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美学自然美学基本结构的要素之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自然美学基本结构的要素之一?()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自然环境
B.文化环境
C.太空环境
D.城市环境
A.对象范式
B.风景范式
C.图画范式
D.环境范式
A.赛缪尔&贝克特
B.尤奈斯库
A.《等待戈多》
B.《局外人》
C.《恶心》
D.《钦差大臣》
A.《王子复仇记》
B.《摩登时代》
C.《伪君子》
D.《威尼斯商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同时请务必提供文档名称和文档地址,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
 下载此文档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下载积分:1588
内容提示: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82|
上传日期: 00:10:2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学原理(旧版)往年试题及答案_自考365论坛
帖子主题:
美学原理(旧版)往年试题及答案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2003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美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4.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亮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9.美感产生于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A.司马迁B.司空图C.刘勰D.严羽13.美感开始于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在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C.符号说D.娱乐说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A.优美B.祟高C.悲剧D.喜剧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A.优美B.悲壮C.滑稽D.崇高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祟高C.悲剧D.喜剧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A.言志说B.心生说C.缘情说D.表现说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32.美是—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A.自然物质层B.形式符号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E.心理意识层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A.费希纳B.桑塔亚纳C.弗洛伊德D.阿思海姆E.费尔巴哈[ 本帖最后由
16:49 编辑 ]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1)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2)“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3)“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4)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38.无我之境(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39.美感欣赏活动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美育的特点(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原理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    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     B.1735年 C.1740年     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    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普罗提诺     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 )。A.美在理念     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     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     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   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D)。 A.感知   B.表象   C.情感   D.理解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C)。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心理悲剧   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A.艺术本质角度   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   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   B.喻象   C.兴象   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      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 迅     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本帖最后由
17:55 编辑 ]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三、多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心理距离说 && (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   (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评分标准]答案(1)1分。答案(2)2分。 37。丑&& (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评分标准]答案(1)、(2)、(3)各占1分。 38.崇高 && (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   (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评分标准]答案(1)、(2)各占1.5分,(3)占1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 (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   (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评分标准]答案(1)、(2)各占2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 (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 (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评分标准] (1)、(2)、(3)各占1分。 (4)、(5)各占2分。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评分标准] (1) 占3分,a、b、c各占1分; (2) 占4分,a、b各占1分,c占2分。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评分标准] 答案(1)、(2)、(3)各占2分,意思相同、相近均给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评分标准] 1.(1)、(2)、(3)每点理论阐述部分各给2分,共6分。2.每个要点予以举例说明的各给1分,共3分,举例贴切,分析得当,再酌情给1~3分。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 (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 (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评分标准] 1.(1)、(2)、(3)、(4)每点理论阐述部分各给2分,共6分。2.每个要点予以取例说明书的各组1分,共4分,如取例贴切、分析得当,再酌情给1~2分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C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D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A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A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C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娱乐说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C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B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A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斑纳特D.博克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DA.社会关系的解放B.生活方式的变革C.思想观念的自由D。创造性的发挥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C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D.脱离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谈美1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CA.毕达哥拉斯学派B.伊壁鸠鲁派C.英国经验派D。精神分析学派16.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是(CA.鲍姆嘉登B.鲍桑葵C.维柯D.康德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CA.喜剧B.悲剧C。优美D.崇高18.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B)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1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B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20.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B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许多西方美学家都强调美感的主要感觉器官是(ACA.眼睛B。鼻子C.耳朵D.舌头E.身体22.艺术形式符号蕴含的意义包括(ABCDA.字面意义B。隐喻意义C.个性意义D。结构性意义E.历史意义23.艺术晶结构中属于物质层面的有(AB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思想内容层B。意象世界层E。意境超验层24.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C.开放性的系统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2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BE)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能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三、名词解释题(共14分)26.悲剧性(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27.席勒的美育观(1)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2)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3)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28.有意味的形式说(1)有意味的形式说是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2)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3)这种学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4)这是一种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29.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四、筒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1.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32.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1)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转化成美。(2)生活中的丑在艺术的表现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因素是美的。(3)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得更典型了。(4)有些生活中的丑经过表现,可以具有喜剧性效果.33.简谈艺术功能的多元性。(1)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娱乐、消遣、认识、道德、宗教、思想、启迪、政治、宣传、文化交流等方面。(2)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其他功能是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的。34.简述探讨审美欣赏活动心理特征困难的原因。(1)审美欣赏活动的心理特征是隐而不显的。(2)它微妙飘忽,变化多端,具有任意性和模糊性。(3)它的差异性特别大。五、论述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35.以元稹的《行宫》为例,试分析接近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联想使得美感比起一般的动物感觉更为丰富多彩。(2)联想使既有的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行宫→玄宗”的空间接近联想。36.简评“移情说”。(一)“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代表性美论之一。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二)这一理论在抓住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的同时存在较大片面性:(1)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现。(2)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成一种单纯的凝神观照,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3)只强调主观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4)并不是所有感情都可以移到外物中去,化为美的形象。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A.自然&&&&&&&&&&&&&&
B.社会C.人生&&&&&&&&&&&&&&
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B&&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
)&& &&&&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B&&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A.直觉&&&&&&&&&&&&&&
B.通感C.想象&&&&&&&&&&&&&&
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B&&)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
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B&&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A&&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C&&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B&&)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B&&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A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6.托马斯&#8226;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C.博克&&&&&&&&&&&&&&
D.康德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C&&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CDE&&&&&&)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ABCE&&&&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CE&&&& )A.典型性&&&&&&&& B.观念性&&&&&&&&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 &&&& E.具体形象性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BE&&&&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37.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38.生命的机械化(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39.集体无意识说(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①&&&&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审美心理距离说 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1分),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2分)。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2分)。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1分)。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2分)。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2分)。3、悲剧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3分)。4、审美需要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2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3分)。5、风骨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1分)。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2分)。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2分)。二、简答题(第1、2、3小题各6分,第4小题7分,共25分)1、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2、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2分)。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2分)。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2分)。3、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2分)。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2分)。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2分)。4、什么是“移情说”?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1分)。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4分),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2分)。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阐述朱光潜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学说及其缺点。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7分)。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7分)。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5分)。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6分)。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5分)。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5分)。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5分)。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5分)。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5分)。3、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形成了那些学说?其代表性人物是谁?答:一,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二,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认为“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四,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他认为,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1,西方美学家中(柏拉图、普罗提诺、黑格尔)从客观的精神世界探求美的本质。2,意象的主要类型有: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3,美感具有:A,社会性特征;B,主观性特征。4,关于崇高的说法是正确的是:A,崇高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B,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又是大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C,崇高和优美的关系是并列的,不是对立的。5,物质实在层是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A,物质实体;B,媒介。6,西方美学迈出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折步伐的代表是:A,以费希特为代表的实验美学;B,以立普斯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7,属于马克思主义美论观点的是:A,劳动创造了美;B,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C,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8,黑格尔认为不能进行审美的感觉是:A,味觉;B,嗅觉;C,触觉。9,关于崇高:A,自然界的崇高以其量的巨大和力的强大为特点;B,崇高的特点是主客体双方在对立冲突中的动态美;C,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中崇高的能动反映。10,艺术意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特殊连续,当两者相撞时隔不久,艺术家沉浸于其中的审美状态是:A,非功利的;B,非认识的。11,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意思是:A,美是理念;B,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C,美是理念的自我显现。12,关于悲剧以下观点是错误的:A,悲剧性只存在于戏剧类型之中;B,现实生活之中是没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C,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往往涉及性命让人悲惨,所以具有审美意义。13,“技”与“道”的本质联系在于:A,在技中可以发现道的真谛;B,道也可以在技中得到体现和表达。14,属于美感欣赏活动深层心理特征的是:A,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B,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C,具体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15,直觉和知觉的不同在于:A,直觉感觉是分散的个别的印象;B,直觉排斥概念,知觉有概念活动;C,知觉能把印象加工成完形的整体。16,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规定的是: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7,以下属无客观原型的意象的是:A,中国书法;B,无标题音乐;C,现代抽象艺术。18,对美丑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美与丑是矛盾的两个方面;B,美与丑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C,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9,以下属于无我之境: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0,我们把艺术的接受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即:A,观;B,品;C,悟。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
C.鲍桑葵&&&&
D.亚里士多德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伊安篇&&&&
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3.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A.审美意识&&&&
B.艺术美&&&&
C.审美理想&&&&
D.社会美4.决定着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的是以下哪个层面?(&&)A.自然物质层&&&&
B.心理意识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5.曾以典型的“有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A.雨果&&&&
B.马拉美&&&&
C.庞德&&&&
D.梅里美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7.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8.在生产审美意象的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是(&&)A.情感力&&&&
B.想象力&&&&
C.意志力&&&&
D.灵感力9.美感的核心是(&&)A.情感&&&&
B.意志&&&&
C.直觉&&&&
D.体验10.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活动的依据是(&&)A.形象的逻辑&&&&
B.抽象的逻辑&&&&
C.表象的逻辑&&&&
D.情感的逻辑11.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在客观”说的美学家是(&&)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
D.吕荧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A.知觉&&&&
B.直觉&&&&
C.统觉&&&&
D.感觉13.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追求的是(&&)A.抽象的理解&&&&
B.形象的理解&&&&
C.感性的观照&&&&
D.形象的观照14.曾经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A.夏夫兹别里和哈奇生&&&&
B.夏夫兹别里和斯宾塞C.哈奇生和斯宾塞&&&&&&&&&& D.柏格森和夏夫兹别里15.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6.“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贯穿以下哪一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A.《判断力批判》&&&&
B.《论崇高》&&&&
C.《伊安篇》&&&&
D.《诗学》17.认为想象的快乐有三种:宏伟、新奇和美的美学家是(&&)A.爱迪生&&&&
B.博克&&&&
C.贺拉斯&&&&
D.黑格尔18.将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A.劳鲍特里&&&&
B.康德&&&&
C.梅里美&&&&
D.雨果19.崇高与优美之间的关系是(&&)A.对立的&&&&
B.并列的&&&&
C.递进的&&&&
D.同一的20.18世纪,将文章的风格区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的是(&&)A.方苞&&&&
B.姚鼐&&&&
C.刘熙载&&&&
D.王夫之21.优美的基本特征是(&&)A.小巧&&&&
B.光滑&&&&
C.和谐&&&&
D.纤丽22.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
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23.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关于悲剧原因的理论是(&&)A.过失说&&&&
B.命运说&&&&
C.永恒公理说&&&&
D.性格缺陷说24.霍布斯关于喜剧产生原因的学说是(&&)A.“乖讹”说&&&&&&&&&& B.“鄙夷”说C.“生命的机械化”说&&&&&&&&&& D.“游戏”说25.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是(&&)A.休谟&&&&
B.柏格森&&&&
C.斯宾塞&&&&
D.弗洛伊德26.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将西方现代艺术正在经历的危机称作是(&&)A.审美危机&&&&
B.形式危机&&&&
C.范式危机&&&&
D.范型危机27.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28.曾坚持认为丑不能进入造型艺术的美学家是(&&)A.雨果&&&&
B.席勒&&&&
C.拉辛&&&&
D.莱辛29.构成人身上反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是(&&)A.理性&&&&
B.非理性&&&&
C.意志&&&&
D.意向30.中国美学史上的“载道说”的完善者是(&&)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情绪&&&&
B.意志&&&&
C.意向D.直觉&&&&
E.想象32.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
B.数是宇宙的本源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33.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 A.虚拟性&&&&
B.理性&&&&
C.感性D.想象性&&&&
E.情感性34.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哪几方面?(&&&& )A.艺术敏感&&&&
B.艺术感受力&&&&
C.艺术想象力D.艺术技巧&&&&
E.灵感35.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主观”说的美学家是(&&&& )A.蔡仪&&&&
B.朱光潜&&&&
C.李泽厚D.吕荧&&&&
E.高尔太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36.游戏说37.寓教于乐说38.艺术敏感39.审美意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4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42.简述喜剧性的笑的特征。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43.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44.论美的问题在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本帖最后由
13:28 编辑 ]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哲学方法&&&& 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 D.艺术学方法2.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A.孟子&&&& B.伍举C.楚灵王&&&& D.王充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十六世纪&&&& 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4.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 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 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5.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A.真实的美&&&& 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 D.关系到我的美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7.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造性因素的丑&&&& 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 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8.“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优美和崇高&&&& 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 D.均为优美9.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A.预期失望说&&&& B.突然荣耀说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A.康德&&&& B.黑格尔C.席勒&&&& D.蔡元培12.《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A.更具有道德意义&&&& 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 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13.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A.黑格尔&&&& B.费希纳C.费尔巴哈&&&& D.洛克14.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A.创造自然&&&& 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 D.师承自然1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动的(&&&&)A.表层特征&&&& B.深层特征C.中介特征&&&& D.根本特征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 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 D.陷入了神秘主义l7.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形式1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A.审美活动&&&& 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 D.审美价值19.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A.本体&&&& B.存在C.本质&&&& D.描述2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A.形式&&&& B.意象C.语言&&&& D.情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美感中的理解是指(&&&&&&)A.抽象的逻辑思维&&&& B.理化为情C.情融于理&&&& D.单纯的形象思维E.现相无相,立说无说22.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A.前意识&&&& B.显意识C.意识&&&& D.个体无意识E.集体无意识23.丑的美学意义在于(&&&&&&)A.以丑衬美&&&& B.化丑为美C.丑刺激了世界的发展&&&& D.丑是美的源泉E.审丑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24.下列关于艺术鉴赏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B.在接受过程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25.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虚拟性&&&& B.感性C.想象性&&&& D.情感性E.知识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命运悲剧27.贺拉斯的美育观28.表现说29.美的问题的性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A.1775年&&&& B.1757年C.1755年&&&& D.1750年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伊安篇&&&& 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3.“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A.钟嵘&&&& B.陆机C.司空图&&&& D.刘勰4.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 B.心理意识层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5.德育主要依据的是(&&&&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6.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C.“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D.“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7.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王国维C.蔡元培&&&& D.柏拉图8.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精神关系&&&& B.认识关系C.信仰关系&&&& 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A.通感&&&& B.理解C.想象&&&& D.情感10.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A.朱光潜&&&& B.李泽厚C.蔡仪&&&& D.宗白华11.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王国维&&&& B.吕荧C.严羽&&&& D.蔡元培12.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雨果&&&& B.马拉美C.庞德&&&& D.梅里美13.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A.有意境的世界&&&& B.有意象的世界C.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有意象的意境世界14.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A.社会干预功能&&&& B.心理平衡功能C.道德教育功能&&&& D.娱乐消遣功能15.艺术意象是一种(&&&&
)A.虚拟的存在&&&& 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 D.物质—精神存在16.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意象&&&& B.意境C.表象&&&& D.内容17.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自律性&&&& 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 D.开放性18.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19.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荣格C.海德格尔&&&& D.克罗齐20.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A.物质实在层&&&& 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 D.意境超验层21.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
)A.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B.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C.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D.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22.曾将天才区分为“自然天才”和“造就天才”的理论家是(&&&&
)A.胡塞尔&&&& B.科林伍德C.莫扎特&&&& D.艾迪生2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A.艺术想象&&&& B.艺术技巧C.艺术敏感&&&& D.艺术灵感2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A.阿恩海姆&&&& B.弗洛伊德C.柏格森&&&& D.荣格2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A.实验美学&&&& B.格式塔美学C.接受美学&&&& D.分析美学2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
)A.仿象&&&& B.兴象C.喻象&&&& D.抽象2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
)A.梁启超&&&& B.叔本华C.蔡元培&&&& D.尼采2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抽象&&&& B.喻象C.兴象&&&& D.仿象29.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A.观察法&&&& B.思辩法C.内省法&&&& D.核对法30.美感的起点是(&&&&
)A.感受&&&& B.体验C.知觉&&&& D.品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格兰特·艾伦&&&& B.托马斯·阿奎那C.斯宾塞&&&& D.亨利·马歇尔E.席勒32.狄德罗曾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不包括(&&&&&&
)A.一事物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人与自我的关系E.事物与人的关系33.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B.数是宇宙的本源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34.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本质属性(&&&&&&
)A.自然性&&&& B.物质性C.社会性&&&& D.精神性E.历史性35.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E.游戏说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36.心理距离说37.美感38.艺术的审美功能39.无我之境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41.简述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42.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从矛盾统一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44.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A.苏格拉底&&&& &&&& &&&& B.鲍姆嘉登&&&& &&&& C.鲍桑葵 &&&& &&&& &&&& D.亚里士多德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伊安篇&&&& &&&& &&&& B.斐多篇&&&& &&&& C.大希庇阿斯篇&&&& &&&& D.会饮篇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A.物质关系&&&& &&&& &&&& &&&& &&&& &&&& &&&& B.精神关系C.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关系&&&& &&&& &&&& &&&& D.欲求关系4.传统美学由于割裂内容和形式,从而致使艺术作品的内容成为一种(&&&&)A.艺术的存在 B.非艺术的存在C.既是艺术的存在,又是非艺术的存在D.既不是艺术的存在,又不是非艺术的存在5.以下属于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的是(&&&&)A.意象世界层 &&&& &&&& B.物质实在层&&&& &&&& C.形式符号层&&&& &&&& D.意境超验层6.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A.娱乐 &&&& &&&& &&&& B.道德教化 &&&& &&&& C.审美&&&& &&&& &&&& &&&& D.社会干预7.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A.结构主义美学&&&& &&&& B.现象学美学&&&& &&&& C.体验美学&&&& &&&& &&&& D.实验美学8.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家是(&&&&)A.别林斯基&&&& &&&& &&&& &&&& &&&& &&&& &&&& &&&& B.黑格尔C.狄德罗&&&& &&&& &&&& &&&& &&&& &&&& &&&& &&&& D.车尔尼雪夫斯基9.中国当代美学家蔡仪曾主张(&&&&)A.美在客观说&&&& &&&& &&&& &&&& &&&& &&&& &&&& B.美在主观说C.美在主客观统一说&&&& &&&& &&&& &&&& &&&& &&&& D.美在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10.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的美学家是(&&&&)A.贺拉斯&&&& &&&& &&&& B.柏格森&&&& &&&& &&&& C.克罗齐&&&& &&&& &&&& D.康德1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属于(&&&&)A.相似联想&&&& &&&& &&&& B.对比联想&&&& &&&& C.接近联想&&&& &&&& &&&& D.类比联想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A.德谟克利特&&&& &&&& &&&& &&&& &&&& &&&&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 &&&& &&&& &&&& &&&& D.苏格拉底13.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的美学家是(&&&&)A.蔡仪&&&& &&&& &&&& &&&& B.朱光潜&&&& &&&& C.李泽厚&&&& &&&& &&&& D.吕荧14.席勒曾认为美是(&&&&)A.感性的完善&&&& &&&& &&&& &&&& &&&& &&&& B.理念的感性显现C.活的形象&&&& &&&& &&&& &&&& &&&& &&&& &&&& D.关系的完满15.“主观的合目的性”是以下哪位美学家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A.谢林&&&& &&&& &&&& &&&& B.黑格尔&&&& &&&& C.康德&&&& &&&& &&&& &&&& D.布瓦洛16.马克思主义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客观的精神世界C.主观的心意状态D.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17.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A.《判断力批判》&&&& &&&& &&&& &&&& &&&& B.《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C.《美感》&&&& &&&& &&&& &&&& &&&& &&&& &&&& D.《理想国》18.艺术的存在方式是(&&&&)A.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 &&&& 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C.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 &&&& D.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19.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区分为(&&&&)A.品、观、悟&&&& &&&& B.观、品、悟&&&& &&&& C.悟、品、观&&&& &&&& D.品、悟、观20.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家中,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A.王国维&&&& &&&& &&&& B.梁启超&&&& &&&& &&&& C.蔡元培&&&& &&&& &&&& D.朱光潜21.“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强调(&&&&)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 &&&& &&&& &&&& &&&& &&&& B.美育和体育的统一C.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 &&&& &&&& &&&& &&&& D.美育和德育的统一22.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美学家是(&&&&)A.康德&&&& &&&& &&&& &&&& B.贺拉斯&&&& &&&& &&&& C.席勒&&&& &&&& &&&& &&&& D.锡德尼23.美育主要依据的是(&&&&)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 &&&& &&&&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 &&&& &&&& 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24.美育的过程中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是通过以下哪个要素来实现的?(&&&&)A.情感&&&& &&&& &&&& &&&& B.意志&&&& &&&& &&&& &&&& C.理性&&&& &&&& &&&& &&&& D.愉悦25.在意象的类型中最具有“天然”性的是(&&&&)A.仿象&&&& &&&& &&&& &&&& B.兴象&&&& &&&& &&&& &&&& C.喻象&&&& &&&& &&&& &&&& D.抽象26.在中国历史上,自然美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出现在(&&&&)A.盛唐&&&& &&&& &&&& &&&& B.西周&&&& &&&& &&&& &&&& C.魏晋&&&& &&&& &&&& &&&& D.宋金27.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A.视觉和听觉&&&& &&&& &&&& &&&& &&&& &&&& &&&& B.味觉和触觉C.视觉和味觉&&&& &&&& &&&& &&&& &&&& &&&& D.味觉和听觉28.英国美学家布洛曾提出(&&&&)A.移情说&&&& &&&& &&&& &&&& &&&& &&&& &&&& B.时间距离说C.心理距离说&&&& &&&& &&&& &&&& &&&& &&&& D.空间距离说29.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实用关系&&&& &&&& &&&& &&&& &&&& &&&& &&&& B.伦理关系C.审美关系&&&& &&&& &&&& &&&& &&&& &&&& &&&& D.认识关系30.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A.哲学方法&&&& &&&& &&&& &&&& &&&& &&&& &&&& B.心理学方法C.艺术学方法&&&& &&&& &&&& &&&& &&&& &&&& D.人类学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格兰特·艾伦&&&& &&&& &&&& &&&& &&&& &&&& B.托马斯·阿奎那C.斯宾塞&&&& &&&& &&&& &&&& &&&& &&&& &&&& D.亨利·马歇尔E.席勒32.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看,意象可以区分为(&&&&&& )A.虚象&&&& &&&& &&&& &&&& &&&& &&&& &&&& &&&& B.仿象C.兴象&&&& &&&& &&&& &&&& &&&& &&&& &&&& &&&& D.喻象E.抽象33.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西方盛行,其代表人物是(&&&&&& )A.列维·斯特劳斯&&&& &&&& &&&& &&&& &&&& B.罗兰·巴特C.托多罗夫&&&& &&&& &&&& &&&& &&&& &&&& &&&& D.姚斯E.阿多诺34.以下关于美感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感受主体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的制约B.从本质上看,美感是一种生理的快感C.美感是对主体的创造性的一种体现D.美感具有丰富的社会性意义E.美感的范围比美的范围狭隘35.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突然荣耀说&&&& &&&& &&&& &&&& &&&& B.乖讹说C.生命的机械化&&&& &&&& &&&& &&&& &&&&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E.游戏说第二部分
(共60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各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各3分,共14分)36.内在感官说37.崇高38.美学思想39.灵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各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41.简述美育的特点。42.简述优美的特征。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43.结合具体事例,试论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差异。44.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自考新生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   )A.社会审美现象&&&& &&&& &&&& &&&& &&&& &&&& &&&& B.心理审美现象C.自然审美现象&&&& &&&& &&&& &&&& &&&& &&&& &&&& D.艺术审美现象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A.“由下而上”的方法&&&& &&&& &&&& &&&& &&&& B.“由上而下”的方法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 &&&& &&&& &&&& D.实证主义方法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   )A.唯物论的反映论B.唯物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4.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A.康德&&&& &&&& &&&& &&&& &&&& &&&& &&&& &&&& &&&& B.席勒C.马克思&&&& &&&& &&&& &&&& &&&& &&&& &&&& &&&& D.车尔尼雪夫斯基5.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A.《斐多篇》&&&& &&&& &&&& &&&& &&&& &&&& &&&& B.《大希庇阿斯篇》C.《伊安篇》&&&& &&&& &&&& &&&& &&&& &&&& &&&& D.《会饮篇》6.马克思说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A.闲暇时间&&&& &&&& &&&& &&&& &&&& &&&& &&&& &&&& B.自由意识C.物质条件&&&& &&&& &&&& &&&& &&&& &&&& &&&& &&&& D.艺术趣味7.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性力&&&& &&&& &&&& &&&& &&&& &&&& &&&& &&&& &&&& B.权力欲望C.集体无意识&&&& &&&& &&&& &&&& &&&& &&&& &&&& D.力必多8.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A.他律性&&&& &&&& &&&& &&&& &&&& &&&& &&&& &&&& B.排他性C.自由性&&&& &&&& &&&& &&&& &&&& &&&& &&&& &&&& D.社会性9.人类普遍爱好人体美,这说明(   )A.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 &&&& &&&& &&&& B.美感来源于性选择C.美感离不开性&&&& &&&& &&&& &&&& &&&& &&&& &&&& D.美感是人的性选择的社会化1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   )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 &&&& &&&& &&&& &&&& &&&& B.模仿动物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 &&&& &&&& D.与性感紧密相连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 &&&& &&&& &&&&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C.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 &&&& &&&& &&&& D.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12.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这是因为林黛玉采取了(   )A.实用态度&&&& &&&& &&&& &&&& &&&& &&&& &&&& &&&& B.伦理态度C.审美态度&&&& &&&& &&&& &&&& &&&& &&&& &&&& &&&& D.认知态度13.“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 &&&& B.《大希庇阿斯篇》C.《判断力批判》&&&& &&&& &&&& &&&& &&&& &&&& D.《美感》14.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A.艺术境界&&&& &&&& &&&& &&&& &&&& &&&& &&&& &&&& B.艺术形式C.艺术情感&&&& &&&& &&&& &&&& &&&& &&&& &&&& &&&& D.艺术意象15.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   )A.精神产品&&&& &&&& &&&& &&&& &&&& &&&& &&&& &&&& B.物质产品C.意象思维的结晶&&&& &&&& &&&& &&&& &&&& &&&& D.抽象思维的结晶16.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 &&&& &&&& &&&& &&&& &&&& &&&& &&&& B.斯宾塞C.克莱夫·贝尔&&&& &&&& &&&& &&&& &&&& &&&& &&&& D.康德17.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A.孔子&&&& &&&& &&&& &&&& &&&& &&&& &&&& &&&& &&&& B.韩愈C.柳宗元&&&& &&&& &&&& &&&& &&&& &&&& &&&& &&&& D.陆机18.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刘勰&&&& &&&& &&&& &&&& &&&& &&&& &&&& &&&& &&&& B.司空图C.王昌龄&&&& &&&& &&&& &&&& &&&& &&&& &&&& &&&& D.王国维19.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   )A.奥古斯丁&&&& &&&& &&&& &&&& &&&& &&&& &&&& &&&& 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 &&&& &&&& &&&& &&&& &&&& &&&& D.海德格尔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艺术根本上是存在于(   )A.人类社会中&&&& &&&& &&&& &&&& &&&& &&&& &&&& B.动态流程中C.人类历史中&&&& &&&& &&&& &&&& &&&& &&&& &&&& D.人类心灵中21.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 &&&& &&&& 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 &&&& &&&& 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22.西方文论中,有时会把闪现灵感的心灵称作(   )A.“镜”&&&& &&&& &&&& &&&& &&&& &&&& &&&& &&&& B.“灯”C.“线”&&&& &&&& &&&& &&&& &&&& &&&& &&&& &&&& D.“洞”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 &&&& &&&& &&&& B.内容比形式重要C.形式比内容重要&&&& &&&& &&&& &&&& &&&& &&&& 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A.以丑为美&&&& &&&& &&&& &&&& &&&& &&&& &&&& &&&& B.崇美抑丑C.美丑不分&&&& &&&& &&&& &&&& &&&& &&&& &&&& &&&& D.无美无丑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 &&&& B.无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有限的意义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 &&&& &&&& 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 &&&& &&&& &&&& 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 &&&& &&&& &&&&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27.苏珊·朗格说:“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说明美育(   )A.要重视情感&&&& &&&& &&&& &&&& &&&& &&&& &&&& B.要重视儿童的哭声C.光有情感是不够的&&&& &&&& &&&& &&&& &&&& &&&& D.光有哭声还不够28.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   )A.最基本的道理&&&& &&&& &&&& &&&& &&&& &&&& &&&& B.基本途径之一C.很次要的途径&&&& &&&& &&&& &&&& &&&& &&&& &&&& D.一种间接的途径29.“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 &&&& &&&& &&&& 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 &&&& &&&& &&&& 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30.朱光潜说:“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这表明美育具有(   )A.娱乐作用&&&& &&&& &&&& &&&& &&&& &&&& &&&& &&&& B.感化作用C.陶养作用&&&& &&&& &&&& &&&& &&&& &&&& &&&& &&&& D.交流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是指(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 &&&& &&&& 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32.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     )A.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B.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某种孤立的因素的观点C.自觉地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D.开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E.有意识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33.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 &&&& 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C.有庸俗的气息&&&& &&&& D.过于贪求金钱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34.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     )A.感动&&&& &&&& &&&& &&&& &&&& B.虚静&&&& &&&& &&&& &&&& &&&& C.神思D.心手相应&&&& &&&& &&&& &&&& E.迷狂35.与以往的美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主要有(     )A.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同中国传统美学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