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接收的论文致谢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福利论文中心论文的有多少

2016届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综合论文中的致谢语
届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综合论文中的致谢语
王鹏(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获法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管辖权中的当事人“同意”》):
衷心感谢导师陈卫佐教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他不厌其烦地修正本人论文写作中的每一个错误;为了及时提供论文的修改意见,导师熬夜修改论文。这让本人甚是感动,进而十分钦佩导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导师教会了本人如何去对待和写作硕士学位论文,同时也教会了本人做人的道理。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本人终生受益。
感谢傅廷中教授、杨国华教授和贾兵兵教授在论文开题阶段给本人的写作建议,这些建议为本人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感谢学校为本人提供如此完备的写作环境,学校丰富的图书和良好的自习室为本人的论文写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他们的鼓励使得本人一直坚持下去!
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陈卫佐教授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无论是在学术工作还是日常的教学工作,亦或是他的每一部著作和学术成果,他都表现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十分钦佩。我有幸坐到陈老师的讲堂里,听他的“国际私法研究”这门课程,这是我真正对国际私法认识的开始。通过阅读陈老师《比较国际私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规则和原理的比较研究》这本书,我对国际私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陈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向我们分享他的最新学术成果,愿意并且乐于教会我们知识。我不会忘记导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不会忘记他一次次修改我们的开题报告、论文到凌晨的身影,不会忘记开题报告、论文中那密密麻麻修改的字迹。陈老师不仅在教我们做学问,更是用言行举止教我们做事和做人。我眼里的陈老师,严肃又和蔼。我没能好好珍惜和我的导师交流的机会,而时间就这样转瞬即逝。但陈老师教会我的知识和道理,陈老师精神和品质,都是我不能忘怀的,谢谢您,我的老师。
法学院的每位老师,都令我敬佩和感激。研究生三年可以在这样的讲堂里读书,是每个法学院学子的荣幸和骄傲。陪我一起走过这段时光的有和我同样是陈老师的学生,他们是我学习的同伴,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像他们这样优秀的学伴,也是我学业中珍贵的一部分,谢谢你们。还要感谢研究生三年时间里和我朝夕相处的朋友和给予我帮助和力量的同学,让这段时光美好而珍贵。
谢谢我的家人,他们尊重和支持我的选择,是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来的力量,更是我愿意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家人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是我的幸运和幸福所在。
(孟亚楠)
直凌霄(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获法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跨境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准据法确定》):
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刚入学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就要离开清华园,离开敬爱的老师和亲密的同学,心中除了百般不舍,更充满着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我的指导老师陈卫佐教授,他不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更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陈老师对于我们这些学生,除了殷殷教诲以外,更多的是以身作则。他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勤勤恳恳、不骄不躁。陈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有了这样的榜样,很多时候即使他不时时刻刻耳提面命,我们也会有无形的压力,激励着我们加倍努力。例如,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自己会因一些主客观原因产生懈怠的情绪。但是,当我看到陈老师在自身忙碌的教学和研究任务之余,对于我们这些学生的论文总是在最快的时间内认真细致地批阅,我的内心除了装满感激和敬意之外,更加觉得自己要抓紧一切时间,按照老师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文章,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辛苦付出。
从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到完成初稿以及之后的数次修改,陈卫佐老师无论是在选题立意上,还是在篇章结构上,甚至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这样的细节上,都十分耐心地指导我,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本篇学位论文的写作当中,我专业知识的不牢固、写作手法的不成熟、甚至思想态度的不认真等问题都有所暴露。所幸,陈老师在严肃指出我的问题之后,还给予我积极鼓励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在陈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我的论文才最终得以完成。虽然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离老师的要求尚有差距,但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了知识,得到了提升,这离不开恩师的关怀和帮助。我相信,陈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是在这短短的研究生期间,也将同样影响着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
在此,还要感谢法学院的各位老师。没有各位老师的传道授业,我不可能领略到各专业领域的博大精深,从原本的一个门外汉,逐步达到一名法学院毕业生的标准。除了对法学院诸位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外,也衷心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最后,感谢身边的各位同学,大家在清华同窗三年的时光里彼此启迪、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即将离开清华园之际,这份同窗之谊显得弥足珍贵。祝愿大家不忘初心、再接再厉,谨记母校和师长的教导,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直凌霄)
林莉(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读本科,即将于2016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2016年免试推研进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高端研修项目”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综合论文题目:《紧急仲裁员制度以及它对中国商事仲裁的启示》)
时光如梭,转眼毕业在即。直至今日仍万分感激自己能够在清华度过大学求学的四年,清华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印记将会伴随我们今后一生。无论在哪里,清华人都永远会带着“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梦为马,直至天涯。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卫佐老师。陈老师从一开始论文题目的敲定、论文框架的构建都非常耐心地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让我在论文写作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版本的论文都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每次看到自己的论文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订都深受感动,老师勤勤恳恳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陈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不仅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上受益良多,也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严谨、注重细节和认真的态度。这对我之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今后人生品质的树立会是极大裨益。在此,谨向导师耐心地关心和教导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另外,我还必须感谢我的父母、身边的同学们,父母即使远在家乡也不忘关切论文的进度,在我写作遇到瓶颈时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条件的支持;还有和我一起生活学习的同学们每日的陪伴,晃眼已三年,朝夕相处积累下的珍贵友谊和美好回忆,没有他们的支持也不会有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此再次感恩身边陪伴着我的亲人和朋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致谢词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清华大学施一公在《自然》发表最新论文
来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作者:koo /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发表最新论文,阐述Lsm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剪切体U6 RNA的分子机制。图示Lsm2-8复合物与U6 RNA的特异性识别。
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题目为(Lsm蛋白质复合体结合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Lsm2-8蛋白质复合物自组装的晶体结构及其特异识别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分子机制。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周丽君和医学院博士生杭婧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在真核生物中,执行翻译功能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在细胞核内的成熟需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剪切和拼接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五个小核核糖核蛋白(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snRNP)和一系列的辅助蛋白构成的巨大分子机器——剪切体(spliceosome)执行的。每种snRNP都由一条小核RNA(small nuclear
RNA)和与之特异性结合的七元环蛋白质复合物组成。大部分的七元环复合物是Sm
蛋白质七聚体,只有在U6小核核糖核蛋白中为Lsm蛋白质七聚体复合物。Lsm蛋白家族有十多个成员,在各个物种中高度保守,参与各种与RNA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中,组成U6
小核核糖核蛋白的蛋白质复合物是Lsm2/3/4/5/6/7/8。它能够特异地识别U6 RNA的3’末端序列,并帮助U6
RNA与剪切体其他成员相互作用,催化RNA的剪接过程。
在这篇研究论文中,施一公研究组通过特殊的蛋白质表达手段获得了均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自组装Lsm蛋白质复合物,克服了传统Lsm蛋白提取方法对蛋白质造成的潜在变性危害。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蛋白质复合物和RNA片段进行了共结晶,结合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析手段,揭示了Lsm2-8七聚体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U6
snRNA末端的分子机制。Lsm2-8蛋白质复合物中的四个亚基Lsm4/8/2/3分别使用两个保守的序列模式特异性地把U6 RNA
3’末端4个尿嘧啶锚定在七聚体圆环形成的中间空腔内,其中Lsm3识别最末位的尿嘧啶核苷酸。有趣的是,当这个核苷酸被截去之后,Lsm3仍可以以及其相似的识别模式锚定最后一个尿嘧啶,引起整个结合序列的后移。除与Lsm4相邻的Lsm7对RNA的结合贡献了微弱的氢键以外,其他两个亚基并没有直接参与到RNA识别中去。这一创造性的新发现首次从三维晶体结构上描述和解释了Lsm蛋白对U6
RNA的“末端识别”模式。
由于剪接通路的动态复杂性,自1993年基因剪接的发现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以来,科学家们仍在步履维艰地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此课题的完成攻克了世界上多个研究组感兴趣的难题,将7个不同蛋白质共同表达并结晶。为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
Lsm蛋白质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是施一公研究组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的重大进展,为更好地理解真核生物剪接体的功能实现和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延伸阅读:
原文检索:
Lijun Zhou, Jing Hang, Yulin Zhou, Ruixue Wan, Guifeng Lu, Ping Yin, Chuangye
Yan & Yigong Shi.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Lsm complex bound to the 3′ end
sequence of U6small nuclear RNA. Nature, 17 November 2013 ;
关注微信公众号(bio360),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没有方法上的重大进展或者特别的结论,基因组测序的文章已经灌不了nature了。最近两年一般的基因组测序文章都是打发到nature genetics,基因组测序文章太多了,nature genetics
好灌水你们去玩玩,在NS上发两篇
他学生也够可以的!这是院内失火
牛人,水哪那么好灌啊
还好,比测序灌水好一些。
活在现代科学技术围城里的可怜人,试问,施公公是否对自己的健康有丝毫的把握?这类探索有何意义和价值?
不是像灌水,本来就是灌水,结构的文章总有一天会被nature彻底拒之门外
感觉结构生物学真是太好灌水了。
我勒个去啊 施一公就是个大神啊 莫非NS那边有他的亲戚??
清华今年的第10篇CNS了。
施一公院士真是牛人,发表nature像灌水,一篇接着一篇。
真牛,今年一公都在Nature上灌了三四篇paper了。在他手下做研究生真是太爽了。
SB92共识值得期待!
写的很好,很有启发。
是否和当地有冲突?是否纳入新农合?是否Gov支持?
不是说每天要吃100克猪肉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