书。&(3)不长时间用眼,保证阅读时间。&(4)&爱护书,物归原处。&5.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充分理解话语的指令及内容。&(1)能保持安静专注倾听老师讲话。&(2)能根据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6.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踊跃发言。&(1)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对学习有兴趣。&(2)学习时,勇于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7.能够大胆、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礼仪习惯养成标准:&1、家庭礼仪:&(1)出门前会穿戴、整理自己的衣物,干净整洁。&(2)回家后,能主动与家人打招呼,简单向家人讲述发生的事情。&(3)客人来访时,能起身相迎,面带微笑,热情地请客人入座。&(4)客人问话时,能有礼貌地看着客人回答。主客谈话时,不随意打断或插话。&(5)接待客人或做客时,能友好地与小客人相处,懂得谦让。&(6)接待客人或做客时,会说“再见、请慢走、欢迎再来、请回、不用送、谢谢”等礼貌用语。&(7)做客时,不乱翻、乱动主人家的物品,不随便要主人的东西。&2、公共场所礼仪:&(1)让幼儿学会用餐礼仪。&(2)能安静、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不乱敲餐具。咀嚼食品时不发出声音,不与人交谈。&(3)进餐结束后,能安静地等待未用完餐的人,如提前离开,要向其他人道别,并把餐具摆放整齐。&(4)学会游园礼仪(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不折花、不践踏草坪……),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5)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草坪,如遇到不爱护环境的行为,能有礼貌地提醒。&(6)爱护动物,不随便触摸、戏弄小动物,不随意投食,当有人戏弄动物时,能有礼貌地制止。&(7)注意环境卫生,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3、基本礼仪:&(1)会自我介绍:“您好(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在××幼儿园×班。”&(2)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注视对方,不插话。&(3)别人提出问题时,及时给予回答。&(4)1知道他人的物品不能随便拿,应征询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5)会正确使用借物语言,如“请把××借给我好吗?”。&&运动习惯养成标准:&1.掌握正确的大型玩具和运动器械的操作方法。&2.在游戏和运动时,服饰上不带别针、大头针等危险物品,不带项链、手链等装饰物,系好鞋带。&3.游戏及运动时不吃零食。&4.在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上不做危险性的动作。&&(三)大班&生活习惯养成标准:&1、作息习惯有规律,能够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独立进行睡前及起床后的整理。&(1)能够养成定时入睡、起床的习惯。&(2)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整理衣物。&(3)自觉安静入睡,午睡期间入厕不影响其他幼儿,醒后不打扰其他幼儿。&(4)能够自己整理床铺。&2.大小便能够自理,便后能整理衣服。&3.知道吃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能够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暴饮暴食。&4.学会穿鞋带、系鞋带等生活技能,保持衣服整洁。&5.主动整理玩具,保持环境卫生。&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7.能够做到进餐前擦桌子,进餐后扫地,收拾碗筷等清洁工作。&&8.自觉保持自身的清洁(能够主动洗澡,换洗衣裤)。&9.能主动整理室内外环境卫生。&10.能够独立整理玩具、书包,能保持玩具清洁。&11.懂得简单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学习习惯教育标准:&1、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2、掌握学习前准备及学习后整理工作。&3、会主动读书。&4.&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5、幼儿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6.勤于思考,好问乐学。&7.培养幼儿的主动创新能力。&&礼仪习惯教育标准:&1、家庭礼仪:&(1)了解接打电话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会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请稍等”等礼貌用语接电话。声音适中、自然大方。&(2)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别人家做客时应注意哪些礼节(学说道别语言:“请回、请留步、不用送”,并知道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谢谢您的招待”。在客人来时,能协助大人)。&2、公共场所礼仪:&(1)使幼儿知道按顺序排队是一种文明礼仪行为。培养幼儿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时,可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他人先行。&(2)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的乘坐交通工具(主动购票,按顺序上下车,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并使用文明用语……)&3、基本礼仪:&(1)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能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2)&需要打断别人讲话时,知道等别人说完一句话以后,再说“对不起,打扰一下”,然后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事情,讲话时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3)学会在拾取物品时,要走近物品后单腿下蹲、上体前倾,拾取物品。&(4)借来的物品要爱惜,避免弄坏,知道用完别人的物品要及时归还。能大方地借东西给他人。&(5)能正确使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请、鼓掌、胜利、指示方向、举手)。&(6)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使其知道与人交往时应该多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对不起、没关系”。&&运动习惯养成标准:&1.在室外玩耍时,不要爬电线杆,也不要在电线杆附近放风筝,远离所有从高处垂下的电线。&2.上下楼梯不拥挤、不用棍棒打闹。&3.知道遇到危险时要尽快告诉成人。&4.喜欢运动&&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白什么才让我骄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