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装金耳的金耳栽培技术术

金耳金耳是一种食、药、美容兼用菌。其商品价值无论食用、药用、美容都高于现有人工能培育品种,正因如此,国内专家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着手探讨、摸索和研究。经过十五年驯化栽培,虽在实验室制种及段木栽培上有一定进展,至于木宵袋栽还未有切实可行实际生产经验,故此,至今不但市场见不到袋栽产品,甚至连较高层次的科研单位其种源都不保留,显而易见,木宵袋栽的难度可想而知。无毒性又无副作用的金耳产品,发展前景一路看好。但怎样能生产出产品满足需求,一直是人们期望的目标。为了达到造福人类的这个远大理想,经三年多方式、多层次、多模式的拼搏,初步认识和掌握袋栽的成功栽培技艺。
形态特征/金耳
金耳子实体散生或聚生,表面较平滑;渐渐长大至成熟初期,耳基部楔形,上部凹凸不平、扭曲、肥厚,形如脑状或不规则的裂瓣状、内部组织充实。成熟中期后期,裂瓣有深有浅。中期,部分裂瓣充实,部分组织松软;后期,组织呈纤维状,甚至变成空壳。子实体的颜色成鲜艳的橙色、金黄色、甚至橘红色;药用和美容的产品呈近白色。
生态习性/金耳
金耳多见于高山栎林带、生于高山栎或高山剌栎等树干上。并与下列韧革菌有寄生或部分共生关系,如毛韧革菌、细绒韧革菌(S.pubescensBurt)和扁韧革菌(S.fasciatumSchw)等。
药理作用/金耳
金耳金耳俗称黄木耳;子实体半球形,鲜时表面橙黄至橘红色,干后橙黄色至金黄色;干后收缩,坚硬,基本保持原状。金耳菌丝体多糖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组成;子实体多糖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组成。 药用功能:①提高机体代谢机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②调节机体代谢机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血红蛋白和血浆的含量。③提高机体抗衰老、抗缺氧能力,降血脂、降胆固醇。④促进肝脏脂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积累,提高肝脏解毒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防病健身,延缓衰老。
栽培技术/金耳
环境条件生物因子 金耳的自然生长和发生,都离不开其耳友菌粗毛硬革菌,这种菌不但一直伴随着金耳菌丝的生长,而且还与金耳的菌丝共同组织化发育为金耳子实体。没有粗毛硬菌,金耳就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的菌种也不是金耳一种菌丝,而是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两种菌体的混合体。营养金耳分解木质纤维素类的能力极弱,只能利用单糖或较简单糖类碳源,而对木质纤维素的利用则依靠粗毛硬革菌菌丝的分解。壳斗科的树种、桐、楮、栲都是金耳栽培的很好树种,代料栽培中阔叶木屑中加入一定量的麦麸、米糠、玉米粉和石膏等,可获较高的产量。温度金耳菌丝体生长适温23~25℃,子实体为15~20℃。湿度 段木栽培的适宜含水量50%左右为宜,代料栽培的基质含水量以55%~6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以大气相对湿度85%~95%最适。子实体的抗旱能力较强,给予干干湿湿的湿差,可使子实体生长健壮,出干率高。光照和通风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诱导。子实体发育需要足够的通风,通风不良子实体色泽暗淡,适当的通风,充足的氧气才能使金耳形成自然的橙黄和橙红色素。酸碱度(pH值)以pH值5.8~6.2生长最好。栽培方式金耳金耳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大生产方式。段木栽培需注意的有:① 段木含水量要求高于香菇和黑木耳,因此砍伐后要注意切勿干燥过度,有的树种含水量较低,砍伐剃枝后可立即接种。② 接种期以自然温度15~20℃最适,接种期较黑木耳要晚些。③ 采收后干制以自然晾干为好,切忌碳火烘熏。代料栽培中需特别处理:① 必须选择有子实体的母种或原种,每袋的接种物必须带有一定大小的子实体块。② 培养菌丝阶段要采用控温控湿措施,调节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之间的关系,以使金耳菌丝旺盛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以利出耳。具体温湿度的调控为:接种后置于20~23℃下培养至菌丝长至料深3/4,然后降温至15~20℃,抑制粗毛硬革菌的生长,刺激金耳子实体原基形成。③ 原基形成后,要干干湿湿管理,光照充足,以利子实体健壮、色泽鲜艳,成为优质产品。栽培季节金耳现有多采用熟料袋栽和塑料营养罐栽培,在室内多层架床培育,具体如下。(1)菇房条件金耳与其他菌类不同,子实体必须是金黄色,白色的不成金耳,也就没有商品价值。所以,长耳房要有充足的光线,方便人为调控适合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湿度、空气等条件。栽培房内设置5-6层培养架,房间四周要有通风孔和窗户,以利于吸收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门窗要用细孔纱窗封闭。窗户宜多,以便引进更多的光线,有利于子实体色素的形成。(2)栽培季节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通常从10月开始至翌年4月份止,每年安排2-3个生产周期,每个生产周期50-70天。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第一季安排在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第二季安排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第一季在安排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第二季安排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5.金耳人工栽培原料怎样配制?(1)培养料配方金耳栽培原料比较广泛,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配方1:阔叶树木屑78%,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蔗糖1%。配方2:阔叶树木屑55%,棉籽壳25%,麦麸18%,石膏粉1%,蔗糖1%。配方3:棉籽壳97%,过磷酸钙2%,石膏粉1%。配方4:玉米蕊40%,杂木屑40%,麦麸16%,玉米粉2%,石膏粉2%。配方5:甘蔗渣78%,麦戴18%,黄豆粉2%,石膏粉1%,碳酸钙1%。棉籽壳应提前1天用清水浸泡充分吸水,第二天拌料前捞出滤去多余水分,待干料拌好后再加人糖液等拌,含水量60%~65%,pH 6~7。(2)装袋灭菌栽培袋分为短袋和长袋两种规格:短袋14厘米*28厘米或15厘米* 30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量250-300克;长袋12厘米* 55厘米。罐栽的采用塑料营养罐,高18厘米,直径8.5厘米,罐中间螺纹旋合;下半部装料160克,上半部高9厘米,罐顶中心设通气口,高1厘米,口径3.5厘米,配有海绵过滤,装料后罐口加盖。管理措施金耳菌丝满袋后表面开始形成白色菌丝扭结状,子实体原基出现时,就可进人长菇管理,具体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进行。(1)原基形成期 接种后24-26天进人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期,对氧气的需求急剧增加。长袋的应及时撕开穴口胶布,并在菌袋上面铺盖整张纸,喷水纸上保湿并遮光;短袋的解开袋口,让新鲜空气充分进人。塑料罐的揭开罐盖,换上罩罐,并旋紧螺纹。长耳阶段菌袋的排放方式:长袋卧式横摆于培养架上,短袋和罐栽的采取立放。无论直立或卧放,袋间距2-3厘米。摆好后均须在表面复盖一层纸,并喷水至湿。这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要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昼夜温差应大于1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要经常往墙壁和地上喷雾状水。菌袋内出现积水,及时排除,以免引起感染而损害子实体原基。每次喷水时,要打开门窗,让水的压力推动室内空气对流,使室内空气新鲜。每次往纸上喷水时,要掀动几下纸,让空气进入袋内,此工序选择早、晚进行,中午风大不宜通气。(2)幼耳生长期 接种后27-28天,一般幼耳长2厘米左右时,长袋的可用消毒过的刀片,在长耳穴周围环割去1厘米的袋膜,使穴口直径扩大4厘米,让空气透进穴口。短袋的把袋口薄膜拉直,增加袋内空间,加速菌丝新陈代谢,促进幼耳加快长大。一般在22℃-23℃适温和空气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子实体迅速长至直径6厘米,正常呈自色或浅黄色。(3)子实体转色期 金耳只有是金黄色或橙黄色,商品价值才高,颜色转变与光照有很大关系,一般接种后50天左石耳瓣伸展,每天上午喷水时,可将复盖袋面和袋口的纸揭2-3小时,让菌袋接受一定的光照。散射光线越强越好,但不得让阳光直接照射。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22℃-24℃为宜,每天喷雾2-3次,忌喷大水,空气相对湿度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3-5天子实体即转为鲜艳的橙黄色。营养罐栽培的靠罐内空间自然生长,中间不喷水,不打药,属于绿色、有机栽培,管理上只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光照即可。(4)出耳程控 为便于菇农对照,特将金耳子实体生长与特色管理列于表21-2。(5)子实体成熟期 金耳从接种至采收一般53-60天。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颜色呈金黄,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此时就要采收,若逾期采收耳瓣将变薄,失去弹性,晒干后无光泽,影响品质。适时采收的鲜耳,每6千克左右可晒成1千克干耳,过熟的金耳需要10千克鲜耳,才可晒成1千克干耳。采后留耳基,再盖纸,停止喷水2-3天,耳基伤口愈合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管理,一般15天左右可再收一茬金耳。金耳(6)要求勤观察、勤记录,有问题早处理,对污染袋要选择荫凉干燥、避光、通风、清洁处隔离培养。对栽培袋一般15天左右倒垛一次,要求上下、内外、前后大交换,不能倒垛过勤。整个养菌过程要求避光、通风,湿度60-65%左右。菌种制作金耳菌种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丝两种组合构成,它与银耳菌种相似都是二型菌丝结合体,因此金耳菌种制作技术要求有其特殊操作技术。(1)母种分离金耳作为母种分离的种耳,以幼耳子实体为佳,其组织充实,生活力强。金耳子实体的外表层黄色部分为金耳菌丝,内层浅黄白色部分为毛韧革菌丝,其交接处为两种菌丝穿插共生部位。分离时将种耳清洗、晾干后,撕开或切开,在子实体内外层交接处,钩取黄豆粒大小的组织块,接人斜面培养基的中央,置于180℃-25℃下,培养10天后菌丝长满试管斜面即为母种。(2)原种制作金耳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PH6。装瓶、灭菌、冷却按常规。原种接种时,其母种最好选择含有已形成胶质化的金耳原基,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在原种培养基上;然后置于200℃ -250℃下培养,20天后长满菌丝。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颗粒菌丝团,分化胶质物时,应将培养温度降至20℃-15℃,经35-45天培养,胶质颗粒增大,形成脑状胶质子实体时,即为原种。(3)栽培种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与原种同。接种时将原种培养基长出的幼耳子实体,切成1-1.5厘米的组织块,接种在瓶装的栽培种培养基上,置于15℃~20℃下培养,当长成幼耳时,即可用于栽培生产金耳。保存菌种金耳菌种是重要的食用菌生产资料。必须很好保藏。做到不死亡,不衰退,不被杂菌污染,保存菌种的基本原理是使菌丝的生理代谢活动尽量降低。通常采用的手段是:低温、干燥和减少氧气供应。(1)母种的低温保存:这是一种常用的而且是最简单的保存方法。首先是将要保存的菌种移接到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为减少培养基水分蒸发,延长保存时间.可将琼脂用量加到2.5%,再加入0.2%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碳酸钙等缓冲剂。将要保存的菌种放人4℃的冰箱内保存,每隔3~4个月转管一次。(2)原种和栽培种的短期保存:原种和栽培种一般应按计划生产,长好后及时使用,不宜长期保存,只能作短期保存。栽培种体积大。数量多不可能在冰箱内大量保存。要保存的原种必须菌丝粗壮,活力强,封口严密.无杂菌感染,要保存的栽培种必须菌丝粗壮,没有污染或出黄水现象。把挑出的符合保存标准的原种和栽培种,放人保存室内,保存室应该干净、凉爽、干燥、黑暗,以降低其生命活动,减少变异退化,温度以5~10℃为宜,不要超过15℃,这样的条件下栽培种可保存l~2个月。
市场状况/金耳
现有市场除少有野生和段木产品外,因木宵袋栽还未突破,所以暂时货源紧缺,特别见不到鲜品。目前低档细小干品每千克市场售价一直保持在80-340元之间,若用于药用、美容白色脑耳价格相应偏低。
常见食谱/金耳
冰糖金耳鸽蛋金耳此食,是高档筵席甜点。色泽黄、囱相映,悦日素雅,汤汁清澈,鸽蛋鲜嫩,金耳软糯,营养丰富,滋补佳品。冰糖。来源于甘蔗的种植。中国甘蔗的记载见于《楚辞》。到了汉代岭南的蔗糖业已相当发达。东汉杨翠的《导物志》,应记载岭甫种植甘蔗很普遍,并能制成冰糖,当时称为“石蜜”。从此,石蜜逐渐成为调味,做点心和成药的重要原料。原料:鸽蛋20个、金耳150克、冰糖200克。制法:(1)鸽蛋入碗内,放入开水锅中永成荷包蛋,取出入碗。金耳入凉水中洗去泥沙,泡成膨胀,捞入筲筲内控去水分。(2)炒锅上火,注入清水(l升),沸时下入冰糖溶化,跟着下金耳,煮约2分钟,打去浮沫,倒入鸽蛋煮1分钟即成。蜜汁金耳主料辅料:水发金耳400克、冰糖150克、鸽蛋12个、蜂蜜80克、樱桃12粒烹制方法:(1)水发金耳淘洗干净,装入碗内,放冰糖和300克清水,用旺火蒸15分钟。鸽蛋磕在12把小汤匙中,上笼蒸5分钟。(2)炒锅上旺火,滗入蒸金耳的汁水,放入蜂蜜,加热溶化成蜜汁。金耳入汤盘,周围用鸽蛋和樱桃交叉围边,把锅内的蜜汁淋上即成。金耳工艺关键:金耳用温水泡发,摘净根部砂粒,再用清水泡上备用。风味特点:(1)金耳主产云南金沙江流域的河流地带。因其颜色金黄,俗称黄木耳;因其形似人脑,又名脑耳。金耳系野生采摘,产量有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营养滋补品。极为珍贵,有“名山珍”之誉。丽江、维西、中甸等县出广较多。(2)蜜汁金耳是云南回族的传统甜菜,将金耳胶质溶于糖水、蜂蜜之中,滑嫩爽口,金耳软糯,鸽蛋鲜嫩,有清心补脑的保健作用。金耳羹一、原料:1.主料:金耳25克。2.调料:冰糖。二、制法:将金耳用温水泡发,去杂,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段时间,加冰糖煮至金耳熟透,盛入碗中即成。说明:此品水发膨胀的重量为干品的20—25 倍。制作时应将发好的金耳用文火煮6—8小时,成稠糊状,趁热食用。按:金耳又称黄金银耳,其性温而带寒,味甘。具有清热滋润、化痰止 咳、调气定喘、平肝阳等功效。此品既能滋补,又能清泄。常作为肝肾阴虚、 肝阳偏亢的高血压病、肺热伤阴、咳嗽痰多或气喘等病症的保健食疗之品。金耳百合羹一、原料:金耳1.主料:金耳25克,百合50克。2.调料:白糖。二、制法:1.将金耳用温水泡发,去杂洗净撕片。百合用温水泡发洗净。2.锅内放入适量水,加百合煮至将熟,加入金耳、白糖,煮至百合、金 耳熟透,出锅装碗。按:金耳具有滋阴润肺、平肝阳的功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的功效。两者组成此羹,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治肺结核、久咳、痰多、 感冒咳嗽、气喘、病后虚烦、惊悸等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食用菌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04:03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DOC文档下载
游客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0元
邮箱/手机号:
您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为您创建此邮箱/手机号的账号,密码跟您输入的邮箱/手机号一致,以方便您下次登录下载和查看订单。
支付方式: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当日自动登录&&
合作网站一键登录: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金耳的种植技术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金耳的种植技术㈠ 菌种制作 金耳的母种斜面上应有两种菌丝:一种是粗毛硬革菌丝,其在生长初期,疏松,呈棉毛状,白色,很快转为黄色或橙黄色,最后呈厚毡状,故菌龄较长的母种,很难切割。粗毛硬革的菌丝生长很快,斜面上占据面较大的都是粗毛硬革菌丝。一种是金耳菌丝,生长初期细而短,透明无色。平伏于培养基表面,极少有坚立的气生菌丝;当与粗毛硬革菌丝生长在一起时,可以长成短而密的气生菌丝,白色或淡黄色。金耳菌丝在斜面上生长很慢,仅限于局部。故用于接种原种时,必需用有白色和淡黄色菌丝团接种才能成功。原种和种植种生产: 原种和种植种培养基用阔叶树木屑 78%,麦麸或细米糠 20%,糖1%,碳酸钙 1%,含水量 55~60%,然。按常规方法装瓶、灭菌。接入母种后,于 22养,一般 25满瓶。培养的菌种有 2 种结果:一种是两种菌丝的生长都很正常,金耳菌丝生长旺盛,粗毛硬革菌丝虽布满全瓶,但很纤弱,在这样的瓶内,约经 35,培养基上方(大多在近瓶壁处)出现扭结,逐渐形成小颗粒状胶质子实体原基,有的则可发育成较大的脑状子实体,这类原种可供种植用。另一类是在菌种瓶内只长浓密的粗毛硬革菌丝,常分泌黄色液体,后期在瓶壁形成浅盘状革菌子实体,这样的菌种不能用于生产。按同样的方法生产种植种,接种时必须镊取金耳原种子实体一小块和下方的培养料少许,同时接入种植种的料面,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在培养基上方出现金耳的原基,粗毛硬革菌丝也不断深入到培养料中。此时应降温至 15℃,开门窗通风,抑制粗毛硬革菌丝生长促进金耳原基长大。㈡ 种植季节 金耳种植季节可安排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5季节进行,每年可安排 2生产周期,以秋冬春三季为宜,在 10 月至翌年 4 月,生产周期 50,北方地区可周年种植。㈢ 种植方式 有两种方法:1. 菌袋种植 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木屑 50%,棉壳 18%,麦麸 15%,米糠 15%,糖 1%,石膏 1%,含水量 60~65%,然。种植容器用规格为 14 厘米 28 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 200 克左右,装料后,压平,套上颈圈、加棉塞,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在正常情况下,种块 4萌发定植,20粗毛硬革菌丝在袋内长满,接种块随之增大,当温度在 20空气相对湿度在 85~90%时,金耳菌丝发育迅速,进入出耳期。此时应将温度降至 15℃,以抑制粗毛硬革菌丝生长,促使金耳子实体原基发育长大。若不采取降温措施,粗毛硬革菌将继续旺盛生长,不断扩充并形成盘状包裹金耳子实体,阻止金耳子实体发育甚至死亡。当金耳子实体长到 4 厘米 4 厘米大小时,应拔去棉塞增加氧气;长到 6米大小时,应取下袋口颈圈,并将袋口拉直,使其在静风、多氧、适温条件下加快发育。随着子实体长大,要把袋口下翻。使子实体外露、接触空气,延长光照时间,子实体随之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此时即可采收。每袋可产鲜耳80,高产可达 180 克以上。采收后再按上述方法管理,把袋口拉直恢复原状,经 10 一 15 天培养,在采收后的子实体基部又可长出第二批金耳,每袋可产鲜耳 30,约占总产量的 30%,总生物学效率可达 90~100%52. 菌棒种植法 可任选以下配方之一作培养料: 阔叶树木屑 78%,米糠或麦麸20%,糖 1%,石膏粉 1%- 杂木屑 70%,麦麸 20%,玉米粉 5%,豆秆粉 3%,糖 1%,石膏粉 1%,含水量 58~60%,然。种植容器用规格为 12 厘米 50 厘米高密度聚乙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烯或聚丙烯筒膜,装料松紧适当,采用常压灭菌 8 小时以上,冷却至室温,打孔接钟。每根菌捧打孔 7,孔径 米,深约 米。接种时,孔穴底部先接入一块木屑菌种,中部再接一块木屑菌种,最后在上面接种一块金耳的组织块,每块约 1 平方厘米(预先将种植种瓶内生长金耳子实体切割成适当大小组织块备用),贴上专用封口塑料薄膜(具一定透气性)后将菌棒移至发菌室,使接种孔朝上置于架上。在菌丝生长期间,室温应稍低于 16有利于金耳菌丝生长,低温对粗毛硬革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每天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最好在午间进行。室内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80%,以控制杂菌滋生。当孔内金耳组织块开始长大,封口薄膜上出现许多小水珠时,温度提高到 18并进行出耳管理。当从组织块长出的金耳已突出于孔穴时,要掀起封口薄膜,覆盖一层干净或经灭菌的报纸保湿、遮光;随着子实体长大,孔穴开始影响金耳发育,要进行割袋处理,将孔穴周围薄膜用利刀削去一圈,使培养料裸露面的直径达 4米。每天在室内空中、地面喷水多次,使相对湿度保持 85~90%,延长通风时间,每天通风次数逐渐增加到 3 次,每次由 30钟延长到 1 小时。当子实体上出现黄色水珠时,应及时用脱脂棉或吸管吸干,否则,易造成烂耳。从接种到幼嫩子实体呈白色脑状约 50 天,开始转色处理。转色应选晴天进行,揭去覆盖物,打开培养室门窗,加大通风量,给予适当光照。此时可直接向子实体喷雾状水,以保持湿润,约经 3,子实体转为橙黄色即可采收。采收时,于基部割下,以利原基再生。 专利查询
本文(金耳的种植技术)为本站会员(极品人渣)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网址:】,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分享当前资源【金耳的种植技术】到朋友圈,您即可以免费下载此资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操作提示:任选上面一个二维码,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选择的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元price_share
&|&&|&经营许可证()(C)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用菌栽培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