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设计院好还是在清闲事业单位哪清闲看书考证好

删除理由:
&广告/SPAM
还可以输入&120&字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做了近3年施工,现在刚到设计院不久,想辞职去当房建监理。
发表于&&24条回复&&13194次阅读&&&&&&&&
本科毕业,大公司小公司都待过,其中还在小项目做了一年的技术负责人。我去年考过了二建,还参加了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但没过)。从施工单位辞职后朋友介绍到了一个小设计院上班,一年拿到手的估计8万左右吧(广州地区)。待了几个月觉得不想干了,7、8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一起,以前觉得所谓的设计院很牛,看了后觉得其实没多大技术含量,从早到晚都是画图加班画图,小老板也很现实的,有什么业务让干什么活。现在有房建监理公司叫我去,工资比刚出去施工时还低,一个月也就4500左右,非常纠结。干施工苦都吃过来了,快结婚的人不想回头,但是又觉得在设计院这样加班人生毫无意义。我以前一直认为做造价做设计的白领有双休有节假日很潇洒,以为到了城市上班就可以静下心慢慢走,好好看书考证一步一个脚印,可是每天早晚赶地铁加班什么的反倒觉着连施工单位都不如了,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到底我现在这样的情况和想法去做监理合适么?做了几年监理后又能做什么?
Xixmy为【[分享]展柜】增加了20热度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奖励&&信誉分+1&&&&筑龙币+20
&&&&&奖励于& 16:44:35
&&发表于&&|&
其实人都这样,刚毕业的几年纠结 也很正常最终要看的还是你追求啥吧如果追求收入,就得累点如果追求轻松,可能收入就得差点这个还是看自己吧,如果还想在建筑领域做,这些事情总是避免不了的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6:44:43
点赞
&&发表于&&|&
给你点我的建议吧:设计院干五年,你可以跳槽到更大的设计院,当然还得不断考试。或者去到业主单位,房建的开发商还是很看重有设计经验的人的,工资翻倍很正常。如果现在去监理,五年以后你还是个监理,大的监理公司和小监理公司没有本质区别,项目上都是一个味道。 吃拿卡要估计会更纯熟点。监理想跳槽找工作,施工单位不要,因为没有真本事,业主单位不要,因为没有真本事。最现实的就是监理很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考点值钱的勘查设计类的那就很好,不过监理做多了没有几个能真看得进书的,都是半个流氓和混混。说到这里我不是诋毁监理,我自己也干过接近十年监理,不过还是奉劝一句:能不入这行绝对不要盲目进来。
发表于&&&&&
点赞
&&发表于&&|&
点评 coverkill2 发表于 3楼
16:51 给你点我的建议吧:设计院干五年,你可以跳槽到更大的设...说的很对,千万不要做监理,那就是在浪费生命,当监理的应当是老弱病残。
发表于&&&&&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0:38:36
点赞
&&发表于&&|&
今天去那监理公司面试了,监理自己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5200/月,浅海地区超高层,工期3年,还没开工。我想从一开始跟到最后,中间坚持看书把给力的证都考了,不知道可行不。
发表于&&&&&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0:39:12
点赞
&&发表于&&|&
建议不要。做什么事要有个坚持。我还是认为做设计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发表于&&&&&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0:39:59
点赞
&&发表于&&|&
有些东西不是坚持不坚持,吃不吃苦的问题,是自己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是向问大家以我的条件,走监理考证这条路可不可行。请大家不要带有贬低监理行业情绪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发表于&&&&&
发表于&&&&&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0:41:00
点赞
&&发表于&&|&
点评 cfgao010 发表于 4楼
17:20 [quote]点评 coverkill2 发表于 ...说的很对,千万不要做监理,那就是在浪费生命,当监理的应当是老弱病残。各行各业均需要人才的呀,不能以偏概全的
点赞
&&发表于&&|&
点评 dillily 发表于 5楼
22:09 今天去那监理公司面试了,监理自己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520...一个项目全程监控下来你的长进是很大的,当然也不耽误你学习的时间的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5:49:55
点赞
&&发表于&&|&
点评 jennie_wlh 发表于 6楼
09:03 建议不要。做什么事要有个坚持。...设计工作需要的功底很高的,否则没有实践经验的设计是不符合实际的,中途的设计修改是非常之多的
奖励&&&&&&筑龙币+10
&&&&&奖励于& 15:50:01
点赞
后才能评论,评论超过10个字,有机会获得筑龙币奖励!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币下载资料
:&400-900-8066环工毕业,一直在设计行业。&br&&br&写下这个回答的时候,是两年前了。如今世道变迁很多行业情况都变了,也不想改内容,那就也不做一些误人子弟的分析了。&br&求折叠。
环工毕业,一直在设计行业。 写下这个回答的时候,是两年前了。如今世道变迁很多行业情况都变了,也不想改内容,那就也不做一些误人子弟的分析了。 求折叠。
&p&谢邀。这个问题,我算是有发言权的,硕士毕业时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六大院之一,最后又成为了同批入职人员中首个辞职的。起初选择时的坚定,在经历过身处其中的无奈后,身陷去留的徘徊,最终选择新的开始,这不算长的时间,却有不少体会。其他回答中,很多的感同身受,但始终觉得有些内容没有说到位,有些在细节上强调过多,故在此将视角稍放大,再来答一发。&/p&&h2&&b&1. 电力设计院的家族变迁史就是一个边缘化的过程&/b&&/h2&&p&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电力设计院和国家电网是一家。2002年电改,发输分离,发电集团独立出来;2011年,主辅分离,设计院也在这个时候从电网中分离了出来,跟国家电网分了家,六大院都归到了中能建。&/p&&p&传统电力设计院最大的业主与甲方——发电集团和国家电网。以下分别来说:&/p&&p&发电集团:发电集团的电厂规划与建设自然离不开设计院。但发电集团独立出来十余年,不少发电集团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院,这就意味着很多业务不需要外界的设计院掺和了。&/p&&p&国家电网:国家电网的业务需求主要为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也包括一些规划类的项目。一方面,国家电网这几年也成立了新的下属设计单位来“抢单”,甚至为了培养人才将员工输送到六大院学习两年后再调回国网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资本投入到设计行业,竞争的代价就是设计费的缩水和利润的下滑。&/p&&p&所以,&u&虽然20年前都是电力部下的一家人,但如今归到能建旗下,只是个更纯粹的“乙方”角色,自然越发被动,主导权也越发微弱&/u&。而且不得不提,今年年中发布的央企评级,电建都评了A级,能建却在A级名单之外,确实有点悲惨。&/p&&h2&&b&2. 经济终会回归理性,超额利润的年代已经结束&/b&&/h2&&p&电力行业能火,源于21世纪初电力的超额利润。那时候,电力需求旺盛,电网架构薄弱,加强基建建设是当时的主流,而且是重点工作,从国家层面也是鼓励的;同时,那又是一个技术相对匮乏的年代,技术资源颇受重视,那时候说谁是工程师、设计师,都会觉得自带光环。&/p&&p&再看当下,火电过盛,新能源消纳压力巨大,从年,从中央到地方,级级都在严控火电规模,即使是新能源,也在抑制盲目投资。同时,特高压线路俨然五纵五横的格局,整体电网框架已经相对完整。设计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然发生了逆转,同时,技术壁垒的降低,削减了设计工作的价值含量,这些年同等级项目的设计费完全没与通货膨胀同步,甚至某些方向还会缩水。&/p&&p&与此同时,这两年国家从政策层面也在主导收入合理化,分配均衡等等,也变相削减了这类企业的隐性收入。&/p&&p&所以,&u&不管是业务前景还是政策层面,都在宣告着超额利润年代的结束,辉煌已不再&/u&。&/p&&h2&&b&3. 这是个资本为王的时代,设计的老树不长新芽,难免由盛转衰&/b&&/h2&&p&近些年,电气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院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及电网、发电集团。电网和发电集团都是以资本为导向的,一个有输配电网,一个有发电机组,而设计院却是以技术为导向。&/p&&p&论设计的技术含量,不算低,但其实更多是体系的略庞大,高深的东西不多。换言之,经历几年学习的过程,就从“画图”变成了“套图”。其实这也解释了前面提到了发电集团和电网都在成立自己设计院的行为,虽有门槛,却没那么高。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助力,很多核心计算整合到软件内部,而设计人员只需要会按几个按钮,输入几个参数。这些都让设计人员的可替代性不断增强,换言之,就是贬值。&/p&&p&金融和计算机是当下两大热门专业,&u&设计行业既没有计算机市场那样大的需求市场,又不能像金融行业那样以资本进行运作&/u&,相较之下,略显无奈。&/p&&h2&&b&4. 没有国企的命,却一身国企的病&/b&&/h2&&p&这应该是很多人都诟病设计院的一个点。从工作实质来讲,设计就是个乙方,前段时间网上的一张热图一点不为过(下图),这就是这么无奈;从发展前景来讲,明明业务萎缩,却依然淡定自若的喊着创新转型的口号却始终无动于衷;从工作体验来讲,算是国企,却该加班加班,该通宵通宵,该降薪依旧降薪;从工作要求来讲,明明本科就足以应付的工作,却以硕士为底线学历。&/p&&p&你不知道设计院的底气从哪里来,却依旧看着他高高在上。&/p&&img src=&/v2-a119e97176b9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6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a119e97176b9_r.jpg&&&h2&&b&5. 在设计院的发展和待遇,未必是你理想中的样子&/b&&/h2&&p&很多人来设计院的初衷,是回避国网过于复杂的关系网,想或多或少争取一些发展空间。但跟国网或者其他同行业单位比起来,收入没人家高,工作比人家累,发展也还是一个样子甚至不如别人,这其中的辛酸也只有自己懂了。有人会说,考注电,赠挂靠费,但这其中的成功率和挂靠难度及风险,你稍微打听我便可不用再赘言。&/p&&p&当然,以上是对传统电力设计院的一些观点。这绝不可能一杆子打翻一条船,众多电力设计院,也一定有值得高学历人群趋之若鹜的存在,只是在选择的时候,多些对比,多些调研,多些分析,足矣。&/p&&p&-----------------------------------------------------------------------------------------------------------------------&/p&&p&以下为笔者在知乎的其他相关回答,如有需求,欢迎点击阅读。&/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文刀:国家电网降薪何去何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文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怎么样?考研意义大不大?&/a&&/p&&p&&a href=&/p/& class=&internal&&一个电力人的“不将就”&/a&&/p&&p&&b&【推广】为推广更为成熟的精品文章、干货和观点,本人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电力小栈,微信号:electricity-inn),私人运营,欢迎关注。&/b&&/p&
谢邀。这个问题,我算是有发言权的,硕士毕业时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六大院之一,最后又成为了同批入职人员中首个辞职的。起初选择时的坚定,在经历过身处其中的无奈后,身陷去留的徘徊,最终选择新的开始,这不算长的时间,却有不少体会。其他回答中,很多的…
2013年在设计院,接到一个艰巨的设计任务,加班至半夜两点,回家睡三个小时,六点到单位又干到后半夜三点,交图。&br&个体小设计院,压榨劳动力。本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老板以拖延交图日期为由扣了我们两个结构工程师各500块钱。&br&盛怒之下离职了,后来设计院果然不出预料的倒闭了。我竟有些窃喜。&br&技术这个东西,是自己的,被压榨的同时也迅速的提高了技术能力。&br&有点跑题,把心态放平吧,锻炼身体,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项目是别人的,老婆孩子父母是自己的,如果真的猝死了,单位会立刻找人顶替你,项目是不会因为一个人停止的,可是亲人的天都塌了。&br&任何工作,永远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2013年在设计院,接到一个艰巨的设计任务,加班至半夜两点,回家睡三个小时,六点到单位又干到后半夜三点,交图。 个体小设计院,压榨劳动力。本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老板以拖延交图日期为由扣了我们两个结构工程师各500块钱。 盛怒之下离职了,后来…
地下工程博士,第四年(学制5年)。听前辈们讲,第四年一般会比较郁闷,科研进入瓶颈期,论文压力比较大,目前就处在这样的阶段。国内的博士普遍比较穷,敝校每个月发1060,再加上其他补助,算下来每天在办公室坐十多个小时拿60块钱,一小时不足6块。国奖的金额很高啊,但我这样的科研渣基本与之绝缘,所以到了高年级兜里还是挺紧的,靠以前的存粮过活。&br&&br&从大四算起,进入课题组已经整整四年,梳理一下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br&&br&第0年:大四,本科毕设,做一个横向课题。&br&&br&第1年:研一(尚未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只能算是phD student),学习课程,第一学期课比较多,第二学期课相对较少,在导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地阅读专业文献。这期间,本科毕设对应的横向课题结题,参与了结题的工作。暑假开始参与另一个比较紧急的横向课题(某海底隧道),耗时长、费精力、&b&收获极大&/b&。&br&&br&第2年: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变成了phD candidate),考虑选什么题目。因为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前后试了好几个题目,直到第二年末才最终确定下来(我前后摸了5个题目:地热—地下结构抗震—海上结构—非饱和土—粗粒土蠕变)。在摸索的过程中费了一些时间,每个方面都略知一二,我想这对我是有好处的;&b&如果五年都专攻一个方向,我会觉得很枯燥乏味,我喜欢接触不同的东西&/b&。第二年暑假按学校惯例参加博士生实践,为期6周,到基层去,在大西南待了一个多月。&br&&br&第3年:既然已经定了题目,就得着手准备开题并开展工作了。但不巧的是,在博士第三年的秋季学期,突然有了一个时间很紧的横向课题,其他同学对此不熟悉,我顺理成章地被选过去做,耗费了两三个月时间,到元旦才基本搞完。之后又突击了20天,赶在元旦前开题。 第三年的春季学期紧赶慢赶地搞科研。课题相关的项目是个973项目,要在今年7月进行中期检查,所以第三年的春季学期过得也挺累,老师同学都很着急,后来顺利度过了中期检查。&b&第三年的关键词就是:赶deadline&/b&。&br&&br&第4年:中期之后喘息了一个暑假,目前开始了第四年的学习。希望尽快出SCI,减小毕业压力吧。本来一直想申请出国,但感觉没搞出SCI来不好意思和导师开口。&br&&br&以上是这几年的经历。之后有空再更新,写几个读博过程中的故事。&br&&br&============================&br&&br&科研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吧。&br&&br&1.因为本科的时候自己做过一些小项目,所以毕设之初导师指定课题后,很快找到了哪里可以作为本科毕设的创新点。当时的任务是研究非洲某国的公路沿线的高边坡稳定性,当地降雨充沛,要考虑降雨的影响。这类问题有很多现成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课题组亦有前期积累,拼在一起就能解决整个问题。我编程比较快,自己写程序做了一维降雨入渗的计算(差分法),之后用商业软件做二维计算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找规律。这毕竟是&b&自己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搞研究&/b&,所以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读研之后发现&b&发表的论文被其他人引用了&/b&,偶尔有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做类似课题的)给我&b&发邮件讨论论文里的内容&/b&,&b&觉得挺开心&/b&。这就是满足感~~&br&&br&2.庆幸这几年一直保持了&b&对未知世界的热情&/b&。我喜欢玩软件、探索新功能,恰好课题组有某知名商业软件的正版狗,所以别人不用的时候我就拿过来玩,做完了教程里的算例、看完了所有的帮助文档、之后自己找师兄师姐做过的东西做着玩……慢慢就摸熟了。&br&&br&3.&b&参与大项目的过程很长见识&/b&。某超级工程海底隧道项目,我们课题组做隧道结构方案咨询。之前在另一个答案中提到过——在隧道工地开会参观的时候,好几位老先生都对我说:年轻人你真是幸运啊,我们等了一辈子到退休,都没遇上这么大的项目;你一入行就能来见识,我们羡慕你啊。&br&&br&4.有时候见到名人就忍不住想上去搭个讪……因此这几年趁着各种开会的机会,找各位如雷贯耳的前辈签名或搭讪。(&b&这个爱好时常被师弟师妹诟病&/b&)2014年参加黄文熙讲座,茶歇时见导师在和河海大学的殷宗泽教授聊天,就跑过去央求导师引荐,成功要到了签名。今年在上海开土力学大会,也是给课题组的年轻老师卖萌,让老师带着我们去给业界大牛敬酒。走了一圈酒没了,冒昧地和年逾80的郑颖人院士说:您分酒器里的酒能不能给我一点?郑院士很开心:快帮我喝了。那天的微博我写道“这几天和GXN院士,ZYR院士,YZZ老师,LGX老师,BCG老师,以及(此处省略N个名字)等老师都说了几句话。来开会很值啊!(加上之前和SJ院士,CZY院士搭讪,似乎快集齐什么了… ” 在T大读书也有很多便利,找过李学勤、见过马亲王、和鸠山由纪夫讲日语、远远地面圣N次……真是让我特别兴奋呢。&br&&br&(请勿转载)
地下工程博士,第四年(学制5年)。听前辈们讲,第四年一般会比较郁闷,科研进入瓶颈期,论文压力比较大,目前就处在这样的阶段。国内的博士普遍比较穷,敝校每个月发1060,再加上其他补助,算下来每天在办公室坐十多个小时拿60块钱,一小时不足6块。国奖的…
只有三四家设计院在用bim,趋势在哪里?“苟延残喘”这词用的,有种“三人对三百人形成合围之势”的气魄,一股特有的无畏乐观的革命者精神。&br&说正经的,个人认为,如果把bim视为一种项目组织形式的革命,本质是利益分配的优化调整,设计院只不过是流水线的一环,无法统领全局。所以让设计院拥抱bim,设计院不仅没有动力,也没有那么长的胳膊去整合所有环节。&br&如果把bim视为一个工具,那就更没意思了。bim只是一个软件,就像cad一样。有人说现在没有用绘图板的设计院了,老设计院被淘汰了,搞笑,事实是设计院都在用cad,连我单位快退休的老师傅都在玩pkpm,绘图板被淘汰了,而不是设计院被淘汰了。。不要小看设计院的学习能力,一个软件何难之有?更何况设计院的核心服务,并不是bim,不是cad,也不是绘图板,而是设计本身。学习bim软件对设计院从来不是问题,自从当了工程师,天天都是学软件。&br&设计院转型bim没有技术方面的困难,不是难以越过的硬门槛。没有被bim淘汰的设计院,只有被设计院淘汰的bim软件。&br&&br&&br&作为一个一线小画图狗,我补充一点看法。&br&我确实比较有信心,这个信心是因为我觉得设计院完全有能力面对bim,而不是因为觉得bim这个东西很扯淡,那是自负。&br&凡是变革,都是先吃肉,后啃骨头。为什么大家都把bim的责任推到设计院?在我看来,只是因为设计院的骨头最好啃,甲方啃不动,审查啃不动,施工啃不动,归档啃不动,只有设计院作为技术味比较浓的环节,内部组织协调相对容易,所以需要先从设计院下手,这种思路完全正常,而且也是必然会发生的。&br&反过来,如果大家言必称bim,言bim必看设计院。聚光灯之下一双双眼睛盯着,设计院怎么可能掉队?你看其他部门,从甲方到总包到管理部门,哪个能比设计院的变革快?我恨不得做好模型直接丢给总包,他们需要什么图自己从模型里提,他们有几个会用revit?到头来还是只有设计院一头热。结果就是冒出来一堆bim公司,说到底,沦为深化做管线碰撞,或者做效果图的,成了设计深化部门(设计再分工),这已经是目前从设计角度能走的最远距离了。&br&作为一个一线人员,其实我非常期待bim,不为别的,只因为bim作为全流程全要素的信息集合体,先设计,后施工,让节奏慢下来。我受够了三边工程。受够了自己因为设计时间不足而犯的错误,受够了专业间配合的繁琐和推诿。“时间就是金钱”和“慢工出细活”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我指望bim能通过强力介入的方式缓解这些矛盾。谁说我看不起bim我就跟他急!&br&很多学习了bim的同事告诉我bim不是3d版的cad,不是一个软件。我承认,但说实话,这个东西轮到个人头上的时候,确实面对的就是个软件这么简单。普通工程师就是一颗螺丝钉,到底是拧在飞机发动机上,还是汽车发动机上,我觉得都那么回事,对螺丝钉来说无所谓,只要你会revit就好,其他的不用咱操心。&br&所以所谓“淘汰”,分两方面来看,是个人的淘汰,还是公司的淘汰。&br&对个人来说淘汰是很难的,当初进了设计院进,放眼一看都是研究生,如果这些人都操纵不了bim,那总包施工和甲方外行怎么办?&br&最危险的是对设计院整体的淘汰。bim是一个新的项目组织方式,以前各方的疆界看来是要重新划定了。设计院是什么角色很重要,设计院可以整合谁,或者被谁整合,这才是值得着急的地方,交给院长去愁吧。&br&我看法比较乐观,虽说bim推进速度确实垃圾,但仔细一看设计院已经是先发位置了。从人员素质角度讲,设计院人员的素质比较高。从公司特点来说,小院船小好掉头,大院人才济济,怎么看也不至于赶不上bim这趟车吧。。&br&&br&哦还有,建筑专业和设备电气都好说,到了结构计算这边恐怕有困难。。那么多计算软件,接口不畅,连相互倒模都很费劲。现在bim振臂一呼要书同文车同轨,我倒想看看怎么摆平这帮的诸侯枭雄。更别提计算理论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很多地方些还是经验性的。
只有三四家设计院在用bim,趋势在哪里?“苟延残喘”这词用的,有种“三人对三百人形成合围之势”的气魄,一股特有的无畏乐观的革命者精神。 说正经的,个人认为,如果把bim视为一种项目组织形式的革命,本质是利益分配的优化调整,设计院只不过是流水线的…
谢邀。 &br&是时候来说说压抑在心里无法说的观点了。&br&&br&我妄自猜测,你的意思是如何在结构设计这个道上走下去。 &br&&br&首先,你有两个路可以选&br&&br&一个路是就这样过下去。这也是大部分设计人的路。比如我遇到无数个同学A,告诉我自己想一直干设计,然后觉得干上10年20年技术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干总工。于是他们卷入了一些办公室斗争,拼勤奋,削脑袋,在领导面前展示,为了年底账面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br&&br&第二条路,是我想推荐你的路。我说的这条路,需要你自己指自己规划,但是当你清楚了路之后,未来会越来越清晰。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先来探讨几个问题。 &br&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br&是自己。&br&你完全在意你自己,看得起自己,审视自己,做出合适的评价,自尊自爱。你是你一生的一号主角,感知你的喜怒哀乐,只有完全接受自己,自尊自爱,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br&那么也就是说,你的人生应该以你为一号主角来调整剧本。那么你想自己五年后达到什么状态,做什么事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是编剧,你编排着需要什么,单位能为你达到什么(不是你为单位做什么),注意,单位是你人生故事推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你在推动单位故事中占一部分。&br&看到这儿你就明白了,之前大部分人对工作的理解都是单位中心论,而不是自己中心论。所以寻思领导对自己什么态度,同事怎么怎么,这是卷入了单位为中心的漩涡,于是跟着单位同呼吸同命运,于是为了年底一块五毛钱和同事拼个你死我活。每当这时我就会精神分裂的告诉自己,我的路是什么,单位只是我自己路上的一个驿站,我在这里要完成我为自己定的什么任务,然后单位就可以拜拜了。如果你能摆脱单位中心论,你有自己明确的路,就会慢慢坚定的走下去,不因为单位鸡毛蒜皮的事儿走进怪圈。就像自己考大学那样,目标明确。如果你的目标不是太夸张,最后它就会按你铺的路那样发展了。&br&&br&下面我要说说为什么人会陷入单位中心论。请大家随着我的思路理一理头绪&br&在肥肥猫关于厌倦工作的答案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厌倦工作,是因为无法在重复无意义的工作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存在意义。&br&所以我们可以设想自己是领导,怎么能让员工为自己拼命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自我存在,给员工造成单位是员工的错觉。比如领导想吃饼,于是老板会给员工画饼,告诉你这是你的饼,你得揉它,撒芝麻盐。弄完了你觉得自己被需要,更卖命的揉饼,然后领导把饼吃了。领导需要这种单位中心论来让员工为他做饼。所以他会不断地给员工洗脑。员工觉得就这么一个饼,我不做,别人就做了,所以有了利益冲突和矛盾。这也是领导愿意看到的,因为员工被自己画的饼洗脑了。&br&那么怎么摆脱这个想法呢?&br&张佳玮在工作意义的文章中写到,庄子说蜗牛有两个角,各有一个国,经常打仗,争夺那点领地。高兴的时候把自己当战胜方,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当做看待一切的庄子。&br&具体点就是,在单位上班,上的好就是打赢的蜗牛角,继续努力。上的不好,就跳出帮领导做饼的思路,想明白自己也有个饼,单位是帮忙撒芝麻盐的,于是就不在为了蝇头小利烦心了。&br&&br&希望我表达的清楚。总之我还是希望你可以为自己揉饼,而不是不断的给别人揉饼,最后无所得(如果你理解成我让你出去单干,那就会错意了,请留评论,我接着修改)&br&&br&欢迎讨论。&br&&br&最后,总工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的,这个请一开始就认清楚。
谢邀。 是时候来说说压抑在心里无法说的观点了。 我妄自猜测,你的意思是如何在结构设计这个道上走下去。 首先,你有两个路可以选 一个路是就这样过下去。这也是大部分设计人的路。比如我遇到无数个同学A,告诉我自己想一直干设计,然后觉得干上10年20年技…
&p&谢邀~&/p&&p&2002年,国务院推行“电力改革”,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是谓发输分离。 &/p&&p&&b&关于两大电网&/b&&/p&&p&两大电网指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国家电网位列世界500强第2位,南方电网位列第95位。诸如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国网能源研究院等都是国网集团的直属单位。&b&省电科院&/b&、&b&省经研院&/b&、&b&省检修、省信通公司&/b&是省电力集团公司的二级单位,和地市&b&供电公司&/b&平级。985、211高校的电气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了这两家集团。&/p&&p&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是平级(副部)的大型垄断央企,采取垂直管理模式。新进人员的招收以及干部提拔全部由内部或上一级电网单位来决定,政府不参与。目前央企一般只有班子成员才可能进入政府部门任职,譬如李凡荣由中海油调至国家能源局任副局长,永康老家在中石油。&/p&&p&省级电网由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进行统一招聘,当然各地市局和直属二级单位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都要在平台统一填报筛选并进行全国统一考试,最后报备省级供电公司,私下操作的空间大大减小。&/p&&p&除了这两家boss以外,还有其它独立电网吗?答案是肯定的。如内蒙古电力集团是全国唯一独立的省级管理电网企业,还有郴电国际、新华电力等也有区域电网业务,这是由各种特殊原因造成。&/p&&p&&b&两大电网在招聘中看重什么?&/b&&/p&&p&一是专业。如果不是学习电气相关专业,那么进入电网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虽然每年国网都要招聘一定数量的非电专业人才。&/p&&p&二是学校。电网公司更加青睐985、211和原部属电力院校的学生,可以参考每省的招聘高校统计分布。&/p&&p&三是学历。如果只是本科学历,那么依现在的行情,请做好赴基层艰苦岗位的准备。&/p&&p&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等一些其它附加要求,&b&但专业和学校等硬件不过关的话,连招聘平台初审都通过不了。&/b&&/p&&p&-------------------------分割线-----------------------&/p&&p&&b&关于五大发电集团&/b&&/p&&p&五大集团包括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p&&p&关于电厂,以前我们一般讲火电厂、水电厂,现在随着中国新能源装机爆炸式增长,发电大军中也要加入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发电厂了。五大发电集团出于占领市场及拓展业务的需要,都积极参与了新能源电厂建设。&/p&&p&不论何种类型的电厂,都存在一个缺点:偏僻,这是由电厂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尤其是风电和光伏。&/p&&p&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坚持以电为主,积极发展电力上下游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控制并购煤炭、金融资源,积极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逐步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迈进。 &/p&&p&&b&电力生产流程: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b&五大发电集团负责发电,电网集团负责输变配电,电网公司的营销部负责电量销售。目前电力体制改革,成立了大量的售电公司,目的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售电侧放开参与竞争。&/p&&p&当然电网集团电网也保留了调频调峰用的抽水蓄能电站、一些小水电以及一些火电厂。&/p&&p&&b&无论如收入待遇还是从业环境,电网公司都要比发电集团好得多。电网公司目前仍然是电力专业毕业生最好的去向之一。&/b&&/p&&p&当然企业的好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是不断变动的过程。以前电厂是个非常优越的单位,受煤炭去产能、电力体制改革等国家政策调控影响,现在很多火电厂几乎生不如死。利用小时数低的可怜,很多火电厂只有2000多(火力全开一年有大约8400个小时),&b&简单点说就是大部分时间火电厂不开机,不开机就没饭吃。&/b&&/p&&p&-------------------------分割线-----------------------&/p&&p&&b&关于电力设计院&/b&&/p&&p&设计院一般有区域、省级和电网直属三类。&/p&&p&六大区域设计院:华北院(北京)、东北院(长春)、中南院(武汉)、西北院(西安)、华东院(上海)、西南院(成都)&/p&&p&六大电力设计院都具备了各种相关专业的最高甲级资质,且都隶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它们和电网以及发电集团不是一个系统。&/p&&p&省级设计院一般是诸如广东电力设计院、山东电力设计院、湖北电力设计院等,他们和电网也不是一个系统。&/p&&p&设计院市场化走得比较快、比较远,不垄断就必须面对激烈的招投标的竞争。随着国家整体发展形势以及能源政策的影响,新建电站少了,业务量也越来越少,设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很多设计院将目光瞄向了国外,其实这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经之路。&/p&&p&设计院收入待遇跟多种因素有关,参差不齐。大型设计院的招生要求比国网严格的多,诸如中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等大型区域设计院,本科不学电、本科不是985都没机会过简历关。&b&这些设计院是干的越多,赚得越多,许多设计院的收入待遇比电网高。&/b&&/p&&p&国网内部的设计院虽然也考察绩效什么的,但在国网统一的牌子下,其实拿的就是国网的薪水,无非干了一个设计的活,性质不一样。&/p&&p&中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改革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事情,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都要服从于国家复兴的大局。究竟未来会怎样,很难拿捏,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即便将来奶酪被动,也一样从容面对。&/p&
谢邀~2002年,国务院推行“电力改革”,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是谓发输分离。 关于两大电网两大电网指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国家电网位列世界500强第2位,南方电网位列第95位。诸如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
把我原来写的发在QQ空间的文章发给你看看吧,希望能有所领悟。&br&&br&&br&&p&任何东西都有等级之分,建筑设计院也是分等级的。一般来说,最基本的按照资质分就是甲乙丙三级。在这三级之上有虽然也是甲级资质,但是实力强劲,号称有研究功能的研究院。在研究院之中有更出类拔萃的,叫牛逼院。设计院的等级严明,行为办事也是不同的。&/p&&p&人员:&/p&&p&丙级院:30人以下,含司机&/p&&p&乙级院:50-80人,个别奇葩的可以到100人&/p&&p&甲级院:基本可以100人以上,实力强悍的几十人也行&/p&&p&研究院:人山人海,好多加盟店&/p&&p&牛逼院:有的人海战术,上千人。有的走精品路线,比如XXX事务所,可能就几个牛逼人&/p&&p&收费:&/p&&p&丙级院:5块/平方,熟人还有折扣&/p&&p&乙级院:7块/平方,面积大了有折扣&/p&&p&甲级院:10块/平方,政府工程有折扣&/p&&p&研究院:20块/平方,付现款有折扣&/p&&p&牛逼院:100块/平方,折扣?门都没有,还得给服务费。&/p&&p&甲方的地位&/p&&p&丙级院:上门供着,甲方是爷&/p&&p&乙级院:好好伺候,甲方是爹&/p&&p&甲级院:恭敬着点,甲方是哥&/p&&p&研究院:给你脸子就不错了,甲方是儿&/p&&p&牛逼院:管你甲方乙方,来了就是孙子&/p&&p&规范态度&/p&&p&丙级院:什么是规范?&/p&&p&乙级院:规范不是太明白&/p&&p&甲级院:严格遵守规范&/p&&p&研究院:规范是可以超越的,看我的心情&/p&&p&牛逼院:不好意思,规范是我写的,当时可能着急写错了。&/p&
把我原来写的发在QQ空间的文章发给你看看吧,希望能有所领悟。 任何东西都有等级之分,建筑设计院也是分等级的。一般来说,最基本的按照资质分就是甲乙丙三级。在这三级之上有虽然也是甲级资质,但是实力强劲,号称有研究功能的研究院。在研究院之中有更出…
毕业这些年,建筑毕业生令人无奈的困境是:只能在地产公司(real estate developper)和设计公司(design office)两者之间选择?&br&&br&&br&我不知道大家当年选择建筑的初衷是什么?听别人说能变成人生赢家?工作好找前途光明?跟着房地产起飞赚钱赚得飞起?大多阔斧建设城市?出类拔萃成为明星建筑师指点江山?但我想问问诸位,建筑学是什么,在如今的工作环境下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br&&br&我所见之建筑学,绝非盖房子!不然为什么不叫building engineering而叫architecture ?建筑学作为一门训练人专业思考的学科(discipline),更多的是通过研究场所去了解世界,去解决问题,去整合资源,去开创未来。&br&&br&建筑师不单思考专业范围内的结构,材料,空间,还需观察社会变革,环境状态,文化脉络,经济政治等方面。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作为一个设计师如何能用所学所思来整合各类资源,改造完善现有环境,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相比最后的成果,更重要是所思的过程。&br&&br&&br&可见,建筑学是一门结合技(专业技能)、艺(美感营造)和思(上下求索)的学科。有人构想惊世骇俗,有人在平淡之中寻求美感,有人看重平衡之道,有人意在制造反差和戏剧化。思考一事,也人各有异,没有高下,也不必追求统一。&br&&br&&br&&br&就像你的老师喜欢卒母托,你喜欢扎哈,本来就没什么高下。但就因为他是你老师,你迫于压力,为了及格,你投其所好。渐渐的到工作中,就因为他是你甲方,你也投其所好。本该是独自带着批判的思维去学习的过程,反而变成迎合他人的生产过程。这样的建筑学,这样的教育和实践环境,还有意思么?&br&&br&&br&如今我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过于侧重技能的训练(可是又有谁能拍着胸脯说我们学的技能就比其他人扎实呢),而缺少思考的环境。但我们真的需要多么多名校培养的技工吗?甚至,我们去国外留学归来也只是去当一条画图狗吗?所以,很可惜现在设计公司会依据快题来招聘。而设计院大多数也是在扼杀建筑设计师的创造性和批判思考能力(近年来一些设计院氛围有所改善)。&br&&br&建筑学所教育的难道不更应该是去地产公司做管理的精英么(培养的资源整合能力、创造力,读书期间大量的考察与见识,甚至海外经历带来的文化、语言等素养)?作为一个设计者,没有了设计的乐趣和思考者的尊严,还有什么意味。&br&&br&回到一开始的问题:&br&地产公司(real estate developper)和设计公司(design office)该怎么选择?&br&&br&&br&谈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清楚,你的追求是什么。建筑师更偏向细致的做事,地产更侧重资源整合和策划。如果你特别的热爱画图,或者说享受画图带来的快感,遇到的不爽对于自己是小菜一碟,总之不用考虑太多复杂的东西,就想安安静静的画好那份图。那么你应该先去设计院,工作室,都可以,锻炼你的设计能力侧重点不同,但都会让你成为建筑师(高级画图狗)。&br&&br&很多前辈们都在说,先去设计公司呆几年,有了经验再去地产公司,但这时候我应该先去设计院还是直接去地产呢?我当然选直接去地产了,为什么?&br&&br&&br&地产位面更高。地产属于行业上游,地产公司培养人的综合能力,比如沟通,市场调查,谈判、策划等社会群体能力,打交道的人也更加的多元,而且资历也比较深。举例说,对于海归,你在国外的见识、经历以及语言能力,去到设计公司可能没机会运用,但在地产却都是加分技能。而设计院培养的是技术,更多的是重复相似的劳动力。匹配项目定位的空间研究,匹配设计规范,匹配人因工学等,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其实很类似一个高学历的专科生。&br&&br&设计思维更加接近市场。国内长久形成的开发模式中,地产决定了项目的定位,及产品研发的决策权。因而地产人更希望产品接近市场需求,会有市场思维去思考设计,成本管控来指导设计。不同于设计公司依据既定的任务书做建筑生产,对市场考察的力度小,做的设计有些根据自己臆想的依据,对市场了解比较少,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削弱了设计师的话语权,产品的研发重心进一步转移到了地产公司。从做产品角度,设计院的这种现状,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尤其这几年建筑形势不好,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产商对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设计院也到了不得不提升自身与市场接轨的产品意识。&br&&br&自身对设计的提高更快(跟踪一个项目学到的东西)。看到这点,很多人觉得扯淡,莫急,听我道来。设计这个东西,是知识与实践结合度很强的专业,说看很多图片不如实地考察一番,建很多模画很多图,不如做几个实体模型进行推敲,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很多设计做的好的单位喜欢做实体模型去推敲的原因,而实地考察是更被反复强调的关键。&br&&br&举例来说:&br&遇到项目的时候,设计公司与地产的设计区别来了,需要考察同类优秀项目怎么做的,以更好的体验空间尺度,以及设计亮点。&br&&br&&br&设计公司主要是网上找点资料,对着图片反复研究,大点的设计院会组织去看看现场,同类项目的话,只有负责人或者方案主创才有可能公费去看一两个,刚入职的,只能呵呵了,当然也有可能凑巧团队中有人去过可以发表一些意见。有人说,我可以自费去啊,那近了还好,如果很远的话,你能遇到个项目就这样吗,工资可能还不够你路费。&br&&br&地产公司为了更好的开发这个产品,会组织相关人员(新来的去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需要拎包的),去实地考察很多项目,甚至会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这个项目设计的各个方面,甚至可以跟设计师去交流(地产公司有Money,有关系),这样你能获得很多研究空间尺度,设计亮点的经验(如果你依然喜欢设计,那你收获肯定更大),所谓眼界得到很大的提升,了解的信息也更大。这样看来,只要你留心,你依然积累设计经验,而且是设计背后真实的信息。&br&&br&另外,地产是甲方,一个项目的设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项目前期定位、策划,中间报审,施工落地,方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参与学习,空间设计及匹配规范只是其中一部分知识,除了这些你还得学习商业定位、成本管控、施工技术等等。 你能学到更多更多元的知识,占在更高的角度看着一个项目建成。&br&&br&薪水方面就不用讲了,毕竟谈钱伤感情。&br&&br&那有人就讲了,师兄师姐们都是先去设计公司又去地产的,我就要这样,保险,我才不先去地产呢。&br&那就假设你能去大型设计院,另一个同学去了地产,对比这两种模式:&br&&br&你去了设计院,第一年先画各种图,排排册子,这是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汇报文件的顺序也是负责人定的,无非是让你照着这个模板,熟悉了,下次自己就知道这个顺序了)。对了,还有建模能力,这是空间研究,让你体验空间(地产会带你去实地考察)。这些工作,如果做得不错,那恭喜你,可以排排平面,做做功能,然后开始匹配规范......,两年后成为了辅助性的人才,那你可以深度参与项目了,在做两年项目,然后觉得可以跳槽到地产公司,当个项目经理了,从此过着高富帅的生活。可是事实是,你进入地产,要重新经历证明自己的过程,这个时间长短,得看自己,毕竟地产更看重综合素质。总之,你的设计公司的几年经验要打折扣,更何况你确定这样的时间成本你付得起。&br&&br&另一位选择地产的小伙伴,开始时候,也像你一样,做些杂事,察言观色,向着身边的人学习,经过半年的轮岗,可以跟着参与项目,或者进入项目研发部,同样是不断的学习,成长,等待着你的到来,四年过去了,小伙伴等到了你,结果你发现,小伙伴早已成为公司老员工,经验丰富,你被分配跟着小伙伴做事,你需要请教小伙伴更多地产工作。这时候,你说我也应该一毕业就来,可想起来,小伙伴实习了好几个地产公司,对应聘地产做了充分准备。自己是实习了好几个设计院,画了数不清的快题。压根没想过应聘地产。&br&&br&地产是大脑,设计公司是工具。其实如果你想去地产,那么趁早去,如果过了十年八年再去,相比较,你在设计院时候,确实挺不错了,可你跟同期去地产的比,心理难免不爽!&br&&br&最后,我想跟刚毕业的建筑生说,尤其那些名校和海归,不要被“先去乙方再去甲方的言论”迷惑。&br&&br&问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br&去实习、去体验、去判断(走错了路比什么都可怕)&br&&br&1.喜欢画图做设计那就去设计公司,努力让自己变成能做好作品的建筑师。&br&2.对画图兴趣不大,或者不喜欢没有自己生活的加班,那可以试试地产,地产也加班哦,只是更强调工作时间高效率运转,另外获得的知识更加多样性,并非单纯的设计画图层面。&br&&br&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两条路都不是自己的意愿,你也可以选择做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设计辅助行业,设计培训、设计传媒、设计软件的开发。再或者跳出行业的局限,利用自己长期学设计培养的技能与见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里,做游戏开发、开花店书店咖啡店、做木工做裁缝做产品设计。新的一年,祝大家找到自己的“道”。&br&&br&本文参考:&br&建筑毕业生该去地产?设计院?(筑迹)&br&用甲方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回望:适者思变,行者无疆(窦志)&br&以及知乎上许多网友的回答。
毕业这些年,建筑毕业生令人无奈的困境是:只能在地产公司(real estate developper)和设计公司(design office)两者之间选择? 我不知道大家当年选择建筑的初衷是什么?听别人说能变成人生赢家?工作好找前途光明?跟着房地产起飞赚钱赚得飞起?大多阔斧…
&p&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可以聊聊,先说说我在单位做课题的事情,最后再谈谈设计院为啥会做一些科研,以及设计院做科研和高校的异同吧。&/p&&p&&b&一、在设计院做科研的经历&/b&&/p&&p&在前东家的时候公司就很重视科研这一块,每年大概会立项十几个课题,每个课题经费5到10w不等,大概就是高校里面很小的横向课题,毕竟设计院还是以工程设计为主,虽然重视但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去做纯粹的科研。&/p&&p&有一年看见别人申请课题,于是心想,天天这么画图也看不到个出头之日,你会的别人都会,能有个啥出息,还不如搞点别人没注意到的东西,我那个所当时还没人注意到这一块,于是拉了几个暖通的老总,去别的部门联合了规划和建筑的同事,申请了一个关于“CFD在建筑和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的课题,8w块钱经费,一共完成四项任务:1、省级刊物发表一篇论文;2、完成一篇技术报告;3、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讲座;4、实际项目中应用一次。到后面其实大部分都是我做完的,不过挂着老总们的名,钱也都得分点,拿到自己手上也就5w左右的样子,相比于画图其实性价比也算高了。&/p&&p&做完上个课题,去年的时候老总又找我一起做一个分布式能源的课题,申请倒是顺利,这次是6w的经费,可惜课题还没怎么开展的时候我就离职了,只能交接给别人来做。&/p&&p&总体来说做一些课题也算是另外一种的创收的途径,设计院做课题理论层面也没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是新一点的方向,能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基本都差不多了,论文嘛,省级刊物要发太容易了。前两年虽然行情不太好,辛亏有课题支撑着收入才没怎么降,在我们部门奖金一直算是比较高的。&/p&&p&&b&二、设计院为什么会做些科研的工作&/b&&/p&&p&大概有以下这么三个原因:&/p&&p&&b&1、保持技术上的优势&/b&&/p&&p&前多年市场火爆的时候涌进了太多人,这个行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设计费不断突破底线,如果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只能拼价格,会死的很惨。&/p&&p&设计人员其实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开拓其实没有太多的进取心,拿同样的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有课题的支撑起码会多一些促进的作用,多去探索一些新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从而保持技术上的优势。&/p&&p&有些高端的项目确实只有一些大院才能搞定,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技术上的领先是常年累月大量实践项目的积累,短时间的超越确实很难。&/p&&p&&b&2、话语权&/b&&/p&&p&企业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太重要了,有了话语权就意味着掌握了资源。行业或者区域的设计规范、图集、技术标准由你来制定、行业协会由你垄断、项目评审专家由你来当等等,这些由话语权带来的都是巨大的资源,依托这些资源不知道要产生多少间接的经济效益。&/p&&p&话语权怎么得来的?就是由这些在行业内一言九鼎的专家们、设计和理论水平高超的设计骨干们带来的,只依托平台,水平一塌糊涂,是不可能掌握话语权的。这些专家、资深设计师不能只靠做项目就能积累声望啊,必须在学术上、理论上也有所建树别人才可能信服你。那些个牛逼的专家那个不是著说立说的,论文、专利、著作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做一些科研性质的课题就是很好的积累的过程。&/p&&p&&b&3、与政府科技课题的衔接&/b&&/p&&p&政府每年由科技厅牵头,会有一批研究课题放出来,这个科研的经费是很客观的(其它地方不了解,我所在的省是这样的)。比如去年我们申报的课题,上面写的经费不少于100w,我们费了半天劲才填完这个经费怎么用,如果申请下来你想想有多爽,还画什么图,花两年时间就做这个课题好了,这性价比不比你做项目高多了。&/p&&p&所以公司组织这些科研活动其实也是为进一步申报政府课题打基础的,每年能申请下来两三个这个回报是挺可观的。&/p&&p&&b&三、设计院做科研与高校有什么区别&/b&&/p&&p&其实区别还是挺大的,高校里面做科研的偏重理论,离工程实践总觉得有那么点距离,设计院里就不一样了,你的理论水平高不高、学术水平够不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研究的东西能不能在我实际的项目中得到应用,能不能提高我的设计水平,这才是设计院里做课题所关注的重点,不能真正的产生经济价值,你就是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有意义。&/p&&p&设计院做课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研究的东西是要真正落地实施的,并不是研究完就束之高阁的东西,这是高校里大多数情况不具备的一个优势。&/p&&p&&b&四、写在最后&/b&&/p&&p&设计狗们确实太辛苦了,现在做项目真的性价比很低,如果有这个条件还是看能不能做一些课题的工作,一来多一条创收的路子,二来也能让自己不彻底的沦为画图的工具,多一些脱颖而出的机会吧。&/p&&p&__________________&/p&&p&欢迎点赞和关注!&/p&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可以聊聊,先说说我在单位做课题的事情,最后再谈谈设计院为啥会做一些科研,以及设计院做科研和高校的异同吧。一、在设计院做科研的经历在前东家的时候公司就很重视科研这一块,每年大概会立项十几个课题,每个课题经费5到10w不等,大概…
我在设计院工作多年,很多项目都是刚刚分配下来,不到一周就要结果,或者每周一版设计成果。我刚入设计院的时候,不得不每天都加班做设计。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再差的项目,领导都会安排两个以上的人做设计,而且一人一个方案。明面上说是给甲方多一点选择,而实际上也有暗暗竞争的道理在里面。&br&  我刚来那会儿,经常被安排和一个比我大一届的师兄做方案。我发现我做方案总是很幼稚,不管是画的图,还是找的案例,而这个师兄做的东西比我成熟,虽然想法没我的那么精彩,可是经常得到所长和甲方的认可。有时候我会问,师兄,到底怎么做方案啊?为什么我的方案深度没你那么深,而且这些项目的周期那么短,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深度的??&br&  这位师兄常常说多努力,多熬夜就是了。&br&  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了几个项目,这个师兄很快就独立操作项目了,走向专业负责人,而我还是在原地踏步。最可悲的是,领导和所长开始对我以有色眼光对待,老是跟我说:你看,人家xx(那个师兄)和你一样工作年限的时候的方案比你成熟、深度深的多。&br&  说老实话,我还是蛮难过的,虽然他是师兄,其实和我也是一辈的,真不知道为什么差距那么大!!&br&  后来有一天,有一个项目要汇报,我去他电脑拷贝图纸,无意中我发现他的电脑所有盘都是满的!好奇之下我点了点发现,这些满满的都是各大设计院、设计公司的设计资料,而他做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文件夹叫做“参考”,“参考”里面都是从这些设计资料里面找出来的相似项目的本!!!&br&  而他只花了我的一半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结果(最夸张的是后来他抄着抄着很多手法就变成自己的了)。而我还在傻登登的去百度,去archdaily,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也是后话,大家喝酒的时候他告诉我的。&br&  后来我知道这件事以后,不停收集资料作为知识储备,差不多六七个盘,几个T,绝心重新塑造自己,工作三年以后我就成为了所里的专业负责人,开始独当一面,开始接私活,炒更。从此以后每做一个项目,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类似的项目,看看前人是怎么做的,很快我的设计能力就有质的提高,到现在做项目我已经不用刻意去抄袭了,很多我都会了。&br&建筑所长开始对我刮目相看,。现在想想当时虽然年轻气盛,但是不管接什么私活我都不会很担心,因为我有那么庞大的秘密武器,这也是我成长的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吧。&br&~~~~~~~~~~~~~~~~~~~~~~~~~~~~~~~~~~~~~~~~~~~~~~~~~~~~~~~~~~~~~~~~~~~~~~&br&看大家这么关注,来泼泼冷水:我们很多人甚至都没住过高端酒店,就被叫过去做n星级地标酒店建筑~怎么办?&br&我来泼两盆冷水。&br&第一盆,我记得好几年前,我们做一个楼盘的项目,甲方的老大请了一个策划,这个策划一来就讲他的社区理念,怎么营造高端社区,品质生活~总之滔滔不绝。&br&讲完后在意犹未尽之时,甲方老大问了一句:“你买房子没有”?那哥们一下就蒙了,那个老大跟后就说了一句:“你连房子都没买,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品质生活”?当时,那种尴尬,那种无奈到现在我都还历历在目。&br&第二盆,我刚毕业的时候,跟着一堆哥哥做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出了好几个方案,做了几轮,甲方都不满意。&br&有一次,在会议室,我们建筑当时的副院长,某咨询的老大,一排的坐在那里,我在尾端,我们被甲方从头骂到尾,最后简直就是羞辱,xx院就这样?我们这边连话都说不出来,为什么?这个甲方的老大去过全世界的大城市,他甚至知道纽约的高层建筑和北京的高层建筑有什么区别。&br&而我们的建筑设计呢,完全就是图片设计,很多根本就不知道高层建筑的尺度和一些规则。&br&但是有趣的是,我的方案,在所有人都被批的狗血淋头的时候,我一个新人的方案居然得到他的一点点认可,你知道为什么?就因为当时我找了朋友要了一份真正的超高层建筑的图纸,我在那个方案的平面基础上面来做设计,我做的方案很平实,但是至少尺度和比例是对的~就这么简单。&br&&br&有多少人知道尺度到底是什么?&br&有很多建筑标榜自己是民族建筑,结果构件完全就是失衡的。柱头立一个两米的斗拱,然后说这是民族建筑。&br&有没有人知道建筑100的线条和200的线条建造出来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感觉?&br&再简单一点,一个窗子要怎么分割才合理?一个窗扇的高宽是多少才是适合使用、美观的?&br&有多少人知道设计出来的空间是什么感受?有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大器气?&br&很多人刚到设计院就被叫过去做各种各样的绚丽的分析图,在大学也是这么做一堆,有没有人想过,这些分析图除了国外某某设计事务所的套路,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真正的解决一个项目的问题?&br&大家知不知道外墙该用什么材料,外墙漆有多少种,有哪些肌理?石材有什么石材,仿石漆真石漆又是什么,多少钱一平?一个建筑立面除了造型还有材料,能不能控制住材料?&br&大家知不知道同样的模型,在SU里面很有设计感,但是放到3ds里面渲染出来就会变成一坨屎。为什么设计院会用很多同样的手法处理形体和立面?看起来很老套,但是这是多年积累出来的最简单的能够控制住立面的方法!创新得靠谱才能创新,几千万上亿的投资不是给谁拍脑袋的。&br&&br&~太负面了,发发牢骚,明天我就删了这段。&br&&br&分享是美德 关注公众号:筑叔叔 回复:书籍,回复:方案
就有上100G的惊喜。
我在设计院工作多年,很多项目都是刚刚分配下来,不到一周就要结果,或者每周一版设计成果。我刚入设计院的时候,不得不每天都加班做设计。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再差的项目,领导都会安排两个以上的人做设计,而且一人一个方案。明面上说是给甲方多一点…
上海比较好的两个选择华东院(现代设计集团下属)和同济院总院1/2/3/4所(俗称,正式名称叫同济建筑设计集团的一院、二院、三院、四院),我建议你可以争取去这两家单位实习,就算留不下来,有那边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优势,这两家单位最少实习时间都是3个月,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建议多实习一段时间。&br&&br&明星事务所,主要是做方案,而且比较有追求。但项目一般都不是特别大,可能技术经验会比较缺乏,薪水一般,受限于规模,晋升空间也一般。但是对提升方案能力以及设计思考会有帮助。&br&&br&时间有限,先简单说说我了解的上海各个设计单位的情况吧。&br&&br&1、现代集团系列(华东院,上海院和现代都市院)&br&(1)华东院:&br&上海实力最强的设计院&br&优势:技术实力非常强,大型及复杂项目工程经验丰富,项目类型也多,综合所主要以画施工图为主,也有以做方案为主的所。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华东院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对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和考一注比较帮助。如果以后想致力于设计这条路,华东院是个好选择&br&
华东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工作相对轻松,有累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按点下班。&br&缺点:项目周期长,晋升慢,钱少。在华东院基本上呆个5年比较好,出来后专业技术比较扎实。&br&(2)上海院&br&上海院(以前的民用院)有一种没落贵族的感觉,曾经和华东院以及同济院组成上海设计行业的三架马车,但现在实力大不如前。综合院1、2、3院以及两个专项所比较好,各工种技术实力较强,项目也比较大,钱也还可以。&br&不过上海院现在,内部组织比较混乱,晋升慢,一旦被分到坑爹所,项目不好,工作无聊,钱还少。&br&(3)现代都市院&br&实力一般,但是近几年有赶超上海院的趋势。&br&内部貌似组织架构也比较多,专项事业部比较规范,收入也还好。还有一些其他项目部,都是通过合并来的,鱼龙混杂。&br&&br&最后总的说一下现代集团下属几个院的共同问题,就是方案原创能力一般,由于国有院内管事儿的基本都是比较资深的前辈,就算是40岁的建筑师在里面都不见得能够说得上话,这些资深的前辈对于方案造型的理解跟年轻人不太一样,在很多很多年轻人看来这些方案都比较土。当然这个问题华东院现在也在慢慢改善,旗下的创作所和创作中心以原创方案为主,做的东西相比以前要洋气一些。&br&&br&2、同济设计集团系(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以及各分院)&br&(1)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俗称总院的1、2、3、4所)&br&同济院比较好的是施工图和方案都做,而且比较均衡,工作节奏快,成长快。&br&一院项目多,类型丰富,最近上海中心的施工图就是他们在做。&br&二院以超高层和商业为主,方案和施工图都做,工作相对比较累&br&三院以文化建筑为主,方案和施工图都做,效益不错,工作幸苦&br&四院以学校为主也有其他类型的项目。&br&上面说的以某类为主不是只有这一类,其他类型的项目都会有的。&br&&br&同济1~4院实力还是可以的,技术方面比华东院差一些,但是相对来说方案能力还行(相比现代系),总的来说平台不错,但是同济院的工作很幸苦,绝对不比天华轻松,这点要注意,但是在同济院成长快,在同济院工作3年左右就有资本出来单干了,钱嘛,还可以,晋升空间也一般。主要还是积累经验的。&br&&br&(2)分院&br&分院比较好的就是商业院,同励二所,都城二所了&br&这些分院项目还可以,方案能力也还行,但是总体来说跟外面的民营企业差不多,如果你特别看重同济的牌子,可以考虑。否则的话和外面也差不多。&br&其他的分院就不说了。&br&&br&同济一院到四院现在也不如以前风光,但是平台还是比较不错,至于分院就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了。&br&&br&3、民营系&br&其实现在民营系的发展也不错,不比一些国有院差,但是还是有一些差别。&br&(1)天华&br&分综合所和公建所&br&天化是做住宅起家的,其综合所基本以住宅为主,会有一部分的商业项目(3成到4成)。天华做住宅基本上都产品化了,据说工作比较机械。而且方案基本上以满足甲方口味为主。&br&公建所以商业项目为主。刚开始发展,以后怎样也不好说。&br&&br&天华工作强度比较大,但是薪水不错,晋升空间也还可以。&br&&br&(2)UDG联创&br&内部部门比较多,有做公建的,也有做住宅的。这几年成立了一些工作室,针对性的发展一些领域。做项目还是有一定追求的&br&工作强度不是很大,薪水一般,晋升空间不了解,但应该还可以&br&&br&(3)CCDI悉地国际&br&最大的民营设计院,内部部门多,项目类型也多,但是具体不太了解。承接过水立方的项目。近年来在参数化以及BIM发力&br&工作比较幸苦,薪水一般。&br&&br&4、明星事务所系。&br&参考文章:&a href=&/question//answer/?utm_source=weibo&utm_medium=weibo_share&utm_content=share_answer&utm_campaign=share_button& class=&internal&&像大舍、日清、WOHA、TAO这样不是非常大,但是很出作品的建筑事务所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a&&br&&br&时间有限,没法一一介绍,挑了一些说,说的也比较简单。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再讨论。不过自己要先想清楚,是做施工图积累技术经验,还是做方案培养设计能力,还是两个都做。
上海比较好的两个选择华东院(现代设计集团下属)和同济院总院1/2/3/4所(俗称,正式名称叫同济建筑设计集团的一院、二院、三院、四院),我建议你可以争取去这两家单位实习,就算留不下来,有那边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优势,这两家单…
等毕业以后,加班熬夜,熬几年就不会炫耀了;有优越感,碰几个甲方,被金钱碾压几次,就都明白了。&br&&br&大学讲大师情怀、人文关怀、建筑理论这点没有错,不给予学建筑的孩子这样的初心,难道要教学生溜须拍马,怎么帮开放商赚钱?&br&&br&只是学生不应该真把自己放到象牙塔里,老师也不该故弄玄虚忽悠学生。&br&&br&不要期望大学能给到所有你需要的,这个世界是要靠自己的。
等毕业以后,加班熬夜,熬几年就不会炫耀了;有优越感,碰几个甲方,被金钱碾压几次,就都明白了。 大学讲大师情怀、人文关怀、建筑理论这点没有错,不给予学建筑的孩子这样的初心,难道要教学生溜须拍马,怎么帮开放商赚钱? 只是学生不应该真把自己放到象…
感谢邀请。&br&首先你遇到的问题是正常的,每个设计新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心态要积极。&br&解决方案:1、李林鹏说的有道理,找一些设计入门类的书籍观点,比如我推荐几本哦,不一定最好,但是够用了,《PKPM系列丛书》基础篇、结构设计篇、钢结构篇等;《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孙海林;边琢磨知识边临摹你们部门画图最好的人的图纸,包括他的线性和图层,都继承过来,注意,是画图公认最好的。&br&2、正式员工主动和部门的各个老工程师请教问题,遇到不会的就问,不要害怕他们,结构设计的人都很可爱的,问的时候注意交流想法,多多培养感情,切记天天闷头自己待着或者上网扯知乎聊QQ,部门有聚会多多学习和说话,不要打听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谦虚待人,对任何人做到有礼貌,总之,融入圈子。&br&3、进阶篇:我个人建议你买一本注册结构考试的复习指导书,做一做里面的题和学习指南上的知识,这样会让你的基础知识更牢一些,然后读一些大师的书,建议由以下几本,朱丙寅系列图书》四本,水平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他是注册结构的命题组组长;《结构概念设计》林同炎,大师的书,不解释了,国外的书就是能把原理讲的透彻,看过国外的书都有这个感受;《复杂高层结构设计》傅学怡大师的书,不解释了;《风工程设计》张相庭;《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藩,不解释; 《结构动力学 — 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ynamics of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谢礼立,吕大刚等译.,大学我老师翻译的,伯克利的,绝对经典;《规范及相应教材》&br&4、剩下全靠自己了。希望帮到你。&br&=========================================================&br&结构设计这份事业,急不得,真的,理论上讲,刚毕业的硕士生的理论知识都没有问题,前提是你是个不错的人,但是,有些时候确实是需要做事做结构让人感觉踏实的能力要有,这个是时间上积累,经验的积累,学院派的人有时候对这方面很轻视,这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是要不得的,随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做住宅的时候,有了建筑图,都能做模型,但是有经验的结构人,在满足结构计算的情况下,做的户型,简洁匀称,少梁,墙肢合理,不散,后期改造起来非常顺手等等,相反。。。。。。再比如我刚毕业第一年做了一个项目,计算结果各种合理,然而,结构的中部没有开施工洞(同一个楼中方便施工队通过),遭到了施工方的嘲讽。呵呵,这样的例子在结构中举不胜举,以前看过李国胜(对他的书要批判的看)的一本书,好像就是专门讲结构设计各种经验之谈的地方,这些东西太多了。我师父做了25年的设计,在我们做隔震的时候,需要新的软件的时候,仍然每天向我们的小徒子徒孙问,软件的设置,事必躬亲。等等。更多的是佩服啊。&br&================================================&br&在谈谈软件吧,&a href=&/people/tu-nong-shui-bu-xing& class=&internal&&图农睡不醒&/a&说了不少软件都是咱们结构必须会用的软件,我还是那句话,能用软件模拟的都是小问题,真正难的是原理,这个得自己花时间琢磨,比如我用新版的etabs做个隔震的时候,因为以前用的是老版本,新版拿过来算的时候,定义的荷载工况,不能同时计算,后来给他们客服发邮件,总算解决了,原来出在工况的命名上,总之吧,软件就是用心琢磨一点点积累就可以了。&br&=============================================&br&在分享点干货吧,以飨读者。&br&设计院的新人经常给老鸟打打下手,比如像题主是的,给个T图画配筋啊,画个楼梯,做个连廊,等等啊,毫无疑问的是,每个人的画的图让第三人看,都有问题,尤其是你的领导看,所以,我的解决方案是,你画完图之后,检查一遍,确保错误要很少,这个过程叫自校,我们院实行三校两审,这三校第一校就是自己,自己检查完之后,下一步要交个总工或者主任工程师了,我们在这个步骤里插上一个过程,就是要把你的图纸给你认为对你很好的老工程师校审一下,好处是因为他熟悉领导的作图规则同时工程经验丰富,而且最最主要的是他不是你的领导,即使有疏漏也不会对你印象不好,而且交流起来方便,加上这个过程,你的图纸可以拿给领导了,我相信领导肯定是满意的。&br&=============================================&br&态度问题。&br&11年十月一的时候,我领导亲自做工种,做了一个项目,不算复杂的结构,记得碰到一个悬挑梁,悬挑长度也不大记得好像就1.8米左右吧,我做了手动校核,因为部门有规定,这种多发事故的构件都要手动校核,我记得我的截面选的是250*600(截面高度忘记了,大概是这个),计算都没问题,然后最后配筋的时候,我的配筋值放大了40%左右,因为这个项目的技术措施是领导写的,他的标准是悬挑构件增加20%(近似按照适筋梁),然后领导审图的时候,看完之后非常生气,正常领导看完图都会给我解释这个的由来,为什么等等,那次他没有,后来在校审记录上,他补上了原因,一般悬挑梁受到荷载由楼板传来的,导荷后你会发现,恒荷载比活荷载要高出很多倍(这点在结构总信息里面就能大致上体现出来,软件里面是总质量,一般结构的活荷载大致上占到结构恒荷载的10%左右,这里质量和荷载的差异暂且不提,以后做项目多观察一下,项目做多了你自然就发现了),到了具体的梁一般也是恒比活要高出很多倍,现在咱们假定是5:1的关系(实际上有很多种可能),这样当你的配筋增大40%的时候,在不超筋的情况下,近似的看做是承受的荷载量是原来的1.4倍(这里有条件的),假设总荷载是6(5+1=6)的话,那么按照我增加配筋后的所能承受的荷载是8.4,因为恒荷载是肯定不会变的,所以相当于将活荷载提高了整整240%(6*1.4-6=2.4),而领导定的是提高了120%(6*1.2-6=1.2),细想一下,如果活荷载取3.5KN/㎡的话,那么按照我设计标准,相当于活荷载按照11.9KN/㎡(2.4+1=3.4;3.4*3.5=11.9),这是什么概念,每平米1.2吨的重量啊,这里暂且不考虑分项系数,而且随着这根梁恒/活比值的增大,这个结果更夸张,当我看之后,真的感觉非常的震惊,因为这些知识是书上很难看到的,同时感到领导对结构设计的思考,真的自愧不如,类似的有意思的故事非常之多。感觉到一个人对一份事业的思考和态度,真的是现在人无法比拟的。&br&==============================================&br&分享结构设计的一点经验吧。可能有错的,错的自动忽略,反响好的话就继续更新,反响差的话,说明我水平差,就不更新了。&br&今天说说新手第一篇-CAD及探索者。&br&其实CAD从R12到2014这些版本当中,要我挑一个对结构设计人来说最好的版本,我肯定是选2006版本,这个版本真的太好了,怎么用怎么舒服,但是CAD的更新大部分是为建筑专业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多,最近几个版本搞出个约束的功能,有一点我实验了一下,挺好用,但是也帮不上啥大忙。&br&如果是最近接触CAD的小兄弟,我推荐&u&06、12、14&/u&版本,最不推荐10版本,基数版本我从来都不用,这里不解释了。我现在用的是&u&12&/u&版本,这个是院里的要求的,上了二维协同制图之后必须强制升级,这就是“典型”的单位,探索者是大多数设计院结构设计都用的作图软件,新版本功能强大,自动接口pkpm,自动出图,这些都是虚头巴脑的,没什么用,探索者基本的操作相信大家都得掌握了,这里不赘述。&br&&b&&u&图层:&/u&&/b&这个一定要掌握,图层的命令,选层开、选层关、选层锁、图层全开等等,很多的,自己百度看看命令,不同的构件需要不同的图层,同一类型的同一图层,这些都方便以后修改和替换,探索者现有的图层和线性就挺不错的,大伙继承过来就行。&br&块:这个也要会用,非常简单,自己弄一遍就会了。&br&&b&&u&外部参照:&/u&&/b&这个是必须要会的,比如:结构套建筑的底图时候,建筑图就可以做成外部参照,T图画梁的时候,T图就可以做成外部参照,电子签名的时候,电子签名,就可以做成外部参照(矢量化工具就是百度:&u&R2V04-YFCR.rar&/u&),包括图框等等,都可以外部参照,这里在使用外部参照的时候,要注意,在插入外部参照的时候,你的参照图纸一定要尽量在CAD的坐标原点(0.0)附近,否则插入到新的图纸中,容易找不到参照。&br&批量打印程序:&u&Batchplot.vlx &/u& 这是个批量打印的插件,这个插件必须要用,把它加载到CAD的启动组里面,每次启动CAD自动加载,这个批量打印的功能极其强大。&img src=&/fe5f3f62fdcfaeb569fa8f4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fe5f3f62fdcfaeb569fa8f4_r.jpg&&&br&这里只讲一个部分,名称,在使用这个插件的时候,需要有两个准备,图号要单独图层,图名要单独图层。剩下的自己摸索吧。总之这个插件上面的所有的功能没有一个是浪费的。&br&图纸布局视口:这个是必须要会的,一般做地下大车库时候或者是大底盘的结构时候,整个结构横纵向分别都超过200米,甚至有400米的结构,所以这个时候,视口的功能就体现出来,正常我们作图的地方时模型空间,视口可以通过新建建立一个,具体的操作自行百度学习,原理我粗劣的讲一下,模型空间的图纸,也就是我们画的图纸,是实实在在的图纸,有着各种线条;视口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可以用眼睛看的窗口,视口相当对图纸空间的内容进行取景,你想要哪块,就可以通过拉伸视口的边框去套取哪块,非常方便,当然了,视口里面也是可以画各种线条的,也是可以进行CAD的一切操作的,有一点要注意,视口一旦确定之后,一定要锁定视口。&br&===============================================&br&我有了专栏了,有时间小伙伴们可以去观望一下,吐吐槽都可以,里面我尽量分享经验类的东西,技术类的知识,至于原理,回去看课本去,随便国内高校的都行。
感谢邀请。 首先你遇到的问题是正常的,每个设计新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心态要积极。 解决方案:1、李林鹏说的有道理,找一些设计入门类的书籍观点,比如我推荐几本哦,不一定最好,但是够用了,《PKPM系列丛书》基础篇、结构设计篇、钢结构篇等;《手把手…
&p&# --------- 更新2 --------- #&/p&&p&学好编程吧....另外,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趋势了,门槛已经很低,deep learning在土木领域大有作为将来,只是现在能够实践的产品没出来。&/p&&p&&br&&/p&&p&# --------- 更新 --------- #&br&时隔一年半,再看这个答案,说的其实更多的是在结构工程做学术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以外,基本都是做学术的工具,谈不上是核心竞争力。&/p&&p&现在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可能是累积的工程经验。&/p&&p&&br&&/p&&p&&b&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总结的能力和意愿。愿意认真学习,经常总结,不管在那个领域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b&&/p&&p&术永远都是最好掌握的,道才是困难的地方,与大家共勉。&/p&&p&# ---------- 原答案 --------- #&br&不请自来,我觉,作为结构工程师,学好大学里面的每一门课程,钢结构、混凝土、荷载、抗震等等都是必须的,了解常见设计软件,如PKPM、Midas等等也是必要的,这些都是基本功。&br&而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就是:&/p&&p&&b&那些让你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些你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东西。&/b&&/p&&p&&br&&/p&&p&我认为的核心竞争力:&/p&&p&&b&核心竞争力1: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b&&/p&&p&这个不解释了吧,结构工程师的象征!&/p&&p&&b&核心竞争力2:掌握至少一种通用有限元软件&/b&&/p&&p&可以是Ansys、Abaqus或其他可靠的通用有限元软件。通过掌握通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流程,可以强化有限元理论的应用。这些程序可以处理复杂节点、异形结构分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一般的设计类有限元软件,如PKPM、MIDAS等是不易处理。&/p&&p&&b&核心竞争力3: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b&&/p&&p&我个人选择了Python,一来,Python是Abaqus二次开发用的语言;二来,Python用起来很方便,有很多语法糖,很多库可以用。不推荐Matlab,因为...(此处省略1000字,好吧。。我只是很喜欢Python社区的氛围而已。你想把,一个以喜剧团命名的语言,社区同样是很欢乐的!)。现在设计分析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同计算机交流最高效的途径,掌握一门语言,才能让计算机听话,为我所用。&/p&&p&————————————补充一点——————————————&/p&&p&&b&核心竞争力4:在工地摸爬滚打过...&/b&&/p&&p&&b&夏工:&/b&&/p&&blockquote&必须得懂施工,懂施工跟甲方施工单位打交道就特有底气。&/blockquote&
# --------- 更新2 --------- #学好编程吧....另外,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趋势了,门槛已经很低,deep learning在土木领域大有作为将来,只是现在能够实践的产品没出来。 # --------- 更新 --------- # 时隔一年半,再看这个答案,说的其实更多的是在结构工…
&p&好。&/p&
你的提问方式让我们身在国网的人很不舒服,请问什么叫要求低的令人发指?什么叫对得起高考分数?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双211算得了什么,又不是双清。国网每年是招聘二本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内部职工子弟,如果你是非电力职工子弟,最低也得要求电力专业211毕业。你已经选择了设计院的工作,那恭喜你,但是你以为设计院就干的高大上的工作,设计院就可以发挥你大学学的那点东西?实际工作中大学的知识能用到10%那都算多了,设计院更多的事让你画图,让你背规范,难道给你单设实验室让你搞科研么?设计院里肯定有学历比你好的,学校比你好的,难道你就认为他们就比你优秀比你强么?难道将来提拔的时候就考虑学校么?这不合理也不科学,要真的唯学历学校论,那上班开始就已经给大家排好了坐次,还要努力干什么!&br&我也是一所普通985学校毕业,工作到现在七年来,我从来没觉得你的学校和你的高考分数能代表你的能力,劝题主放下你所谓985高校的光辉,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不然工作后肯定领导看不上,同事懒得理,自视太高不好,脚踏实地才重要,让别人觉得你厉害那才是真厉害,你自己觉得你很厉害是不是有点不成熟?
你的提问方式让我们身在国网的人很不舒服,请问什么叫要求低的令人发指?什么叫对得起高考分数?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双211算得了什么,又不是双清。国网每年是招聘二本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内部职工子弟,如果你是非电力职工子弟,最低也得要求电…
&p&本人于今年秋季本科申请未经中介辅导DIY被RISD录取。这个答案打算分几次长更,也算造福大众。简单说答案是可以的,&i&除非你的目标学校比较特殊,比如说ACCD,或者是某些学校的archie系&/i&。但如果是Parsons的话是绝对可行的。最后更新的一版答案可以直接在我的专栏看到,这里就不改动了。&br&&/p&&p&首先你先要理解到的一点是,art school毕竟是art school,不是ivy,录取率相对挺高的。今年risd就有25%到35%左右,Parsons只会更高一些。(看到几个疑似中介老师讲帕森斯多难进blabla我就hhhhh)。再加上国外艺术学院本科对foundation skills几乎没有要求,所以DIY绝对可行。没有中介机构说的那么恐怖。(Cooper Union以及Calarts character ani除外,这两所挑剔到直逼ivy,这样中介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了。不过今年Cornell B.Arch有很多都是走的艺术中介,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也有可能和他们换了系主任有关)&/p&&p&1)那么问题来了,如何DIY?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样的作品集才是一个优秀的作品集。&/p&&p&1.最简单的方法,&b&google+youtube&/b&。找到那些已经po上自己录取作品集的vlogers,搜parsons accepted portfolio,分析他们作品的共同点,把自己的portfo往他们的上面靠。注意一下,学习好的portfo和自己的创意是不冲突的,这个就要自己拿捏了。不要被他们的质量吓到了,敢于po上去的大多是非常优秀的申请者,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靠近他们的高度。&/p&&p&2.第二种方式还可以在微信文章上找,微信订阅文章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搜索一些关键词。微信上机构或者学校经常会po三到七张学生的作品在录取喜报中,很好的资源,利用起来。&/p&&p&3.第三种方法是请别人帮忙看,美国艺术学院是有一个联盟叫AICAD,他们会有免费让学生交作品在他们的slideroom portal,&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然后这个服务最厉害的地方是学生可以指定他们最喜欢的几所学校,比如Parsons,的&b&招生官亲自写邮件做critique&/b&。每个年级的学生可以用一次(也就是一年一次),建议慎用,这里有个小tip,当你在AICAD填意愿学校可以填多一些,这样收到的反馈也要多一些,不要害羞放肆填吧;youtube上面还有一位risd的副教授有portfo review的服务,叫Clara Lieu可以了解一下,不过要收费所以谨慎选择。那个Clara教授在油管上有一系列的作品集评论视频,其中对绘画的评论极其有参考意义。不过她的评判标准比较客观,所以对于主观的艺术来说,只要你在你的作品注释中表达出你的想法,有一些技巧瑕疵问题不大。&/p&&p&4.precollege,夏校是完善加强作品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价位的precollege program和中介机构永远选择前者。因为梦校precollege做出来的作品永远是最符合那所学校的标准的,risd所给出的数据是参加夏校的学生有四成被录取。不过夏校对最后的portfo的质量以及录取率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价位较高所以谨慎考虑。(如果你申Fashion Design的话最好发邮件到AO问FD作品是不是recommended,如果是的话,要么夏校,要么中介,要么能找到设计师来带你。)&/p&&p&能决定做好一个portfolio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中介机构就像TOEFL和SAT的指导机构一样,能领学生上路,但是最后能考上115+的学生往往是&b&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努力&/b&,而不是中介。
今年我所在湖南地区三位RISD录取者包括我全部是DIY的。&/p&&p&接下来我会不定时更新一下(如果有人看的话,没人看我就懒得搞了,私信吧)做portf的误区弯路以及我所摸清的一些招生官的评判标准和套路。&/p&&p&另外本科有想去pratt可以联系我,我可以帮你和他们的某AO联系一下。(是一个做portfo critique的机会,不要想多了facepalm)&/p&&p&【4.18更新】看样子还是有人看的,我先更新一部分误区吧。然后再慢慢更作品集评判标准。&/p&&p&&b&首先是一个声明,我接下来讲的东西都有例外的情况,实际情况应该发邮件问你所想申请的学校的Admissions people。一定得勤发邮件问问题,现成的官方辅导不利用起来是愚蠢的。&/b&&/p&&p&&b&1.&/b&首先是关于作品集应不应该很专业化,我建议你们先拿外网的录取学生的作品和国内辅导机构的录取案例截图做对比。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外网的学生的作品集往往是由single drawings, sculptures, or design piece组成的。一般是单张,甚至大多数没有排版(排版其实很有用的)。&/p&&p&反观国内机构的本科作品集可能比较靠近研究生作品,可能一个页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亦或者是各种拼贴和research图片。这样子优缺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优点是容易出效果,缺点就是所有批量生产的东西会有的缺点。&/p&&p&&b&一张页面最好不要超过四个物体,两到三个为佳。不必出现非常专业化的东西,ACCD除外。如果你能有自信你一张超过四个物体然后能非常惊艳。当我没说,事无绝对。&/b&&/p&&p&&b&2.当你准备由几张作品构成的series的时候,最好不要超过三个页面,整个portf里面的系列作品不要超过三个,以单个作品为主。&/b&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每一个作品都做了一个很完整的有iterations的过程,然后把这些iterations都放在一个页面(不要太多),假设作品集上限是20幅,你每幅做了三个iterations,你的每个iterations都做了不同的内容上,材质上的不同的尝试,你就有60个新的东西呈现给AO。反之如果你以一种研究生的方式做出三四个series,你觉得本科的AO更倾向哪一种?(&b&ACCD除外,事无绝对&/b&)通常情况下你要是被坑了一个series大手一挥像研究生一样做个六七页,那你也跪得差不多了。(身边案例)&/p&&p&&b&3.注意一幅画要画满,要画满,要画满!不要留白。&/b&我知道有的官网会说可以交未完成作品,但是如果你在description里面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人你为什么这么干的话,是会拖你的后腿的。&/p&&p&&b&4.不要描照片,除非你的照片是自己set up好的,或者是自己做的surrealistic拼贴之类的。&/b&&/p&&p&&b&【&/b&4.22更新&b&】&/b&&/p&&p&&b&5.&/b&之前有很多人问我ED会不会增加被录取的概率,&b&答案是完全不会&/b&。所以除非你很有自信能被录了,然后你又不想久等就可以ED。除此之外一律选择RD(比方说像我ED的时候作品集还没做得很好,所以就走的RD,如果我当时咬牙申ED估计就跪了吧。)&/p&&p&&b&6.&/b&本科作品集大多数学校是不需要按照意愿专业做作品集的,一般来说交的作品涵盖绘画,设计,和雕塑就可以了。譬如做工业设计的作品集不需要整个作品集全是产品设计。当然这种做法也不是不行,这个看个人选择了。不过像Calarts ani, Ringling ani还有像ACCD部门之间不能互转的这类学校要求的作品集会要要求专业化一些。Parsons Fashion Design好像也是得交一些FD的作品,FIT好像得交成衣。这些细碎的东西自己得做好Research。&/p&&p&&b&7.大家要对所谓很多机构的“全美顶尖”的说法保持警惕&/b&,全美那么多艺术学院,哪来的那么多全美顶尖艺校。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我们会说UIUC(no offense)是一所很好很优秀的学校,但是一般没有人会把它封为“全美顶尖”。自己感受一下吧。&/p&&p&【4.30更新】&/p&&p&这次更一点关于作品的评判标准。个人感觉要注意的地方大概有三类,概念,形式感,和过程。概念就是作品想要传达的东西,形式感便是作品视觉上优不优美。首先我觉得对国内学生最最最重要的应该是概念,其次是过程,最后才是形式感。&/p&&br&&p&1.概念与想法是作品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你有出色的理念的话(比如说对哲学或者是民俗有自己的想法)即便你的作品形式美欠缺一些也是能打动招生官的(身边案例)。但是即便你画技出色,作品的caption不够conceptual的话是几乎绝对会栽跟头的。&/p&&p&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算是好的概念,可能会比较细碎,凑合着看一下。&/p&&p&第一类好概念是想法很intuitive没有什么复杂的理论,但是观察角度特殊,让人眼前一亮的类型。(e.g.画抠鼻屎的女人,服务员上错菜以后摆出一副exm的脸色的女孩(身边大神案例)还有喜欢画各种各样的蜜蜂的人)&/p&&br&&p&第二类好概念属于那种借用了别人的ideas然后自己再此基础上再创作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我见过的有借用日本推理小说的,有借用薛定谔的猫理论的,有借用各种画派古老文明的画的,还有用各种翻译成中文都看不懂的哲学理论再创作的。说白了就是用各种思想体系来武装你的作品。其中以各种哲学理论效果最佳。。。(个人感觉)&/p&&br&&p&第三类好的概念属于完全想象型,自己创造出来的各种场景,生物,故事。让人有一种storytelling的感觉&/p&&br&&p&第四类属于拆分探究本质的概念。用烂了的例子可能就是杜尚的泉了,还有那个著名的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这个自己了解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清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