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8贵州高速开工项目考是否加民族分

四川2018年取消散居汉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
来源:四川在线
5月5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四川省普通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今年开始执行。具体如下:
一、取消和保留部分加分项目
(一)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日以后获得以下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1.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和羽毛球8个项目运动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2.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下同)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3.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以及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4.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省教育厅表彰的省级优秀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下三类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1)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考生;
(2)获得县(市、区)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市(州)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勇士” 称号和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考生;
(3)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
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可按四川省原有规定给予加分,分值一律调整为5分。其中,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各级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考生在2015年至2017年录取中加5分,2018年起不再加分。
(二)保留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保留以下全国性加分项目:
1.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3.烈士子女加20分。
(三)取消部分地方性加分项目
1. 2015年起,取消以下地方性加分项目:
(1)对第一志愿报考四川省地方属农、林院校农、林专业的考生加10分。
(2)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仁和区、金口河区(以下简称三州、十七县、两区)的艺术体育类考生专业统考成绩达到省控制分数线的,省内院校录取时加5分。
(3)全省艺术体育类专业统考成绩名列同类专业前三名的考生,省内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本、专科录取时,文考成绩达到省控线而未上学校调档线或文考成绩在省控线下20分以内可破格录取。
(4)在普通类专业录取时,对高考单科成绩名列全省前茅的考生提高一个批次投档。
2. 2018年起,取消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四川省地方属院校加5分的加分项目。
二、规范和完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继续执行四川省以下现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①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10分。②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文考成绩加35分,其汉族考生加20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文考成绩加20分,其汉族考生加10分。③其他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加分分值超出20分的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省内高校在川招生。省外高校在川招生时,若学校认可四川省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则按四川省政策加分投档,由学校根据其录取规则决定是否录取;若学校明确认可的加分分值上限为20分,则投档时按学校要求执行。根据四川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结合高考综合改革,适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吴晓彤 四川日报记者 江芸涵)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2016年贵州高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目有哪些_高三网当前位置: > > > 正文2016年贵州高考加分政策 加分项目有哪些文/叶丹  全国各省高考加分项目都减少了很多项,不少考生在2016年中没办法加分了,那么今年贵州高考还保留了哪些加分项目呢?下面是贵州省普通高校招生优惠加分考生资格审查信息,仅供参考。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12016年贵州高考加分政策  应届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在本人户籍所在地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手续。经考生本人申请,就读中学所在地县(市、区、特区)招生办同意,也可在就读中学所在地县(市、区、特区)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报考。应届少数民族考生政策照顾加分按考生户籍所在地民族加分政策执行。  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考生考生必须到本人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特区)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高考报名手续。往届及同等学力少数民族考生政策照顾加分按考生户籍所在地民族加分政策执行。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考生报名时均须提供本人户籍、法定监护人户籍、二代身份证、学籍证明或学力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更多贵州高考政策:1贵州2015年高考照顾加分项目  2015年贵州省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等鼓励性加分分值由20分降至5分,体育特长加分由10分降到5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侨眷等照顾性加分政策不变。  (一)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自日起,取消下列4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日前已经获得相关加分资格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采取过渡办法,加分项目暂时予以保留,加分分值降为5分,2018年起全部取消。具体为: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六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六名的。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经省教育厅专项资格认定合格的。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  (二)国家保留和完善的全国性加分项目  对教育部提出保留和完善的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我省意见,执行国家规定,加分分值不变,适用范围不变。具体为: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3.烈士子女增加20分。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三)取消和调整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  我省地方性加分项目有3项,分别是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侨眷高知子女。自日起取消侨眷高知子女加分项目和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保留农村独生子女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不变,加分范围只适用于我省省内高校招生。具体为:  1.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增加10分。  2.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侨眷高知子女,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因此项加分为省人大立法,待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后执行。  ps:更多关于贵州高考政策的信息请查看贵州高考政策汇总栏目,贵州高考政策栏目里面包含了异地高考、考试方案、加分政策等相关信息,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推荐阅读阅读6848次 /日阅读42次 /日阅读3455次 /日阅读47次 /日阅读1371次 /日阅读40次 /日阅读42次 /日阅读34次 /日阅读39次 /日阅读809次 /日阅读67次 /日阅读4434次 /日阅读47次 /日阅读71次 /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贵州穿青人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高考能不能加分,...
来源:baidu
穿青人,又称川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三地、市所属十多个县,一九五四年普选登记有二十四万八千多人,第五次人口普查自报填写穿青人族称的人数约六十七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二十万人。穿青人他们的表面文化特征--服饰在大部分地区虽然已近于消失,但在一些边远偏僻地区还明显可见。他们的信仰——五显坛至今还普遍牢固地保持着。节日、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多数与周围各民族不同。其民族意识与民族感情十分强烈。   从居住地域来说,穿青与各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但在一些主要的聚居区如织金、纳雍等县,他们居住的村寨连绵百余里。其余各县,“杂村不杂户”的穿青村寨比比皆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穿青村寨,多数处于边远的山区地带,少数处于平坝地区,街场基本上没有。   关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于穿青人的身份认证,一直不明确,根据《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公安厅(黔族(政)发字第(1996)19号)文件》现定为“穿青人”。民族语言  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老辈子话”(这种方言现仍流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已多不使用。但大多数地区还保持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一说话就知道是穿青人。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这种“老辈子语”是否是独立民族语言的痕迹,尚未查出确实证据。现在他们都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官话。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以居住的历史状况来称呼的;所以称为“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有关,这是就其历史源流来称呼的;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选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平远州续志)和《大定县志》是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提到的,《镇宁县志》则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第四种民族载入史册。此外,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也记有“穿青”,把他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龙、蔡、羿、白、仲家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由此可知“穿青”这个名称,明代就有了。   与穿青邻近的少数民族对穿青人也有专门的称呼。剪发仡佬称之为“褒撒”,披袍仡佬称之为“沙越”,苗族称之为“撒格娄”,彝族称之为“撒娄米”,布衣族称之为“戛敖”。这些民族称“穿青”与称汉族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蓑”、“沙”撒”、“戛”,含意是“客人”或“另一种人”、“后来的人”,并非专指汉人’,也不认为“穿青”是汉人,如彝族称汉族为“撒普“,称布依族为“撒土”、称回族为“撒拉”、称穿青为“撒娄米”,这“撒*’即带有“客人”、“另一种人”的意思,并非认为布依族是“白汉人”,回族是“黑汉人”。又如有些地方的侗族称徭族为“(k016州 )”称壮族为“(kojsul)”,这个“ka”字也是带有“客人”或“另一种人”的意思。总之他们认为“穿青”不是汉人。   此外,当地汉族还辱称穿青为“通背猴”,而穿青人则蔑称他们为“野狗精”。这种辱称是从穿青人的信仰而起。穿青先民居于南方,古时崇拜山魈为神,以猴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岁首要“迎山魈”,故被辱称为“通背猴”。   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向来有好多种说法: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部分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现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还有以著名民族识别专家宋蜀华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傅有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大军就地垦戍,这部分随军汉人(包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编辑本段民族婚俗   穿青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笔者所在的村,结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的提亲到确定婚期,要历时数年之久。到了婚礼举行的时候,从筹备到成亲,时间跨度需要月余,这是一个冗繁复杂的过程:   1、接亲中的“点礼”,即清点接新娘子时婆家送去的衣、帽、鞋袜等礼物。在男方家选定结婚吉日的头天下午,要请数十位青年男女,抬着花轿,吹起唢呐,扛起彩旗,敲锣打鼓到亲家去接新娘。在收礼前,要由主接亲 ( 亲客 ) 二人在亲家焚起香案的堂屋内举行“三拜见”礼节。即对着亲家天地菩萨拜三拜,每一拜都要说些对亲家祖宗、父母、族内兄弟姐妹的恭维话。 跨进大门一拜,“亲家门中,祖德宗功,不才等举手拜见”。再拜,“亲家高堂,椿茂萱芳,不才等举手拜见”。三拜:“亲家棠棣,伯仲叔季,不才等举手拜见”。   三拜已毕,请亲家收礼。亲家委托的收礼人打开礼物细看,少不了要提缺这缺那与接亲客发生争执。接亲客持让步态度,承认婚后补上,要求亲家谅解。在争执不休时,亲家中德高望重的老辈从中说:“算了 ! 争不争反正都是他家的人。”这样,点礼结束。   2、“圆房”。结婚吉日的当天上午,去接亲的一帮人用花轿把新娘子抬到距新郎家 10 余米处放在地上,圆房立即开始。圆房首先是回车马。由新郎抱着一支大雄鸡,对准内坐新娘的花轿,由阴阳先生指挥做法事后即宰杀雄鸡,吩咐参与接亲的东西南北中五路车马大神各回原位;其次拜天地。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跨进新郎家的堂屋门坎后暗示双脚跪在草席上,此时新郎按照阴阳先生的“一拜天长地二拜地久天长、三拜荣华富贵、四拜儿孙满堂”进行四拜;再入洞房。   拜天地结束,仍由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随着新郎进入洞房,并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进入洞房后,开始做“法事洒帐”。阴阳先生边用净水洒边念:“一洒荣华富贵,二洒金玉满堂,三洒子孙兴旺,四洒五谷存仓。……洒帐已毕,万事大吉。地久天长,新人坐床。旁人请出,加官进禄。婚姻合合,万事其昌”。至此圆房结束。 婚礼一般为三天。即第一天敬亲,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打发客人回家。家境好的富户还办四天,即第三天留客,第四天才打发客人还家。   如果你有机会到穿青人聚居区,一定可以看见很多女孩子的左手留着长长的指甲,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穿青人的女孩子,都要把自己的指甲掐进喜欢的人的手心里,让他的鲜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如果你在穿青人聚居区被一个女孩子用指甲划伤了手,那么应该恭喜你了。 编辑本段民族丧俗   穿青人的丧葬也有一套富有特色的程序:穿青人的老人过世,有草鞋荐亡、竹棍报丧、买水浴尸、垫鸡鸣枕、火把送葬、鹊窝掩井、拔牙等七种习俗。就拿其中的买水浴尸为例,即老人逝世后,由孝子带上香、纸和金属币到井边或河边买水。到时边烧香、纸边哭死者,然后将金属币投于井中或河中,再从井里或河里取一桶水带回家,先舀一碗放在神龛上,余用给死者洗身,孝子还要喝一点洗尸水。晚上孝女孝媳用柳条蘸神龛上的水洒放死者,边洒边哭嘱死者:“要喝阳间清凉水,不喝阴间迷魂汤”。 编辑本段民族服饰    穿青人从前穿青人别于汉族的标志是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所谓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凑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衣襟镶寸许宽的云勾花边;衣袖的主袖之外套两层活动套袖,一层比一层短,袖口大,外面套肩袖口更大,形如古代武士的护肩甲。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去如三节连成;衣袖是活动的,有二三层,穿时钉上,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故有反托肩或外托肩之称。   穿青人姑娘的服饰与穿青妇女的服饰不同之处是:不用青蓝二色连接,用全青色或全蓝色,白布镶边,云勾花边镶衣襟,白布或云勾花边镶袖口,衣袖不上套袖。上述服饰,由于旧社会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强令改装,是以解放后穿青人服饰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族已无大区别,右图为民国时期穿青老人的照片。
自立一族,背叛汉族祖先,是明朝攻打云南时从江西带过去。谁叫今天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呢穿青人就是汉族人。都是民族政策闹的。今天他们为了民族优惠
不是少数民族
难道还是汉族吗
高考是加了几分的但是加不多啊
人家 纪委书记张力也写的是穿青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高考加几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