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策略研究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策略有何作用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 要: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内涵素养的有效方式。伴随素质教育的开发,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用途,作为老师应当以新课改为基础,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有效性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素养与社会文明习惯。但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里面,所涵盖的大多数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因此内容就相对的比较枯燥,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没办法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此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做出更新与更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这一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无论在心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处在一个特别懵懂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若是周遭人的不良习惯包围着他们,那么他们也就很容易学坏。因此,需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为小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品德素养,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对今后他们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二)抓住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研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将会很大程度上的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进行。思想与社会课本的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自律性又不强,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们对其的兴趣。引领他们更好更快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一定要知道大部分小学生的兴趣所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喜爱动画片,教师正可以从此处如入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找一些与教材相符合的动画资料,运用多媒体为你的学生们播放出来,首先吸引他们的眼球,然后在动画中加入自己的讲解,把学生们渐渐的带入思想与社会的课堂中来,这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二、课前做好分配的任务(一)分配任务的有效性无论是作为哪一科的教师,与学生们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与学生们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的教学,及时的弥补教学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不像是数学、语文学科的内容,它的实践和活动板块相对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们相互合作与动手实践。但是小学生年龄受到限制,还欠缺一定的自我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分配任务的工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会偏离主题,围绕一个主要的活动目的,在问题的诱导下活跃积极地研究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实践或是互动合作的学习方法。这样来看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发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好向导小学阶段学生各个方面都的正处于开发阶段,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做好向导工作,以此来引领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们在探究中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这和新课程所指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征、教材内容来安排一些活动,以此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阶段中体会、体验品德教育的魅力,从而慢慢学习一定的智慧、规则,最后变为自己一定的观点与信仰,深化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三、转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教师应与学生互相尊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因为学习的好坏而对学生产生偏见或是“另眼相待”。这是作为教师最最基本的素养。小学生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的心灵比较弱小,因此,我们要做好他们的保护盾,在保护好他们心灵与自尊的前提下,传授他们知识。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尊重老师,教师与学生们的相互尊重才能换来课堂之上的融洽氛围,也会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你和你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所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学之中非常基础的教学条件。学生们很大可能上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所教授的学科。(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才是课堂氛围中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以课本内容为主体,以单纯达成教学目的为目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真正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甚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造成教学质量不能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全面转变自身的教学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有利于思想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四、结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在小学初级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今后品德思想的形成和良好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和道德层面上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文明素养方面起到直接作用,其影响力不可估量。所以,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社会这一大背景的前提下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崔锡孝.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经验交流,0.[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欢迎转载:
推荐:    导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
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
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2年8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2、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3、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4、御用问卷法,了解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012年9月-2013年6月是课题实施和正式实施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分组,相对稳定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分组。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8----12个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每小组四4----6人,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
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2、课题组成员在组内针对单元专题观察和发现,每个人发表自己对上这节课的看法。讨论出可行的办法,使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训练活动和信校长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对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4、开展活动,创新合作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5、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找出“小组怎样合作才最有效”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6、对一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采用测验法;④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 五、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组建了合理有效的合作小组。
1.小组的组建。教师根据班级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性别、学习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选取一个成绩优秀、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等。
2.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人文社科、资格考试、考试资料、教学教材、IT计算机、专业文献、办公文档以及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外籍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外籍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研究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大不相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旨,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最适用的中文;使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得以有效使用;并通过学习中文,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较为充分合理的认识与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受到了:授课对象知识结构、年特点、文化(母语)背景、学习目的等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作用日渐突显;并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定时要考虑到的重要元素。实效性是评估、检验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效性即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是说通过一些教学策略、途径、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较好地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本文笔者立足于前人关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6-12岁外籍子女的特有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年龄段所特有的心理学习特征;提出了针对适龄外籍子女,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此外,也提到了“变革现有教学模式与手段”,“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合理化、专业化”,“加强教材改革与创新;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等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H195【目录】:
论文摘要4-5Abstract5-8引言8-9一、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12 1.1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9-12二、理论基础及外籍小学生的心理分析12-17 2.1 心理学理论12-14
2.1.1 注意理论12-13
2.1.2 动机理论13
2.1.3 兴趣理论13-14 2.2 外籍小学生的心理分析14-15
2.2.1 外籍小学生的注意力14-15
2.2.2 外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5
2.2.3 外籍小学生的兴趣指向15 2.3 小结15-17三、外籍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法的优选原则17-19 3.1 实践原则17 3.2 时效原则17 3.3 交际原则17-18 3.4 目的原则18-19四、外籍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策略及建议19-30 4.1 教学充分准备营造轻松的氛围19-20 4.2 运用注意规律,高效组织教学20-21 4.3 激发动机,调动汉语学习积极性21-22 4.4 汉语教学形式、内容趣味化22-24 4.5 营造丰富、多样的汉语课堂24-26 4.6 发挥教师的课堂管理、调控作用26-27 4.7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交流27-29 4.8 小结29-30五、结语30-31参考文献31-3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莉敏;;[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白雪;[J];21世纪;2005年09期
韦静;;[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4期
罗润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年01期
赵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2期
华少君;[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年09期
郭晓沛;蔡文丰;于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甘瑞瑗,张普;[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2期
田源;王宇波;王怀明;;[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俭明;;[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李广瑜;;[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江海漫;;[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刘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赵延军;;[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金敏;;[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陆庆和;;[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建勤;;[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王希杰;钟玖英;;[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钦铎;[N];工人日报;2008年
演讲稿摘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红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王冰洁;[N];中国人事报;2007年
骆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报驻湖南记者
李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苏军;[N];文汇报;2009年
刘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阮桂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卞浩宇;[D];苏州大学;2010年
唐智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WAI WAI THI (邹丽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YAP TENG TENG(叶婷婷);[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翁晓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吴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甘瑞瑗;[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吴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孟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张英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喻坤;[D];河南大学;2012年
常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庄园;[D];云南大学;2012年
曹少丽;[D];郑州大学;2012年
张妍;[D];黑龙江大学;2012年
孙晓飞;[D];云南大学;2012年
欧小玲;[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郝英英;[D];吉林大学;2012年
方乘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冉建凯;[D];兰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追问”,大学问 ——浅谈课堂追问的作用 -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讲出来”的指导策略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讲出来”的指导策略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小“追问”,大学问 ——浅谈课堂追问的作用
18:28:11 | By: 15刘玉梅 ]
小“追问”,大学问
& & & & &——浅谈课堂追问的作用
& & 现阶段我们所倡导的“学讲课堂”,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教师的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的“学”而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加上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在反馈问题时频频出现“瓶颈”现象,造成尴尬的局面;有时候学生即使内心明白,也因缺少头绪而无法顺利地讲出来。针对这种现象,要想让学生“讲出来”,教师恰到好处地“追问”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追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 & & &&一、“追问”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的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 & 教学目标的落实,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在有些课堂中,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自主”,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不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使学生之间的讨论处在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这些没有时间观念下的讨论,挤占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却没有多大的意义。
& & 最近笔者听了同事的一节语文课《沉香救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段李老师都提出了四、五个问题。如在讲解第四自然段时,她出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1、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华山的高?2、望着华山,沉香的心里会想些什么?3、母子见面,他们会说些什么?提的问题非常细致,学生在小组里一一探究,花费了十分钟左右。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学生应该学有所获才对呀,然而在课堂的展示汇报阶段,学生并没能顺利的讲解出来;老师只好逐一提问学生,结果也回答不到“点子”上,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她只好草草收场,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改变思路,提出主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追问,就一定能达成本课的目标。
& & 二、“追问”能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有效学习。
& &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老师挖好坑,让学生往里跳,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寻找问题的根源。例如前面提到的《沉香救母》这节课,如果能这样设计,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问题简洁明了,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禁锢。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则可以从各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了华山很高,老师则可以随时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学生会找出“高耸入云”,这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高耸入云”这个词的意思;老师不妨继续追问:你还有什么感受?学生还可能体会到沉香见到妈妈时激动的场面。老师继续追问:那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在讲解与汇报的时候,教师针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或者没有深度挖掘的问题进行随时指导,经过不断地追问,学生就会逐渐走出问题的迷宫,在追问中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认知水平,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
“追问”是老师课堂教学的法宝,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要及时地质疑追问,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回答不准确或是错误的,通过追问,可以溯本求源,发现问题错误之所在,从而调整思考问题的路子或方法。这不仅仅是对问题正确与否的矫正,更是对思维的培养。追问可以使他们的思路更明确,思考更全面.
三、“追问”最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上完一节课,教师在评课过程中,常常会说:“课堂上学生配合的不好,表现不积极。”也常常听他们戏说:“挖好坑,让学生往里跳,就是跳不到里面去”。“老师有意往里导,就是导不到里面去。”在这些戏言中,无不反应出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也反映了没有做好对学生的“追问”。实际上,“追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席体现,最能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从大处着手,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事前应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预设学生出现的困惑及不可能达到的深度,在关键时刻教师通过随时追问来指点迷津,这样胜过十几分钟学生浅尝辄止般的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 恰当的追问,犹如大海中的灯塔,在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成功的海岸。我们利用追问,它既指出方向又指出途径,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高效、有序。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张教师执教《一夜的工作》,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师生对话:
& & 师:课文主要写了哪个人物?生:周总理。
& & 师:写了他什么事?生:一夜的工作。
师:从总理一夜的工作说明总理工作怎么样啊?你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大家结合相关的语句,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展示自己的发现,经过其他人的补充,似涓涓细流,不停的丰富着文本内涵。这位老师就注意到从大问题入手,层层追问,一环紧扣一环,给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中明晰了人物的形象。“问”如流水潺潺,轻声细语,不紧不慢,让学生在书中找语言、品字词。
& & &“学讲”课堂,是互动的课堂。它不仅是师生间的互动,更要有生生间的互动。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逐渐理出细节,把握文章的脉博;在师生互动中走向纵深处:如在上述课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周总理工作的辛苦,更要升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敬佩之情,更加爱戴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 &“撑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只有追问,学生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课文,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一点点地去发现;只有追问,才可能讲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讲出来”,就不再是困难的事。因此,要让学生“讲出来”,追问功不可没。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课堂追问的能力,研究和掌握追问的技巧、方法。
阅读全文(7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课堂教学小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