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数据该如何处理理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界限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孟馥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每个女性都需要亲密关系,如何修炼?
女性角色其实是一门学问,从一个女孩儿成长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每一步都经历着不同的角色转换。那么,如何走好这每一步呢?请听临床心理专家孟馥和大家聊聊如何处理与父母、与爱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1、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作为一名女性,在准备进入成家立业阶段前,首先需要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要有一个了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了结”,指的是要从原生家庭中得到真正的成长,独立成人。这个过程最艰难的,是与自己的父母分离,而这种分离主要是摆脱对父母心理上的依恋、依赖。在临床上,我遇到一些案例,一些女性没有办法离开父母生活,如到外地上大学、工作都很困难,一定要留在父母身边;还有一些父母也抓住孩子不放,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在外面遇到困难、挫折,就会退回到家庭里,比如啃老族、大龄青年等,不少都存在家庭以外无法建立起亲密关系的问题。因此,女性一定要与原生家庭做一个界限的划分,包括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的独立。心理上的独立有一个标志,既与家庭保持一定的联系,又能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如果在家庭以外遇到困难,还可以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关系是有弹性、正常的。如果这个环节出错了,就无法顺利迈入了下一个阶段。当然,家庭环境对于女性是否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关系不好,或长期某一方和孩子关系特别紧密,又或是家庭出现重大困难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心理健康的困难很多是从童年过来的,童年带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后面的发展。&2、和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在临床上处理一些婚姻问题时会发现,虽然是夫妻两性的关系问题,但其实男女双方他们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才会在现在的婚姻关系里出现了状况。在结束第一段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后,女性才有可能进入第二段亲密关系,即与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婚姻其实是存在挑战的,如脾气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地域差别等,需要不断磨合。在谈及这一点时,又要回到上一个阶段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孩子在小时候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安全型的人,是稳定的,她可以应对自如,她有爱别人的能力,也有被别人爱的能力,这类人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克服。而不安全型的人,她的表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回避型的,遇到问题用回避的方式;一种是矛盾型的,通常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因此,不安全型的人,自身内心就不安全,如果再遇到不安全的挑战,就更难面对了。当下,一些家庭中,母亲特别强势或父亲缺位,对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都是不利的。现在,国外会为婚前的男女双方做一些自我成长、自我探索的辅导,如了解自己和对方的脾气性格,是怎样依恋关系模式的人等等,通过这些婚前教育、知识的普及,双方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之后再走进婚姻关系。&3、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的成长有个生命发展周期,从怀孕28周到出生28天的围产期,主要保证生理发育,包括大脑细胞、神经系统等,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保健,如孕妇饮食营养、心态调整,因为胎儿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心情,所以在妈妈的肚子,胎儿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出生的正常产。儿童的大脑直径比母亲的产道大,在生产时被产道挤压,是对大脑细胞机械性的刺激,对孩子今后心身发育有重要影响,因为这是对孩子心理的挫折,而这种必要的挫折是需要经受的,因此建议年轻的母亲在怀孕时保持健康的心态,然后用正常的方法分娩。出生后至18个月,是母婴依恋关系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帮助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让孩子觉得世界很美好、很安全。母亲在养育孩子时,当孩子有需要时要满足;当孩子不需要时,母亲不要过度的给予。3岁至6岁是性别认同期,父亲的介入就变得非常重要。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三角关系,而不是和某一方。经过了这三个关键期,孩子的心理成长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引自《她时代》&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8:35
孟馥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孟馥大夫
孟馥的咨询范围:
擅长各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尤其是学习困难、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进食障碍、广泛发育障碍.
擅长各类婚姻与家庭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不良家庭、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婚姻与情感冲突、家庭周期变化、家庭特殊问题以及各种意外、应激事件对家庭的挫折等.
孟馥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临床心理科好评科室
临床心理科分类问答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和界限不清,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本原因 - 简书
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和界限不清,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本原因
随着各种心理治疗理论、流派的不断出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其实,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其本质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有的人夫妻关系不好,总是为小事争吵,要么就这样胶着的纠缠在一起,要么就结了婚又离婚,然后又结婚,又离婚;有的与领导和同事处不好关系,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明争暗斗,搞得自己无比郁闷,夜不能寐,影响情绪,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还有的融入不了社会,总觉得与社会格格不入,鹤立独行,成为同事、亲戚朋友眼中的“怪胎”。这样的人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困惑,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
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个体在成年以后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而潜意识的形成又是由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包括你的个性、你的喜好、你的行为模式等等这些东西,是在你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固化下来了,所以我们中国古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图4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而婴儿最大的本能就是生存的本能,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他必须依赖于父母的照顾,然后才能逐渐和生活的这个环境形成一定的连接,而原生家庭,就是婴儿最早接触的环境。所谓“原生家庭” 指的是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组成新的家庭之前生活的家庭。与之相对应,新生家庭指的就是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父母。孩子长大了,就会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而组建自己的新生家庭,但如果在脱离原生家庭的过程中,与原生家庭关系混乱,界限不清,就会给几个家庭造成人际关系的混乱,给几个家庭的家庭成员带来痛苦。一、过度保护的家庭
这种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升学、就业甚至婚姻等各方面都做了安排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和挫折。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社会化不足,做事没有主见,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更有甚者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己料理,在组建自己的新生家庭以后,因为无法妥善的处理自己家庭内部的关系而不得不依靠原生家庭的帮助,造成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不清,原生家庭的父母常常会介入这个新生家庭的事物,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混乱,角色不清,特别是当这个新生家庭有了下一代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会集中爆发出来,从而给每一个家庭成员造成痛苦和困扰。二、结构不稳定的家庭
这样的原生家庭,父母关系长期不和,要么整天争吵,要么父母亲之间关系冷淡,甚至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安全感不足,对婚姻、家庭、爱情这些美好的事物充满了怀疑,潜意识里不信任自己的另一半,也不认为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人生,而是不知不觉地延续着自己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造成新生家庭夫妻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在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愿组建自己的家庭,因而表现出不断的恋爱又不断的分手或者是结了婚又离婚然后又结婚然后再离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关系混乱的家庭
这样的原生家庭中,往往有一个过分严厉的父亲或者是过于强势的母亲,要么就是孩子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家庭的三角关系被打破,父母一切都听孩子的。这样的原生家庭往往会与新生家庭分离不清,父母无法从新生家庭中完全脱离出来,总是会不自觉的卷入新生家庭的事务中去,有的甚至还要做新生家庭的主宰,从而引发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矛盾,父子间、母女间、婆媳间、翁婿间充满了矛盾,还会影响新生家庭夫妻的关系,如果新生家庭再添了下一代,这种胶着和矛盾还会进一步升级,家庭关系中充满了控制与反控制,独立与反独立的斗争。
很多原生家庭的父母会说:“我全心全意的对他(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怎么他还这么不领情,对我们越来越疏远”或是“我把我能给他(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的全都给他了,怎么还是养出这么一个白眼狼”!“我明明是为他好,怕他吃亏,怎么他就是不明白!”殊不知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他们总要离开父母去过自己的生活,去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原生家庭的父母们不了解这一点的话,还是把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配偶看成自己的家庭成员,大事小事都要控制和干预,这样就会导致两个家庭界限不清,给家庭关系造成紧张,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最简单的例子,在养育新生家庭的后代这一件事上,如果原生家庭的父母(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过多的干预,同一件事,爸爸妈妈允许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允许,那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更糟糕的是有的原生家庭的父母会将婆媳矛盾、翁婿矛盾等转嫁到孙辈头上,凡是孩子的父亲或是母亲认为好的,他们一概否认,甚至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口无遮拦,在孩子面前诋毁孩子的父母,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以争夺对孙辈的控制权的方式来争夺对新生家庭的控制权,幼小的孩子就无形当中成为了这场争夺的牺牲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作为原生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清楚,一旦自己的孩子组成了新生家庭,自己就应该分清自己与新生家庭的分界线,从新生家庭中抽离出来,不要过多干预新生家庭的事务,不必要求大事小事都要新生家庭与自己商量,否则就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要知道,自己与孩子毕竟是两代人,很多观念。看法、想法都是不一致的,这很正常,要从心里正真接受孩子的成长和独立,正真接受孩子总有一天要离我们而去这一事实,给予新生家庭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要偏执己见,更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辛苦养大的,就应该凡事都要听自己的,殊不知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农耕时代那种君臣父子式的大家庭已经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原生家庭中分离出许多的新生家庭,而作为父辈,要给予这些新生家庭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反之,新生家庭也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原生家庭的父母,理解他们对于孩子脱离自己家庭而带来的失落和焦虑,多同他们谈心、交流思想,避免让他们感到被自己遗忘,被社会抛弃。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十七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为什么产后第一年容易进入婚姻危机?(一万字深度长文)
为什么产后第一年容易进入婚姻危机?(一万字深度长文)
写在正文之前
家庭,意识层面上来说,我们都知道它是心的港湾,是家庭所有成员休憩的地方,是温暖的,柔软的,充满爱的。
在现实感受中,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都让人感到家庭并非如所想象的那般充满爱,而是冲突不断,冰冷的,家庭关系可能是痛苦的,这些都让我们无法把家庭当作一个港湾。尤其当家庭中有了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孩子,原本隐藏的各种冲突更加凸显,家庭矛盾更加激化,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在中国大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的新手父母会请老人来帮助照顾宝宝,以便自己能够安心工作。而更加普遍的现象是,在老人们进入这个新家庭,因为观念、生活习惯、育儿理念的不一致导致的矛盾更多了,以致于很多新妈妈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都感觉自己在一个十字路口徘徊:如果辞职自己带孩子,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她望而却步;如果继续让老人帮助,混乱的家庭关系该如何处理?
我,也是她们其中的一员,尤其是在现在,我重新开始我的工作之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无时无刻的让我想打退堂鼓。
4月底的一天,公司运营的同事跟我商量世界家庭日的平台运营计划,他们和我都希望我能够写一两篇关于家庭的文字。我在构思的时候,回忆起我和老公刚刚建立新家庭时的种种,这一段回忆让我重新看见我的内心。
而我,非常想将它分享给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
核心家庭、原生家庭、混合家庭三国大战
公主梦的破灭
在我结婚之前,我怀揣一个公主王子梦,觉得生活就跟童话故事的结尾一样,公主找到她心爱的王子,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我结婚了,怀孕了。我突然发现,现实远比童话残酷,我的王子并没有让我过上想象般的幸福生活。我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孩,变成了家务小能手。再后来,我的女儿出生了,在我休完4个月的产假以后,我的妈妈和婆婆开始轮流帮助我们小两口照顾孩子,激烈的家庭矛盾就在这个期间频繁爆发了。
我和老公互相抱怨、指责,互相逃避,婚姻一度走到了危险的境地。
我跟很多妈妈交流,在论坛中交流,结果发现,有孩子的第一年,是婚姻的一大挑战。原因无他,家里多了一个孩子,各自的父母又因为我们的需要介入我们的小家庭,组成了一个混合家庭,整个家庭动力系统混乱了。
父母养育了我们十几二十年,用中国传统的孝道来说,我们要孝顺,回馈他们。
跟伴侣一起生育了一个孩子,我们共同建立了一个核心家庭,我们将会在这个核心家庭中走完我们剩余的生命历程。
一边是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一边是将陪伴我共度余生的老公,何去何从?
很快,我发现,我的核心家庭(我、老公和女儿组成的家庭),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和我组成的家庭)、老公的原生家庭(老公的父母和他组成的家庭),是三个独立的运转系统。
我和老公是各自原生家庭的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我们各自父母的关系。当我们组成自己的核心家庭时,我们是这个核心家庭的核心力量,我们女儿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去建立她自己的家庭,到时,我们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我们的父母各自互相陪伴走完余生,我和老公互相陪伴走完余生。这中间有一条明晰的界限,以各自家庭的核心力量为主导建立的界限。三个家庭之间又并非隔绝,存在很大的交集——血缘与爱。
用爱界限爱
说到界限,也许你会感觉冷冰冰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十几二十年,现在却要划清界限?太无情和没人性了吧?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界限”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在心理上有一个爱、责权明晰的划分。
我从孕中期开始天天逛一个母乳喂养论坛,论坛中的母乳喂养知识为我之后的母乳喂养铺平了道路。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论坛中新妈妈的各种吐槽,婆婆或者自己的妈妈如何让自己“被没奶”“被奶少”了,她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之后,我有幸接触了《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在女儿出生之前,我阅读完了母乳喂养、现代育儿、亲密育儿理论的全部内容,并且将婴儿发育的部分阅读到了一岁。
当时的我虽然对亲密育儿的理论和“爱的界限”理解没有现在深,我从别人的经验和书中的知识中,我知道我需要什么:我要母乳喂养,我要亲手照顾我的孩子,这是对我和孩子都好的事情。
孕晚期的某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散步,我将我在论坛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妈妈听。我聪慧的妈妈立刻理解了我的意思,但她当时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直到我生完女儿出院回家。
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我母乳和照顾女儿的环境,我选择了回老家生孩子。
妈妈替我联系好了医院,我在经历了曲折的产程后,无奈选择了剖宫产,产后因为稍有感染,一共住了七天的医院。在这七天中,我的父母还有叔叔一家竭尽所能的照顾我。妈妈每天晚上都在医院和老公一起陪护我,体谅我术后行动不便和伤口的疼痛不能利索的行动,体谅老公作为一个新手爸爸的手足无措。
在出院回到父母家的第一天,妈妈收拾妥当好所有东西,跟我做了简短的谈话,她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谁的孩子谁照顾。你是我的女儿,你不用操心吃喝、家务,这些我全部会做好。宝宝是你的孩子,她由你照顾,在你实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帮助你。
那一刻,我觉得幸福来得好突然!妈妈说的,正是我想的。同时,我由觉得内心有些失落,我不再是一个小女儿,而成为了一个要担当自己责任的妈妈了。
我无法想象若是在孕期我没有好好学习育儿知识,从他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没有跟妈妈表达我的想法,妈妈没有在我生完以后主动划出责权,我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
也许,我会不知道怎么喂奶,怎么照顾我的女儿。我会不知道女儿的一哭一笑是什么意思,我会被各种各样的意见、说法牵着走,痛苦其中。我会不知道怎么做妈妈,更不会养成一个在女儿哭闹时寻找她内心感受的习惯,不会用温柔的爱包容她。我现在所学会的种种,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妈妈对我的爱和包容。
我和我的原生家庭,在育儿上有一条明晰的“爱的界限”。我的老公,在他和他的原生家庭之间也同样画了一条“爱的界限”。在我们的育儿之路中,我们始终拥有主导权。
适应做一个母亲
喂奶与睡觉
没生孩子之前,我的角色是女儿、妻子和自己。女儿出生之后,我多了一个角色——妈妈。
整个月子,妈妈每天用心安排我的饮食,换着花样的给我做美味的食物。我的衣服、女儿的衣服,包括给女儿洗澡都由她一手代劳了。我的生活就剩下了两件事:喂奶和睡觉。
喂奶和睡觉,是月子中最重要的事情。
女儿饿了要喂奶,哭了要喂奶,烦躁的时候要喂奶。白天喂奶,晚上喂奶。正是在一天天的和女儿的共同协作中,我对她越来越了解,我们共同建立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关系:依恋关系,这成为她之后一步步走向独立的基础。
在照顾好女儿之余,我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我和女儿作息同步,虽然每次睡眠都是短短的两三小时,我聪明的身体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状况,我每一次的睡眠质量都很高,我甚至还能有多余的精力在晚上喂奶的时候看书。
我当然也会有疲惫和退缩的时候,尤其当女儿哭闹在半夜哭闹不止的时候。妈妈会在发现我搞不定女儿时出现,我当时很想把女儿扔给妈妈带着睡觉,这样我就能获得解脱了。而妈妈每一次都在帮助我想办法,当我们把哭闹得女儿哄睡着,妈妈自己去睡觉了。
我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为什么别人家的老人就能帮助她整夜带孩子,为什么我就要一个人?!现在,我再回想这段经历,我很庆幸妈妈的狠心,她用她的方式帮助我进入“妈妈”的角色。
若是我没有进入“妈妈”的角色,我内心会混乱不堪,产后抑郁会将我折磨得体无完肤,正是我接受并适应了“妈妈”的角色,我才有勇气一次次从抑郁的痛苦中爬出来,才能在这里写下我的经历和感受。
由于有妈妈的帮助,我不需要操心除了女儿和我以外的任何事情,我专心的学习怎么做妈妈。
月子,这个对女人来说重要的时间段,我不仅获得了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还初步学会了做妈妈,我跟女儿之间所建立的依恋关系,让我在之后的育儿之路中始终保持一个状态:孩子永远不会无理取闹,当她哭闹的时候,她是在表达她的需要,找到她的需要,满足她,让她的内心充满爱。
父亲的角色
父亲角色缺失
如果说我对月子有没有遗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老公的陪伴。
很多女人都觉得怀孕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情,你可知道,这也是男人的事情。没有男人,女人如何孕育生命?在经历孕吐、大腹便便的不便、分娩的痛苦、照顾新生儿的幸苦时,他不在身边,他如何理解生养一个孩子这么辛苦?如何体验为人父母的不易?
我回娘家修产假了,老公在深圳工作。女儿出生的时候和满月的时候,他来看望我们,并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深圳。
在我和女儿回深圳之后,由于老公之前缺失了照顾新生儿的困难体验,加上两边老人后来轮流帮助我们照顾女儿,他很难进入“父亲”的角色,成为了“甩手掌柜”,我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父亲角色补位
最后,我做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辞职,回家带孩子,让老人们都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个看似“决绝”的决定让我们三个人拧成了一股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老公跟女儿有了更多的接触,照顾她,陪她玩耍,慢慢进入了“父亲”的角色。我和老公之间因为自己带孩子,深刻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之处,更加感恩老人们之前的付出。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和经营,更多依靠的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力量。
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她的各方面能力都在提升,我们所体验的育儿关卡跟她还是婴儿时已经不一样了,我们仍要继续探寻家庭的经营之道,让我们三人在一个爱意流动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成长。这会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特别是前六个月,是母婴共生期。母子双方的心理空间完全融为一体,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是一个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开始有了发展,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与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在跟妈妈心理分离的过程中,孩子开始自己探索世界,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又很恐惧与妈妈的分离,他害怕因自己的独立而被妈妈抛弃。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哭闹的情绪和行为表达出来,在某一个时间段,他会紧紧“黏住”妈妈,不让妈妈离开。而妈妈,在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心理空间被完全占据,也会表现出烦躁、焦虑甚至对孩子的怨恨和内疚。
无论是妈妈的情绪感受,还是孩子的,都是正常的。
因此,妈妈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让自己身心放松,才能更好的面对孩子和家人。
女儿一岁半之前,我是职场妈妈;女儿一岁半后,我是全职妈妈。若要我做个对比,上班比带孩子轻松多了。
上班的时候,我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成为全职妈妈之后,我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女儿占满了。除了照顾她,我还得承担我应承担的家务,压力重重,情绪自然也会反复不定。
我与老公沟通,我希望有一个“松口气”的时间,每个月我想带领两次母乳妈妈聚会,每个周末,我想有一个上午跟自己待一起。
这样的方式对我无疑是有好处的。
我持续的带领母乳妈妈聚会,让我与我所喜爱的行业——母乳哺育指导保持链接,我从求助者变成了帮助别人的人,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我跟自己待着的每一个上午,我也许会找一个咖啡馆喝杯咖啡,看看书,或者我干脆发呆,跟朋友用网络聊聊天,都让我得到了放松。我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知识、觉察自己,触碰自己敏感的内心。之后,我再精神满满的开始新一周的生活。
当你成为妈妈,从妈妈的责任和义务来说,你需要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但并不意味着你要完全的放弃自我。你仍然是你自己,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在精神上独立的妈妈是他成长的最好榜样。
也许,你会感到疑问:“为什么你一直在说家庭中的女人要怎么做?难道跟男人没有关系吗?”亲爱的,一个家庭的经营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情,只是相对于改变他人来说,改变自己更加现实。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过的快乐幸福。当你开始改变,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会因此而改变。
在这篇长文的最后,我衷心的祝福看到这篇文字的你,和你的伴侣一起,用你们的智慧经营一个幸福家庭。如何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
如何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
呼和浩特市心理咨询师
连独立都做不到,就别谈界限了。先讲个故事。因为丈夫经常晚归,而且对于自己的行踪含糊其辞,所以妻子怀疑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有一天,妻子当面指控丈夫出轨,丈夫却坚决否认,但他并未改变自己晚归的行为。丈夫的言语和行为总是传递出相互矛盾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让妻子在亲密关系中,焦虑感陡增。妻子放不下心里的疑问,又不知如何与丈夫有效沟通,一时间非常痛苦。在这样的心境下,她问8岁的女儿:如果爸爸不要我们了,你跟妈妈过好吗?她还跟女儿说:你记着,男人不可靠。你以后千万不要相信任何男人!我想这位母亲主观上无意伤害孩子,甚至是希望能够保护女儿免受自己目前正在经历的痛苦。但是,她对女儿过度情绪化的倾诉,很严重地破坏到家庭界限,使夫妻双方难以有效处理夫妻内部的事务,也使女儿被迫背负起与她的年龄、角色不符的重压。这个例子就是父母把子女卷进夫妻事务对界限的破坏的典型案例。反之,父母若过分干预子女的亲密关系,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合理的家庭界限对家庭关系的维护作用重大,在执行中却常被误解或忽视。01什么是合理的家庭界限?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家庭中的某一个人出了问题,而是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是否存在不妥当的地方。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模糊混乱的界限。界限是结构家庭咨询[StructuralFamily T Minuchin, 1974] 中的一个概念。结构家庭咨询的核心理念是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来理解和调整家庭内个体成员的行为。每个家庭里都有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体现了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角色、职责。主体的家庭部门包括夫妻部门、父母部门、子女部门、兄弟姐妹部门;很显然,有的部门是同样的人在履行不同的家庭角色和职能。关系健康、界限明晰的家庭里,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彼此间能够互相沟通合作,但不会频繁跨界干涉其它部门的事务。同时,各个部门也都有处理内部事务的能力,不需要总把外部的人牵扯进来以解决内部的问题。合理家庭界限最根本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包容彼此在各自事务上独立的看法、立场、选择,而不过分干涉其他家庭成员的职能范围,同时也不会接受他人的过分干涉。而破坏家庭界限,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小时候父母离婚,母亲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彼此感情非常亲密、无话不谈。结婚以后,她保持了这样的习惯,会把与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与妈妈分享。两个人开始想要孩子时,非常不顺利。女孩自己看了医生以后没检查出问题,然而就是怀不上。她在焦虑的心情下向妈妈倾诉自己的担忧和猜测。妈妈很心疼女儿,就去一个老中医那儿给女婿开了副进补的中药,拿来给女婿服用。妈妈的这个做法让女婿觉得很难堪、生气。他怪妻子不给两个人留一丁点儿隐私,觉得丈母娘开药给他调理是对他的一种变相的责难。女孩的过度分享和妈妈不请自来的介入,虽然都没有任何恶意,却同时伤害到三个人:女孩觉得很冤枉,妈妈觉得好心被辜负,先生觉得隐私被侵扰。造成这一系列伤害的原因,就是在夫妻没有达成一致前,一方单向地打破家庭界限,引进了原生家庭的过分介入。02模糊的家庭界限会让所有人都很痛苦有的朋友会问:难道全家人一团和气、不分你我,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讲界限那么生分呢?其实,合理界限是家庭成员能有良好互动模式的基本保证。这样的互动模式是亲密的,但却不是过分相互依赖、干扰的。维护合理的界限不是与原生家庭分道扬镳,而是使亲密关系能有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空间。当两个人组建自己的小家,彼此就都有了一个新身份:我们成了某人的先生/太太。这个新身份是建立在亲密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之上的,需要两个人能适当从依托于父母的子女身份中独立开来。如果父母常常介入子女的亲密关系,往往并不是有意要把小家拆散。他们可能只是对于子女作为另一个人的亲密爱人这个新身份,一时难以适应,而坚持用惯有的方式去关爱、保护子女,去维护与子女的情感联系。在这个适应阶段,需要你能用更成熟的心态去经营和维护与父母的关系,而不是对他们的过度干预一味退让。回想我们小时候,如果执意想做某件事儿,但父母认为这件事对我们的成长不利,那不管我们求得有多苦,他们可能都不会肯同意。当我们的诉求不被支持时,我们可能会抱怨说:别人的父母都同意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呢!或者:你不肯答应,就是不爱我!父母听到这样的话,一定觉得很难过、很委屈。可是成熟的父母不会因为子女情绪化的反应,而改变他们认为对子女成长最有利的决定。有时我们并不是很明了怎样才算是成熟有爱的回应。父母过度介入你的亲密关系时,可能觉得是在尽心尽力替你着想;你不去拒绝这样的过分干预,也可能觉得是为了全家人的和睦。可从实际效果来考量,你会发现:模糊的家庭界限是一条会让所有人都很辛苦、痛苦的路。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双面胶》这部电视剧。故事里的先生对于原生家庭的过度介入采取了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两面迂回战术,会一边附和母亲,一边求太太看他的面子忍一忍。比如母亲趁太太回娘家,抱怨媳妇儿在饮食上不够克制谦让,说两个人各种日常花费太大,存不下钱。同时还要求儿子不要把这些话告诉太太,说这是母子两个人的悄悄话。母亲的这些做法,显然干扰到家庭界限。那先生的回应呢?六六在小说中用了四个字:“点头称是”。这样的默认,实际上支持了母亲对家庭界限的破坏。先生可能觉得接受母亲的意见和干预,是顾全大局,是爱和孝顺。但这份“孝顺”有没有真给母亲带来幸福呢?这个家庭在电视剧版中闹到离婚,在小说版中更是闹出人命。我想先生的母亲哪怕不待见媳妇儿的某些做法,也一定不希望看到儿子家破人亡。从这个角度讲,先生在孝顺的名义下放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可以说是事与愿违。爱父母,应该要考虑得比他们更成熟、看得更远,做出真正能让他们放心、幸福的选择。03为家庭界限正名很多时候一提到家庭界限这个问题,有的朋友会非常有心理压力。他们会说:可我很爱我的父母;父母是我最亲的人;恋人可以再找,父母是一辈子的;……这样的表达透露出一个观点,就是说,认为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意味着对家人的背叛和伤害。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某种程度上讲,把家庭界限等同于不孝,反而给我们做到成熟有效的孝顺带来很大的阻碍。因为它无形中把家人和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儿放到了对立面上。我们平时也会听到一些言论,暗示我们如果与父母讲分寸,就等于有隔阂。比如,有的妈妈看到儿子对媳妇儿很体贴,会带着醋意说:▏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啊!看到女儿维护女婿,就讲:▏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胳膊肘往外拐啊!子女听了这样的话可能会想:▏我还没怎么样父母都已经这么难过了;我要真和他们讲分寸,不知道他们会多伤心呢!其实爱子女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干预他们的生活,孝顺父母也不等于要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清晰的家庭界限,本质上是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爱护所爱的人,包括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和彼此的父母家人。我们反复强调合理界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记住合理两个字。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和父母越疏远越好;也不是说越疏远,亲密关系就能发展得越好。相反,与家人有合理界限的成年子女更可能和父母有成熟度更高的亲近;这种亲近不是干涉、勉强对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是尊重、支持对方以及对方的选择。有的朋友在维护家庭界限的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家人的过度介入先一味忍耐,忍到忍不住时,就与父母产生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过后看到父母很伤心,又很自责,继而恢复到对家人的过度介入忍耐纵容的状态,甚至迁怒于亲密关系中的对方,怪对方影响了自己和家人间的感情。其实,过分的疏远或忍耐,都恰好是彼此间的关系缺乏分寸的表现。实际上,与原生家庭界限明晰的夫妻可能经常接受父母合情合理的意见,但在需要说“不”时,不会觉得因为不知如何拒绝而勉强接受。被动地由父母左右夫妻间的内务,是界限不明的表现;而有选择地邀请家人参与夫妻俩一致认为适合他们参与的事务,可以算是彼此之间界限得当的表现。04界限感与罪恶感合理的家庭界限是对父母的爱护和孝顺。在我们的文化里,情感关系的亲密度常常表现为彼此联系的紧密度,对父母的孝顺又在很大程度上强调“顺”。什么叫顺呢?有的朋友理解为父母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既然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也总希望我们好,那凡事听父母的话好像就是对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在这样的心态下,当我们想到要与原生家庭间有界限,往往有很强的罪恶感,觉得好像是在预谋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儿,心里负担非常重。回想我们小时候,可能会觉得成天缠在父母身边最踏实、有安全感。我们可能会不想去上学,担心他们把我们送到学校,就不再来接我们了。而爱我们的父母,不管心里有多么不忍,会明白我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不能再总守在自己身边。因此不管我们哭闹得多厉害,都会坚持让我们上学。等我们成长到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应该也要有相应的成熟度来坚持做一些不容易、却必要的决定。其中就包括建立和维护与原生家庭间的分寸。你要明白,合理的家庭界限不仅是为了给你的亲密关系以成长的空间,也是对父母成熟、理智的爱护和孝顺。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夫妻闹矛盾,其中一方在气头上向家人倾诉、抱怨。而我们在气头上对事件的看法和叙述往往比较片面,让听者以为总之都是对方不好。心疼我们的父母只接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容易焦灼、武断地对对方做出一个负面的判断,比如觉得媳妇儿不贤惠,或者觉得女儿跟着女婿很委屈。过几天,夫妻俩和好如初了,而被牵扯进来的父母却还在受着这种担忧的折磨,心疼自家儿女遇人不淑。我们把家人卷入亲密关系内部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与亲密关系中对方的矛盾让我们焦虑而无法自我平复,于是不由自主通过拉进第三方来求得情绪上的暂时排解。这样的出发点虽然不是主观恶意,却是自私自我的,很容易无形中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伤害。05和原生家庭划界,需要重复和坚持和原生家庭划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到这几点,并不断的坚持。1. 重行动,轻言语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所传递出的讯息。有的朋友会在父母干预得自己很烦或者引起激烈冲突时,口头上宣告一下主权。比如,对父母说:▏我的事儿,你别管!但在行为上却继续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如果你的行为与言语表达互相矛盾,那你言语上的划界不会有太大作用。就像,假如有朋友总对你说:▏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但你发现她总在背后损你骂你,在你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你会明白对方并不真正当你是朋友。因为实际行为对关系模式的界定比言语来得更生动、直接、有效。家庭界限的建立也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你光喊着独立的口号,要求家人不要干预你的亲密关系,但执行起来总是妥协退让,那你的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间的界限多半会模糊不清。2. 行为的重复和坚持合理家庭界限的建立,还需要行为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一个重复和坚持的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你对合理界限的不偏执的理解和心态平和的执行上。比如,你有心对与妈妈的过度分享做一些调整。于是你决心不告诉妈妈先生最近借了几万块钱给他的朋友,而你并不太赞成。这个有选择的不告诉可以算作维护了夫妻内务和原生家庭间的界限。然后隔天妈妈问你说:▏我看他好像心情不太好,你们之间没什么事儿吧?你回说:▏是啊,他前段时间非要投股票,结果赔了好多,我们今年本来要出国去玩儿都只有取消了。我正跟他怄气呢!这个情绪化的抱怨性倾诉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之前对合理界限的维护,因为你对界限的界定和维护缺乏稳定性。再比如,有的朋友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比较情绪化。今天遇到某件事儿觉得父母神烦,就很一刀切地拒绝他们的关心和意见。隔天觉得过意不去,在自责愧疚的情绪之下就反转到一切全听父母的。一会儿特别隔阂,一会儿完全没有界限,两个极端都不能算合理,这样的大起大落也没法儿建立清晰的家庭界限。3.“管好”自己的家人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最好是夫妻两人能分别主管来自自家父母的过度介入和干扰。如果你的行为透露出对合理界限的看重,会对你的家人起到示范作用。相反,你如果对家人的过度干预显得无所谓,那你的家人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尊重你的亲密关系。比如:小两口想年假去美国玩儿,妈妈知道后赶紧劝说:▏你们别走那么远,又贵又麻烦!不如就去新马泰吧,性价比高。男生想了想,答应说:▏妈,你说的有道理,听你的!然后回家跟太太讲:▏我们还是去新马泰吧;我妈说我们该存钱了。到底去哪儿旅游,本身不是件大事儿。但先生的处理顺序破坏了合理的家庭界限,这要比去哪儿玩儿严重得多。我建议你有意识地养成一个好习惯:涉及到夫妻双方的事儿,先和对方商量,再作回复。哪怕父母的意见只涉及到很小的事儿,甚至你预期对方一定会同意,坚持先与对方商量既能维护关系分寸,也是向家人示范你对合理界限的看重。4.从小事儿入手养成先和对方通气儿的习惯,不仅能起到示范作用,也使对家庭界限的维护能从小处做起,而不是等到矛盾升级时,才激烈反对。比如,妈妈打电话说周日有亲戚会来,要你们一起回家吃晚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周末没有别的安排,很多人会先答应下来,然后再转告对方这个既定的安排。可从建立合理界限的角度出发,你需要先和对方商量,然后再回复妈妈。哪怕你已经决定这个饭一定要去吃,告诉家人你需要先和对方商量,是对合理界限的维护和示范。事情本身可能很小,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心与对方商量,并且让你的家人感受到你对对方的尊重、在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回应:第一种:好,我回去告诉 ta。这是通知亲密关系中的对方的姿势。第二种:我先和 ta 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给你回话。这是与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商量、共同决定的姿势。常有人劝自己的另一半: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就顺着父母的意思吧。或者:我爸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你就忍一忍吧。然而忍到忍不住时总爆发,反而给两个人和彼此的家人都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来想尽量顺着父母,结果却搞得大家都没有练习和适应家庭界限的机会。于是一旦你决定在某件事儿上不得不坚持,所有人都会很不习惯、难以接受。5. 需要你的独立来撑要想维护好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间的界限,还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成熟度和独立性。男生二十多岁,毕业后找工作很不顺利,一直住在家里,吃穿用度都由父母负担。后来男生交了一个女朋友,彼此很中意,可他的父母却觉得女生配不上自家儿子,非常反对。男生在父母面前说尽女生的好话,可他们意见很坚决:▏你要继续和她在一起,就给我搬出去!你的事儿我们管不了,起码眼不见心不烦。在这种情况下,男生要求父母不要介入自己的亲密关系、尊重自己的选择会不会奏效呢?挺难。因为想有效地拒绝家人对亲密关系的过分干预,需要你有相应的成熟度和独立性。如果在生活中的所有其它方面都还需要父母来庇护操心,单单指望他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上把自己当作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不太现实。与家人划定合理的界限,不仅是当他们的介入跟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也包括拒绝他们的过度帮助。6. 预计到家人的反作用力很多人对维护家庭界限的碍难,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与家人讲分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跟父母闹别扭的时候,心里会堵得慌。这是因为亲情的紧密联系使彼此的情绪尤其容易互相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不开心、不适应可能会使你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感到很艰难。这就要求你对为什么要去维护这个界限有清晰坚定的认识,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平复自己的情绪。本来你和父母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小家,现在有一个系统以外的人和你组成新的亲密关系。这是对与家人既有关系模式的挑战,对原生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是个很不容易的适应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的父母出于焦虑、不舍、害怕失去,可能会有比较极端、悲观的表达。子女听到父母这样说,往往很伤心,从而也情绪化地说出伤人的话,或者干脆放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比如,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母亲:哎,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啊!你媳妇儿说什么就是什么,妈的话就当耳旁风啦……儿子:妈,你千万别这么说!我按你说的做还不行吗?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类场景中的母亲好恶毒。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中,所有人都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做着觉得最讲得通的事儿。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既然但凡自己一感叹,儿子就立马抛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那她可能会觉得情绪化的抱怨就是与儿子保持紧密联系的最有效方式。儿子与其劝服母亲不要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不如先学会平复自己的情绪,通过回应机制的改变来调整彼此的互动模式。06案例分析: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界限分明?张先生和张太太结婚不久,感情很好。婚后两人和张先生的父母住同一个小区,张妈妈常会来小夫妻的新家,帮他们打扫一下卫生。她有时会抱怨说两个人家里太乱,问儿子媳妇儿做家务是否勤快。夫妻俩并不太理会婆婆的这些唠叨,觉得既然有人帮着做家务,自己省了好些事儿,那她多点评几句也没关系。结果有天婆婆直接责问媳妇儿:▏你老公成天这么辛苦,你是不是也该多收拾收拾家啊?我儿子回来看着这一屋子,不心烦啊!太太当时就很火大地回过去:▏我们俩结婚前就商量好了,他是要帮我做家务的。我又不是他娶来的佣人,我也挣一份工资。你不要用你的老观点来管我们的事儿!可想而知,本来还算和睦的家庭关系里埋下了矛盾和冲突的种子。那张先生和张太太可以怎样更有效地来维护家庭界限呢?首先在张妈妈主动帮忙打扫的时候,张先生最好能对妈妈说:▏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怎么来处理家务,妈你不要太操心;你有时间多休息一下。我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没问题。如果婆婆要动手打扫,最好张先生能够拦住。虽然拒绝张妈妈的主动帮助意味着夫妻俩可能要多做一些家事儿,但界限的维护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承担。如果两个人能及时回绝婆婆幅度较小的过分介入,就是对家庭界限的有效维护和示范。其次,女生面对婆婆的责难,只需要说:▏妈,谢谢你帮我们做这么多。然后,就犯不着有更多言语上的回应。这么做首先避免了在气头上和婆婆直接理论。我们前面提到,合理的家庭界限是执行出来的,不是宣告出来的。相反,言语上的不择时机和过分强硬很容易使对家庭界限的维护从一件很正常、善意的事儿变成充满火药味儿的对抗。如果婆婆继续对两个人在家务上的处理过分点评,应该由先生温和却坚定地回绝来自他的原生家庭的过度干扰。此外,面对婆婆的责难,太太需要尽量理解婆婆的动机并非恶意。因为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对方的行为常常会验证你对 ta 的出发点的判定。也就是说,假如太太认定婆婆是成心找她麻烦,她在与婆婆的互动中就可能会很自然地带有自我保护和对抗的意味,而婆婆的回应也更可能印证这个负面的预设。假如太太相信婆婆的出发点是希望两个人的生活质量更高,那她也更可能有平和的应对,而不是情绪化地使矛盾加剧。有很多父母是真的不想和子女划清界限,一旦子女和他们划清界限不管言辞怎样温和他们都会备受伤,非常失落。这要子女的坚定。任何一种成长都会伴随痛苦,这是避免不了的。小时候父母引导我们成长,现在让我们引领父母成长。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享有合理清晰的家庭界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呼和浩特市心理咨询师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您的24小时身心保健师、情感顾问、育儿导师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夫妻之间界限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