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设小组合作学习 40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知识剧增使得人们不可能在数量上进行追逐。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多次强调,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会运用知识去创新。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革命”,是发现一种更有效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且在语文“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管理之中,强调人际交往互动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一般做法是,将班级学生按其学生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人左右)。在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互助实现小组整体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合作具有以下意义: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他可以变成某个主题上的“专家”,通过合作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是在现今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在许多的语文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但是这种学习是无效的,只是形式化的。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时是为了要体现有这种形式而安排的,而并不是真的有需要。所以总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真正地展开讨论,老师就收场了的情况。又或者老师提出了一个完全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汇报。这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了。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有的小组,组员并不是全员参与,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发表看法,成绩差的学生变成了旁听的角色,而老师又无法及时地、全面地对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并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学生们在小组中只会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并没有找出彼此看法中的差异,没有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或争辩,也就没有了学生间思维的撞击。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能够还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空间,有效的合作学习,更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了及时地帮助。可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形式化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不断地思考,也尝试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并根据在大多数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弊端,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和纠正。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果的,它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给予热情地帮助,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养成了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要明确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这么做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学生们变得爱学,乐学,群体学习的氛围更好了。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我都会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要求老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一的“输——赢”关系,极大的消除了对竞争失败的恐惧,学生处在一种安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他们避开了“做错将受到老师批评”的心理压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增加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记得以前我读小学时,一节课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没有那种活跃的气氛,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自然这部分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课堂不一样了,当教师布置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每一个同学在小组里都要发言,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能自由展示自我,也能相互学习并按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活动,可以说不光是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自然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二&&分工合作,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学生间的知识可以互补。学生不光变得善于提问题了,对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更全面,更深入了,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也从其他同学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Know-what(知道是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Know-how(知道如何做)。我觉得这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首先是了解知道,接着是理解,然后是懂得运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们也体现了这一过程。学生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经过讨论研究,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再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讨论(这算是一个运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的久了,学生也就自然懂得了如何学习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前面已经提到,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必须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当组员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还会进行争辩,这样使所有的学生每堂都有说话的机会,从而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一点在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实习的班级是三年级,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呈“两头尖”的走向。而那间学校才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能解决的小组共同解决。在语文水平较高的那些组里,他们所提的大都是一些与课文中心有关的问题,而且当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们会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不一样的还会产生争辩。但在语文水平较低的那些组里,他们所提的都是与词语有关的问题。这就说明有的学生善于提问题,但有的学生还有待提高,但不管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离不开提问题这个环节,同时教师在进行这种教学时也了解到了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在长期的训练下,学生提问题的质量就会提高。这间学校的语文教学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围绕课文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学生自己找出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我在教《中彩那天》这一课时,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学生在小组里说:“我读懂了‘父亲打电话的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车还在家里所以还很富有。”我听了正想说话,结果有两三个组员已经大声的说:“不是呀!”有一个接着说:“父亲打电话说明了父亲决定把车还给库伯,因为他做了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所以他富有,这种富有是品质上的富有。”其他几个组员则同声说:“对呀!”在其他小组里也发生过相类似的情况。这可以说明,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时,组员们会提出来进行讨论,甚至争辩。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大家对某一个同学的意见发表见解,在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就会更全面,更深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们的有效学习,我带的学生到了三年级后,我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都要承担不同的工作。每个小组在活动时都有记录员、计时员、组织员、发言代表四种角色。他们承担不同的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同学的发言内容;计时员负责提醒发言的同学不能用去过长的时间,以致其他组员没有发言的机会;组织员是负责管好组内纪律,组织组员有序发言;发言代表是负责最终小组汇报时做总结发言。经过分工,使得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们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另外,如果课堂上要求有知识的扩展,我都会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学生们也可以在组内分工,每个学生负责查找一部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查找到的不同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资源可以共享,起到了知识互补的作用,使得课堂的教学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工合作的效率,在课堂上经常会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评比,如:评比“学习型小组”,课堂汇报,常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学生没一次的发言,都为自己小组争得一分。一周下来,得分高的小组就被评为“学习型小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前准备工作也做得更加充分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三&&利用合作学习,优生带动慢生,两者都有所收获。使学生们初步地具有了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以帮助,在别人有了错误的时候不指责、不埋怨。在教一年级的期间,我已开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每一次的小组活动,都提醒学生,不明白的,不会认的字,要主动提出来,请教其他组员,其他组员不可以嘲笑这些同学,而应该当一位小老师,耐心地教会这个同学。这样久而久之,在小组里,学生有不认识的生字会主动地问同学;组员有不认识的生字其他同学也会主动帮助他,呈现了一种互助学习的现象,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教学中,我常常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因此,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而且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活动。在每个小组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负责教会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难发现,学生们被任命为小老师后,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去帮助其他同学。而被帮助的学生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也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充当小老师的学生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重温了一遍已掌握的知识,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可以说两者都有所收获。同时,这也弥补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对多的不足之处,使所有的后进生都得到了关注与帮助。另外,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了“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这样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不再是个体的形式进行汇报,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小群体,荣誉感加强了,初步地具有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中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应严格了。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胆子比较大,有的胆子比较小,有的自尊心比较强,而有的则没那么强。有的学生敢大胆的向老师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但有一部分学生怕问的不对,则更多的选择问自己的同学或朋友,甚至不问。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懂得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以帮助,在别人有了错误的时候不指责、不埋怨,使这些学生又多了一些良师益友,敢于向他们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问题解决了成绩也就会相应的提高了。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课堂上学生不再以听讲,应付老师的提问,记笔记为专务,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自读、自注、自评,学生的读读、写写、圈圈、划划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这其中又不乏教师的相机诱导,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原则是:生生互励,合作学习,它包括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及合作与竞争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评价、反馈的渠道,不再仅限于师生之间,而会形成师生、生生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其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等都会得到发展。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形式,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小组里能够大胆地、轻松地各抒己见,使其个性得到张扬,还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语文课堂怎样高效组织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怎样高效组织小组合作
编辑:weian
  摘 要:在&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中,高效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是还课堂给学生的主要标志,更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高效而教学,为学生而研究。
  关键词:指明方向;搭建平台;参与合作;提供方法
  近几年,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倾全力打造&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所谓的五步,即: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运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构成。八环节:课前准备、目标解析、回顾训练、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合作探究、点拨评价、检测落实。不管是五步也好,八环节也罢,小组合作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欣赏者,他们把学生推向了前台,放手让他们跑,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课堂变成了学堂,教室变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里竞相绽放。
  试看如今的许多语文课堂,由于普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处处可见三五人分组而坐,时时可闻&蛙声&一片,可谓是热闹非凡。可冷眼旁观不久,你就会看出许多的道道来。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多流于形式:或你推我让,不知从何说起;或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只是与学习无关&&于是宝贵的时间就在&如此中&悄然流逝。请问课堂的高效从何而来?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高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呢?笔者就本校&五步八环节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指明合作探究方向
  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有&问&即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殊不知,此举颇有画蛇添足之嫌。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小组讨论无可厚非,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单一答案的问题又有何讨论价值?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
  1.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众说纷纭,既言无穷也意无尽时
  在上《乡愁》一文中,拓展探究是道仿句题: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是 ; ; ; &&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倾诉渴望也得到了展现。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
  如,语文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后均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丰富,内容繁多,凭个人力量在短暂时间内无法完成,如果将每一板块分给组内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再小组合作交流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3.一堂课的重难点或拓展探究题,需要群策群力时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一个合作的效度以及探究的深度。
  二、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请马上小组合作解决。&这是某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话题。谁知学生合作的时间只有15秒。这不禁让我们猜测这位教者究竟是在作秀还是在赶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给够学生两个时间:(1)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2)小组成员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给足学生合作是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保证。
  1.巧妙组编小组成员,促使合作协调有序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班团队活动出发,六人为一组,座位相邻,学科成绩两人A、两人B、两人C,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教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构建好之后,我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达到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
  2.先思考后合作
  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就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3.给足合作的时间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合作。因为小组合作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做保障。只有时间足了,才能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否则极易形成&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师参与合作,走进合作现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时,个别教师袖手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生怕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妨碍了学生讨论的热情。而事实上,学生正因为没了教师的及时点拨而显得很盲从,甚至有的学生逃离了教师的视线而各行其是。正确的做法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指导小组的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规范行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乏一些南郭先生,一不小心将讨论话题延伸至无法控制之时,教师都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2.耐心聆听,发现火花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教师在巡视时,要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能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3.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组员在一系列的讨论题中无法把握重难点,也不会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布,也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谈论。
  四、教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必须注意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个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做出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组员质疑。
  2.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1)有序交流&&守规则,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2)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个人都听得懂;(3)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课堂应该是燃烧激情的舞场,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还课堂给孩子们吧,让他们在小组高效合作中唱尽课堂的主角,在小组的高效合作中尽演生命的狂欢!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语文课堂怎样高效组织小组合作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怎样高效组织小组合作]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423367" data-title="语文课堂怎样高效组织小组合作" data-image="">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四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潘敏艳
&&&& &placard
&&&& &calendar
&&&& &comment
&&&& &newblog
&&&& &newmessage
&&&& &search
&&&& &login
&&&& &link
&&&& &info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四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0:09:00 | By: 潘敏艳 ]
近几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我们小学教师所接受,并开始在教学中运用。因为刚开始实践,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实效甚微,存在不少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一盘散沙。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经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本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能象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那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不太容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2、明确分工。
针对以上状况,我对每个小组、给个成员的分工都做了明确的设计,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讨论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汇报是代表本组,而不是只代表个人,报告员发言后,组内其他组员可以再进行补充。
3、教师要发挥组织、激励作用。
小组讨论时,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讨论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提醒,提出明确要求。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学生探讨有时会流于表面,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或出现研究方向性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施。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