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为什么平行布置或垂直于河道布置

主办单位: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南平市数字办备案序号:闽ICP备号-1网站管理员邮箱: 访问次数: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中)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中)
第四章&&住&&宅
4.1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4.1.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4.1.2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4.1.3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4.1.4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或祠堂等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4.2住宅建设标准
4.2.1宅基地标准: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平原地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34㎡;人均耕地超过1亩的平原地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67㎡,山区、丘陵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200㎡。
4.2.2住宅建筑面积标准,小户不超过180&㎡,大户不超过250㎡。
4.2.3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4.2.4住宅日照间距标准由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另行制定。
4.2.5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地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6m。
4.2.6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
4.3不同地形住宅规划设计要求
表4.1&&不同地形住宅规划设计要求
山地丘陵地形
1、应选择向阳的南、东南、西南向坡面。
2、必须避开滑坡、冲沟地带。
3、地形坡度宜在25%以内。
4、宜选择通风好的坡面。
5、建筑群体组合宜适应地形的变化,布置形式灵活多样,宜形成随地行陡缓曲直而变化的自由式和行列式布局。
6、住宅建筑结合地形,形式多样。平面布置上,建筑布置可采用垂直或平行等高线等方法。竖向处理上可采用如筑台、错层、叠落、分层入口等手法。
1、需要恰当处理河网与道路的关系。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流走向,使住区用地比较完整。
2、住宅建筑群体的组合及其环境布置应该结合水体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
3、保障住宅区的防洪安全。
4、注意解决通航河道的噪音对住宅区的干扰。
收限制和影响的条件较少,住宅设计及其群体的布局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
4.4住宅平面设计
4.4.1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
4.4.2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4.4.3应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生活空间。
4.5住宅立面设计
4.5.1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
4.5.2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因材设计。
4.5.3色彩应与地方环境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第五章&&基础设施
5.1道路交通规划
5.1.1道路等级与宽度
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5-18m;建筑控制线20m,间距250-300m。
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8-12m;建筑控制线10-15m,间距150-250m。
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m。
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系统。2000人以上的村庄可按照三级道路系统进行布置,2000人以下的村庄可酌情选择道路等级与宽度。另外,由于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的不同选择(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对道路的组织形成与断面宽度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5.1.2道路照明
村庄主要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
5.1.3停车场
住宅建筑停车按每户1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其中私家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设置。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同意安排。
5.2给水工程规划
5.2.1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水压要求、输配水管网布置等。
5.2.2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200升/人·日;远期为150~250升/人·日。
水质符合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
5.2.3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m计算,建筑物每加一层应增压3m。
5.2.4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否则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单独的消防用水池。
5.3排水工程规划
5.3.1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
5.3.2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主要指生活污水量。
5.3.2.1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
5.3.2.2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5.3.3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
5.3.4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
5.4供电工程规划
5.4.1供电工程规划应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
5.4.2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点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10KV变配点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5.4.3供电电源的确定和变电站址的选择应以乡镇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
5.4.4确定中低压主干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5.4.5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
5.5电信工程规划
5.5.1电信工程规划应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
5.5.2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的位置;依据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半径的要求预留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5.5.3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
5.5.4确定镇—村主干通信线路的敷设方式、具体走向、位置;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
5.6广电工程规划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道位置。
5.7能源利用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秸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
5.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5.8.1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中转站位置、容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村庄应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运送至乡镇以上的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置。村庄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8.2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普及水冲式卫生厕所。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m。
5.9防灾减灾
5.9.1消防规划
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5.9.2防洪规划
按照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
5.9.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
5.9.4地震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
5.10竖向规划
村庄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竖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5.10.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作量。
5.10.2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应符合表5.1的饿规定
表5.1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
1、儿童游戏场
3、杂用场地
5.10.3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
5.10.4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5.10.5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5.10.6建筑场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第六章&&景观环境
6.1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6.1.1重点加强村庄主要出入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
6.1.2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形成地方特色。
6.1.3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6.2建筑风貌规划
6.2.1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
6.2.2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
6.2.3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单栋住宅长度不宜超过50m。
6.2.4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和方便人的活动外,必须与村庄环境充分协调,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
6.2.5新建建筑应强调与原有建筑风貌的协调,反映地方特色。
6.3绿化系统规划
6.3.1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布置绿化,植物配套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
6.3.2加强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绿地布置与水面结合。
6.3.3绿地建设重点宜结合村口与公共中心及沿主要道路布置,有条件的村庄可设置农民公园,丰富农民生活。
6.3.4村庄集中绿地应适当布置桌椅、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小品建筑等。
6.4河道景观规划
6.4.1尽量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加以整治和沟通,河道设计应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
6.4.2河道驳岸宜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斜坡形式,修饰材料以地方材料为主,并与绿化相结合。河道两侧应布置绿化。
6.5村口景观设计
6.5.1村口建筑应精心设计、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村口风貌应自然、亲切、宜人。
6.5.2村口应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突出景观效果。
6.6环境设施小品设计
6.6.1环境设施小品主要包括场地铺装、围栏、花坛、园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废物箱等。
6.6.2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应乡土,利于排水。
6.6.3围栏设计美观大方,采用通透式。
6.6.4各类小品主要布置于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尺度适宜,结合环境场所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法与风格,营造丰富的村庄环境。
6.6.5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为道路景观画龙点睛。
爱德尔园林景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整理于网络,仅供彼此学习交流。
关键词:鄂尔多斯园林设计,鄂尔多斯绿化设计,鄂尔多斯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园林绿化设计,鄂尔多斯园林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园林小品设计,鄂尔多斯雕塑设计,鄂尔多斯规划设计,鄂尔多斯园林规划设计,鄂尔多斯绿化规划设计,鄂尔多斯城市规划设计,鄂尔多斯景观规划设计,鄂尔多斯假山设计,鄂尔多斯亭子设计,鄂尔多斯花架设计,鄂尔多斯公园设计,爱德尔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鄂尔多斯住宅小区设计,鄂尔多斯旅游区设计,鄂尔多斯生态园设计,鄂尔多斯喷泉设计,鄂尔多斯喷灌设计,鄂尔多斯运动场地设计,鄂尔多斯校园绿化设计,鄂尔多斯校园景观设计,爱德尔景观,爱德尔园林,爱德尔景观设计,爱德尔园林设计,爱德尔园林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地产景观设计,鄂尔多斯住宅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商业街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办公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别墅景观设计,鄂尔多斯私家花园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公共景观设计,鄂尔多斯游乐园设计,鄂尔多斯综合公园设计,鄂尔多斯植物园设计,鄂尔多斯动物园设计,鄂尔多斯儿童公园设计,鄂尔多斯体育公园设计,鄂尔多斯动物园设计,鄂尔多斯广场景观设计,鄂尔多斯旅游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度假村景观设计,鄂尔多斯旅游区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厂矿景观设计,鄂尔多斯矿区生态恢复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厂矿绿化美化设计,鄂尔多斯道路景观设计,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鄂尔多斯公路绿化设计,鄂尔多斯交通环岛景观设计,鄂尔多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鄂尔多斯城镇规划设计,鄂尔多斯城市区域规划设计,鄂尔多斯新农村规划设计,鄂尔多斯机关单位园林景观设计,鄂尔多斯校园绿化景观设计,鄂尔多斯营区环境设计,鄂尔多斯事业单位景观设计新版本来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征求意见稿) - ABBS 论坛
»&&»&
zhongzhi规范
&      
5 场地设计5.1 建筑布局5.1.1 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车、人员集散、以及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规范来源:/webarbs/book/5.shtml 众智建筑资源5.1.2 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间距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及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2 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本规范第7章7.1节采光)的要求,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和场地应满足国家及当地相关日照标准的规定。5.1.3 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并应根据天然风环境和自然气流组织好自然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5.1.4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降低环境噪声。5.1.5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5.1.6 建筑布局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对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进行保护,避免损毁破坏。5.2 道路与停车场5.2.1 建筑基地内道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安全出口;
2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3 道路改变方向时,路边绿化及建筑物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
4 基地内设有地下停车库时,车辆出入口应设置显著标志;标志设置高度不应影响人、车通行;
5 大型、特大型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和居住人数大于4000人的居住小区等车流量较大的场所应设人行道路。5.2.2 建筑基地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路宽不应小于4m,居住区双车道路宽不应小于6m,其他建筑基地的双车道不应小于7m;
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防滑。坡度应小于1:20,坡道宽应大于1.2m;
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单车道道路宽度不应小于5.5m。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3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5 尽端式道路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5.2.3 道路与建筑物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2.3的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表5.2.3 基地内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新版本来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征求意见稿) - lyzhongzhi - ly众智建筑资源屋
注:1 当道路设有人行道时,道路边缘指人行道边线
2 表中“-”表示建筑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2 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道路,当设置高架车行道路与建筑平行时应采取保护私密性的视距和防噪声的措施。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宜设置缓冲段。5.2.5 室外停车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停车场地应满足排水要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3%;
2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设计应避免进出车辆交叉;
3 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无障碍专用车位,停车数小于等于300辆时不应少于2个,停车数大于300辆时不应少于总车位数的2%;
4 停车场应结合绿化合理布置,停车位宜有遮阳树木;5.2.6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数量和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停车数大于等于25辆且小于1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一个双车道或2个单车道的出入口;
2 停车数大于等于100辆且小于等于2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一个双车道的出入口;
3 停车数大于200辆且小于等于7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双车道的出入口;
4 停车数大于7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双车道的出入口。5.2.7 停车场的出口与入口宜分开设置,2个出入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0m;单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5m,双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7m,只设一个出入口的小型停车场,其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9m。5.2.8 室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在基地边界线以内,且停车场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交叉路口附近;非机动车停车数大于等于3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出入口,单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2m。5.3 竖向5.3.1 建筑基地场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大于8%时,宜采用台阶式布置方式,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基地临近挡墙或护坡的地段,宜设置排水沟,且坡向排水沟的地面坡度不应小于1%;
2 基地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3 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的设计防洪、防涝水位标高;沿江、河、湖、海岸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0.5米,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对于设有可靠防洪堤的城市、街区 除外);有内涝威胁的用地应采取适宜的防内涝措施,其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内涝水位0.5米;
4 当基地外围有较大汇水汇入或穿越基地时,宜设置边沟或排(截)洪沟,有组织进行地面排水;
5 场地设计标高宜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0.2米以上;
6 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7 面积较大或地形较复杂的基地,建筑布局应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使基地内填挖方量接近平衡。5.3.2 建筑基地内道路设计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3%,且不应大于8%,采用8%坡度时其坡长不应大于200米。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个别特殊路段,坡度不应大于11%,其坡长应控制在100米之内;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其坡长应控制在350米之内;横坡宜为1-2%。
2 基地内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宜小于0.2%,且不应大于3.5%,采用3.5%坡度时其坡长不应大于150米;横坡宜为1-2%。
3 基地内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4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通道。
5 位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基地道路设计纵坡可适当放宽,且应符合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或经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5.3.3 建筑基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措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雨水回收利用措施;
2 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长度等确定;
3 单侧排水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采取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的措施。5.3.4 下沉庭院周边和车库坡道出入口处,应设置截水沟。5.3.5 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5.4 绿化5.4.1 绿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绿地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及当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
2 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等条件确定;
3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 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应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
5 应防止树木根系对地下管线缠绕及对地下建筑防水的破坏。5.4.2 地下建筑顶板的绿化工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建筑顶板绿化工程的覆土层宜采取局部开放式,开放边应与地下室外部自然土层相接;
2 应根据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
3 地下建筑顶板结构设计应满足覆土及植物的荷载要求。5.5 工程管线布置5.5.1 工程管线宜在地下敷设;在地上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及工程管线在地上设置的设施,必须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不得妨碍普通车辆、行人的正常活动,并应防止对建筑物、景观的影响。5.5.2 与市政管网衔接的工程管线,其平面位置和竖向标高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5.5.3 工程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应防止工程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5.5.4 在管线密集的地段,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宜采用综合管沟布置方式。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工程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利用综合管沟敷设的工程管线若互有干扰的应设置在综合管沟的不同沟(室)内。5.5.5 地下工程管线的走向宜与道路或建筑主体相平行或垂直。工程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深敷设。干管宜布置在主要用户或支管较多的一侧,工程管线布置应短捷、转弯少,减少与道路、铁路、河道、沟渠及其他管线的交叉,困难条件下其交角不应小于45度。5.5.6 与道路平行的工程管线不宜设于车行道下,当确有需要时,可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工程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5.5.7 工程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及埋深,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树种之间的水平净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当受规划、现状制约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5.5.8 七度以上地震区、多年冻土区、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及膨胀土地区的室外工程管线,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5.5.9 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重叠直埋敷设。5.5.10 工程管线的检查井井盖宜有锁闭装置。5.5.11 基地进行分期建设时,应对工程管线做整体规划。前期的工程管线敷设不得影响后期的工程建设。5.5.12 与基地无关的可燃易爆的市政工程管线不得穿越基地。当基地内已有此类管线时,基地内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应与此类管线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zhongzhi规范
&      
6.1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6.1.1 建筑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以此为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6.1.2 公共建筑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在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6.2 平面布置6.2.1 建筑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等要求,合理布局,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6.2.2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空间应充分利用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等自然条件。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6.2.3 平面布置应根据场地和建筑交通组织,建筑使用功能以及防灾减灾疏散等相关要求设置建筑出入口。6.2.4 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
&      
终于能说话了,说说试试,向大神们致敬
zhongzhi规范
&      
呼前进 wrote:终于能说话了,说说试试,向大神们致敬为什么这么说呢?新申请的号吗?
已读帖子新的帖子被删帖子
违法、有害信息举报:QQ 1764506 电话 7,028-
Powered by &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