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高氮钢与twip钢 百度百科的区别

低碳TWIP钢冶炼凝固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低碳TWIP钢冶炼凝固基础研究
【摘要】:孪晶诱导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钢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应变硬化性能,被称为新一代理想的汽车用钢。目前,对于这类新钢种人们已经在孪晶机理和机械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冶炼和凝固方面鲜有文献报道。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TWIP钢作为新一代汽车材料已然处在工业化生产的前夜,针对直接影响汽车TWIP钢生产的冶炼,凝固和夹杂物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四方面:(1) TWIP钢AOD-ESR工业冶炼关键技术;(2)准确测定液相线温度,对涉及新钢种裂纹敏感性的高温凝固模式的研究;(3) TWIP钢中元素的宏观和微观偏析;(4) TWIP钢中夹杂物;通过这以上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1)针对钢厂AOD-ESR工艺冶炼低碳TWIP钢,根据钢种特性和实验室理论,结合AOD氧化精炼数学模型,提出了AOD冶炼TWIP钢的关键在于实现低脱碳,同时注意合金化次序和温度控制。ESR精炼的关键在于减少合金元素烧损,采用较低的平均熔化率,注重补缩环节,通过多级补缩,使金属熔池逐步从深变浅,防止出现严重的缩孔和疏松缺陷。
(2)针对高锰TWIP钢存在高温实验下锰挥发严重的问题,利用改进型差热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准确测量液相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十五种不同成分高锰TWIP钢的DTA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高锰TWIP钢的液相线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以及热力学软件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误差能在10℃范围。
(3)通过差热分析DTA和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两种手段研究低碳Fe-Mn-Si-Al系TWIP钢的高温凝固模式,同时也研究了Fe-Mn-C-Al系TWIP钢的凝固模式作为对比,发现低碳Fe-Mn-Si-Al系TWIP钢凝固模式是γ→L+γ→L,在这种凝固模式下发生裂纹概率小。而Fe-Mn-C-Al系TWIP钢由于碳含量的关系,凝固区间有可能在CA与CB之间,属于亚包晶钢,在生产这种类型TWIP钢的时候,产生缺陷和裂纹的概率大幅增加。
(4)通过对TWIP钢铸锭钻孔取样分析,研究TWIP钢的宏观偏析,发现从铸锭截面的边缘向中心的方向,碳偏析程度最大,但是由于碳含量本身很低危害较小,而含量最高的锰元素偏析程度比其他元素小。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电子探针分析仪,以及采用微观偏析模型等手段研究TWIP钢元素微观偏析,发现固相率越大,锰,硅元素偏析系数增大,而铝元素的偏析情况相反,随着固相率增大,偏析系数减小,电子探针在枝晶生长方向上的结果证实这种偏析规律。
(5)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TWIP钢实验室铸锭和钢厂AOD和ESR流程中的夹杂物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八种夹杂物类型,最主要的夹杂物类型是AlN,Al2O3, MnS及其复合夹杂物。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模型都表明TWIP钢中A1N能够在液相中析出,这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普通高铝钢在固相或者凝固前沿析出,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TWIP钢在液相状态下直接观察,清楚的观察到A1N夹杂物在液相中析出、运动聚集、碰撞长大的全过程,证实了AlN夹杂物能够在液相中析出的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TF703【目录】:
致谢4-5摘要5-7Abstract7-121 引言12-142 文献综述14-51 2.1 TWIP钢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14-22
2.1.1 汽车用钢发展14-17
2.1.2 TWIP钢成分设计17-19
2.1.3 TWIP钢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19-20
2.1.4 合金元素对TWIP钢的影响20-22 2.2 TWIP钢的研究进展与冶炼生产工艺22-33
2.2.1 TWIP钢国内外研究进展22-25
2.2.2 TWIP钢生产难点25-26
2.2.3 AOD精炼工艺与模型26-31
2.2.4 电渣重熔冶炼工艺特点31-33 2.3 凝固过程特性33-42
2.3.1 液固相线温度确定33-37
2.3.2 高温过程下的相变37-39
2.3.3 钢中显微偏析39-42 2.4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42-49
2.4.1 非金属夹杂物与其分析方法42-43
2.4.2 夹杂物生成热力学43-45
2.4.3 夹杂物生长动力学45-49 2.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49-51
2.5.1 研究背景及意义49-50
2.5.2 研究内容50-513 AOD-ESR工艺冶炼TWIP钢技术研究51-62 3.1 冶炼设备与技术参数52-53
3.1.1 主要设备52-53
3.1.2 冶炼流程和控制53 3.2 AOD冶炼合金化53-57
3.2.1 深脱碳技术54-55
3.2.2 冶炼合金化55-56
3.2.3 冶炼温度控制56-57 3.3 ESR冶炼关键技术57-60
3.3.1 合金成分保证57-58
3.3.2 冶炼熔速控制58-59
3.3.3 多级补缩工艺59-60 3.4 本章小结60-624 低碳TWIP钢的AOD氧化精炼数学模型62-78 4.1 AOD精炼过程数学模型62-68
4.1.1 模型的基本假设62-63
4.1.2 基本的反应方程63-65
4.1.3 体系的热量衡算65-67
4.1.4 初始和边界条件及参数确定67-68 4.2 模型参数确定68-71 4.3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71-76
4.3.1 计算程序实现71
4.3.2 模型结果与验证71-74
4.3.3 结果讨论74-76 4.4 本章小结76-785 高锰TWIP钢凝固特性研究78-101 5.1 实验方案78-81
5.1.1 实验准备78-79
5.1.2 试样加工79-80
5.1.3 研究方法80-81 5.2 改进型差热分析方法81-84 5.3 Fe-C-Mn-Si-Al系钢种液相线温度84-91 5.4 TWIP钢中高温相变过程研究91-100
5.4.1 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预测92-94
5.4.2 差热分析高温下凝固模式94-98
5.4.3 结果对比与探讨98-100 5.5 本章小结100-1016 高锰TWIP钢中元素偏析101-120 6.1 实验方案101-103
6.1.1 样品生产与试样加工101-102
6.1.2 研究方法102-103 6.2 铸锭截面元素偏析103-104 6.3 枝晶间与枝晶内部元素分布规律104-108
6.3.1 枝晶间元素偏析104-106
6.3.2 枝晶内部元素偏析分析106-108 6.4 凝固过程中偏析模型108-119
6.4.1 偏析模型108-110
6.4.2 主要参数的确定110-113
6.4.3 主要元素的微观偏析行为113-115
6.4.4 实验结果验证115-119 6.5 本章小结119-1207 TWIP钢中夹杂物研究120-144 7.1 实验方案120-123
7.1.1 取样与加工方案120-122
7.1.2 研究方法122-123 7.2 实验结果123-126
7.2.1 TWIP钢中夹杂物类型123-125
7.2.2 典型夹杂物形貌125-126
7.2.3 夹杂物数量变化126 7.3 TWIP钢中典型夹杂物生成热力学126-130 7.4 典型夹杂物生成动力学130-139
7.4.1 动力学模型建立130-133
7.4.2 主要参数133-134
7.4.3 结果与讨论134-139 7.5 原位观察AlN析出139-142 7.6 本章小结142-1448 结论144-146参考文献146-155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155-158学位论文数据集1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毅;邬君飞;缪乐德;;[J];宝钢技术;2008年02期
屠海,洪新,谢树元;[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朱铮;[J];钢铁;2000年11期
康永林;;[J];钢铁;2008年06期
董瀚;曹文全;时捷;王存宇;王毛球;翁宇庆;;[J];钢铁;2011年06期
杨泽斌;朱定一;易炜发;林淑梅;;[J];钢铁;2011年09期
乔尚琪,王修春;[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9年04期
董振,王玉晓;[J];河南冶金;2002年04期
武拥军,姜周华,梁连科,姜茂发,李阳;[J];钢铁研究学报;2002年06期
陈希春,冯涤,傅杰,周德光;[J];钢铁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海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永林;[J];鞍钢技术;2003年06期
唐荻;熊自柳;江海涛;;[J];鞍钢技术;2008年02期
王东明;刘凤莲;郭晓宏;刘志伟;谷春阳;;[J];鞍钢技术;2008年03期
康永林;邝霜;刘仁东;严玲;;[J];鞍钢技术;2008年04期
唐荻;江海涛;米振莉;赵爱民;;[J];鞍钢技术;2010年01期
张维维;赵成林;李广帮;王丽娟;;[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王仲珏;[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刘政,靖青秀;[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迟秀斌,李吉和,刘春明;[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苏铁健,王富耻,李树奎,王鲁;[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志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韩跃新;刘杰;李艳军;张淑敏;赵庆杰;;[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建峰;刘青;罗昭;张晓峰;卢新春;;[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关云;孔君华;邓照军;马家艳;;[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周国红;张海龙;张昭;王士维;;[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崇玉良;孔谅;王敏;;[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严建强;张威;刘世昌;王景成;王勇;苗治全;于波;;[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王贺;潘春刚;陶磊;;[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甄强;崔园园;余敬世;张中伟;王金明;许正辉;;[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张悦;薛向欣;杨合;刘素兰;;[A];2011新型肥料研发与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梁铎强;[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黎清宁;[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陈敬超;[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贾国斌;[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梅向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高惠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杨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刘海东;[D];吉林大学;2011年
卢广林;[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茜;[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徐蕙;[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岩;[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家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林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林鹏;[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齐菲;[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张喻;[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许婷婷;[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郝睿;[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房荣波,魏元,杨海峰;[J];鞍钢技术;2002年04期
康永林;[J];鞍钢技术;2003年06期
孟劲松,仉勇;[J];鞍钢技术;1995年08期
钟淑荣;[J];鞍钢技术;1998年03期
蒋晓放;[J];宝钢技术;2002年03期
王顺晃,杜大川,刘宏才,刘越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王国承;王铁明;李松年;方克明;;[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唐复平;常桂华;栗红;陈本文;李广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米振莉;唐荻;代永娟;王海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田民乐,刘少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科;金学军;;[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邦文;[D];上海大学;2003年
冯科;[D];重庆大学;2004年
胡汉涛;[D];上海大学;2005年
史国敏;[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波;[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孙钻;[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周远华;[D];重庆大学;2004年
张琳;[D];重庆大学;2004年
刘柏松;[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谭志耀;[D];同济大学;2006年
黄金侠;[D];天津大学;2005年
鱼洋洋;[D];重庆大学;2006年
陈昌;[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赵进;[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志波;张维娜;刘振宇;;[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米振莉,唐荻,严玲,郭锦;[J];钢铁;2005年01期
蒋建华;丁毅;陈云龙;单爱党;;[J];钢铁;2011年11期
郑晓飞;马丽莉;卫英慧;侯利锋;郭春丽;;[J];热加工工艺;2013年23期
马明玉;张贵杰;赵景莉;;[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易炜发;朱定一;胡真明;杨泽斌;林淑梅;;[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5期
苏钰;李麟;何慎;符仁钰;赵中华;;[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年07期
魏行翔;汪宗科;;[J];铸造技术;2014年01期
秦小梅;邸洪双;陈礼清;邓伟;;[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01期
房秀慧;杨平;鲁法云;孟利;;[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译;[N];中国冶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昌凌;[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云龙;[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郭鹏程;[D];燕山大学;2012年
褚国栋;[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杨立辉;[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TWIP钢中形变孪晶的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东北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TWIP钢中形变孪晶的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
【摘要】:在汽车材料制造业中,减轻车体重量、提高车身钢板成塑性的同时增强其抗撞击力、增加汽车运行安全系数等一直是该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开发高强度高塑性钢板为实现汽车轻型化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近些年,由于孪晶诱发塑性钢(TWIP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强度与较高的延展性,使其在学术界与工业界成为研究的热点。
TWIP效应是指锰含量为17-30%的TWIP钢在变形过程中产生形变孪晶。室温时,TWIP钢为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在施加外部载荷后,因应变诱导而产生形变孪晶,并伴随着大的无颈缩延伸,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国内外学者对TWIP钢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微观机理等方面已展开了广泛研究。目前,典型成分除了Fe-Mn-Al-C系TWIP钢外,还有Fe-Mn-C系和Fe-Mn-Si-Al系TWIP钢。其中,Fe-Mn-Al-C系TWIP钢除了具有高强韧度外,还满足了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这是因为该系列钢中加入了适量的铝,铝含量的提高会明显降低钢的密度,从而减轻钢板重量。材料研究除了实验方法,模拟计算也是一个经济有效的途径。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构建力学模型来预测材料变形行为的可行方式。晶体塑性有限元法是在有限元框架中将微观下的位错滑移转视为晶体塑性变形,并从晶粒尺度来模拟材料塑性变形的过程。该模型在预测材料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取向演变、微观结构变化等结果有着突出的优势,这对我们认识晶体变形机理、优化材料性能和降低研究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利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法模拟含有两种形变机制(形变孪晶与位错滑移)的多晶Fe-Mn-Al-C系TWIP钢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响应、晶体塑性变形的局部化现象、形变孪晶的形核长大分布特点及其对局部应力应变再分配的影响和TWIP钢织构演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开发用户自定义材料本构关系子程序(UMAT),在有限元软件ABAQUS/Standard中实现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首次将面心立方晶体中典型的12个滑移系及12个孪晶系简化成双滑移系和双孪晶系,借助二维平面应力有限元模型更简单有效地研究TWIP钢变形行为。将孪晶系视为伪滑移系引入模型中,其开动判定标准是伪滑移面上的分解切应力超过孪晶临界分解切应力时,伪滑移转变为孪晶。除此之外,硬化模型中还考虑了不同位错/孪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位错与孪晶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在硬化公式中选用不同硬化系数表现位错-位错、孪晶-孪晶和位错-孪晶相互作用对应力应变响应的贡献。
2.晶体塑性本构模型中未知参数拟合是基于实验测得多晶Fe-17.5Mn-1.4Al-0.6C TWIP钢应力-应变曲线。主要通过改变硬化模型中材料未知参数值来模拟实验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最终拟合出与实测结果相近的一组参数数据。将拟合的参数值用于预测不同取向单晶Fe-17.5Mn-1.4Al-0.6C TWIP钢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及孪晶体积分数,进而验证拟合参数的可靠性。
3.对比只含有滑移系与同时含有滑移系和孪晶系形变机制的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塑性变形中形变孪晶对加工硬化有额外贡献,并分析了微观孪晶与位错相互作用对宏观变形行为的影响;对比含有滑移系和孪晶系的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与孪晶体积分数曲线,从三个阶段说明孪晶形核长大特征;对比多晶TWIP钢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变形量下的Von Mises应力、剪切应变和孪晶分布图,分析讨论内在因素(例如晶粒间取向错配)及外在因素(例如模型外加边界条件)对形变孪晶形核长大的影响。
4.层错能是材料的重要物理属性,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控制TWIP钢中化学元素锰的含量来预测室温下Fe-Mn-Al-C系TWIP钢的力学性能,为合理开发该钢种提供理论数据。根据层错能的热力学公式,近似计算中锰Fe-xMn-1.4Al-0.6C(x=11.5、13.5、15.5、17.5和19.5wt.%)TWIP钢的层错能,从而进一步分别得到滑移系与孪晶系的临界切应力。计算结果显示,随着锰含量的增加,层错能增高,滑移与孪晶的临界剪切应力也随之增大。模拟结果成功地解释了层错能对Fe-Mn-Al-C系TWIP钢在室温下应力应变响应及孪晶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
5.分析不同单晶模型几何尺寸对剪切带形成及分布的影响规律。选取长宽比为2:1的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晶粒取向错配度对应力应变响应及形变孪晶分布的影响。单个晶粒中网格疏密主要影响计算过程中模型积分点的数量,积分点越多,材料求解变量对晶粒描述越多,模拟得到的结果也越精确,但相应的计算效率会大大降低。本文分析了3种不同网格密度对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力学行为、孪晶形核长大及宏观剪切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网格的细化,材料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降低,剪切带形貌清晰且伴有高强度应变。
6.将位错滑移导致的晶体旋转与孪晶导致的晶向改变一同引入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中,分别模拟拉伸、压缩与平面应变压缩下TWIP钢应力、孪晶体积分数及孪晶分布随应变变化的规律。对比了模拟平面应变压缩条件下含一种(位错)和两种(位错和孪晶)形变机制的多晶TWIP钢的织构演变。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在两种形变机制作用下,模型的{112}111铜织构和{110}001高斯织构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011}211黄铜织构越来越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G142.1【目录】:
摘要5-8Abstract8-14常用符号14-17第1章 绪论17-37 1.1 TWIP钢概述17-22
1.1.1 TWIP钢研究背景17-18
1.1.2 TWIP钢微观组织特征18-20
1.1.3 TWIP钢形变机制20-22 1.2 形变孪晶22-27
1.2.1 形变孪晶晶体学22-24
1.2.2 形变孪晶引起的晶向变化24-25
1.2.3 孪晶与位错的相互作用25-27 1.3 晶体塑性有限元法27-31
1.3.1 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与发展27-28
1.3.2 有限元法及ABAQUS有限元软件28-30
1.3.3 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现状30-31 1.4 孪晶的模拟研究31-35
1.4.1 晶向变化假设31-32
1.4.2 晶体塑性本构模型32-34
1.4.3 其它模型34-35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35-37第2章 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37-53 2.1 应力应变张量37-40 2.2 晶体取向表示方法40-41 2.3 晶体塑性本构理论41-45
2.3.1 晶体变形运动学42-43
2.3.2 本构方程43-44
2.3.3 率相关硬化模型44-45 2.4 孪晶45-47
2.4.1 双滑移系和双孪晶系45-46
2.4.2 孪晶在晶体塑性模型中的实现46-47 2.5 晶体塑性理论在ABAQUS中的实现47-50
2.5.1 Newton-Raphson迭代法47-48
2.5.2 线性差值法在晶体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48-49
2.5.3 UMAT子程序49-50 2.6 本章小结50-53第3章 模型参数拟合与验证53-67 3.1 TWIP钢实验结果53-54 3.2 平面应力晶体塑性有限元法54-56 3.3 几何模型56 3.4 结果与讨论56-65
3.4.1 晶体塑性模型中未知材料参数拟合56-60
3.4.2 单/多晶模型对拟合参数的验证60-65 3.5 本章小结65-67第4章 材料层错能和模型边界条件对孪晶形核的影响67-85 4.1 材料层错能和临界切应力的热力学计算67-69 4.2 模型边界条件69-71
4.2.1 多点约束边界条件69-70
4.2.2 周期性边界条件70-71 4.3 结果与讨论71-82
4.3.1 形变孪晶动力学71-75
4.3.2 材料层错能对孪晶形核的影响75-78
4.3.3 模型边界条件对孪晶形核的影响78-82 4.4 本章小结82-85第5章 孪晶诱发塑性效应和应变局部化85-97 5.1 单晶几何尺寸对应变局部化的影响85-87
5.1.1 几何模型85-86
5.1.2 结果与讨论86-87 5.2 晶体取向错配对孪晶形核长大的影响87-90
5.2.1 几何模型87
5.2.2 结果与讨论87-90 5.3 网格密度对硬化和应变局部化的影响90-94
5.3.1 几何模型90-91
5.3.2 结果与讨论91-94 5.4 本章小结94-97第6章 TWIP钢变形织构模拟97-115 6.1 晶体取向更新在晶体塑性模型中的实现97-99 6.2 单晶旋转99-102
6.2.1 几何模型99-100
6.2.2 结果与讨论100-102 6.3 形变孪晶及多晶织构的模拟102-113
6.3.1 几何模型102-103
6.3.2 结果与讨论103-113 6.4 本章小结113-115第7章 结论115-117参考文献117-131致谢131-13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33-135作者简介1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少睿,李大永,罗应兵,彭颖红;[J];材料研究学报;2004年06期
司良英;邓关宇;吕程;刘相华;;[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9年03期
郑成武;兰勇军;肖纳敏;李殿中;李依依;;[J];金属学报;2006年05期
徐永波;白以龙;;[J];力学进展;2007年04期
冯露,张克实,张光;[J];应用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王娜;雷丽萍;方刚;曾攀;;[J];稀有金属;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钰;[D];上海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Acta Mechanica S1990年02期
;[J];Acta Mechanica S2009年04期
林艺生;傅学金;杨月诚;;[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2008年02期
徐云;陈军;陈栋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J];Baosteel Technical R2012年01期
陈先华;;[J];材料工程;2011年09期
李金泉;段占强;黄德武;王敏杰;;[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3期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2010年10期
肖大武;李英雷;胡时胜;胡凌;;[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晶晶;[D];浙江大学;2010年
刘睿;[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0年
尤振平;[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王丽君;[D];山东大学;2011年
张真;[D];中南大学;2011年
范端;[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邹东利;[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苏国胜;[D];山东大学;2011年
杨丽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黄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卫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皮华春;韩静涛;章传国;A. K. T姜正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6年04期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1999年05期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2002年06期
B.C.De Cooman,P.W[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2004年02期
杜继红;;[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0期
周维贤;[J];材料科学进展;1989年04期
宋西平,顾海澄;[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S1期
佟铭明,莫春立,李殿中,李依依;[J];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广平;[D];吉林工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钢;孙利军;张丽娜;王立民;王昌;;[J];钢铁研究学报;2009年02期
胡赓祥;J.W.M;[J];上海金属(钢铁分册);1984年02期
黎倩;符仁钰;史文;熊荣刚;李麟;;[J];金属热处理;2008年05期
谢长生;[J];金属学报;1990年06期
宗斌,李惠娥,王二平;[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1年12期
李炎,长谷川明,吴逸贵;[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徐先平,隋曼龄,李斗星;[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代永娟;米振莉;唐荻;江海涛;李慎升;;[J];上海金属;2007年05期
周小芬;符仁钰;李麟;;[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5期
潘春旭,陈冰泉,杨红霞;[J];电子显微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先平;隋曼龄;李斗星;;[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严玲;严平沅;周敬;王锐;;[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园园;[D];东北大学;2014年
秦小梅;[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江;[D];燕山大学;2013年
陈燕;[D];湖南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不锈钢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不锈钢的生产中需要大量的镍,而世界镍资源储藏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不锈钢的需求量。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以下简称高氮钢)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利用氮、锰等元素部分取代或完全取代镍来节约镍元素。氮是一种强烈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少量的氮即可以达到稳定奥氏体的作用。碳、氮共同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高氮钢强度,对室温的韧性影响不大,并且材料的耐局部腐蚀性有所提高。
国内近几年已经开始生产高氮钢,目前生产应用最多的是发电机护环钢Cr18Mn18N。但是高氮钢在生产和应用中发现很多问题,例如氮的加入非常困难,氮对材料韧性的影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温敏化,高温析出第二相,以及低温出现的韧脆转变现象等。本文将针对高氮钢铸锭组织性能、高温热塑性、第二相析出规律做系统的研究,另外探索了高氮钢低温韧脆转变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1.Cr-Mn-N系高氮钢铸锭晶粒粗大,认为是Mn含量过高,C、N原子扩散速度快导致高温下晶粒长大迅速。感应炉熔炼铸锭中枝晶偏析严重,晶间偏聚较多的Cr、Mn、C、Si原子,但未见N原子的偏聚。电渣重熔虽然可以改善该钢种的成分偏析和组织不均匀性,但是对晶粒细化无作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铸锭中出现浑圆球状Fe3C,析出物颗粒相连结成网状。
2.Cr18Mn18N高氮钢热模拟实验中发现,在℃呈现低塑性区,面缩率仅为30%左右,断口呈现沿晶非解理断裂;而在℃呈现较高面缩率和较低变形抗力,面收缩率达60%以上、断口为韧窝型韧性断裂。试样强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降低,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变形速率越大,抗拉强度越大。
3.锻造处理的试样固溶后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发现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高氮钢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碳化物消融,颗粒逐渐变小。
4.断口显微组织观察发现,该钢种晶粒异常粗大,并且随温度升高,晶界逐渐模糊、晶粒逐渐长大。在1100℃开始,金相视野内观察不到晶界。1200℃时开始析出铁素体,1300℃时存在大量的铁素体,并且铁素体已经长大。
5.在Cr18Mnl8N不同温度的析出规律研究中,只观察到Cr3C2、铁素体和极少数TiN的沉淀析出,未发现Cr2N℃析出规律与相图不符合,因为实验的状态不同。相图为平衡状态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即表征了以缓慢升温或冷却速度条件下的相变、相组成。而实验升温、冷却速度均较快。
6.“V”字型热塑性规律源于内部组织变化,即800~950℃时,Fe3C已溶入基体而Cr3C2尚未大量析出,因此塑性较好,而在℃之间,Cr3C2不仅从晶界、并且从晶内沿着树枝晶的晶间方向大量析出,同时此温度区间晶粒严重粗大化,因此使得热塑性急剧下降。当温度继续升高至1150℃,Cr3C2发生溶解,高氮钢进入纯奥氏体相区,热塑性提高。1200℃开始奥氏体基体内析出岛状铁素体,随温度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
7.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存在着韧脆转变现象,不同成分的高氮钢韧脆转变温度不一样。Cr18Mn18N不锈钢的韧脆转变温度为-110℃至-196℃之间,Cr22Mn16N的韧脆转变温度在-80℃到-110℃之间。
8.高氮钢低温下韧脆转变过程为韧窝→拉长的韧窝→混合型断裂→沿晶断裂,镍的加入会增加奥氏体稳定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减少碳化物的析出,对高氮钢的韧性是有利的。高氮钢固溶时间不足时碳化物未充分溶解,在晶界析出的碳化物、硫化物低温环境下产生裂纹源,最终会引起材料的失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G142.71【目录】:
ABSTRACT6-14
第一章 绪论14-28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4-15
1.2 高氮钢国内外发展过程及现状15-16
1.2.1 国外高氮钢发展过程及现状15-16
1.2.2 国内高氮钢发展过程及现状16
1.3 高氮钢的分类16-17
1.4 高氮钢合金元素的作用17-21
1.4.1 氮在高氮钢中的作用17-19
1.4.2 铬在不锈钢中的作用19-20
1.4.3 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20
1.4.4 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20
1.4.5 锰在不锈钢中的作用20
1.4.6 钼在高氮钢中的作用20-21
1.4.7 其他合金元素在高氮钢中的作用21
1.5 高氮钢的力学性能21-23
1.5.1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22
1.5.2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韧性22-23
1.6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23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23-25
参考文献25-28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28-36
2.1 实验材料28
2.2 高氮钢高温热模拟实验28-31
2.2.1 试样制备及实验设备28-30
2.2.2 实验方案30-31
2.3 常温拉伸实验31-32
2.4 低温韧脆转变实验32-33
2.5 实验分析方法33-34
2.5.1 显微组织分析(OM)33
2.5.2 扫描(SEM)和能谱分析(EDS)33
2.5.3 X射线衍射分析(XRD)33
2.5.4 透射分析(TEM)33-34
2.6 小结34-35
参考文献35-36
第三章 Cr18Mn18N高氮钢铸锭组织的研究36-42
3.1 高氮钢显微组织36-37
3.2 铸锭组织的线扫描分析37-39
3.3 铸锭组织的TEM分析39-40
3.4 小结40-41
参考文献41-42
第四章 Cr18Mn18N高氮钢高温热塑性及固溶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42-56
4.1 热模拟42-45
4.1.1 真空感应炉和电渣重熔热模拟后的拉伸曲线42-43
4.1.2 延伸率以及断面收缩率43-45
4.2 固溶温度高氮钢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45-47
4.3 断口形貌47-51
4.3.1 宏观断口形貌47-48
4.3.2 断口扫描48-51
4.4 显微组织51-52
4.5 小结52-54
参考文献54-56
第五章 Cr18Mn18N高氮钢第二相析出规律的研究56-70
5.1 相图分析56-57
5.2 高氮钢显微组织变化57-58
5.3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58-61
5.4 XRD衍射物相分析61-63
5.5 磁性变化规律63-64
5.6 EPMA元素分布分析64-67
5.7 小结67-69
参考文献69-70
第六章 韧脆转变现象的研究70-78
6.1 低温冲击实验结果70-71
6.2 显微组织观察71-72
6.3 冲击断口扫描72-74
6.4 EDS分析74-76
6.5 小结76-77
参考文献77-78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78-82
7.1 主要结论78-80
7.2 工作展望80-8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宝纯;李桂艳;杨静;;[J];鞍钢技术;2010年05期
郑芳,宋红梅;[J];宝钢技术;2003年05期
陈玉明,周维志,宋雷钧,高洪路;[J];大型铸锻件;2002年03期
武建国,郭会光,刘建生;[J];大型铸锻件;2004年03期
张进;李静媛;王一德;任学平;王辉棉;李志斌;;[J];锻压技术;2009年01期
郑炀曾,刘文昌,张静武,姚枚;[J];钢铁;1996年08期
易邦旺,胡燕,郎文运,杨志勇;[J];钢铁;1998年03期
马玉喜;荣凡;周荣;朗宇平;蒋业华;;[J];机械工程材料;2007年10期
侯彦芬;冯万里;刘瑞堂;;[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刘世程;[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玉喜;[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松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月;[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杨艳;[D];东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宝纯;李桂艳;杨静;;[J];鞍钢技术;2010年05期
赵宝纯;李桂艳;杨静;;[J];鞍钢技术;2012年02期
淮凯文;余式昌;胡锦程;;[J];宝钢技术;2007年04期
朱双春;王宝森;许轲;淮凯文;;[J];宝钢技术;2011年06期
崔衡;董志平;时颜林;李实;杜建新;刘竑;包燕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李静媛;李东;范光伟;秦丽雁;李国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孙跃,林秀,江少群,赫晓东;[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5期
蔡国君;董方;;[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崔朝宇;赵莉萍;钦祥斗;张慧敏;;[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戴起勋,程晓农,王安东;[J];材料导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洪强;王叶婷;国兴龙;常运合;张家泉;;[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吴益文;王迎春;楚民生;;[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马立强;袁向前;刘振宇;吴迪;;[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林宪;叶健松;吴小良;余国松;王文桂;俞利权;;[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程东;高原;唐光辉;;[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宋立伟;陈登福;高兴健;刘强;王水根;张夫恩;;[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Wulin YDonggao CHongwei LShengqiang FJiayun,T;[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丹;[D];江苏大学;2010年
罗来马;[D];浙江大学;2010年
李钧;[D];上海大学;2011年
钟雯;[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付瑞东;[D];燕山大学;2003年
陈永禄;[D];福州大学;2006年
马玉喜;[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松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刘彬;[D];中南大学;2008年
宋练鹏;[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继冰;[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王锦林;[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李英;[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邓薇;[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张琳琳;[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董明慧;[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赵艳辉;[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梁晓宇;[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张传滨;[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王振伟;[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芳,宋红梅;[J];宝钢技术;2003年05期
王利,朱晓东,张丕军,陆匠心;[J];宝钢技术;2003年05期
曹金荣;刘正东;程世长;杨钢;谢建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崔大伟;曲选辉;李科;;[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刘鹏飞;刘东;罗子健;孙文儒;郭守仁;胡壮麒;;[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2期
张静武,荆天辅,姚枚;[J];材料研究学报;1999年01期
李花兵;姜周华;;[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刘世程,王学芝;[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陈大金;[J];大型铸锻件;1997年01期
周维志,孙晓洁,李子凌,孙铁光;[J];大型铸锻件;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宝旭;[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冰;[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王存宇;[D];燕山大学;2006年
邱亮;[D];燕山大学;2006年
周继锋;[D];燕山大学;2006年
程虎;[D];重庆大学;2006年
林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马小军;[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童骏;[D];燕山大学;2006年
史学彬;[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孟亚惠;[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卑多慧,潘健生,胡明娟,朱祖昌,邱春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焦东玲;刘江文;罗承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S1期
焦东玲;罗承萍;刘江文;;[J];金属学报;2007年04期
卑多慧,胡明娟,朱祖昌,潘健生;[J];金属热处理;2002年08期
В.В.Орлов;Д.Л.Юдин;;[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80年04期
孙天锡;于宝文;;[J];武钢技术;1980年03期
D.A.HARDWICK;高亢之;;[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3年02期
祖荣祥;杨薇;;[J];物理测试;1983年06期
俞学节;汪建林;;[J];材料热处理学报;1983年01期
林肇琦;朱继良;孙贵经;杨胜坤;;[J];金属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碧;魏捍东;刘海定;王东哲;安身景;;[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焦东玲;刘江文;罗承萍;;[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李英民;齐万利;任玉艳;程冬梅;;[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徐效谦;;[A];2011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朱艳彩;王景芹;王海涛;高艳丰;;[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玉峰;李文学;任慧平;靳俊雅;;[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邬早勤;杜大鹏;白煜;孙晖东;秦坤;尹绍江;辛凤英;王云阁;齐长发;;[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郑胜峰;田世英;刘石亮;马盾;;[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严志刚;俞树荣;梁瑞;李淑欣;陈剑虹;;[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沙维;;[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钟;[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晨;[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廖建国;[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晨;[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肖英龙;[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刘友存 摘译;[N];中国冶金报;2008年
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锋;[D];东北大学;2008年
蒋志俊;[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李花兵;[D];东北大学;2008年
刘红宾;[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曹昱澎;[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李燕;[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胡茂良;[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冷金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陈洪美;[D];山东大学;2009年
滕海涛;[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正国;[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周万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杨艳;[D];东北大学;2008年
方修洋;[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任晓辉;[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张仕臻;[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赵培林;[D];东北大学;2005年
彭著刚;[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翁薇;[D];福州大学;2006年
刘长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wip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