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社会道德沦丧,那么古代中国古代不是封建社会会就好吗?

推荐社会道德问题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2016社会道德缺失案例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李刚门”说明社会道德日益沦丧的原因
&&&& 09:50&&&&来源:互联网&&&&编辑:嫣然
[导读] 河北大学女生被撞身亡事件过去几日,今天中央电视台给已经名扬天下的李刚父子特别策划了一场声泪俱下的道歉闹剧。同事说李刚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儿子身上大概也可以反观做父亲平时的做派吧。不过尽管有党国多年教育,我仍然相信人不可
&&& 河北大学女生被撞身亡事件过去几日,今天中央电视台给已经名扬天下的李刚父子特别策划了一场声泪俱下的道歉闹剧。同事说李刚一看就不是好东西。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儿子身上大概也可以反观做父亲平时的做派吧。不过尽管有党国多年教育,我仍然相信人不可以貌相:虽不好对李刚人品做定论,但我坚决不信李刚父子如此表态是出于对受难者的忏悔或者被狗吃掉的良心忽然找了回来,更多的恐怕是出于可能被判重刑的恐惧。
&&& 这里需要特别插入对中央电视台的鄙视,不表达这种恶心的感觉实在难受。当然媒体有报道的权利,可是大块的时间给了李刚父子二人痛哭流涕来表演,却置无辜的死者于不顾,为什么不让被伤害和被侮辱的人出来说两句,表达下愤慨?尤其是考虑到,李启铭已经被收押,中央电视台巴巴的赶到监狱,去专门拍摄他捶足顿胸痛哭流涕。
&&& 以上都并非重点,真正切要的是, 这一案例可以解读社会道德日益沦丧的一个重要原因:权力谱系下,公民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道德又有谁会在乎?当李启明高喊着&我爸是李刚&的时候,他喊出的实际是&我爸是局长&。而且按照副局长级别的工资计算,李启铭是没有能力购买价值几十万的车的,更不用提此前有照片显示,后者曾驾驶奔驰。或者,李启铭可以说是开朋友的车,但享受舒适驾驶的背后还是需要权力来撑腰的。否则,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实习生,何德何能? 来自:奇丽女性网
&&& 在中国目前的权力谱系下,滥用的政治权利永远和金钱的获取相伴生。李刚仅仅是保定市某区的副局长,他的儿子就已经如此铺排和嚣张,试问中国有多少类似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的亲戚和朋友是不是也可能从权力中分一杯羹,凌驾于社会法律和道德之上。千万个大大小小的官员像是千万个节点,扭曲了周围的权利和财富分配体系。生活在国内的人谁的身边没有类似的例子呢,当所有普通个体都观察到这种权利的扭曲,以及带来的财富分派的扭曲,而且发现对这一切无法改变时,这将助长社会道德沦丧,整个社会心理都将受到伤害。
&&& 暂时可能难以看到这一情况好转,因为根源难以祛除,未来五到十年社会心理可能会进一步扭曲,道德会更加沦丧。我对未来情况的改善不抱太大的信心。
&&& 稍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达使社会监督和舆论难以被压制。考虑到最近十余年的国内网络传播发端于美帝国主义,在这一点上应该对大洋彼岸的这个国家表示敬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人容不下google? 来源:奇丽女性网
Related News
Recommended hot
Recommended Gallery
Entertainment
Women's Health
Copyright 200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奇丽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李天刚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个人学说。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来源:]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的。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小题1】下列有关“儒教”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时代的儒教特别重视社会和谐,有利于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教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C.秦汉以后的儒教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教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缝提供动力支持。D.“语言多样性”的大大削减弱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它所信奉的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B.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状态,直到近代才有显著改变。C.中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D.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保持和建设“文化多样性”,将对建立“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李天刚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个人学说。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来源:]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的。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小题1】下列有关“儒教”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时代的儒教特别重视社会和谐,有利于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教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C.秦汉以后的儒教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教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缝提供动力支持。D.“语言多样性”的大大削减弱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它所信奉的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B.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状态,直到近代才有显著改变。C.中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D.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保持和建设“文化多样性”,将对建立“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李天刚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个人学说。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来源:]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的。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小题1】下列有关“儒教”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时代的儒教特别重视社会和谐,有利于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教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C.秦汉以后的儒教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教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缝提供动力支持。D.“语言多样性”的大大削减弱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它所信奉的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B.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状态,直到近代才有显著改变。C.中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D.如果我们能恰当地保持和建设“文化多样性”,将对建立“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小题1】D【小题1】C【小题1】C解析略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方也圆也)
(一吽一吽)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沦丧 诚信竟成为高不可攀的标准
日 13:29来源: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作者:梁文辉
二、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
1、道德本身存在的困境。
社会存在道德困境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源于道德的本质。为什么说存在道德困境是道德的本质造成的?我们必须从道德的定义中来研究道德的本质。根据魏英敏教授对道德定义,道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道德作为人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规范和体系。但是,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和引导主要依靠的是社会舆论以及道德良心。而道德良心对于人的调节属于人的主观世界的自我调节,这种调节是一种&软调节&,不具备强制性。
从道德的起源来看道德困境的产生,历史上对于道德起源有很多的看法,有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启论和天赋论;有以人的情感和欲望为中心的情感欲望论;还有以人类起源论为理论基础的动物本能说。无论是情感欲望论还是动物本能说,都体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的道德是与人的主观观念有着很强联系的意识,这种意识不具备强制性。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认为,人的道德产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活动中形成了关于善与恶、利与害之间的观念。从科学的道德起源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是关于利与害的观念,这就是道德困境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利益方面来思考,在社会中所有的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从微观上来分,利益可以分为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的利益必然带来多方面的矛盾。然而,不同的团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之间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也必定有分歧,这也就会带来不同的利弊评价标准。在社会法制不完整的前提下,靠着道德的&软调节&也就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2、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公德与私德的困境。
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的交往界限,大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社会关系,人们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交流。以前由于地域原因而形成的局部的道德观念也在市场中得到交流和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的道德问题也在不同的道德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了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对于协调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因此,在法制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道德问题却相对难以得到很好地调节。
从本质上来看,道德困境存在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把社会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因此道德也相应地有公德与私德之分。公德与私德之间存在的困境也就演变为道德困境。公德很大程度上是代表公共利益,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道德观念;而私德却是个人或是小范围的道德观念。两者之间的利益主体的不同就形成了人们在某些时候采取短期行为来维持个人利益,而这种短期行为对于个人来说是能带来利益的,因此是善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短期行为无疑是损害整体利益的,对于整体来说就是恶的。这就自然形成了道德困境。
3、道德与法律在实践中的分离。
为了扞卫社会整体的利益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们以法律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人们在行为中就有了两套行为规范。但道德注重从人的内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律则属带有外部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由于它们发生作用的原因各不相同,法律公正很大程度上不一定能符合道德的公正原则。如法律是可以夺取人的生命,但在道德正如康德所说尊重生命是人的最基本道德。道德与法律在现实中的分离是道德困境生成的重要原因。
三、道德困境解决的途径之一&道德制度化
道德制度化是在上世纪末公共管理兴起后提出来的。道德的制度化就是以人的道德良心作为基础,把人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像法律一样具体化,并成为人们生活中规范人们行为的主要规范体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道德立.法,从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开始约束人的行为,从而做到从源头遏制人的非道德行为的发生。
道德制度化能够成为现实的基础是人的道德良心的实存。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道德存在在近来的学术研究中被着重地提出来,并与人的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作为人的三大存在之一⑤。道德存在是人本具的,只要人在社会中活动就一定和道德相联系。在人的道德存在中,良心是核心。良心在人的行为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心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人的义务感、责任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益的进一步趋同,良心将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体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道德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为道德立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就是说法律的完善为道德制度化提供了可能性。
道德制度化的实现是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道德困境的途径,道德制度化能够协调人们的不同利益需求,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能够和谐地调节自身的行为活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官君策]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历史名博: |
&&&&&&&&&&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