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只剩下地球,对地球有没有影响? 科学家说的地球内部构造只是一种推测对吗?

查看: 2827|回复: 18
流浪不是一种生存方式——关于《流浪地球》的科学槽
如果用整个地球和地质年代的眼光来看,人类不管做什么事情其实都无关紧要,都要随着地球的消失而被遗忘——只除了一点:太空航行。所有的成就和所有的破坏在几十亿年之后都将毫无意义,但大规模飞出太阳系却可能坚持到宇宙灭亡之日,甚至更久。而且,这似乎是一项唯有智慧生命才能达成的壮举。如果说人类对地球有什么价值的话,大概就是这一条了。而把整个地球都带走,大概是太空航行的一种登峰造极的形式了吧……所以,在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中,当地球文明因为太阳氦闪而面临灭亡的时候,人类不但决心彻底抛弃太阳,还要给地球挂上强力发动机、推着它一起远行,直到两千五百年后抵达四光年以外的南门二(半人马α),一切再重新开始。但是,这样说走就走,真的没问题吗?1 起因流浪的直接原因看起来很简单:地球即将遭遇氦闪,要完蛋了。不过按照现有的恒星模型,氦闪本身的持续时间极短,瞬时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并不能对外界产生重大影响,相反氦闪之前的恒星膨胀危害更大。不过反正随着太阳的演化,总会走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阶段,这不是一个关键伤。但是虽说是流浪,也得有些生活质量标准,只送大脑或者无线电信号什么的可不成。人类的流浪之旅至少要满足在两千五百年的行程里稳定存在,到了目的地还能恢复可持续的生活,这才算是合格的流浪方式。因此,流浪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离开太阳”,而是“离开太阳之后还要好好活着”。
如果人类“好好活着”的方式就是尽量维持现状的话,那么带走整个地球初看起来似乎不错,因为地球上似乎找不到“没用”的东西。寒冷的两极地区是深海洋流传送带的起始点,而洋流传送带几乎塑造了全球的气候面貌;广阔的大洋地区提供了地球一半的光合作用产量;无人居住的热带丛林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源泉。就连看似无用的内部岩浆,其实也是地球物质循环的主导者——如果没有岩浆带来的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只需三十万年就会全部变成碳酸钙躺在海底,这时候光合作用当然也就得全部中断了。更别提地幔还是地磁场的来源,而没了地磁场就没了对宇宙射线的主要防护。人类试图制造简装版地球的努力迄今为止尚未成功。但问题是,地球不是一个孤立体系,驱动它运作的是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输入;而人类在离开太阳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对这一缺失做出任何弥补。地球每秒钟从太阳获得1.73*10^17焦耳的能量,其中70%被吸收,30%被直接反射。这些吸收的能量占了地球能量总收支的99.9%以上,相比之下地球内部每秒产热只有4.5*10^13焦耳左右,潮汐能和人类燃料产能更少。来自太阳的能量不但维持了地表温度,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和生物圈能量循环,还直接驱动了大气环流和洋流,促成了地表的物质循环。说合格的太阳辐射是宜居星球的第一标准,并不为过;其实太阳辐射倒也不是无可替代,理论上我们可以像《诗云》那样拿一个小白洞绕着地球转冒充太阳,或者给地球围一层发光膜。后者花费的能量大致相当于每秒消耗1kg反物质,还没到“完全不可能”的程度。话说回来,如果这种科技都有了,地球人可能也不需要逃跑了……但小说中不仅没有任何补救,还明确出现了这样的描写:“这时的太阳已成了一个棒球大小,一动不动地悬在天边,它的光芒只在自己的周围映出了一圈晨曦似的亮影,天空呈暗暗的深蓝色,星星仍清晰可见。举目望去,哪有海啊,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如此温度剧变,原有地球生态系统当然是基本全毁了。看来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保存“全部现有生态系统,而是到了目的地再重建。这期间,人类将独自度过两千五百年的漫漫长夜。到此为止,地球派的逻辑倒还没错:其它条件相同时,大体系通常比小体系更稳定,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是大致适用的。一千万人一起发疯的概率总比一百人要低。只是,带着一颗残破的地球流浪,真的能拯救人类吗?2 旅途地球尚且可以近似为一个封闭体系(和外界以能量交流为主,物质交流可以忽略),人类社会就是彻头彻尾的开放体系,需要大量来自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入。但是现在地球生态系统毁了,人类就要面临一些很基本又很难堪的问题,比如食物和空气从哪来。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效率确实不怎么高,光合作用的核心酶之一Rubisco经常被嘲笑为有史以来最差劲的酶,效率奇低无比,专一性又差;但架不住它同时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酶。人类从中夺走了一个零头,就有每年22亿吨的谷物出产来养活70亿人。很难想象没有了生态系统,人类从哪里搞来这么多食物……作为光合作用副产物的氧气亦然。理论上,一切这类物质都是可以纯化学合成的,我们可以手动拆散所有的化学键、以最彻底最denovo的方式合成出我们需要的产物。相关的技术如果诞生,大概会彻底改变人类工业的面貌——当然成本也是惊人的。其实我很想见识一下一个由人类从分子角度主宰全部物质循环的类地社会——可惜大刘对此一字没写。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全力发展大规模地下温室无土农场。这样的农场总占地面积一定远远超过全部人类地下城市总和,也许会是一个庞大的透明培养箱阵列,其间穿插着错综复杂的水肥管线和不计其数的机械手。地下城市应当拥有廉价的地热能源,所以人工照明大概可以满足对光线的需求;强力通气设施则负责栽培区和居住区的气体交换。这些倒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是总计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温室阵列海洋……想想都热血沸腾。大刘你为什么不写啊……也许是因为,这样一个系统遭受岩浆渗入灾难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还有一系列小小的坏消息:比如,我们可能没法吃牛肉了。目前全世界的牛每年产生约五万吨甲烷,自然情况下大部分甲烷是和对流层里的羟基自由基反应从而消耗掉;但是地下牧场要和地表大气充分对流,好像难度大了一点。像甲烷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物质,在地球物质循环中还有很多。在一个简化的人类-农业体系里,很难保证这些物质都能得到妥善的出路。3 目的地经过了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征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半人马阿尔法星。【,图片出处:维基百科】”我好像看到半人马座三颗金色的太阳在地平线上依次升起,万物沐浴在它温暖的光芒中。固态的空气融化了,变成了碧蓝的天。两千多年前的种子从解冻的土层中复苏,大地绿了。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孙子孙女们在绿色的草原上欢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银色的小鱼……“但是,且慢。复苏很可能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我们要避开冷却的岩浆区。强大的发动机推力一定会促使板块运动更为活跃,带来大量的火山爆发。含硅量高的酸性岩浆问题还不大,因为它们比较粘稠,最多形成一大批新的富士山。但是含硅少、流动性极强的基性岩浆怎么办?地史上著名的西伯利亚玄武岩,一次喷发的覆盖面积高达700万平方公里,就算只考虑最低限度的影响,它所覆盖的全部土壤和里面的生物也都肯定完蛋了。然后,检视残余的地表。考虑到地球之前经历了快速的温度变化(发动机的作用,还有日地距离的大幅变动),地表植被一定早就大批死去了,由此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也会损失大批的土壤。再然后,考虑土壤里的种子。鉴于地球的降温不可能像人体冷冻技术那样迅速,其中的水分一定都结成冰晶了,这就宣告了绝大多数植物种子的死刑;可能相当一部分土壤微生物也不能幸存。这些生物会重建出怎样的生物圈我不清楚,但很可能会让人类觉得相当陌生吧。至于多细胞动物,那肯定是近乎全灭了。这样极个别顽强的无脊椎动物可能幸存,别的我不抱什么希望。如果人类事先做些准备呢,会不会好一些?比如预备一堆冷冻胚胎?但就算人类有能力为已知的二百万物种和未知的千万甚至上亿物种各备胚胎,也将永远损失绝大部分种内基因多样性,毕竟胚胎只能带几个,远远比不上自然界中生活的个体数目。只保存数字化的基因序列倒是会容易一些,但用纯粹的基因序列从零开始造出细胞生物,目前还是科幻中的科幻,。(类似的,这些手段也还不能用来真正挽救地球眼下的多样性危机。)失去这些多样性,这些生物就算在目的地复苏,生存能力也要大打折扣。更何况,地球上绝大部分生态系统是漫长的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演替出来的,一个典型的顶级群落通常要几百年才能产生,无法简单复刻;把一堆生物扔在一起是不能立刻变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也许在目的地,我们还要花上一千年,一点一点地耐心播种,缓慢地分批引入新物种,改造地表环境,直到类似地球的生态系统在新世界逐渐扎根。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类有足够的理性,足够的知识,和足够的耐心。这些东西我们都很缺。所以我想,那个目的地大概会有朝霞,会有白云,会有蓝天,但其它的东西,我不知道。(至于半人马α/南门二是个三体的问题嘛……咳咳,《流浪地球》可比《三体》早多了。再说,现实中三体问题虽无通解,但却是有某些稳定特解的,如果人类能自由调节地球轨道,那么找到一个稳定的恒纪元轨道并非不可能。)4 应该怎样流浪在我看来,大刘笔下的人类之所以选择了地球方式,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四光年之外的目的地就有一颗完好的恒星在等待着他们;他们盼望,带着行星过去,经过两千五百年的长夜和噩梦之后,人类可以从头开始,重新恢复很久以前那种有希望的、高贵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怕改变,我们害怕的是永不回头的改变。虽然名为《流浪地球》,但其实在人类心中这只是一次漫长的短途旅行,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家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往往可以压倒一切技术难题。但是,如果最后流浪真的不可避免,怎么办?关于流浪的最佳方式,我依然是《》 里的观点:大量生态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对,就是质量效应里Quarian族那种方式)。单只飞船的体积不足,我们可以用数量来弥补。小生态圈造成的物质循环局限,我们可以用旅行途中的星体缓冲。如果没有自由的超光速旅行和通讯,星舰文明可能确实会成为我们社会的终极形态。那时的人类就是真正的流浪了,成为宇宙的游牧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样的人类,才是真正的自由。附言1 写这篇吐槽文的起因只有一个:因为槽在那里。希望大刘和磁铁不要因此觉得受到冒犯。不过我觉得,在超光速旅行出现之前,如果人类希望保留古老的行星生活方式而一定不肯接受星舰文明的命运,也许流浪地球还真是唯一的办法。另外,大刘说过,带地球流浪是美学上的要求,他本人是飞船派。2 感谢羊白大人,关于氦闪的问题是他讲给我们听的,这个坑最后也是他催我填上的……然后感谢所有之前对此文吐过槽的人,我肯定看过,但是年代久远,大部分想法已经记不得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了。3 本文的第一段以坑形态发表于《》。4 以下是一些我想到了但因为知识有限,没法用的吐槽。欢迎大家跟槽。地球旅行需要多少能量?标准的能量-动量计算,在这里因为引力弹弓的存在,大概是无效的。但我不会计算考虑弹弓之后的结果……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地磁场会受到什么影响?当然,地磁不仅是因为自转而产生的,但没了科氏力地磁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不会算。另外,没有了太阳风,范艾伦辐射带也就没有了主要的粒子来源。以上这些是否会影响到地磁对宇宙射线的阻碍作用呢?如果有差异,那么两千五百年的宇宙辐射是否足够对人类产生影响呢?都是有趣的话题。旅途中的大气情况如何?一方面,大批地球发动机的等离子流一定会吹走很多大气。另一方面,没有了太阳风,大气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再考虑低温冷冻的效果,最后即便抵达目的地,大气组成可能也和出发时有重大差异了。但具体的推算我也不会做。
牧夫币 +50
这是很久远以后的事情。
做梦一样!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11:07 编辑
多研究下理论吧,理论上不要说流浪地球、星际舰队了,
就是将一根头发以亚光速发射到太空都是个艰难的工程。
所以那些大型移民飞船中令人烦恼的问题可能根本没机会袭扰我们,
也就是说虽然这篇文章谈论了很多,但是大多是未来不会遇到的空想!
换个方式吧,至于我的答案大家可以去搜搜以前的帖子。
所谓科幻,不就是科学加幻想吗,如果每个细节都能经得起推敲的话,科幻作家早就拿诺贝尔了
真正的科幻小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不是所有的),
不然现代的科幻小说和古代的奇幻小说(聊斋志异)有什么区别?
用一堆数字告诉你《流浪地球》是多么的可笑:
太阳核心每秒消耗6.2亿吨氢&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3:11 编辑
火星蒙面侠 发表于
所谓科幻,不就是科学加幻想吗,如果每个细节都能经得起推敲的话,科幻作家早就拿诺贝尔了 ...
真正的科幻小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不是所有的),
不然现代的科幻小说和古代的奇幻小说(聊斋志异)有什么区别?
用一堆数字告诉你《流浪地球》是多么的可笑:
太阳核心每秒消耗6.2亿吨氢,但实际只有430万吨物质转化成能量,
假设这些能量能100%用于给物质加速,根据相对论公式计算,
可以得出太阳每秒只能使430万吨的物质加速到光速的86.6%,详见下帖
发一个技术帖,用以阐明常规物体接近光速有多么困难!
这可是太阳全部的辐射能量啊,地球只接受了22亿分之一啊...
也就是地球接受的全部太阳辐射,每秒只能使2公斤(1.95公斤)物质加速到光速的86.6%...
而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至少是全球发电功率的5万倍,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电站,每秒只能使40毫克的物质达到光速的86.6%...1年是1.26吨。
地球60万亿亿吨的质量需要整整4400万个太阳的能量持续加速1年才能达到光速的86.6%
当然如果牺牲速度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比如达到光速的8.14%,
需要的能量就只有上述的300分之一,但也是个无法企及的数字。
以流浪地球设想的千分之五的光速,在加上反应光欧亚大陆大部分山脉的质量的物质,地球还是可以按文中所说的方法远离太阳系的,大刘这点严谨性还是有的&
所以大刘只是一个作家而不是科学家&
sonic5188 发表于
真正的科幻小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不是所有的),
不然现代的科幻小说和古代的 ...
所以大刘只是一个作家而不是科学家{:soso_e113:}
要驳松鼠会的文章,还真需要准备一下的
1、我们都知道太阳在50亿年内是不会氦闪的,而到太阳氦闪的时期,南门二的系统也已经不完整了,因为南门二的A星更短命。这点我们不需要讨论。但既然要去说那些,就不得不说,也许大刘不知道氦闪前恒星首先经历的是亚巨星的膨胀阶段,但这个不能成为氦闪不具有足够破坏力的证明。麒麟座的V838就可以作为氦闪的案例(但不一定就是),大刘后面描写的氦闪场景,基本是正确的。
2、相比于船团来,整个地球的搬移当然成本极高,但它却具有船团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带走的是整个生态圈。这个在小说中已经说明过了,我认为驳文还不如大刘的原文更有说服力。
3、把最后一段的美好梦境 当做真正的大地复苏,这种吐槽缺乏的是基本的语文能力,而不是科学知识。
4、在地下实现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并没有太多问题。地热是个极大的能源,这点是任何船团无可比拟的。
5、生态圈肯定要受到极大损失,这点没有疑问。生命可以在深海继续存在,但是浅海生命会受到极大损失。提供氧气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得人工制造氧气,电解氧化物是个很好的手段。靠光合作用(已经彻底停止了)提供的氧气是不够了。
6、人口必定要做极大的减少,但比起船团来,能提供的最大人口数大好几个数量级呢。
总体而言,2500年的等待,以后过个100万年,生态圈就能全面恢复。
没有了太阳2500年,整个生态圈是全灭啊,希克苏鲁伯的陨击也没这么厉害啊,
你说的深海物种能生存是指热液喷泉的生物,其他深海生物没有海面死亡生物的沉降怎么活?
流浪地球还不不如搞个100km的人造空间站过去...虽&
看了全文,大刘的这个设想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非要吐槽的话,我想地球的加速过程才是个极大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后期的减速中。
如此近距离地从木星、太阳等处借力,产生的潮汐力极为巨大,足以破坏所有的地下掩蔽所。至于地面,大地的波动早已超过10级地震了。这个问题貌似无解。
如果时间足够,我们也许要把整个月球或者几个较大的小行星都作为资源,用于地球发动机中。如此的加速不需要借力木星,但成本会高很多。
这种做法比把系外行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还不靠谱...&
厉害!强~~~~没的说了!
sonic5188 发表于
真正的科幻小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凡尔纳的大部分作品(不是所有的),
不然现代的科幻小说和古代的 ...
以流浪地球设想的千分之五的光速,在加上反应光欧亚大陆大部分山脉的质量的物质,地球还是可以按文中所说的方法远离太阳系的,大刘这点严谨性还是有的{:soso_e127:}
。。。千分之五的光速,说得轻巧,到哪里找100个太阳的能量给地球加速到千分之五的光速?
现在的科幻小说为了博人眼球很多都变成奇幻小说了,只不过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好像还很有道理...&
gohomeman1 发表于
要驳松鼠会的文章,还真需要准备一下的
1、我们都知道太阳在50亿年内是不会氦闪的,而到太阳氦闪的时期, ...
看了全文,大刘的这个设想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12:04 编辑
permier 发表于
以流浪地球设想的千分之五的光速,在加上反应光欧亚大陆大部分山脉的质量的物质,地球还是可以按文中所说 ...
。。。千分之五的光速,说得轻巧,到哪里找100个太阳的能量给地球加速到千分之五的光速?
地球现在的速度就已经是万分之一光速了...最搞笑的是,到哪里去找欧亚大陆大部分山脉的质量的反物质?
现在的科幻小说为了博人眼球很多都变成奇幻小说了,只不过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好像还很有道理...
说实话,总体上,现在科幻确实都不够“硬”,而是“奇幻”的成份更多些,这也是因为科幻小说作者的科学理论水平不是非常高,不象以前,科幻作家有许多本身就是科学家,而现今受众整体又对科学了解不深,所以写得“奇幻”些反而更受欢迎,太“硬”了,反而没了市场。这也许和现今的时代注重“经济”甚于注重“科学”有关吧。当然,现今重“利”而轻精神领域的这种情况在各方面都是一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现今社会各个领域都比较“浮躁”,精神文化都是快餐式的,——当然这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
大刘写得伟大,松鼠驳得崇高
以科学爱好者的名义:)
gohomeman1 发表于
要驳松鼠会的文章,还真需要准备一下的
1、我们都知道太阳在50亿年内是不会氦闪的,而到太阳氦闪的时期, ...
没有了太阳2500年,整个生态圈是全灭啊,希克苏鲁伯的陨击也没这么厉害啊,
你说的深海物种能生存是指热液喷泉的生物,其他深海生物没有海面死亡生物的沉降怎么活?
流浪地球还不不如搞个100km的人造空间站过去...虽然我是严重反对任何大于100顿恒星际航天器的。
gohomeman1 发表于
非要吐槽的话,我想地球的加速过程才是个极大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后期的减速中。
如此近距离地从木 ...
这种做法比把系外行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还不靠谱...
Powered by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
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练习:1.3 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练习:1.3 第2课时《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13:54:39
下载量:2380次
文档大小:433KB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如果把微信启动画面的地球,换成其它八大行星,会发生什么?
如果把微信启动画面的地球,换成其它八大行星,会发生什么?
映像最前沿
不知道大家在打开微信时,有没有特别关注过微信的启动画面,这个微信启动画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一个孤独小人,遥望蓝色地球,凸显了个人的渺小和对交流的渴望。甚至有不少人很认真地研究,这个小人到底站在什么位置,才能看到这样的地球。那么,如果把地球换成太阳系的其它八大行星(冥王星姑且也算一个),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注意,冥王星,现在已经不在行星行列,太阳系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原作者也画上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映像最前沿
百家号 最近更新:
唯有努力,才会有方向!
作者最新文章地球是空心的吗?旋盘贯柱的?地心有两个大洞?请宽容新理论, | 非主流理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8877人加入此小组
物理爱好者贾洞,通过对地球磁场,引力场的研究,发现地球地核即不是目前所公认的实心结构,也不是演义上的空心结构,而是呈南北两极贯柱,赤道中间旋盘形的陀罗状结构,这种大旋盘陀罗状结构,把地球地心分割成了南北两个腔室,使地球地心有了一个南空区,一个北空区,两个空区互不联通,让地球地心成为了一个像心室一样的,两空心中空地带性结构。这种旋转的,黏稠的,流体岩浆循环流动而形成的液态大陀罗旋盘,像一个巨大的定子一样,在地球的地心自转,调和了地球角动量,而使地球的整体旋转状态更稳定。新地心图如下,
+ 加入我的果篮
楼主切开地球仪一看:卧槽!是空心的!地球一定也是!
请问楼主有相关的数学模型吗?有怀疑不可怕也不可耻,想当年我初二那会儿还给中科院写过信呢,发的还是特快,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没了……
请写出在坐标中表示这个结构的方程…来自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心结构呢?这种结构是因为地球引力场的演化造成的,地球引力场的形成过程如下,最初地球的引力场,磁场是这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心结构呢?这种结构是因为地球引力场的演化造成的,地球引力场的形成过程如下,最初地球的引力场,磁场是这样的,
为什么地球非得生成这么复杂的结构……
请写出在坐标中表示这个结构的方程…来自
于于在地球的中心区域,并没有引力场,这使地球地心并没有引力作用,是地球上的引力缺失区,而无法形成引力。地球地心失去万有引力作用后,内芯物质便在地球角动量作用下,使地球地核液浆通过地幔热柱达到地壳,随着内核液浆向外壳向流失,在最地心会形成一个液核缺失性,离心性空芯,而使地核的内心部分,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空洞,成为空芯地球。但这种离心空芯流体的分布特征会非常特别。当旋转液芯的厚度到达更靠近空缺某个层次的时候,随着地球的自旋,一部分液岩会被压迫而向两极方向移动,在无重力的情况下,移动到两极方向而堆集的液岩会在两极分别打成两个巨大的旋柱,然后再向地心方向延伸,当地球两极方向向地心延伸的巨大旋柱最终在地心位置对接的时候,两个方向的旋柱相对压力和离心力又会使对接区发生膨胀,而又呈碟盘状向地球赤道方向延伸,并最终和赤道区形成连接,这样,地核内盘就会将地球芯部分割为南、北两个半球状空芯。地球的最内核心部分,就会成为一个,两极巨大旋柱延伸,中心对接形成巨大膨胀碟盘,而中心碟盘延伸连接赤道的类中心性陀螺结构。这使其成为地球内部的巨大定子,这个陀螺定子的旋转速度很慢,由于这个陀螺定子的密度非常大,所以其对地球稳定性,同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地核的南北液球中心喷柱,在地球本动减速的时候就会整体沉降性、轻微偏向南极流向,在加速的时候,就会整体提升性偏向北极流向,从而转移和交换平衡变化的地球动量。这种喷柱和液面变化情况,也恰恰可以很好的、稳定性的合理分布了地球的位移角动量。而使地球变化更稳定。这样,液球的自旋扭摆漂移、和两极漂移,中心定子陀螺等,非常合理的、均匀的转换了地球的各种动量变化,而使地球内心的液体空芯旋盘柱球,成了放在地球内部的一个巨大的的组合性液球陀螺仪,使地球的平稳运动和各处的受力均匀,成为可能。也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稳定。这种组合性、内芯性液球陀螺仪的结构,应该合适于多数的基本的运动型壳层天体,是所有同类型天体的基本构造规律。它对一个星球体的稳定运动和稳定存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地球非得生成这么复杂的结构…
相关可以证明这种理论的新的科学地心探测是这样的,如下,中国科学家率先发现内核之心的奥秘和他指导的博士后以及硕士研究生夏唅组成的中国籍科学家团队分别来自中国和,该研究团队开创性地运用尾波噪声自相关叠加技术,通过提取来自中心的波来进行地球内核的研究,首次提出地球内核最中心部分的铁晶体性质与地球内核外部的铁晶体性质存在显著差异的观点,明确指出地球内核最中心部分,即内内核的铁晶体排列呈东西向排列;地球内核外部,即外内核的铁晶体排列呈南北向排列。其情况如下图
这这个图,明显显示出了地球内液核的流动方向情况,内核璧向两极方向流动,内核中心向东西向流动,即向赤道方向沿伸流动,这与贾洞的研究非常一直,是一种最新的地球模型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最新的研究结论推进了人类对于最中心区域的形成和演化的认识。1998年提出了内核呈层状分布理论,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说明内核的结构极其复杂。 科学界对地球空心的论据还有一下部分没有一条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实心的。科学家试图用地震波来证实地球是实心的,但是地震波最后还是向旁边扩散而不是向中心去,所以地球是实心的并无根据。2.地球肯定空心。现在科学家推测地球中心是液体铁和镍,但是铁和镍都是密度极大的物体,虽然各地层对它的引力之和为零但是还有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这些东西必定会离开地心处。所以地球一定空心。3现在,愈来愈多的科学家相信地球内部有空洞。理由之一是地球面积是5.1×108平方公里,重量却只有6×109的100万倍。如果内部充满岩浆,就不该这样轻。造成地球内部空洞的原因是它内部的离心作用。原始的地球是火和岩浆的混合体,地球在旋转的过程中,把重的物质抛向了外层,这便是岩石之类的地壳。而两极几乎不受离心力的。
这是贾洞的最新研究,首发于果壳,请果友讨论,新思想,请宽容,
引用 的话:为什么地球非得生成这么复杂的结构…因为地心是实心的更不科学,
引用 的话:为什么地球非得生成这么复杂的结构……地心是这种结构,更有利于地球运转的稳定性,
引用 的话:这这个图,明显显示出了地球内液核的流动方向情况,内核璧向两极方向流动,内核中心向东西向流动,即向赤道方向沿伸流动,这与贾洞的研究非常一直,是一种最新的地球模型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最新的研究结论推进...地震与银河系动量_图文_百度文库
为什么要霍霍那个无辜的地球仪!
引用 的话:地心是这种结构,更有利于地球运转的稳定性,有没有利什么的,地球表示不在乎……
请问楼主有相关的数学模型吗?有怀疑不可怕也不可耻,想当年我初二那会儿还给中科院写过信呢,发的还是特快,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没了……
引用 的话:请问楼主有相关的数学模型吗?有怀疑不可怕也不可耻,想当年我初二那会儿还给中科院写过信呢,发的还是特快,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没了……请看那个链接
雪碧!七喜!瓜子!花生!嘎嘣脆!来自
雪碧!七喜!瓜子!花生!嘎嘣脆!来自
引用 的话:雪碧!七喜!瓜子!花生!嘎嘣脆!欢迎拍砖
认为地球太轻的理论,为什么是用面积来举例?不是应该用体积来举例的吗?
老司机发点种子。。。
话说那啥虾姑要怎么做好吃?
于于在地球的中心区域,并没有引力场,这使地球地心并没有引力作用,是地球上的引力缺失区,而无法形成引力。我肚子痛。
引用 的话:雪碧!七喜!瓜子!花生!嘎嘣脆!这次估计你卖不出去了,因为楼主的理论太弱智,吸引不到大家的注意力——奇葩也是有底线的,过了线就是愚蠢和无聊了。引用 的话:……3现在,愈来愈多的科学家相信地球内部有空洞。理由之一是地球面积是5.1×108平方公里,重量却只有6×109的100万倍。如果内部充满岩浆,就不该这样轻。……这个问题只涉及小学数学水平,请楼主给具体算一算,为啥“不该这样轻”?敢么?
引用 的话: 老司机发点种子。。。 话说那啥虾姑要怎么做好吃?少量 醋 、 盐 、老抽 、清蒸最好。
引用 的话:少量 醋 、 盐 、老抽 、清蒸最好。老司机还会下厨啊!
引用 的话:少量 醋 、 盐 、老抽 、清蒸最好。皮皮虾蒸完了水踏踏的……我不觉着蒸的好,个人意见,大的可以炒,小的可以炸。
引用 的话:这次估计你卖不出去了,因为楼主的理论太弱智,吸引不到大家的注意力——奇葩也是有底线的,过了线就是愚蠢和无聊了。这个问题只涉及小学数学水平,请楼主给具体算一算,为啥“不该这样轻”?敢么?形象哎同志,别人身攻击嘛。。。来自
请列举当前理论无法解释但由楼主的新想法可以解释的客观事实证据。
引用 的话:因为地心是实心的更不科学,请提供“更不科学”的准确严谨的描述以及客观事实证据。
引用 的话:这次估计你卖不出去了,因为楼主的理论太弱智,吸引不到大家的注意力——奇葩也是有底线的,过了线就是愚蠢和无聊了。这个问题只涉及小学数学水平,请楼主给具体算一算,为啥“不该这样轻”?敢么?有更合理的计算,我明天发上来,
引用 的话:我肚子痛。这种理论我不是首创,目前有一部分地心无引力的学者,我这是最先说明了地心没有引力场,因而没有万有引力作用。
这地球仪不便宜吧
引用 的话:请提供“更不科学”的准确严谨的描述以及客观事实证据。你认为在地球地心液核中又有一个固态的铁心,不偏不歪的正好在地球的地心,无论地球的公转还是自转,无论什么离心力,银系本动等等各种因素,都不影响其地心状态,这正常吗?符合我们的常规印像吗?
引用 的话:这地球仪不便宜吧60元,两天没吃饭买的,
引用 的话:60元,两天没吃饭买的,楼主你的科学精神值得赞扬(不是贬义),不过我觉得不吃饭有点过头了
引用 的话:有没有利什么的,地球表示不在乎……要是地球章动太大,你就在乎了,而这种地心陀罗结构,可以很好的平衡掉地球的章动,
引用 的话:你认为在地球地心液核中又有一个固态的铁心,不偏不歪的正好在地球的地心,无论地球的公转还是自转,无论什么离心力,银系本动等等各种因素,都不影响其地心状态,这正常吗?符合我们的常规印像吗?你说的好像都不是证据吧
引用 的话:楼主你的科学精神值得赞扬(不是贬义),不过我觉得不吃饭有点过头了老婆不要买,认为瞎胡闹,她认为我们脚下硬垹垹的,那里会有什么空洞,我说我两天不吃饭,不过-------呵呵谢谢你,玩笑了,
引用 的话:你说的好像都不是证据吧我是怎么考虑的,在液体的中心有一个固体,如果整体运动的话,固体在液体中不会丝毫不动,如果把这种组合旋动的话,固体一定要向离心力方向偏移,这就是常规认识。
无数学不科研,至少自然科学是这样。楼主你去研究心理学吧,我看上次那个人类15分钟就挺不错的。
引用 的话:无数学不科研,至少自然科学是这样。楼主你去研究心理学吧,我看上次那个人类15分钟就挺不错的。我的论文都有相关的数学部分,这个帖子是从论文中摘出来的,数学部分不好贴,我给了相关链接在上面,
引用 的话:我是怎么考虑的,在液体的中心有一个固体,如果整体运动的话,固体在液体中不会丝毫不动,如果把这种组合旋动的话,固体一定要向离心力方向偏移,这就是常规认识。你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能拿出多少数据和观察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纯类比可不能拿来当证据
引用 的话:无数学不科研,至少自然科学是这样。楼主你去研究心理学吧,我看上次那个人类15分钟就挺不错的。谢谢你提示,15分钟问题有人很支持,有人完全不理解,我计划寻找更多相似的实例,来完善这个理论。
引用 的话:你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能拿出多少数据和观察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纯类比可不能拿来当证据我计划去找相关的地球物理学家,说服他们以假设我理论模型成立的条件下,来用地震探测地心,是否有更高的相关度,就可以说明我的理论是否正确。目前,仔细的研究宋晓东的理论,就接近这种思想,我需要更多的资料。
宋晓东和他指导的博士后王涛以及硕士研究生夏唅组成的中国籍科学家团队开创性地运用地震尾波噪声自相关叠加技术,通过提取来自地球中心的波来进行地球内核的研究,首次提出地球内核最中心部分的铁晶体性质与地球内核外部的铁晶体性质存在显著差异的观点,明确指出地球内核最中心部分,即内内核的铁晶体排列呈东西向排列;地球内核外部,即外内核的铁晶体排列呈南北向排列。这一最新的研究结论推进了人类对于地球最中心区域的形成和演化的认识深度。
引用 的话:我计划去找相关的地球物理学家,说服他们以假设我理论模型成立的条件下,来用地震探测地心,是否有更高的相关度,就可以说明我的理论是否正确。目前,仔细的研究宋晓东的理论,就接近这种思想,我需要更多的资料。就你现在的干货量,说服科学家基本不可能,你还是准备好钱自己搞吧。
引用 的话:就你现在的干货量,说服科学家基本不可能,你还是准备好钱自己搞吧。总有有兴趣的,识货的,或者伯乐,也可能会有资助我的,世界很大,就怕没有新东西。
引用 的话: 老司机发点种子。。。 话说那啥虾姑要怎么做好吃?感觉怎么烧都可以。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行星距离地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