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高二语文课文目录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
授课教师:
&&&&&&地区:
&&&&学校(通信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教师资格证面试特训营
主要内容:理论知识+教案设计+结构化面试技巧+试讲技巧+专业知识点拨+一对一名师辅导
课程主讲:李赵宏+西安名师团队
培训费用:800元
培训时间:号31号
(早晨:9:00-12:00 下午2:00-6:00)
(每课时为1小时,总计21课时,平均每课时不到40元费用)
三天魔鬼式教资面试集训,掌握所有面试技巧,真题模拟押题预测,一对一试讲实战演练,让你在教资面试考试中顺利夺冠。
上课地点:酒店+学习中心
报名电话:(李老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教案
考教师网微信号:kjsw910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以诵带讲,通过反复诵读,引领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准确、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导语(从文言学习入手):
大家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好,今天老师给大家一把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那就是:反复诵读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因此我们尝试用朗读来带动理解要求:一要读准、二要读熟,读懂、三、读出情感
幻灯展示:三步诵读法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幻灯展示: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
我们先来听课文,一篇文言文中哪些字音是要读准的呢?看哪些字词和我们平常的读音不一样
1、教师范背课文
要引导学生关注的字音有:缒共阙逢说知多音字通假字生字
幻灯展示:三类字
设计思路: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落实文言中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字音和字形都是根据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确定的
幻灯展示:以意定音以意写形
2、学生活动:齐读课文
古人读书主张&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所以,在第一环节中大家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同学们来读一读
(教师点评,从字音和感情上引导)你们觉得在感情上和老师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评价的语言:字正腔圆,平淡,无起伏,无感染力)
三、读清句读,读懂内容
1、诵读课文的方法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是要读懂课文的内容,其次是要学会&抑扬顿挫&什么是&抑扬顿挫&呢?
那就要通过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句中的停顿,来表其心,抒其意,传其情特别重要的是八个字且把这方法说成&八字诵读法&吧
幻灯展示: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句中的停顿
2、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首先看看课文的内容吧,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
为什么要去击退秦师呢?结局如何
板书:秦晋围郑
四、处理课文的诵读
1、第一自然段(教师范读)
我先来试读第一段,然后和大家说说我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如此处理
总的来说本段在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因此语速较慢其中&无礼、贰、晋、秦、军&重读,因为要强调而且&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是动词,当&驻扎&讲
同学们来试一试,那一位?
学生活动:找一个男生来试读,然后全体男生再读
2、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三个对话的语气入手品读)
国家出现了紧急情况,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啊,于是就有了我们第二自然段的对话大家先试着揣摩一下这三个说话时的语气,该如何处理那一位来试试
学生活动:找三位男同学分别诵读
追问:为什么这么处理?
提问:仅仅是郑伯的几句话就打动了烛之武吗?
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如果没有学生愿意站起来的话,教师则从以下角度去启发: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谁起主要作用别人对你有没有影响?
在语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沉重、坚定、胸有成竹的佚之狐;也看到了一个情真意切、心平气和的郑伯:更看到了一个在国家危难之时深明大义、义无返顾的烛之武
3、第三自然段(从说话时的技巧入手)(共同探讨)(在这一环节中如果学生没有反应,那教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引导:譬如可以把秦、晋、郑比作三个人,实际上就是孩提时经常玩的游戏,就如你得罪了同学甲,他就找到他的好朋友同学乙,甲乙分别在你回家的那条路上一头一尾的&候&你,除了告老师外,你走哪条路,用什么办法说服他?先认错,再瓦解、再诱惑)
我们烛之武是用什么方法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呢?说服秦国国君
(1)第一步舍郑
首先说了什么?这儿,如何处理?
以退为进,搏得秦君好感,因此说得心平气和,诚恳可信
学生活动:个体诵读
(2)第二步亡郑
接下来说了什么?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平缓而又委婉,反问句,语调要略高一些,然后缓而较轻地读出&邻之厚,君之薄也&,动秦伯之心
学生活动:个体诵读
(3)第三步扶郑
点明秦晋联盟的虚伪性,接下来又说了什么呢?
更加诚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用中速读放慢,平缓、诚恳
本环节要落实这些文言知识:东道主,行李,执事
学生活动:个体诵读
(4)第四步离间
烛之武另换角度,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前快后慢,对其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的不屑一顾,激愤速度较前要快,尤其是&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两句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
(5)、第四步: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形势放松,语气平缓
学生活动:个体诵读
本文章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的烛之武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后人仰慕!
学生活动:整体诵读本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的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4、第四自然段(从语气入手)
事情圆满解决了,可此时支节横生有人心中不平了,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呢?
坚决反对,晓之以理语气中速而坚定
五、读出感情
有了对作者想表达情感的理解就完了吗?不是,还要在诵读把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情感注入过去,让自己的诵读更有情感,更有韵味,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幻灯展示: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学生活动:师生齐读课文
六、结束语
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找到打开学习枯燥文言文这扇门的一把钥匙,让你们对我们古老的文字产生诵读的兴趣,并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让我们的文言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六、作业:背诵课文
七 板书设计
文章脉络:秦晋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上一篇:上一条:
下一篇:下一条:
友情链接: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高二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过程与方法:
  1.从孔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学习圣人智慧,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圣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浅谈阅读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探究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华文化思想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温暖和浸润着千古人群。传统思想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离你还有些遥远的话,学习《论语》用以修身,对于新一代学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学习他的立身行事,领会他生存的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孔子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1.疏通12则语录。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2.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一)研习1、2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存智慧?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究一】1、2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二)研习3、4、5则,看看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3则的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探究二】3、4、5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孔子和弟子都强调改过,&知错能改&才是我们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三)孔子一生致力于&传道&,阅读6-8则,孔子所说的道对我们人生有何启示?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究三】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评析: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
  四、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1、4、5、6、7则。
  2、解释课后第三题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孔子,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生存智慧?(提问,巩固旧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研习9-12则
  (一)阅读9-10则,孔子是如何看待诚信的?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r ,小车没有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选文第9则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r、小车如果没有,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探究一】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二)阅读11-12则,孔子从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评析: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知&。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究二】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启发: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关于时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三、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这几个角度。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文章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方面------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与人相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从政方面------切记&欲速则不达&
  4、为人治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5、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8、9、11、12则。
  2、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精彩抢先看New&&Top
最热文章榜Hot&&Top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语文课文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