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错怪了孩子叛逆期家长怎么办怎么办

老师错怪孩子,家长该怎么办--《中华家教》2010年05期
老师错怪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摘要】:正当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那就是孩子被老师冤枉错怪了。那么,老师错怪孩子之后,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分类号】:G78【正文快照】:
当孩子上学以后,家长们或看完这两个案例,不知道你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那会做何感想?同样是被老师错就是孩子被老师冤枉错怪了。那怪,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自然也么,老师错怪孩子之后,作为家不一样。长,又该怎么办卿老师不是完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宁夏教育;2006年04期
曹魁珍;;[J];家教指南;2003年01期
李俭;;[J];好家长;2003年12期
;[J];家教指南;2002年02期
曹魁珍;;[J];家教指南;2006年10期
马健;;[J];生活与健康;2008年08期
梁霞;;[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1期
仙子;[J];中华家教;2005年Z1期
晓明;;[J];中华家教;2008年06期
邓公明;;[J];中华家教;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晓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郭春蕾;;[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廖申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卢劲杉;[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罗天伦;[N];中国信息报;2000年
刘俐华;[N];西安日报;2000年
谢虹;[N];江苏经济报;2001年
;[N];科技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 边庆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张彤;[N];云南日报;2001年
邵岭;[N];文汇报;2001年
王子;[N];华夏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莉;[D];西南大学;2006年
谭峰;[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李晶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周艳;[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图片】希望多动症孩子的家长都能看一下这篇文章,真的别再错怪孩子了!_多动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732贴子:
希望多动症孩子的家长都能看一下这篇文章,真的别再错怪孩子了!收藏
我堂弟8岁曾被医生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我的亲姐小时候也被怀疑过有多动症,就是因为注意力差,成绩上不去没少被打。还好我成绩还不错。。但是不仅是我们家,我们整个乡里其实就是认为:孩子只要不好好读书,又稍微调皮点的,就是多动症,就是要打才听话的。后来我考上华师大,阴差阳错学了特殊教育这块,才发现这里面真的是有很大很大的误区!!!!!
开了贴吧4年这还是第一次发帖,想想还有点忐忑呢。这篇文章是我整理了国外网站,也整合了自己这两年来干预自闭症孩子(他们大多数都有或多或少的行为问题)的经验,同时发给院系老师审核过了,确保没有学术上的漏洞,才敢发出来。不过,因为我本身没有养育过多动症孩子,如果有哪里说的不对的,希望各位家长多多鞭策!多多指出!好了正文来了:
我孩子做什么注意力都不集中。但你说他注意力差吧,他又能花一天时间盯着书和电视。这到底哪出了问题?
—— 来自某家长的后台提问说到底,这是「有意注意」出了问题: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能有目的的,随意志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通常这类孩子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小动作多、不停指令、三分钟热度、不计后果爱冲动……的问题。很多父母总是指责「你能不能消停会啊有完没完!」可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还是隔三差五收到老师的投诉。然而,这些被外人称为「熊孩子」的儿童,他们这些行为真的是受自己支配的吗?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多动、注意力差可能真不是他们的错。? 注意力问题的成因先明确一下概念,被我们妖魔化的「多动症」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名,它应该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为方便阅读,下文都以ADHD代指。ADHD包括三种亚型,一种是只有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常说有些孩子看上去乖乖坐在教室里,但是脑袋里老走神,总把作业记错或漏掉。因为他们的症状是内隐的,所以常被误判为学习困难。一种是多动和冲动,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多动症」:这类孩子的行为是外显的。精力十足,做事莽撞,往往做出些会干扰到他人的举动,影响课堂纪律。还有一种是混合型的,同时有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三种症状。Russell Barkley教授认为注意力问题的根源在于大脑中的一个特殊部位——脑前额叶。不过也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小脑没有适当地发挥功能。所以!!无论是哪出了问题,父母都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坐不住」。只是他们脑部的化学组成异于常人,神经网络也异于常人,这样一来,对于他们的激励方式也应该作出改变。他们需要比别人更好、更积极的肯定才能保持注意力。
? 注意力问题的表现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标准如下,如果孩子具备下列行为中的6项,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可考虑有ADHD的倾向。——————————————评定标准————————————————————一.
注意缺陷: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注意到细节,或因粗心大意而犯错。2.在学习、工作或游戏时,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3.与之对话时,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4 . 常常不能听从教导去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5.往往难以完成有组织的工作和活动。6.往往逃避不喜欢的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持久精力的工作和家务。7.经常遗失作业或活动必需品,如铅笔、作业本。8.经常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分心。9.经常忘记日常活动。二.
多动冲动行为:1 . 四肢经常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2 .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地方常常擅自离开座位。3 . 常常在不适合的场合过多奔跑或攀高。4 . 常常难以安静地参加各种活动或游戏。5 . 常常活动不停,好像身上装着马达。6 . 经常讲话过多。7 . 常常在他人问题尚未问完时便急于回答。8 . 常常难以排队等候。9 . 经常插嘴他人的讲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当然,每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请家长多留一个心眼:0-3岁:1. 吃奶时不太会吸吮,或在吃奶的过程中哭闹,需要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喂奶。2. 睡眠时间非常短,或即使入睡也常醒来。3. 常常哭闹或感到烦躁、会有坐立不安的感觉。4. 过度的吸吮手指或撞头、往前后方向摇摆身体。5. 等到会爬行时,不断地四处乱爬。6. 日常生活非常不规律,像睡眠与吃奶等。7. 大小便训练非常困难。 3-6岁:1.有时在无特别原因的情况下,会有非常愤怒的倾向,部分儿童具有高攻击性。2. 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既定目标的活动,如涂颜色、画图、游戏等。3. 虽然大肌肉运动正常(如跑步),但在语言、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4. 持续幼儿睡眠问题(睡眠中时常醒来,不规则的睡眠习惯)。5. 整体来说活动量大,不太喜欢听从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6.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其它儿童短,而且容易散漫。7. 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为而容易受伤。8. 会有「很不好管」或「行为上有问题」等的老师评语。9. 不太会和其他小朋友同享玩具,对依顺序等待感到困难,常常擅自去抢别人的东西。注意力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有ADHD倾向的孩子还常伴随情绪困扰、干扰性的行为障碍、动作障碍、人际关系不佳等问题。因此,及早改善儿童的专注力问题,不仅是便于父母老师的管教,更是为了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重点中的重点!!怎么做,怎么干预,这里整理了几个在家就能用的干预方法:
? 聪明的家长这样做!注意力问题是一种能力上的缺陷,并不是孩子的任性淘气。我们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应对他们可能出现的行为。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地抚养这类孩子。一、不要打扰有些妈妈老是在孩子专心玩玩具的时候喊他,一喊还喊好几遍。这其实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来自:《朵妈亲子时光》二、药物治疗针对药物治疗,我们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儿童使用。在一些已有的研究中,的确有一小部分ADHD的儿童在服药后情况改善,但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想要真正解决核心问题还要靠教育干预。三、在家的干预技巧①「代币制」告诉孩子,当表现的好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五角星,获得若干个(如10个)可以兑换成你想要的奖励(零食、玩具或者其他)。②「调整环境」减少孩子在某个活动中的干扰因素。比如今天你要给孩子念一本绘本,那在开始前我们就要把周围的玩具收掉,避免他的注意力转移。③「调整难度」如果任务太难,孩子就容易消极对待。试试将难度降低,看着他的眼睛,把任务分解一句一句的小动作,让孩子在每一步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④「任务预告表」如果孩子在活动转换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感,转换困难,你可以准备一个任务预告表,告诉孩子在什么时间、要做些什么。还可以设定一个起床、刷牙、吃早饭、做游戏和睡觉的时间表,用卡通的形式打印出来贴在墙壁上作为提醒。 等孩子的时间更结构化,就能减少焦虑状态。 ⑤「共同游戏」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强化共同注意。如果孩子无法做到等待,习惯性争抢玩具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改为「轮流游戏」:给孩子一块积木,你也拿一块积木,两个人轮流搭积木,「到你了,该我了」。培养他的秩序和等待意识。 ⑥「调整说话方式」在取得共同注意后,你要做到简洁、清晰地下达指令,让孩子真正知道「我要做什么」。尽量少用否定式的句子,如「不要做、不可以」。⑦「教授替代行为」当孩子为了得到玩具哭闹时,教他通过语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延迟满足,或许能够减少家长在公共场合的尴尬。 ***一个小TIPS:孩子都很喜欢吃甜食,但是甜食可能会对ADHD的孩子带来更多消极的影响,因此,要适当地控制甜食的摄入量。
呼,终于发完了。这篇文章写了三天,但来回修改、来回核实材料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把所有生僻的难懂的东西全部大白话过了,如果家长们有任何有疑问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讲不定我研究生论文也能用了哈哈
最后腆着脸做一个广告!!!!虽然是广告,但我自己觉得不丢人,用心做出的东西,就想让更多人都能看到,能帮助到更多可能有这些需求的家庭。以下是我和我同学都有参与写稿的微信公众号。是华师大的师兄创建的,我们致力于对所有0-6岁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和家庭提供完全免费的帮助。所有后台留言的问题,也都会有专门的教育团队回答。希望看到的家长能关注一下,也算是对我们继续创作、继续走在教育公益这条道路上的一个支持!!!好久没这么自卖自夸了,脸都红了。(红个P啊也就一直在自言自语。。都没人进来看呢。。。。)
其实,大家可以试着购买国外治疗的药物利他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Q
我是多动患儿家长,能加吗微信
第一次玩贴吧。。。居然有一个以上的网友回复了。。受宠若惊10分钟。可是想问各位大大,为什么有人在下面留言,我一个楼主是收不到提示消息的??要手动点进来一条一条划才能看得见?哪里能开这种消息提示的按钮吗??
谢谢楼主!那是不是意味着六岁以后的干预效果会很差?大量运动是否能有帮助?
儿童多动症是一个谎言本报讯(记者佘晖)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襄阳精神科医师向义安近日发微博:七岁男孩坐在我右侧,低着头。妈妈陈述看“病”历程,医生的各种建议,各种药物,多动症铁板钉钉。爸爸数落他的各种多动。我说:多动症只是存在于医生头脑中的一个名词,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巨大的谎言!两小时的交流,爸爸妈妈震撼,经常被打、被责罚的男孩,始终没动,低着头,流下了两行泪水。长期以来,儿童调皮多动是被当作一种病来治疗的。向义安在新浪微博上提出新观点:多动症并不是一种病,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只会害了孩子。据向义安观察,多动症的孩子多半天资聪颖、好奇心强,而且喜欢探索,精力充沛。比如在课堂上有些知识他听一遍就懂了,再听下去没有意思,当然就坐不住;喜欢破坏东西,可能来自于强烈的探究欲;而经常做出一些异常举动,则多半是父母或者老师对他关注不够,他希望以此引起大人的注意。向义安说,这些异常表现通常都可以从孩子的家庭和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出了问题以后,把孩子贴上“多动症”标签,学校就可以把这个麻烦甩出去,药商也可以卖药,但是孩子呢?且不说吃药会损害孩子的健康,“贴标签”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公正的环境里。关键是错过了医治真正的“病因”——调节家庭关系的机会。向义安说:这是在毁掉一个天才,制造一个病人。
楼主你好,我加了你QQ了。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由于上课经常和周围同学说话,被调到第一排的边上。中午在托管也是一个人在另一个房间吃饭,因为吃饭总爱说话,中午不睡觉。平时去学校,同学们反映他吃橡皮吃纸、吐口水在本子上、上课看课外书。你上面列举的症状大部分都有。他从小体弱多病偏偏又手脚不停、活动量大,吃饭吃一点就不想吃了,瘦瘦的。害怕难度大需要费脑子的事。教育他都说知道了,然后照样吊儿郎当。请指点有什么好办法。如果用玩具激励,我们也不不好每天老买玩具。
目前,我是用给他讲故事。我们都好担心他身体、心理还有学习会跟不上。
我家孩子从小多动,从出生的时候就觉得除了睡觉就没安静的时候,幼儿园涂色从来没正儿八经的涂完整过,试着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填色,但是依然不会涂完…去儿童医院看过,说他严重注意力缺陷,说要用药…当时小学还没开学,我怕药物有依赖…没给他配,现在问题来了…开学一直啃尺 啃铅笔已经不啃了,但是语文成绩非常差,如果要背古诗或者默写,那真是要了我的命,反反复复好多好多次…永远都是10分20分…绝对是垫底的…医生给配了专注 达…我纠结要不要给他吃…但是每天10点多才睡觉…才一年级…他学的也很累 我教的也崩溃
行为主义的一套东西还是主流,不知不觉还在害人啊
你们好,我是一位6岁孩子的家长,最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想请教你们是不是我的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1.在幼儿园的老师反应孩子比较聪明,能快速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比较好动,经常会自己跑来跑去,坐在凳子上有时自己会动的摔倒。2.在学习和做活动的时候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犯错。3.注意力不能持久,我们教授知识的时候能听懂,但是回头就忘了。4.遇见麻烦和困难的问题就逃避,不想回答。5.思维活跃,每天想要玩,但又不知道自己想玩什么,午睡不愿。6.在和我们交谈时,能知道清楚的知道那些问题会做那些不会,但就没办法控制自己集中精力。 7.在看动画片和听故事的时候可以集中很长的注意力,能理解意思,但是要他自己复述出来的时候就很困难。8.喜欢爬高玩,但是每次不注意自己是否能办到,或者事情是不是危险,受伤过几次。* 孩子的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希望孩子能学习多点知识为小学打好基础,每天教学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事与愿违每天正在学习的时间很短,花在把他的注意力调整过来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要多几倍。我们查看你的多动症注意力障碍,孩子有6条都能对上。
楼主您好!我的孩子五岁半,患有注意力缺陷及发育迟缓。已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做过测试,出来的结果是多动症指数超出正常值三倍。孩子还有认知障碍及诸多行为问题。上课不能坐在凳子上,在教室到处爬,还要抓女孩子辫子。现在幼儿园已经不让他去上学,除非家长陪读。
现在孩子都不去幼儿园正常上课了。现在还面临升小学何去何从的困境。我已经辞去工作,想在家里教他。看前面的楼层提到感统训练有助于孩子康复,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求助!
谢谢楼主的资料,很有用
谢谢各位家长的支持!陆陆续续有来人添加我的QQ好友,很感动,帖子居然还没沉,这是我意料之外的!因为QQ登陆的时间比较少,有些内容不能及时回复,问的比较急的家长可以在公众号里留言(公众号就上面二维码的图,怕被删帖,我就不再发一遍了),公众号ID:qiwifamily。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后台的时间会比较长,也可以假公济私的回复大家的问题~
最近来qq上咨询的家长有些多,有时候添加好友之后家长也不说话,久而久之我也找不到你们了,先说一声抱歉。帖子没沉,说实话真是受宠若惊,大家的需求量也比想象中大。之后也考虑再写一篇关于多动行为的家庭积极支持,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码出来,不过如果着急的家长还是可以通过楼上的QQ和公众号(qiwifamily)找到我。希望能帮上一些小忙。
——来自一个拖延症的楼主
楼主你好,已加了你的qq,也加了微信公众号!我儿子也有注意力不集中,过动问题,很愁!现在觉得也有感官失调,我以前太失职了,没有耐心陪他玩什么的,现在想多努力一下,能纠正他的一些行为!还请您能多传授一下!多谢!
楼主的分享很棒,加你qq了呢
很多家长提到感统训练,但是什么是感觉统合,什么叫感统失调,怎么应对感统失调都还是一团浆糊。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在接触这个行业之前,也觉得感觉统合听上去好高端啊好牛逼啊。但是其实感统不是只有专业老师才能训练,也不是只有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训练,更不是要买很贵很贵的器材才能训练。这里推荐几款在家,用家里现成的小玩具就能做感统的一些小技巧,为防止盖楼盖太高,有些家长检索起来不方便。我另开一篇,到时候会把链接复制到这里。~
PS:一个小意见,真的特别谢谢家长们来加我QQ和公众号,说明大家居然都好好看了文章,也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医生或是很出名的教授,能来加我是对我非常大非常大的肯定!不过啊,大家加完QQ能不能稍微说一句话?比如你是谁想问啥,虽然我有时会没有时间每个都解答完整,不过加了我之后一句话不说,也太神秘了~
另一篇家庭感统游戏的传送门:,有需要的可以一看!虽然。。也不知道会不会沉。。
写得都不错啊~来顶一下师兄师姐
一个很酷很心酸的自我冒泡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育儿快速导航
当家长错怪了孩子怎么办?
核心提示: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难免会有错怪孩子的经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
专家提醒: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长高 查询结果。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难免会有错怪孩子的经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这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正直诚实的品德。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这样的家长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尤其是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遇到问题就逃避”的榜样。父母都逃避责任,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又会怎样应对呢?
  50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0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就需要尽快改变自己了。
(实习编辑:徐永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育儿观点PK台
婴儿洗衣液评测
育儿频道精彩热文
育儿 相关话题
人气38256/2人气7402/7人气64554/2人气19921/5人气41243/11人气39234/2
向在线育儿专家提问
宝宝喂养、发育儿科
新生儿、儿童常见病儿科
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儿科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只要填资料就能免费领取巧虎早教课程...
宝宝需额外补DHA?专家说吃这些就够了....
如何预防春季咳嗽
39育儿频道
扫描关注智慧妈妈微信
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