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一个老师针对,她非常不喜欢我,我的成绩由全四年级孩子状态下降第三下降到了全班第二十六,现在初二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我的美女老师最新章节列表_我的美女老师最新章节目录_新笔趣阁
& 我的美女老师最新章节列表
刚毕业的大学生秦朝,巧合之下被花瓶砸出桃花劫,竟然在一夜之间被各路美女纠缠。神秘的美女老师,温柔的邻家小妹,妖娆的美女恶魔,野蛮的美女警花。从学生妹,到女上司,到女神……奇遇、夺宝、杀戮、为了生存,一个小保安周旋在这些三界强者之间,将众美女一一揽入怀中!
本人外号慢羊羊~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的美女老师》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的美女老师》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推荐阅读:
《我的美女老师》正文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第十章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三、心理咨询的原则编辑日期: 16:06:28.327&&阅读次数:80&&作者:wangrh&第十章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虽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关键是内因起作用。所以不论是预防还是矫治和调适已存在的心理问题,都应注意从自身的调整和改变入手。这就要求咨询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咨询规矩,即咨询原则。有关专著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列出了很多,如交友原则、启发性原则、自助性原则、信赖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保密性原则等。在这方面,岳晓东博士在他所写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中使用了一段很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特点:
“心理咨询之所以会给人‘登天的感觉’,就在于: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非见不得人的事情;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可逾越的;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心理咨询使入学会多听少言,而非少听多言。”在此,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领悟心理咨询的实质,我们结合一些案例,重点说明交友、共情和自助三项原则。(一)指导与交友——交友原则交友原则是指咨询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及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朋友式的关系。这是贯穿咨询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第一步,是咨询成功的基础。来访者求助时一方面他满怀特殊的期望,试图把咨询者当成“救世主”来解决他所有的困惑,而另一方面则又在质疑观察,内心紧张不安,羞于或难于表达。这时咨询员应创设一种亲密和谐的良性互动氛围,使来访者由紧张到松弛,由怀疑到信任,并逐渐产生一种亲近感,将咨访关系继续发展下去。比如案例《她终于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中的第一次交谈摘要:A:我想和您聊聊行吗?B:欢迎,你请坐。(直角侧位相对而会,使之产生一种亲近感)A:(坐下后低头不语)(这时咨询者应给予目光上的积极关注。)B:今天你来,我很高兴,表明你对我的信任、真诚、关心和友好。我愿意与你交个朋友。(用善意的目光注视着A)A:(还是沉默不语)(看来有顾虑或是难于表达)B:看来,你一定是有为难的事需要我帮你(停顿,体谅来访者,运用“开放式”的发问,并注意对方的语言反应)。你看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A:(两眼含泪,慢慢抬起头来)我觉得人活着真没劲。B:有些事使你心烦,如果是我,也会同你一样,你(设身处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进一步引导来访者,使对方的思维不停在原来的水平上)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事对你伤害这么大?由上可见,与来访者初始交谈时,1.要热情接待,充满鼓励与支持,但时间不要太长。2.要给予对方以信任感。3.要把来访者作为一个人,无条件的给予积极的关注。其中包括使用善意目光的注视,对来访者的沉默要仔细观察,耐心地等待,注意“启发”的运用。4.要坦诚纯正,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5.当正式谈话开始以后要尽量运用“开放式”的谈话(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等开放式发问)不断运用“应答”、“点头”、“赞许”、“同情”的神态不断鼓励来访者畅所欲言,要耐心倾听来访者的诉说,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6.在交谈中要有意识地留意自己和对方的言语行为的习惯。(如用相近的声调谈话,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不时点头,表情生动,时有微笑,不时有辅助手势。相反不应出现诸如打哈欠、令人不快的声调、不看被帮助者、皱眉、闭眼、阴沉着脸、手指指戳戳心不在焉的姿势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来访者亲身体验到咨询者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者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以未能建立的一种令人满意的咨访关系。正如美国学校咨询专家拉斯说:“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坦率、信任的关系,是咨询过程中头等重要的事情,&#8943;&#8943;是有效咨询的前提条件。”(二)理解与共情——共情原则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共情原则,我们先看一段咨询交谈中的对话摘要:来:我觉得人活着真没劲(说着用面巾擦泪)。咨:有的事使你心烦,如果是我,也会同你一样,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事对你伤害这么大。&#8943;&#8943;来: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师大毕业的吗?(带着气愤的口吻)咨:唤!看来你很在乎F老师对你的评价。那怕是批评你几句,你也是可以接受的,对吗?来:对!对!对!他心目中就是这么没人。所以渐渐地我对课代表的工作就泄气了。开始对F老师进行回避,后来,只要见到他我就烦他。&#8943;&#8943;来:是呀,学习成绩几乎是我的生命(她的嘴角在略略颤抖)F老师这么不重视我的成绩,我并不十分在乎他对我的表扬,就是批评我几句,我也觉得他心目中有我,我感到有人在关心我,爱护我。(说着痛哭起来)咨:(递给她面巾纸)人需要爱需要关怀,这是人的本能反映,是很正常的事,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8943;&#8943;来:(她哭得更厉害了,我又递给她面巾纸,她慢慢地抬起头来,抽泣着说)实在对不起您。咨:没关系,你哭吧,哭也是情绪的一种发泄形式。(我抚摸着她的头)来:(她抿着嘴,擦去脸上的泪水)这些事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我都不会说的,只有在您这儿,说说就痛快多了&#8943;&#8943;咨:只要你觉得痛快,你就说吧&#8943;&#8943;看过以上的对话摘要,我们再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共情,以及有关共情的其他问题。共情有时也称之为共感,这个词的中文有多种译法,如共感、同感、同理心、移情、同情、投情、拟情、神入等。对于它的定义一些专家学者虽说法不一,但通常还是接受罗杰斯以人为本的观点。按罗杰斯的看法,“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68)马建青教授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帮助我们加深对共情含义的理解,即“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简而言之,共情是指设身处地的意思”。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共情就是咨询员不仅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个人精神领域,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而且对来访者所处的境况要达到心领神会。并将对方的感觉和内容表达出来,告诉对方,对其进行帮助。共情的内涵包含同情的成分,但它与平常出现的“同情”是两个方面的概念,“同情”涉及到物质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抚慰,带有怜悯和俯就的含义,它不一定含有对来访者的各种感受进行换位似的理解和体验。1.运用共情的意义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咨询和治疗成功的一半,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首要条件。它在咨询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咨询者以好像是来访者一样的身份去理解对方,同时又不忘自己只好像对方而绝非真的是对方,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一种人格的尊重,善解人意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畅所欲言。(2)由于运用共情式的理解,从客观上向来访者提供了情感宣泄和释放的机会,使其感到自己被对方接纳而产生愉悦和满足,从而使友好的咨询关系得以健康的发展。(3)由于共情,促使咨询者不断地启发鼓励来访者既要多关注自己的光明面,也要更多地立足于自身的潜能和价值,促进来访者的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从而增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4)共情对于一些情感饥渴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2.共情反应水平咨询者不仅要耐心地去体验来访者的知觉、情感、思维,还要善于通过目光、身体语言和言语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对方。然而在实际的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由于咨询者本身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等不尽相同,对共情的表达也会有层次上的差异。这反应了不同层次的共情质量,并会导致不同的咨询效果。关于共情的反应水平,许多学者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美国心理学家伊根把共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初级共情”,这与罗杰斯关于共情的观点和基本的会谈技术有关;第二种是所谓“高级的准确的共情”,这对治疗有较高的要求,如去影响来访者。下面我们可举例说明这两种共情反应的差别:一位高三女生来访,据自诉获知她是政治课代表,本科的成绩一直在全班的前三名,这次月考成绩突然下降到第二十六名。可是这位政治课老师(年轻,男)一直没有找她谈话,她感到孤独、痛苦。(初级共情的反应)咨:&#8943;&#8943;你的成绩下降了,老师没有找你谈话,我很理解你这种心情。(分析:在初级共情的水平上,咨询者体验到了事情发生时的情绪,但反应的只是以自身的参照体系而进行的。在初级共情反应中,咨询者主要运用释意技巧,对来访者的感受作反应,不增加任何个人的东西。)(高级的准确共情的反应)咨:你的课代表工作和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这次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老师又没有找你谈话,你认为老师心中没有你的位置,因此感到孤独、心烦、痛苦。如果老师批评你几句,你反而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你,要是我也可能会这样的。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对你伤害很大?(分析:在高级的准确的共情水平上,咨询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表明了自己内心世界,并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使对方的思维不是一般地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在高级有共情反应中,咨询者用倾听、自我揭示(揭示来访者下面语言倾向)、解释和暗示、指导等有影响力的技巧,但要用得适时、适人、适地、适度。3.准确把握要领,正确使用共情(1)转换角度,走出自己的参照体系,站在对方的位置和处境去尝试对方的喜、怒、乐、愁、恐、惊,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咨询员要尽量地排除自己的价值观、人格特点和兴趣等。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等等,用以提高共情水平。(2)能进能出,出入自由,角色认定恰到好处。一个成功的咨询员他既能用他(她)的知觉、思维、体验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又能带着从他(她)的心里知觉到的东西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进行清理、辨别,再进入,再出来,反复进行,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体验来访者的内心。在表达共情对应时要适时、适人、适地、适度,做到恰到好处。(3)运用身态语(如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等,和言语表达的方式对来访者的问题表示关注(参见案例)。在运用高级共情反应时要留有余地,常用一些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例如:咨:这么说F老师对你误解了是吗?访:是这样的。咨:嗯,那你能不能更清楚地告诉我,F老师怎样误解你的?以上几点是我们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有关此方面的具体内容,有许多专业书籍可供大家参考,在此不一一赘述。(三)助人自助——自助原则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精髓所在。因为它指明了咨询的目标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而是要从根本上帮助一个人充分发展,提高适应水平。下面的案例也许能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案例:《她终于走出了心灵创伤的深渊》“来访者A,女,18岁,高三文科班学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较好,从高一起,她一直担任班级政治课代表,工作积极,自进入高三以后,她渐渐变得郁郁寡欢,显得心事重重,愁眉苦脸。她自诉:内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疲乏无力,常常感到不顺心,做任何事都没兴趣,缺乏信心,头疼失眠,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特别是政治课的成绩由原来全班第一下降到第二十六名。她曾一度努力克制自己,但思想一直集中不起来,上医院治疗无效,A很苦恼。为此,到咨询室求助。”依据上述症状,咨询者运用咨询心理学理论启发来访者A。首先,咨询者毫无偏见地关爱A,引导A对自己的症状进行剖析。在初始谈话中,A认为“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课老师F不关注她,因为她的政治课考试成绩由原先全班第一下降到第二十六名,连同学都感到很惊奇,A满以为F老师要找她谈话,哪怕是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她倒觉得老师在爱护她,心目中有她。然而,F老师并没有理会A,甚至A以课代表的身份有意去接近F老师时,F老师也毫不问及此事。于是,A认为F老师不关注她,心目中没有A的位置。这时,咨询者又运用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的理论开导A,使A认识到人需要爱、需要关怀、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关注别人,这都是人的本质反映,是正常的。但A为什么十分在意F老师的关注甚至发生心理困扰呢?于是,咨询员又采用精神分析法进一步帮助A进行分析。在谈话中,A痛苦地诉说幼时的生活体验,父亲三次离异,姑姑是躁狂症患者,奶奶患神经官能症,她从小就一直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今年A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但仍和爷爷同睡在一张床上,她感到很别扭,她需要倾诉,需要爱和关注&#8943;&#8943;(下面是咨询者在交谈过程中的部分对话摘要)B:那你的亲妈呢?是过世了还是离婚了?A:不知道,我从来也没见过我亲妈,也不知道我亲妈是谁,他们谁也不告诉我。B:那你怎么知道现在的妈不是你的亲妈呢?A:小时候,我从他们的结婚照上发现的。为此事,我心里一直很伤心。B:噢,你从小就同你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和姑姑都有病,姑姑因与你奶奶不和,不能与你亲密交往,你心里的苦闷没处倾诉,你很伤心。对于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是十分同情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你感到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吗?A:(略加思考后)我觉得我没有安全感,没有人保护我、关注我,惟独姑姑与我好但她有病,姑奶奶喜欢我,她又不能来,没有人和我说知心话。妈妈对我来说是一种神秘的梦。我常梦见妈妈把我搂在怀里。
想到,我在F老师的眼里就这么没有位置。现在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我真没有出路了。&#8943;&#8943;接着,咨询者又根据认知疗法的理论,使来访者领悟到:“一个人的心理冲突和烦恼不仅受外界环境其中包括童年经历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这个人对心理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心理困难适应能力。”咨询者继续启发道:“这么说,F老师还是引起你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了?”A:当然不是了!(笑了)我也有我的不足,比如说,因性格上的弱点,以及我对人际关系的消极态度(猜疑、嫉妒、畏惧、对人不信任、自卑等),导致我慢性的焦虑和抑郁。并且,用我的情绪好坏作为衡量F老师的标准,用我多年来的心理饥饿去苛求F老师,这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班主任曾多次给我做工作,说F老师认为我是个好学生,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为了维护我的自尊,他不找我,但我却听不进去,反而误解了F老师。这次和您交谈后,我明白了我心理苦闷的真正根源(她笑着用手撩了一下额前的头发),老师您能相信我吗?我会改变现在的一切的。B:我非常相信你。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A:个人的感觉非常良好。B:你的悟性真好,小精灵。(我抚摸着她的手)A:(她站起身来)我以后还要来找您,因为您永远是我的朋友嘛!B:欢迎你。来访者事后又来过几次,目标是进行心理训练:1.自我调适训练。①自我暗示调节法;②自我催眠调节法;③注意转换调节法。2.认知领悟训练。3.升学辅导训练。并配合治疗方法,特别是以结构家庭疗法为主的社会支持疗法。结果,来访者以527分的好成绩被某市财经学院录取。综上所述,自助原则是指咨询者运有咨询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导来访者尽量挖掘自身的成长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来自我发掘、自我领悟、自我激励、自我探究、自我支持。因此,心理咨询自助原则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帮助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似乎是他自己在帮助他自己;它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不教训他人而是开导他人,帮助人决策而不是替人决策”。(69)助人自助,把人还给他自己,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最高境界。分析与思考1.应怎样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与作用?心理咨询与一般的劝说、开导有哪些不同?2.怎样理解心理咨询的有关原则?这些原则对学校教育有何借鉴意义?3.写出一个完整的咨询案例。[注释](65)《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马建青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66)Murgatrds,1985,见钟友彬《现代心理咨询》,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版,第126页(67)《心理咨询和行为治疗》,张伯源,团结出版社出版,第25页(68)《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5页(69)《登天的感觉》,岳晓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0页主要参考资料《给教师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教育心理学》,[美]J.M.索里C.W.特尔福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教育心理学》,[日]大桥正夫著,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课堂教育心理学》,[美]H.C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美国教育基础》,[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心理学》,张焕庭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儿童辅导与咨询——理论与技术》,黄月霞,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修订版《人际心理学》,王承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学习论》,[美]G.H.鲍尔E.K希尔加德,邵瑞珍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版《现代教育原理》,厉以贤,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个性心理学》,高玉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心理学大辞典》,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心理卫生》,王效道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心理卫生学》,马建青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人际交往心理学》,高玉祥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现代教师论》,孟育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学校心理卫生学》,陈家麟,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心理养生之道》,李耀庭、乐国安编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年版《教师学》,臧乐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社会角色论》,丁水木、张绪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金盛华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矫正人生——心理治疗学》,温泉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当代心理卫生》,陈学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教育社会心理学》,时蓉华、任国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燕国材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走向成熟》,孟育群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董奇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学校心理教育》,陈家麟,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冲出压抑——心理自我调节术》,乐国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教育心理学》,杨孟萍主编,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教师心理训练》,李建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情境教育学》,傅道春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情境心理学》,傅道春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贾晓波,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创造力心理学》,俞国良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心理教育》,申荷永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登天的感觉》,岳晓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颜世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郑雪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教师心理学》,周国涛等著,警官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庄锦英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教育危机报告》,黄白兰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教育:我们有话要说》,杨东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德育忧思》,陈会昌,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用心疗心》,(台湾)游乾桂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教师心理卫生》,(台湾)王以仁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编著,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 &&
版权所有:镇江市实验小学
技术支持:镇江鼎峰技术信息有限公司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看;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3.根据预估,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确定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下学期成绩下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