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和我一样学习,他们总有时间腾出来做其他事(例如玩手机,打球 看电影)

在大学里,玩游戏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好呢还是看电影好呢?
我认为在大学先学习,课下看点电影,玩点游戏,但是有个度。玩游戏有好坏,看电影也有好坏,没事时走出校园,到社会去转转,游戏和电影都是虚拟的,大学年别浪费时间,大学毕业后只求无悔就行了。
其他答案(共32个回答)
相关问答:12<a href="/b/2BBzqvzX9r.ht...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题记
  记得大一刚入学时,面对那么一张张陌生而亲切的面孔,我是那样的羞涩却倍感温暖。大学新生,是那样懵懂青涩,对一切都好奇不已。初见代理班主任,诧异不已地暗道:“这么年轻,好像才比我大那么两三岁,就当大学老师啦,真了不得!不知道他们教的是哪门课程?”后来得知,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学生,只不过是两年之后的我罢了。教的是大学入门课程,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充实更丰富,亦师亦友地陪着我们一路过来。
  大学只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谁都不知道谁的过去。过去的你是否优秀、是否惹人爱,没人在乎。你说了别人也不了解。新生都是出生的牛犊,什么都敢闯都要试。学生会、记者团、各个学生社团,宣传单满天飞。感兴趣的尽管去试,不感兴趣的就撇一边,不甚了解的就全宿舍组团去试,到头来那个组织录用了就到哪去。因为甲流被迫取消的军训,让我同其他人一样兴奋不已。殊不知,那将会成为人生中的一大遗憾。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幼稚。
  大学第一节课,很让人期待。很认真的预习了,一节课下来发现大学老师讲课竟是那样随意辽阔,不再需要盯着书本看,也用不着手忙脚乱的抄笔记。老师所讲的知识远超过课本的印刷体字。大学老师大多很有个性,讲课就像在聊天却又胜似聊天,又仿佛是在表演一般生动引人。但也不免会遇到几位很古典的老师,讲课犹如催眠。尽管如此,我也还是会规规矩矩到位,大一大抵都是这般循规蹈矩。
  大一课很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得总让人空虚得很。为了打发时间,整个宿舍集体出动,将桂林市的大街小巷摸个遍。六人一行,顾不得路人灼热的目光,肆意谈笑,好不痛快。每逢节假日,便穿梭于各个大小公园,到最后听到公园两字都会怕。大学第一次期考是最让人紧张的,老师上课随意惯了,从不按书出牌,只好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取经。资料不管有没有用,照样一叠一叠地复印,人手一份。尽管前辈们都已告知考试易过,战战兢兢地背熟了还是止不住的惶恐。最后结果证明了大学考试确实无需太过紧张。就这样,大一结束了。
  大二有了大一的基础后踏实多了,也圆滑多了。在迎接新生时,望着那一张张与当初的自己同样青涩而满怀期待的面孔,心里满是欣慰与怜惜。想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如今作为老生的我,在耐心地为他们引路,热心地帮他们整理行李想,细心地为他们讲解注意事项。闲聊中时不时插一两句“当初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没关系,慢慢就会习惯了”“有需要的话可以到宿舍找我”。大一时不绝于耳的话语如今也从我口中发出。相信一年之后他们也会这样脱口而出。
  偶尔偷一下懒,无聊的课程总会逃那么一两节。大二是最忙碌的,课程多,社团活动也多,各种等级考试也很多,常常忙得晕头转向的。一个星期本还有那么两天可以小憩,不是奉献给了党就是被计算机二级培训课程占据了。连续不断的培训课程,一坐就是一天,想不晕都难啊!天天都在忙,到底在忙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普通话二甲、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一级、二级等等各种证书握在手里,才知道大二其实也不是瞎忙。大二也就这么走过来了。
  转眼已是大三的我,回望过去的一幕幕恍如昨日那样清晰深刻。仿佛只是弹指一瞬,却不知不觉地过了两年。又是一批新生入学,操场上、校道上,到处都是迷彩服在移动。大片大片的,在炽热的阳光下是那样耀眼鲜活。一阵高过一阵的集训声在诺大的校园里飘荡着。望着他们被汗水尽头的衣衫,晒黑得发光的脸蛋,突然间很是羡慕,但更多的是遗憾。大学就那么一次的军训都错过了,实在可惜。舍友却一脸不屑:“有什么好可惜的,没事找那罪受干啥!”我只能苦笑,望望那片迷彩心想:“真的是在受罪吗?”
  大三已是老油条了,对什么事也都提不起当初的新鲜感和勇气了。想起舍友的那句话:“我想早恋,却发现自己已经老了!”看着每天擦肩而过的青涩面孔,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已经老了。再没有大一时的冲动易怒了,心经过两年的沉淀也已安稳了不少。如今课程少了,听课也不如以前那样上心了。又感觉到自己尚无什么技艺在身就与舍友一同去参加兴趣班学埙,每天下了课就在宿舍里练上半个小时。也怪难为舍友们那么淡定,每日都要忍受那么一段时间的噪音干扰。
  大三最多的就是感慨,感慨时光已逝,感慨之前的无知。大一是在闲暇中度过的,大二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大三则是在感慨中度过的。青葱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流逝了。我的大学生活如今已过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我会好好珍惜,珍惜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究竟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取决于你自己个人的喜欢或爱好。再说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主要是为了休闲消磨一些时间,各自的本身无所谓“好”与“不好”。当然设计某种游戏或是拍摄某部影片,其作者会考虑到含有某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即所谓的“寓教于乐”,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两者主要是为了休闲消磨时间的。
据本人在大学求学的经历,还是认为在大学里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要的任务。在周末休闲时,可以选择看看电影或参加学校里组织的舞会,放松一下一周来紧张学习的心情。那时是五十年代,我国还没有电脑呢!总之,在大学里学习,应该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唯一要务,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参加文体活动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做调节剂的,是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游戏人生太颓废,不玩游戏不可能。大学应该尽量学点有用的东西,让大学充实起来,除了游戏,还有许多你兴趣的等着你去做,祝你大学活出精彩,干出意义
还是风行全,部分有版权的可能暂时不能看。
翻译成英语就是:Come on!Let us go to the movies,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哦亲,谢谢啦
快播,百度较好,能一边播边一边下,在缓存内还可单独看。
答: 锦州治疗脊髓压迫症好评医生有哪些
答: 5、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
答: 你好,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絮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
答: 不知他是从小就这样的,还是长大后遇到什么事情改变的。如果是从小的我认为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病最好在小时候通过行为矫正来改善,一旦成人定型后会很难改变,但也不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这个问题已有很多优质答案,不知道我的答案还能不能被看到。&br&想分享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年轻的时候看看,对三观大有裨益。&br&在此与你共勉。&br&哦,当然里面会加一些私货,那么多答案居然都没提到我最喜欢的电影,不开心。&br&&br&一、《人生七年》&img src=&/64aec1e0021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img src=&/0f6b18d5e41d66ef0ab34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br&为什么将这系列的纪录片放在第一位呢?&br&因为,它实在是太了不起了!&br&我从未想过,一部纪录片居然能横贯56年的岁月时光。&br&我从未想过,居然可以从一部纪录片中看到14种人生。&br&但《人生七年》做到了。&br&正如美国影评家Roger Ebert所说的一样:The up series is on my list of the greatest films of all time.&br&这部纪录片让我惊艳。&br&&br&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br&一开始,拍这部片子的本意是揭示不同的阶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在这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发现自己从开拍时试图映照英国阶级社会状况的社会观察者,演变成一个命运的沉思者。&br&&br&这里,放上刘瑜老师的影评《记得当年草上飞》(节选),当年我就是从这篇影评了解到这部纪录片的,感谢刘瑜老师。&br&&br&&blockquote&但这个纪录片看下来,给人最大的冲击完全不是其政治内涵,而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几乎成了陈词滥调的用语——生命的荒诞。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圣诞树下的那个礼物,会在打开的一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br&&br&但是,圣诞老人始终没有出现。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比赛发胖,关键是,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br&&br&......&br&&br&这样说又似乎不公平。放弃了政治抱负转而热衷园艺的John,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柔和;无家可归的Nick在42岁之后竟然成功跻身地方政治,变得更积极。 这样的人性成长也可说是收获?事实上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在时光的雕刻下,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说到底,谁都终将被扔回时间的海底,在那里与其它鱼虾贝壳一同聆听无边寂静,而在这之前,我们能指望的,大约只是心灵成长,祈祷生的优雅可以抚慰它的渺小。 &/blockquote&&br&二、《浮生一日》&img src=&/722b72eaf355852aac65b42c5e199d5b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br&年轻时,我希望你去看看全世界。&br&一天内,你看见生命的伊始,看见生命的结束。看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看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看生活富足的人们。有人坐在地上用手抓着浇汁凉米饭,有人坐在环境舒适的餐厅吃回转寿司。有人站在高峰仰望天空俯瞰世界,有人穿梭在喧闹肮脏的街道,看市井生活。 &br&就在你发呆的刹那,有多少生命离开,有多少生命降临。世界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br&有一天,我想背上包行走世界,看市井生活,认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学说不同语言。或许某一天我会鼓足勇气登山,跳伞,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 &br&走的地方多了,看的东西多了,会不会就能够更坦然的面对生命的本色,生活的各种,也更加平静的接受这个世界?&br&&br&&br&两位奥斯卡金像级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联同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破天荒合作,并得全球网民掌镜,在日,以「爱」和「恐惧」为题,集体创作了愈80,000段,共4,500小时的影片。当中影片来自世界各地、人、事,并演绎了不同的人活在这一天,那许多满载悲喜,失落与幸褔的故事:从繁华的大城巿到素被世人遗忘的乡野、从驾名车的富豪到街边的擦鞋童、从寄人篱下的生活到色彩缤纷的狂欢世界,影像情感丰富,极具感染力。&br&这万千来自五大洋&u&七大洲&/u&的创作,经过金像班底的鬼斧神工,如今终于跃上大银幕,让全人类乘着八万多个趣味盎然的镜头,见证这时间囊里的一日人生。&br&&br&&blockquote&&p&《浮生一日》的意境很像京韵大鼓唱段《丑末寅初》(《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原本只作为《南阳关》的“帽儿”,后成独立唱段,曲词儿按渔樵耕读的顺序(后面再加不用工作的闺秀和未成年小牧童)描述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的生活景况,像一组平行蒙太奇画面: &br&&/p&&p&“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这个铃儿听不见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粱。 &br&&/p&&p&“架上的金鸡不住地连声唱,千门开、万户放,这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离了店房,够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 &br&&/p&&p&“渔翁出舱解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它是扑扑楞楞两翅儿忙啊,这不飞过了扬子江。 &br&&/p&&p&“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云淡淡、雾茫茫,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着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 &br&&/p&&p&“农夫清晨早下地,拉过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收仓闭户,奉上那一份钱粮。 &br&&/p&&p&“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蹬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书房。 &br&&/p&&p&“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我只见他,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她是俏梳妆。 &br&&/p&&p&“牧牛童儿不住地高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蹬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那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越过了小溪旁。” &/p&&/blockquote&&br&来自豆瓣用户纳兰妙殊,侵删。&br&&br&三、《天地玄黄》&img src=&/b7b6efbb2f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b7b6efbb2f_r.jpg&&&br&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br&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回答。&br&去看看《Baraka》吧,你的心里,或许将出现一个答案。&br&《Baraka》,一个不知所云的符号,一个不属于大众英语语系的单词 。&br&《Baraka》,一个偶然看到,却会必然记住的电影 。&br&《Baraka》,一个承载天地文明,岁月流逝的时光 。&br&Baraka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br&这本身就是在一种虔诚的洗礼,一种心灵上的天人合一,一种神秘却又尊敬的赞歌。 &br&&br&&br&美国纪录片《天地玄黄》外文名《Baraka》导演:罗恩·弗里克。&br&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开场用大场景,全景方式呈现了全球各地最为壮丽的大自然的奇迹,从世界屋脊融化的雪水流到得克萨斯的拱石国家公园,从热带雨林随着季风飘向埃及法老的金字塔,用了30分钟左右的篇幅让我经历了阿根廷的瀑布之水冲洗,阿富汗风沙的吹凌,夏威夷火山的炙烤和澳大利亚埃尔斯岩烈日的威灵。内容涵盖了7大洲40多个地区的70多个奇观。&br&&br&&blockquote&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br&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并无对白,效果绝对震撼。&br&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br&欣赏并观摩电影,并不仅仅是摄像师的专利,拍摄静态照片的摄影家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从摄影家的角度欣赏电影,注重的并不是演员的投入表演,也不是惊心动魄的视觉效果。 那么,摄影师选择电影的基本条件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环境。其次是场景的选择。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的十部电影,它们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恨不得身临其境。&br&据称,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个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的高额出场费的电影来说,投资是相当可观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时,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为你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br&Baraka中的场景,是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梦寐以求的。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驻足。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吸收。除了风景之外,导演还利用电脑程控技术,拍摄了大量延时镜头,以反映曼哈顿和东京街头的繁忙场景。这固然是动态影片的特点,但是静态照片摄影师能不能考虑使用延时曝光效果来表达一些忙碌的景象呢?&br&随这部电影上市的还有一本精美的画册,详细的记录了电影拍摄的种种有趣的经历。同时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br&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足的话,它的创意和拍摄手法似乎和1983年的一部名为《Koyaanisqatsi》的电影颇为雷同。有意思的是,《Koyaanisqatsi》的导演和摄像也是这位Ron Fricke。&br&正如这部电影颇为怪诞的片名一样,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懂得,并愿意欣赏视觉艺术的人士的杰作。 &/blockquote&&br&四、《寻找小糖人》&img src=&/9c20a728aae67f53f7ccd30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8& data-original=&/9c20a728aae67f53f7ccd30_r.jpg&&&br&&br&这部电影是在英语课上看到的,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br&怎么会有这么吊诡的故事?&br&Legendary!&br&直到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不是什么苦尽甘来的励志故事,毕竟小糖人的隐晦所指是“毒品”,似是恰好暗合了南非那个时代的反叛、迷茫与动荡,潮水褪去,无论是个体的年少轻狂还是社会的剧烈变化,都已成微甘的追忆。&br&&br&寻找小糖人》是瑞典导演Malik Bendjelloul的作品,讲述了美国底特律民谣唱作人罗德里格斯(Rodriguez)的传奇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罗德里格斯在发行了两张反响一般的专辑之后便在流行乐坛消失匿迹,但在千里之外的南非,他的歌却影响了一代人。本片讲述的就是两位罗德里格斯的铁杆乐迷寻找他的过程。最终,乐迷经过努力如愿找到罗德里格斯,还把他请到了南非举办了巡回演出。2013年2月&u&奥斯卡奖&/u&中,《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成功摘得“最佳纪录片奖”。可惜的是,2014年5月,Malik Bendjelloul导演由于饱受忧郁症困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自杀身亡,当时年仅36岁。&br&&br&&br&&blockquote&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娓娓道来的“纪录”形式,这部片子像一部悬疑电影一样(夸张的说)。不过如果真把这个故事当作剧情片来拍,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这个故事。毕竟,这也太曲折了些。 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怀才不遇的,片中的主角更是这样。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角被描绘的形象是一个苦逼到不能在苦逼的人,甚至好多人以为他死了。但当他真正出场的那一幕,就是他打开窗子,直面镜头的时候,有些茫然,有些疑惑,脸上满是生活的痕迹。&br&&br&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物,在美国默默无闻,从事着最底层的体力活,但是南非却成为激励一代人的音乐斗士,一个屌丝音乐人的神话,一年能看一部这么动人的电影足矣。作为一部记录片,形式并不是重点,影片的关键在这个传奇音乐人罗德里格斯,一边讲述他的故事,一边放着他的音乐,说实话,他的音乐如果放在改革开放前传到中国同样会红的,因为这种自由的曲风特别能打动向往自由的心。&/blockquote&&br&五、《篮球梦》&img src=&/e67fbf54ec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2&&&br&“教练,我想打篮球,”&br&我们的梦想是如何歇菜的? &br&在很小的时候都有梦想,可能梦想不着边际,科学家啊将军啊,但至少,那里寄托着最纯粹而美好的希望。&br&长大了,懂得多了,梦想便被现实吞噬,越来越远了。&br&而今,你们在哪里呢?&br&&br&导演是Steve James。&br&此片花费六年时间拍摄,讲述两个来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少年追逐篮球梦的过程。他们具有非凡的篮球才能,却只能在街头篮球赛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发现,他们的人生才似乎有了转机,但其中的一人却还是因为膝伤而毁灭了多年梦想,另一个则进了大学离梦想靠近。除了是一部成功的运动纪录片外,本片还探讨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向人们展示了年轻的黑人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苦。本片获得了包括了国际纪录片联合会大奖在内的12项大奖。&br&&br&&blockquote&当年这部影片在美国放映时广受好评,评论家也称它为“完全的令人目不暇接”和“具有超强的震撼力”,已经“让人无法忘记”。&br&一部拒绝奥斯卡的最佳影片&br&芝家哥影评人协会最佳电影&br&荣货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提名&br&篮球梦──追逐打进NBA的大梦&br&对亚瑟和威廉而言,打球,是他们逃离芝加哥街头险恶的唯一途径。和千千万万个黑人男孩一样,他们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NBA的明星球员。《篮球梦》原是一部纪录片,追踪报导这五载这两位年轻人在篮球场上力争上游的过程,全美影评人一至赞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纪录片。&br&美国专业体育杂志《Sports Illustrate》甄选出的影史上十部最伟大体育电影:名列第三位。&/blockquote&&br&好的,我又来了,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br&&br&六、《好死不如赖活着》&br&&img src=&/10d049b407cde9ff5882dd7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10d049b407cde9ff5882dd7_r.jpg&&&br&&br&关于这部片子,我能告诉你的,不外乎为一个悲剧性的家庭故事。&br&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艾滋病“重灾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br&那些天,在死亡阴影笼罩下,人们每天都在告别,习以为常街头同时出殡的队伍,此起彼伏的哭泣声;而在四周惴惴不可终日的恐慌中,五人就有四个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被死神扼住咽喉的一家人,面对可以预见的死期,他们将该如何存活? &br&&br&本部纪录片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而恐怖的话题,以跟踪拍摄被感染的马深义一家为整条线索,赤裸裸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死的生活原态和他们的心路。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乡村中,很多村民在卖血脱贫的鼓惑中,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马深义一家就住在文楼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儿马宁宁以外,整个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纪录片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讲述艾滋病带给整个家庭的这场灾难。 &br&本片荣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br&&br&&br&&blockquote&发现这个片子纯属偶然,当时我本来是想下载那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纪录片《颖州的孩子》,结果却找到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后者带来的震憾远胜过前者。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死亡,尽管我只是一个旁观者。片子没有什么技巧,最大的特色是真实。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背景音乐,只有马深义一家的日常生活。拍摄者和被摄者朝夕相处,面对面的交流,历经盛夏、深秋、严冬,见证了雷妹从发病到去世的全过程,真实记录了艾滋病带给一个家庭的巨大痛苦和恐惧。也许只有在死亡面前,人才会明白生命的可贵。当死亡一天天临近,生命也就越发的沉重,直到无法承受。&br&&/blockquote&&br&&br&七、《提提卡失序记事》&br&&img src=&/fbb44f273a230cef44819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br&你肯定会觉得自己是个正常的人。&br&但你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挣扎在自我的世界里。&br&他们被视为异类,被旁观,被治疗。&br&我想你应该看看他们。&br&&br&1967年拍得美国纪实片,片长84分钟,提提卡蠢事 Titicut Follies ,还被翻成《提提卡失序记事》《蒂蒂喀特轻松歌舞剧》 &br&这部精神病监狱实录,公开放映之前必须获得狱方主管的批准,因为暴露出太多的阴暗面而通不过狱方的审查。&br&记录了精神病人倍受误解和虐待的可怕时期。导演用手提摄象机营造了亲临地狱的感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类仅是由于别人的误解或自身精神问题而完全丧失做人的基本权利。&br&&br&&blockquote&当几位纪录片导演被问及- 你心目中最伟大的纪录片是?&br&尼克·布鲁姆菲尔德:“也许是弗瑞德·怀斯曼的[提提卡失序记事](Titicut Follies,1967),影片是在一所精神病院拍的,拍得既有趣又恐怖。这不是一部我会时常翻出来温习的影片,但它确实非常惊人。”&br&索菲·菲尼斯(Sophie Fiennes,[胡佛街复兴]导演):“[提提卡失序记事],假如这是一部故事片,恐怕导演和编剧都会被逮捕。影片刚开始被禁,但真相是封锁不住的。怀斯曼无所畏惧的勇气叫人钦佩。多亏了他的影片,我们才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变得极端冷酷和残暴。”&/blockquote&&br&八、《在世界尽头相遇》&img src=&/4fdceaa1cfa8c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br&去南极本来就是一件浪漫的事。&br&而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南极。 &br&Herzog的南极向我们献出他对科学世界的人文思考。&br&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科技与自然,关系是那么微妙。&br&人借助科技将自然变成人的自然,然而自然的威力却能将一切轻易抹去,包括改变了它的人。也许下一个冰河世纪后,人类将不复存在,而这片冰雪的世界,还将以它的方式存在下去。&br&&br&这部纪录片的编剧、导演和旁白均由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来担当,记录了他与剧组前往南极洲拍摄当地生物、居民以及独特地理风貌的历程。这部纪录片并不是一部关于南极著名的企鹅的影片,而是去探索南极的人类生活,以及壮丽神奇的南极洲美景。他们前往由美国国家科学 基金会南极计划部门运作的南极洲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位于罗斯岛的麦克默多站进行拍摄,在当地采访了一些在作业、后勤、IT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援的成员后,他们陆续前往海豹基地、潜水营地等南极洲人类扎营的地点,沿途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做了很多包括细胞生物学家塞缪尔·宝泽(Samuel Bowser)、动物学家占·保罗斯基(Jan Pawlowski)、企鹅研究学者大卫·安利(David Ainley)等在内的简短访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拍摄探索的并不在于展现科研领域,而在向大众揭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br&本片提名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br&&br&&blockquote&&p&Herzog似乎毫不在意BBC等常常呈现的极地风光,什么高大的冰山,肥胖的帝企鹅,光怪陆离的极光等,统统在这里看不到。Herzog呈现给我们的南极,是一个被打上了深刻人类烙印的南极。我们从他的镜头中看到的,是一个到处是烂泥坑的大工地似的南极大本营,人们住在集装箱一样的房子里。到达南极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观赏美丽的风景,而是学习如何极地求生。七八个人戴着塑料桶(模拟极地黑夜或暴风雪时的感观效果)拴在同一条绳子上一步一滑地朝着完全错误的方向走去,这个训练直观地说明了南极生存条件之恶劣,而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又是如何vulnerable。 &br&&br&Herzog关注的永远是人,是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为各种原因长年驻守的人。这里的每一扇门后面,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在这儿,银行家开大巴,哲学家开挖土机,博士生种蔬菜,生物学家开摇滚音乐会。这个殊彩纷呈的人群还包括了一些堪称异类的人物,比如那个女旅游家,曾乘垃圾车长途旅行,在沙漠里断了水,每日饮两小杯水为生。她的脸皱纹密布,访谈时她在涂一张油画,血红的船头,刺向上方。 &/p&&/blockquote&&br&&br&好的,纪录片们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私货环节。&br&安利电影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br&先推荐一下最近刚看的吧。&br&&br&《小森林》&img src=&/2edbc3b463eca3ea580b105b2a0581ed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2edbc3b463eca3ea580b105b2a0581ed_r.jpg&&&img src=&/df2817a73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df2817a73_r.jpg&&&br&&br&&br&&br&&blockquote&春夏秋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她在寂静和努力中,慢慢重塑了自己的生活和意义、期盼母亲的来信、善待邻家的缘分,在被“抛弃”和被遗落,她静静落下自己的种子,安静自然地承续自然的生存规律和方式,成长为一株坚强又闪亮的山中花蕾。市子很少柔软,没有矫情,坚强得像一棵树,在寂静的山林中,听风而生,饮雨而活,安排着自我生息,盼望着远方母亲的消息。 &/blockquote&&br&其实我一向对桥本妹子不感冒,可看完了小森林之后,我几乎爱上了她。&br&&br&像市子这样独立,坚强,温柔的姑娘,我最喜欢啦~&br&&br&&p&(桥本爱 × 村妹纸 × 天然呆 × 心独白 × 野食谱 × 闲生活 × 农家乐 + 万变云 + 清爽风 + 绿油油 + 湿淋淋 + 小动物)/ 无剧情 = 抗抑郁特效治愈片 &/p&&p&小森,品尝自然,或者用最简单的方法烹调自然的饮食,是一种平实原始的生活方式。 &br&每个时节有每个时节的劳作,然后去品味时令蔬菜和肉类,才能尝到最真实的风味,接着用一年的光阴去期待。 &br&恬静自然,返璞归真,朴素真实,有美景和美食的电影。&br&&/p&&blockquote&&p&小森, &br&是山腰浓浓的雾气, &br&是夜晚滴答的雨水, &br&是早晨冰凉的薄霜, &br&是门前皑皑的白雪; &br&&br&小森, &br&是井边的蛙声, &br&是树上的蝉歌, &br&是窗棂的振翅, &br&是田间的鸟鸣; &br&&/p&&p&小森, &br&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br&是潺潺流淌的溪水, &br&是滚滚而去的麦浪, &br&是铺满落叶的山路; &br&&br&小森, &/p&&p&是酸甜红透的番茄, &br&是咧嘴大笑的板栗, &br&是香甜细腻的鳟鱼, &br&是肥美可口的鸭肉; &br&&br&&/p&&/blockquote&&br&咦,这边有一个坑还没有填。&br&今天就再加几个吧。&br&因为好多著名的电影其他答案都已经提到了,所以还是上私货。&br&&br&&br&&br&《哪啊哪啊神去村》&br&&br&&img src=&/b112bbdcc16c5f9efd84367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b112bbdcc16c5f9efd84367_r.jpg&&&br&&br&之前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时,我以为是“啊啊啊啊神去村”......还在想,这个电影真是活力十足,请原谅我瞎(笑)。&br&电影讲的是一个日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笑)&br&&p&超暖人心的森林系,简单质朴纯真活泼可爱。&/p&&p&大自然与乡村日常的点点滴滴,淳朴人性里的细细闪光,给呆板冰冷的城市生活的暖心一击。 &/p&&p&因为考大学失败,刚刚告别高中时代的都市青年平野勇气(染谷将太 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偶然被林业培训生宣传材料上的美丽女孩所吸引,于是脑瓜一热来到三重县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僻小山村接受为期一年的林业培训课程。一开始他吊儿郎当,毫无干劲儿,因此饱受前辈饭田与喜(伊藤英明 饰)的斥责。正当勇气准备逃离之际,与封面美女石井直纪(长泽雅美 饰)不期而遇让他鬼使神差地又回到宿舍。前期培训结束,勇气随着饭田前辈来到神去村,跟随师父(光石研 饰)开始实地修行与学习。严苛的环境打磨着这个都市青年的骄傲和浮躁,不知不觉中他已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伐木工…… &br&本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作改编。&/p&&blockquote&&p&比起《哪啊哪啊神去村》,香港人把这部电影译为《恋上春树》,无疑是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而在大多时候,港译总是走的剧透和噱头路线,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br&&/p&&p&这种青春、励志、热血和半治愈类型的电影,也是平成年代日本电影的一大特色。从1989年周防正行《五个光头的少年》到《五个相扑的少年》,中间泷田洋二郎《入殓师》超越巅峰,到2013年石井裕也《编舟记》,从一群人到一个人,从愣头青到内向男,影片讲的其实都是一回事: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用一年或一辈子的时间,专注于某项不起眼的、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工作职业——从当和尚、相扑手、入殓师到编字典。矢口史靖也是其中一员,从《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到《快乐飞行》,他乐衷于讲述新手被踩,菜鸟初飞。看似千篇一律,实际上总有新意,回味无穷。这回的《恋上春树》,正是励志喜剧的又一佳作。 &br&&/p&&/blockquote&哦对,说起《入殓师》,也是一部很好的《文艺片》,大家应该都听过的很多,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br&《编舟记》还没有看过,豆瓣评分8.5应该不会太差。&br&&br&&br&《金氏漂流记》&br&&br&&img src=&/de907ed8f9fb92d42de22deb7c290401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br&这一部,我记得很清楚,高中的一天,中午回家看到了电视里在放这部电影,过程中一直在哈哈哈哈,啧啧啧啧,结果喜闻乐见的下午迟到了,被老师骂了一通。&br&这是一个衰男和一个宅女的爱情故事。&br&这是炸酱面爱好者的福音。&br&这是一个苦逼而又欢乐的都市童话。&br&这是一个有关孤独与生存的故事。&br&&br&金盛瑾(郑在泳 饰)因公司重组而失去了工作,同时债台高筑,妻子也离他而去,对人生彻底失望的金盛瑾爬上了汉江的大桥,纵身一跃…… 然而金盛瑾醒转过来之后,发现自己漂流到了汉江的江心小岛上,短暂的脱身努力失败后,金盛瑾在城市的边缘陷入了鲁宾孙一般的境地,回想起现代生活的局促忙碌,金盛瑾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始依靠小岛上的各种废品过起了化外人生。与此同时,在城市高楼中,一位有自闭症的金小姐(郑丽媛 饰)恰巧用相机目睹了金盛瑾自杀的情形,这个一年中只在演习时窥探大街的女孩生活中自此闯入了一个外星人般的都市鲁宾孙。金小姐在夜晚时分进入对她来说危机四伏的街道,以便给金先生送出自己的信号,而金盛瑾则用沙滩上的大字来回应,这对儿奇妙的笔友慢慢维系着这份情谊,但是在纷乱的都市中,这段关系会走向何方呢?&br&&br&&blockquote&也曾想过一人一座城。一人一片岛。 &br&鲁宾逊漂流记有些复杂。这个漂流记很离谱,却又真实。 &br&上帝给你一个缓冲的机会。远离一阵喧嚣,远离永远需要不停的挣扎, &br&赐你一片桃源,你有什么话好说。 &br&搜寻所有的残留物,原来也是这么有意思。 &br&生存本能在体内蠢蠢欲动。 &br&然而现实却又是,这片岛却还保持着与城的联系。 &br&所以,也必须要继续挣扎。 &br&可是那些挣扎永远没有这片岛曾赐你的挣扎来的强烈。 &br&所以,连三年不爱见光的她也因为你重新面对这个她依赖的星球。 &br&现实与童话的不断交叉碰撞,就会有那名为爱的火花。 &/blockquote&&br&有空再更,谢谢点赞与评论的旁友。
这个问题已有很多优质答案,不知道我的答案还能不能被看到。 想分享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年轻的时候看看,对三观大有裨益。 在此与你共勉。 哦,当然里面会加一些私货,那么多答案居然都没提到我最喜欢的电影,不开心。 一、《人生七年》 为什么将这系列的纪…
&p&&b&《雇佣人生》:摧毁世界观的七分钟&/b&&/p&&p&有这样一部短片,只有短短的七分钟,却席卷了世界上102项大奖;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能让你你进入深深的思考——这就是2008年于阿根廷上映的动画短片《雇佣人生》。&/p&&img src=&/efafaa9efaa12e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efafaa9efaa12e_r.jpg&&&p&影片开始。一个造型奇特的闹钟响起…… &/p&&img src=&/70fdbee4a209ce844bf2d5b24adbbe76_b.pn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70fdbee4a209ce844bf2d5b24adbbe76_r.png&&&p&一个面貌普通毫无特点的秃头香肠男从睡梦中醒来……&/p&&img src=&/6b145fffd340dbd8a521ee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b145fffd340dbd8a521ee_r.png&&&p&接下来画风一转,一个人形落地灯突然出现,古怪的造型引起了我极大的不适…… &/p&&img src=&/b1cff4f069b0e2_b.pn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b1cff4f069b0e2_r.png&&&p&原来秃头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活人组成的——镜子、桌椅、吊灯、门口的衣帽架子……他们面无表情,只是偶尔眨下眼睛(注意那个吊灯,我很好奇这人怎么上去的,又挂在哪里?)……&/p&&img src=&/9b391ff632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9b391ff632_r.png&&&p&秃头出了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活人组成,出租车、红绿灯、电动门甚至是电梯的配重…… &/p&&img src=&/c89ddbb71cea39c43b8e2eb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10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c89ddbb71cea39c43b8e2eb_r.png&&&p&秃头上了电梯,在杂物柜放好公文包和外套……&/p&&img src=&/f8a135c5f5eb3d83ea2aacc_b.pn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f8a135c5f5eb3d83ea2aacc_r.png&&&p&来到办公室门口……&img src=&/02db2febbdc5031212beaf3_b.pn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02db2febbdc5031212beaf3_r.png&&&/p&&p&然后他趴了下去……&img src=&/08104f05ddbb06e8baa0d90fce1f7619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08104f05ddbb06e8baa0d90fce1f7619_r.png&&&/p&&p&原来他也不过是个脚垫而已……&img src=&/3f59d7dff0dadccb_b.png& data-rawwidth=&1076&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6& data-original=&/3f59d7dff0dadccb_r.png&&&/p&&p&影片结束。&/p&&p&自从我们踏入社会,就时刻处于雇佣之中,受别人雇佣,雇用别人,或者两者都有。&/p&&p&我们在这种关系中获取生存资源,同时贡献时间和劳动,以创造价值;我们在这种关系中获取社会认可,同时不断地拾级而上,以期获得更大的展示平台——可以说,雇佣关系构成了社会的根本,是社会协作建立的基石。&/p&&p&雇佣关系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让一切“眼前的苟且”变得理所应当,让我们的低质化生存变得顺理成章。我们早九晚五,我们两点一线,我们时时刻刻用生存的重压为自己开脱——我搬起砖就没法抱你,我放下砖就没法养你——我们在雇佣关系里里,忙碌于生存本身,我们只有生存和更好地生存两种状态,却逐渐忘却了生存和生活的差别,也忘却了人生的真正意义。&/p&&p&——在影片中,我们听不到一句台词,我们看不到一个表情,所有人都沉默、木讷、机械、刻板。他们是砖、是瓦、是家具、是出租车、是电动门、是红绿灯,就是不是人类,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真实写照。&/p&&p&雇佣关系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会让我们获得一种虚幻的成长——加薪、升职、创业、竞选获胜……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似乎越来越靠近世界的中心,我们不断踏上更高的平台,以为自己越来越强大。但实际情况却是,一山还有一山高,等我们总有一天爬到尽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俯瞰整个世界时,头顶上依然踩着他人的鞋底。&/p&&p&——在影片中,主角出门之前就已经有7个人为他服务,应该算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体面人了,然而他却依然逃脱不了做一只脚垫的命运,这充分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话:“很多时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绝望是什么。”&/p&&p&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存中变得“苟且”,我们在永无止境的“成长”里变得虚幻。&/p&&p&我们上一次的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我们上一次的嚎啕大哭在何种场合?我们上一次的心灵感动发生于何种境况?我们上一次的善良、上一次的柔软、上一次的淋漓尽致、上一次的仰天长啸……都淹没在时间的哪里、空间的何处?&/p&&p&更可怕的是,我们还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我们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超过他的心理健康,我们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兴趣远远大于带他去游乐园。&/p&&p&我们对孩子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找到工作。我们对孩子问:成绩多少,考第几名?我们对孩子吼:考这么差,再这样你就滚出这个家!我们对孩子哭: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呢?&/p&&p&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雇佣关系:我们提供衣食住行,孩子负责学学学学。&/p&&p&我们用教育扼杀孩子的天性,我们用前途迷惑孩子的认知,我们在孩子最纯真、最自然、最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候对他说:&/p&&p&趴到那里去,你是一张脚垫。&/p&&p&&b&PS1:&/b&&/p&&p&说实话,不太喜欢写这种纯发泄的东西,总觉得没有任何帮助,大段的排比句子和段落感觉就像老八股。但是很多事情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工程学的解决办法的,所以发泄一下,之后该干嘛干嘛,也是一种选择。&/p&&p&&b&PS2:&/b&&/p&&p&写几句不着调的短评:&/p&&p&1.片中的主角即便是一只脚垫,也要刮过胡子、打上领带,衣着整齐体面地出门,这部片子再次强调了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即便是做脚垫,也要做最干净、最神清气爽的那只。&/p&&p&2.片子中的各种设施虽然都是人类,但按照体型分工不同——孩子做椅子、女人做挂架、瘦子做信号灯、高个子做大门、大胖子做电梯配重……这说明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嵌入社会;更说明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人,让每个人都人尽其用,才能效率倍增。&/p&&p&3.片中的人类只能做一些支撑性的设备,架子、椅子、桌子、垫子等等,但是核心还不能取代,比如灯泡、镜子、闹钟这些超出人类物理机能的部件,所以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极限,充分利用世界、善待世界,世界才会回馈人类最美好的未来。&/p&&p&4.片中出现的所有人都在进行一种简单重复劳动,而且人力资源浪费很多(桌椅用3个人、大门用4个人,脚垫都得用1个人)。这部片子直接地讽刺了国有企业和各种体制内单位的人浮于事、机构臃肿。&/p&&p&5.欢迎补充……&/p&&p&日于北京海淀&/p&
《雇佣人生》:摧毁世界观的七分钟有这样一部短片,只有短短的七分钟,却席卷了世界上102项大奖;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却能让你你进入深深的思考——这就是2008年于阿根廷上映的动画短片《雇佣人生》。影片开始。一个造型奇特的闹钟响起…… 一个面貌普通毫无…
&p&&b&拍不了。&/b&&br&&/p&&p&&b&我们能拍的,只有「中国式」的犯罪片。&/b&&/p&&br&&p&&b&原因,我会掰开揉碎了讲。&/b&&/p&&p&&b&这篇,大概会是网上相关话题讨论里最细致的解答。&/b&&/p&&br&&br&&p&&b&拍电影,要讲究语境问题。&/b&&/p&&br&&p&作为一个非常非常想拍犯罪片的电影人,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在某度随机搜索一个犯罪案件名/新闻主角名,看这个案子的资料,然后顺着网页右边的「其他人还搜」、「相关人物」、「相关事件」一个个往下点。每个链接里都是一个故事,里面好多的人,还有人和人之间难以捉摸的关系。&/p&&p&每次看完,都口干舌燥,心里有血在滚烫地翻腾。&/p&&p&孙志刚事件、李乔明、唐福珍、呼格、李桂英……这些名字,就在脑海里盘旋,他们对这个世界所做的,和这个世界对他们所做的。那些被逼到绝境的活生生的,人的情感,让我的脑子,嗡嗡响。&/p&&p&也许是先天共情能力就比较强,每次看这些事件,我总有极为强烈的代入感。&/p&&p&有时候真的觉得好难过啊,难过得睡不着觉。&/p&&p&闭上眼睛就想,人在那个境况下,得多无助啊,得多绝望啊,得怎么办啊,怎么才能救自己啊。&/p&&p&想啊,想啊,作为一个阴影本身就比较严重的人,能得出的唯一的结论,就是——如果我处在那些情况里,大概会飞快地自杀吧,因为真的太难受了。&/p&&p&越想,就越生气。&/p&&br&&p&作为旁观者我能做什么?我不知道,可能我就是做不了什么,也真的没什么用吧。可我总觉得,我想表达点什么,我还有话要说。&/p&&br&&p&后来,我进入了电影行业,而且是一名创作者的身份,开始学着做一个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手艺人。我太憧憬了,摩拳擦掌的,拍过两个故事短片以后,我写了第一个长片故事大纲,想慢慢写,留着将来自己拍。&/p&&p&故事的原型,是当年的夏俊峰事件,就是那个刺死城管后被判死刑的水果小贩。&/p&&p&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的网络舆论,一边倒的都是城管死得好,夏俊峰杀得好,不该判死刑,整个网络汹涌着让他免死的呼声。还有他的儿子,被当做天才儿童画家,被某女歌手认作干儿子,无数人同情他即将成为无父之子。&/p&&p&我当时觉得没什么问题。&/p&&p&直到有天我和一个师妹聊起这个案子,师妹说「我不知道怎么看这事,我爸其实是当城管的」。&/p&&p&我一愣,忽然想到,要是那两个死掉的城管是有家室有孩子的人呢?&/p&&p&要是那孩子和夏俊峰的儿子一样大,他们会被身边的人们和陌生人怎样对待呢?&/p&&p&他们要是看到这么多人义愤填膺地叫喊他们的父亲死得好,而且都力图让他们的「弑父仇人」免死,会是什么心情呢?&/p&&p&当时事件的原始经过版本特别多,没有一个真正能称为是真实的经过。万一当时两个城管里有一个,哪怕是一个,是无辜的,平时行善的好人呢?&/p&&p&中国的大环境,城管是有很大很大问题的,可是在孩子心里这就是父亲啊。那城管的孩子会怎么看夏俊峰的儿子?会怎么看那些公知?&/p&&p&酝酿很久以后,一口气写完了。里面的许多设定,好些人物,至今我都很喜欢。&/p&&p&但这个大纲是有漏洞的,前半截编排非常细致,但到了后面,有些事情圆不上了,人物行动和人物能力的关系配置出了问题。&/p&&br&&p&我当时写信给在知乎认识的一个非常认可的编剧前辈求助,通了好几回长信,他非常耐心地给了我许多建议,让我得以剔除许多许多问题。我到现在都一直非常感激他,作为我认识的第一个真正的职业编剧,能够指点当时那个对编剧一无所知的我。&/p&&p&可是,最根上的漏洞必须得靠自己,这对当时的我,实在太难了,于是一直搁置。&/p&&br&&p&后来我遇到现在的师父。给他完整地讲完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他决定收我当徒弟。但后来我和他细聊故事时,他却大大摇头。&/p&&p&我:我知道这个审查有很大问题……&/p&&p&师父摆手:不不不不只是这个,你们这些小孩老是一上来就下猛手,刚下手啊别和体制粘太紧,审查当然是大问题了,这个问题就够要你命了。但是你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啊。&/p&&p&我:???&/p&&p&师父:就是屁股问题。你没觉得这个剧本你选的这个角度啊屁股坐的位置有些奇怪吗?&/p&&p&我:立场哪里不对了?&/p&&p&师父:你知道现在全国对城管的主流态度是什么吧?是骂,是踩,是认为他们作恶多端。你看你的剧本,第一主角是城管家的人,等于情感要代入到这个人身上,而且你正面在写这人,等于在为城管讲好话。对观众来讲,你这就是帮城管洗白了,你这是奔着人民公敌去了啊。&/p&&p&我:可我讨论的是就事论事的问题啊。公序良俗,和所有人都密切相关的事情,怎么就人民公敌了?我这故事又不是直接用的原案件,我这故事里城管是好人啊。&/p&&p&师父:城管队伍里肯定有好人,任何群体里每个人都不一样,肯定有好有坏嘛。但群体在外界留下既定印象以后,那个人就肯定会被群体代表的嘛。就算是好人,只要你是在大家公认的坏人堆里,那你也没法大声说自己是好人了。这就是中国目前的主流语境,在这个语境里,你就是不适合做这么一个片子的。上面审查不会给你过,下面老百姓看你也不顺眼,你拍它干啥?吃力不讨好到时候人山人海都骂你。这种提前就能预计到的结果,你要拍,有人会给你投吗?你自己有钱拍吗?那你说你换不换。&/p&&p&我不死心:那故事本身呢到底有没有意思?那这种和主流语境不符合的都得避开?&/p&&p&师父:有意思,那也没用啊,和主流语境不贴就得躲。你要是就事论事说得深了,观众还不乐意看呢。可能以后能拍吧,但不是现在。不过这个以后,估计也……&/p&&br&&p&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语境」这个词,对电影创作来讲有多重要。&/p&&br&&p&而我和师父聊到的那些,其实就是在这个答案的开头,我说的「中国式」语境的一部分。&/p&&b&语境不合,会产生的问题太多了。&/b&&br&&br&——————————————&br&&p&&b&(到这里提醒一下:后面没图,但特特特特特特特特别长,建议单身狗吃饭佐餐看或单身狗睡前读或单身狗坐地铁阅。)&/b&&/p&不是真心想了解这个问题的,还是直接关闭的好……&br&&p&——————————————&/p&&br&&p&&b&语境,就是建立在主流价值观之上的逻辑体系的最终形态。&/b&&/p&&br&&p&&b&比如「武侠片」,大家喜欢武侠,其实是因为大侠可以法外执法,弥补法治的不足。但现今进入法治社会,很多人越来越意识到所谓「替天行道」其实就是人治,而其最大问题,是对单个人道德感要求过重,所以大众信任风险极大。加上现在信息透明程度更高,减少了信息障碍的庇护,大众眼中更难出现「完人」。久而久之,对单个人的怀疑程度也就增加。&/b&&/p&&p&&b&虽然法也有种种弊端,但法是相对稳定的。而人却会变。&/b&&/p&&p&&b&所以大家越来越希望法治更加健全,而非出现大侠拯救苍生。&/b&&/p&&p&&b&这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语境发生了改变。&/b&&/p&&br&&p&&b&比如「科幻片」,中国科幻片一直很难做,为什么?人为什么需要科幻?为什么需要乌托邦?因为对现实不满,想要推翻现实。那未来世界建立的根基是什么,是现实政权因为有弊端而垮台。什么你要推翻现实?醒醒查水表了。&/b&&/p&&p&&b&这就是执政党一定没有弊端,一定不会被推翻的中国语境,一个牢牢的枷锁。&/b&&/p&&br&&p&&b&比如「警匪片」,其实这就是犯罪片的一部分。&u&警匪片要好看,肯定要有比较出彩的匪徒和警察。你把匪徒写得太弱鸡,显不出警察的智商,匪徒写得太有魅力,又显得你政治不正确。而警察团队,你要写好看,观众需要代入感,肯定要有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受到阻力破不了案,突破重重难关才获胜,这才好看。&/u&&/b&&/p&&p&&b&&u&那问题来了,抛开刚刚说的劫匪问题,破不了案子肯定是警察内部有人拖后腿。你写了个聪明绝顶的领导,那肯定下面小警员得蠢。你要是写了聪明绝顶的普通干警,那肯定领导得蠢。要全都聪明,主要人物一气呵成一点阻力没有就破案了,那流水账剧情谁要看啊。有孙悟空就必须得有猪八戒。可是体制成员,你怎么能把人民公仆写成猪八戒呢?&/u&&/b&&/p&&br&&p&&b&上面说的这些,就是中国现在的电影创作者们,会遇到的尴尬——的冰山一角了。&/b&&/p&&p&&b&已经挺难了。&/b&&/p&&br&&br&&p&&b&题目里说到韩国。&/b&&/p&&p&&b&我本人是韩影死忠。朴赞郁脑残粉,奉俊昊资深迷妹。&/b&&/p&&p&&b&可韩国是民主国家。&/b&&/p&&br&&p&《恐怖直播》里都把总统黑成什么样了,骂韩国政府骂得那叫一个酸爽。&/p&&p&《回家的路》又顺手黑了一把韩国驻法国大使馆办事人员(讲全度妍演的韩国少妇受熟人之托,以400万韩元的酬劳将装有合法限量钻石的包带往欧洲,谁知内容物被掉包,警方在法国奥利机场截获皮包后从中查获十公斤海洛因,而她也因此获罪的故事)。和最近在中国发生的上海海关查货红酒运毒当事人不知情事件非常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p&&p&还有《熔炉》,虽然从专业角度它的故事讲得非常顺拐,技法也不好,完成度其实不够,但它胜在内核。而且剑指韩国法律漏洞,最终改变了国家。&/p&&p&《蝙蝠》讨论宗教、道德和私欲的冲突。&/p&&br&&p&&b&中国呢?可能也是民主吧。可能吧。&/b&&/p&&p&&b&不过上面那些讨论的问题能拍吗?很显然的,不能。&/b&&/p&&br&&p&&b&现在也许大家能稍微理解,在中国拍犯罪片有多难了。&/b&&/p&&br&&p&&b&所以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充斥着青春爱情片。所谓「小妞电影」。电影类型同质化极其严重。做得好的,多加一些喜剧元素。但本质还是那个类型。有做得好的,但看多了,还是腻。&/b&&/p&&p&&b&成熟的市场是需要百花齐放的。看一眼网上的舆论,韩国那些犯罪片大家都追捧,其实就知道观众还是需要犯罪片的。&/b&&/p&&p&&b&但犯罪片实在是很难做。&/b&&/p&&p&&b&又要考虑政治语境,又要考虑主流受众语境。&/b&&/p&&p&&b&两者各自认可的还不一定重合,范围又变小了几寸,哦不,几丈。&/b&&/p&&br&&p&所以坚持做犯罪片的创作者,基本都算是真的有表达欲望的。谁没事遭这罪?可我不是爱吗,没办法。&/p&&br&&p&&b&看下国内,近年的犯罪片其实真的不多。成色好的就更少了。&/b&&/p&&p&&b&蔡尚君的《人山人海》,非行的《全民目击》、李杨的《盲井》《盲山》、贾樟柯的《天注定》、张秉坚的《东北偏北》,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忻钰坤的《心迷宫》、杨庆的《火锅英雄》、王一淳的《黑处有什么》……&/b&&/p&&p&&b&这里面有一些,还不是我说的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犯罪片」。比如杨庆的《火锅英雄》,更像是一个黑色幽默的喜剧片,犯罪本身只是一个叙事元素。忻钰坤的《心迷宫》也是,作为新导演,完成度很惊艳,但中心还是有一点偏移。曹保平老师的《李米的猜想》也是,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李米的猜想》其实爱情片元素是要远远超过犯罪片元素的。&/b&&/p&&br&&p&&b&犯罪片,人要挣扎,为生存努力,为尊严殊死一搏,为愤怒,为仇恨,为赎罪,为一切激烈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要有现实根基。&/b&&/p&&p&&b&对我而言,我很看重这个电影和现实的联系。不然我会想,观众看的时候,难道不会疑惑:这个电影和我有什么关系?代入感,就下降了。&/b&&/p&&br&&p&&b&李杨的那两部就不提了,太真实,真实到可怕。这里面的案子,现实世界都发生过。《盲井》,「河北农民工结伙杀人伪造矿难骗保」,和电影几乎一样。《盲山》,「被拐卖女性郜艳敏被称为最美女教师」,只是结局不一样。蔡尚君的《人山人海》改编自六盘水追凶事件,真实事件带来的力量蕴进电影里,生猛。但这两个人,都有好些时候没有正经出犯罪片作品了。&/b&&/p&&p&&b&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因为之前就知道新闻,预知了结果减少了悬念带来的张力,但完成度是还不错的。蛮值得看好的导演。&/b&&/p&&p&&b&但我最想说的是谁呢?&/b&&/p&&p&&b&是曹保平。&/b&&/p&&br&&p&在电影学院,以成熟导演身份在学生心中占据极高呼声的,主要就是两个人——徐浩峰、曹保平。&/p&&p&全校基本没有人不喜欢徐浩峰老师,公选课节节爆满。&/p&&p&曹老师似乎没有公选课,在学校的时间也不那么多。但大家还是非常爱他的。&/p&&p&又会拍片又会上课的老师,理论和实践能结合,大概没人不喜欢吧。&/p&&p&事实上,电影学院早已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沉迷于象牙塔,死死抱着冷僻艺术不放。&/p&&p&&b&文艺片和商业片相轻的论调早就成为过去式。做产业和做艺术并不是你死我活的事,恶意制造对立的人,只能说不懂电影。&/b&&/p&&p&&b&现在大家的思维都是开阔包容而有活性的。&/b&&/p&&br&&p&&b&插入一下我朋友,青年导演孔靠谱老师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商业片不断培养中国的观影人群和健全电影市场产业,文艺片也就永远只能被局限在小众圈子里流传;如果没有文艺片去不断革新电影语言和传递人文精神,商业片早就沦为味同嚼蜡的视觉玩物。谁也离不开谁」。&/b&&/p&&br&&p&毕竟,台湾电影过度死磕小众艺术最后直接把整个产业给磕死了的教训放在前面呢。&/p&&br&&p&&b&已经全职做导演的宁浩管虎乌尔善等职业商业片导演不提,在校的方刚亮老师、薛晓路老师、曹保平老师等也都在拥抱商业,是好事。&/b&&/p&&p&&b&这一部部片,有优点有缺点,但总都是好事。毕竟都在让产业变得更好。光靠骂,永远救不了中国电影。想想韩国,80年代的时候,也是泡沫期,慢慢产业变大环境也变好,观众审美也提高,才有的后面的繁盛(别问我为什么不在这提金大中废除韩国电影审查的事)。&/b&&/p&&br&&p&曹老师的新片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在我朋友圈刷屏了。各个系——尤其文学系的学生,基本都在狂转。&/p&&p&最早看到的一条,讲的是他新片《追凶者也》的缘起,说,这个片,改编自「贵州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事件」。&/p&&p&我当时整个人眼前一亮,太高兴了。真的,没办法,一看到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我就高兴。&/p&&p&而且,六盘水这个事件,其实已经有人改编过了——2012年蔡尚君导演的《人山人海》原型就是这个案子。同属追凶的案件其实有好些个,曹保平为什么非选一个已经有人用过的事件原型改的剧本拍?这其实有点让我费解。太好奇了。&/p&&br&&p&然而看完整个人是懵逼的。&/p&&p&???&/p&&p&说好的六盘水呢?&/p&&p&这个成片,和六盘水五兄弟为被杀的小兄弟报仇那个案子一点关系都没有。&/p&&p&它讲的是刘烨演的修车工,被冤枉后,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被流言蜚语的干扰生活,希望儿子能好好成长,而去拼命自证清白和反抗的故事。&/p&&p&它是一个文本精准,视听语言纯熟,探讨议题隐晦却有分量的犯罪喜剧片。&/p&&p&哭笑不得。没看到六盘水,想哭。看到曹老师又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片子,又有点高兴。&/p&&p&我问男朋友:你觉得怎么样?&/p&&p&男朋友:哈哈哈好多地方超级好笑,你呢?&/p&&p&我:这附近哪有云南馆子?啊,我想吃鸡枞。&/p&&p&别问我为什么。你看完也会想吃鸡枞的。。。&/p&&br&&p&最大的观感是:&/p&&p&&b&王砚辉演技真好啊。&/b&&/p&&p&&b&太喜欢王砚辉了,表演分寸感把握太好了。&/b&&/p&&p&&b&从《光荣的愤怒》里的村长,到《心花路放》里的「敢问路在何方」东北金链大哥,到《烈日灼心》里最后他演真凶坦白罪行,太牛逼了。&/b&&/p&&p&&b&这片里他仍然好,松弛,自然,控制有度。真是个让人惊艳的好演员啊。&/b&&/p&&p&&b&可惜一直没有碰到让他大红起来的剧本,他演技真的不输韩片一线演员金允石啊,太好了。&/b&&/p&&p&&b&一回想,除了《狗13》,曹保平老师的每部电影里都有王砚辉。&/b&&/p&&p&&b&怎么讲,曹老师挑演员的眼光,真是,啊,你必须服,必须服。&/b&&/p&&p&&b& 王砚辉演技真好啊。&/b&&/p&&p&&b&啊。。。我想和他拍戏。。。&/b&&/p&&br&&p&看完《追凶者也》,我其实很惊讶。因为这和我预期的片子不一样。我没想过他会拍喜剧,一直觉得,啊,曹老师多严肃的一个人啊。&/p&&p&而且竟然没有出现很多导演跨风格叙事会有的水土不服。&/p&&p&原本对六盘水事件题材的失落,也就被这个欣慰磨平了。&/p&&p&再想想也不奇怪,曹保平老师的每部片子,都不一样——他一直在尝试,一直在突围,冲自己,也冲环境。有一种这个年代的电影从业者中,真正配得上「创作者」三个字的人才有的血性和生猛。&/p&&p&这让我想到在学院时,大家常聊到的四个字,「职业导演」。&/p&&p&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职业导演」这四个字,真的是非常难的。&/p&&br&&p&&b&导演又是电影工业上的一个手艺人,又是一个打造电影艺术的创作者。旺盛的表达欲,足够精巧的手艺,对这个行业的责任感。缺一样,都没资格称「职业」。&/b&&/p&&br&&p&想起曹老师去年的作品,标准气质的犯罪片《烈日灼心》,调性上我非常喜欢,但故事上并没有说服我。我觉得郭涛和高虎一起给邓超背锅这个行为不合理。&/p&&p&朋友(还不是过命交情的朋友)杀人了,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顶多也就不报警,不说话了。可能有一部分人会帮着逃走。但是和朋友一起把杀人这个锅背起来,放弃自己所有的正常生活……这……&/p&&p&还有邓超死后,段奕宏才知道自己抓错人,邓超是枉死的,那段作为高潮竟然没有渲染,导致我觉得缺一个情绪高点,很难受。&/p&&p&如果是三年前,我可能会喷。三年前我还不是从业者,我不对这个行业负责,也不知道这个行业多难做。那时候我每看一部片,但凡有一点点问题,都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一跳三尺高破口大骂。但眼下我不再是看台上的观众,我成了上场踢球的人,我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处理?」&/p&&br&&p&后来我才从一个做制片的朋友口中了解情况:&/p&&p&原著小说其实是三个人一起杀人的,也没有最后王砚辉演的所谓真凶,如果按原著,人物动机根本不会有问题。&/p&&p&但审查时,上面意见表示,你怎么能站在犯罪分子的角度讲故事呢?&/p&&p&而且你还同情犯罪分子,这立场太不对了。&/p&&p&只好改掉,让他们三个没有犯那么大罪。罪名则另外设计了凶手。&/p&&p&至于真相暴露的高潮戏,是因为这片子涉及到警察,审查时公安部得经手,一看警察居然办错案。整个故事最大的力量点竟然来自于警察办错案!上面没法忍。&/p&&p&最后的结果就是,可以拍办错案,但只能平铺,不可以渲染。只能叙事,不可以营造情绪张力。所以那段本应该出彩的戏最后力量被狠狠压了下去。&/p&&p&想想,觉得挺心酸的。&/p&&br&&p&&b&每一个新出来的犯罪片,都代表着一群人对审查的触碰与博弈。都很辛苦。&/b&&/p&&p&&b&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国内拍犯罪片,就只能这样小心地摸索了。然而最后逻辑不圆,观众骂的还是导演,不会是审查。&/b&&/p&&br&&p&&b&真的挺心酸的。&/b&&/p&&p&&b&很多影迷朋友和影评人看了一个电影以后跳起来骂导演无能的点,可能其实是创作者当时唯一的选择。&/b&&/p&&br&&p&看了下《追凶者也》的拍摄日期,基本上《烈日灼心》上映的时候,《追凶者也》刚剪完。&/p&&p&《烈日灼心》13年拍完的,从拍完到上映,不难想象曹保平老师在过程中都遇见了什么。又有多糟心。&/p&&p&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表达。他看起来是退让了,但其实是换了一个手法,接着讨论自己想讨论的社会问题。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藏得更低调了,不觉莞尔。看了前面一大堆,正悻悻他变老实了,结果到结尾忽然来一场戏,变了。狐狸尾巴还是让我们揪住了呀,野心还在,不觉莞尔。&/p&&p&曹老师啊,真坏。&/p&&br&&br&&p&要知道。这个行业里。每天都有一大堆外行想方设法挤进来扎堆骗钱,攒项目,拉着各个工种假意做电影其实干一票就走人。不想着好好做作品,只想着怎么狠狠捞一笔。&/p&&p&此起彼伏的烂网大更是用不断刷新不论是创作质量还是三观下限的方式极尽低俗之能事。最近才听说某个制片人同时手里开了五十部网络大电影。一些在聊点子,一些在写梗概,一些在写大纲,一些在写分场,一些已经开机了,一些刚进后期,还有一些在摩拳擦掌等着去平台赚点击率。&/p&&p&可怕吗?可怕。&/p&&p&从资方手里哄来一百万,制片人自己吃四十万,导演也吃二十万,最后四十万拍完,完事对外宣称是花了三百万的精良制作。你以为是天方夜谭么?呵呵。&/p&&p&这种「导演」,到处骗骗,多干几票就不再拍戏,开个餐馆,乐乐呵呵。反正从来也没想过要当「创作者」。&/p&&p&他们本来就不是「电影人」。&/p&&br&&p&「差不多就得了」,「要求那么高干嘛」,「多找几个帅哥美女拍美了就行」这种论调,不要太多。攒着攒着,忽然盘子变大了,那就顺便搞上院线。&/p&&p&还有一些明确的院线电影,也是按这个路子。想方法营销,想方法炒作,就是不想方法拍电影。&/p&&p&对「电影」这两个字,没有一点起码的敬畏之心。也是,毕竟,没有作为创作者的自尊心。&/p&&p&然而最可怕的是,这群乌烟瘴气的人出去,会和人吹牛逼,说自己是「电影人」,自己拍的是「电影」。&/p&&p&普通观众能分清么?分不清。&/p&&br&&p&「你们导演是不是都会睡女演员?」&/p&&p&真正的职业导演会告诉你,认真拍完一天戏都累成性无能了。你信吗?&/p&&p&很多人,真的只会笑而不语,觉得导演不说实话。&/p&&p&普通观众会说:你们干电影的,就是一群小丑。&/p&&br&&br&&p&&b&网上最近铺天盖地都是一堆「科学家的地位为什么还不如一个戏子」的讨论。一群人在骂科学家获得的关注不如王宝强。&/b&&/p&&p&&b&什么时候市场选择的结果要为国家拨款的结果背锅了?&/b&&/p&&p&&b&影视这个行业,已经被轻贱成什么样了?&/b&&/p&&p&&b&然后这群人跳起来说「希望国家好好管一下这群搞影视的!要狠狠整一下他们!禁死他们!」&/b&&/p&&p&&b&然后呢,因为审查问题,没有好题材能拍的时候,跳起来说「你们这群脑残电影人拍不出好电影都是垃圾!」&/b&&/p&&p&&b&都是同一群人。&/b&&/p&&blockquote&&p&&b&Magasa老师在&/b&&/p&&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广电总局发文《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 - magasa 的回答&/a&&/p&&p&&b&说到:不要看网上广电总局好像被人人喊打,那只是一种假象,真实情况是广电总局在中国拥有极高的民意基础和群众土壤,广大老百姓发自内心是拥护广电总局的。&/b&&/p&&/blockquote&&p&&b&这就是事实。&/b&&/p&&br&&p&&b&可怜那一群真心想搞创作的人。本来所有的创作者都已经提着脑袋在做电影,每年都有做后期的熬夜干活猝死,编剧拿着不到演员十分之一的薪水,担心做了一大堆审查不给过,担心资方说跑就跑,担心哪个工种有人行为不当株连全组。还要替这些烂人担骂名。&/b&&/p&&br&&p&&b&这么一个2015年全中国全年票房总数值还不如河南一个省辣条产值多的小产业,竟然仅仅因为看起来曝光率高,就要一直被喊打喊杀。&/b&&/p&&p&&b&我真的觉得委屈。&/b&&/p&&br&&br&&p&看网上好多人疲软于那些只有脸没有演技的烂演员,我看多了,也很欣慰。甚至产生只「看脸」的时代总算要过去了的幻觉。&/p&&p&然而去年参与一个电影项目时,特地找了人做了个简单调研。三组人,两组在北京两所不同的普通综合类大学选择,一组理工科大学生12人,一组学法律的大学生11人。还有一组是做时装美妆的从业人员14人。加起来37人。&/p&&p&给他们一个问卷,大概涉及到「去电影院的频率如何」、「你会因为什么而选择看一部电影」,「你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是什么」等等。&/p&&p&结果比较糟心,37个人里,有31个表示——「看一部电影是因为里面有明星」。&/p&&p&剩下的6个人,有一个是豆瓣用户,文艺范儿,虽然没有看电影的习惯但会看豆瓣影评来筛选;&/p&&p&两个是热衷刷AB站看动漫的二次元宅,也关注了不少电影博主,看电影都是跟着微博大号热门来;&/p&&p&两个本身就是影迷,一个特别爱看欧洲的艺术片,一个喜欢老香港电影,从李翰祥胡金铨聊到银河印象两眼发光;&/p&&p&还有一个男生说,我不看电影,完全不看,从不去电影院。问他,和女朋友也不去?回答,我没有女朋友。&/p&&p&问所有人「如果一部没有一个你认识的明星但大家都说特别特别好的犯罪片,和一部有两个当红明星但很一般的爱情片,你选哪个?」&/p&&p&姑娘A反问:爱情片男主是李易峰吗?&/p&&p&我们:是李易峰你就选爱情片?&/p&&p&姑娘B补:井柏然也行啊,井柏然多帅啊。&/p&&p&我们:你喜欢井柏然?为什么喜欢?&/p&&p&姑娘B:喜欢啊。就觉得长得好看。李易峰也好看,但是感觉没井柏然好。&/p&&p&姑娘C:胡说!李易峰好看多了!&/p&&p&我们:那你们对井柏然和李易峰都还是接受态度啊。那男主要是他俩里选一个,你们就选爱情片?&/p&&p&两人点头。&/p&&p&我们:看了《等风来》吗?井柏然之前和倪妮演的。&/p&&p&在座众人只有两三个看过。&/p&&p&我们:喜欢他不应该看掉他所有的作品么?&/p&&p&姑娘B:为什么?我就是看了《捉妖记》,才觉得井柏然好可爱的,现在他的片我会看,以前的没啥兴趣。懒得找。不过现在电影院要是一堆片,我肯定选井柏然的了。&/p&&p&我们:那你不算脑残粉啊。在看《捉妖记》前不喜欢他?看完喜欢单纯是因为可爱吗?&/p&&p&姑娘B有点鄙视:看之前没感觉。这不是明摆着吗?这片不是个超级大片吗?这么大的片直接选他当男主角,肯定是因为他演技很好啊,难道是因为长得好看不成?不然你们搞电影的为啥选他?&/p&&p&我们:那我们要是选王千源来演呢?演技非常棒的演员啊,我们都喜欢他的演技。&/p&&p&姑娘们:王千源是谁?&/p&&p&(给姑娘们看王千源照片)&/p&&p&姑娘们:没兴趣,这一点都不帅啊。&/p&&p&我们:???&/p&&br&&p&这还是选择的大学生群体,和比较时髦的都市青年。&/p&&p&至于广泛的,如我本人一样出身,却不能像我与诸位正在阅读这篇答案的人一样幸运获得足够教育与知识积累而得以拥有审美能力的小镇青年呢?&/p&&br&&p&&b&吴亦凡的电影上映了,粉丝会一个人为他买一千张电影票。&/b&&/p&&p&&b&演技牛逼如王千源,还真没有这种粉丝。&/b&&/p&&p&&b&这才是现实。&/b&&/p&&p&&b&为什么这么多人炒粉丝经济网红经济?因为真的有这么多受众。&/b&&/p&&br&&p&&b&上知乎刷豆瓣水天涯的,从审美能力和认知高度看,你们其实早已经不能算平均值的「普通观众」了。&/b&&/p&&p&&b&「普通观众」的审美平均值,要比你们想象的,低得多。&/b&&/p&&p&&b&你们骂《小时代》的时候,都是谁在买票呢?&/b&&/p&&br&&p&&b&在这样的氛围里,那一些坚持着的,锐气永不堕的,适应市场又兼顾表达的,真正的「职业电影人」,多么值得尊重。&/b&&/p&&p&&b&中国,一个现在连成熟的类型片生产系统都还没建立起来的国家。要怎么振兴电影工业?靠谁啊。&/b&&/p&&p&&b&没办法靠谁。&/b&&/p&&p&&b&没有人能拯救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得集体自救。中国观众也得集体自救。&/b&&/p&&br&&p&每一个心怀对这个行业的敬畏之心,又勇敢尝试挑战自我的电影人,都在为这个行业往前一步,起着推动力。他们都很棒。&/p&&p&曹保平老师,是其中之一。&/p&&p&我其实真的想看到曹老师能死磕。因为《烈日灼心》明显能看到他作为创作者的野心。&/p&&p&但这个行业,死磕最后死掉的,和中邪走火入魔的,都大有人在。&/p&&p&《烈日灼心》中间做了那些让步,都挺让人难受的。基于这点,我又希望曹老师更理性一点,比如保守一点。两难。&/p&&p&表达野心,这个东西,很难控制。野心太大,体制不允许,会导致故事讲不圆。观众也是要不高兴的。比如《烈日灼心》。是不是导演的责任,观众不关心。&/p&&p&但有的人避开野心,避开现实讨论,这又太过鸡贼,而且显得不真诚。比如去年的《我是证人》,中韩合拍片,看起来像是犯罪,但人物都非常假,事件里外壳细枝末节的是现实的,但基底却是过于戏剧化到假的,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无法对应其在现实逻辑中应有的身份。结果就很尴尬,只有手艺活儿没有主题。就是我师父常说的「塑料感」——人物都是扁平的假想中的人,现实生活里没有。当然,那个导演本身也不是中国人。&/p&&br&&p&曹保平老师很有意思,他在找平衡。&/p&&p&能力他是有的。我在答案最开头提到政治语境和主流受众语境,曹保平就在这两者里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少踩雷,又拍出有意思的东西。&/p&&p&《追凶者也》是他找的一个位置。&/p&&p&缺点是有的。&/p&&p&一个是曹老师的电影习惯用的巧合,这部也有不少,不是说不能用,但如果控制一下会更好吧。巧合太多,还是影响的。&/p&&p&另一个就是曹保平老师以往的电影,《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都曾把人物逼上绝境,让人物挣扎,矛盾,人物立体而鲜活地充满生命力。但《追凶者也》没有。因为它是喜剧,为了笑点,把很多苦的东西弱化了。人物的行动,靠外力比较多了,大于内力,人的主动性少了。但这其实是这么创作唯一的路,张译的苦,刘烨的苦,王砚辉的苦,没法放太大,放大了,就是体制之罪了。大家心知肚明,却只能假装不见。&/p&&p&在中国拍电影,真是尴尬啊。&/p&&br&&p&就目前来看,《追凶者也》已经是国产电影市场上的精品。&/p&&p&片子本身,其实完成度非常高的。故事搭建精巧,板块式,玩结构,看盖里奇的朋友应该了解,没看过盖里奇的话,可以参考《疯狂的石头》。最后出来的效果其实有点像《疯狂的石头》混《无人区》,又加了很多属于曹保平自己的东西。&/p&&p&看完之后和男朋友吃饭,讲到里面的一些情节,他又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p&&br&&p&但预期方向错误,真的是一个特别讨厌的事情。&/p&&p&我感觉我点了个烧羊肉,结果有人给了我一嘴烤鸭。烤鸭不好么?也好。可我是为了烧羊肉来的啊。真是太尴尬了。&/p&&p&为什么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公众号文章都强调这个片子是改编自六盘水事件?
??&/p&&br&&p&成片真的和那个案子一点点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六盘水事件里最重要的人物关系、情感张力全都和这个完全两回事。完全就是另起炉灶的东西。&/p&&p&曹老师自己都说了已经没关系了。&/p&&p&真的有点莫名其妙了。&/p&&br&&p&《追凶者也》这部电影,讨论的,分明不是追凶或复仇。&/p&&p&它讨论的,是人的尊严。&/p&&p&一个父亲,想要挽回尊严,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儿子。&/p&&p&被人冤枉过吗?百口莫辩过吗?就算澄清了也没人相信你。&/p&&p&看过《狩猎》么?男主卢卡斯被冤枉猥亵幼女,他花了一整部电影证明自己的清白,有用吗?程序上他被确定无罪,可全镇人永远躲着他。这辈子,就这么万劫不复了。&/p&&p&你觉得遥远吗?不遥远的。&/p&&p&打个比方,一个好端端的三好学生走在路上,要是有一个老太太因为和儿子吵架心情不好,觉得当初没教养好儿子,此时老太太面前出现了这个学生,她为了泄愤,大喊这个好学生是小偷,偷了她的钱包。于是全街人追打你,不搜身不肯信。你委屈吗?你愿意让人把你翻个底朝天吗?你不愿意。可就算你脱光了,证明了你的清白,没用的。这条街上,依然有一大群人会拿异样的眼神看你。&/p&&p&这种类似的事永远都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p&&br&&p&「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就是普世民众价值观。&/p&&br&&p&被错杀的人,被污名化后想重新站起来,你们知道有多难么。&/p&&p&被错杀了,委屈怎么办?找谁拿回自己的尊严?才没有人管你呢。&/p&&p&好像一直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以死自证。&/p&&p&至于群众,并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人民有什么错?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嘛。&/p&&p&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p&&br&&p&唾沫淹死人这事,被改编成电影的,不要太多。&/p&&p&我是一直想看到讨论这种问题的电影的,近年来国内之前讨论得深点的,是陈凯歌的《搜索》,被冤者死了。&/p&&p&陈导用的,就是经典的「以死自证」路。&/p&&p&大部分人都往绝处了想,但其实是有另一条路的。&/p&&p&想想,之前因为给李天一辩护而被网友臭骂善恶不分的律师张起淮,承受那么大阵仗的网络暴力,可他又做错了什么?&/p&&p&说来有趣,就是张起淮,最近因为接手王宝强的离婚案,被网友捧成了正义代言人。&/p&&p&黑色喜剧。真是黑色喜剧。简直黑色喜剧。&/p&&p&发现另一条路什么了么?&/p&&p&曹保平的《追凶者也》,就用了人被污名化夺回尊严的另一条路——「成为英雄」。&/p&&p&只要英雄光环够大,污点都能被洗刷。&/p&&p&群众就是又健忘又势利的。&/p&&br&&p&片子后面,刘烨和王砚辉的那段话,真是太有意思。眼看着要走向平庸,却峰回路转。可能是看大家被群体绑架得太严重了吧,曹老师在洗冤之外,讨论了另一层——人的个人权利。&/p&&p&偏偏在最后,文本能力强的曹老师又抖了一下,不细心的观众根本意识不到的一个点——「有些人不见了」,让这条路变得值得玩味起来。(此处并不涉及剧透,看过自然懂)&/p&&p&曹保平,拿奖拿到手软,创作都在一线,这些都早已不是他需要被称颂的东西了。光环过后,回归到创作。他就是一个真诚的导演。而且,对中国的电影创作语境,不论是政治的还是民众的,都已经想得太明白了。&/p&&p&当下的市场,中国电影,需要曹保平。&/p&&p&中国拍犯罪片,需要领军人。&/p&&br&&br&&p&那其余的人在哪里呢?&/p&&br&&p&&b&宁浩&/b&,不多说了,都了解。&/p&&br&&p&&b&非行&/b&,《全民目击》剧本的饱满程度当时实在惊艳到我,但,这已经是2013年的电影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去年还听间接认识的朋友说他在写新剧本,还挺期待。结果今年新闻一出来,他竟然去接棒陆川拍《鬼吹灯》去了。完全和现实主义故事跳开了。&/p&&p&我的心里真的是崩溃的。&/p&&br&&p&&b&李杨&/b&,看起来一直在商业市场之外。《盲井》《盲山》之后的第三部《盲道》,经过一年的协调,七月刚刚过审。讲的是中国因民工潮而出现的200
多万流浪儿童、青少年的生存状况——这次不是犯罪片了。去年,他参与了徐克导演《智取威虎山》的编剧,看他说,《盲道》之后,也就要去拍商业片了。个人表达想说的已经说掉,在商业市场上有个好的开始,也替他高兴。&/p&&br&&p&&b&蔡尚君&/b&,《人山人海》就是我前文说的六盘水案件改编电影。看他2015年拍了《冰之下》,黄渤主演,原定也是2016上,却没声息了。&/p&&br&&p&&b&忻钰坤&/b&,去年呼声最高的内地商业片未来之星,《心迷宫》成色和性价比惊人。今年初上了中新泰三国导演联合指导的文艺片《再见,在也不见》,情绪把握精准,终于看到他在资金相对稍微宽裕且有职业演员情况下的发挥——控制力很高。今年在拍一部千万规格的犯罪片《山野追踪》,不再像他处女作那样玩结构,走线性叙事。其实以他去年的呼声,肯定是不缺投资的,但他依然谨慎选择了一千万的小成本,规避了玩脱的可能。脑子真的太清醒。太不容易了。期待。&/p&&br&&p&&b&王一淳&/b&,年轻的女导演,比忻钰坤更新的新人。《黑处有什么》拿了国内最有人气的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奖。听说刚定档,过段时间也要上了。&/p&&br&&p&还有&b&孙皓、徐伟&/b&等等……&/p&&br&&p&《太平洋大逃杀》原来的新闻专题已经改编成书,高群书要导演可能是第一部中国投资额高于院线的网大了。为了规避审查,放弃了影院,选择了相对政策宽松的网络平台。希望做得比题材和故事都神相似的沈成宝的《海雾》好吧。&/p&&p&《白银杀人案》,也已经听到同行说有前辈打算拍。&/p&&p&&b&这些案子,是有人在做的。&/b&&/p&&p&&b&我们电影人都在思考,我们没有瞎。&/b&&/p&&br&&p&另外。最近一部叫《釜山行》的韩国电影很火,几乎被吹成神片,其实各位可以去看一下前几年的《流感》,剧本和《釜山行》非常像,只是丧尸病毒换成了流感病毒,《釜山行》编剧和导演水平基本都只有《流感》的六七成吧,人物逻辑混乱,视听语言也非常寡淡,除了最后孔刘的剪影运用,别的地方和《流感》根本没法比,太多本来应该是情绪高点的地方没能抬上去。然而《流感》本身在韩国电影里也不算顶尖作品。都是新导演,延相昊和郑根燮、张哲秀、金秉宇、金成勋根本没法比。大概是因为动画出身,动画的视听语言体系和真人电影差异太大一时水土不服吧。&/p&&p&孔刘的演技,和后起之秀刘亚仁之间,也隔了五个赵寅成呢。&/p&&p&《釜山行》被吹捧得这么厉害,捧得比《辩护人》还高,我都不知道我心中的顶尖韩国电影《恐怖直播》和《汉江怪物》要情何以堪了。&/p&&p&无数人拿这个片狂踩国产电影。其实有点过分。作为中国电影人,没有一个同行否认韩影商业片甩中国电影十八条街,但那是体制、创作者、市场、观众一起努力的结果。&/p&&p&如果没有审查,中国手艺水平足够拍这个电影的导演真的可以一抓一大把,年级老的不说了,年轻的宁浩、管虎、乌尔善、陈正道、郭子健、路阳、郭帆、杨庆、田羽生、忻钰坤、非行……不点了,太多真的都可以。&/p&&p&然而我知道,很多人是不会信的。&/p&&br&&p&&b&写这个答案,是看到下面一大群为审查洗地的人。心里觉得太难过。&/b&&/p&&p&&b&你们真的有正视事实么?&/b&&/p&&p&&b&还有人拿《唐人街探案》和《惊天大逆转》来证明审查并不严格,你以为这俩片故事主背景为啥要选择发生在国外?&/b&&/p&&p&&b&袁延哲老师在&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在现有的审查体制下,中国有可能拍出韩国那样优秀的犯罪片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p&&p&&b&讲了《惊天大逆转》剧本审核两年都不能通过的具体经过,有心的朋友可以移步看一眼。&/b&&/p&&p&&b&那些能上的电影背后,是一大群电影人拼死和审查碰撞。割肉削骨才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一点空间。结果反而被拿来证明审查并不严了?啥叫严?剁手指不够狠,非得胳膊大腿全砍了才叫严?是有多抖M?&/b&&/p&&p&&b&正视事实,有这么困难么?&/b&&/p&&p&&b&求你们不要说伊朗了,伊朗有健全的电影商业么?张口闭口阿巴斯,产业呢?&/b&&/p&&p&&b&去年柏林金熊奖的得主,导演贾法帕纳西因拍电影被伊朗政府认为危害国家形象,判刑6年,且20年内不得制作或执导任何影片。&/b&&/p&&p&&b&贾法至今仍被软禁,不得离开伊朗。&/b&&/p&&p&&b&金熊奖的颁奖典礼为他颁发奖杯的时候,他连房门都不能出。&/b&&/p&&p&&b&非得这样才开心是么?&/b&&/p&&br&&p&&b&还有好多说韩国就算有审查也比中国好,稍微去查一下韩国电影史吧,并不麻烦的。&/b&&/p&&br&&p&&b&回顾一段简短的韩国电影历史:&/b&&/p&&br&&p&1940年日本殖民政府朝鲜总督府颁布《朝鲜电影令》,对电影的拍摄、发行、流通做了非常严苛的规定。&br&&br&
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由于电影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上的影响性不容忽视,韩国政府虽然已经废除日本人设的《朝鲜电影令》,但由于与之前日本对接时文化控制的转移还没有很完善,依然还是抓得很紧。在这种收紧的控制下,韩国电影自身并没有能以自由形态生存的力量。这段时期韩国跟我们某段时期是一样的,电影主题基本围绕政治诉求,如抗日光复、反朝鲜社会主义、民族苦难等等。&br&
可时间一久,加上政府忙着战后重建对这方面有所放松,自由主义还冒头。当时的韩国政府也不知道该对电影实行什么样的文化策略,&u&为了防止电影人自由思潮启发民智给平头百姓带来不好的影响,第一反应是防备与封锁。&br&&/u&&br&
于是就有了&u&1962年的《电影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