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50是什么意思在300左右,毒性大吗

事实胜于雄辩——PX的毒性比食盐还低吗?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75981人加入此小组
方舟子最近转发了科学公园龙哥的一条微博,称PX已经被妖魔化,而事实是“PX的毒性低于食盐,没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而真相到底是什么呢?PX,即对二甲苯,是二甲苯中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PX到底有没有毒性的问题上,首先要弄清楚化工企业的中间产物、终产物的毒性和该化工企业的安全性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企业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性很大的产物,但并不能代表该企业安全性就很差。最终安全性的评价要看环境测评报告。二甲苯的确不是什么大毒物,但毒性真的比食盐低吗?要证明毒性作用,先拿动物来试验下。学术界界定一种物质的急性毒性,通常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描述。也就是把这种物质通过口服或者皮肤吸收的方式给予实验动物,一般是小鼠或者大鼠,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就是LD50。通常表示为**g/kg,意思是每千克体重摄入多少克。大鼠口服食盐的半数致死量是3g/kg[1],而溶解在玉米油里的二甲苯半数致死量为3.523g/Kg[2],若不经过稀释,二甲苯的半数致死量为8.6g/kg[3],可能是亲脂性的玉米油能促进二甲苯的吸收。也就是说让一半大鼠死亡需要3g/Kg食盐,而PX则只要3.523g/Kg。相比之下,酒精为7.06g/Kg,一种名叫乙酰甲胺磷的杀虫剂为1.5g/Kg,阿司匹林为0.75g/Kg,俄国特工用来谋杀利特维年科的钋-210只要0.g/Kg,地下美容行业经常使用的肉毒杆菌毒素只要0.g/Kg,这里不得不钦佩下不顾一切去整形的女性的勇气了。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上来看,二甲苯毒性是要低于食盐。关于二甲苯半数致死量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参考瘦驼老师的文章[4]。当然动物试验只能为我们提供参考,真正要看对二甲苯对人体有没有危害,还需要另外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看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关于二甲苯毒性的报告[5]。二甲苯主要通过吸入、口服、皮肤以及眼睛接触而进入体内。二甲苯在肝内代谢,最后变为甲基马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短期接触二甲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会导致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而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情绪激动、极度疲劳、震颤、注意力不集中与短期记忆障碍。如果人的眼睛或鼻子接触200ppm的二甲苯3-5分钟,就会出现眼睛表面的损伤,这里的200ppm是指在1吨的纯水里加入200g的二甲苯。200ppm的二甲苯也会对肺造成损害,表现就是胸痛和呼吸困难,大量的二甲苯甚至会造成危及生命的肺水肿。此外二甲苯对肝脏、肾脏、皮肤都会造成损害,不过幸好这些损害基本都是可逆的。人们最关心是二甲苯会不会致癌?主要集中在3个职业病调查研究和1个基于人群的调查研究。其中对煤炭工人的调查显示,二甲苯与淋巴癌的发生有关,但研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没有提供二甲苯暴露的浓度。另两个研究通过调查总共14457名飞机维修厂工人后发现,有108人长期接触二甲苯,但二甲苯的接触并没有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的出现。最后一个基于普通人群的调查显示二甲苯的暴露和患癌存在微弱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排除同时接触苯乙烯而造成的。另外没有动物试验显示二甲苯有致癌性。因此目前结论显示,二甲苯致癌的证据不足。目前PX属于3类致癌物质。这类物质是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同一类里面的还包括茶、苯胺、苏丹红、咖啡因、糖精及其盐、安定、氧化铁、有机铅化合物、静电磁场、三聚氰胺及汞与其无机化合物等。另外还有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是:二甲苯还会不会影响生育? 1980年有个叫乔治的匈牙利科学家做了PX的动物试验,来验证PX到底有没有致畸作用。结果发现PX不论是对母鼠还是对胎鼠都有明确的毒性作用,而且这种毒性和剂量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吸入的PX越多,毒性越大。毒性主要表现为胎鼠骨骼生长的延迟、各种体内重要酶的缺乏、以及肾脏的发育障碍。还发现的畸形是小鼠出现多余的肋骨。这篇文章发表在《毒理学》上[6]。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等则发现PX对大鼠有耳毒性,刚开始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经过8个星期的与PX的接触后,这种耳毒性不会因为PX的撤离而消退,听力损害成为永久了[7]。前面已经通过动物试验证实会影响到生育。但是对人体呢?一项芬兰工人的调查显示,二甲苯接触的女性中和自发性流产率没有显著性的增高。而另一项研究调查37名一周中有3-4天接触二甲苯的妇女,发现她们的自发性流产率却大大提高了,但也不能排除是其他原因的影响。一项中国石油化工1408名工人的调查,发现二甲苯接触和月经稀少有关,但问题也是不能排除其他化学物质接触的影响,如苯。最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指出,二甲苯对胎儿会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胎儿骨骼发育的迟缓。而且哺乳期的妇女如果接触大量二甲苯,二甲苯会随乳汁分泌,对婴儿造成影响。最后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尽量减少接触二甲苯,就像她们应尽量减少接触酒精、烟草和其他药物。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PX生产是不是要远离居民区?目前来看,国际上没有相关的规定或惯例要求PX必须远离居民区100公里以上。曾经有个地下储藏室发生PX泄露,结果发现超过泄露点80米,就已经有92%-95%被降解掉了[8],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100公里的说法不靠谱。有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研究显示居民体内PX含量增高与个人吸烟密切相关[9]。如果担心PX影响健康而上街,个人认为排斥PX生产还不如禁烟来得更有效。综上,二甲苯(包括PX)对人体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作用,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恢复的。致癌性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但是对胎儿、婴儿的影响是有根据的,对二甲苯的预防等同酒精、烟草或其他药物。我写这篇科普,并不是挺方,而是就事论事而已,方舟子在他的分子生物学领域还是靠谱的。 参考文献[1][2]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technical report on the toxicology and carcinogenesis studies of xylenes (mixed) (60% m-xylene, 14% p-xylene, 9% o-xylene, and 17% ethylbenzene) (CAS No. ) in F344/N rats and B6C3F1 mice (gavage studie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 TR 327. NIH Publication No. 87-2583.[3]Hine CH, Zuidema HH.
The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hydrocarbon solvents.
Ind Medicine 39:39-44.[4]关于PX的二三事: [5]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关于二甲苯毒性的报告:Toxicological profile for xylen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 and disease registry. 1993 ([6]小鼠动物试验证明对二甲苯毒性:Gy?rgy Ungváry.Studies on the embryotoxic effects of ortho-, meta- and para-xylene([7]PX对大鼠有耳毒性:Fran?ois Gagnaire,Brigitte Marignac,Cristina Langlais,Pierre Bonnet.Ototoxicity in Rats Exposed to Ortho-, Meta- and Para-Xylene Vapours for 13 Weeks()[8]Kao CM, Wang Y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and intrinsic biodegradation rates at an underground storage tank site.
Environ Geol 40(4-5):622-631.[9]吸烟与二甲苯相关性研究:(a) Wallace L, Pellizzari E, Hartwell T, et al. 1987a. Exposures to benzene and other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Arch Environ Health 42:272-279. (b) Ashley DL, Bonin MA, Hamar B, et al.
Removing the smoking confounder from bloo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easurements.
Environ Res 71:39-45.
+ 加入我的果篮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毒性”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急性口服毒性、慢性口服毒性、接触毒性、致畸性、致癌性,这些都属于“毒性”的范畴,但是是不同的衡量标注,不能一概而论。对二甲苯可能在急性口服毒性上低于氯化钠,但接触毒性和致畸性就高于氯化钠。
药学博士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1.还是那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食盐属于主动接触,而且人身必需,剂量可控。因此单纯拿LD50来说低毒在这次的事件中没有没有任何意义。2.不讨论生气过程只看最终产物的毒性也是耍流氓!3.在这种事件中,体现的本身就是对ZF的不信任,科普根本不会有用。一味站在智商优越感上指责群体愚昧(群体是没有理智可言的)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很可能造成反效果。
好文章,杀~
的话:化工企业的中间产物、终产物的毒性和该化工企业的安全性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企业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性很大的产物,但并不能代表该企业安全性就很差。最终安全性的评价要看环境测评报告。这段很重要,比如说我见过最严格的厂子是生产聚氨酯的。聚氨酯本身毒性并不大,但是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光气。进门需要发微型防毒面具,要带试纸牌。
方舟子又开始胡说八道了。方舟子是造谣、信谣、传谣的典型。自己不懂就造谣,看了自己不懂的谣言就信谣,微博转发别人的谣言进行传谣。
的话:方舟子又开始胡说八道了。方舟子是造谣、信谣、传谣的典型。自己不懂就造谣,看了自己不懂的谣言就信谣,微博转发别人的谣言进行传谣。你給出他錯誤的證據來呀
土木工程研究生,FRP
怎么也不能低于食盐吧……苯衍生物诶……跟氯化钠能比?
的话:怎么也不能低于食盐吧……苯衍生物诶……跟氯化钠能比?看我的文章就知道了,加了甲基后毒性就远不如苯了
的话:看我的文章就知道了,加了甲基后毒性就远不如苯了说实话没看了半天没看出逻辑来,硬性的指标是半数致死量上看比食盐要安全,致癌性上和食盐类似,其他方面就没有和食盐的比较了,而最后是二甲苯对胎儿会造成影响,而食盐就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整体而言是不能确定谁毒性更大,比食盐更安全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方舟子就是一傻X。。。他的信誉现在基本破产了。。PX毒性当然大于食盐……至于怎么抽方舟子的臭脸。。。这个可是他自家的……
的话:你給出他錯誤的證據來呀
最后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尽量减少接触二甲苯,就像她们应尽量减少接触酒精、烟草和其他药物。酒精、烟草等都是有明确的伤害的,而食盐却没有,看全文章,给我的印象是二甲苯的危害物食盐无法比较,如果硬要比,视乎PX更大一些。我奇怪楼主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其实芳香族化合物都很萌的,因为人家都很囧啊
关于二甲苯的毒性研究真的有一些,楼主没有列出来,不知道楼主是怎样选择文献的,标准是什么?
有个问题,盐其实不是已经很毒了,致死量没多大吧。每千克3.5克
的话:说实话没看了半天没看出逻辑来,硬性的指标是半数致死量上看比食盐要安全,致癌性上和食盐类似,其他方面就没有和食盐的比较了,而最后是二甲苯对胎儿会造成影响,而食盐就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整体而言是不能确定谁毒性更大,比食盐更安全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的话:。。产物只是化工场的安全性中很小的一部份吧?单单讨论二甲苯的毒性对于PX项目危险性的研究没有意义。
我觉得这文章有个地方不严谨。关于PX跟食盐对比的。摄入高剂量食盐会死。而二甲苯要死人需要摄入的更多。我认为这不能得出二甲苯“毒性不如食盐”,半数致死性不能评估长期低剂量的后果。3所以g/kg二甲苯没有3g/kg氯化钠致命不能够得出0.03g/kg的二甲苯比0.03g/kg氯化钠安全。方舟子每天吃一小勺盐几十年没问题,但是我猜他大概还是不太敢每天吃一小勺二甲苯几十年如一日吧!在实验室做组织处理经常接触这玩意,儿气味挺难闻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小心戴双层手套,我经常不戴口罩徒手倒,希望能多蹦跶几年。
有个疑问,吃二甲苯难道也是被齁死的?
方舟子大概吃的菜里加的是二甲苯,吃傻了都
在果壳混,至少相信一点:离开剂量谈毒性,全他妈是耍流氓。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毒性”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急性口服毒性、慢性口服毒性、接触毒性、致畸性、致癌性,这些都属于“毒性”的范畴,但是是不同的衡量标注,不能一概而论。对二甲苯可能在急性口服毒性上低于氯化钠,但接触毒性和致畸性就高于氯化钠。
药学博士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1.还是那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食盐属于主动接触,而且人身必需,剂量可控。因此单纯拿LD50来说低毒在这次的事件中没有没有任何意义。2.不讨论生气过程只看最终产物的毒性也是耍流氓!3.在这种事件中,体现的本身就是对ZF的不信任,科普根本不会有用。一味站在智商优越感上指责群体愚昧(群体是没有理智可言的)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很可能造成反效果。
化工企业的中间产物、终产物的毒性和该化工企业的安全性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企业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性很大的产物,但并不能代表该企业安全性就很差。老感觉文理不通,改成:这个企业的最终产品可能没有毒性,但并不能代表该企业就很安全(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性很大的产物)。[/就通了,但是似乎与该文的论点相悖。
说的好。仅仅用“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这个数字来描述“毒性”,显然是GEEK 才会做的事。纸上谈兵的家伙,总是以科学的名义来造谣、传谣,永远不会明白人们担心的是什么。使用化学溶剂,建议在通风橱内操作,带手套,带护目镜,穿实验服。引用
的话:我觉得这文章有个地方不严谨。关于PX跟食盐对比的。摄入高剂量食盐会死。而二甲苯要死人需要摄入的更多。我认为这不能得出二甲苯“毒性不如食盐”,半数致死性不能评估长期低剂量的后果。3所以g/kg二甲苯没有3g/kg氯化钠致命不能够得出0.03g/kg的二甲苯比0.03g/kg氯化钠安全。方舟子每天吃一小勺盐几十年没问题,但是我猜他大概还是不太敢每天吃一小勺二甲苯几十年如一日吧!在实验室做组织处理经常接触这玩意,儿气味挺难闻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小心戴双层手套,我经常不戴口罩徒手倒,希望能多蹦跶几年。
的话:说实话没看了半天没看出逻辑来,硬性的指标是半数致死量上看比食盐要安全,致癌性上和食盐类似,其他方面就没有和食盐的比较了,而最后是二甲苯对胎儿会造成影响,而食盐就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整体而言是不能确定谁毒性更大,比食盐更安全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受教
的话:受教毒性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如致畸也是,毒性试验如急毒长毒,半数致死量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两种物品谁更毒几乎就是无法比较的,所以我认为方舟子的言论很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之嫌。和楼主观点同,拍砖,得罪了。
有时候真的有毒有害的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比如某牛奶某胶囊。真正把有毒有害的告诉你,反而觉得不可信。。。我觉得再讨论PX毒性什么的完全没任何意义了,思想上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
的话:恰恰相反,我觉得半致死量才是向老百姓说明毒性的最好方法。致癌,致畸,急毒,长毒。这些才是geek待在实验室里对一个物质做分析时候用到的词语。为了说明PX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毒性,你可以拿一包盐放他面前,告诉他,你吃一口盐,我吃一口PX,你齁死了,我还没死。老百姓立刻就知道这东西的毒性有多大了。这恰恰不就是半致死量所要告诉你的事情么。你还在那里“这个东西半致死量是多少多少,但是呢我们还要考虑到致癌性,他的致癌性如何如何,致畸如何,急毒,长毒,面前人早就走光了去静坐去了。但是这是不全面的,如果真的认为比盐低,一天吃一把PX,吃盐的没事,吃PX的可能得癌了(打比方,不知道是否得癌,神经受到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的话:恰恰相反,我觉得半致死量才是向老百姓说明毒性的最好方法。致癌,致畸,急毒,长毒。这些才是geek待在实验室里对一个物质做分析时候用到的词语。为了说明PX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毒性,你可以拿一包盐放他面前,告诉他,你吃一口盐,我吃一口PX,你齁死了,我还没死。老百姓立刻就知道这东西的毒性有多大了。这恰恰不就是半致死量所要告诉你的事情么。你还在那里“这个东西半致死量是多少多少,但是呢我们还要考虑到致癌性,他的致癌性如何如何,致畸如何,急毒,长毒,面前人早就走光了去静坐去了。用一个定量化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属性,这是科学研究的常见方法。如果这个定量的概念,能够很好的描述这个被关心的属性,那么这种概念的定义、替换就是有效的、合适的。如果这个定量的概念不能够很好的描述这个被关心的属性,那么这种描述和替换就是不合适的、片面的。仅仅用“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这个数字来描述“毒性”,以为这种所谓的“半致死量”就能表示“毒性”这个复杂的概念,实在是太片面了。真正的科学家,会直接使用“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这个词。只有二半吊子的外行科普人士,才会化繁为简,抛弃必要的严谨的信息,直接用“毒性”这个容易产生误会的词。
的话:用一个定量化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属性,这是科学研究的常见方法。如果这个定量的概念,能够很好的描述这个被关心的属性,那么这种概念的定义、替换就是有效的、合适的。如果这个定量的概念不能够很好的描述这个被关心的属性,那么这种描述和替换就是不合适的、片面的。仅仅用“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这个数字来描述“毒性”,以为这种所谓的“半致死量”就能表示“毒性”这个复杂的概念,实在是太片面了。真正的科学家,会直接使用“十四天内能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这个词。只有二半吊子的外行科普人士,才会化繁为简,抛弃必要的严谨的信息,直接用“毒性”这个容易产生误会的词。现在比较同意你的观点,故意用笼统的“毒性”来说明问题,有信息选择性忽悠嫌疑
的话:我觉得这文章有个地方不严谨。关于PX跟食盐对比的。摄入高剂量食盐会死。而二甲苯要死人需要摄入的更多。我认为这不能得出二甲苯“毒性不如食盐”,半数致死性不能评估长期低剂量的后果。3所以g/kg二甲苯没有3g/kg氯化钠致命不能够得出0.03g/kg的二甲苯比0.03g/kg氯化钠安全。方舟子每天吃一小勺盐几十年没问题,但是我猜他大概还是不太敢每天吃一小勺二甲苯几十年如一日吧!在实验室做组织处理经常接触这玩意,儿气味挺难闻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小心戴双层手套,我经常不戴口罩徒手倒,希望能多蹦跶几年。的确,我觉得我的这篇文章关于半数致死量的上的观点不够全面,比如甲醇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628g/kg ( ,比食盐大多了,但是经常看到有人喝含甲醇的假酒死亡的新闻,而从来没见到吃食盐吃死的新闻,“毒性”这个概念不是用半数致死量就能说清楚的,方舟子的观点显然是不妥的
的话:恰恰相反,我觉得半致死量才是向老百姓说明毒性的最好方法。致癌,致畸,急毒,长毒。这些才是geek待在实验室里对一个物质做分析时候用到的词语。为了说明PX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毒性,你可以拿一包盐放他面前,告诉他,你吃一口盐,我吃一口PX,你齁死了,我还没死。老百姓立刻就知道这东西的毒性有多大了。这恰恰不就是半致死量所要告诉你的事情么。你还在那里“这个东西半致死量是多少多少,但是呢我们还要考虑到致癌性,他的致癌性如何如何,致畸如何,急毒,长毒,面前人早就走光了去静坐去了。据说甲醇半数致死量也大于食盐。虽然这个方法给老百姓看确实挺直观的,但是确实很不严谨。
说实话 咱挺喜欢吃腊肉啊 香肠什么的偶尔来个帝都烤鸭什么的方舟子要是说这东西危害比食盐还小 建议他每天弄点放菜里 弄点去腌腊肉什么的然后过年吃就跟九品芝麻官里把砒霜和糖混一起以后的东西一样您都不敢吃 还敢说没毒?
的话:PX的半数致死剂量低于食盐,说一句PX毒性比食盐低没什么错误、只不过是食盐是我们身体的必须品,大家平时都要吃的,所以大家一般都忽视了量到达一个程度了,盐都是可以吃死人的。饭吃多了都能撑死人,如果比盐的半致死剂量都小,这二甲苯的毒性还真的可以说很低了。忘记告诉你了 某些东西人吃了死的妥妥的 动物什么的吃了没鸟事情你能说这东西动物吃了没事,所以人吃了也没事?结果人吃了 死了……姑且不说PX就算暂时没事 你能保证这东西积累下去不会污染水源空气什么的?万一中间爆缸什么的怎么办?
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是两回事, 水是公认的低度马马虎虎可以说无毒的物质 但是水厂照样排放很多有毒有害物质
这个事好像一半不是PX的问题,而是为所欲为的问题
PX对人的致癌性和环境的短期/长期危害:可燃性液体及蒸汽吸入有害饮用有危险对皮肤有刺激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有对生育功能以及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的危险有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危险有造成困倦或眩晕的危险饮用或进入气管会有生命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性长期积累对水生生物有毒性
PX的MSDS(PX的“急性毒性”的如下信息):a. ihl-mus LCLo:15 g/m3 =>小鼠的最小吸入致死浓度:15克/立方米b. ihl-rat LC50:4550 ppm/4H =>大鼠的吸入半数致死浓度(把实验的一半大鼠毒死):4550ppm/4小时(20克/立方米/4小时)注:PX的蒸汽密度(20℃时)是空气的3.7倍;通常情况(即20℃、标准大气压)下,空气密度是1.205千克/立方米,即通常状况下,PX的蒸汽密度大概是4.459千克/立方米;所以,此处的4550ppm = 20克/立方米c. ipr-rat LD50:3810 mg/kg =>大鼠的腹腔进入半数致死浓度:3810克的PX / 千克大鼠d. orl-rat LD50:3910 mg/kg=>大鼠的口服半数致死浓度:3910克的PX / 千克大鼠
日本2006年全国的产能3,039,323吨,也就是300万吨左右。一般工厂(中国某工厂2010年的产能)的产能/产值: 每年可生产70万吨PX(对二甲苯)。 按照批发价格计算,70万吨 =& 48亿元~50亿元。综上所述,中国的一个化工厂,一年的PX产能,抵得上全日本产能的1/4弱。
PX的致癌性:参照PX的MSDS(日修订版),PX致癌性是:IARC = 3(第3类致癌物质)注:关于IARC请参考:即可能对人有致癌性,但是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顺便说一句,曾经的风云儿“三聚氰胺”也是第3类致癌物质。三聚氰胺本身并没错,加到奶粉里就有错;PX本身并没错,产能巨大的PX工厂建到市区附近就有错。
IARC的分类是在不断变动中的,比如第二类第三类里面的物质如果有了确切的研究数据和证据表明致癌,会立刻提到第一类里面去(每种物质后面都附有具体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拿ICRC说事只能是人类目前的认识而已。70,80年代那会儿,咱国家二氯甲醚还被当作驱虫剂用于蚊香生产;2006年以前,联苯胺类染料还染了衣服给大家穿在身上,这可都是第一类致癌物,只是当时人们没意识到而已,后来才制定了强制性规定,这种事情很多。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PX带苯环的这种,焉知过几年,有了病理研究的新数据,不会排进第一类致癌物?
关注过方舟子一段时间,感觉他就是一依靠各种骂战和焦点事件来提高名气,培养信徒,依靠信徒购买他的著作或者周边产品,依靠自己的名气等方式来谋取个人利益。关于这篇文章我觉得比较也十分不充分,毒性低于或者相等的实验就大谈特谈,如果是高于的就闭口不谈。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食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不管有没有毒有多少毒,人类依旧每天必须吃那么一点。而二甲苯则远不是必需品,既然是这样,那么不管高毒低毒,都应该尽可能避开居民区,避免居民接触才对,不能拿来跟食盐比较一通后传达出“比食盐还安全,居民可以尽情吸入接触”的错觉。来自
我想说,为什么有些地方是说二甲苯,明明是介绍对二甲苯,两种物质doing不同,二甲苯中毒,对二甲苯低毒,毒性都不同了!这不是忽悠人吗!!!!
狗的黑巧克力【我指的是可可碱】半数致死量是多少来着???
不良的中国企业家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是什么,没人敢说!
钢材对人无毒吧?煤也无毒吧?
引用 的话:钢材对人无毒吧?煤也无毒吧?还有纸也是无毒的吧
引用 的话:PX的致癌性: 参照PX的MSDS(日修订版),PX致癌性是:IARC = 3(第3类致癌物质)注:关于IARC请参考:被你天马行空的类比惊呆了?正确类比是,px不是剧毒,偏要放进嘴里吃才是错
引用 的话:我想说,为什么有些地方是说二甲苯,明明是介绍对二甲苯,两种物质doing不同,二甲苯中毒,对二甲苯低毒,毒性都不同了!这不是忽悠人吗!!!!高中化学是语文老师教的
引用 的话:怎么也不能低于食盐吧……苯衍生物诶……跟氯化钠能比?你身体里的苯丙氨酸也可以算苯的衍生物
说真的,现在民众反对PX,真的不一定是在乎他的毒性。而是对现在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相应的监管没有信心罢了。这几年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不少了,就算人家没污染没毒性,谁也不想家门口有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着火的大东西不是。刚打这段话,就看到QQ弹窗说金山石化一污水调节罐燃烧...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治疗指数是
A.ED50/LD50
B.ED50/TD50
C.比值越大越不安全
D.LD50/ED50
E.比值越大,药物毒性越大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与药物剂量无关
B.与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
C.一般不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
D.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
E.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
A.甲苯咪唑
C.阿苯达唑
A.能直接杀灭阿米巴原虫
B.多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
C.能杀灭肠腔内滋养体
D.可能发生脊髓炎样病变
E.不能肃清肠道内包囊
D.二氯尼特
C.氯喹+伯氨喹
D.奎宁+伯氨喹
E.阿的平+伯氨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d50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