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说说信息技术怎样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查看: 1629|回复: 2
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
西安区实验小学& & 连晓伟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像机、 Internet 网络的应用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应用,所以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主题活动的提出,到主题活动的实施探究过程,再到最后的汇报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而且用它特有的便捷方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使信息技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无论在生产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使得过去闭塞的课堂变了模样,计算机、数码相机、摄像机、 Internet 网络的应用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并把它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新课改后教育部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应用,所以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趣味导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任何一个主题活动能否深入有效的开展下去,提出课题这一环节是非常重
的,提出的课题让学生感兴趣、想探究才能够让他们深入的去调查,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
记得有一个中午,我到四年一班去借东西。同学们还没有吃完饭,我发现很多同学把不喜欢吃的菜挑出来倒掉。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即决定了本学期的一个活动主题。当时我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了数码相机记录下了很多挑食浪费的照片。然后,利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我又在六年级找了两名同学:一位是,从不挑食个子很高,身体素质很好的女生贾某;另一个是,经常挑食个子很矮,而且经常生病的刘某。并征得了她们的同意,把她们各自的饮食习惯录制了下来,也制作到了课件中。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来到了四年一班,先告诉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并问问同学们想不想看。同学们高兴的大声回答“想看”,于是我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有的同学看出了是自己的班级,有的同学认出了自己挑出并倒掉的饭菜,很多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并没了批评任何一个人,而是让她们接着看老师请到了两名六年级大姐姐的现身说法。看完两段录像后,再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马上针对课件中出现的现象有了回应:班里的王某,因长年不吃肉,所以长的比同学们都矮小;班里的赵某因不爱吃饭菜,只爱吃小食品、喝饮料,已经患上紫癜住院了;还有班里的张某只爱吃肉,不爱吃青菜现在已经150多斤了……听了同学们说出的这些事例,我马上追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我们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正在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每天该摄入多少营养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经全班一致通过,本学期的第一个活动主题为《饮食的营养与健康》。并且每个学生都已经为自己想调查的内容开始摩拳擦掌了。
信息技术的应用真的使学生的眼界变宽了,活动资源一下子丰富起来,由一潭“死水”化为了一湾 “活水”,新鲜的事物不断冲入我们的眼帘,兴奋中,参与的实践调查活动深入而全面。
二、 实践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主题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大量的调查、搜集资料活动。资料的具体,形象,全面、真实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这时,计算机、数码照相机、DV摄像机的使用,为活动提供了方便快捷信息通道,为学生开阔了思路,收集“百家思想”为我所用。
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课《搭乘礼仪直通车》这一主题活动中, “校园礼仪组”的成员们在组长樊诗琪的带领下,不但在网上收集资料,还结合本校实际选出小组里的一名同学作为小记者,采访了德育杨校长,而且根据采访资料编写了校园礼仪的儿歌写在了班级的黑板报上。她们又拍摄了大量的校园照片,有遵守校园礼仪的,也有不遵守礼仪,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们小组还选出了“校园礼仪监督员”,对违返校园礼仪的同学进行耐心的劝说。调查的效深入彻底,在班级及至全校都掀起了一股文明礼仪之风。
又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家的贡献》这一活动主题时,“古代科学家”小组,在一开始的小组活动中就遇到了困难,觉得在书中收集到的知识有限,而且没有什么精彩的东西,可是他们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困难,于是他们就利用微机课的时间,在百渡上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把相关图文打印出来,而且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排练了“四大发明”的小品。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有利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构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
三、精彩汇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汇报展示”就是各小组采用各种新颖的形式,把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学习到的知识展示给大家的一种方式。通过各小组的汇报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在欣赏或观察的同时能够掌握其他小组的知识,形成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丰富多样与开放性的特点,拓宽了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针对某一项任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方法、工具来体现自身特色。
例如:在《辽源的变迁》这一主题活动汇报课时,我校六年二班的刘丰奇同学懂得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在他的空间里有一个名叫《我的家乡辽源》的一段视频,把辽源近几年的变化作了最好的权释。记得当时在各个班级播放这段视频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兴奋而且要求我多放了好几遍。
又如:在六年能开展的《面对突发事件》这一活动主题时,“直击火灾现场组” 就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另人惊心动魄的火灾现场。他们小组在活动中有效的利用网络,上网收集了好多火灾相关的知识、图片等并制作了PPT演示文稿,在汇报时有解说、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小段的火灾现场录像,让同学有了亲临现场的感受。最后他们小组还播放了一些火灾突发时自救、逃生的方法,以及干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看着同学们认真观看的样子,我知道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给予了我们宽阔的展示空间,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这里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展现,凸现个性,实现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四、& & & & 有效沟通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
在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完成后,我和学生们都要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面对面的在课堂上进行,有时是通过QQ聊天的方式和我进行沟通,如果有合理的要求和见意也可以通过E—mail发给我。这时信息技术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工具。
如,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在我校五年三班开展《当一次消防检查员》这一活动主题时,同学们提出几个可以深入探究的小组课题后,便自主选择加入了感兴趣的小组。其中“校园消防巡查组”的同学们选出了一位大家较为信任的同学做组长。可是他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从不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独断专行,把所有的任务都分配下去,自己落得轻闲。最让同学们难以忍受的是,在活动中有的成员做的不够好,他还出口成脏……他们组的成员把他的行为在QQ里向我说明。我根据这种情况,马上调查取证,等到下一次上课时便征求他们小组成员的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如何处理。最后,小组成员一致通过决定换一名同学担任组长。我又把之前这名小组长找来和他单独谈心,确认他知错能改后,又让他回到原来的小组,协助新任组长完成后面的工作,最终他们小组的汇报成绩非常优秀。
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是非常快捷的。我们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每个进程,并在关键的时候加以点拨,通过各种形式,网络也就成为最便利的一种,它能够更直接的和孩子们交心,在给孩子们充分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仅要做好技术方面的指导,更要做好思想方面的工作。
总之,信息技术现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就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高级认知工具和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的根本改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了如下阐述: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 由此看来,在我国基础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 一、产生背景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现行的分科主义课程体系是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产物,它追求"工具理性",把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割裂开来,倡导对世界的有效控制;它把学科文化强化为"精英文化",并将之与"大众文化"割裂开来,这实际上是强化了少数人的利益,尽管它以"价值中立"的姿态出现;它最终导致学生人格的"片断化",因为它使各学科彼此隔绝地向学生的心灵"浇铸"。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它基于原子论、机械论的视野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也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与道德割裂开来;第二,它以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第三,它过多倚重了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第四,它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 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基础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 二、性质与持点
&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 (一)整体性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 (二)实践性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三)开放性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 (四)生成性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 (五)自主性
&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 三、理念与目标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 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实践取向,即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取向对超越我国注重"坐而论道"、忽视技术文化和操作能力的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 (三)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 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 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 四、内容
&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 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需要遵循某些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
&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因地方、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例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内容值得关注。
& 1.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国际理解、价值观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 3.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 4.劳动与技术
& 劳动与技术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
&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 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 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 在新的基础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
&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 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 五、实施
&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
&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
&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指导方式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从指导力度而言,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
&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 既然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
& 但是,由于[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实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