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先提出抓捕四人帮过程的人

押解四人帮去秦城监狱纪实-纪录片-高清正版在线观看-爱奇艺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播放:1570821次
0分(0人评价)
  日,对于8341部队的政委武健华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天晚上他奉命执行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抓捕四人帮;讲述人:武健华(原8341部队政委)。
已放到桌面
请先追剧王客户端,再将视频放到桌面,获取新剧更新提醒
/common/topicinc//playlist_1.inc
猜你喜欢的纪录片
正在努力为您获取内容,请稍候…
感受精致中华饮食文
诡异事件大揭秘
酷炫震撼最新军情
丈夫假扮人贩千里寻
北京改革开放全过程
记录二战的决定时刻
国民革命军抗战全纪
最酷的国际军事栏目
揭开历史传说的真面
案件和事件现场实录
探求中国古老文明之
捕捉留存争议
自然现象探秘性解读
科教频道品牌栏目
经典人文地理
爱奇艺客户端下载
最新鲜军事热点
千古英雄魂归何处
探求古老神秘文明
聚焦离奇诡异事件
纪录片风云榜中南海秘练抓捕四人帮:有人开枪就往死里打
来源:人民网
在毛主席纪念堂(右起)汪东兴、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资料图)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天终于到来。
  汪东兴回忆说:
  “第二天,也就是6日上午,经过华国锋签字同意,我用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了开会通知。”
  汪东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对于发这类会议通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一回,汪东兴发出的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华国锋同志的建议,兹定于10月6日晚八时在怀仁堂一楼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议程:
  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
  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保护措施。
  因部分文献需要改动,请姚文元同志列席会议。
  (签字):汪东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发出会议通知,只是诸多准备工作中的一项。汪东兴依靠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三位副主任,即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完成一系列绝密的工作:
  调兵遣将,宣布纪律挑选绝对可靠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内中大都是团以上干部,参加行动。进行战前动员,宣布纪律,进行宣誓;
  人员分组,明确任务负责抓捕王、张、江、姚各一组,每组三四人。拘捕江青小组特地配备两名女警卫。这一小组还负责拘捕毛远新;
  踏勘现场,模拟练习有关小组对怀仁堂的地形进行实地踏勘,比如捕人时走廊要突然关灯,灯的开关在哪里,都要一清二楚。捕人时如何格斗,也进行了模拟练习。
  汪东兴后来回忆说:
  “具体工作我做得多一点,因为我情况熟悉一点,又管一些军队和办公室,方便一点。应该由我做,应该做好。
  “在做具体工作时,我主要依靠了办公厅的三个副主任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如果说我做了一点工作的话,没有这三个人是不行的。
  “当时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不应该考虑这些了&&”
  一位在叶剑英身边担任多年贴身卫士的张参谋,参与了这次行动。在日上午,他回忆10月6日的准备情形:
  “我是执行具体任务的。是叶帅派我去的。那时叶帅决心大,行动快,&四人帮&准备10号搞政变,我们提前在6号晚上八点(行动),名义是开政治局常委会,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被指责阻挠邓小平复出?
华国锋怒斥文革:这哪里是革命 是人身污蔑
华国锋以权力核心主政两年评价为何贬多于褒
华国锋文革为何被中央“捞”出调任国务院?
还原历史:“两个凡是”不是华国锋最早提出
专家谈华国锋:那个时代未必需强势政治领袖
图:1976年老实人华国锋如何跃升成为新总理
揭秘:文化大革命中谁最早解救了华国锋?
毛泽东五选接班人 为何最终选择了华国锋?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与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
  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领导人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叶剑英真心诚意地把华国锋誉为&英明领袖&介绍给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邓小平复出了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据叶剑英侄子叶选基在《叶剑英力促邓小平复出》一文中讲,当邓小平女婿贺平(邓榕丈夫)在粉碎&四人帮&之次日&飞车&赶到邓家报告这一特大喜讯时,邓小平及全家都无比兴奋,邓向他们解释了&厚重少文&的周勃、陈平的典故,说华(即华国锋)这人好,选对了,并感叹地说,&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10月10日,还处于软禁中的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自己对于粉碎&四人帮&的拥护和激动心情。有人责备华国锋,对邓的信没有立刻作出反应。也有人说,叶剑英在为邓小平的复出尽力,而华国锋却阻挠邓的复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毛泽东生前下的决心,华国锋怎么能在毛泽东逝世刚满一个月就宣布停止批邓、恢复邓小平的一切职务?毋庸讳言,华国锋当时在对待邓的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的态度的。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对解决邓小平问题有他自己的步骤:
  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允许邓小平看文件。
  日,华国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讲话,谈到1977年的任务时没有再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7年初,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社论,也没有再提&批邓&。
  1976年12月初,邓小平前列腺病发,到301医院治疗。当邓小平还在301医院疗养之际,叶剑英在玉泉山九号楼就不止一次地向华国锋提出,要邓小平重新工作,华均未反对,只表示,&要做党内外转弯工作,水到渠成。&为邓出院后的住处安排,华提出为了安全,安排在靠近叶的住处,住进西山二十五号楼。可见,华对邓还是善意和关怀的。①
  在日至22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复出成为争论的话题。3月14日,华国锋在会上公开表态:经过五个多月揭批&四人帮&,解决邓小平同志问题,条件逐步成熟。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②华国锋继续说,&经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作出决定,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这样做比较适当。&③
  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中共中央,他在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同年5月3日,经华国锋批准,以中共中央名义,将邓小平4月10日的这封信连同他在日写给华国锋的信一起转发给全党。这应该说是华国锋为邓小平复出创造的最有利的条件,也是所作的最好的准备。至于邓小平没有马上复出而等待了一段时间,很明显,是华国锋和中央高层的策略考虑。
  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在其口述历史中讲,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帮&之后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宣布了三条:第一条是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第二条是要在中央会议上堂堂正正地出来;第三条是要为邓小平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④
  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恢复了邓小平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华国锋78年访问南斯拉夫
1978年华国锋访问朝鲜
揭秘华国锋主席罕见照
实拍80年华国锋访问日本
手机看新闻
责任编辑:大梨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刘亚洲:抓捕“四人帮”幕后策划细节
我的图书馆
刘亚洲:抓捕“四人帮”幕后策划细节
2005年初,一位作者写了一部华国锋和叶剑英联手粉碎四人帮故事的著作,其中有叶剑英首先提出抓捕四人帮的内容。他兴冲冲地找到华国锋,要求对他的著作签名并提出意见。不料华国锋看了以后,委托秘书转告他两点意见:第一,写东西要实事求是,对党的历史负责;第二,希望他不要给叶帅脸上抹灰。  这就说明,这位作者的大作肯定有违背实事求是的东西,主要就是“叶剑英首先提出抓捕四人帮”这个关键内容。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这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这件大事扭转了中国航船的错误走向,给亿万中国人民带来了福音,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但是,谁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立下首功?谁最先提出和策划抓捕四人帮?却成了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华国锋黯然下台以后,伴随着对其各种错误的批判,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粉碎四人帮的丰功伟绩,变成了被动的、被裹挟进去的一般功劳。而叶剑英、李先念、王震等人,一个个都成了粉碎四人帮的大英雄。尤其是叶剑英,成了粉碎四人帮的首倡者和策划者,华国锋成了因人成事的配角。  上世纪80年代末,《叶剑英在1976》一书问世,这本流行广泛的著作就说叶剑英是粉碎四人帮的首倡者,说叶剑英“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华国锋,逐渐说服了处于犹豫不决、彷徨不定的华国锋,并帮助和促使华国锋下定决心,与叶剑英一道结成联盟,指挥其他参与者,粉碎了四人帮。”  这种说法后来虽然受到了质疑,但依然到处流传。直到现在,你在网上搜索,就可发现大量“叶剑英提出并策划、领导了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行动”的文章。下面这一篇很有代表性——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两份中共中央文件,一份是《关于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一份是《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9月9日,毛泽东去世。9月底,四人帮利用自己掌控的舆论阵地,篡改毛主席的临终遗嘱,发出篡党夺权的号召。叶剑英敏锐地预感到,四人帮就要行动了,必须立刻采取措施。他在西山住处,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办法。  此时,叶剑英虽然已被中央宣布“病休”,但他的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却没有被免去,他并没有丧失军队的指挥权。所以,考虑成熟后,叶剑英找到华国锋,商讨处理四人帮的办法。他提议以召开会议方式,“请”他们到会,然后宣布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华国锋对此表示赞同……  这种说法,完全推翻了多年来的传统观点。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文件和各种媒体舆论宣传,使人们普遍认为,是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大街上的口号甚至说,“英明领袖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但是,在80年代华国锋受到批判,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以后,当时的中央文件便改变了口径,绝口不提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中立下首功的问题,而只是泛泛地说道,华国锋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作了有益的贡献,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起到的作用;华国锋的人品由原来的“忠厚老实”变成了“虚伪奸诈”。而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变成了叶剑英策划指挥,众位老干部共同参与,华国锋表示支持的一场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说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从常识和常理上推断,这种说法肯定不符合事实,肯定是当时某些人在华国锋遭贬的大环境下、为了政治需要而故意编造的情节。试想,华国锋当时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党政军大权一肩挑;更主要的,他是已故领袖毛泽东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身上带着毛主席的巨大光环和余威。在个人崇拜不可动摇的背景下,当时全国的军队和中央警卫8341部队,只有他一人能调动,除了他以外,其他任何人,即使那些元帅大将,也不可能调动一兵一卒。抓捕四人帮的行动,只有他下决心发命令才能予以实施。当时直接执行抓捕四人帮任务的中共中央“大内总管”、中央警卫部队的最高首长汪东兴,只能唯最高领袖华国锋的“马首是瞻”,其他任何人的命令,他都会拒之门外。  当时的叶剑英,固然在军队中威望素著,其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中央固然没有宣布予以撤销。但是,当天安门事件爆发,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同时,毛泽东也决定勒令叶剑英“病休”,让陈锡联主持军委工作。此时叶剑英向哪个部队下命令,肯定行不通;他向汪东兴下命令,汪东兴肯定不买账,尤其是像逮捕江青这样的重大命令。  有人说,叶剑英可以撺掇或策划华国锋呀!这也是想当然的说法。即使叶剑英很想收拾四人帮,他也知道华国锋十分恼恨四人帮,他也很想建议华国锋抓捕四人帮,但是他不敢,他无法捅破这层窗户纸。那四人帮可是不同凡响:王洪文的副主席位置比自己靠前,江青是毛主席的夫人,张春桥、姚文元又是毛主席最信赖的红人,自己现在已经“靠边站”,大权旁落。此时建议抓捕四人帮,华国锋如果不同意甚至翻脸,怎么办?弄不好给自己扣上“反党乱国”的大帽子,怎么办?  1991年3月的一天,一位和华国锋比较熟悉的文史专家刘某前去拜访华国锋。谈了一阵闲话后,刘某问道:“华老,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前人们都知道您既是首倡者、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您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力挽狂澜,挽救了国家,改写了历史。可是,现在一些著作和文章,说叶剑英是首倡者……”  华国锋没有具体回答,只是笼统地从组织原则上进行了解释:“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当时只能由我提出这个问题,其他人提出来,就成了非组织活动了。”  这就是说,在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中央服从主席的组织原则里,最高领袖华国锋批评或处理哪个中央领导,这是正常的;而其他人如果在暗中串联,策划要处理哪个中央领导,那就是反党的非法活动。毛泽东领导中国党的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规矩。  所以,熟知党的组织原则的叶剑英,即使对四人帮恨之入骨,觉得党心民心非除掉四人帮不可,他也不可能、也不敢贸然率先向华国锋提出抓捕四人帮的建议。  1996年6月的一天,急欲探讨这个问题的文史专家刘某,同华国锋的秘书谈了整整两个小时,主要话题是围绕《叶剑英在1976》一书于1995年12月修订再版后,仍然坚持写有粉碎四人帮是叶剑英“首倡”的内容,仍然坚持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立下首功的观点。秘书认为,这种观点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不能因为华国锋遭贬了,下台了,就不敢正视甚至埋没他的丰功伟绩。秘书手里保存有《华国锋1976年大事记》的原始记载,华国锋与叶剑英的联系情况,里面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临近抓捕四人帮正式行动之前,华、叶二人总共有过四次联系:第一次,日,当天下午开完政治局会议后华国锋借到北京医院看病的机会,让司机把车开到李先念家里。见面后,华国锋直截了当地说:“我是以到北京医院看病的名义来你这里,只能待几分钟。我实在太忙离不开,请你去找趟叶帅。我们和四人帮的矛盾必须解决,请叶帅考虑,用什么方式解决,在什么时机解决为好。”李先念听了,不由得露出舒心的笑容,连声说:“好,好,我一定去看叶帅。”  华国锋为什么要联系叶帅呢?因为在此前不久,华国锋为解决四人帮问题,召集李先念、纪登奎、吴德等人在国务院小会议室开会。华国锋说:“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帮问题,你们看怎么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政治局就一天不得安宁,我们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在场的几个人对四人帮的问题要解决,都没有异议,但在解决的方法上却意见不一。吴德主张,用政治局开会投票的方式解除他们的职务,四人帮一定是少数;纪登奎则提出“区别对待”的意见。华国锋觉得这两种意见都不行,所以没有继续深谈,散会后急忙派李先念去征求叶剑英的意见。  第二次,日,叶剑英第一次来到华国锋在史家胡同的住处。他问华国锋:“李先念给我谈的事情,是不是你这里的意思?”华国锋作了肯定的答复,叶剑英表示赞成、支持,同时提出,部队准备得怎么样?把握性如何?华国锋后来说:“这次面谈,我首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因为这句话(抓捕四人帮)别人不好说,必须由我亮明态度。他见我态度坚决,很高兴,完全赞成这个办法。”  第三次,9月20日,叶剑英来到华国锋搬到台基厂15号的新址。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告诉华国锋一个异常情况:听说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去驻南口的坦克师活动过,让华国锋注意提防。华国锋将此情况立即交陈锡联查问,并召集陈锡联、吴德、吴忠到台基厂15号开会。会上决定,北京卫戍区部队加强戒备,万一坦克部队有动静,由驻在附近的卫戍区警卫三师炮兵团对付,卫戍区部队统一由吴德指挥。陈锡联事后查明,张秋桥没有去过南口坦克师,叶剑英听到的消息是误传。  第四次,10月4日,叶剑英第三次到华国锋家,主要是询问解决四人帮的时间问题。他问华国锋:“什么时候行动?”华国锋首先告诉叶剑英,坦克师的问题不大,不过万一有情况,已决定由北京卫戍区的部队对付,请他放心。关于解决四人帮的行动时间,华国锋对叶剑英说,汪东兴与中央警卫部队已经部署妥当,昨天(10月3日)确定下来,近期选择时机动手,请叶剑英等候电话。  这就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华、叶四次联系(会面)的全过程。第一次是华国锋主动联系叶剑英征求意见,其后的三次会面,都是叶剑英主动上门,或探寻口风,或提供消息,或研究对策。这就说明,二人都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恨之入骨,都有粉碎四人帮的强烈愿望。但是,只有最高领袖华国锋首先戳破“窗户纸”,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后,急不可耐的叶剑英才敢接连三次登门,向华国锋表示支持和协助。  同时我们还发现,叶剑英在和华国锋最后一次联系之前几天里,华国锋和汪东兴已经将抓捕四人帮的措施、兵力安排部署妥当,何时何地动手,华国锋早已胸有成竹,而叶剑英连抓捕四人帮的时间尚不清楚,只能遵照华国锋的指示,在家等候电话,接到电话后再来参加行动。  那么叶剑英是如何参加行动呢?一方面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态支持华国锋抓捕四人帮,主导会议风向;一方面在华国锋宣布四人帮罪行,代表中央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的时候,叶剑英就站在华国锋背后,对四人帮怒目而视,就像三国时的刘备,背后站着威风凛凛的关云长,对四人帮起到一种威慑作用。至于叶剑英给各兵种、各部队打电话,随时掌控军队,保持军队稳定,那是四人帮被抓以后的事情。  有个疑问:当时,叶剑英按照中央决定,处于“病休”状态,主持军委工作的是陈锡联。华国锋既然想要取得军队的支持,为何不去联系大权在握的陈锡联,而要去联系已经“病休”的叶剑英呢?  陈锡联虽然是军中名将,由毛泽东授意主持军委工作,但他仅是上将军衔,当一个大军区司令员尚可,而到中央主持全国军队工作就显得威望不足;建国28年中起用一位上将主持军委工作,尚属首例。毛泽东在临终时,提携陈锡联越过大将、元帅,一跃到中央主持军委工作,很可能是觉得他不但对自己忠心,而且和江青、毛远新走得较近(陈锡联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时,毛远新任沈阳军区政委),可以为毛远新和江青留下后路。所以,华国锋根本不可能依靠陈锡联来抓捕四人帮,而只能考虑,在什么时机夺去他的兵权。  实际上,以华国锋最高领袖的地位,他也可以不要别人的参与,他只要和汪东兴二人联手,利用中央警卫部队,就可以将四人帮一举拿下,拿下之后,再用毛主席的“遗嘱”号令天下,历数四人帮的罪恶,大事无有不成。但是,老成持重的华国锋偏要拉来叶剑英作靠山,正是他虑事周密,顾及大局,确保万无一失的谨慎风格。  华国锋联系并依靠叶剑英,确实是深谋远虑的英明之举,一定是考虑到多种因素。不仅是叶剑英有“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美誉,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主要的是,叶剑英在林彪垮台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兼任国防部长达5年之久,对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各兵种各军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虽然已经“病休”了几个月,但只要中央授权,叶剑英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崇高威望,在军队中照样能一呼百应。华国锋既担心在抓捕四人帮时会出什么乱子,更担心将四人帮抓了以后,各地会出现什么动乱。所以,华国锋要依靠叶剑英,在抓捕四人帮时,让叶剑英巍然站在自己身后,那是在警告四人帮:别以为我在中央的根基不深,我有元帅的支持,我有军队的支持!四人帮被抓以后,叶剑英从容坐镇,和各兵种各大军区电话联系,保持了全军和全国的稳定。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华国锋作为“中间派”,在遭到“左派”四人帮的攻击之后,他只有偏向“右派”,依靠“右派”的支持。在毛主席手稿的保存问题上,在联络员毛远新的去留问题上,华国锋和四人帮发生尖锐冲突,在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和华国锋大吵大闹,使主持会议的“掌门人”华国锋十分尴尬,会议几乎开不下去。在这关键时刻,叶剑英和一批老干部这些“老右”支持了他。所以华国锋在抓捕四人帮时,让叶剑英作自己坚强的后盾,确实是顺理成章的明智之举。  震慑敌酋,稳定局势,叶剑英确实是最佳人选。但是是不是非得叶剑英呢?那也不一定。如果叶剑英真正“病休”,无法起用,华国锋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起用健在的聂荣臻元帅或徐向前元帅,这两位元帅虽然沉寂多年,但现在如果起用,照样可以利用自己的崇高威望一呼百应,稳定大局。而华国锋偏起用了最合适的叶剑英。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华国锋成就了叶剑英的不世之功,叶剑英推动了华国锋建立丰功伟绩。  但是,当时离了华国锋,是否照样可以粉碎四人帮呢?华国锋下台之时,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央领导就说,四人帮作恶多端,人心丧尽,华国锋不粉碎四人帮,后面的人照样会粉碎,四人帮的覆灭是早晚的事!  这话说着容易,但不一定能实现。联系当时的背景,没有华国锋,叶剑英和李先念、王震等人即使联合起来,也不可能粉碎四人帮。如果王洪文、江青、张春桥、毛远新等任何一位当了中央主席,或国务院总理,四人帮就更不可能粉碎。四人帮不粉碎,邓小平就出不来,无数的冤案就不能平反,整个中国就只能在极左的黑暗里痛苦地徘徊!  日,叶剑英在与熊向晖谈话时说:“华国锋受命于危难之际、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没有什么,主要是江青,她是主席夫人。敢于下决心把她抓起来,也只有华。这个人是大智若愚,有智有勇。把江青抓起来,我都没有想到。如果周总理在,他也不会这么做。就是邓小平也不一定这么做,不像我们老家伙思想顾虑多。” 叶剑英在刚刚粉碎四人帮时说的这番话,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特征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他认为当时不仅他不敢去抓江青,即使周恩来、邓小平这样重量级的大人物也不敢去抓江青,只有华国锋敢于太岁头上动土。由此可见,《叶剑英在1976》等著作,认为粉碎四人帮是叶剑英“首倡”,是叶剑英“逐渐说服了处于犹豫不决、彷徨不定的华国锋”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章《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其中讲道:“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赞同和支持”,“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在粉碎四人帮是谁“首倡”的问题上的明确表态,即华国锋“提出”,叶剑英“赞同和支持”,华国锋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个结论和华国锋秘书保存的《大事记》中的说法完全一致。  尽管《人民日报》有了正确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毕竟不是中央文件,不是中央会议精神,在报纸上一闪而过,不一定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叶剑英在1976》等著作依然在广泛流传,没有人发出订正声明;网络上“叶剑英‘首倡’”“叶剑英‘首功’”等违背事实的说法依然沸沸扬扬。所以我们要记住华国锋的话:写东西要实事求是,对党的历史负责;而违背事实的说法,只能给叶帅脸上抹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揭秘:谁是第一个提议抓捕四人帮的人?
我的图书馆
揭秘:谁是第一个提议抓捕四人帮的人?
  核心提示:“在毛泽东逝世后,叶剑英实际上负有"特殊使命"的重任,他身居西山,不露声色,伺机而动。华国锋与"四人帮"则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火并迟早要发生,除非华国锋甘愿臣服于"四人帮",但华国锋并不想臣服而想有所作为。在华国锋左右,此时首先向华国锋建议"先下手为强"的是一个名叫李鑫的人……”
  李鑫:曾是康生秘书,时任(1976年)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来源:《我的1976》 作者:彭子诚,陈敬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章摘自《“四人帮”兴亡》 作者:叶永烈 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在10月4日,事态严重化了。这天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署名“梁效”的重要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所谓“梁效”,也就是“两校”的谐音。“两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这两个大学的“大批判组”,是受“四人帮”及其手下的干将直接指挥的写作组,是“四人帮”的喉舌,人称“帮喉舌”。从这“帮喉舌”开张到垮台的三年之中,竟然炮制了二百一十九篇“帮文”。
  这一回,“帮喉舌”在《光明日报》上用咄咄逼人的口气写道:
  “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办,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去,走到底。这是保证我们的党永不变修,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色的战略措施。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本来,篡改毛泽东指示的明明是“四人帮”,这篇“帮文”却颠倒黑白,矛头指向华国锋,声称华国锋“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这篇“帮文”还杀气腾腾地写道:
  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不言而喻,这“修正主义头子”,指的就是华国锋。
  这篇“帮文”见报的当天清早七时,正在熟睡的华国锋被秘书喊醒,告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骑自行车赶来,有急事报告。
  李鑫紧急求见华国锋,就是把刚刚出版的《光明日报》送给华国锋。
  华国锋一看“梁效”的这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便明白“四人帮”已经箭在弦上。
  李鑫还报告一个重要信息:昨天,江青几个人在钓鱼台吃饭,把他也请去。席间,江青问起毛远新,从东北调来的部队已经到达哪里。
  由于李鑫在这关键时刻向华国锋通风报信,所以后来李鑫受到华国锋的重用。
关于李鑫在粉碎“四人帮”时曾出过力,原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也曾这样谈及:
  “在毛泽东逝世后,叶剑英实际上负有"特殊使命"的重任,他身居西山,不露声色,伺机而动。华国锋与"四人帮"则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火并迟早要发生,除非华国锋甘愿臣服于"四人帮",但华国锋并不想臣服而想有所作为。在华国锋左右,此时首先向华国锋建议"先下手为强"的是一个名叫李鑫的人……”(注:吴江:《十年的路》,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6年2月第2版,第9页。)
  华国锋立即给叶剑英打电话,说是有要事商量。
  其实,叶剑英虽然住在玉泉山,也已经接到部下的电话,报告今天《光明日报》上的异常动向。
  于是,在这天夜幕降临之后,叶剑英驱车前往北京城里东交民巷新八号院子。那里原本是西哈努克的住处,如今华国锋住在那里。
  叶剑英在这关键时刻,赶来会晤华国锋。
  本来,华国锋是想过了10月9日--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忌日之后,再对“四人帮”动手。可是,《光明日报》上的“帮文”表明,一场恶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叶剑英以为,必须“快打慢”。
  历史的车轮毕竟无法逆转。“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了十年,“四人帮”气数已尽,濒临覆灭的时刻了。
  “舆论总管”在覆灭前夕,一边指令全国各报转载《光明日报》在10月4日发表的“帮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边又在一篇经他三次审改的更恶毒的黑文上,写了如下“批示”: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见报。”
  可是,这一回“舆论总管”的指挥失灵了。10月8日,《人民日报》并未在头版头条发出那篇文章。
  因为就在姚文元写完那条“批示”不久,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在他的手腕上。
  那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天--日。
  马天水满心狐疑飞往北京
  日,当胜利的曙光照耀着华夏大地,人们从睡梦中苏醒,还不知道中国这艘巨轮已驶入新的航程。
  叶剑英和他的战友们不露声色,因为在这个时候燃放庆贺的爆竹尚为时过早。
  他们把目光投向上海--这座尚处于“四人帮”余党手中的中国最大的城市。
  10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依然保持着“姚文元风格”,送往千家万户。头版头条登着:《继承毛主席遗志的最好实际行动--上海市掀起群众性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这是一篇吹捧“基地”的报道。二版的通栏标题为《深入批判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刊出梁效的长文《〈论总纲〉和克己复礼》。“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写作组)乃是“帮秀才”。“帮秀才”写的“帮文”照登不误,似乎一切“正常”。……人民日报如此,全国所有的报纸、电台也如此,没有透露半点风声,谁都不知道6日午夜爆发的那桩惊天动地的壮举--尽管在逮捕“四人帮”之后,北京卫戍区部队已顺利地接管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安部。当年“杨、罗、耿”兵团的那个“耿”,即耿飙,曾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此刻奉命接管了姚文元那一摊子舆论机关,但在舆论上仍保持沉默。
馆藏&221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东兴后悔抓捕四人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