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5钢调质硬度范围多少

45钢调质后最硬可达到多少硬度
45钢调质后最硬可达到多少硬度
09-04-20 &匿名提问
1. 45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 45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渗碳处理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如果用45钢渗碳,淬火后芯部会出现硬脆的马氏体,失去渗碳处理的优点。现在采用渗碳工艺的材料,含碳量都不高,到0.30%芯部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很高,应用上不多见。0.35%从来没见过实例,只在教科书里有介绍。可以采用调质+高频表面淬火的工艺,耐磨性较渗碳略差。 一般来说A3钢只是普通碳素结构钢,是不能淬火的,要淬火也要进行渗碳处理,但是内行基本上没有人对A3钢进行渗碳淬火。一定要数据的话,在HRC10左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查看: 15922|回复: 19
45号钢镀铬之后的硬度是多少?
请问各位大侠几个问题哈,: q: V3 p7 l9 ~&&|0 ~
1、45号钢镀铬之后的硬度是多少啊?
2、什么么情况下需要渗氮或者渗碳处理,其厚度一般能达到多少?
3.45号钢调制后硬度很低,为了做传动轴,怎样提高其硬度的?
' z9 o8 _4 L% n- `" }
( _, |4 k0 ?; P" V* r
传动轴,需要一定的韧性,调制,加强了内部强度,对于硬度是指内部还是表面硬度?如果整体参碳淬火,这根轴,就很脆,容易拧断。
镀铬,只是表面处理的方法,一般只有起到防腐和增加耐磨性,而渗碳和渗氮也只是增加零件表面强度和耐磨性的一种方法,楼主说的45钢调质后硬度不够,但作为轴要有一定韧性,否则轴容易断裂,所以要想既有韧性又有较好的硬度可以试着换用其他轴类材料。
硬度不够的话淬火处理 也可以选用40Cr
钢的渗氮或者渗碳再经热处理,能使其表面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心部仍保持一定强度及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学习了!!!
本帖最后由 yzr5931 于
17:22 编辑
9 P% G6 w- A& V! x
1.镀铬层硬度一般会达到800Hv以上" F8 B& o& o3 G& m
2.渗碳用于低碳钢,深度1以下较好,淬火后提高零件强度﹑耐冲击韧性和耐磨性6 T0 q$ b, D( M
&&渗氮用于中碳钢,深度0.5mm ,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抗腐蚀性,不过要先调质后做氮化后不再淬& && && && && &火,表面也就700Hv左右
3.45钢调质不能满足加粗直径,换材料40Cr等,7 E* y- C& l$ l
(可用38CrMoAl渗氮,做主轴的材料就是贵点,开玩笑的话): a/ M2 ~0 R7 l5 |; x" {
补充内容 ( 10:05):1 `: Y1 K&&t, U&&W5 w* z- s, n
镀铬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种
1.镀装饰铬就是好看用的,
2.镀功能铬就是提高零件表面硬度防腐等用的,6 S+ J0 ?: u
楼上的讲的好!
镀铬,俗称装饰铬。既然用“装饰”来修饰,就不要指望能达到多高。
45钢最好先调质,再淬火。4 F+ o) K2 B( {5 W
当然,可以渗碳、渗氮(这些淬火硬度要低点),还可以高频淬火,能淬火到HRC60。
重要通告 /1
夏天到了,你穿着一件很酷的文化衫,上面印着你自己选择的一句话......
工作时间:9:00-17:00
Powered by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钢的热处理_图文
45钢热处理后的硬度 钢的热处理_图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钢的热处理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第3章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heat treatment)就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不同的冷却方式,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操作工艺,其工艺曲线如图19-1所示。
热处理与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和切削加工等不同,它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只改变工件的性能,如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或者改善材料的塑性、韧性和加工性等。
材料能给人们提供的性能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是无限的。经过热处理的零件,可以使各种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和节约金属材料,如在机床、汽车、拖拉机制造中80?的零件要热处理。 至于刀具、量具、模具和滚动轴承等则要100?进行热处理。因此,热处理已成为机械制造过程的重要工序。
钢的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常用钢的热处理大致分类如下:(P172)
第一节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为了掌握钢的热处理方法,必须了解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规律。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
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A3和Acm 线是反映不同含碳量的钢在极为缓慢加热或冷却时的相变温度。但钢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不可能非常缓慢,因此,钢中的相转变不能完全按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A3和Acm线,而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即出现过热(加热时)或过冷(冷却时)现象。加热或冷却时的速度越大, 组织转变偏离平衡临界点的程度也越大。为区别起见,把冷却时的临界点记作Ar1、 Ar3 、Arcm;加热时的临界点记作Ac1、A1c3、Accm。
例如,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珠光体和奥氏体的转变温度为A1;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为Ar1; 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为Ac1。 这些临界点是正确选择钢在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和冷
却时结构发生变化的温度的主要依据。
(二)奥氏体的形成
共析钢在常温时具有珠光体组织,加热到Ac1以上温度时, 珠光体开始转变为奥氏体。只有使钢呈奥氏体状态,才能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转变为不同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首先出现许多奥氏体晶核。这是因为铁素体与渗碳体是两个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相,在二相界面上有晶格扭曲或原子排列紊乱等缺陷,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有利于奥氏体核形成。
奥氏体晶核形成后,便开始长大。它是依靠铁素体向奥氏体继续转变和渗碳体不断溶入而进行的。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速度比渗碳体溶解快,因此,铁素体消失后,仍有部分残余渗碳体,它将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不断地向奥氏体溶解直至全部消失。在刚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中,由于原是渗碳体层地方的碳浓度高于原是铁素体层地方的碳浓度,必须继续保温通过碳原子扩散才能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过程与共析钢相似,其差别在于:当亚共析钢被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时,尚有一部分未溶的铁素体存在。过共析钢被加热到Ac1~Accm之间温度时, 尚有一部分未溶的二次渗碳体存在,即不完全奥氏体化。只有进一步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并保温一定时间, 才能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由此可见,保温不仅是为了使工件热透,即工件心部达到与表面同样的温度,还为了获得均匀一致的奥氏体组织,以便在冷却时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三)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由于珠光体层比较细密,在向奥氏体转变时形成的晶粒较多,因此,当珠光体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奥氏体晶粒还是很细小的。这和加热前珠光体晶粒的大小无关。此时将奥氏体冷却后得到的组织晶粒也细小。如果在形成奥氏体后继续升温或延长保温时间,都会使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晶粒的长大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晶粒和晶界迁移的方式进行的。此时将奥氏体冷却后得到的组织必然是粗大的。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实际生产中,钢的热处理工艺有两种冷却方式:
一是等温冷却(isothermal cooling)——将加热到奥氏体的钢迅速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进行等温转变,然后再冷到室温,如等温退火、等温淬火等。
二是连续冷却(continuous cooling)——将加热到奥氏体的钢,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如水冷、空冷、炉冷等,如图19-6所示。
等温冷却方式对研究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较为方便。现以共析钢为例分析奥氏体在等温冷却时的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overcooling austenite)等温转变曲线
图19-7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又称C曲线(C-curve),TTT(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曲线。图中高于A1的区域为稳定状态的奥氏体。在等温转变开始线的左边为过冷奥氏体区,处于尚未转变而准备转变阶段,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孕育期的长短不同。对共析钢来讲,过冷奥氏体在等温转变的“鼻尖”(约550℃)附近等温时,孕育期最短, 即说明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易分解,转变速度最快。 在高于或低于550℃时,孕育期由短变长,即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转变速度较慢。转变终了线右边为转变结束区,两条C曲线之间为转变过渡区。 在C曲线下面还有两条水平线:一条是马氏体开始转变线Ms, 一条是马氏体转变终了线Mf,在两条水平线之间为马氏体转变区。
(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及性能
根据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区域内转变产物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高温、中温及低温转变区,即珠光体型、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的转变。
1、 高温等温转变区——珠光体(pearlite)型转变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r1 ~550℃(鼻温)温度范围内,将发生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由于转变温度较高,原子有足够的扩散能力,能全部等温分解,最终形成铁素体+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即珠光体型组织。在此温度范围内,由于过冷度不同,所得到珠光体的层片厚薄、性能也有不同。为区别起见分为以下三类:
转变产物为粗片状铁
素体+粗片状渗碳体,即珠光体(pearlite)组织。 用低倍显微镜(低于500倍)就能分辨,硬度为HRC15~22。
(2)在650~600℃之间,由于过冷度较大,生核较多, 转变产物为层片较薄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而成的珠光体,只有在高倍(1000倍左右)光学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片层。这种组织为细珠光体,也称为索氏体(sorbite),用符号S表示,硬度为HRC22~27。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5钢调质硬度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