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中药开花的是什么样。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来源:&&&
中药白鲜皮是一种芸香科类的草本植物白鲜的根和皮,白鲜皮一般在春秋两个季节,开始挖取它的根部,洗净,剥出根皮之后,干燥制作而成。白鲜皮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作用。那么,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清肺止咳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症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鲜皮苦、寒,入肺经,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消。02清热利湿白鲜皮昧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可用于因湿热而致各种病症。《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03祛风燥湿《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祛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04清热解毒白鲜皮苦、寒,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头风……女子阴中肿痛。”05清热定惊白鲜皮苦寒,其清热、泻火力强,故用于因热则生风之候。
豆子是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菜肴,豆子也...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润嗓缓解疲劳,并且能缓解宿...
吃花生要连红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
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
定义肝气郁结证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
巴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治疗自身容易出现消化不...白鲜皮汤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白鲜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疡匾大全》《疡医大全》。为剂,具有清热解毒,除湿祛风之功效。主治湿热风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肌肉破烂等证。
白鲜皮汤趣味记忆
白鲜皮汤用荆防,银翘木通苦参苍,生何首乌同甘草,湿疹脓窠是妙方。
白鲜皮汤歌诀
白鲜皮汤用荆防,银翘木通苦参苍,生何首乌同甘草,湿疹脓窠是妙方。
白鲜皮汤组成
白鲜皮15g,金银花9g,连翘9g,荆芥6g,防风6g,苍术9g,苦参15g,生何首乌15g,木通6g,甘草6g。
白鲜皮汤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白鲜皮汤功用
清热解毒,除湿祛风。
白鲜皮汤主治
湿热风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肌肉破烂等证。
白鲜皮汤方义
方中以清热解毒、除湿祛风的白鲜皮为主,辅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以荆芥、防风、苍术、苦参祛风除湿为兼制,首乌、甘草解毒消肿,木通清热利湿为引和。
白鲜皮汤运用
此方本方为治疗皮肤诸病之通剂。可用于多种皮肤病。
白鲜皮汤附注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款冬花、柴胡(去苗)、车前子、枳壳(去瓢,麸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30g),甘草(炙)半两(15g),百合二两(60g),菊花、蔓荆实(炒)各一两半(45g)。
功用 清热解毒,祛风明目
主治 目肤翳遮眼,及瞳人上有物如蝇翅状,令人食物不明。现在用于翼状胬肉,老年性白内障早期,角膜溃疡恢复期等。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白鲜皮汤附方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大黄、甘草各一两,芍药、茯苓、细辛、桂心各十八铢。
主治 少小客鬾挟实。
出处 《千金》卷五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人参各一分,芍药,芎?各三分,知母一两,款冬花二两,百合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防风(去叉)三两,黄芩(去黑心)三分。
主治 肝虚中风,目眩,视物不明,筋肉抽挚。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女萎、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升麻、苍耳(炒)、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菖蒲(九节者,去须节,米泔浸,切,焙)、蒺藜子(炒,去角)各一两半,黄芪(炙,锉)三两。
主治 风腰脚不随,四肢麻痹,口噤不语。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一分半,麻黄(去根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当归(锉,焙)、芍药各一分半,桂(去粗皮)一分。
主治 风邪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
出处 《圣济总录》卷十四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菊花、石膏(研)、荆芥穗各一两,桂(去粗皮)一分,甘草(炙)半两,麻黄(去节)二两。
主治 伤寒头痛。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麦门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一两半,桑根白皮(切),石膏(碎)各二两,细辛(去苗叶)、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半。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白鲜皮汤附方 白鲜皮汤
组成 白鲜皮、桑根白皮(锉)、玄参、漏芦(去芦头)、升麻各一两,犀角屑半两,败酱三分。
主治 痈疽日月久远,脓水不尽,心中烦闷。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尚坦之.《中医方剂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
解发良,杨慧明.《中国古今奇效良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度百科科普词条项目审核专家组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白鲜皮是什么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知识_做法,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z.xiziwang.net
白鲜皮是什么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皮大家听说过吗?t知道它是什么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吗?很多人可能知道白鲜皮是一种材,但是对它的来源于与功效却了解不多,今天我会对白鲜皮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会让大家在了解白鲜皮是什么同时,也能了解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鲜皮是什么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1、白鲜皮是什么
白鲜皮是一种中药材,它来源于野生芸香科植物白鲜,是植物白鲜的根皮,这种中药材多出产于辽宁和河北以及江苏等地,多在春天和秋天采挖,采挖以后去掉外层的老皮,抽去木心,切片以后晒干即是中药白鲜皮。
2、白鲜皮的功效
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可以入脾经和胃经,祛风除湿和清热解毒是它的重要功效,平时多用于人类的风热疮毒以及疥癣与皮肤湿疹等症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另外白鲜皮对人类的风湿骨痛和黄疸也有不错的治疗作用。
3、白鲜皮能治湿疹
白鲜皮能治疗人类的皮肤病,对湿疹和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最为出色,在治疗可以取白鲜皮九克,白蒺藜十二克,乌梢蛇九克,十二克,防风和各九克,最后再加入甘草六克,一起加入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内服,也可以用药液清洗患处,能让湿疹和荨麻疹的症状很快好转或者消失。原创:果蔬百科https://z.xiziwang.net
网友都在看
24小时热门内容
z.xiziwang.net 备案号:中药白鲜皮的临床运用经验 | 道医网
我的图书馆
中药白鲜皮的临床运用经验 | 道医网
摘要:本文整理介绍了张喜奎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认为白鲜皮除了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外同样还有许多被人忽视的功效,张喜奎教授临证时灵活运用白鲜皮配伍其他方剂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疗效斐然。关键词:白鲜皮;咳嗽;杂病白鲜皮是临床上一味极常用的中药,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纵观临床各家医案,不外乎以其治疗湿热疮毒、风疹瘙痒之类的外科皮肤疾患。然笔者业师张喜奎教授结合其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认为白鲜皮非但可以治疗皮科疾恙,而且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疑难病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有幸忝列其门墙,侍诊其左右,深感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之妙,故今不揣浅薄试总结业师运用白鲜皮经验如下。  1 祛风散热,宁嗽止咳外感咳嗽多以風邪为先导而伤于上焦之肺。“风为阳邪”,日久易劫灼津液,伤及气血,多见干咳少痰或痰粘而黄,咽干,口渴,舌红少苔等症。《神农本草经疏》中指出“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因此业师在治疗上多拟祛风散热,宁嗽止咳之法。《神农本草经》言白鲜皮“主咳逆”,《兵部手集方》指出:“疗肺咳,有白鲜皮汤方,甚妙”,《玉楸药解》亦言其治咳嗽上气,清代医家张隐庵言白鲜皮能治风热之证且能益肺而止咳逆,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1]。故业师临床上治疗外感咳嗽时只要有热象者多用白鲜皮以祛风清热,宣降肺气,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均可遣用。成人每日用量20 g,小儿酌减,其效果尤佳。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咽痛或咽痒,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12 g,苦杏仁12 g,桑白皮12 g,蝉衣9 g,白鲜皮20 g,浙贝母12 g,连翘15 g,金银花15 g,鱼腥草30 g,板蓝根15 g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风燥咳嗽证见:干咳咽痒,口干,或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9 g,苦杏仁9 g,桑叶12 g,炙杷叶9 g,瓜蒌12 g,浙贝母12 g,麦冬15 g,沙参15 g,白鲜皮20 g,蝉蜕9 g,以疏风润燥,化痰止咳;若为阴虚咳嗽则本方去蝉蜕减轻祛风之力加百合15 g,天花粉9 g或地骨皮9 g等以增强滋阴清热之功。若见无明显原因而经过反复治疗咳嗽仍不愈者,则多与机体过敏有关,此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本品20 g,往往效佳。  2 疏风利尿,降浊解毒中医学将慢性肾炎归属于“水肿”、“虚劳”、“腰痛”、“慢肾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风水”、“肾风”病名,说明风邪是导致肾病和影响肾病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2]。本病的根源是脏腑虚损,只有在肾虚时风邪才有可乘之机,风邪致肺失宣降且其性开泄亦可致水谷精微不循常道,流溢于小便而出现蛋白尿。现代医学指出慢性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其发病与外源性的抗原激活补体密切相关,疏风常可达到现代医学所述的抗炎作用,因此疏风常是该病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3],此外业师还认为肾炎病程中常伴浊毒内蕴的表现,故在治疗中业师始终重视疏风降浊解毒。白鲜皮《本经》言:“主淋沥”,《玉楸药解》指出:“白鲜皮清金利水,治黄疸溺癃”,故白鲜皮除具有疏风清热作用外亦有利尿解毒降浊之功,凡肾炎之水肿、蛋白尿夹有风邪者和由肾炎进展所致肾衰而出现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或因其侵犯肌表而皮肤瘙痒属浊毒内蕴者,业师甚是喜用白鲜皮而且常配伍蝉蜕以增强其疏风解毒,利尿降浊之力。因为据近年报道,用蝉蜕配苏叶、益母草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作用[4],同时国医大师朱良春言各家本草均未有对蝉蜕之“利小便”有过记载,唯独张锡纯述及,证之临床确有效验[4]。一般成人每日用量为白鲜皮20 g,蝉蜕9 g。肾炎水肿之风水夹郁热者,业师常以白鲜皮、蝉蜕合越婢汤与五苓散化裁;肾气不足,阴虚水停者,常以白鲜皮配黄芪,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蝉蜕,石斛,茯苓,泽泻,车前子,桑寄生,川断,三七,白茅根,鸡内金以益气养阴,利水消肿。若肾衰属阳气衰败,浊毒内蕴者,药用大黄,炮附子,黄芪,白条参,杜仲,桑寄生,茯苓,泽泻,鸡内金,甘草,再配伍白鲜皮,蝉蜕,地肤子之属以祛风燥湿,解毒止痒,其效尤佳。故业师在治疗肾病时运用白鲜皮、蝉蜕之广泛自有其理。  3 散风解毒,凉血止血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属中医学的“血证”、“紫斑”、“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明代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疡医》中曰:“夫紫癜风者……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气血相搏,致荣卫否涩,风冷在肌肉间,故令色紫也”。风性主动,血随风动,故血不得藏,流不归经而出血亦是“风伤荣”的成因之一,可见风邪在本病中的重要性。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常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肾藏精,精能化血,故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多是幼儿先天肾精亏虚,外风引动而起,治疗上应充养阴精兼以散风清热止血。潘超美主编的《看图速认中药》书中亦有记载以白鲜皮细末外敷治疗外伤出血,说明白鲜皮确实有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5],故业师治疗此证儿童患者常以六味地黄丸合白鲜皮、白茅根化裁,以滋肾疏风,清热止血。方拟:熟地黄6 g,山药6 g,山茱萸6 g,黄芪12 g,黄精9 g,白鲜皮9 g,白茅根9 g,三七3 g,谷麦芽各6 g,鸡内金6 g,若本证伴有皮肤痒痛及咳嗽者,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清热之属更是必不可少之药,故白鲜皮的止血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 清热除湿,祛风通痹痛风多近于中医痹证中的风湿热痹,治疗上常以清热祛风,除湿通络为原则。白鲜皮《本草纲目》言:“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肺气不宣则三焦水气不调,津液失布则肢节失养而不可屈伸,白鲜皮禀太阴阳明之精气,上可宣肺通利三焦水道,下可燥湿健脾,使水津四布,筋脉得以濡养[6]。《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以石斛配木瓜、牛膝、桑白皮、石楠叶、白鲜皮、黄柏、茯苓、菖蒲,则主诸痹及逐皮肤邪热痱气冷痹弱。《药性赋》言:“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神农本草经》亦言其:“主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可见白鲜皮祛风通痹之功自古已有述及,业师用药每每讲究有理有据,故治疗痛风时常以之白虎加桂枝汤合白鲜皮化裁治疗。有湿热者常于上方中加薏苡仁20 g,土茯苓20 g,山慈菇15 g;肾虚络淤者加杜仲12 g,狗脊12 g,桑寄生12 g,川断12 g,鸡血藤20 g,葛根20 g,怀牛膝9 g;阴盛格阳而痛不可近者则加附子通阳散寒止痛。
 5 疏风清肝,燥湿止泻泄泻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症。此病基本病机为脾病和湿盛,同时主病之脏还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白鲜皮具有疏风清肝,燥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小鼠消化道溃疡作用[7],故业师对以下几种夹有热邪的泄泻常加白鲜皮以提高疗效。1,寒热错杂病位在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2,寒热错杂病位在下焦,方用乌梅丸化裁,此二证加用白鲜皮,以其与黄连、黄芩同用则苦寒泄降,清热和胃,祛风胜湿;合干姜之辛温则辛开苦降消痞结;3,气郁致泻,土木不调之泄泻,方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化裁,白鲜皮与柴胡、薄荷等疏肝解郁药合用以增强透达郁热之效;其与辛散之防风合用则疏风清肝助脾之力更著;4,湿热内蕴之脘腹痛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化裁,白鲜皮伍葛根祛风升阳止泻;伍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  6 结语实际上,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除了可以用于治疗以上诸证外,还广泛运用白鲜皮治疗以下疾病,譬如带下病,《傅青主女科》言“夫带下俱是湿症”,而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的清热燥湿之能于此证最宜,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白鲜皮,常取效验;黄疸病,《药性论》曾明确提到白鲜皮“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业师据此发挥,用其治疗湿热蕴蒸型黄疸,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皮肤疾病,事实上以白鲜皮治疗皮肤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然笔者业师活用经方,常以桂枝汤配伍大剂量白鲜皮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病,不可谓不令人称道。如上所述,笔者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确实十分精当,认为白鲜皮在主要发挥清热祛风作用的同时亦兼有止咳、利尿、降浊、止血、通痹等功效,其所涉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其中不少见解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妙,已经远远超越了白鲜皮仅能用于疮疹瘙痒等旧论。此外,笔者业师不落俗套,认为白鲜皮不仅可用于热证,也常用于寒证,重在随证灵活配伍,遣方之时或去其性而存其用,或弃其用而扬其性。上文对笔者业师临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做了粗陋的总结,足可见临证运用中药不可仅执一端,深入体会运用中药对于临床应诊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95-96.[2]张喜奎.肾脏病六经辨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米齐悦,杨丽平,占永立.风药在慢性腎小球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特点[J].中医杂志,):167.[4]朱良春.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睢大员,于晓凤,李淑慧,等.白鲜皮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608.[6]朱燕中.《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97.
相关文章: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白鲜皮的副作用与禁忌
白鲜皮的作用与功效
摘要:本文整理介绍了张喜奎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认为白鲜皮除了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外同样还有许多被人忽视的功效,张喜奎教授临证时灵活运用白鲜皮配伍其他方剂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疗效斐然。关键词:白鲜皮;咳嗽;杂病白鲜皮是临床上一味极常用的中药,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纵观临床各家医案,不外乎以其治疗湿热疮毒、风疹瘙痒之类的外科皮肤疾患。然笔者业师张喜奎教授结合其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认为白鲜皮非但可以治疗皮科疾恙,而且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疑难病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有幸忝列其门墙,侍诊其左右,深感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之妙,故今不揣浅薄试总结业师运用白鲜皮经验如下。  1 祛风散热,宁嗽止咳外感咳嗽多以風邪为先导而伤于上焦之肺。“风为阳邪”,日久易劫灼津液,伤及气血,多见干咳少痰或痰粘而黄,咽干,口渴,舌红少苔等症。《神农本草经疏》中指出“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因此业师在治疗上多拟祛风散热,宁嗽止咳之法。《神农本草经》言白鲜皮“主咳逆”,《兵部手集方》指出:“疗肺咳,有白鲜皮汤方,甚妙”,《玉楸药解》亦言其治咳嗽上气,清代医家张隐庵言白鲜皮能治风热之证且能益肺而止咳逆,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1]。故业师临床上治疗外感咳嗽时只要有热象者多用白鲜皮以祛风清热,宣降肺气,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均可遣用。成人每日用量20 g,小儿酌减,其效果尤佳。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咽痛或咽痒,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12 g,苦杏仁12 g,桑白皮12 g,蝉衣9 g,白鲜皮20 g,浙贝母12 g,连翘15 g,金银花15 g,鱼腥草30 g,板蓝根15 g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风燥咳嗽证见:干咳咽痒,口干,或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9 g,苦杏仁9 g,桑叶12 g,炙杷叶9 g,瓜蒌12 g,浙贝母12 g,麦冬15 g,沙参15 g,白鲜皮20 g,蝉蜕9 g,以疏风润燥,化痰止咳;若为阴虚咳嗽则本方去蝉蜕减轻祛风之力加百合15 g,天花粉9 g或地骨皮9 g等以增强滋阴清热之功。若见无明显原因而经过反复治疗咳嗽仍不愈者,则多与机体过敏有关,此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本品20 g,往往效佳。  2 疏风利尿,降浊解毒中医学将慢性肾炎归属于“水肿”、“虚劳”、“腰痛”、“慢肾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风水”、“肾风”病名,说明风邪是导致肾病和影响肾病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2]。本病的根源是脏腑虚损,只有在肾虚时风邪才有可乘之机,风邪致肺失宣降且其性开泄亦可致水谷精微不循常道,流溢于小便而出现蛋白尿。现代医学指出慢性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其发病与外源性的抗原激活补体密切相关,疏风常可达到现代医学所述的抗炎作用,因此疏风常是该病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3],此外业师还认为肾炎病程中常伴浊毒内蕴的表现,故在治疗中业师始终重视疏风降浊解毒。白鲜皮《本经》言:“主淋沥”,《玉楸药解》指出:“白鲜皮清金利水,治黄疸溺癃”,故白鲜皮除具有疏风清热作用外亦有利尿解毒降浊之功,凡肾炎之水肿、蛋白尿夹有风邪者和由肾炎进展所致肾衰而出现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或因其侵犯肌表而皮肤瘙痒属浊毒内蕴者,业师甚是喜用白鲜皮而且常配伍蝉蜕以增强其疏风解毒,利尿降浊之力。因为据近年报道,用蝉蜕配苏叶、益母草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作用[4],同时国医大师朱良春言各家本草均未有对蝉蜕之“利小便”有过记载,唯独张锡纯述及,证之临床确有效验[4]。一般成人每日用量为白鲜皮20 g,蝉蜕9 g。肾炎水肿之风水夹郁热者,业师常以白鲜皮、蝉蜕合越婢汤与五苓散化裁;肾气不足,阴虚水停者,常以白鲜皮配黄芪,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蝉蜕,石斛,茯苓,泽泻,车前子,桑寄生,川断,三七,白茅根,鸡内金以益气养阴,利水消肿。若肾衰属阳气衰败,浊毒内蕴者,药用大黄,炮附子,黄芪,白条参,杜仲,桑寄生,茯苓,泽泻,鸡内金,甘草,再配伍白鲜皮,蝉蜕,地肤子之属以祛风燥湿,解毒止痒,其效尤佳。故业师在治疗肾病时运用白鲜皮、蝉蜕之广泛自有其理。  3 散风解毒,凉血止血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属中医学的“血证”、“紫斑”、“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明代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疡医》中曰:“夫紫癜风者……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气血相搏,致荣卫否涩,风冷在肌肉间,故令色紫也”。风性主动,血随风动,故血不得藏,流不归经而出血亦是“风伤荣”的成因之一,可见风邪在本病中的重要性。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常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肾藏精,精能化血,故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多是幼儿先天肾精亏虚,外风引动而起,治疗上应充养阴精兼以散风清热止血。潘超美主编的《看图速认中药》书中亦有记载以白鲜皮细末外敷治疗外伤出血,说明白鲜皮确实有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5],故业师治疗此证儿童患者常以六味地黄丸合白鲜皮、白茅根化裁,以滋肾疏风,清热止血。方拟:熟地黄6 g,山药6 g,山茱萸6 g,黄芪12 g,黄精9 g,白鲜皮9 g,白茅根9 g,三七3 g,谷麦芽各6 g,鸡内金6 g,若本证伴有皮肤痒痛及咳嗽者,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清热之属更是必不可少之药,故白鲜皮的止血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 清热除湿,祛风通痹痛风多近于中医痹证中的风湿热痹,治疗上常以清热祛风,除湿通络为原则。白鲜皮《本草纲目》言:“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肺气不宣则三焦水气不调,津液失布则肢节失养而不可屈伸,白鲜皮禀太阴阳明之精气,上可宣肺通利三焦水道,下可燥湿健脾,使水津四布,筋脉得以濡养[6]。《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以石斛配木瓜、牛膝、桑白皮、石楠叶、白鲜皮、黄柏、茯苓、菖蒲,则主诸痹及逐皮肤邪热痱气冷痹弱。《药性赋》言:“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神农本草经》亦言其:“主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可见白鲜皮祛风通痹之功自古已有述及,业师用药每每讲究有理有据,故治疗痛风时常以之白虎加桂枝汤合白鲜皮化裁治疗。有湿热者常于上方中加薏苡仁20 g,土茯苓20 g,山慈菇15 g;肾虚络淤者加杜仲12 g,狗脊12 g,桑寄生12 g,川断12 g,鸡血藤20 g,葛根20 g,怀牛膝9 g;阴盛格阳而痛不可近者则加附子通阳散寒止痛。
 5 疏风清肝,燥湿止泻泄泻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症。此病基本病机为脾病和湿盛,同时主病之脏还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白鲜皮具有疏风清肝,燥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小鼠消化道溃疡作用[7],故业师对以下几种夹有热邪的泄泻常加白鲜皮以提高疗效。1,寒热错杂病位在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2,寒热错杂病位在下焦,方用乌梅丸化裁,此二证加用白鲜皮,以其与黄连、黄芩同用则苦寒泄降,清热和胃,祛风胜湿;合干姜之辛温则辛开苦降消痞结;3,气郁致泻,土木不调之泄泻,方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化裁,白鲜皮与柴胡、薄荷等疏肝解郁药合用以增强透达郁热之效;其与辛散之防风合用则疏风清肝助脾之力更著;4,湿热内蕴之脘腹痛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化裁,白鲜皮伍葛根祛风升阳止泻;伍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  6 结语实际上,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除了可以用于治疗以上诸证外,还广泛运用白鲜皮治疗以下疾病,譬如带下病,《傅青主女科》言“夫带下俱是湿症”,而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的清热燥湿之能于此证最宜,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白鲜皮,常取效验;黄疸病,《药性论》曾明确提到白鲜皮“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业师据此发挥,用其治疗湿热蕴蒸型黄疸,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皮肤疾病,事实上以白鲜皮治疗皮肤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然笔者业师活用经方,常以桂枝汤配伍大剂量白鲜皮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病,不可谓不令人称道。如上所述,笔者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确实十分精当,认为白鲜皮在主要发挥清热祛风作用的同时亦兼有止咳、利尿、降浊、止血、通痹等功效,其所涉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其中不少见解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妙,已经远远超越了白鲜皮仅能用于疮疹瘙痒等旧论。此外,笔者业师不落俗套,认为白鲜皮不仅可用于热证,也常用于寒证,重在随证灵活配伍,遣方之时或去其性而存其用,或弃其用而扬其性。上文对笔者业师临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做了粗陋的总结,足可见临证运用中药不可仅执一端,深入体会运用中药对于临床应诊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95-96.[2]张喜奎.肾脏病六经辨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米齐悦,杨丽平,占永立.风药在慢性腎小球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特点[J].中医杂志,):167.[4]朱良春.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睢大员,于晓凤,李淑慧,等.白鲜皮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608.[6]朱燕中.《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张明发,沈雅琴.白鲜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97.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癣皮和白鲜皮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