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犹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春雨什么江水?

新安江歙县段进入禁渔期
作者:黄山新闻网
  为切实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歙县从3月20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封河禁渔,以促进新安江鱼类自然繁殖、增殖,保护生态平衡。  每年的三到五月份,是鱼类繁殖季节,也是修复新安江流域水生资源的大好时机。近期,春雨绵绵,江水流速加快,加上水温升高,正适合鱼类生殖繁衍。为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禁渔期内,歙县各有关部门以及沿江各乡镇将广泛张贴禁渔通告;渔政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新安江沿线各乡村,开展禁渔宣传工作,加大对禁渔区巡回督促检查力度。同时,组织实施打击电、炸、毒鱼等非法渔业活动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取缔灯光诱鱼、拦河定置张网等违法活动,实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目标。新安江广大渔民也利用禁渔时期整修渔船、修补渔网,为开禁捕鱼作准备。  禁渔期间,歙县还将在流域内人工放养鲫鱼、鲢鱼、草鱼等鱼种,在增加河流生物数量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由单一捕捞向生态养殖转变,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提高渔业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新安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手机号/邮箱:?
使用第三方登录:?
还可以输入 300 字符
请输入举报理由
选择收藏分类:
默认收藏夹
添加收藏分类:
原创作品:春雨绵绵
系统分类:
作品版权由
解释,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 临摹作品,同人作品原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 / 网页设计师93天前发布
广州 / 网页设计师93天前发布
同时推荐此作品
还可以输入2000 个字符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江西省会昌中学学年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西省会昌中学学年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考试用时:150分
满分分值150分
本试题共两卷七大题21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脊椎/椎心泣血? ? 鲜活/数见不鲜? ? 攒钱/人头攒动 B.门槛/槛菊愁烟? ? 补给/家给户足? ? 间谍/间不容发 C.裙裾/生活拮据? ? 孺慕/懦弱无能? ? 赡养/瞻前顾后 挛/不胫而走 D.沉疴/百舸争流? ? 抉择/联袂而往? ? 徜徉/庠序之教6.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充分强调“学”的重要性。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强调学习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文学技艺次之。(《论语》) B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使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三国演义》) C鸳鸯本来是贾母的丫鬟,后来被送给林黛玉。她同这位孤高自傲、动辄爱恼的贵族小姐相处得很好。尤为可贵的是,黛玉去世后,她仍珍重情感,谴责宝玉负情(当然是错怪了宝玉)。(《红楼梦》) D鲍赛昂夫人的情夫是葡萄牙最有钱有名的贵族,却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迫使鲍赛昂夫人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高老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题。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ii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鹤汀凫渚,;桂殿兰宫,滕王阁序16.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 分)
17.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高考学习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答案、高考招生、高考志愿、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考辅导、高考作文等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命题人:张冬梅丁景霞杨晓芳 审题人:吴静李建敏
语文参考答案
1. B&干&是求,&干进&谋求仕进
2. C ①是说张汝明为县尉偿还债务,⑥是说张汝明不想以献编钟谋求升官
4. D&徙&是指官职调动
5. D &献给他&应为&献给皇上&。
6.(1)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不时&、&直&、&绳&各1分,句意2分)
(2)曾经暂任殿中侍御史,当天拟写疏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摄&&具&&市恩&&以为&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幺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监察御史。曾经任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皇上夸奖他耿直。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张汝明说:&皇上让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来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
7.A 逾:越过 8.C
9. C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10. D 《明史》为断代史
11. B &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12.(1)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
( 2)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三诗歌鉴赏
13.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借景抒情)手法。(2分)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
14.运用虚写手法,(1分)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3分)
A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
B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这里应用&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词。)
C&鳞次栉比&是比喻性词语,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而整齐地排列,一般用来描写城市的房屋,有时也用来描写码头上的船只等。这里用&鳞次栉比&来形容海岛上的洞孔是不正确的。
D椿萱并茂[释义]椿:一种乔木,传说长寿,喻父亲;萱:萱草,传说能使人忘忧,喻母亲。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指双亲健在。[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17、答案A B. 不合逻辑&自控窗帘&&灯光&&热水系统&不属于家用电器。C项,畅通与内容搭配不当,;D结构混乱,&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看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与&这一事件反映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杂糅。
18、答案C 不少描写性语段,上句与下句之间,往往事物相连,意思相承,环环相扣。有句语段,下句的开头甚至就是上句的结尾。这类排序题,只要能先准确找到首句,然后依照上句,根据意思向下连接就行。譬如这道例题,先写&春雨如丝&,接着写&雨丝如纱&,然后写&她把细纱挂向云端&,再写细纱&荡开&、&滑下&,最后写细纱被洒向各处,其顺序可谓一目了然,一下就能找到C这个答案。
19、C经年:年复一年。 赂:赠送礼物
21、A(琵琶行 不是杂言)
由于相关情况不断变化,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
转载资料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资料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高考热门信息
最近浏览过的信息
暂无最近浏览记录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山东版)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2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3.12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歌的首句告诉读者江头生长着几树梅花,之后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而是通过“前时雪压”的恶劣环境来渲染烘托梅花“昨夜月明依旧开”的品质。 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6.(2015·郑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象东都洛阳朋友们踏春欢聚“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四、结构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阕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阕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阕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规范答题术语,综合答题。答题时的术语要符合结构类题的特点,做到准确规范。如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另外,在分析时还要联系诗歌内容与情感,如上述[典例4]中,答题时就有“开头以橘起,最后两句以橘结”和“表达了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的愤慨”等句子,体现了诗歌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针对训练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春日忆李白”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思念、怀想友人之作。怀念对象是李白。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诗,没人能比得上,豪放飘逸、超凡脱俗。表达作者对李白由衷的钦佩。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清新”“俊逸”。颈联写景融情,诗人身居“渭北”,李白地处“江东”;“春天树”给人深茂之感,“日暮云”给人郁积之感。虚实结合,于平实景物中融会着对李白深深的思念、怀想之情。尾联抒发相聚的愿望,“何时”“重与”把作者渴 望早日与朋友相见、重聚、切磋诗艺的愿望表达出来。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误区规避 · 增分突破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阅卷现场 因判断不准古诗词表达技巧而失分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 【点评】 对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别和用法把握不好,造成对诗句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 【解题流程】 第一步,读诗词,立足整体,初步感知诗词大意,为判定表现手法作准备。整体阅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上阕写景,深秋,落叶已要飘尽,大雁南归,引发思乡之情,并想象家乡之景。下阕抒情,写自己,写家乡之景,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第二步,析语句,联系旧知,从诗词意象、内容、情与景等角度入手,判定使用 的表达技巧。抓住题目要求“写山水变化的妙处”,分析这两句词中的意象“晓云”“山腰”“宿雨”“水面”,准确把握词中的关键词语“瘦”“肥”等,分析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第三步,明手法,解释诗句,说明运用这种手法表现的内容,并指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何种旨趣,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明确比拟手法后,结合词句具体解说手法的运用,前句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后句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可分析出“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水面的窄。 【答案】 (示例)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的类别。如何准确判定一首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与考生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还与考生对题目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关,更与考生掌握的判定表达技巧的方法密切相关。若要准确判断诗词的表达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因题突破 1.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 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表达技巧的答题角度和术语是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词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角度多样,应认真归纳分类,熟练掌握。 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近年来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虽然侧重于对具体语句的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 诗歌的表达技巧丰富多彩,设题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4.把握思考角度,做到十拿九稳 (1)从情和景的角度入手 情和景的角度是古诗词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从情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比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或者是托物言志等。从景物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以及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例如,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或细节描写,是虚实结合还是动静结合,甚或是白描等。具体做法是迅速再现相关知识并结合诗词内容加以比对,快速排除后留下最明显的作为预备答案。 (2)从内容角度思考联与联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古代诗歌两联或两句在内容上常常构成对比或衬托关系,有时是动静结合关系,有时是虚实映衬关系。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一是要分清主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二是要看是否运用烘托(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三是要分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看有无运用对比(对照)等表现手法;四是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看有无象征意义(主要是咏物诗)。 5.区别易混的表达技巧 (1)借喻和借代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景物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指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人生态度。借景抒情一般要借众多景物来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聚焦于一个主体事物之中。 (3)渲染和烘托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烘托。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综合训练 · 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练] [注] 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 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练剑。 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回答“奠定全诗怅惘基调”亦可) 二、表达方式 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注]。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对于前者,要指出李诗以抒情为主,曾诗以议论见长;对于后者,要弄清楚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诗人怎样的思想,两首诗的情感表达并不完全一致。 答案 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三、表现手法 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回家,也是点的刻画。这样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第三步,规范答题。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明确表达方式种类,结合内容情感分析 1.明确表达方式的种类。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古代诗歌中常常涉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对照内容辨别种类。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看其语言形式与表达方式的哪个类别相符,再进行确定。 方法归纳 3.分析表达作用,指出表达效果。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以突出形象或情感。抒情则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诗歌作者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借助其他事物(或景物)间接抒情。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这两类表达方式的作用,然后将其与诗歌内容、情感相互结合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某种方式所达到的表达效果。如[典例2]中,题干中已经指出从“点面结合”的描写角度进行分析,先要懂得描写的作用,然后指出“面”与“点”的情况,再对其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针对训练 [注] 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答案 《马诗》借物抒情,写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题型三 表现手法 题型解读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手法 解说 示例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衬托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李纲《望江南》)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对比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典例剖析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①指明表现手法。②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指导】 解题时,第一步,要注意审题,本题赏析的范围是全诗;然后需要弄清表现手法有哪些。第二步,再分析全诗,对照看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分析可知,抓住首联中的“满耳笙歌满眼花”与尾联中的“却愁宴罢青娥散”这类情感明显的句子,不难确定全诗主要采用了衬托(反衬)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第三步,规范答题。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衬托(反衬)手法。整首诗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反衬出深“愁”。 把握概念,据“境”作答 1.掌握表现手法,运用鉴赏术语。从表现手法来看,主要包括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怀古伤今、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乐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象征、对比、用典等。掌握相关的鉴赏专业术语,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 方法归纳 2.辨明题干问法,品评表达技巧。题干一般以“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直接提问,其变体是“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也有综合其他内容(如思想情感、语言等)来考查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侧重点,如“写景上的特点”不等于“所写景的特点”,前者是写法,后者指景色特点。如[典例3]中,“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的提问,明确指出鉴赏的范围是全诗,鉴赏对象是“手法”。 3.扣住表达效果,据“境”准确作答。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技巧,就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有针对性地作答;而不能在分析时脱离诗歌的具体语言环境,盲目胡乱作答,导致丢分。 4.领悟答题要领,把握答题格式。表现手法类题目答题要领: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分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答题格式可概括为:揭示手法+分析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表达效果。如[典例3]中,答题时,先指出“衬托”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概括其情感及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针对训练 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词人陶醉于自然胜景,流连忘返的喜悦之情。 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古代诗歌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其特点体现在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统领全诗、照应过渡、抑扬结合、卒章显志等。对此,高考中多有涉及,经常会就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结构进行提问。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 题型四 结构 题型解读 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技巧: 1.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典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典例剖析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①明确方向: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的特点。②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指导】 第一步,要了解诗歌开头与结尾的技巧。本诗开头两句,诗人以饱满的热情,颂扬丹橘经得起严冬考验。三、四两句,写丹橘的特点。后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第二步,结 合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仍然落到了橘树上。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难道橘树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明显,诗人是在为橘树鸣不平,其实也就是在为贤者鸣不平,这是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开头与结尾是互相照应的,结尾运用反问,卒章显志。第三步,规范表达。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 开头以橘起,最后两句以橘结,前后呼应,尤其是出人意料的议论性反问,卒章显志,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的愤慨,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理清结构,规范作答 1.掌握结构种类。在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方面,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意象组合、过渡、铺垫、伏笔等。如上述[典例4]中运用了“首尾照应”和“卒章显志”的结构技巧。 方法归纳 2.明确命题角度。考查时,有的是直接就诗歌的整体结构进行设题;有的是对诗歌的局部进行设题,如上述[典例4];还有的是对关键词语或句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进行设题。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专题微语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型一 修辞手法 考点突破 · 明法悟道 题型解读 修辞 作用 示例 比喻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比拟(拟人和拟物) 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晏殊《鹊踏枝》:“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双关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典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注],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典例剖析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①题目要求先点明修辞手法,然后再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②“诗歌的颔联”界定了范围,粗读诗歌,初步了解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题指导】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可遵循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于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要准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喻、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对此要全面了解。 方法归纳 2.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运用——说明效果。在上述题目答案设计中,先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根据诗句具体分析,然后指出表达效果——“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针对训练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三、四句是说风浪迅疾,仿佛万马破空而来,瞬息万变,气势猛烈,有压倒三江五湖之气概。这显然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技巧。 答案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近三年来,表达方式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必考点,尤其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在高考卷中更是屡见不鲜。描写方面,常见的有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抒情方面,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情等)。考查形 题型二 表达方式 题型解读 式主要有: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诗歌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诗歌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该考点有时直接设题,有时结合思想感情间接设题,后者在今后的高考中会是考查重点。 了解两种常考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方法 作用
描写 讲究角度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讲究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讲究技巧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寓情于景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直接 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典例2] (2014·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典例剖析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①指明赏析的角度,即“点面结合”;②分析“暮春之景”在点面结合中所处的位置,暗示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问题。 【答题指导】 第一步,先看这首词的整体内容,也就是所谓“面”,“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总写清明寒食时鲜花凋谢的暮春景色,“番腾妆束闹苏堤”则总写人们闹苏堤的场景;第二步,再分析“点”的情况,所谓“点”,这里是指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的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而“花褪雨,絮沾泥”正是暮春景色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是写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犹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