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师范教育的奠基人是育

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硕士毕业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
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
[硕士毕业论文]论文目录&内容提要第1-5
页 英文提要第5-6
页 中文摘要第6-9
页 引言第9-10
页 第一章 近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初创()第10-17
页   一、 清末师范教育思想的萌发第10-11
页   二、 清末早期师范教育模式的雏型与特点第11-17
页     (一) 清末早期的师范学堂第11-13
页     (二) 清末早期师范学堂的特点第13-17
页       1、 办学体制第13-14
页       2、 培养目标第14-15
页       3、 课程设置第15-17
页 第二章 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变迁第17-46
页   一、 日本模式的移植()第17-27
页     (一) 引进日本模式的原因第18-19
页     (二) 移植日本模式的特点第19-26
页       1、 办学体制第19-23
页       2、 培养目标第23-24
页       3、 课程设置第24-26
页     (三) 日本模式分析第26-27
页   二、 美国模式的移植()第27-36
页     (一) 引进美国模式的原因第28-30
页     (二) 移植美国模式的特点第30-34
页       1、 办学体制第30-32
页       2、 培养目标第32-33
页       3、 课程设置第33-34
页     (三) 美国模式分析第34-36
页   三、 国民政府时期美国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第36-37
页   四、 苏联模式的移植(1951年以后)第37-46
页     (一) 移植苏联模式的原因第37-38
页     (二) 移植苏联模式的特点第38-45
页       1、 办学体制第38-41
页       2、 培养目标第41
页       3、 课程设置第41-45
页     (三) 苏联模式分析第45-46
页 第三章 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和成因第46-50
页   一、 模式变迁的主要特征第46-48
页     1、 定向→混合→定向第46-47
页     2、 高师中师始终并存,构成完整体系第47
页     3、 模式具有多变不稳定性第47-48
页     4、 国家主办,实行公费制和服务制第48
页   二、 特征成因分析第48-50
页     1、 特定历史国情决定师范教育模式发展的方向第48
页     2、 对师范教育特点认识不足第48-49
页     3、 对移植模式的条件分析不足第49-50
页     4、 移植的模式本身不完善第50
页 第四章 当代师范教育模式改革应借鉴的历史经验第50-56
页   1、 师范教育改革应与当时教育水平相适应第51-52
页   2、 打破封闭走模仿的道路是时事的必然趋势第52-53
页   3、 模仿为手段,创新为根本第53
页   4、 处理好改革发展的渐变和骤变的关系第53
页   5、 提高师范教育的地位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第53-54
页   6、 现有师范教育发展应保持一定稳定性第54-55
页   7、 师范教育的发展应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相一致第55
页   8、 正确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第55
页   9、 正确认识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关系第55-56
页 结论第56-57
页 论文引注第57-59
页 参考文献第59-60
页 后记第60页
本篇论文共60页,
更多相关论文
栏 目 导 航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制作,本站并未收录论文原文,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近百年来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研究综述
阮春林.近百年来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8-64.RUAN Chun-lin.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norm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58-64.20世纪20年代至今近百年来,我国学者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学者们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产生、发展、特点,以及同其他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较多关注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以期促进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亦期望能对我国现代师范教育发展与改革有所借鉴。1 20世纪初中叶,蹒跚起步摸索前行中国近代师范...&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近20年来国内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的研究较多,大多论著对此均有涉及。学界一直以来对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认为教会大学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教会大学具体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如何促进?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是近十年来学者们探讨的主要对象。本文拟就1990年以来的学界关于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的研究给予梳理,以便从中窥探研究的不足及有待弥补之处。一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发展的研究有学者较为客观地指出教会学校作为外国在华创办的教育实体,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利益及宗教利益服务的,带有浓厚的殖民侵略和宗教侵略色彩,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它又传授西学,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对推动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还有学者在肯定教会大学宗教侵略的前提下,重在强调教会大学积极的教育功能,指出教会大学最初也是为了宣扬基...&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和探讨,日益走上科学化轨道。第三次全教会《决议》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很有必要清醒地审视一下我国师范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对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变化后的体制政策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寻求调整中国师范教育政策的新思路。一、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几个发展变化中国师范教育体制近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纵观我国师范教育现实,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师培的类型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师范教育培养的师资不但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还要适应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但要适应普通中学(初中、高中)师资的需要,还要适应职业初中、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需要;不但要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需要,而且也要适应非师范类高等教育的教学需要;不但要适应职前师资培养的需要,还要适应在职师资培训的需要。因此,现行师范教育将朝着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方向发...&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的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主要是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移植日本师范教育体制。按照清政府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独立设置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原型。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了《师范教育令》,增设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迈出了女子师范教育的重要一步;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师范教育体制从模仿日本转向效仿美国。1922年颁布的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模式的新学制,把师范教育分为三级:即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大学。这一阶段为中国师范教育走上现代化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阶段是50年代至80年代,师范教育在三级师范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全面仿效前苏联,并在短期建成师范教育,设置各级教师...&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师范教育”一词来源于汉代思想家杨雄《法言》中的“师者,人之模范也”,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师资养成、教育的专业用词,其相应的理论、实践及制度都冠之以“师范教育”。现在通称教师教育,出现于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作为教师职业的培训及教师专业的陶冶、养成的专门教育机构,即师范学校、师范大学也逐渐作为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制体系及管理制度中占居突出的地位。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自我学习以及专业化素质能力的提升,逐渐以“教师教育”的概念来代替“师范教育”的称谓。但是作为上述两者用词的语义应该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及外延的拓展或延伸的某些差异上。而从教育历史的演绎与递嬗考察,则似应以“师范教育”为命题来叙述、描摹。当然,由于上述的理解或剖析,这种教育专题历史的著述,在今天仍然可以对应于教师教育的历史,包括其中的理论、制度与实践。云南大学行政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崔运武教...&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自1897年盛宣怀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以来,中国师范教育已有110年的历史。在11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师范教育经历了学习范式、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上的数次转变,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其20世纪前半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一直走着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它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贡献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就其自身的发展而言,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对其曲折经历的省思。近代教育是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1]、内外交困的社会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为应对政治上的巨大危机,尤其是应对外敌入侵导致的巨大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开明的官僚开始放眼世界,认识到要想拯救危亡就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催生了近代教育,洋务教育很快走上历史前台。洋务教育出现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现了,即兴办教育首先必须解决师资问题。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政治、经...&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师范教育正是连接二者,使其和谐共进的纽带,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培养出能够满足高要求的受教育者的教师群体,实现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师范教育的现代化是师范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使我国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必然选择,更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教育现代化是适应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迅速达到先进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大工程。师范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又是师范教育高度发展的一种状态。构建现代化的师范教育,需要借鉴前人,继承优良,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形成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体系到培养途径,包括普通师范、幼儿师范、职业师范等的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一、正确全面的认识师范教育,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开放性转变。科教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