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算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吗

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西方哲学对本体理论的解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发布时间: 14:36
千里马论文网:/wx/zxll/170607.html
  在近现代西方流派里,海德格尔现象学、萨特存在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之前的结构主义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解构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哲学根据。结构主义尤其具有代表性,它基于语言的存在,通过二元对立差别原则,摧毁传统的主体原则,抑客观世界的时空于主体,建立了自己的符号世界,以此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之决然不同的本体论哲学,但可以借鉴它们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思想成果,以此丰富理论体系。    一、对解构本体论哲学的哲学解读    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进行解构,从而旨在取消世界“本体”的,有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它们在根本的理论和逻辑旨趣上,都屈于企图取消世界本体的哲学流派之列。那么,它们的理论和逻辑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有何内在的的一贯性呢?    (一)现象与存在    从古希腊轴心时代至十九世纪的西方哲学,一般都认为本体与现象是对立的两个世界,现象的真实性不在于现象本身而在于本体。直至1900年,在胡塞尔创立的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出现后,方改变了传统哲学里本体与现象的这种认识。现象学响亮号召“回到事物本身”(“gobacktothingsthemselves”),否认传统哲学认为现象背后隐藏本质的观点,声称事物只是显现地存在,是自身对于自身显现之显现,无所谓本质,无所谓本体。这个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海德格尔。依据海德格尔思维进程,其理论思路可以形象作为存在的存在);其范畴体系的脉络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存在(存在者)??此在(时间)语言(艺术和诗的语言)“Beingasbeing”。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者是一种“现成状态”,其“本质”在于它“去存在”。由于“现成状态”中的生存状态就是“此在”,因此,“生存”构成了“此在”的“本质”。这里,“生存”即是“去存在”。那么,“此在”又是什么呢?海德格尔说:“此存在建构的本质结构本身在生存论上必须收回到时间性中”,⑴#419#)这个“收回”的过程就是“H常状态”,这个日常状态只有人才有,这是“此在”的特性,也即是时间的特性。这就是说,时间只在人之中,人之外无时间。寻找到“此在”后,海德格尔进一步发问“时间本身是否公开自己即为存在的视野”呢?这即是问,存在者的世界是如何显现的,或者说,作为人所特有属性的时间,如何为存在者所显现?答案是“语言”,通过语言显现,它就是存在主义者所寻找的“Beingasbeing”,即“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就是世界。    海德杯格尔以现象的语言世界消解本体的思想在存在主义这里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存在主义与现象学一样旨在确立一个现象的存在,但是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意识,认为存在即是意识,萨特就是这样的存在主义者。萨特哲学的逻辑关键是两个:第一、“自在”与“自为”是“存在”基本属性,这是“存在者虚无”根本命题的基本范畴;第二,“自为”里“意识”的“意向”特性是“存在”世界展开的逻辑起点。萨特对此作了具体的解释和论证,他认为:    首先,关于“存在”。“存在”具有“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三个特点,“这是我们初步地考察存在的现象之后,能给现象的存在规定的三个特点”?。其次,关于“自为”。“自为”就是有意识的存在,但是,意识作为显示它者的存在而存在以外,其实它并不存在,“意识的存在是这样一种存在,对仑来说,它是在其存在中与其存在有关的存在。”12|4114最后,“存在”(自在)与“自为”的综合。由于“自为”的基本屈性是意识,意识的基本属性是本身并不存在的意向性,即“进取”、“超越”、“去意识”屈性。所以,“自为”是一种这样的存在,即是靠去意识自在的存在来显示和呈现自己的存在,是通过给予自在于意义而显示它自身的一种存在。^从而,“自为”注定是自由的,自为有自由性。    萨特的哲学可以称为“意识的存在论”,他将现象学寻觅到的现象里的语言世界推人人的当下的意识,并赋意识于自由性。他关于非存在的意识性和自由性的自在自为的思想表明他是意在消解传统的本体。我们还可以发现,萨特的思想不仅具有现象学的特征,而且是在现象学以“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对传统本体消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了以“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达到对传统本体消解的更深层次3因此,可以说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现象”与“存在”范畴都旨在解构自柏拉图以来传统哲学中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模式,以此达到消解现象或存在中的“本体”。但是存在主义所确立的世界的意识性及其自由性,其实就是主体,“主体”的存在说明对于本体的消解还不彻底。这个使命是结构主义来完成的。    (二)摧毁“主体第一优先”    在解构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潮中,现象学、存在主义及结构主义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结构主义这里更为明显,仑是直接对主体进行开火,打击传统本体之所以为本体的“发动者(主体)”。从结构主义的整个思想进程看,对主体的发难并开始确立“间性世界”的是结构主义的奠基者索绪尔,他关于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思想就是结构主义对传统本体进行解构的完整体现。    索绪尔认为语言现象分为“历时”(diachronic)和“共时&(synchronic)两种m(3U00fi),历时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共时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由此,他认为语言学也相应地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是研究系统的,是根本,而历时语言是研究个别语言要素的变化的,并不构成系统,因而是次要的|3|(S索绪尔对于这一语言现象的看法有何哲学意义呢?研究法国思想的高宣扬先生精辟指出:“这是向传统的主体中心主义和传统历史主义(historicism)的严重挑战。”1411m97贞)即,基于时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结构主义一方面看到了思想与语言相互间的差别对立,但是另一方面又试阁走出萨特等存在主义将思想与语言的差别对立关系绝对化并置于人的意识之中的局限,转而欲将这种关系建立在符号和象征的稳定性结构上,从而建立一个关于语言的意义世界,以此来达到消解传统的本体世界。因此,我们说结构主义关于语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挑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哲学的“主体第一优先”原则。诚如高宣扬先生所揭示的:“时间是共时性(synchronie)和历时性(diachronie)、间断性(discontinuite)和连续性(continuite)所构成的;而由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共时性和间断性都高于历时性和连续性。人们由此看到了‘主体’对于思想和语言的固定模式所产生的有限意义,因而也发现萨特等人将主体的同一性(identite)绝对化以及将主体本身绝对化的‘意识哲学’基本原则的有限性。这一切,使法国当代思想家们决心跳出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个人主体性’的思考模式,在思想与语言的稳定结构中深入探索符号象征的一系列性质。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语言和思想结构的新认识,彻底地动摇了传统的‘主体第一优先’的原则。”    比较存在主义的解构思想和结构主义发难传统“主体第一优先”原则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主义的“现象”或“存在”理论还有追寻本体的企图,仑或是落实于语言的当下存在,或是具有自由性的意识存在主体。然而,到了结构主义,通过对时间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解析,在更根本的意义上进行的致命解构,不仅动摇了传统的“第一优先原则”,而且将要建立了一个屈于自己的家园,即符号的世界。符号的世界是差别对立的联想世界、间性世界。    (三)差别对立的间性世界    “主体第一优先”的消解是对传统本体论的最后的打击,这不仅是结构主义在为取消本体论而冲锋陷阵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它作为建设非本体意义家园的匠心所在。这个意义的家园不是本体的世界,而是一个“联想的世界”。结构主义是如何建立和建设这个“联想的世界”的呢?索绪尔的语言哲学回答了这个问题。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分为“能指”(significant)和“所指”(signified),能指即“音响形象”(imageacoustique),所指即“概念”(concept)。能指与所指是一种差别对立关系,虽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是语言的存在在于“能指与所指”的间性,一种非本体性的存在。这就是说,由于语言是差别对立的存在,事物是通过对立的语言符号来指称的,即:语言符号是二元性的,二元性的世界是无主体的世界,它充其量是一个间性的世界。可见,犹如佛教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缘起”法则一样,正是通过语言,结构主义不但确立了自己的差别对立原则,一种主体间性的存在,而且通过差别对立原则在文化中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这个领域属于文化人类学。这就是为什么结构主义总与文化人类学有不解之缘的原因.也是学者们为什么总能在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中揭示出差别原则的原因。例如,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针对索绪尔的思想指出:“索绪尔的差别原则指出,语言中一个要素的意义不在于本身的性质,而在它与其他要素的区别。列维-斯特劳斯说明了原始人是如何在差别原则的指导下建构文化的。”    在结构主义这里,语言的二元性特征决定了语言世界的间性特征,“间性”即无所谓主体或本体,通过二元性符号语言建构起来的世界是一个非本体的世界,是一个“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符号世界,这样的符号的世界当然也就不再是传统所谓本体的世界。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建设    回顾从现象学、存在主义至结构主义,它们经历了“现象一^^存在~&符号”及其“语言一~&意识一—间性”的思想和逻辑进程,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解构’建立了一个“非本体性的”、“间性的”世界。从比较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这些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些理论关联,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世界本体观点上的对立问题,二是“间性”的符号世界与实践基础上的意义世界的不同,三是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方面的启发。    (—)本体论的对立问题    理论上旨在消解本体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其实也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本体论学说,是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学说的又一种表现形态,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体观点是对立的。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最早为古希腊时期的“始基论”、“本原论”,例如赫拉克利得的“火”本原说。而后,柏拉图最先明确提出了“本体”,他说:“各种事物有它自己牢同的本体,这种本体不是相对于我们的东西,也不会由于我们的想象力而动摇不定,而是在各种事物自身中,并和它们自身冏有的本性有关的。”161本体论的成熟形态应归功于亚里士多德,他探索万物第一因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就是标志,他曾说:“既然关于健康的一切事物可能有一科学——医学来研究,那么关于所有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也应该有一n独立的科学来研究。而且应该是最高的一门学问。”以后,哲学家们关于宇宙的观点不时发生变化,其本体论表现为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比如哲学的“神学本体论”,笛卡尔的“认识论”,康德哲学有对上帝最高主宰地位的动摇却有哲学理性的“自在之物的世界”这一本体思想,以及黑格尔认定“哲学无前提”却承认“绝对精神”的本体地位。    康德和黑格尔之后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如前而部分所阐述那样,将对传统本体论的解构推向了哲学史的最高峰。然而,无论是现象学、存在主义还是结构主义,它们也仍然是一种本体论的学说。例如,“语言是存在的家”,这就是海德格尔经过探寻后建立起的“作为存在的存在”:语言就是存在,存在就是语言。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的“本体”总是背离“存在”跑到“存在者”那边去,但他消解自亚时士多德以来的形而上学本体,事实上也是一种“本体”,只是,在他那里本体就是语言的存在,存在就是语言世界。因此,海德格尔的哲学本体论实在是一种“语言的本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海德格尔探寻存在的过程中,其思维仍然具有传统的痕迹,即也是想确立关于现象的内在根据,只是由于他把这一根据落实于语言,而语言的本质是当下人们的生活,这样,思维也就避免主客两分的嫌疑。    与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决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出现,是一场本体论思想的革命。与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本体就是世界的客观存在,所谓“客观存在”,就是其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如果将西方近现代否定哲学本体论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比较,则前者的本体论就实质而言只是关于客观实在世界的部分的观点,a还有“颠倒”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论;后者的本体论是关于整体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观点,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实在世界及其一般规律,其认识论是一种科学辩证的反映论。    总之,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等流派意在否认本体论思想,而事实上,就他们的角度而言,他们可以否定哲学思想上的本体论——因为认识有可能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但是他们无论如何否定不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世界这一真正的本体,这是为人类全部实践所证明了的。    (二)“间性”的符号世界与实践基础上的意义世界    关于世界的认识及其意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不同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都想超越主客两分的实践认识本质,建立起一个“间性”的符号意义世界。然而,一方面,这恰恰说明了主体存在的事实,人们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实践不是在“意识间性”中存在,而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与其对象的活动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和主体性,是属于历史观的范畴,它认为主体和主体性都只是主客统一的世界整体的一部分。而前述三个代表性的西方哲学流派的哲学观点都具有“摄客体于主体,抑客观于主观”的特点,这是谬误。    首先,人类在从事实践及认识活动时,总是在对象性的两极关系中进行的,这就有主体和客体。主体指是某种活动的主动发出者,它有可能是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某种活动的接受者,客体先于主体存在。在一定情况下,客体与主体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但归根到底,主体是客体的产物,客体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据此建立人的意义的世界。    其次,主体性是众多活动发出者的根本共性,是在对象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包括人自觉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能不能说本体都具有主体性呢?当然不能。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本体中有一些的确是具有主体性的,如人。对人而言,主体性就是人这一主体性质,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人的共性,人类的共性当然不是结构主义所说的“结构”。结构主义离开人的实践本质来所谈论间性存在,这样所建立的世界家园是没有根据的空中楼阁,其本体论其实是建立在世界主体性的基础之上的,即泯除人类活动的主客关系,用无任何规定性的“间性”作为世界的本质,它所认为的结构性符号世界也不过是人的主体性的无限延仲。因此,在它们这里,本体也就成了主体的本体。说本体具有主体性,这种“摄客体于主体,抑客观于主观”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总之,认识论的“想象世界”和和本体存在的意义性,只是实践基础上的人类的活动的一部分,而消解主客的间性存在也不过是辩证主客的关系性存在。    (三)关于学科建设与理论启发    西方哲学流派解构本体是一种谬误,但它们以人类的认识活动形成的知识以及解构过程中的一些理论是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所用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西方一些哲学流派的认识结果可以作为部门哲学的内容,一些重要的理论范畴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哲学应当说是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即联系的整体的客观实在世界,其逻辑起点是存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存在是存在的,且只是客观实在性的存在,此客观实在性之存在即为本体,此外别无本体,更无现象与本质两分的本体。因此,只有企图取消本体的本体论,而不可能有脱离本体的本体论。既然哲学是对联系统一的宇宙的整体反映,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学问,因此它就应当是一个学科群。从其结构看,哲学是统摄无数具体哲学、应用哲学的,又是以一系列的具体哲学(部门哲学)、应用哲学为内容的。近现代的西方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等流派纷纭局面,表明哲学有丰富的具体形态。当然,非本体论辑学百家鸣放的局面,表明哲学学科的复杂性,但它们在相应的范围里也就是一种部门哲学。例如,结构主义的确是一种反本体论的学说,它或是无视包括人类及其人化世界在内的世界的实在性,或是否认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统一于物质实在性的客观存在,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如人类的语言、符号、结构、现象,等等。因此,它具有部门哲学的特征。    同时,这些西方哲学流派的范畴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_体系。例如,结构主义提出的结构、系统、符号、象征等一系列重要范畴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以“结构”这个范畴来说就很明显。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机制和自我调整功能三种特性。整体性就是各组成结构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全部耍素的结构性组合必然不同于这些要素简单相加的总和,即:一个结构由多种要素构成,其整体优于部分。转换机制是说结构不是一个静止的形式,而是一个由若干转换机制形成的系统。自我调整功能指的是三种形式,即节律、调节和运演。|811?54?58w结构主义关于结构的这些特性,应该说在局部范围内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借鉴了它们,如关于人性是系统的概念。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当代社会的生活及学术理论,已经在广泛地使用“结构”或“系统”范畴了。    其次,值得重视的是,这些西方哲学流派对本质与现象范畴的拷问及解构,从特定的意义上看,其实也反映了当代哲学发展的积极方向,主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些流派的研究往往止于现存(现象),无意也没有进入本质,但他们的研究,却使哲学回到生活本身,表现出对艺术、文学、H常生活的哲学关注,而这正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所要求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一致的问题。第二,这些哲学流派都不承认现象背后的所谓本体,这是对的,问题只在于他们同时又认为只有现象而无本质,更不承认所谓的本体。事实上,本质与现象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本体思维的真理性。因此,如果我们承认只可能存在颠覆“本体论”的哲学,而不可能存在颠覆本体的哲学的话。那么,旨在颠覆传统“本体论”的哲学流派无疑从相反的方向促进、加深和确证一个真理:人类必须承认社会实践生活这一重要本体的客观实在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意义的世界。因此,从本质与现象这对范畴看,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主观上的确是想颠稷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本体世界’但客观上它们却将哲学本体理论推回了辩证统一的实际世界中,就此而言,它们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岑孝清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北京100081)
文学最热期刊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现代西方相关信息是指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别的总称。从思想倾向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潮流,一种是人本主义,另一种是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发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它认为意志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强力意志实现自身的过程。人本主义思潮中有多种派别,其观点也是各种各样的,共同特点是关注人性、人生和社会问题。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它声称主要关注个人的存在,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强调个人选择在人生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在现代西方产生了非常深刻广泛的影响。科学主义源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它强调追求“确实的”知识,强调知识只能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基础上。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科学主义一派的哲学家们都非常关注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试图将哲学“科学化”,以科学的哲学代替传统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属于现代哲学,它们都“拒斥形而上学”,都关注科学的发展、关...
现代西方相关信息是指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别的总称。从思想倾向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潮流,一种是人本主义,另一种是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发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它认为意志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强力意志实现自身的过程。人本主义思潮中有多种派别,其观点也是各种各样的,共同特点是关注人性、人生和社会问题。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它声称主要关注个人的存在,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强调个人选择在人生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在现代西方产生了非常深刻广泛的影响。科学主义源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它强调追求“确实的”知识,强调知识只能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基础上。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科学主义一派的哲学家们都非常关注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试图将哲学“科学化”,以科学的哲学代替传统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属于现代哲学,它们都“拒斥形而上学”,都关注科学的发展、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问题,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从阶级属性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服务的;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多有批评,但总体上是维护现存制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立场;现代西方哲学则大都坚持唯心主义的立场,歪曲和贬低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它们针对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但其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却往往带有片面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要代表时代精神,就既需要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对话,吸取其合理的因素,也要注意批判其片面的和错误的东西。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
创立: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适应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的需...
我想前面几位是不是搞错了,与“现代”哲学相对的“古典”哲学恐怕不是古代朴素主义唯物论吧。具体的分界要查查书,主要是个哲学史分期问题。我猜想按西方对“复兴”的说法...
答: 说的太好了!
答: 一、务实推进的前提在于更新观念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辩证法。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
答: 人文教育---对环境(社会或文化等)的关怀和关心,是对外的
素质教育---是个体的修炼
答: 人文教育---对环境(社会或文化等)的关怀和关心,是对外的
素质教育---是个体的修炼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工程师,工作经验5年以上,很多方案类资料自己整理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47: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
官方公共微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09-02-07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阐明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论断。德国古典哲学是指由康德开始,包括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发展阶段,它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其中,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它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它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它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在其唯心主义体系的外壳中包含着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黑格尔哲学由于其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在他逝世以后不久便解体了。作为黑格尔以后最杰出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他一下子炸开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在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他明确指出: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他批评黑格尔关于绝对观念“外在化”为自然界的神秘主义,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真实世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思维是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物,除了自然界和人而外,别的什么也不存在。这些就是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思想。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曾信仰过黑格尔哲学,后来成为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哲学出现以后,他们又受到它的强烈影响,脱离了黑格尔而成了费尔巴哈派。后来,他们投身工人运动的实践,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其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扬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在宗教、伦理学上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又经过他们对社会实践深入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加上他们本人创造性的理论研究,才最终创立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汉军在纪念建党86周年党课演讲稿 9:17:39 阅读:1810  今天,在纪念建党86周年的时候,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抛砖引玉,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作简单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是指导人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方法,即世界观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理论上概括推理社会发展的形态,社会发展的动因。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有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黑格尔的学生,黑格尔代表官方哲学,在大学里有着成千上万的拥护者,马克思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属青年黑格尔派。而费尔巴哈却因为反对宗教神学,坚持唯物主义,被赶到偏僻的农村,渡过了他学术上的黄金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内核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基本内核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哲学的历史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一系列转折和变革的过程。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发生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出现。他的一部著名的著作是《基督教的本质》。他提出,人关于神的知识就是人关于自身知识的反映。人对神的崇拜,不过是人对自身崇拜的反映。这样的学说,在晦涩难懂的黑格尔哲学面前,起到了振聋发溃的作用。马克思说:“当时,我们一下子都变成费尔巴哈派了。”但是真正划时代意义上的变革,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但决不是二者的简单综合或叫作涅合,而是一种伟大的创造。这表现在五个方面:1、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对实践观进行了深刻的精辟论述。在中学的课本里就有这篇文章,大家可能都学过了,这里就不再说了。2、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3、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批判精神  把任何事物都看作变化发展的。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他和女儿的对话:“您的座右铭是什么?”回答:“怀疑一切。”黑格尔当时有个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一般的人看这句话,很明显,这是为现存制度唱赞歌。普鲁士政府的官员也都洋洋自得,为其政权的存在而骄傲。但是马克思用他的批判精神和思辩的智慧却推出了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说明它比奴隶制度合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显然比封建制度更合理,依此类推。也就是说,在黑格尔这个命题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思想——一切都是暂时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理论的评价“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继续研究的起点。”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特定阶级或阶层的产物,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主张王权,资产阶级崇尚理性,大讲人权(也就是发财治富,享受人生,满足私欲),小资产阶级则追求无政府主义,他们的理论,在自己那个阶级阶层范围内都能够自圆其说,被当作天经地义的信条。但是超出那个阶级的范围就完全不适用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尽管它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却是普遍的。因为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没有任何狭隘眼界限制的。它可以放手的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律为对象,如实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句话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而真正的无产阶级确实就是这样。他们在任何时候,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能够面对现实,表现出一种达观的境界(悲观不好,盲目乐观也不好),这样一个阶级的哲学,必然具有科学性,而科学是不受阶级利益限制的,因此具有普遍性。4、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世界观是对世界图景的解释和说明,解决了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而方法论则是教给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手段,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唯物主义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世界观,但它同时又是方法论。因为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这本身也就表明了它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和方法。辩证法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方法论,但它同时又是世界观。因为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都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也就是说,辩证法的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这就落到了唯物主义的基点上。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都是哲学家的事,是少数人的事,拥有哲学家的著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曾摆在贵族小姐的房间里以示高雅。实际上她可能根本没看过,更何谈理解那四个有名的“二律背反”了。黑格尔的著作更是象“天书”一样费解,能够接近它的人很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劳动者而立言,它就不仅面向哲学家,更面向群众。《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种群众性不能机械地理解,好象每个工人都能直接读懂《资本论》,特别是过去,那就更不可能。这里的群众性是指,它所关注和描述的,都是群众生存的重大问题,是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又总是搞不懂的一些事情。经过共产党人的宣讲、解释,就会顿开茅塞。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研究成果,更延伸了它的群众性。比如马克思主义管理学、军事理论、外交学、文艺理论等等。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打不倒,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它所阐述的真理颠扑不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大本子是专业人员的事”。这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要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人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这种攻击自马克思主义诞生那天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应该搞清几个问题:1、自然科学对哲学最本质的作用是促进。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证实。比如生物进化论的成果,证实了量变质变的原理,表明了由旧物种到新物种是一个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过程。南美肺鱼既有肺,也有鳃,说明水生和陆生之间是有过渡的。二是证伪。以上这些发现,既然证明了辩证法的观点,也就同时驳倒了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还有,当时氧气的发现就推翻了“燃素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则推翻了“宇宙热寂说”。可以这样说,自然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更加丰富、具体和形象。2、技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可以说哲学是基本原理,科学是基础理论,技术是应用理论和实践。技术更新最快,它与生产力紧密相连,而科学则比较稳定。造船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但不管是泰坦尼克号,还是今天的航空母舰,它们都同样不能违背阿基米德关于浮力的理论。而哲学理论就更稳定,因为它概括的材料更多、范围更广,其命题和结论都带有普遍性、抽象性,也就具有稳定性。比如“世界是物质的”这个命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再到今天,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别,但绝不可能推翻这个命题。3、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决不是不闻不问,而是及时地总结它、分析它,用它来丰富唯物主义自然观。现在大家知道,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理工科的研究生都要学习这门课,而且是学位课,就是必须达到75分才算及格。而这个学科的代表作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就是这两本书。当年恩格斯曾花了三年的时间为《自然辩证法》搜集材料,正准备动手写作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位要员——杜林先生跳出来,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进行攻击。恩格斯为了回击他,就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开始写《反杜林论》,包括三大块内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的主要笔调是反驳。必须承认,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对这部著作的理解是困难的。大段大段的叙述都是用反证法,很容易在某个地方陷住,分不清正反面。“杜林先生不仅以人类的名义来思维——而且以一切天体上的有意识的和能思维的生物的名义来思维。因此,为了使人们不致怀疑其他某个天体上二乘二等于五,杜林先生就不能把思维称作人的思维”。这段话的下面观点是:只有人类才有思维,而杜林先生却假定了人以外的生物的思维,而且他举例说:我们说二乘二等于四,其他生物未必如此。我们只要仔细体会就可以发现,他是在用人类思维的一个侧重面——数学思维来推测其他天体上某种生物的数学思维,难道他这样做就逃出了人类思维的领域吗?杜林先生写的东西很带有黑格尔的味道,让人一读就不知所云,让恩格斯也必须跟着他转。但是黑格尔是在认真地建立自己的体系,不象杜林一样是在攻击别人。《资本论》第一卷他都没有完整地读过,理解都谈不上,张口就大放獗词,很不自量力。要知道,深刻的思辩能力,那是德国人的专长,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能力是更加卓越的。杜林想通过简单的文字魔术来和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抗衡,这种沽名钩誉的小丑,只能留下历史的笑柄。恩格斯把批判杜林的思想体系叫啃酸果,而且是一个体积很大的酸果,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必须啃完。等完成了《反杜林论》这本书,才又继续《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写了导言、两个计划草案、八篇论文和一部分札记。正准备出版的时候,马克思逝世了。整理他的遗著和领导工人运动占去了恩格斯的全部时间,结果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一直没有彻底完成《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辩证法》的手稿落到了伯恩施坦等人的手里。除了两篇论文外,他们罪恶地扣压了全部手稿不予发表。直到1925年,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才第一次发表了这部光辉著作。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加速度的,这就需要用它来丰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学说,而不是把它当作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借口。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伟大理论的创始人本身,已经自觉地做到了“与时俱进”,它的继承者也一定能够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代表,其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法宝是群众路线、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在她的指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代表,其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了充实的、富裕的、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宗旨具体化,把党的工作方向明确化、具体化。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在不同时期、各个阶段,根据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现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在工作中,我们要贯彻执行好“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生产经营工作,促进公司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关系。自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也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来,欧洲哲学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个是现代西方哲学。它包括很多流派,在一些问题上有着自己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分歧和对立。今天看来,西方哲学有两个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如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等等。它的核心是崇尚自然科学,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自然科学来解决。而人本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非人化”的。象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萨特这些人都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是超人哲学,世界的本源就是权力意志。柏格森是生命哲学,世界的本质就是绵延(似醉非醉)。萨特的存在主义更是盛行。著名的命题是“存在等于本质”。一个人当他存在的时候还没有本质,他的本质是他一生活动的结果,即盖棺定论。因此又提出一个命题“未来在过去之先”。一切都要为未来考虑,未来是本质和核心。在这整个的存在过程中,有一个命题是时刻跟随的,那就是“他人就是地狱”。人生来就被抛进了苦海,我们都是被抛到了这个世界上来的。有一大学生对这一命题整个实践了一遍,最后跳楼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是对立的,但这并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它们都在不同角度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则历来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不矛盾,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必须结合起来,这才是全面的,把它们割裂开来,那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要受到窒息或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就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唯物论和辩证论这两种传统哲学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唯物主义只是存在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却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