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菊种苗一般什么时候开花

菊花的图片和资料:
摘要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菊属,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菊花 概述
菊花是中国名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著名诗人屈原所若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古人爱好菊花开始是从实用价值出发,如《神农本草经》记载:“菊服之轻身耐老”。随着时代的演变,菊花形色的发展,对菊花的爱好又逐步发展到欣赏它的姿态,赞美它的风格。“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这是宋朝诗人韩琦赞美菊花开花于深秋之际的诗句。时值深秋,寒气袭人,万花凋谢,唯有菊花此时却五彩缤纷,变化多姿,傲霜怒放。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明种菊欣赏,题咏抒怀,已成风尚。 菊花头部具有某种毒性。碰触到菊花会让人有点疼痛和肿胀感,医生一般会将此做为一般的过敏或炎症处理。菊花 药品简述
药名:菊花。 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Tzvel。 英文名:floschrysanthemum。 别名:菊华、秋菊、日精、九华、黄花、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鞠、金蕊、甘菊。 性味:味辛,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常用量:5~9克。菊花 宜忌
菊花性凉,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服。菊花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脑、龙脑、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内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 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菊花 临床应用
1、菊花山楂茶:取菊花10克,加山楂、金银花各10克,代茶饮用,能化淤消脂,清凉降压降压、减肥轻身,适用于肥胖症、高血脂症和高血压患者。 2、三花茶: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均少许,泡水作茶饮,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3、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润肠等作用。由白菊茶 和上等乌龙茶制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必备的一种茶。因为此茶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有害性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都有抵抗、排除 的疗效。 4、取菊花10克,茶叶3克,一并冲泡,可防治早期高血压。 5、取菊花10克,桑叶、枇杷叶各5克,研成粗末,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防秋澡,适于因秋燥犯肺引起的发热、咽干唇燥、咳嗽等病症后食用。本方尚有预防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水痘等作用。 6、甘菊,其味甘甜,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 7、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 8、八宝菊花茶:金银花10克、陈皮5克、胖大海一个(可不要,因为它可引起食欲不振、上吐下泻)、少许冰糖、少许山楂、5克有机绿茶、两个红枣,用沸水泡至5分钟既可食用,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超市有卖)    菊花 品种分类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属植物的栽培种,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但经过园艺家们的辛勤培植,改变日照条件,也有五月开花的五月菊,七月开花的七月菊。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大菊,花径在10—6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为小菊。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按头状花序干燥后形状大小,舌状花的长度,可把药菊分成4大类,即白花菊、滁菊花、贡菊花和杭菊花四类。在每一类里则根据原产地取名。在白菊花类里,以产安徽亳县的亳菊品质最佳,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怀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河北安国的祁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1967年汤忠皓对菊花品种提出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法,他根据花径的大小分为满天星和大花两个大区,然后再根据头状花序中舌状花与管状花数量之比,在每个区里分舌状花系与管状花系,最后依据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类与型。在满天星区里,舌状花系有 3类4型:平瓣类:(1)平瓣小菊型;匙瓣类:(2)匙瓣小菊型,(3)蜂窝小菊型;管瓣类:(4)管瓣小菊型。在盘状花系里有 1类2型:托柱类:(5)平柱小菊型,(6)管柱小菊型。在大花区里,舌状花系有4类21型:平瓣类:(7)宽瓣型,(8)芍药型,(9)翻卷型;匙瓣类:(10)莲座型,(11)卷散型,(12)舞莲型,(13)圆球型,(14) 舞球型;管瓣类:(15) 圆盘型, (16) 疏管型 (17) 管球型,(18) 翎管型,(19) 枯针型,(20) 纽丝型,(21) 散发型,(22) 大勾环型,(23) 小勾环型,(24) 垂珠型,(25) 飞舞型,(26) 龙爪型;毛刺类:(27) 毛刺型。盘花系里有3类3型:平瓣托柱类:(28) 平瓣托柱型;匙瓣托柱类:(29) 匙瓣托柱型;管瓣托柱类;(30) 管瓣托柱型。 菊花 繁殖与栽培
&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1)扦插可分为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3)嫁接 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祥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4)组织培养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脱毒及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适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茎尖、嫩茎或花蕾为外植体,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培养室温度为25℃ 1℃。每日照光8小时,光强勒克斯。经1-2个月培养,可诱导成苗。
&栽培(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盆栽菊花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方式。)一段根系栽培法长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强肥水管理,促其生长,10-11月开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种:扦插后即上盆,此法优点为根部损伤少,花色正,花期长,但较费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于三片瓦围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时挖起上盆。此法较前者省工,但挖苗时易伤根,花期与花的品质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于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从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现色时铲断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间播种育蒿苗,5月间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后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壮,花大且开花较早,但较费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间将育好的青蒿苗栽于畦中,5月间嫁接,花蕾现色时移人盆中。其优点为管理方便,株植强健,花亦大。缺点是伤根较重。二段根系栽培法此法在东北地区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应用。在5-6月秆插,幼苗成活后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侧枝长出盆沿后,用盘枝法调整植株的高度,并将枝条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匀,上部加上覆盖,不久盘压的枝上即生出根来。当枝条长到一定高度时,还可再盘枝调整一次,然后加足肥土。应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齐美观,植株较矮,叶片丰满,枝条健壮,花大,花期长。因盘枝上又生根,故称为二段根系栽培法。三段根系栽培法华北地区常用的栽培方法。从冬季秆插至次年11月开花,需时1年。北京艺菊名家总结出以下4个阶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选健壮脚芽扦插养苗;春种,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叶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进脚芽生长,至7月中旬出土脚芽长至10厘米左右时,选发育健全,芽头丰满的苗进行换盆定植,秋养,7月上中旬将选好的壮苗移入直径20-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养土加0.5%过磷酸钙。将小盆中的菊苗连土坨倒出,以新芽为中心栽植,并剪除多余蘖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压实。换盆后,新株与母株同时生长,待新株已发育茁壮后,将老株齐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后松上,填人普通培养上,并加20%-30%的腐熟堆肥。这时盆中已有8成满的肥土,1周后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强大根系,整个栽培过程,换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发根。(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即将菊花进行艺术加工,构成一种特定的型式。)悬崖菊&&&&
一般选用小菊品种,用一端弯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于架上,使植株沿竹片生长,与地面呈45度角,每2-3节绑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长,侧枝反复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现蕾后进行几次剥蕾,移人大盆养护。悬崖菊一般主枝长约1.5米,置于石旁水畔及假山上,枝垂花繁,颇具特色。如制作大悬崖菊,须提前7-8月间扦插,并于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时以上,以抑制当年出现花蕾。因悬崖菊植株长大,故所需水肥较多,应子充分供应。
选用分枝性强,枝条柔软的大花品种,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开数十至数千朵花,适于展览会及厅堂用。右用扦插法栽培。特大立菊则常用蒿嫁接,并用长日照处理培养2年妈成。扦插法栽培要点如下:9月间挖5-10厘米长的健壮脚芽插于浅盆中,生根后移于直径12厘米的盆中,室内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当苗生7-9片叶时,留6-7片叶摘心。上部留3-4个侧枝,以后每侧枝留4-5片叶反复摘心。春暖后定植,以后约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植株蹭插1根细竹,固定主干,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绑侧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后加强水肥管理,经常除芽、剥蕾。当花蕾直径达1-1.5厘米时,用竹片制成平顶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并与各支柱连接绑牢,然后用细铅丝把均匀地系于笔圈上,继续养护。这样培养的大立菊,一株可开化数百朵。塔菊(十祥锦)& 将各种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黄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顶,让其生长,在侧枝上分层嫁接,呈干革命形。各色花朵同时开花,五彩缤纷,非常壮观。培养十祥锦菊,在选用接穗品种时,要注意花型、花色、花大小等的协调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现和谐一致。案头菊&&&&& 株矮、花大,可布置厅堂、几案。它有占地面积小,生长期短,观赏时间长等优点。案头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选择品种、适时育苗与激素处理三要点。案头菊宜选用大花、花型丰满、叶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种,如绿云、绿牡丹、帅旗、灯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时间宜在8-9月间。待根系粗壮时移入直径10厘米的盆中,1周后施完全肥料,以后逐渐加大肥料浓度,至花蕾透色时停止施肥。每次浇肥水,切忌过多。扦插成活后,即用矮壮素B9(N-2甲胺基丁二酰胺酸)2%水溶液处理,以后每10天处理1次,直至现色为止,总共4-5次,即可实现矮化。(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约占总量的30%。)菊花切花的周年供应& 鲜切花生产,须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规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种极多。不开菊花的月份,则通过人工催延花期,来解决供应问题。菊花的花芽分化与开花,和叶数、株高、日照及温度都有关系。花芽分化需要生长到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开花尚须45-60天时间。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则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种,则在长旧照的条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在常规栽培的条件下,广州地区夏菊最迟开花品种为六月黄、六月白、贵妃红等,但夏日气温高,日用强烈,开花时这些品种也应置于荫棚下。秋菊最早开花的为早黄、早白、白蟹爪、黄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开花。7、8、9、10月四个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调节气温及湿度等即能将秋菊提前开花,将夏菊延迟开花,使切花生产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电灯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处,每盏照射面积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间歇或短暂加光,即在黑夜里加光0.5-1小时,二是白天给以若干小时的黑暗处理(即日间遮光);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时数,或遮光以延长黑夜时间。
&切花栽培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异,最紧要的是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切花辅地每亩约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种8-& 9株。每株留5枝,定植后20天去顶,经常剥除侧芽,至现蕾期则要及时剥蕾。每亩约可收获3万枝切花。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几种病的病原菌均属真菌,皆因土壤湿度太大,排水及通风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选生态条件良好处栽培,并需注意排涝,清除病株、病叶,烧毁残根。盆土宜用1:8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中再用波尔多液,80%可湿性代森锌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液喷洽。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等,可通过人工捕杀及喷药进行防治。菊花 病虫害预防
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病虫危害,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
&锈病锈病有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最早在7月初出现,而以9月发病严重。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普遍的一种,开始叶片表面出现苍白色的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不久叶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传染。随后叶片上生出暗黑色椭圆形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叶片干枯。白锈病叶子表面发生灰白色圆形病斑,逐渐发干呈红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菊株枯死,比黑锈病危害严重。褐锈病叶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黄色的细小斑点,致叶子枯黄。锈病是菊花常见的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引起,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繁殖而传播,通过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最早在6-7月出现,而以9-12月发生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栽培管理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大等,都会促进菊花锈病的发生。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结、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缺肥、多年连作等均发病严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良种;(2)繁殖时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3)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开沟沥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强通风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遇降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在氮、磷、钾合理配合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连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较重,连阴雨多,空气湿度大,连年栽种,极易发病。应注意加强通风,排水降湿,增加光照;(4)控制病害蔓延,一旦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剪除,集中深理或沤肥,可消灭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5)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锰锌50O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O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及茎,受害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严重时叶片变形,停止生长,植株凋萎。该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所引起,从8-9月间到入冬由真菌传染发病。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致使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发病严重时,在叶和花蕾上可发现灰白色菌丝,似一层粉霜,使嫩枝花叶皱缩变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特别是在温室栽培时,病势蔓延非常迅猛。此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10℃左右时最易感染发病。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透光,行距不能过密,土壤湿度不能过高;(2)摘除早期病叶烧毁;(3)7-8月发病前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剂,每周一次,连续喷施4-5次。
&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以及土壤质地粘重等,都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菌新土;(2)发现病叶及病重株应及时清除,集中烧掉或深埋,以防病害传播蔓延;(3)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4)重视栽培管理,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开沟,严防土壤灌水;(5)发病初期可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代森锌、多菌灵等杀菌剂。菊花 栽种历史
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菊花 应用及药用
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被山西省太原市作为市花。菊花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是一种实用植物。实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药用菊等。食用菊,主要品种有蜡黄、细黄、细迟白、广州红等,广东为主要产地。这些食用菊主要作为酒宴汤类、火锅的名贵配料,流行、畅销于港澳地区。菊花脑,则为江苏南京地区老百姓喜爱的菜蔬,通常用于作汤或炒食,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效。茶用菊,主要有浙江杭菊、河南怀菊、安徽滁菊和亳菊。茶用菊经窨制后,可与茶叶混用,亦可单独饮用。饮用茶用菊泡出的茶水,不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药用菊,主要有黄菊和白菊,还有安徽歙县的贡菊、河北的泸菊、四川的川菊等。上面提到的茶菊亦可列入药用区为之中。药用菊具有抗菌、消炎、降压、防冠心病等作用。还有野菊花也有药用价值,野菊花别名野黄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采制 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菊花 相关诗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1]十大有毒植物 展开收起
美国生活科学网评出十大有毒植物,依次是柴藤、毛地黄、八仙花、山谷百合、花烛、菊花、夹竹桃、小叶橡胶树、杜鹃花、水仙花。这些外表诱人、貌似普通的花草植物,它们可能会引发头痛、抽搐甚至会致人死亡。
全身都具有毒性,一旦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
如果误食,就会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和口腔疼痛症状,甚至会出现心跳异常。
误吃后,几小时后就会出现腹痛现象,或者皮肤疼痛、呕吐、虚弱无力和出汗,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体内血循环崩溃。
它处处带毒,甚至包括其尖端都具有毒性。
叶子、枝茎和周围红色或粉色的佛焰苞,全都有毒。
头部具有某种毒性。碰触到菊花会让人有点疼痛和肿胀感,医生一般会将此做为一般的过敏或炎症处理。
每个部位都有毒。用其树枝进行烧烤、饮用曾放置红色、粉色或白色夹竹桃花的水,都会产生中毒症状。
小叶橡胶树
其叶子和树茎内均含有有毒的牛奶状树液。
叶子具有毒性,误食后会感到嘴里火烧火燎,然后可能出现流涎症、恶心、呕吐和皮肤刺痛等。
误食水仙花球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头条专题“警惕身边的危险” 展开收起
【知头条:警惕身边的危险】目前,全世界植物约有30多万种,有毒植物约2000种。我国已知的有毒植物有近千种,分布在山野间、城郊外、抑或是房前屋后。有些植物外观漂亮,但内里却暗藏杀机,可能是种子有毒,或许是叶片有毒,甚至于全株有毒。在日常生活中,极有可能会因接触或误食这些植物而受到伤害,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有毒植物的认识。
见血封喉|断肠草|鱼藤|情花|蓖麻|变叶木|&花烛|&海芋|夹竹桃|长春花|雷公藤|杜鹃花|虞美人[植物]罂粟|菊花|水仙|紫藤|&山谷百合[植物]& |麒麟花|一品红|乌头|毛地黄|人参|银杏
可解毒的食物
牛奶|鸡蛋|茶叶|绿豆& 以上材料来自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02:28:42 | Processed in 0.90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菊泰滁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