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我们能改变的社会问题题

【图文】当今中国十大社会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今中国十大社会问题
大小:10.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谁帮我找几篇有关对某些社会现象评论的文章可以是社会现象也可以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之类(这个不要了,就是举个例子)
随心而乐jrHV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新脑体倒挂是现实社会的必然  脑体倒挂是指相同劳动时间里脑力劳动者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取得的报酬数量.现在,社会上脑体倒挂又开始了.  近日,物业派泥瓦匠到家里维修墙面透寒问题.几个民工进屋维修.他们的日收入已达270元.如果每个月他们有20天的活干,他们每个人每个月可以很轻松的赚到5400元.  家里照顾老人聘用的保姆最后一位应聘的价位是2800元/天,还要包吃、包住.由此可见,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在不断地上涨.反观大学毕业生,他们转正后的月工资也仅仅是2000元左右.  现实社会,许多农民工的工资现在开始超过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  工资,这是个社会敏感话题.工资又和市场有着必然的联系.工资的数值多少通常由企业和市场两个方面来决定.二十年前有“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一说,到今天仍然免不了还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薪酬的高低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了,岗位竞争激烈了,薪酬就会下降.农民工数量少了,需求量增加了,农民工的工资就上涨了.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出国留学生,投入了大量的就业前期教育费用.但是,所学专业人员过多过剩,需求不足必然产生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工资必然会下降.  大学的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素质下降,有文化人的工资在下降.基本生存所需费用上涨势必会带动社会低端人群生存成本的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则自然会成为必然.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来临,这种情况会不断地加剧.  中国社会,望子成龙,逃离农村,逃离苦累岗位是社会的时尚.大学生的扩招让大多数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升学的投入又会因为毕业就业岗位薪酬的降低而失去了投资的价值.上学花费大量的资金回报率在降低.这会使得大多数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者是产出不足的怪现象.  大学毕业的预期收益会随着更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而变得更低,甚至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还不如从未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高的现象.虽然进大学花掉了许多钱,但通过职业特点赚回受高等教育所花费的费用又是如此的困难.  大学扩招,继续宣扬大学是精英教育的误导使得社会上仍然认为大学毕业生还是一代骄子是及其错误的.  当今社会新脑体倒挂是现实社会的必然.大学生花掉大量钱财去接受多年高等教育毕业后多年也赚不回上学的费用是必然.这里有社会的问题、政府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社会里,做农民,做工人不快乐,做农民工更不快乐.社会的不公平性、不平等性导致社会上底层人士被歧视,被蔑视.因此,人们才去争先恐后的上大学.而现在,又有如此之多的毕业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收入未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如果社会公平、平等,收入差别不是如此之大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人去上大学.更多的岗位不需要本科教育的学历.从本质上讲,太多的本科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投入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浪费.  大学的扩招实际上在为政府解决着就业的压力,缓解着就业人口增长的速度.并且大学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产业,子女上大学花掉了家长们的大量钱财.如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继续扩大,并且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薪酬还在不断地降低.那些就业困难或收入低的毕业生们将不能不认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被社会、被政府所欺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你问我答】2 亿单身人口,会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2亿单身,绝壁的痛点啊,还能不能好好的掘金了?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2013年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正随着中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而日益显现。
讲真,看到有这么多人陪着哥单身,我也就放心了。
2亿人独自生活,没有配偶,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表面看来,对社会生活影响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各种危机会逐步显现,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来临,单身一族年老之后,缺少配偶之间的相互取暖关怀,这种孤独感会让人很痛苦,社会养老机构面临的压力将会很大。二是单身男女增多之后,出生人口也会随之下降,繁衍出现断层,这显然不是啥好兆头,一旦产生恶性循环,男女都不愿意结婚,人类何以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来担当?
对于第四次单身潮来袭,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与应对措施,尤其是光棍节,没有必要刻意渲染,最好以“购物节”对外宣传,同时千方百计降低离婚率,抬高离婚门槛,鼓励单身男女结婚生子,帮助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同时还要兴建一批老龄公寓,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如此才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责任所在。
“光棍节”里,有人说,自己是“没有强行秀恩爱,就没有伤害”的“单身狗”;也有人说,自己是“一个人精致生活”的单身贵族。时下,更多中国女性选择主动单身,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高达2.47%,比10年前增加近两倍。
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单身经济”催生:随着主动选择单身的人士的增加,带动了“单身经济”。早在2001年,《经济学人》上就出现了“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分析发现,其中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储蓄保险的只有5。4%。除了单身公寓、高素质的单身交友网站和俱乐部持续红火外,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应当都是“想他们所想”的对口产品。
背后的隐忧:专家表示,单身潮有可能带来一些列的社会问题。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137%,属于超低生育率行业,低生育率不仅会导致劳动力减少,市场规模相对下降。此外,单身潮也是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60岁及60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5.5%,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法国、英国的总人口数。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各国应对方式:
日本:发放津贴组织相亲——这一状况并非中国独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25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数量增加了3倍多,为改善这一状况,日本政府在生育津贴里拨出转款,协助地方组织相亲活动。
韩国:对未婚高收入者征收“单身税”——截至2014年,韩国连续14年列入生育率超低的行业,为此韩国政府规定,年薪2000万到3000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需多交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的税金,这被韩国媒体称为“单身税”。
新加坡:男女约会政府买单——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公开招标,希望通过企业策划特别优惠活动,并由政府为速配成功男女提供约会开销。
话说圣经《创世纪》中,亚当被上帝创造出来,独自一人生活在伊甸园中。耶和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从亚当的肋骨中创造夏娃。“神看见了婚姻是人所需的,于是上帝为人预备好”。后来两人偷吃禁果,上帝见不得他们撒狗粮,把他们赶出去了!
这表示,至少在西方,这是婚姻的神圣性的证明,同时也意味着对单身和独居的反对。但耶和华肯定没有料到,现在他的信徒们正在背离神的旨意的道路上风尘仆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有问题,我们帮找答案!有问题就给我
有问题就给我们递个“小纸条”,我们会将答案及时“传递”到报纸上,一起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疑问。拨打6380110;将纸条内容及个人联系方式发送到邮箱;还可以给齐鲁晚报&今日莱芜官方微信发信息:我要递纸条+姓名+联系方式+纸条内容。
责任编辑:AP010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6页
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最担心食品安全的比例为72%,担心社会治安的比例为67%,担心医疗安全的55%,担心交通安全的51%,担心环境安全占39%。
一个本不属于热点的新闻受到中国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从智利矿难的发生到33名矿工在69天后被成功营救,民众不可能不将之与我国频繁的矿难和高投入的救援和很低的救援成功率相比较。月全国发生矿难22起,死亡人数456人,仅3月份就发生5起,每期最高死亡46人,最低死亡10人,共死亡111人。
当前风险防范的突出问题是对于关系个人的风险意识较强,而对关系到群体或社会的风险重视不够,对于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性较高,而对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
(三)社会信任面临困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社会信任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市总体的社会信任状况堪忧,社会信任总体得分仅为62.9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低度信任”的最下限。市民的特殊信任程度高,而普遍信任程度低,不适应以生人为主的工商社会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制度、规则、机构等的信任和对契约、规范等的遵从。
虽然我国的公共权力机构和管理部门的社会信任程度高于其他机构和组织,但市民对这些机构的社会信任评价水平并不算高,接近“中度信任水平”,而市民对商业行业则处于“基本不信任”的水平;对中央政府的社会信任度高于地方政府;对中央媒体信任程度高于地方媒体。对中央政府的高信赖,仍然是重要的社会整合的心理资源,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较低、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环境比较差的现状。在人际信任上表现出传统的人际观念,最信任的是“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其次为熟人、单位同事、一般朋友、单位领导和邻居,最不信任的是网友和陌生人。人际信任退缩在家人密友中,说明信任一般人的风险过大,是一个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与其说现代社会存在着信任危机,不如说当前社会存在社会信任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社会信任不断降低与社会信任重建艰难。信任可分为水平信任和垂直信任两大类,水平信任是指对周围他人的信任, 比如人际信任,垂直信任是指对层级机构或领导者的信任。第一个困境可以看做水平信任的问题。
社会信任的第二个困境是民主和信任的矛盾。这是关于垂直信任的问题。沃伦指出,民主的成分越多,就意味着对权威的监督越多,信任越少。这说明,信任和民主之间有着内在的冲突,使得我们难以判断垂直信任高低的优劣。
研究者发现, 信任在个人、组织等不同层次之间可以转移, 人际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层级化社会组织的信任, 比如对各级政府机构和管理者权威的信任。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组织机构某些工作人员、公共权力机关某些权威的不信任也可能转化为对于机构、行业、组织和政治的不信任。
第2页/共6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社会民生主要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