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实很豁达开朗的意思但是就是不想社交的吗

越来越不愿意社交怎么办?
【今年秋天上大学,发现自己越来越疲于社交,疲于应付。比如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不想发原创微博朋友圈,不愿意(不敢)加入群讨论,不愿意拜访亲戚。不到不得已的时候,都不太乐于与人打交道。 请问这是一种病态吗?还是说只是一种正常的内向型性格?】
哎,一样,但我觉得ok啊,自己安静下来可以做很多事。没必要为了社交去社交,那样特别痛苦,自己找点热爱的事,自然会有这个领域的朋友。反对自卑的观点,相反我很享受我有很多独处的时间,把时间花在认识自己上,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怎么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努力提升自己,多学习一些技能也很棒的!
@ Lachel因为他是一个内向的人。 不要怀疑,很多人都是这样。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 所以他们不是喜欢孤独,而是,孤独才是他们的常态。 他们跟别人交流、相处,其实都是在消耗精力。 下面详述。 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型,叫「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公认比较全面的人格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中,把人的性格用五个维度来区分。 分别是: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负责性(Conscientiousness)亲和性(Agreeable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在「外向性」维度量表上,高得分者被认为是「外向」的,而低得分者则被认为「内向」。 这里的「外向」和「内向」是有一定描述的。 外向:倾向于人际交往,热情、爱说话、充满自信、喜欢交友。在社交聚会中感到快乐。大都愿意与他人共处而不是独处。在其他人面前精力充沛,而在独处时变得平淡或感到无聊。更愿意与别人交谈而不是独自思考。等等。内向:倾向于安静的、低调的、深思熟虑的,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他们在独自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比如阅读、写作、绘画、编程,等等。典型内向的人大都愿意独处而不是与他人共处。习惯在一个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更愿意独自思考而不是与别人交谈。等等。可以看到,区分「外向」和「内向」,最关键是,是看他是更愿意跟别人在一起,还是一个人独处。而不是开朗、活泼、健谈,这些。 因为:内向的人在跟亲密朋友相处时,也能表现出如上特质。 更深入地说,外向与内向的差异,主要在于下面三点: 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外向的人倾向于广度。他们喜欢了解很多事物,对很多领域都抱有热情,喜欢交很多朋友(但也许都不够知心),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积累尽可能广泛的经验。内向的人则倾向于拓展某一方面的深度。他们同样会对许多领域和事物抱有兴趣,但与外向的人不同,他们大多不会浅尝辄止,而是会深入钻研下去。他们的朋友不多,多数人跟他们只是点头之交,但他们会对朋友交心。对他们而言,太多的经验会造成压力。对刺激的反应外向的人喜欢体验各种不同的刺激,并对刺激有较高的适应值和较高的恢复水平。也就是说,他们乐于接受刺激,并且对刺激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内向的人内心活动水平较高,对他们而言,任何进入大脑的刺激,都会引起紧张水平的迅速升高(相对于外向的人),引起「刺激过多」的不舒服感受。精力的来源这是重点。外向的人会从外部世界获得精力。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获得精力的方式。而当他们独处时,亦即切断了他们的精力来源,很快就会感到精力耗尽和无聊疲倦。内向的人,则是自己制造精力。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在花费他们的精力。他们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恢复精力。所以有些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很容易疲倦,自个儿待着反而神采奕奕,就是这样。但是,内向的人绝非都安静、低调、不善言谈,当他们精力充沛时,他可以跟你聊上几个小时,眉飞色舞。同样,外向的人也绝非一定开朗活泼。当他精力耗尽时,同样会一蹶不振。关键只在于精力的水平,以及恢复精力的方式。@ 夏吉吉“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挪威的森林》-------------------------------@ 夏天这样的人,大多心底追求自由而缺乏安全感。本质上,他们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们心底很骄傲,认为这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真正的去了解另一个人,他们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防线,不愿别人离自己太近,而被某些情感束缚,而失去自由。这些人喜欢独处,喜欢自己消化和处理所有情绪,喜欢自己去挖掘内在的自己,不喜欢被人插手,独处时的自己是最自由的,他们享受自由,所以他们愿意独处。另一方面,因为对自己或别人的情绪思考的多,所以他们更了解人性,更容易了解别人,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好的跟人交流和相处的原因,他们知道让别人舒服的交流方式,显得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如果你仔细的回想跟这些人的交往,你会发现,他们的话题其实很少涉及自己的隐私,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己太过乐观,你很少能看到他们悲观的情绪,所以,你会觉得他们很开朗乐观,其实不过是为了自由和害怕伤害而带的面具而已。-----------------------------看似孤独,但实是自由。
题主问这是不是一种病态,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接不接受现在的自已,还是想有所改变。贴一个李松蔚老师的答案:里面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社交需要付出的一种代价:被别人评价。害怕社交的原因当然有很多。或花费时间成本,或金钱成本,或因为社会竞争实力的差距而产生的自卑,但这里只提一提平时比较少注意到的一个可能的原因。题主是否是比较在意被别人评价?是否比较难以承受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如果是的话,可以深入思考以下几点:1、我会被哪几类人评价?亲人、好朋友、一般交情的朋友、同事、一面之缘的人、陌生人?2、这些人对我最好、最坏的评价会有什么可能?3、这些评价会对我会造成什么影响?我需要因此而害怕吗?这几个问题是我克服一部分(并未完全克服)社交恐惧的过程中不断询问自已的。当自已给出答案后,事情也豁然开朗许多。对亲人、好朋友,我不担心他们对我有什么评价,有不好的评价反而更能让我进步。对同事,平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产生不好的评价。对普通交情的同学、朋友,他们好的坏的评价我都不太在意。陌生人,他们的评价关我什么事?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社交场合,别人的评价,我真的不用太在意。确实是无足轻重的东西。在没思考之前,我仅仅只是害怕“评价”本身,与其内容无关。思考之后,我知道我可以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
一直以来,我一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周围熟的人默默吐了……我独处的时间很长,即使婚后有娃,但有颗喧嚣的心。简单讲就是:闲不住我读大学的时候基本不和寝室外的人说话,到现在都叫不全人。半个班的女生被我带去上Q、刷夜、网购……我们寝室是全班唯一玩红五刷夜的(我发起的,不来钱,我不记牌,无所谓输赢)。所以在打牌和QQ上,反而和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的微信状态基本上几个月更新一次,朋友圈刷太快的全关掉。小红点都不会有。这依然不妨碍我从事主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越来越觉得自个儿向销售发展),并且拿到还可以的薪水。我每天和小孩聊半小时以上,看小说,刷知乎。基本不走亲戚也不拜访朋友,有事情电话过去大家都会帮我。因为大家找我的时候,我通常能解决问题。废话了半天,其实我想说:弱联系,保有正能量才是内向人的处事之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和我熟的,麻烦再吐一吐,习惯就好~
这是你独立意识在起作用。动物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具有一种趋利避害的能力,如果一种行为对自己没有利益,就会慢慢远离这种行为。当发现有些行为对自己的进化有利时,会自动趋近。所以不用担心。环境决定进化的方向,越是食物充足的地区越容易产生独立的特征。社会越宽松。行为越是多元性。越是老少边穷,越需要抱团,领地意识浓厚壁垒分明,越是无法容忍独立个性的生存。这也是大家都往大城市集中的原因。有一个统计是城市人口增加一倍,工资会增加15%.特立则独行。老鹰在天上永远是孤独的身影,蚂蚁永远是乱哄哄的一大群。老鹰靠的是独立思考取得食物。蚂蚁靠的是群体穷举试错的集体行为。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但是人类社会方向是独立的方向。比如以前生活困难是一团宗族大家庭。后来都分开成一个个小家庭。。。。。。。。
我覺得疲于社交的的人多部分有精神洁癖。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加向往单纯,而不喜欢什么都涉及利益的交情。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这部分的人的观念并不是很讨巧。若幸运,可以遇到一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特别铁的那种。但也有可能运气不好,一直没有遇到适合自己交心的那个圈子。所以,导致一些人厌倦这种社交模式。另外,现在社会节奏那么快,那么多交友网站\社交软件。人们什么东西都想追求速度,反而容易适得其反...然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排斥不必要的(在他们看来浪费时间&精力的社交)。个人认为,那些没有必要的酒肉社交,是应当减少。因为常在那种场合出现的人,多半是精神比较空虚的酒肉朋友(如果是老同学什么的当然另当别论)。 想保持有健康的朋友圈,建议以下几点注意:1. 维持现有的朋友圈。与曾经的老朋友
保持联系---即使你们的生活圈变了,共同话题变少了。但老朋友毕竟是老朋友,他是你过去一路走来的见证人,不应轻易放弃。没事say个hi,问问近况,出来喝杯咖啡吧,老朋友应该是很多年不见面也能一下子聊起来的。2. 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往你的目标努力发展--- 路上你一定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如果遇到好的,就珍惜。有一句话是,你自己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识到那种境界的朋友。其实也是无形中帮自己未来的社交圈做筛选。3. 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交/商业社交活动,或者朋友邀请你去的活动(朋友的朋友会比较没有陌生感)。很多其实都是气氛很轻松的。就算没有遇到什么谈得来的人,也没什么损失,绝对比在家看韩剧或者打游戏来的有意义。毕竟,年轻还是应该多尝试/多与人接触,难道真的要等老了后再后悔年轻时没有疯狂过吗?而且没有尝试过怎么能知道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我认为社交这个东西,是需要时间的。一天里,你或许可以认识很多人,但几年后还有几个有在保持联系已经不错了。年轻,就不怕吃亏走歪路--- 因为时间会帮你做筛选。
楼主可看我写在这里的答案:独处和社交并不矛盾。人都有两面性,要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两面性。我并不抗拒做一个独行者。我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因为不喜欢同伴对电影评头论足。我喜欢一个人去逛街,因为我很清楚我的品位和需求。如果让我和不靠谱的人共事,那我更喜欢一个人工作而不是teamwork。一个人做事不仅高效,而且有极大的自由,不必等人,不必受他人太多影响。这里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村上春树的文字:“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楼主我和你情况极其相似,现在过着乏善可陈,越来越沉默的生活。其实一时兴起时交际也可以如鱼得水,只是会很累需要休息来“回血”。大一到大三曾经被人称作小交际花,当时对陌生人都有着自来熟的热情,不属于任何圈子 but I know everyone,各大社交网络朋友1000+。现在心累了,往宅女方向发展,畏惧网聊/微信聊/参加大型社交活动,只有一两个聊得来的朋友,喜欢面对面直接交流方式,大概认识我的人都不相信这点。我越来越沉默的原因:- 私密。我内心性格比较自我和私密,对八卦或别人的事不感兴趣。喜欢独处大于社交。- 人懒。懒得讲废话 ,自己的想法通常习惯自己消化掉,或者懒得插嘴于无聊浅显的话题。我聊天时嗨点比较高。通常有趣的人讲新鲜的事我才会比较感兴趣。- 嘴笨。自认嘴笨表达不清,还不如不说,所以一直呆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里面。- 不稳定性。八年,由于工作学习换了四所城市,认识不少人,朋友来了又去,却没有长久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五种:- 找心理咨询,放松心态: 1. 社交并没有那么累。2. 把为了社交所投入的金钱看做是友谊投资。- 跑步/培养一种运动习惯或爱好。让生活不要这么乏善可陈。通过运动也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培养一个没压力小的圈子。没说一定要和陌生人交朋友,从身边认识的人挑几个,先发展友谊,哪怕只有一两个能轻松聊天的朋友,经常保持联络就不会那么封闭。- 培养自信。提升自我,内外兼修。就算嘴笨也要肚子里有墨水,就算颜不好也要穿着得体漂亮。- 不要拒绝主动的邀约。像宅男女/懒得组织活动的人,真的别再挑挑拣拣要求太高,有约就去。我认为性格内向或者沉默寡言的人通常更独立。因为他们(我们)有更多独处时间,所以习惯独立思考。通常这样的人更有自我思想,甚至想法更深刻更透彻。其实我很推荐写作这一方法。比如自认嘴笨的我喜欢用文字来记录想法或者心情。写作不仅可以反复修改不受限制,也有一定的私密性,你也可以选择读者public or private性,所以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抒发方式。(我挺喜欢手机上的锤子便签,有美感方便,只是不能上锁。)跑步其实也是一种抒发方式,戴上耳机,挑一条不错的路线,心情愉快身体舒畅,世界都是你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封闭到影响与人正常交往,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或抑郁。真到了这种严重程度的话,我还是建议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毕竟性格中还是要保留开朗的一部分。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建议帮助我。我问题还是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通常不知如何去获取有用的信息。比如工作或学习或生活上的很多信息,我习惯于独立查阅或解决,不知道如何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
嘿嘿,喜欢这么熟悉的感觉。最近也是才认可了自己,原来是内向性格。知道后真的很舒服,不必再焦虑自己的不合群而被排斥。因为有大半的人是同样的,只是与外向型平行,怎会被排斥呢?排斥也不怕了,只要不“丢”了自己。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会没心没肺到爱人回来都会心惊不爽的感觉;也不喜拜访亲友,会很焦躁。但家人有事一定第一时间到并尽力解决,完事一定想及早回家。(妈妈曾生气我出远门后不回去跟她说一声,我也马上回去道歉,可还是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听到有人说无聊会很奇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都没来得及干,怎么会无聊呢?常抱怨时间飞快,不得自由畅玩。老早就知道自己跟人说话说时间长了会累的不行,现在才明白原因。会给自己补充精力找充足坦然的理由。所以题主安心吧,这样真的很好。会在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生活,并成功生存,一定毋庸置疑!
正常的,不病态。荣格说,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五大人格心理学流派(该流派认为人的性格可以归结为五个主要的特征)对于内向的定义不是内心活动丰富的一类人,而是缺乏某种自信品质和社交能力的人。当代的心理学在某些要点上倾向于达成一致,例如普遍认为内向者和外向者在激励体制中所需要的外界刺激程度不同。内向者会觉得适量的刺激是“恰到好处”,就像是和一个亲密的朋友在一起呷了一口红酒,或者解开了一道填字题,抑或是读了一本书。而外向者则更倾向于带有冲击性的刺激,比如结识新的朋友、斜坡滑雪或开启立体声。人格心理学家戴维·温特在解释典型的内向者为什么宁愿在沙滩上读书来度假也不愿参加一场邮轮派对时说:“其他人都会是强烈的刺激源,他们可能会引起内向者情绪上的威胁、恐惧、兴奋和爱意。和100本书、100颗沙砾相比,100个人可能引起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许多心理学家同样认为,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心理机制有所不同。外向者倾向于“速战速决”。他们习惯迅速作决定(有时是冲动的),而且更适合处理复杂和带有冒险性质的任务,他们享受这种为了奖赏(如金钱和地位)“追逐的快感”。内向者在处理问题时,步调更缓慢而且更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一件事情,认为这样也许会更加专注。这类人往往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表现得相对淡泊。我们的性格也决定了我们的社交特征。外向者往往会为晚宴带来活力,会在你讲笑话时哈哈大笑。他们基本都很自信,领导能力强,是公司中迫切需要的人才。他们讲话时经常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他们更喜欢诉说而非倾听,很少会有语塞的情况出现,偶尔也会讲话不经过大脑。他们可以从容处理冲突,却对孤独无能为力。相反,内向者可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喜欢参加派对和商务会议,然而过不多久他们就开始希望能在家里穿着睡衣走来走去。他们宁愿把这些社交精力都拿出来与自己亲密的朋友、同事和家人分享。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开口前必三思,甚至经常会觉得他们笔头上的功夫要远远好过口头。他们讨厌冲突。有的内向者会对简短的对话感到恐惧,而对于深入的交谈却能收放自如。有些观点对于内向者而言是错误的,比如“内向者”这个词并不等同于隐士或者厌世者。内向者可能会有隐士或者厌世的情绪,但大多数内向者是绝对友善的。所以,做自己就好,以上。PS:来源于《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不愿意社交无所谓,但不能社交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些社交活动中渐渐地没有了你感兴趣的内容。否则你怎会来知乎向众人提问?这也是一种社交。为什么人可以依据兴趣选择休闲活动,却不能依照兴趣来选择某些社交活动呢?我一般是以双方都不无聊为前提来进行一些社交的,当然,基本的礼仪式社交是要做好的。比如,来我学校希望能让我带去逛校园,不好意思,又累又无趣,介绍点东西然后婉拒。来我学校找我打球,记得多带几个哥们。同学聚会,就几个当时也不怎么来往的,大家去了组团玩手机?何必浪费时间呢?小时候去亲戚家可开心了,因为有亲戚的小孩可以一起玩。现在因为大家都工作了没什么空闲,所以来往拜访的时间少了,但是换成了网上交流,降低了时间成本,超值。
我现在也会常常有一段时间表现出这种症状,每次都要吐槽自己自闭症又犯了,开始和一切社交保持距离,然后自己默默的寻找原因恢复元气。
我觉得首先楼主应该和我一样是属于内向型的人,其实内向并不会真的影响你正常的社交,只不过内向的人更需要独处来恢复元气。
所以楼主最重要的问题是内向+自卑。不论人的资质如何,自卑才是拖住人留在阴影里不见阳光的恶魔。我曾经是个自卑到失去自我的人,所以我了解真正的自卑是什么,它会把你曾经拥有的现在拥有的和努力之后可以拥有的希望统统都变成不可能。而自卑再加上内向,简直就无敌了。严重的时候你会陷入自己的思维怪圈,你拒绝和人交往因为你害怕你怀疑自己,你敏感的小神经已经能够感受到无孔不入的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你的怀疑会因为你的害怕而变成更加坚固的怀疑,最后变成坚不可摧的事实。恶性循环。
当然楼主没有辣么严重啦~大概你只是一段时间内的自我怀疑于是自我封闭,既然楼主来寻求帮助说明你也不是很喜欢自己这样的状态,所以首先还是要去寻找原因。围绕着内向和自卑找原因,而对付他们的方法有很多。首先你得对付你的自卑,找到那个最让你自卑的点,从那个点开始围绕着‘让自己变更好’这样的精神指导,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比如对身材不满意那就去减肥啊(对!说的就是我自己!!)…
咪蒙说,看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知识是最不卑不亢的,无知将成为自卑最好的培养基,而思想能让你拥有最迷人的气质。多看书你会找到最好的精神导师。当你已经不再感到自卑,对自己充满期待对生充满渴望,这个时候你也就不会对社交有‘’不敢‘’的恐惧了,只有你想或者不想这样轻松的选择。加油啦~在‘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路上,你会收获很多很多的。所有的痛苦在你经过之后,都会变成一种境界。Best wishes~
又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交往,更不是自己所有心情都值得公诸于世。而且,我觉得你这样挺好的。当然,人不能永远孤单下去,总得有些可以讲话的人。所以,我觉得可能你只是没找到你认为值得交往对话的人。
我管这个叫『碎片整理』。
【答题只适用于学生,此处不讲利弊】港片里有句话:人嘛,最重要就是要活的开心啦!社交,可以有很多出发点,认识很多朋友,听闻很多有趣的事,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更多的信息……做完这些,那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图自己现在或者以后,自己以及家人,能够活的更快乐一些吗!那么社交现在已经成了目前你的麻烦事了,已经阻止你获得快乐了,那就及时中止,从新调整一下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不愿意接受现在的状态,是因为有了男女朋友,不愿意再接触更多的人,还是因为圈子太密,占据了私人空间,还是因为在社交的过程中闹出了笑话,还是因为在人与人的过程中受到了欺骗,还是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无法融入,还是因为现在的社交无法交换自己的需要,还是因为觉得身边的朋友不投自己的喜好,或者不在一个层面,还是因为享受了长久不竞争的日子,无法接受现在激烈的竞争,还是因为病理引起的情绪抵抗?……找出来之后,一点点的改善,一点点的解决。对于一些人来说,进入大学的社交强度远远高于了之前的总和,在经受了长期如此的状态后,会有无从适应的感受,本能的产生了抗拒。那就及时中止吧,让自己慢一些,渐渐的适应,找到折中点,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东西。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中止,不是终止,远离了社交,不可能获得快乐,甚至马斯洛需求里基础的物质满足都存在困难。社交过程是存在能量流动的,有的人从中汲取了能量,不断强大,越发喜爱;有的人在社交中精疲力尽,如果你刚好是被抽走能量的这群人,那就多一些缓冲,充好电之后再来吧!
说下自己,非常不愿意社交。从大一到现在,我单独出去约会过的人,8个。参加过的同学聚会次数,3次。绝对不是虚假数字,我做这个答案之前认认真真数过了的。不愿意社交并不一定就是高冷病患或者享受孤独或者自卑。至少我不是高冷(对喜欢的人就是逗比呢)也不喜欢孤独更不自卑。我是懒,题主看看你是不是这毛病。每次想出去玩,脑子都会这么过一遍:哎,叫谁出去啊,XX有男朋友了不行,XX有女朋友了不行,XX搞基了不行,XX今天来大姨妈不能带她去吃凉的。(圈子就这么大,数一圈没有合适的人)那就算了,干脆自己也不去了。同学聚会,我靠七点吃饭我回家就得九点多了这么晚还得坐公交好麻烦打车又不安全还得洗头发挑衣服化妆打扮好麻烦啊啊啊啊啊干脆不去了。就酱。。。。以上。
安于寂寞并在此之下形成生产力。
是不是不喜欢去人多喧闹的地方?是不是再也不喜欢去各种酒吧或者KTV?是不是早上起床小弟弟再也不能一柱擎天?是不是以前撒尿迎风尿三尺,现在无风也滴鞋面?恭喜你,你现在处于生理心理的老化状态。就是说,你。。。老。。。了!随便乱答,不要介意啊
看看叔本华的关于独处
1你有女/男朋友了吧
孤傲的守望者:
首先这不是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给你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观点。)
自上了大学之后,我也更看重的是自己独处的时间,因为这样真的可以收获很多。相如,每天在安静的时候坐在一个地方发呆..思考,每有会意都能让人热血沸腾 。尽管我是这样做着,可周边的人总会反对我。就拿我老爸老妈来说,一旦我放假回家的时候,他总是说没事多出去出去和朋友玩玩,不要总是待在家里看书或者上网,巴拉巴拉一大堆。朋友也是,说我为什么不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叫他们出去玩,但我经常都会撒善意的谎言。在朋友这方面,我想的更多的是,当未来5年10年之后,我们各自在事业上有所获的时候,在去享受该享受的,青春对于我而言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享受"的。
其次,我觉得是当下信息时代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很多事,很多事情在电脑中获取往往比去实地更经济方便。相如现在的旅游,订火车票或其他票,买东西等等,足够为我们省时间,甚至你说的社交网上也有很多,什么陌陌、比邻、qq、Italki等等。
还有社交活动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和朋友外出活动,大多都是做些小型的社交活动,例如KTV唱歌、外出购物、游乐场 、电影院、聚餐或野炊、骑行等等,活动少重复率高,时间久了,兴趣度也会下降。如果有人性格内向点,又不喜欢热闹的场所,这个活动种类就更少了。
看了看上面朋友的回答,都提到了性格,老实说,这个是最容易也是最难改变的,因人而异。如果你的生活缺乏太多的新鲜感,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自然而然的就有点不喜欢社交。但外向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往往不会把自己憋死,他们会寻找新的乐趣与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想说点题外话,在当下的社会,内向的人或老实的人,往往都很容易吃亏,所以做一个外向开朗的人吧,这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不一样!
老了,人到特定时期都会这样!就像更年期一样。
我也是个内向者,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勇敢点,如果有些事情不尝试去做,那你只能在你内心世界里溜达,无法感知外面的世界,这是人类进化史的必然过程,否则将面临被淘汰
题主,我也和你很像,不怎么爱社交,朋友不多但经常联系,个人觉得这样挺好的
楼主我刚大二,和你同感吧。在一个吊尾二本,每天看到的就是很多人在玩游戏啦,参加很多我感觉无用的事情,当然我感觉我经常也是这样。过去的一年里,以前的同学聚会基本没参加过,想结识新朋友,但是不想交流,说话越来越少。感觉很多事情和人啊都在剥削自己的时间,记得前几天看知乎有人说贫穷和忙碌使人远离世界啊什么的,和人无用的交流互动简直是在赤裸裸浪费生命啊。不过,少了这些总会有些弊端的。所以啊,千万不要和喜欢自己爱自己的人疏远啊,经常联系他们啊,血的教训啊,女票都走了有没有!
先弄清楚为什么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意社交会让自己困惑。其实是想社交但有东西造成了阻碍?还是真的不喜欢跟人交往了?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独的人又是难能高贵的。
保持自己就好了,不擅社交就做好自己的事,自己找些能锻炼自己的事做,社交能力也是练出来的,不是问出来的,实际体会才知道。
和题主一样,越来越不喜欢社交,只有几个固定朋友。大部分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宅着,不想别人打扰我,所以下班后手机都是处于勿扰模式。
我是一个所谓的内向的人,但是近几年依旧强迫自己去接受社交,因为我喜欢被关注的感觉,现在我感觉很不错。所以喜不喜欢社交不重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重要。首先你不要给自己的行为下恶意的定义,一个人进入到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抵触和恐惧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你要去研究怎么去克服这种恐惧,而不是责怪自己。其次作为一个从前很少接触过社交的人,你在社交这件事上的经验是远远落后与别人的。很多情况下,别人侃侃而谈,而你却像一个局外人,是不是这种感觉让你很尴尬。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把这些行为当做一种技巧,是不是会有趣一些呢?妹岛老师说过一句话:精通之前毫无乐趣。并且你要社交不代表你必须参加上述所有的行为,而是应该从中去寻找自己有兴趣的去做。有些场合本身就蛮无聊的,让这种事扫了你与人交流的情趣,吓得躲到自己的小屋里不是得不偿失嘛。最后我不认为社交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过多的独处会产生一种病态感。不能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社交教育,就把它当成理所应当的东西。
不以“交射”为目的的社交都是耍流氓。
一点都不好!为什么都说孤独是好的呢…一开始我也这样以为,但越来越发现当有的人告诉你做你自己就好了的时候社会需要的永远是那些co-operative、leadership的人。讨厌小组讨论,讨厌做领导,觉得好可笑明明自己就能完成的事为什么非得要和别人合作,所以一遍遍纵容自己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胆怯。不喜欢吃个饭上厕所都要人陪。不喜欢一起旅游还要问别人的意见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喜欢自个习那么多事。不喜欢别人看你一个人觉得你怎么那么可怜。所以就做这个社会喜欢的事吧。永远都不会逃离别人。永远都不可能一个人。
白如白糖丶:
自信点 要想自己是最好的
不用勉强自己,在情理范围内做自己快乐的事。觉得独处更好,就找个角落安静享受生活,觉得孤单,就勇敢走入人群。
孩子,这个社会不是你不愿意就可以不去做的。我不喜欢工作,可我必须要工作。不参加社交可以,但是你会少了很多了解别人和被了解的机会。你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殊不知,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带给你的会更精彩。把人际交往作为社会大课堂必修的一课,克服交流恐惧症。当成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相信你能收获更多自信……
你这还好,我近十年内都不怎么和别人说话,除了父母,补充一下我毕业六年,职业编辑,所以我常想会不会和职业有关系。
只要不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独处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多少疲于社交的人苦于无法独处,需要借助周围的人来过自己的生活。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也相信懂得和自己相处的人也能和他人自然地相处。:)有空去看下蒋勋的那本《孤独六讲》吧。强烈推荐啊。
你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空白对照组是一周你不参与社交,记录自己的心情食欲等等,另一组是你积极参与社交,同时记录……这个实验组存在很多变量,全靠自己看着办。适当社交能带给人满足感并且能减少压力,建议尝试着和别人交流,完全不社交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
才刚刚上大学吗。。。omg这让我们这种已经上班的情何以堪啊
月亮出来了么:
先问问自己为什么?
我和LZ现在的状况一样,很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多和别人走动。个人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但从心底里,我知道长期这样不是一个好现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永远不能脱离大环境和群体。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人情往来的社会,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想要完成某件事情、实现某一目标,总离不开与外界人、事物的沟通互动。现在你还是学生,可能体会不到这一点,等你进入社会就会发现,会社交的人比不会社交的人能少走多少弯路。社交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同学聚会、社交媒介信息更新、走动亲戚等等,但这些是重要平台,利用这些平台,你才能获得众多的信息资源,才能发展提高自己。最后想说一句,现在很多人受《生活大爆炸》等一些宅类影视作品影响,认为像里面的主人公那样很好。其实是不对的。你一味地内向自闭下去,轻则不善交际被人忽视,重则像谢耳朵那样,别以为那样真的很萌,现实生活里若有谢耳朵这样的人,会众叛亲离。
Jerry Yang:
感觉我自己大一的时候太宅了,现在慢慢好一点。当时宅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自信吧。感觉做什么都比不过别人。但现在慢慢找到状态。也找到了那个宅与不宅的平衡点。我也会自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跑步。但是每周周末也会和朋友吃饭聊天打游戏。我觉得很享受有人陪伴也很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光。关键是走出自己的那个小世界之后会发现其实世界比自己想象中要大很多。不仅仅是玩的方面,也包括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以前一直觉得没有机会,后来发现其实只是自己没有去找。而且认识人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信息汇聚过来吧。关键是要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吧。有共同的话题或者共同的目标就会有互相交换相关信息的机会。
为了社交而社交就难受,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去社交就很乐意,所以先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想法先。
多培养爱好
应该是懒吧,或是不喜欢带敷衍性质和功利性质的社交。同意楼上那个谁(十分抱歉,名字没记住)说的“不想社交没问题,不能社交就有问题了,你要分辨清楚。”补充个方法,你可以去找一个面善的人试着跟ta聊聊,看能不能聊个两分钟,并保证ta不反感。
生病了,什么社交都不想了
那就不去啊。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热门吉他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朗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