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1对1 怎么判断的

高中化学中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考试周刊》2013年A3期
高中化学中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
【摘要】: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占15%。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发现,计算题的得分率不高,高中化学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就一定能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一、差量法差量法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例1.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化学教学;1985年03期
李炜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4期
胡梅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张爱玲;[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韩世燕;;[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10期
李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4期
周春玲;;[J];魅力中国;2008年26期
孟凡含;;[J];新课程(教师);2010年11期
白志昆;[J];宁夏教育;1982年02期
梁英豪;[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志;;[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陡永峰;;[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陈建明;;[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晓东;;[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庞燕;胡胜利;;[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薛亮;刘妮;;[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郭忠辉;;[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宋可忠;;[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张阳林;姚秀梅;;[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贾鸿鹏;胡胜利;;[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化学教研室
姜成胜;[N];学知报;2011年
孟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高恒立;[N];学知报;2011年
陈化敬;[N];学知报;2011年
临川现代教育学校
喻云耀;[N];抚州日报;2009年
西安市西航一中
李敬;[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范荣玉;[N];学知报;2010年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肖真刚;[N];商丘日报;2011年
河南省新安县职业高中
曾应红;[N];学知报;2011年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
张军伟;[N];学知报;2011年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潘长仕;[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鑫德;[D];西南大学;2006年
刘前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娄延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孟献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世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素余;[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焦传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朱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杨涵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何娇;[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杜怡;[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徐家锦;[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王绪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义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丁莹;[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中化学全攻略:计算技巧】差量法 - 在线观看 - 教育 - 乐视视频
& 【高中化学全攻略:计算技巧】差量法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乐家族猜你喜欢-->英雄,快来抢沙发!加载中...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乐视视频(le.com)All rights reserved.物质的量友情提醒:由于高三网站宽度限制,上传文本可能存在页面排版较乱的情况,如果点击下载或全屏查看效果更佳。本知识点是化学计量的基础,也是化学的基础语言之一,主要内容包含: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及其推论。这些内容在高考中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及其推论”的难度较大,是本节的难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这一规律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误区提醒
1、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气体,对固体、液体物质不适用。
2、只有温度、压强、体积都相同的气体,其分子数才相同。
3、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具体体现。
4、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种类,而不能用名称。否则,概念模糊,意义不清。一、知识网络:二、基本公式: (1) 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的关系: n=(2)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m=M·n(3) 气体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n=
n=(标准状况)
V=(4) 物质的量浓度:c=
(5)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c = (密度的单位:g/cm3 )
n=(6) 溶液稀释: c1V1=c2V2三、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和概念:1、物质的量:是表示大量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mol)。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国际上规定, 1摩尔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1摩尔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即1摩尔粒子数的准确值,用符号NA表示,NA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计算公式:n=
4、使用摩尔这个单位时要注意:①使用范围,只能用于微观(原子、离子等),不适用于宏观②使用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5、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1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6、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 ,用符号M表示,单位是g.mol-1。计算公式:M=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以go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7、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叫做~ ,用符号Vm表示,单位是L.mol-1。计算公式:Vm =
此概念要具备的要点:①必须是气体(可以是混合气体)②要看气体的状况 例如:①气体(可以是混合气体)②在标准状况下 ③物质的量为1mol ④则体积约为22.4L。
如果是气体但不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即使是1mol,体积也不等于22.4L。 8、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T、p恒定时:V1/V2=n1/n2=N1/N2)
9、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PV=nRT(1)T、p恒定时:V1/V2=n1/n2=N1/N2
(2)T、p恒定时:ρ1/ρ2=M1/M2(3)T、p、V恒定时:m1/m2=M1/M2
(4)T、p、m恒定时:V1/V2=M2/M1(5)T、V恒定时:p1/p2=n1/n2=N1/N2
(6)T、V、m恒定时:p1/p2=M2/M110、决定物质体积的三因素:(1)微粒(分子)的数目;(2)微粒(分子)本身的大小;(3)微粒与微粒之间的距离。A、对于固体和液体,由于他们的分子是紧密堆积的,所以他们分子之间的距离视为零。决定固体和液体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和微粒本身的大小B、对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分子的直径(本身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起来是很小很小的,所以分子的直径(本身的大小)可视为零。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和微粒之间的距离11、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 moloL-112、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的总原则:溶质的量不变
对于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m1W1==m2W2
对于物质的量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13、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W之间的关系:c ==1000ρW/M
(密度的单位:g/cm3 )1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容量瓶(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入试剂瓶备用。(2)误差分析:A、仰视、俯视
B、未冷却15、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质量、摩尔质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此可推知以下重要推论:(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5)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关于更多2016年高考化学复习中物质的量知识专题请查看<<>>(/gaozhonghuaxue/),高中化学频道2016年高考生及家长提供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高考化学答题技巧等,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推荐阅读阅读57次 /日阅读35次 /日阅读51次 /日阅读92次 /日阅读45次 /日阅读81次 /日阅读50次 /日阅读89次 /日阅读79次 /日阅读105次 /日阅读606次 /日阅读310次 /日阅读129次 /日阅读131次 /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化学选修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