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12天 综合知识考到75分以上

2015年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全复习资料考试真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年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全复习资料考试真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97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 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 A. 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 GDP 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GDP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B )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 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 100 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 当实际 GDP 为 175 亿美元,GDP 价格缩减指数为 160 时,名义 GDP 为( C ) 。 A. 110 亿美元; B. 157 亿美元; C. 280 亿美元; D. 175 亿美元。 5. 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 A. 实际 GDP 等于名义 GDP; B. 实际 GDP 小于名义 GDP; C. 实际 GDP 和名义 GDP 是同一回事; D. 实际 GDP 大于名义 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 下列哪一项计入 GDP( D )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 10 吨钢板; D. 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 假设第 1 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 8 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 50%,则第 8 年 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B ) 。 A. $2000; B. $1500; C. $1000; D. $750。 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 是( A )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 净出口是指( C )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11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 100 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 25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 20 亿美元,则该 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 A. 25 亿美元和 5 亿美元; B. 125 亿美元和 105 亿美元; C. 25 亿美元和 20 亿美元; D. 75 亿美元和 80 亿美元。 12.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的政府支出是( C ) 。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13.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D ) 。 A. 社会保险金;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转移支付。 14. 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B )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15.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C ) 。 A. 政府购买支出; B. 税收; C. 转移支付; D. 消费。 16.下列第( D )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1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 ) 。 A.投资≡储蓄; B.投资≡消费; C.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 D.储蓄≡消费。 18.从国内生产总值减下列哪项成为国内生产净值( C ) 。 A.直接税; B.原材料支出; C. 折旧; D.间接税。 二、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生会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名义 GDP 和实 际 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4.国民收入(NI)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 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5.个人收入(PI) ;在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 予个人的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三、简答题 1.简述区别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理由?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GDP、NDP、NI、PI 和 DPI 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 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 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4.简述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四、计算题 1.用支出法、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 GDP,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1.解:支出法=c+i+g+x-m=+65=26235 收 入 法 = 工 资 利 息 利 率 租 金 间 接 税 =+0+5-6=26235公 司 转 移 支 付折 旧 的 和租金 310,折旧 2870,雇员报酬 15963,消费 16720,间接税 2123,企业转移支付 105,统计误差-6,总投资 3950, 出口 3390,政府购买 5340,进口 3165,利息 1790,财产所有者收入 1260,公司利润 1820。 2.某国某年有下列经济统计数据: 表 12-1 单位:亿元 家庭消费支出 私人部门总投资 社会保险费 公债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公司未分配利润
30 200 130 公司所得税 间接税 政府购买 个人所得税 资本折旧 净出口 220 250 590 290 210 40请计算: (1)GDP (2)NDP (3)NI (4)PI (5)DPI2.解: (1)GDP=c+i+g+x-m=+40=3280 (2)NDP=GDP-折旧=0 (3)NI=NDP-间接税-公司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0 (4)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予个人的转移支付=-80+200+30=2620 (5)DPI=PI-个人所得税=0 3. 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在 1990 年和 1995 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表 12-2。试计算: ⑴ 1990 年和 1995 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5+50*7.5+40*6==652.5; ; ⑵ 如果以 1990 年作为基年,则 1995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1.5*30+7.5*60+6*50=795 ⑶ 计算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1995 年价格比 1990 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⑶ 计算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90 年=652.5/652.5=1 95 年=878/795=1.11 表 12-2 产品 A B C 1990 年产量 25 50 40 1990 年价格 1.5 7.5 6.0 1995 年产量 30 60 50 1995 年价格 1.6 8.0 7.0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 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 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 200,消费是 3500,贸易赤字是 100(单位: 亿美元) 。 试计算:⑴ 储蓄;⑵ 投资;⑶ 政府购买支出。 (1)S=DPI-C=0 (2)用 I 代表投资,SP、Sg、SF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Sg =TCg =BS,这里 T 代表政 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TCg=BS=-200。 SF 代表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本题中为 100 ,因此, I=SP+Sg+SF=500-200+100=400 (3)G=0-(-100)=120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 C=α +β yd(α &0,0<β <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 yd 的增加( A )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β =0.8,那么自主消费乘数值为(C ) 。 A.1.6; B.2.5; C.5; D.4 5.储蓄函数 S=S0+sY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 GDP 将( D )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为△y=kg△g。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C ) 。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 GDP( C )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 GDP( D )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在短期,实际 GDP 可能( D )潜在 GDP。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商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 GDP 高于均衡 GDP,意味着( C )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计划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计划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 GDP 低于均衡 GDP,意味着( D )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定额税) ,则 GDP( B ) 。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 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B )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B )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二、名词解释 1.平均消费倾向;在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与收入中所占比例 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收入之间的比 率 3.平均储蓄倾向;4.边际储蓄倾向;5.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同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的比率 6. 政府购买乘数; 7. 税收乘数;8.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9. 平衡预算乘数;10. 外贸乘数。 三、简答题 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 1.答:当计划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销量,这正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企业生产稳 定下来,此时计划投资不是零,而非计划投资则必然等于等于零。 画图:投资-储蓄图说明。在下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 i 时的需求线,B=[a+g+b(tr-T0)]+b(1-t)y,AD 线和 B 线的纵 向距离为 i。图 13-1 中的 45 度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 度与 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 13-1 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 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 E 点以外, 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IU,如图 13-1 所示;而在 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45 度线 cIU&0E AD c=a+by EiIU&0B45 度Oy0 图 13-1yOy0 图 13-2y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 MPC=△C/△y。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另 一部分用于储蓄)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 1。而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即 APC=C/Y,由于消费可能大 于、等于或小于收入,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所以,不能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 大于零而小于 1。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证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 最大?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 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c(y), 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的增加,其他 的消费理论,如果减税只是暂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较小的。依据生命周期 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 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 因而会增加消费; 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8.题原题见书上。可以简单看看。其他消费理论中,只考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9.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9. 答 : 当 政 府 征 收 定 额 税 和 比 例 税 时 , 设 比 例 税 的 税 率 为 t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为 b , 则 政 府 购 买 支 出 乘 数 为kb ? 1 ,即每增加一元的政府购买支出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而税收乘数为 k ? 。西方经济学 -? T 1 ? ? (1 ? t ) 1 ? ? (1 ? t )家认为,政府支出增加 1 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 1 元。但是,减税 1 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 1 元,这 1 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0.8 元) ,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0.2 元) 。因此,减税 1 元仅使总需求增加 0.8 元。由 于总生产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 1 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1 元对收入的影 响大。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定额税乘数)的绝对值。结果是: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 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四、论述题 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 1.要点: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收入,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 消费主要是收入的函数, 即 C ? C(Y) , 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长率△C/C 小于收入的增长率△Y/Y。 2.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 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凯恩斯的理论是萧条经济学,研究的是非充分就业之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他认为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 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萧条 经济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 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因此,均衡收入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1 3.制约投资乘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3.要点:四部门经济时的投资乘数为 k i ? ?i ? 。影响投资乘数 ?y 1 ? ? (1 ? t ) ? ?发挥作用的因素有:b、t、 ? 、消费者的预期心理等。 4.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1 1 的倍数,即投资乘数为 k i ? ,而在四部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为 k i ? (表示每 1 ? ? (1 ? t ) 1 ? ? (1 ? t ) ? ? 增加 1 元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其中 ? 为投资的边际进口倾向。四部门经济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 到进口商品上去了,所以四部门的投资乘数 k i ?1 1 小于三部门 k i ? 。 1 ? ? (1 ? t ) ? ? 1 ? ? (1 ? t )五、计算题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 C=100+0.75Y,投资为 i=50。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求: (1)求均衡收入;1.(1) y ?1 (100 ? 50) ? 600 ;(2) 1000 ? 600 ? 400 1 ? 0.75(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 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设消费函数为 C=150+0.8Yd,投资 i=50,政府购买 g=80,税收 T=20+0.25Y。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求: (1) 求均衡收入; (2)政府预算盈余。2.(1)Y=80-0.8*(20+0.25Y)+150+50/1-0.8, Y= 660 ; (2) T=20+0.25*660=185;政 府盈余=T-G=185-80=105 3.设消费函数为 C=150+0.8 Yd, 投资 i=50, 政府购买 g=100, 税收 T=50+0.25Y, 出口 X=40, 进口 M=20+0.1Y。 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求: (1)求均衡收入; (2)求净出口。3.(1)Y=150+50+100-0.8*(50+0.25Y)+X-20 /1-b+0.1= 560 ; 40-(20+560*0.1)=-366.假定经济由四个部门构成,且 Y=C+I+G+(X-M) ,消费函数为 C=100+0.9(1-t’)Y,投资函数为 I=200-500r,净 出口函数为 X-M=100-0.12Y-500r, 实际货币需求 L=0.8Y-2000r, 政府购买支出 G=200, 税率 t’=0.2, 实际货币供给为 1000, 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⑴IS 曲线与 LM 曲线。 ⑵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⑴解:∵均衡条件为: Y=C+I+G+(X-M) =100+0.9(1-0.2)Y+200-500r+200+100-0.12Y-500r 解上式得:Y=r------IS 曲线 又∵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 ∴有 0.8Y- Y=r ---------LM 曲线。 ⑵商品和货币是市场同时均衡时:r=r r=10%,Y=1250。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证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 响最大?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 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为什么? 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储蓄与人口的结构有关,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年老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 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的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 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作太大变化,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 己过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决定的。依照人们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 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减低消费水平,而回继续维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平,故消费固 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因此从短期来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 消费会增加,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 5.假设你和你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 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 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 WL,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些,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 年收入 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 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她小。因为你每 年的消费为 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 (a)当你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 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 (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 C2=WL/NL2×YL。而据题意,NL1&NL2,显然就有 C1&C2,即你比邻居少消费.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 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 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 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会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增大。相反,如 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而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 7.下面描述了某个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 30 万美 元和六十万美元和 90 万美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 (1) 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此人进 行储蓄和负储蓄。 (2) 与上述(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在此假定下,此人在生命周期中 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在解答该题时继续假设(如果可能的话)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 (3) 接下来假设该消费者的财富有所增加。新增副为 13 万美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利用信贷市场这样 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被如何配置?如果所增加的财富为 23 万美元,你的答案又将如何呢? 答: (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则其一生中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其收入为 30+60+90=180(万美元) 。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 180/4=45(万美元) 。也就在第一期要 有负储蓄 15 万美元;第二期有储蓄 15 万美元;第三期有储蓄 90-45=45(万美元) ;第四期有负储蓄 45 万美元。 (2) 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 45 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 束,即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时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 30 万美元。 从第二期开始,没有受到借款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 60+90/3=50(万美元) ,小于第二三期的收入。故借款约 束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 三 四期的消费为每期 50 万美元。 (3) 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 13 万美元,加上其收入 30 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 费水平为 45+13/4)=48.25(万美元) ,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 13 万美元,其消费为 30+13=43(万美元) 。 第二 三 四期的消费量仍如同第(2)小题的 50 万美元。 如果可以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 48。25 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 13 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 当外来财富为 23 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 30 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 45+23/4=50。75(万美元) ; 第二 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信贷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地消费其 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富。其消费量为每期 50。75 万美元。外来财富 23 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 50。75-30=20。 75(万美元) ;第二三期为零;第四期为 23-20。75=2。25 万美元。 8.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人说,我积累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了房,住了一夜就要来 到天堂;另一位老人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如果真有这样两 位老人,你认为哪位老人更聪明些?为什么? 答:很显然,后一个老人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 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只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 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 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 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人更聪明些。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 单项选择题 1.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B ) 。 A.将变得很小; B.将变得很大; C.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不变。 2.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B ) 。 A.交易需求量增加; B.投机需求量增加; C.投机需求量减少; D.交易需求量减少。 3.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 B ) 。 A.利率将上升; B.利率将下降; C.利率不变; 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4.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 C ) 。 A.利率将上升; B.利率将下降; C.利率不变; 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5.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 曲线将( D )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6.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 曲线将( A )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7.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 曲线将( D )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8.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 曲线将( A )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9.如果资本边际效率等其它因素不变,利率的上升将使投资量(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 。 A.I&S,L&M; B.I&S,L&M; C.I&S,L&M; D.I&S,L&M。 1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则表示(D ) 。 A.I&S,L&M; B.I&S,L&M; C.I&S,L&M; D.I&S,L&M。 12.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投资增加将(A )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 13.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 C )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 14.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投资增加将( D )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增加收入,利率不变。 15.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区别之一是( A ) 。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而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B.两者都认为是中性的; C.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两者都认为不是中性的。 16.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 10 亿美元,会使 IS( C ) 。 A.右移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17. 如果净税收增加 10 亿美元,会使 IS( B )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E.LM 曲线水平状而 IS 曲线只要不是水平状。 18.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9. 假定货币需求为 L= 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C ) 。 A.右移 10 亿美元; B.右移 k 乘以 10 亿美元; C.右移 10 亿美元除以 k(即10/k) ; D.右移 k 除以 10 亿美元(即 k/10) 。 20.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IS曲线左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 的区域中时,有可能(A ) 。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2.IS 曲线;3.流动性偏好陷阱;4.货币供给;5.LM 曲线;6.凯恩斯区域; 7.古典区域; 8.流动偏好。 三、简答题 1.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1.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因为此规律取决于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和资本预期 收益。随着资本生产增加,预期收益减少,重置成本上升,这都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类型?.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 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这三种动机分别引起交易货币需求、预防货币需求( L1 ?L1 ( y) ? ky )和投机 货币需求( L 2 ?L 2 (r ) ? -hr )三种类型。 3.怎样理解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 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 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体 经济与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 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 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 IS-LM 模型把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 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 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 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2.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 IS 曲线和 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 IS-LM 模型。 五、 计算题 1.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 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 100 万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 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 120 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 125 万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 内回收 130 万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实际利率是 5%,答案有变化?(假设价格稳定) 。 .答:第一个项目的现值 2 120/1.03 =113 万元 & 100 万元,值得投资; 3 第二个项目的现值 125/1.03 =114 万元 & 100 万元,值得投资; 4 第三个项目的现值 130/1.03 =115 万元 & 100 万元,值得投资; 1 2 3 4 如果预期利率为 5%, 则上述三个项目的现值分别是 120/1.05 =108.84 万元、 125/1.05 =107.98 万元、 130/1.05 =106.95 万元& 100 万元,值得投资。 2.假设通货膨胀率是 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人民币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答:如果预计通 2 3 货膨胀率是 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 120、125、130 元的现值分别是 120/1.04 =110.9 万元、125/1.04 =111.1 万元、 4 2 3 130/1.04 =111.1 万元。再以 3%利率折成现值,分别是 110.9/1.03 =104.5 万元& 100 万元,值得投资;111.1/1.03 =101.7 4 万元& 100 万元,值得投资; 111.1/1.03 =98.7 万元& 100 万元,不值得投资。 3.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 i=150-2r,储蓄函数 S=-50+0.2y。假定货币需求函数 L=0.2y-4r,货币供给量 M=200,价格水平为 1。求 IS 曲线和 LM 曲线方程。3. 解: y ? 1000? 10r; y ? 1000? 20r 。 4.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100+0.7y,投资函数 i=200-3r,货币供给 M=100,价格水平为 1,货币需求函数 L=0.2Y-2r。求: (1)IS 曲线的方程与 LM 曲线的方程;s=-100+(1-0.7)y=i=200-3r 100=0.2y-2r. y ? 1000? 10r --IS 曲线的方程; y ? 500? 10r---LM 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0+10r(2) r ? 25,y ? 750 5.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100+0.8yd,投资函数 i=200-5r,政府购买 g=100,税收函数 T=20+0.25y,出口 X=50,进口函数 M=24+0.1y,货币供给 M=100,价格水平为 1,货币需求函数 L=0.24y-2r。求: (1)四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的方程与 LM 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6.考虑这样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地方:货币需求函数为 L=0.2y-200r,投资函数为 i=r,货币供给量 M=1000 万美元,价格水平为 1,消费者对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 为 0.8,自发性消费α 与政府购买支出均为 1000 万美元。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求 IS 曲线与 LM 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国民收入(GDP)和利率。 ⑵暂不考虑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条件下,假设地方政府对本地产品的购买增加 1000 万,该地区的 GDP 将增加多少?是 否与 1000 万相等?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⑶在考虑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的条件下,假定地方政府还是增加 1000 万本地产品,该地区的 GDP 将增加多少?与⑵相 比较,你有什么评论?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 本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 B;3. B;4.C;5.D;6.A;7.D;8.A;9.B;10.C;11.D;12.A;13. C;14.D;15.A.16.C;17. B;18.A; 19.C;20.A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 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 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2.IS 曲线: 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 i =s 时,总产出 y 与利率 r 之间关系的曲线 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利率降到极低时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有价证券的价格上 升到足够高时,人们购买生息的有价证券会面临亏损的加大风险。此时, 人们卖出所持有的有价证券而选择全部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大幅增加。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 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4.货币供给: 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总和。 5.LM 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分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8.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三、简答题 四、 论述题 1.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答:市场经济既是产品经济又是货币经济,涉及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而且这两个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使用货币的交易量增加了,在利率不变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 变,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影响投资支出,从而整个产品市场发生影响。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上的利 率水平正是在这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凯恩斯经济学一个重要特点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非相 互独立,货币对经济并非中性。 2.答: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 IS 曲线和 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IS:α 、β 、e、g、t、d,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等; 影响 LM 的因素有:k、h、m(交易、预防、投机、M、P) 。 3.试述 IS-LM 模型。 要点:1)IS-LM 模型的经济含义;2)IS-LM 模型公式;3)IS-LM 模型图形;4)该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 答:1) IS-LM 模型是研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IS 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 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 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IS -LM 模型如下:? s ? s(y ) ? ? i ? i(r) ? s?i ?y? 或? ?e d r 1? ? 1? ? ? ? e 1- ?r? d dIS 曲线方程(1)y? L ?L1 (y)? L 2 (r) ? ky - hr ?M ? ? =m ? m1 ? m 2 ?P ? ?m ? Ly?hr m ? k k或 r?ky m h hLM 曲线方程 (2)解(1)和(2)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利率 r 和收入 y 。 3)IS-LM 模型图形,见右图。 4)利用 IS-LM 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5)缺陷:投资与利率关系存在质疑、结论可能与事实有出入。rISLMr1E。 5.解: (1) y ? 820 ? 10r--IS 曲线的方程; 0.12y ? 50 ? r --LM 曲线的方程,或 0 100 ? 0.24y ? 2r ; (2) y ? 600 , r ? 22 6.解: (1)0.2y-200r=1000 ,y=r ---- LM 曲线 y=y+00, y=r -----IS 曲线 y=10000,r=5 (2)y=y+00, y=r -----IS1 曲线,△GDP=5000,乘数原理 (3)y=r ---- LM 曲线,y=r -----IS1 曲线 y=12500,r=7.5 。由于利率上升,存在挤出效应,所以 GDP 仅增加了 2500。y y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E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以上都是。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包括( D )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以上都是。 3.在 LM 线的凯恩斯区域, (B )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无效。 4.在 LM 线的中间区域, ( C )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无效。 5.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C )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支出; C.消费支出; D.出口。 6.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E.四种情况都有可能。 8.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有。 A.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A.存款扩张的基础是( A ). 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和超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B.仅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和超额); C.法定准备金; D.通货。 A.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右移 ?m ?1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C )。 k(A.LM 陡峭,IS 也陡峭; B.LM 和 IS 一样平缓; C.LM 陡峭而 IS 平缓; D.LM 平缓而 IS 陡峭。 12.下列( C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 陡峭而 IS 平缓; B.LM 垂直而 IS 陡峭; C.LM 平缓而 IS 垂直; D.LM 和 IS 一样平缓。 13.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右移 kg.△G(kg 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 IS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C )。 A.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陡峭; B. LM 曲线垂直而 IS 曲线陡峭; C.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平坦; D. LM 曲线平坦而 IS 曲线陡峭。 14.在( D )的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E.不管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度如何,只要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5.“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 A.货币供给的减少引起利率提高,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 B.对私人部门增税,引起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减少; C.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E.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货币投机需求增加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通过( B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出口; E.进口。 1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C )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E.稳定债券市场。 18.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 ) 。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要减少; 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9.财政部向( A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企业; D.居民。 A.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利息率( A )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21. 2008 年中国政府出台的 4 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改变了投资函数中的( A )。 A. 自发性投资; B. 引致性投资; C. 投资系数; D. 所有变量。 22. 一般来说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优搭配是(A ) 。 A.财政与货币双紧; B.财政与货币双松; C.财政紧货币松; D.财政松货币紧。 23.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D )。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2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则( D ) 。 A.银行越愿意放贷;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25.在非充分就业之前,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国民收入水平会( A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都有可能。 二、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 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做的政策 2.货币政策 p558;3.需求管理.:通过调节 AD 影响宏观经济,最 终达到无失业无通胀。理论依据是凯恩斯经济学经济状况失衡理论。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挤出效应;p5235.自动 稳定器;6.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率 7.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通 货;8.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9.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融部门的放款利率;10.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政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政 策行为。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4.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 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 IS-LM 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 IS-LM 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6.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请用 IS-LM 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 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7.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四、论述题 1.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对制订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借鉴意义。 2.用 IS-LM 模型图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进行分析。 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说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使用? 五、计算题 1.已知:i=r, s=-y,m=3200,L=0.5Y-260r。求: (1)求 IS-LM 方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若政府增加支出 100 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 300 亿美元,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各为多少? (3)政府增加支出 100 亿美元时,挤出效应为多大? 1.(1)r=-Y,.5y,y=r ---- IS 曲线 0.5y-260r=3200 ,y=r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0r+6400,r=0.6 ,y=520*0.6+ (2)0=y,.5y,y=r ---- IS 曲线 0.5Y-260r=3500 ,y=r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r =520r+7000,解之得:r=0.2 y=520*0.2+ (3)0=-y y=r ---- IS 曲线 y-260r y=520r+6400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0r+6400,解之得:r=0.8, Y=520*0.8+ 因为当利率保持 0.6%时,国民收入为 y=.6 =6912 所以当利率上升到 0.8%时的挤出效应为=0 2.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 L=0.20y,货币供给为 200 亿美元,消费为 c=100+0.8yd, 投资 i=140-5r。求: (1)求 IS 和 LM 的方程。 (2)若货币供给从 200 亿美元增加到 220 亿美元,均衡收入、均衡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 LM 曲线移动量? 2.(1)-100+0.2y=140-5r ,y=1200-25r ---- IS 曲线 L=0.20Y=200, y=1000 ---- LM 曲线 解上述两方程得:r=8, y=1000 (2)若货币供给从 200 亿美元增加到 220 亿美元,y=1100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1200-25r =1100,解之得:r=4,y=1100,C=100+0.8*4+=103.2,I=140-20=120 (3) 均衡收入增加量 100=LM 曲线移动量 100 是因为 LM 曲线为垂直线, 一直是垂直移动,相当于在 LM 曲线古典区域。 3.假设某经济社会中,货币需求为 L=0.2y-8r,实际货币供给量为 m =200,消费函数为 C=60+0.8yd,税收为 t=200,投资 需求为 i=150-2r,政府购买支出 g=200。 (1)导出 IS 和 LM 方程,并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 (2)其他不变,政府购买支出 g 增加 20,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 3. 解: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 ∴有 0.2y-8r=200 Y=1000+40r ---------LM 曲线函数。 (1)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Y=C+I+G=60+0.8(y-200)+150-2r+200 解上式得:y=1250-10r ------IS 曲线函数 (2) 解方程组(1)和(2)得: r=5; y=1250 当商品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 5% ,国民收入为 1250 亿美元 (2)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y=C+I+G=60+0.8(Y-200)+150-2r +220 解上式得:Y=1350-10r ------IS 曲线函数 (3) 解方程组(1)和(3)得: r=7; y=1280 当商品和货币同时均衡时,利率为 7% ,均衡国民收入为 1280 亿美元。 (3)有,y=-.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 75 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 b=0.8,边际税率 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 减少支出 200 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1 1 4.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 ? ? ? 2.5 1 ? ? (1 ? t ) 1 ? 0.8(1 ? 0.25) 当政府支出减少 200 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 ?T ? 0.25? (?500) ? ?125(亿美元) ?y ? 2.5 ? (?200) ? ?500(亿美元) BS=T-G=-125-(-200)=75(亿美元) 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 200 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 75 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项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 终消灭赤字。 rxe 6.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都是 10 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预算盈余 BS。 (3)若投资增加到 i=100 时,预算盈余有禾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若充分就业收入=1200,当投资分别为 50 和 100 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为多少? (5)若投资 i=50,政府购买 g=250,tr 不变,常年过分就业收入仍为 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用本题为例子说明为什么要用 BS 而不用 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7. 假设一经济社会货币需求为 L=0.20y,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美元,c=90+0.8yd,t=50 亿美元, i=140-5r,g=50 亿美元。求: (1) 求 IS 和 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量;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20 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本章答案 三、简答题 1.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 GDP 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 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 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愿意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当可支配收入 增加小于国民收入增加,一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会增加增加的数量定语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 费指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计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 收入下降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指出乘数值与 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 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 出乘数公式1 1 ? ?( 1 ? t)中得出。当 t 越大时,该乘数越小,丛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越大。2.答: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 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变时 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适量,从而影响准 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 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3.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工具。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政府赤字资 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债券。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到利率,乃 至经济的产出。 作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有着比其他货币政策手段更多的优点: 1)央行可以按一定规模买卖 政府证券,从而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2)央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 量、时间和方向,并在有错时及时纠正,这是贴现率、准备金政策所没有的长处。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也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 4.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 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 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但为了保持是需求不 变,政府要配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既增加税收。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会相应减少,这使I S曲线左移。如图 15-1 所示,为维持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可增加货币供给使 LM 移至 LM’,利率由 r1 移至 r3 ;与 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导致 IS 左移至 IS’ ,此时的均衡点为 E3 ,这样国民收入仍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y0, 利率下调为 r3,私人投资增加。r LM LM’rLM r1 r2 r3 E1 E2 E3 IS’ 0 图 16-1 y0 IS y 0 y1 y2 y3 r2 r1 E1 E3 IS’ y E2LM’IS图 16-25. 答:如图 16-2。 (1)政府减税会使 IS 曲线向右上移动至 IS' ,这使得利率上升至 r2,国民收入增至 y3,为了使利 率维持在 r1 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移至 LM'处,均衡点为 LM'与 IS'的交点 E3,从而利率仍维 持在 r1,而国民收入却增加至 y3。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 LM 不变,这些减税使 IS 曲线向右移至 IS'的效果使利率上升至 r2,国民收入增至 y2,均 衡点为 LM 与 IS’的交点 E2。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 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 y3;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 y2(y2& y3) 。 6.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 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是利率和收入下 降,但对于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 IS-LM 图形上表现也不相同,见图 16-3(a) 、(b) 。 rrLMr0r0r1I1 0 I1 I0 y 图 16-3 0r1IS1 IS0I 1' I0(a)' I0y1 y0 (b)y(1)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起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 15-3(a)中, 投资需求曲线从 I0 左移至 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 I1 I0,既从 I0 减少到 I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 减少 IS 曲线要左移 IS1,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既 LM 曲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 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 ,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需求,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 达不到 I1 I0。在图(b)中,设 IS 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从而 IS0 左移到 IS1,结果使收入从 y0 降到 y1,利率从 r0 降到 r1, 此时投资会因为利率下降而增加;在分图(a)中,当利率降为 r1 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 I1,而是下降到 I1' ,因此 少降低了 I1 I1'的数额。 (2)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 IS 曲线左移。假定左移的情况也是图 15-3 中的 IS0 到 IS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 y0 和 r0 降到 y1 和 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 曲线仍为 I0,但是由于利率从 r0 降到 r1,因而投资得到了刺激,投资量从 I0 增加到 I0' 。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 费、收入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综上所述,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会导致收入、利率上升,而投资减少。 7.答:是指货币供给量对高能货币变动的比率。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 即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 H、Cu、Rd、Re 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则高能货币 H= Cu+Rd+Re。用 M 表示货币供给量,D 表示活期存款代入,于是有:M=Cu+D 由 M/H=(Cu+D)/(Cu+Rd+Re)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 D,则得:Cu ?1 rc ? 1 M Cu ? D D ? ? ? R R Cu H Cu ? R d ? R e ? d ? e rc ? rd ? re D D D这就是货币创造乘数。上式中,Cu /D 是现金存款比率,Rd/D 是法定准备金率,Re /D 是超额准备率。 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 四、论述题 1.答: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意见不一,其中普遍认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的论点有三: 一是货币政策对付严重萧条时无能为力。当严重萧条状态出现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异常低下。这时,即使采用非常 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们不愿增加消费,企业仍不愿增加投资。二是尽管政策正确且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 治考虑而不执行。三是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滞后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 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政策 往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 生产对政府在宏观经济上加以协调和管理的要求,而这种协调和管理很难依靠政府完全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指导计划的 方式来实现,因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在商品经济的形式中不断发展的,而商品经济要求市场机制起作用。因此,西方政 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往往通过税收、预算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来影响市场(商品、资金市场等) ,进而影响整个生产和 就业。在某种意义上,研究西方经济政策和理论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相应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这方面,西方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借鉴的。以往我国宏观经济中缺乏内在的、灵活机动的调节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由政 府直接安排,对市场反应不灵敏。我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和综合处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政府难以准确地及时掌握实际 经济动态,往往要等问题成堆、形势严峻才采取果断措施,而且主要用行政命令方式,各行各业来“一刀切” 。结果常常 使经济大起大落,带来损失。可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研究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 况,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地健康地发展。 2.要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含义、工具。 2)用 IS-LM 模型图阐述扩张、紧缩政策的效果;见 p512-518 3)斜率对效果的影响。绘图。 4)当前我国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 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财政政 IS2 策如增加民生方面的政府支出,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 利率 r IS1 LM2 收购价;减税等。 LM1 “ ‘稳健’的内涵,是指货币政策介于宽松和从紧之间的一种中间状 态,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能急刹车” 。稳健意味 E2 中性。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 r2 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 r1 “三农”和中小企业。例如,今年以来六次提高准备金率,并且一个月 E1 内联系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 具体分析见右图 16-4。积极财政政策导致 IS 曲线右移,稳健的货币 y2 y1 收入 y 0 政策如提高准备金率导致 LM 曲线左移, 二者的配合, 主要在减少流动性, 控制物价总水平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图 16-4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给量,降低 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 策,即削减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 同阶段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政策组合。一般情况下经济处萧条时,可用紧缩性政策;繁荣时,可用扩张性政策。 五、计算题 6. 解: (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 y=1000 (2)BS=ty- g- tr=0.25×.5=-12.5 (3)y=c+i+g =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 y=1125 BS=ty- g - tr=0.25×.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5=37.5 (5)BS*=ty*- g- tr=0.25×.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 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 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 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 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 ,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 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 BS*而不是 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7.解:(1)y=90+0.8(y-50)+140-5r+50,整理得: y=1200-25r ---- IS 曲线 0.20Y=200, y=1000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1200-25r =1000,解之得:r=8, y=1000, i=140-5r=100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20 亿美元 1220-25r =1000, 解之得:r=8.8, y=1000, i=140-5r=96 (3)是, 因为当利率保持 6%时,国民收入为 y= =1050 所以当利率上升到 8%时的挤出效应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D )。 A.增加,从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2.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 B )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量增加; C.税收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 3.长期总供给曲线( C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 4.技术进步会引起( A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5.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A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6.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A )。 A.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7.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 LM 曲线右移; B.减少货币供给并使 LM 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 LM 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 LM 左移。 8.当( B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9.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D )引起总需求曲线( )。 A.政府支出减少 右移; B.价格水平上升 左移 ; C.税收减少 左移;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右移。 10.总需求曲线交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区域时称为( B )。 A. 充分就业均衡; B. 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C. 通货膨胀; D.滞胀。 11.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动时,总需求增加会导致( D )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发生变化; B.利率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 C.价格总水平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D.价格总水平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 二.名词解释 1.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供给;3.实际货币余额;4.充分就业量;5.充分就业收入;6.货币 幻觉; 7.工资刚性;8.工资和价格粘性 三.简答题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在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当政府支出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利率和就业量如何变化? 3.价格水平上升、 总产出不变、利率上升和就业量不变。 4.为什么古典模型中存在“货币中性”性质? 5.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 IS-LM 模型中,由 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6.为什么进行宏观调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7.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8.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四、论述题 1.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 AD―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两者的异同。 3.试述在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情况下,如何刺激总需求才能保证我国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五、计算题 1.设 IS 曲线的方程为 r=0.415-0..00005g,LM 曲线的方程为 r=0.y-0.0001(M/P) 。其中 r 为 利率,y 为收入,g 为政府支出,P 为价格水平,M 为名义货币供给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 支出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1.0..415+0.01(M/P)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2.设总量生产函数 Y=F(K,L),其中,Y 代表总产量,K 代表总资本量,L 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 则按人口(或劳动)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平均的资本。2.当 F(λ K,λ L)= λ F(K,L)时,总量生产函数 Y=F(K,L)为规模收益不变。于是,平均产量 APL=λ F(K,L)/L=λ F(K/L,L/L)。所以,按人口(或劳动)平均的产量唯一地 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平均的资本。 3.如果总供给曲线为 Ys=500,总需求曲线为 YD=600-50P, 求: (1)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上升 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3.解: (1)500=600-50P ,P=2 ,Y=500 (2)500=(600-50P)×(1+10%) P=160/55=32/11, Y=500 4.假定劳动的边际产出为 MP=14-0.08N(N 是劳动投入量)。求: (1)当 P=1,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 4、3、2、1 美元时,劳动需求各为多少? (2)给出劳动需求方程; (3)当 P=2 时,名义工资分别为 4、3、2、1 美元时,劳动需求各为多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对劳动需求有何影响? 4.解: (1)根据 VMP=W 得 P(14-0.08N)=W 当 P=1,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 4、3、2、1 美元时,劳动需求 125、137.5、150、162.5 单位。 (2)N=175-12.5(W/P) (3)当 P=2 时, 根据劳动的需求函数可求出, 名义工资 W 分别为 4、 3、 2、 1 美元时, 劳动需求各为 150、 156.25、 162.5、 168.7 (4)把(1)和(2)的劳动需求曲线分别画到一张图中,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劳动力 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5.假定劳动供给函数为 NS=140+5W/P。求: (1)当 P=1,W=4、3、2、1 时,劳动供给各为多少? (2)若价格水平上升为 2,(1)中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各为多少? 解: (1)把 P=1 代入 NS=140+5W/P 得,W=4、3、2、1 时,劳动供给各为 160、155、150、145。 (2)若价格水平上升为 2,(1)中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 150、147.5、145、142.5。 6.某经济社会的总消费 C=0.8Y+50,投资 I=0.1Y-r,货币需求 L=0.2Y-40r,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200 时,试推导该经 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6.解:s=0.2Y-50=0.1Y-r =I ----- IS L=0.2Y-40r=200/p -----LM 解上述方程组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8.解:y=c+i+g=00/P=y-100r y=100+1000/p 解上述方程得 y=900-500/P AD 曲线。 7. 设总供给函数为 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 yD=2400-P (1)求供求平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把需求曲线想右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式?属于何种类型? 7. 解: (1)又题,根据 ys=2000+P yd=2400-P ys=yd 得 P=200, ys=yd=2200 (2)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0%,yd=2160-P ys=yd 得得 P=80,ys=yd=2080 (3)如果把需求曲线想右移动 10%,yD=2640-P ys=yd 得得 P=320,ys=yd=2320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10%,ys=1800+P ys=yd 得得 P=300,ys=yd=2100 (6)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为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9. 已知某经济社会的消费 C=0.75 (Y-T) +120, 投资 I=r, 政府收支平衡量 48, 货币需求 L=0.25Y-, 生产函数为 Y=1.664N(其中 N 为就业量) 。当充分就业产量为 1248,货币供给为 500 时,试分析: (1)三大市场是否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2)充分就业量。 本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 B;3. C;4.A;5.A;6.A;7.B;8.B;9.D. 10.B. 11.D。 二.名词解释 1.总需求 p583; 2.总供给 p586; 3.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p583 4.充分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存在 自然失业率) 5.充分就业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 指在社会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意 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 6.货币幻觉: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 ,即只看到货币的票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 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7.工资刚性:凯恩斯的货币工资下降具有“刚性” 假设:货币工资只能升,不能降; 8.工资和价格粘性:指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只是调整十分缓慢。原因是在短期中,工资是由劳 资双方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的。 三.简答题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0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因为价格水平下降,总支出增加,即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与 45 线相交交形成的均衡 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呈现出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 2.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投资需求的变化、 g、t、x-m、经济政策、消费者的预 期。 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劳动、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自然资源、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价格 水平的预期、自然灾害和战争等 4. 用 IS-LM 模型说明古典模型中存在“货币中性”性质: 答:见右图,总供给曲线 LAS 垂直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Yf 上,当货币供给 r LM 增加时 LM 曲线右移至 LM1,相应地总需求曲线从 AD 右移到 AD1 在原来的价 LM1 格水平 PO,现有一超额需求 YfY1。在古典总供给情况下,产量不会扩大, r0 超额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沿箭头) ,直至 P1 为止,价格水平上 r1 升引起实际货币供给 M/P 减少, LM1 仍会向左上方移动, 仍回到 LM 位置, 结果价格水平上升了,产出没有变化,显示出货币中性。 IS Y 5. 答: (1)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 Yf Y1 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 P LAS 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 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 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 量的 P1 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灵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 P0 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产品 AD1 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AD (2)在 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是一个常数(参数) 。在 Y 价格水平固定不便且货币供给为已经知道的情况下,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 Yf Y1 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如图 17-1 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 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 P 的数值为 P1 时,此时的 LM 曲线 LM(P1) 与 IS 曲线相交与 E1 点,E1 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y1 和 r1。将将 P1 和 y1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D1。 现在假设 P 由 P1 下降到 P2。由于 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 LM(P2) 。的位置,它与 IS 曲线的交点为 E2 点。E2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y2 和 r2。对应欲上图中的点 E2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D2。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 P 的变化, LM 曲线和 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Y 和 P。于是就有许多 P 于 Y 的组合,从而构成 了下图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载一起所得的曲线 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推倒总需求曲线的过程看到,总需求曲线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 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月 大。 r r1 r2 E1 E2LM(P1) LM(P2)O PP1 P2 O y1D1 D2 AD y2 y图 17-16.为什么进行宏观调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 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 调整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 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它们都是通过对总需求 的调节来调空宏观经济,所以被成为需求管理政策。 7.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他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倒迩来。资 本忖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岁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因此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 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 8.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又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 工资和价格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摩擦,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 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便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 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 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 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 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 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中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 和价格的调整经常地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的情况下,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 是向右上方延伸的,着即为常规总供给曲线。 因此,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 3 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四、论述题 1. 答;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经 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 的收入和价格说破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 17-2 所示。 第一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ASS 是短期总供 给曲线,总需求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焦点 E 决定的产量 或收入为 y 价格为 P ,两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此中情 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如图 17-2 所示。 第 2 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 AD 向右移动到 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 ASS 和新的总需求 曲线 AD`的交点 E`决定的常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 P` 两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此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 状态,如图 17-2 所示。 第 3 种情况是:总需求不变,仍为 AD ,而短期总 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 向左移动到 AS,如图 17-3 所示。 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 E`决定的产 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 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 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 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 态。P P’ P E潜在产量ASSE’ AD’AD O y 图 17-2潜在产量yfy’yPAS SE’?ASSP’ P EAD 2. 答:相同点:两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 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决 O 定。 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 y y f y’ y 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两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 图 17-3 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 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想右上方延伸的 为供给曲线。 (不同点)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 而宏观中的 AD-AS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 理论基础是消费者的行为里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内容.宏观 经济学中的总需求理论基础重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重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 产函数,它们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 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 同时,还可以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着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 结果。 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 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画图解释。略,自己画。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一经济在 5 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 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 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 5 年期间价 格水平将( B )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 )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C.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D.以上都不是 。 3.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B )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5.某人由于彩电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C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6.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7.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B ) 。 A.调动工作的间隙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8.自然失业率( A ) 。 A.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恒为零;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 )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0.“滞涨”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 C ) 。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曲线。 1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B )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2.如果货币工资率每小时 12 元,实际 GDP 折算数为 150,那么,实际工资率就是( C ) 。 A.每小时 18 元; B.每小时 12 元; C.每小时 8 元; D.每小时 6 元 。 13.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D ) A.纳税人; B.债权人; C.借款人; D.财产所有者。 14.如果名义利率是 10%,通货膨胀率是 20%,则实际利率是( B ) 。 A.10%; B.-10%; C.30%; D.-30%。 15.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 A) 。 A.成本拉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D.以上都不对 1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 20000 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 19800 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 80%,在增加 200 亿元的 投资后,将发生( D ) 。 A.需求不足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7.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c ) 。 A.降低工资 B.减税 C.控制货币供给量 D.解除托拉斯组织 18.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B ) 。 A.收入政策 B.紧缩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财政政策 D.以上都不正确 二、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3.混合型通货膨 胀;4.摩擦失业; 5.结构失业; 6.周期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衰退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 三、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需求拉 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从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升 3)成本拉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 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便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显著的持续的上涨 4) 结构性通货膨胀 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 变动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2.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或者因为 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 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 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 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3.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4.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5.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导致我国目前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2.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见笔记课件 五、计算题 1.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 1984 年为 107.9,1985 年为 111.5,1986 年为 114.5。问 1985 年和 1986 年通货膨胀率各是 多少?若人们对 1987 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 1987 年的利率为 6%,问该年的实 际利率为多少? 解:根据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有 1985 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985 ?P1985 ? P ? 107.9 ? 100% ? ? 100% ? 3.34% P同理可得: ? 1986 ? 2.69% 1987 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 1987 ?e? 1985 ? ? 19862?3.34% ? 2.69% ? 3.015% 21987 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