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放置环境变化和天数的变化

铁齿钢牙护碧水蓝天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_十一版_金华日报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铁齿钢牙护碧水蓝天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我市发布《2015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提示: 在6月5日第45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向社会发布了《2015年度金华市环境状
在6月5日第45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向社会发布了《2015年度金华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并通报了我市今年1至4月环境状况和近期生态环保重点工作。
2015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公众满意度提高17.7%
根据《公报》,去年我市再捧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位;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污染物减排任务;生态环保执法力度进入全省前三;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较2014年提高17.7%,实现两连升。
市界出境断面全部Ⅲ类,县(市)交接断面、地表水断面全面消灭劣Ⅴ类
全市10个市界出境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20个县(市)交接断面,达Ⅲ类水质标准17个,占8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16个省控断面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其中优于Ⅲ类断面10个,同比增加31.3个百分点;42个地表水断面中,优于Ⅲ类断面28个、占比66.7%、同比增加6个,Ⅳ类水质断面13个、占30.9%、同比减少1个;Ⅴ类断面1个、占比2.4%、同比减少3个;无劣Ⅴ类断面,同比减少2个;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II类。
空气PM2.5浓度下降15.7%,优良率上升8.6%,酸雨率下降13.8%
全市8个城市Ⅰ、Ⅱ级空气质量天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在70%以上,其中磐安县达到94.6%。金华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64天,占73.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2014年增加了29天;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54ug/m3,同比下降15.7%,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排在全省前两名。8个县级以上城市降水pH值在3.06~7.61之间,平均为5.08、同比上升0.08,酸雨率范围28.3%~94.5%之间,平均为57.8 %、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9.51%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38.13万吨,往年贮存量4.4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230.21万吨,处置11.14万吨,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到99.51%。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6.26万吨,利用和处置14.76万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90.77%。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6521.75吨,集中收集、处置6521.75吨,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区域环境噪声下降1.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下降0.8分贝
我市城市声环境总体质量好于2014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3分贝,较2014年下降了1.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5.8分贝,较2014年下降了0.8分贝。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仍是影响我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
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分别上升2.3%和5.6%
全市开展监督性监测的省控以上废水重点源54家,总体达标率为93.4%,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2.3个百分点。全市开展监督性监测的省控以上废气重点污染源13家,总体达标率为98.1%,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5.6个百分点。
辐射源持证率、收贮率,辐射纠纷处置率均为100%
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辐射安全事故。核、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63份,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和射线装置单位持证率100%;及时送贮废、旧放射源35枚,收贮率100%;全年共调处24起电磁辐射信访纠纷,处置率100%。
下一步:打好环境整治四套组合拳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目标,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空间、总量、项目三大管控为抓手,以体制改革为契机,重点打好环境整治四套组合拳,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加快好转、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能力建设明显提升,力保G20峰会期间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力护金华天蓝水清土净。
进一步深化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
治水战役。实施&一二八三&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大机制&、实施&八项工程&、落实&三项保障&:&一个目标&即&全面提水质、实现可游泳&,到2016年底,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流域基本实现可游泳目标。&两大机制&即深化推进&河长制&,全面加强基层治水;创新流域考核机制,实施水质奖惩补偿。&八大工程&即&清三河&巩固提升工程、排污口集中整治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四率&提升工程、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工程、农村&双治&扩面提升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深度治理工程、地方特色行业整治提升工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三项保障&即项目保障、政策保障、执法保障。
治气战役。主要针对八个方面,开展八项行动:针对燃煤污染的控煤减煤行动、针对扬尘污染的降尘抑尘行动、针对工业废气的治污减排行动、针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车治堵行动、针对农村、农业废气的农村废气治理行动、针对大气污染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针对外来输入的生态屏障行动和G20峰会会期管控行动。
治土战役。深化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加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力度,推广重金属污染物源头削减和综合治理技术;实行最严格的危废全过程监管,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推行污染企业原址土地收储和流转的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推进污泥处理处置,积极探索污泥处置监管体系,切实提高污泥处置率。
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体系能力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鉴定评估等机制;探索&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取代项目环评机制,积极扩大实施备案制和豁免制的范围。
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深化生态市建设,扩大生态创建的覆盖面;着力抓好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规划,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创建,广泛开展学校、企业、医院、村居等领域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
深化生态环保宣传体系建设。丰富宣传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手段,真正使环保宣传深入人心;拓展宣传阵地,积极占领网络、微信等新兴主流平台,同时拓展中小学课堂、社区、街道、宣传街、宣传橱窗等阵地;把握宣传重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引导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环保工作。
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系统编制全市&智慧环保&建设工作计划,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系统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智慧环保&体系,力争经过3至5年建成&一个中心,两个门户,三大保障体系,六大平台,九个应用系统(重点工程)&的&12369&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环境数据的深度利用,污染治理的智能决策。
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要素分配制度
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制。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划,严守生态红线,落实差别化管控措施、负面清单制度和激励约束政策,研究、制定和出台生态补偿、环境管控等政策机制,严格按照六类准入区进行环境空间管制。
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同管理;全面建立排污权基本账户,严格限定新增排污总量;加强排污总量调控,限制产生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建设;在现有指标基础上,探索实施总磷、VOCs等新增指标总量控制。
加强建设项目管控。严格项目审批,严把准入关,提高落地项目质量;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做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加大对委托下放审批事项的监管、评估、督查和纠正,确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完善资源要素约束机制。强化&三三制&评价考核,落实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应用,积极推进刷卡排污;加强主要污染物指标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减排交易,优化资源配置。
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建设。全面落实《浙江省网格化环境监管指导意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推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网格体系;健全乡镇基层环保机构建设,逐级压实网格责任。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制定全市环保督查方案,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深入开展&雷霆斩污&等系列联合执法行动,围绕治水、治气、G20峰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完善环境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开曝光,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强化环境风险点、责任点、敏感点监管,完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监管到位;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专业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推广&移动执法系统&和&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等系统应用,提高环境执法机动性,提升效能;规范现场执法、案件办理、排污收费、信访处置等工作流程,提升依法执政能力;推进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工程项目的建设,继续抓好PM2.5源解析工作,提高环境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环境质量持续转好
根据市环保局通报,今年1-4月我市水质改善明显:市界10个出境断面自动数据均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达标率为100%。全市20个县(市)交接断面,I~Ⅲ类断面20个,占100%,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无Ⅳ类、Ⅴ类、劣Ⅴ类断面,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个;全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全市42个地表水断面,I~Ⅲ类断面41个,占97.6%,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9个;Ⅳ类水质断面1个,占2.4%,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个;无Ⅴ类、劣Ⅴ类断面,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个。
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区PM2.5浓度为60ug/m3、同比下降4.8%,比2013年同期下降21.1%;AQI指数优良天数比例为71.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提高11.8个百分点。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图文】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冶金,钢铁,环境因素,危险源,办事,培新
大小:60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硅铁厂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硅铁,环境,影响,经济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环境影响,硅铁厂,有限公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硅铁厂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2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大纲版)第6单元: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2012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大纲版)第6单元: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56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备用习题 第23讲 │ 备用习题 第23讲 │ 备用习题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对含硫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备用习题 第22讲 │ 备用习题 第22讲 │ 备用习题 第22讲 │ 备用习题 第22讲 │ 备用习题 第23讲 │ 硫酸工业与环境保护
第23讲 硫酸工业与环境保护
编读互动 第23讲 │ 编读互动 考点整合 第23讲 │ 考点整合 第23讲 │ 考点整合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对化工生产流程与原理的考查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对化学与环保知识的考查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3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备用习题 第21讲 │ 备用习题 第21讲 │ 备用习题 第21讲 │ 备用习题 第22讲 │ 硫酸与重要的硫酸盐 第22讲 硫酸与重要的硫酸盐
编读互动 第22讲 │ 编读互动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对硫酸性质的考查
第22讲 │ 考点整合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SO42-检验方法的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2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备用习题 第20讲 │ 备用习题 第20讲 │ 备用习题 第20讲 │ 备用习题 第21讲 │ 描述正四价硫的化合物 第21讲 正四价硫的化合物 编读互动 第21讲 │ 编读互动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第21讲 │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常用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有关正四价硫化合物性质的考查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21讲 │ 要点探究 第六单元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第六单元 │ 考纲要求 知识框架 第六单元 │ 知识框架 第六单元 │ 知识框架 第六单元 │ 知识框架 第六单元 │ 知识框架 复习策略 第六单元 │ 复习策略 第六单元 │ 复习策略 使用建议 第六单元 │ 使用建议 第20讲 │ 氧族元素
第20讲 氧族元素
编读互动 第20讲 │ 编读互动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第20讲 │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关于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考查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氧、臭氧和过氧化氢性质的考查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对硫性质的考查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1.了解O、S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
3.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4.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5.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6.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本单元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主要为: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臭氧、过氧化物、环境保护知识。
2.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硫、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浓硫酸的氧化还原表现。
3.以框图推断题形式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4.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等。
所以复习时,要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作指导。
1.要理解氧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以考纲要求为指导,重点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特别是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要熟记,为解决相关的框图推断题打好基础。
3.联系酸雨等现象,对臭氧、过氧化氢等有关物质以及硫酸生产的化工原理及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知识进行比较到位的了解,以应对STSE题目。
本单元包括的知识有: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氧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多步反应的计算;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本单元复习时注意:①以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为指导,将氧族元素及化合物与卤素对比复习,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②抓住浓硫酸“三性”是源自H2SO4分子而非SO这一实质,正确理解浓H2SO4的性质;③强化本单元方程式的书写,找出多步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巩固多步反应关系的计算方法——关系式法和元素守恒法。④结合工业、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⑤精讲精练典型题,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7学时完成,其中3学时用于课堂上互动式完成20~23讲,2学时进行习题作业讲评,2学时测评。
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思想在复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重点体现,这一思想同样指导氧族元素的复习。本讲的主要内容为:氧族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S、O的单质的性质,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本讲知识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主要考查氧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H2O2的氧化性、S的弱还原性和弱氧化性。
本讲以表格对比基础知识,以例题对高考热点进行详解,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要求他们完成后边的巩固练习。
重点要掌握H2O2的结构和性质,对O3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氧____________ 硫____________ 硒____________
碲____________ 钋____________
二、氧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氧族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次外层除O为2个,S为8个外,其余均为18个电子。除氧通常呈现-2价,硫、硒、碲均有可变价:-2价、+4价和+6价。都能与多数金属反应。
氧化物有两种,O2和O3,其对应的水化物为含氧酸,均有酸的通性。
氧化物   SO2  SeO2  TeO2  SO3  SeO3  TeO3
对应水化物
硒、碲跟硫一样,都能跟氢生成气态的氢化物H2:H2S、H2Se和H2Te,其水溶液都显酸性,除H2O外,氢化物都有恶臭味,有毒,溶于水形成无氧酸,具有还原性。
2.递变规律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依次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使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________,而失电子的能力逐渐________。
表现在性质上的递变规律是:
单质的颜色由无色、淡黄、浅灰至呈银白色。状态由气态到固态,熔、沸点也依次升高。元素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单质的氧化性依次________,含氧酸的酸性依次________,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________,还原性________。
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Fe+S______ 2Fe+3Cl2_________
2Cu+S________ Cu+Cl2________
同周期原子半径:____族>____族
同周期非金属性:____族<____族
三、O2和O3
颜色 无色 气态——淡蓝色
气味 无 刺激性特殊臭味
水溶性 O2<O3
密度 O2<O3
氧化性 强(不易氧化Ag、Hg等) 极强(O3+2KI+H2O===2KOH+
(易氧化Ag、Hg等不活泼金属)
漂白性 无 有(作消毒剂和脱色剂)
稳定性 O2>O3
相互关系 同素异形体
辨证认识O3的作用
①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是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②空气中O3含量并非多多益善:微量能令人振奋,超量能危害人体及动植物。
四、H2O和H2O2
电子式 H H H
化学键 极性键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稳定性 稳定
2H2O2H2↑+O2↑ 不稳定
2H2O22H2O+O2↑
氧化性 较弱(遇强还原剂反应),氧元素为-2价2Na+2H2O===2NaOH+H2↑ 较强 (遇还原剂反应),氧元素为-1价SO2+H2O2===H2SO4(比较:SO2+H2O??H2SO3)
还原性 较弱(遇极强氧化剂反应),2F2+2H2O===4HF+O2 较强[能被强氧化剂如KMnO4(H+)等所氧化],2MnO+5H2O2+6H+===2Mn2++5O2↑+8H2O
作用 饮用、作溶剂等 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
例1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下列关于氧族元素(Po除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除O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B.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例1 B 同一主族的元素,随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的掌握。学生只有在掌握各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后,此类题才能准确得出答案。氧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熔、沸点升高。
 下列关于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硒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eO2,和Na反应生成Na2Se
B.硒化氢有恶臭味,有毒,比硫化氢易分解
C.硒化氢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亚硒酸(H2SeO3)是一种弱酸
变式题 C 硒与硫同族,有相似性,S燃烧生成SO2,与钠反应生成Na2S,故A选项正确;H2S可燃烧,C选项错误;但同时也有递变性,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故H2Se比H2S易分解,B选项正确;H2SO3是中强酸,故H2SeO3是弱酸,D选项正确。
O2 O3 H2O2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淡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无色黏稠液体
化学性质  氧化性,常温下氧化Na、Mg、Al等活泼金属  强氧化性,常温下氧化Cu、Ag、Hg等不活泼金属  氧化性、还原性、弱酸性
用 途  助燃、呼吸  脱色剂、消毒剂  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
例2 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例2 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蓝色)
验证不稳定性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溶液变浑浊或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解析] Ⅰ.(1)仪器的选用根据题意应该选用容量瓶。(2)残缺方程式配平首先确定缺什么,分析可知缺的是O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3)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有一部分溶液占据了气泡的体积,并没有滴入锥形瓶,则测定结果偏高。
Ⅱ.(1)验证氧化性,选用具有还原性的饱和硫化氢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或者选用有还原性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有碘单质生成,溶液变蓝色。(2)验证不稳定性,可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氧气生成;或者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点评] 本题将过氧化氢在氧化还原方面的性质与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结合进行综合应用的考查,是非常好的学科内综合题。
 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H2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高空中的O3层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变式题 A 同位素针对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素异形体针对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1.硫的物理性质
(1)硫为黄色固体,俗称硫黄。
(2)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
2.硫的化学性质
硫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能获得2个电子而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又因硫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而使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为+4或+6价,故硫又具有较弱的还原性。硫通常以弱氧化性为主。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①Cl2与Fe、Cu反应生成FeCl3、CuCl2,而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
Cl2与H2见光可反应发生爆炸,H2可在Cl2中燃烧,H2与Cl2极易化合,HCl很稳定。S蒸气与H2加热才化合,H2S不稳定。
Cl2通入H2S溶液中会置换出S,即Cl2+H2S=S↓+2HCl。
酸性:HClO4(最强酸)>H2SO4(强酸)。
例3 为了证明铁与硫反应的产物是亚铁的化合物,如图20-1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的一部分(已知3S+6KOH2K2S+K2SO3+3H2O)。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粉末A中硫粉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在“惰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操作是用烧热的玻璃棒点燃混合粉末,反应即可持续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改用加入__________。
(5)操作稀硫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证明产物中铁的价态,对D溶液的实验操作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
例3 (1)防止因铁粉过量而使滤渣C中含有的铁粉与H2SO4反应,生成Fe2+干扰实验 (2)防止环境中的O2参与反应 (3)硫和铁粉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除去混合物中的硫粉 CS2
(5)防止稀H2SO4中溶解的O2将Fe2+氧化成Fe3+
(6)加入煮沸的KSCN溶液,看是否变为红色溶液
[解析] 铁与硫反应生成FeS,若铁过量,加酸时Fe与H+反应生成Fe2+,故S需过量。在空气中加热,O2与Fe和S反应影响实验,所以必须在惰性环境下进行。KOH可除硫,CS2可溶解未反应的硫。由于Fe2+易被氧化为Fe3+,所以酸必须煮沸,用除去O2的KSCN溶液检验铁的价态。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FeS、S的性质,实验操作,反应热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此题为综合性较强的例题。集化学反应、实验、新信息于一题,需学生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及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判断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氢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变浑浊
B.常温下Hg不与O2反应而与硫粉反应
C.F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而与硫反应生成FeS
D.氧的游离态大量存在于空气中,而硫的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火山口喷口处
变式题 AC 思维的关键就是哪些事实可作为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据。应熟练掌握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根据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具体表现: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及生成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使同种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多少等。
1.臭氧(O3)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反应为:KI+O3+H2O―→KOH+I2+O2(未配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O3在反应中被氧化成O2
B.O3的氧化能力大于O2
C.在反应中1 mol O3得到2 mol电子
D.反应中氧化产物O2与还原产物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解析] C 反应方程式配平后为:2KI+O3+H2O===2KOH+I2+O2,显然,O3是氧化剂,它的还原产物为KOH;KI是还原剂,它的氧化产物为I2。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由O3→O2生成过程中化合价未变,因而不能根据上述反应判断O3和O2氧化性的强弱)。所以A、B、D均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解析] D 硫是一种黄色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2,SO2被氧气氧化为SO3必须是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3.[2011·临沂模拟]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的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新型氧分子,这种新型氧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其具体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下列对该新型氧分子的性质、用途等预测错误的是(  )
A.可用作更强力的火箭推进氧化剂
B.其熔沸点比O2更高
C.是O2的同素异形体,属分子晶体
D.它的摩尔质量为64 g
[解析] D 该新型氧分子由四个氧原子构成,氧单质分子中氧原子数目增多,氧化性增强,A正确。O4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2,其熔沸点比O2更高。O2、O3、O4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C正确。O4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D不正确。
高考对SO2的考查主要集中在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其特性——漂白性,与CO2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高考中对这方面知识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实验题形式出现。
本讲知识有:SO2、H2SO3、亚硫酸盐的性质,SO2、CO2的鉴别,SO的检验。中学化学中所学过的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
本讲知识高考主要考查CO2与SO2的检验,SO2与SO的还原性(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CO2、SO2气体中杂质除去等知识。在复习本讲时,应抓住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实质——SO2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进行,以及又有漂白性和S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特点,对热点知识认真探究、举一反三,做好课时作业练习。
一、比较SO2与CO2、SO3
SO2 CO2 SO3
主要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无色、无气味气体,能溶于水(1∶1) 标况下,无色固体,熔点(16.8 ℃)
与H2O反应 SO2+H2OH2SO3(中强酸) CO2+H2OH2CO3(弱酸) SO3+H2O===H2SO4 (强酸)
SO2 CO2 SO3
SO3+Ca(OH)2===CaSO4+H2O
氧化性 SO2+2H2S=3S↓+2H2O(SO2通入氢硫酸中) CO2+2Mg2MgO+C CO2+C2CO
与Na2O2作用
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 形成酸雨 产生温室效应
既能使品红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使品红褪色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O2+SO2===Na2SO4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SO3==2Na2SO4+O2
注:SO2与CO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将SO2通入________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将CO2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
看能否使其变________,足量时再变________。
当气体中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气体中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通过________溶液(检验SO2________________)。在检验CO2是否存在时,不能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SO2,因为NaHCO3与SO2反应也会产生CO2。
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澄清石灰水
除去SO2,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酸性KMnO4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
是否被除尽
二、常见具有漂白性物质的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HClO、O3、H2O2 、Na2O2 SO2 木炭
原理 将有机色素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机色素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HClO、O3、H2O2 、Na2O2 SO2 木炭
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品红褪色不显红色紫色石蕊先变红随即褪色 品红褪色红色紫色石蕊红色 褪色
无机有色物作用实例 均不褪色 均褪色 褪色
【思考】 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SO2+Cl2+2H2O===H2SO4+2HCl。
三、SO2、H2SO3、SO的还原性
SO2、H2SO3、SO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且还原能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在:
1.跟O2反应
2SO2+O22SO3
2H2SO3+O2===2H2SO4(缓慢)
2SO+O2===2SO(迅速)
亚硫酸盐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应密封保存。
SO>H2SO3>SO2
2.跟卤水反应(X2,X为Cl、Br、I)
SO2+X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3+X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X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2HX
H2SO4+2HX
SO+2X-+2H+
氯水、漂粉精、O3、H2O2、Na2O2、SO2、活性炭等都具有漂白性,是常用的漂白剂。
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SO2漂白是由于它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氯水、Ca(ClO)2、O3、H2O2、Na2O2的漂白性都是基于它们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漂白剂不一定都是消毒剂。
既是漂白剂又是消毒剂的有:氯气、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后两者本身是强氧化剂;前两者遇水或水和二氧化碳时,能生成强氧化剂(HClO)。所以它们能使某些染料或许多有机色质被氧化而褪色。即它们的漂白原理是由于它们的强氧化性。正因它们有强氧化性,才使得它们都可用来杀菌消毒。
此外,二氧化硫也可用于漂白和消毒。不过它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能和许多有机染料发生反应,而生成无色的化合物。
过氧化钠也可作漂白剂,是因遇水或稀酸后能生成过氧化氢。但它不能作消毒剂,原因是在生成过氧化氢的同时,还生成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
非氧化性消毒剂,一般没有漂白作用。如:浓盐水、酒精等。
总之,物质的强氧化性常与漂白和消毒联系在一起,但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能作漂白剂和消毒剂。如:浓硫酸、浓硝酸等。
例1 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几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认无色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SO2。
方案甲:褪色浑浊
方案乙:褪色浑浊
方案丙:红色变浅浑浊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解析] 评价实验方案是否严密,关键看根据该方案进行的操作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可采用“顺推法”或“逆推法”,注意思维的严密性。
[点评] CO2与SO2具有相似性,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SO2区别于CO2的性质是其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溴水等褪色。在除去SO2后用澄清石灰水即可检验CO2的存在。
例1 方案甲不严密,可使KMnO4(H+)溶液褪色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SO2;方案乙不严密,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一定是SO2;方案丙严密,足量的品红既可以用来检验SO2,又可将SO2全部吸收,避免对检验CO2造成干扰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21-1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变式题 (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的品红 SO2与品红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受热恢复原色
[解析] 题设情境有三大特点:①反应装置由常见的“开放型”到了“封闭型”;②溶液颜色由常见的“静态稳定型”到了“动态变化型”;③溶液成分由常见的“单一溶质型”到了“多种溶质型”。根据这些情境特点,进行思维发散。
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试管口上套有气球,说明加热时溶液中会有气体逸出,则使“红色溶液”的范围缩小——溶有酸性气体的石蕊溶液或溶有碱性气体的酚酞溶液,而前者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不符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的条件,结论只有稀氨水和酚酞。
由无色溶液气体+溶液变红气体+溶液无色,联想无色溶液虽多,但加热后放出气体且溶液变红的不多,又冷却后该气体可使红色溶液褪色——显然该气体有漂白作用,并是一可逆过程,符合条件的无色溶液只能是SO2漂白过的品红溶液。
【知识小结】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分析
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红色变浅  氨气逸出后,溶液中c(OH-)下降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红色变浅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c(OH-)降低
 滴有石蕊的CO2(或SO2)溶液 红色变紫色(不变浅) 气体逸出后,c(H+)降低
 滴有甲基橙的CO2(或SO2)溶液 红色变橙色或黄色 气体逸出后,c(H+)降低
 滴有酚酞的Na2CO3(或NaHCO3)溶液 红色变深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pH增大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分析
 滴有石蕊的氯化铵溶液 红色变深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pH减小
滴有石蕊的硫酸溶液 红色,无变化 稳定的强酸溶液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红色,无变化 稳定的强碱溶液
 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无色变红色  SO2漂白不稳定,受热恢复原色
正四价硫的化合物包括SO2和SO、HSO盐。它们的主要特点是S元素为中间价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以还原性为主。它们与卤素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过氧化钠、过氧化氢、Fe3+等氧化剂都能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
SO+Br2+H2O=SO+2Br-+2H+
HSO+Br2+H2O=SO+2Br-+3H+
5SO2+2MnO+2H2O=5SO+2Mn2++4H+
5SO+2MnO+6H+=5SO+2Mn2++3H2O
5HSO+2MnO+H+=5SO+2Mn2++3H2O
SO2+Na2O2=Na2SO4
SO2+H2O2=H2SO4
SO2+2Fe3++2H2O=4H++SO+2Fe2+
例2 [2010·广东卷] 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
假设2:既不存在SO,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例2 (1)Na2SO3+H2O (2)Na2SO3
(3)①只存在ClO-
步骤2:向A试管中加入0.01 mol·L-1的KMnO4溶液 (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 (1)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2)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2),则假设2成立
[解析] (1) NaOH过量,故生成的是正盐:SO2+2NaOH =Na2SO3+H2O。
(2)S元素的价态从+4→+6,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故还原剂为Na2SO3。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制备SO2气体。
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溴水,现象是__________
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原因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题 (1)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乳白色浑浊
(3)①Na2SO3已变质 取适量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Na2SO3固体已变质
②不是浓H2SO4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于白纸上,若白纸不变黑,则证明原溶液不是浓H2SO4
[解析] 实验室制备SO2的反应属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气体制备中熟悉的相应装置。因为SO2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污染空气,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需做尾气处理。SO2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H2SO4+2HBr。SO2通入Na2S溶液中:SO2+H2O+Na2S===H2S+Na2SO3,2H2S+SO2===3S↓+2H2O。影响生成SO2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可能H2SO4浓度小,生成的SO2溶于其中;可能实验环境温度低,生成的SO2不能挥发出来;由于Na2SO3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贮存不当会变质,所以也可能实验用的Na2SO3已变质成Na2SO4。
2.[2011·哈师大附中模拟]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A.SO3 H2SO4 H2SO3 H2S S
B.SO2 H2SO3 H2SO4 SO2 SO3
C.SO3 H2SO4 H2SO3 SO2 Na2S2O3
D.SO2 H2SO3 H2SO4 H2S S
[解析] D 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得溶液H2SO3,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生成H2SO4和HBr,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H2S,把H2S通入H2SO3得到沉淀S。所以选D。
3.喀麦隆的“杀人湖”(尼奥斯湖)曾于1986年使1800名附近居民在一夜之间神秘死去。后经科学家考察发现,湖底有个火山口,积聚了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并发现在200 m深的湖底每立方米湖水中竟溶解了8 m3的有毒气体。目前科技人员已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将湖中有毒气体抽出加以处理。
为了测定从湖底取出的水样中SO2的含量,可在一定量的水样中加入过量的碘,再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该反应为:2Na2S2O3+I2===2NaI+Na2S4O6。
完成下列问题:
(1)碘和水样中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示:该反应中I2作氧化剂,SO2作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过量的碘时,可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______________(填现象)便达到滴定终点。
(3)若在20 mL水样中加入碘W g,用去V mL c mol·L-1的Na2S2O3溶液,则水样中SO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 (1)I2+SO2+2H2O===H2SO4+2HI
(2)淀粉试液 由蓝色变为无色
(3)mol·L-1
[解析] (1)SO2与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O4和HI。
(2)检验碘单质,一般考虑用淀粉溶液来检验。
(3)与SO2反应剩余的n(I2):
2Na2S2O3   —   I2
V×10-3 L·c mol·L-1
n(I2)= mol
与SO2反应的n(I2)=mol
SO2  —  I2
moln(SO2)=molc(SO2)==mol·L-1
硫酸的消费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标志,这一知识点可作为无机推断的一个突破口。
本讲主要内容有:浓硫酸的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硫酸盐的组成;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高考主要考查硫酸的三大特性的应用,如:作干燥剂,作有机反应中的催化剂、脱水剂等,SO的检验方法,硫酸的有关计算等。
在考点整合中以表格、图象、文字的形式介绍了本讲的基本内容,在要点探究中重点对硫酸性质的应用、SO的检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别配置了对应的例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供师生参考使用。
一、浓H2SO4的性质
H2SO4具有酸的一般通性,而浓H2SO4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二、用硫酸制备的气体
气体 硫酸浓度 表现性质 化学方程式
H2 稀 酸性
H2S 稀 强酸性
SO2 1∶1 难挥发性、酸性
C2H4 浓 脱水性、催化剂
Zn+H2SO4===ZnSO4+H2↑
FeS+H2SO4===FeSO4+H2S↑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CH3CH2OHCH2
=CH2↑+H2O
三、浓、稀硫酸的比较与鉴别
1.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比较
名 称 浓 度 成 分 性 质
浓H2SO4 98.3%18.4 mol·L-1 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稀H2SO4 较小 H+、SO 酸的通性、强酸性
  稀硫酸——弱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______——氧化性由______体现。
浓硫酸——强氧化性——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氧化性由体现。
(1)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而铁、铝等金属遇冷的浓硫酸产生钝化作用,热的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氧化。
(2)在涉及硫酸的反应时,要注意分析在浓度不同时的反应情况:锌和浓硫酸反应时,如果锌过量,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变成稀硫酸后,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得到的是SO2和H2的混合气体;Cu与浓硫酸反应时,如果Cu过量,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变成稀硫酸后,两者将不再反应。
2.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
从浓H2SO4和稀H2SO4性质的差异入手,可知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一:[稀释法]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硫酸,如能放出大量热则为浓H2SO4,反之则为稀H2SO4。
方法二:[观察法]观察状态,浓H2SO4为黏稠状液体,而稀H2SO4为黏稠度较小的溶液。
方法三:[掂量法]用手掂掂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因为浓H2SO4的密度较大(1.84 g·cm-3),故相同体积的浓H2SO4和稀H2SO4,浓H2SO4的质量大得多。
方法四:[置换法]取少量试样,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体则为稀H2SO4,Fe+2H+===Fe2++H2↑,若无明显现象(钝化),则为浓H2SO4。
方法五:[炭化法]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立即变黑(浓H2SO4的脱水性)者为浓H2SO4,另一为稀H2SO4。
方法六:[胆矾法]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胆矾晶体(CuSO4·5H2O),若有颜色改变(______色→______色),则为浓H2SO4 (浓H2SO4的吸水性),另一为稀H2SO4。
方法七:[铜屑法]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的为浓H2SO4 (浓H2SO4的强氧化性),无现象的是稀H2SO4。
硫酸是高沸点的二元强酸。纯净的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cm-3),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现象,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只能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硫酸在溶液中发生电离:H2SO4===2H++ SO,故稀硫酸具有强酸性,能与指示剂、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等物质发生反应。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四、重要的硫酸盐
芒硝:__________      石膏:__________
熟石膏:__________
胆矾:__________
重晶石(钡餐):__________
明矾:__________
Na2SO4·10H2O 
CaSO4·2H2O
2CaSO4·H2O
CuSO4·5H2O
KAl(SO4)2·12H2O
利用它的吸水性,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如H2、O2、CO2、SO2、Cl2、HCl等。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H2S、HBr、HI)的气体。
利用其脱水性,将有机物中的氢和氧按21原子个数比(相当于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如蔗糖脱水炭化(变黑):
C12H22O1112C+11H2O
(3)强氧化性
浓H2SO4有强氧化性是因为+6价的硫元素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而稀H2SO4因电离成H+、SO,只有H+有弱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把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态。除Au、Pt之外的所有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发生反应,H2SO4被还原成SO2气体,反应中无H2产生。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SO2。假定金属M在反应中显+n价,则由2M+2nH2SO4(浓)M2(SO4)n+nSO2↑+2nH2O知,被还原的H2SO4占参加反应H2SO4总量的。铁、铝等金属常温被浓H2SO4钝化(钝化过程是化学反应)。
②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蔗糖脱水实验中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就是因为有此反应发生。
③与化合物反应
H2S、HI、HBr都能被浓H2SO4氧化。
2HI+H2SO4 (浓)I2+SO2↑+2H2O
例1 (1)用过量的锌与浓H2SO4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成二氧化硫外,还有氢气产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量铜片与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浓H2SO4的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甲认为产生的SO2少于0.1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认为产生的SO2为0.1 mo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O2反应,也不能与稀H2SO4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H2SO4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CuSO4溶液。铜屑在此状态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铜制备CuSO4的另一种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种方法________(填“前”或“后”)者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1)由于Zn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稀,与Zn反应产生H2
(2)由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知,当0.2 mol H2SO4全部反应时才生成0.1 mol SO2,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变稀,而稀H2SO4与铜不反应 由于加热时间足够长,水比硫酸易挥发,因此,硫酸始终保持较高浓度,直至与铜完全反应为止
(3)2Cu+2H2SO4(稀)+O22CuSO4+2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前 若制得1 mol CuSO4,第一种方法只需1 mol H2SO4,而第二种方法则要用2 mol H2SO4,而且生成的SO2会造成大气污染
[解析]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量不断减少,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可与锌反应产生氢气,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在稀H2SO4存在的条件下,Cu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碱性氧化物CuO,迅速溶解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生成CuSO4。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铜、锌与浓硫酸的反应条件及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强氧化性、酸性的掌握情况。2 mol H2SO4与Cu反应只有1 mo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一定量的浓硫酸变稀,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锌能与稀硫酸继续反应。
关于硫酸其他性质的考查,看下面的变式题。
 硫酸具有以下A~F的性质:
B.高沸点难挥发
E.强氧化性
F.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1)浓硫酸与铜共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中往往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可见浓硫酸在该实验中表现了哪些性质:________。(浓硫酸性质用A、B、C、D、E、F填空,下同)
(2)实验证明铜不能在低温下与O2反应,也不能与稀H2SO4共热发生反应,但工业上却是将废铜屑倒入热的稀H2SO4中并通入空气来制备CuSO4溶液。铜屑在此状态下被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了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
(3)在过氧化氢跟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片,常温下就生成蓝色溶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2)中反应比较,反应条件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蔗糖晶体中滴2~3滴水,再滴入适量的浓硫酸。发现加水处立即变黑,黑色区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一块疏松的焦炭,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写出产生有刺激气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制备CuSO4溶液采用实验(2)的原理而没有采用实验(1)和(3)的原理,是因为(1)和(3)有某些缺点,请你列举(1)和(3)分别有哪些缺点: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_______。
变式题 (1)2H2SO4(浓)+CuCuSO4+SO2↑+2H2O ACE
(2)2Cu+O2+2H2SO42CuSO4+2H2O A
(3)Cu+H2O2+H2SO4===CuSO4+2H2O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比氧气强
(4)2H2SO4(浓)+CCO2↑+2SO2↑+2H2O CDEF
(5)制备CuSO4时产生的SO2污染环境,且硫酸的利用率低 原料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解析] (1)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与铜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4价,硫酸表现了氧化性,同时,硫酸有一部分化合价未改变,表现出了酸性,浓硫酸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使反应中有大量白色固体出现,表现了吸水性。(2)废铜屑倒入热的稀H2SO4中并通入空气制备CuSO4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硫酸表现出了强酸性。(3)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跟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片的反应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由此可证明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大于氧气。(4)蔗糖中滴加几滴浓硫酸,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产生疏松多孔的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同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4(浓)+CCO2↑+2SO2↑+2H2O。(5)工业制备硫酸铜主要从成本和污染两方面考虑,实验(1)生成的SO2污染环境,且硫酸的利用率低;实验(3)增加了成本,经济效益低。
(1)原理:利用Ba2++SO===BaSO4↓ (白色),BaSO4具有不溶于盐酸、硝酸的特性。
(2)试剂:可溶性钡盐BaCl2、盐酸。
(3)检验的误区:
①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PO、SO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此时上述离子同样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②误将Ag+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也会有同样现象。
因为Ag++Cl-===AgCl↓(白色)
③误将SO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该错误是未注意NO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3SO+2H++2NO===3SO+2NO↑+H2O,
Ba2++SO===BaSO4↓(白色),再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便错误地认定一定含SO,也同样是落入干扰离子SO转化为SO从而生成BaSO4的陷阱中。
(4)检验的关键:既要注意试剂的选择,又要注意操作顺序的优化,方能排除干扰离子的误导,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正确推导。
(5)检验的方法
先酸化,再加检验试剂:
例2 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
方案甲: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样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样无沉淀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2 甲:不严密。因含有Ag+而不含SO的无色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中的现象。
乙:严密。因为只有含硫酸根离子的无色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中的现象。
丙:不严密。因为含有SO而不含有SO的无色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中的现象。
[解析] 鉴别SO时,先不能用硝酸酸化,否则,可能含有的SO会被氧化为SO;用BaCl2溶液鉴别时应先加入盐酸酸化以排除Ag+等的干扰。
[点评] 考查学生对SO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实验正确评判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能力。
 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会有SO、S2-、SO、Cl-、Br-、NO、CO、HCO中的一种或若干种。进行如图22-1所示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回答以下问题:
(1)待测液是否含有SO、SO?答: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变式题 (1)含有SO或SO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
(2)BaCO3 (3)Br-、S2- HCO
[解析] 本题是实验题,从实验现象去判断离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加稀硝酸又产生气体和沉淀,则沉淀D一定为硫酸钡,气体可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氮。原溶液可能含有SO或SO、SO或SO、CO或SO、CO或CO、SO、SO。当溶液A加入NaOH产生沉淀,应是HCO和OH-反应生成CO而产生BaCO3沉淀。HCO一定存在。与氯水反应得无色溶液则无Br-、S2-。
1.硫和硫的化合物及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是通过氧化还原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低价态的硫元素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变为较高价态的硫元素,高价态的硫元素通过还原反应,可以转变为较低价态的硫元素。
2.相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例3 图22-2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将5 mL 0.10 mol·L-1的E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2H2S=3S↓+3H2O
(3)C+2H2SO4(浓)CO2↑+2SO2↑+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 2H2O等
(4)①H2SO3+2OH-=SO+ 2H2O
②大于 Na2SO3溶液中SO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 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解析] 固态单质A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物质B,则A可能为C或S等,假定为S,则B为SO2,C为SO3,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64∶80=4∶5,恰好与题意相符(同时也证明A不是C),则D为H2SO4,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与题意也相符,进一步证明A为S,E为H2SO3。
1.将浓硫酸慢慢滴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放出黄绿色气体
B.冒白雾,混合物温度升高
C.液体四溅,冒白烟
D.冒白雾,温度降低
[解析] B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产生的HCl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浓盐酸中滴入浓硫酸时,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使盐酸浓度增加,同时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答案] AD 先加稀HCl可排除CO、SO的干扰,加入稀盐酸后无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存在Ag+等阳离子,再加入BaCl2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肯定原溶液中存在SO。
3.[2010·上海卷]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蒸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浓、稀硫酸的吸水性与其中水分挥发的差异。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与水分的挥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H2SO4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 mol·L-1的稀H2SO4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故本题答案为B。
工业制H2SO4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必须保护环境、严格治理三废。高考对本讲着重考查H2SO4工业的“三废”利用、生产规模、厂址的选择等,考查探究性学习问题,通过考查H2SO4多步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讲内容有:工业制H2SO4的原理、设备、生产过程、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在复习本讲时,要求学生掌握工业制H2SO4的原理及多步计算的方法。结合身边实际,探讨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并增强环保意识。
一、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
三原料 三阶段 三反应(均放热) 三设备 三原理
黄铁矿或S 造气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 SO2 沸腾炉 反应速率原理
空气 接触氧化 2SO2+O2 2SO3 接触室 化学平衡原理
98.3%浓硫酸 三氧化硫吸收 SO3+H2O ===H2SO4 吸收塔 逆流原理
硫酸工业计算的重点是多步计算,关键是找出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与防治
“化学工业”主要有:合成氨工业、合成硫酸、氯碱工业等。高考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生产原理、设备、生产流程、尾气的吸收与处理,有时除要考虑生产流程、原料用量、价格,同时还要考虑反应所需的条件,以及对设备的要求等。
化工生产选择适宜条件的目的是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依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确定,其原则是:
(1)对任一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能提高反应速率和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生产中常使廉价易得的原料适当过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利用率。
(2)对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增大总压使平衡向增大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但压强太大,动力消耗,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增大,故必须综合考虑。
(3)对放热反应,升温,提高反应速率,但转化率降低,若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又太慢,故需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对吸热反应,升温,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转化率,但要避免反应物或生成物过热而分解。
(4)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速率且不影响化学平衡,但使用时必须注意其活性温度范围,且防止催化剂“中毒”,延长使用寿命。
合成氨适宜条件:500 ℃左右、铁触媒、2×107~5×107 Pa、循环操作。
例1 [2009·北京卷]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图23-1所示:
(1)将燃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________+11O22Fe2O3+8SO2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4)每160 g SO3气体与H2O化合放出260.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收塔排出的尾气先用氨水吸收,再用浓硫酸处理,得到较高浓度的SO2和铵盐。
①SO2既可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循环再利用,也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SO2吸收Br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测定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 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部分测定结果:
铵盐质量为10.00 g和2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铵盐质量为3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 g;铵盐质量为40.00 g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
计算: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若铵盐质量为15.00 g,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例1 (1)FeS2 2SO2+O22SO3 (3)abd 
(4)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1
(5)①SO2+Br2+2H2O===4H++SO+2Br-
②14.56% 2.31 g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硫酸工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等。
(3)选项a,将黄铁矿粉碎能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而加快反应速率。选项b,增加空气(O2)浓度能提高SO2的转化率。选项c,催化剂对转化率无影响。选项d,矿渣中含有Fe2O3,可用于冶炼铁。
(4)160 g SO3(g)与H2O(l)反应生成H2SO4(l)放出260.6 kJ热量,则1 mol SO3(g)与H2O(l)反应生成H2SO4(l)放出130.3 kJ热量,则相关热化学方程式为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1。
(5)10 g时铵盐不足,20 g时氢氧化钠不足,由10.00 g和2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说明盐中有酸式盐。
设10 g铵盐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
132 g·mol-1x+115 g·mol-1y=10 g。(1)
10 g时铵盐不足,由N守恒知:
n(NH3)=2x+y。
20 g时铵盐已经过量,氢氧化钠先和酸式根反应,则设(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2x,NH4HSO4的物质的量为2y,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SO + OH-===SO+H2O
NH+OH- === NH3↑+H2O
50×10-3 L×c-2y 50×10-3 L×c-2y
由于产生的氨气一样多
n(NH3)=2x+y=50×10-3 L×c-2y(2)
30 g时铵盐过量,则设(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3x,NH4HSO4的物质的量为3y。
n(NH3)==0.04 mol
HSO + OH-===SO+H2O
NH+OH- === NH3+H2O
50×10-3 L×c-3y
所以50×10-3 L×c-3y=0.04 mol(3)联立(1)(2)(3)解得
x=0.02 mol y=0.064 mol c=4.64 mol/L
氮的质量分数=×100%=×100%=14.56%。
15 g时铵盐已经过量,则设(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1.5x,NH4HSO4的物质的量为1.5y。
HSO + OH-===SO+H2O
NH+OH-=== NH3+H2O
50×10-3L×c-1.5y 50×10-3L×c-1.5y
n(NH3)=50×10-3L×c-1.5y=50×10-3 L×4.64 mol/L-1.5×0.064 mol=0.136 mol,
m(NH3)=0.136 mol×17 g/mol=2.31 g。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高考题,在本探究点编者建议师生将关注点放到前四问。本题的命题特点告诉我们,教材上的工业生产流程图及其设计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操作原理等,要引起复习备考时的重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厂应该建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地区
B.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步骤是造气、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
C.由于常压下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很高,所以SO2接触氧化时通常不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
D.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能获得有用的副产品
变式题 A 运输硫酸的成本大约是运输原料成本的三倍,故硫酸厂应建在靠近硫酸消耗量大的地区。
[点评] 考查学生对化工生产条件选择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工业生产除了考虑化学原理之外,还要考虑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许多因素,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硫酸工业生产中要考虑运输产品的成本比运输原料的成本高。
1.环境: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2.环保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工厂尾气在排放前的净化处理、城市机动车的排气限制等。
3.化学性污染物质中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
4.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5.粉尘:指煤、矿石、SiO2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选、粉碎、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的灰尘等。
6.破坏臭氧层的物质:NO、NO2、CF2Cl2(氟利昂)。
7.氰化物:CN-有剧毒(电镀液中常含有),含CN-的污水、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
8.汞:剧毒。不慎洒出,可撒上硫粉(Hg+S===HgS)。为了排除室内汞蒸气,排风机应装在墙的下部。
9.Cu、Hg、Pb、Ba、Sn等重金属盐可使人中毒,误食后应立即喝大量生蛋清或生牛奶解毒。
10.NaNO2:有毒,外观类似食盐,易误食。NaNO2进入血液,可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
11.致癌物质:污染物中大多含有致癌物质,如某些芳香烃、芳香胺、亚硝酸化合物、有机氯农药、Cr、Ni等。
12.在强日照和低湿度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烃类与NOx在阳光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混合形成光化学烟雾。
13.酸雨:pH<5.6的雨水即为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与雨水作用的结果。
14.白色污染: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现象。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以上污染物可以按有毒无机物、有机污染物、工业尾气等分类掌握。
例2 [2011·济南检测] 第16届亚运会于日在广州拉开帷幕。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加速新能源及电动汽车开发,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A.   B.
例2 A 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不能改善环境质量。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解析] D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主要渠道。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名词中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烟雾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⑧富营养化 ⑨白色污染
A.②⑥⑦  B.⑥  C.①③⑤  D.⑥⑦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的变化作文4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