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康老先生的生平《我的集邮日记》共写了多少册

您当前的位置:&&&&&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正文
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
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网站简介信息
一名集邮爱好者正在看邮展图据CFP图据CFP郭润康的集邮日记  九十多岁高龄,每天书写近千字;几十年集邮历程,堪称中国“邮界元老”,他就是我国著名集邮家和邮学家DD郭润康。  外界常尊称郭润康为“郭老”,不仅是因为他是著名的集邮家,更是因为郭老有非常丰富的邮识。郭老曾经说过,“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也可以说是郭老的座右铭。郭老现在身边珍藏已经不多,为了更好的传承,郭老经常无偿地赠送自己的收藏。1966年,他就把长期收集的两大本孙中山邮票,捐赠给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他告诉记者:“我更中意留下邮德和邮识。”九十三岁仍然思路清晰,在接受采访中,郭老向记者娓娓道出自己传奇的集邮经历。  集邮七年后才知道集邮内涵  “当初收集邮票只是因为邮票比较好看,我不知这就是集邮。”郭老向记者坦言,少年时,他在五洲大药房当“练习生”,偶然的机会爱上了收集邮票。郭老介绍,当时在药房的来往信件上,看到花花绿绿的邮票,立刻爱上了。  郭老笑道,进店后的第一个春节前,经理安排郭老打扫卫生迎接春节,“我是被安排打扫贮藏室。”在灰尘飞扬的打扫过程中,郭老偶然发现了一个大如方桌的木箱,打开后,郭老发觉原来是满满?箱的信件和账册。一起工作的师兄说,这是药房开业最初十年的账册。当时已经有收集邮票兴趣的郭老,翻看了一些信件,发现有不少的大型纪念邮票,“里面还有帆船邮票,我很兴奋。”郭老说,一下收集到众多独特的邮票,郭老感到很激动。  1931年到1937年,郭老已经收集邮票七个年头,“我整理了多本邮册,按地区粘贴。”不过,一次偶然机会,才真正让郭老开始了集邮之路。“我第一次遇上集邮者,他叫林良斐。”郭老向记者回忆,他告诉我很多邮识,我才知道“集邮”7年,我完全是闭门造车,自己集邮才刚刚上路。  为邮票找归宿推崇邮识和邮德  郭老现在身边几乎已经没有集邮收藏的人了,郭老说“我常常琢磨,我应该为收藏的邮票找到一个新的归宿。”郭老的子女,都不喜欢集邮,他就把收集的邮票转送给需要的人。“为邮集找归宿,我很心安,有些人觉得无法理解。”郭老注重安排好邮集归宿,这样比较主动,也可以随心。  “我曾经和成都一位集邮爱好者交流过,”说到和邮友交流,郭老很高兴,“他姓王,比较喜欢体育专题邮票。”郭老回忆,交流过程中,郭老得知,王先生是想收集一套“体育专题邮集”。经过多次的书信往来,郭老共收集了53个实寄封,为王先生的集邮专题锦上添花。  快乐集邮更注重文化  “帮助别人的过程很快乐。”郭老表示,前段时间,一位南方的集邮爱好者发来书信,询问邮戳的小问题,郭老耐心解答,“原来每天集邮爱好者来信,我都回复。现在大概每个月,我只能回复7到8封了。”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郭老回信都是亲笔一字一句写出来。  原来有报道评论郭老的集邮文章,“通俗,立意新,特点鲜明,分析透彻”。不过,据郭老介绍,现在写论文少了,“我开始写日记。”每次有新邮票发行,郭老总会写一篇日记,“我依然重视集邮文化,做到我力所能及?事情。前段时间的清明邮票,我也写了一篇相关的日记。”  在郭老现居的贵阳,集邮协会常常举办一些交流活动,郭老透露,“只要身体没问题,我都要参加。”交流对于各种收藏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集邮文化”也是如此。邮票市场最近几年一直比较低迷,作为中国著名的集邮家和邮识家,郭老认为,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在的邮识不规范。”近年,集邮市场比较“金钱化”,不在注重原来的文化色彩。  郭老对于“集邮文化”和“快乐集邮”十分看重,作为前辈集邮者,他向广大集邮爱好者提出,“集邮是需要花钱的,但是邮票传?的文化是无价的。”郭老笑着说,“我认为集邮可以长寿,因为邮票充实生活,怡情怡志,品味背后的文化更是美妙。” 见习记者李明宇  中国首套地方素材主题印花税票发行  中国第一套以地方素材为主题成套发行国版印花税票“中国徽州古村落印花税票”,日前首次在安徽公开亮相。这套印制精美的印花税票,通过对徽州古建筑全景式的文化扫描,让人们在方寸之间,直观地了解“徽州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奇葩。  这套印花税票全套九枚,票面图案分别为徽州“古村落(古村风和)”“古祠堂(祠堂追远)”“古书院(书院师)”“古牌坊(牌坊仰贤)”“古街市(老街问市)”“古戏台(戏台听曲)”“古桥梁(廊桥渔歌)”“古水口(水口牧归)”“古民居(乡居耕闲)”等九个类型建筑的文化遗存。  徽州是中国最早使用印花税票的地区之一。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和凭证行为所征收的税种。印花税票是粘贴在应税凭证上、印有固定金额面值的一种完税票证,具有使用面广、观赏性强、收藏价值高等特点,被认为和邮票是“姊妹花”。  此外,记者从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了解到,全球首套宣纸邮票《中国古代书法DD行书》?日前已在北京开机印刷,使用的邮票宣纸是由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研发的。据介绍,这种邮票宣纸不仅达到现代化大生产印刷的技术要求,而且用专用宣纸印制出来的邮票,表面帘纹印清晰,充分保持了宣纸特征。  另据了解,《中国古代书法DD行书》邮票内容分别选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将于5月中旬正式发行,并将作为安徽省展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据新华社)
链接地址:
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更多关于邮界元老郭润康: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郭润康:我是如何爱上集邮的
郭润康:我是如何爱上集邮的
来源:& 作者:
来源:集邮课堂
  郭润康老先生是中国集邮界的泰斗,集邮者的楷模。2017年春,老先生驾鹤西去,巨星陨落,实为中国集邮界的悲痛。本文为郭润康先生发表于湖北集邮的文章,记述了郭先生初涉集邮的缘由和集邮的一生。本号转载以缅怀这位跨世纪的资深集邮家。
  我从1931年14岁时,开始与邮票结缘,可说“一见钟情”,一晃度过了86个年头。那年父亲介绍我到上海五洲大药房蚌埠分店习业,这是一家经营西药的企业,分店很多,业务往来频繁,并常常收到英、德、法、美、荷兰和日本等国药厂寄来的广告或样品,几乎天天有信。我看到上面贴的邮票,花花绿绿,煞是好看,爱美之心,油然而生。由此,引起我的好奇心,乃产生收集的念头,于是就开始积攒这些邮票。
  一件事的发生,总有其原因。
  我能集邮,完全是进入五洲大药房这一机遇,机来运来,到1937年我已集得不同的中外邮票200多枚。
  “七七”事变,南京沦陷,蚌埠告急,全店职工向后撤退。
  1938年初,转辗到了汉口,我也被调入汉口分店,安排我的工作是处理来往信件,这对集邮大有助益。一天,店中同事林良斐来我桌前说,想找几枚邮票。我就将信封拿出来任他挑选,这时我告诉他我也集有邮票一小册,乃相约晚上到宿舍参观。晚间,我将邮册递给他,他从头到尾翻了一下后说,外国邮票按国别贴在一起可以,但中国邮票贴得很乱,如“帆船票”伦敦版、北京新版、老版不分,“中山像”单圈、双圈混贴,并当场指点我区分的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茅塞顿开,才了解到集邮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临别时他指出我邮册中的两枚邮票支援他,我说,我每种只留一枚,重复的就弃了,他概叹说,集邮要集复品,越多越好,可以研究版式、纸质、齿孔、刷色,可以收集不同时期、不同地名的邮戳,更可与人交换,你不懂版式,不懂集复品,数以千计的票品在你眼皮底下溜走了,可惜可惜!
  不久,我又调到广州分店,工作太忙,天天加班,顾不上集邮。
  随着战争发展,我随店转移,经梧州、柳州来到贵阳。贵阳原无分店,于是乃筹设分店,于1939年开张。上海总店为了庆贺新店成立,由上海寄来公司自产药品包裹50件,我负责库房管理,包裹提到库房后,我看到上面贴的都是元数高值票,以10元者为多,每箱约20来枚。想到林君的提示要集复品,开箱后我就将贴邮票的箱盖保存起来,因业务太忙,没能即时洗取。不久,店中收到一枚明信片,一看是上海五洲邮票社来的,上面印出收购旧邮票的价格,如1元×分,2元×分等,令我惊异的是招牌也叫五洲,旧邮票也能卖钱,真是“一片激起千层浪”。于是我抓紧时间将存留的高值邮票都洗取下来,达千枚之多,并与五洲邮票社取得联系。邮社将收购我邮票的款折成一个5000枚的袋票,分成10封寄我,每封500枚,结果只收到8封。过去多年只集得200多枚,现在一下子得到4000枚,真是喜从天降,店中同仁也为我高兴。于是天天晚上忙于整理。一位印刷厂的朋友,还为我印了一百张贴片应用。整理后,还有不少邮票分不清国别,只好放在一边。一天,在贵阳出的报上,看到一则分类小广告,说有“邮票年鉴”出让。何谓邮票年鉴不甚了解,乃按址前往,一位年轻人接待,告之乃父亲遗物,是英国吉本斯邮票目录。我翻了一下,见内容是分国分年介绍各国邮票,甚合我用,购得后随时翻阅,一些不识的邮票也逐步清楚了。
  贵阳青年会办有英文夜校。1942年我报名学习,每晚授两节课,中间休息10分钟,就到小卖部溜达,见框台内陈列邮票出售,主持人惠全安亦集邮,并与歌咏班的邮人彭植榕相识,还遇见青年会公寓中住的老集邮家严澄孚,在交往中又增加了许多邮识。彼此都认为需要扩大交流,乃由惠全安牵头,在青年会大门贴出“征求集邮同好”的告示,欢迎集邮爱好者登记便于交往。几天之后,就有三十多人前来登记。于是由青年会出面柬邀大家于6月28日聚会,在座谈中“青年会集邮组”也同日成立,定每星期天活动一次。几次活动之后,又感到宜与外省邮友扩大交流,乃由我与许庆民、任善震三人发起成立邮会,即呈文向贵州省政府社会处申请成立“金竹邮票会”,旋蒙批复同意,随订于8月23日召开成立大会,9月起开始出版《金竹邮刊》。
  金竹邮票会的成立,使我的集邮进入新的起点。我集邮,从1931年到1942年,刚好是一个十二生肖轮回。前半轮处于朦S阶段,闭门造车。尤如盲人骑瞎马,全不懂集邮的真谛,但乐趣却是无穷。后半轮遇上名家指点,成立邮会加入,广泛与邮人接触,才由入门而登堂入室。使我步入集邮的康庄大道,由自发到自觉的境界。同时在邮友们的劝告下,国人要集国邮,我随后乃改弦易辙,开始专集国邮,当时习称华邮,这样成为我的终生爱好,一步一个脚印,迈步前进,跑步到了百岁。
  回首八十多年来的集邮活动,我总结个人集邮有几件大事:
  1.参加建立集邮组织。如贵阳青年会集邮组、金竹邮票会;贵阳市南明区文化馆业余集邮小组、贵阳集邮研究会、贵阳老年邮友联谊会。与吴鸿钧、任尔勤等为建立贵州省集邮协会奔走呼吁。
  2.主持过两大邮展。一是贵州省文化教育科学展览会,金竹邮票会负责邮展部分,展出邮品56框,于日至15日展出5天。二是中苏邮票展览,共展出新中国邮票和前苏联邮票80框,于日至12月6日,共展14天。其中前苏联邮票未按年份排列,而是分成八项内容陈列,如苏维埃胜利的旗帜,天才的马恩列斯,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等,类似专题集邮。
  3.主编过《金竹邮刊》、《黎明邮刊》、《万寿邮刊》、《邮识》副刊、《南明邮刊》、《贵阳邮刊》。
  4.担任大型集邮辞书编委。有《集邮辞典》、《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
  5.出版过集邮书籍。有《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2册,《郭润康集邮日记》8册。
  6.组编过邮集30余部。主要在基层展出,目的是宣传集邮,倡导集邮。其中,《新开办的邮政快件》邮政历史邮集,两次参加全国邮展作为评审委员类展品展出。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润康去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