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进行预习啊,为什么我预习就像自学,不然老师讲

教育杂谈—预习:怎么预习最有效?----转载
预习:怎么预习最有效?
发布:&&&&浏览:507次&&&&文字:【大】【中】【小】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增强独立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让预习成为习惯
&目前,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习惯。
&高效学习经验,每一课都要先预习 :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觉得预习没意思,是浪费时间,反正老师上课会讲。但是,从大多数同学的经验看,课前不预习,听课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为有许多知识,我们往往不可能一次就能认识清楚,需要多次反复领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有位同学曾经做过试验:预习后听的课,到晚上躺在床上,还能较完整地回忆起上课的内容。如果没有预习就去听课,课后只能记得一些大概。比如只记得一个公式,至于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如何证明的,还有上课讲的例题等就印象不深了。
由此可见,预习可以说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一环。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上起课来顺理成章。
预习时虽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会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我们以后会产生兴趣。虽然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我们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预习的作用:
通过预习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了初步的领会,从而降低了学习新课的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紧张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
&&加深预习的印象
预习的关键是要真正学进去,有些同学很随便的看看书就说预习完了,这样的预习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因此,为了加深印象,时间充裕的同学最好将预习分成两步走。
&高效学习经验,预习两遍,深化知识:
&预习最好分两步,即预习两遍,看自己在不同的时间里对同一问题是不是有不同的看法。再来听老师的讲解就会认识深化两次。时间间隔以一天为最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查阅资料,对将要讲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也能增加学习的信心,如果时间较少,也可以大概的学习,但绝对不能一无所知,冒冒失失地就去听课,那样效果不会好。
&(1)每次预习的时间掌握在30至40分钟,也即约一节课的时间。这一点,似不必拘泥,完全视预习的对象和自己的时间而定。预习的功课难,自己的时间宽,那么预习的时间也就不妨长一点。比如一位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时就说:“20分钟的预习,改变了我的学习被动的局面。”
&(2)预习两遍,间隔一天。比如,对化学卤素这一单元内容,周三用30分钟预习一遍,周五再用30分钟预习一遍,这样到了下周老师讲到这一单元内容时,就能够更深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准确地把握难点、重点。
&(3)如果时间充裕,应多查课外资料,将预习引向深入;如果时间较紧,也至少应大致翻翻。不应不经过预习一无所知就去听课,那样学习效果不好。
&&预习要有重点:
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自己的弱势科目,或者是某些科内听课任务重、非得靠课前预习来辅助完成听课任务的科目。也就是说如果不预习,听课就很困难,或者效率低,那么就一定要安排预习。反之,如果不预习,听课也能很顺利,收效高,则不安排预习也无妨。
&&通过预习提高学习质量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学习很努力,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作业、改不尽的错题,时间总是不够用,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办法只有一个,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良循环为良性循环。
学习被动的同学,往往是由于上课听不懂,而上课听不懂的直接原因是课前不预习。因为学习中缺少预习这一基础环节,而影响上课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上课效果差,又涉及到复习、作业等,使学习陷入被动局面。
& 高效学习经验,通过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你在课前做了认真预习,发现了疑点,提出了问题,你已经做好了听课的一些准备,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你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你是来向老师提问的,你是有意地要听老师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是非常适合于学习的状态。带着问题上课,就能提前进入角色。相比较之下,别的学生可能是心不在焉,而由于你注意力非常集中,上课所讲的知识你都能掌握,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能转化为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越是时间紧,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预习。通过预习避免无效的活动,通过预习赢得学习时间,通过预习改善学习效果。
& 由此看来,预习也是一种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有自学能力呢?首先,自学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如,在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同学阅读的速度快,对所阅读的内容分析概括的既准确又全面。有些同学则不然,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回答问题时抓不住要领。前者是有自学能力的同学,他们的学习速度快、掌握知识所用的时间短、学习质量高。后者则是不具备自学能力的同学,结果相反。其次,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既包括以老师指导传授为主的授课环节,也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阶段复习等以自学为主的环节。因此,同学们在校学习虽然不以自学为主,但是自学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预习、课后复习、作业、阶段复习等学习环节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必须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让你的听课更高明
预习使我们有精力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当老师讲到预习时已经弄懂了的内容时,可以验证一下自己对知识的领会是否正确,可以向老师学习考虑问题的思路,看老师是如何提出来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老师的高明之处。
&&学期预习四要点
学期预习是指在新学期开始之前,通读整本教科书,粗略地了解新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教材的知识点结构以及明确本学期学习的目标任务。
& 高效学习经验,初步分析知识整体结构:
进行学期预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一本教材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即学会自己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自己处理基础知识,自己解答习题,从中培养自学能力。
学期预习最好选择一科进行,一是弱科,一是拿手科。初步摸索出一定的经验,再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学科。
& 一般来说,学期预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序言法
& 序言法是指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的序言,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等内容的方法。
&(2)目录法
&目录法是指通过阅读目录,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3)浏览教材法
&浏览教材法是指认真阅读序言、目录的基础上,粗读整本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
&(4)教材分析法
&教材分析法是对整册教材进行归类和写教材分析。例如,语文教材的教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列生字表、列生词表、语法知识归类、列文字常识表、习题归类表、写出单位分析表等
& 全面把握教材的结构
学期预习的目的不在于精确地掌握细节知识,而在于全面把握教材的结构。预习完一科后,应初步掌握概念及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当教师讲到某一知识点时,只要你能明确这一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时,就达到预习的目的了。
& 需要注意的是,学期预习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寒暑假进行,如果等到开学则为时已晚。
&&课前预习五步走
课前预习是最主要的一种预习方式,它的重点就是通过阅读教材,达到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
& 高效学习经验,课前预习的方法主要是阅读教材:
课前预习的任务主要是初步理解下一节要学的基础知识;复习、巩固、补习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概念、旧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课前预习方法主要是阅读教材,由于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所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 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可按以下五步来做:
& 第一步,认真通读教材,边读边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适当做笔记或批注。
& 第二步,利用工具书、参考书扫除障碍。
第三步,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遗忘了或存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及时补救。对经过努力还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等上课时听老师讲解。
第四步,读完教材后合上书本,围绕预习任务思考一下,教材讲了哪些内容,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哪些是新知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等等。
&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做一些练习题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 阶段预习是一种宏观性、综合性的预习,主要是了解总体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因此宜粗不宜细。
& 灵活选择预习的方式
预习的方式是精细还是粗略,精细、粗略的程度如何,要在预习前想到。如英语每堂课语法单一、单词量少,只要稍作了解就行,但像物理这样的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最好采用精细的方式预习。
& 预习要因科制宜
大家都在预习,但为什么有的同学效果明显,而有的同学却不见成效呢?其实,这主要还是个方法问题。最重要的是,预习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目来选择不同的预习方式。
& 高效学习经验,如何改善预习效果:
要想提高你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这个关键环节。但怎样才能提高预习的效果呢?预习的任务实际上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标明不懂的地方,二是记住基本的框架。不少同学只完成了头一项任务而忘了第二项任务,预习的效果当然据不太好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预习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因科制宜。
& 在预习不同的课程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如果这堂课偏重概念或定理,那么我们把书上的内容通读之后,首先应该回想一下,这一节中有几个概念、几条定理,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如果还不清楚的话,就应该再仔细地阅读,不能怕“浪费时间”。等把这些问题都弄清了,再结合书中的例子,对每条定理、每一概念逐一进行剖析,加深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定义都是用最精练的语言写成的,抽去或者忽略其中任何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可能歪曲其本来含义或者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所以,预习时对这些定义应该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
(2)如果这堂课是做实验,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用的器材。其次是要了解实验步骤,一边看书,一边在脑子里进行“实验”,尽力想象每一步骤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哪些定理、定律来解释。对于书上指出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也要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反之又会如何?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预习应该适度
& 适度的预习应该是:
&1. 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
&2. 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
&3. 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阶段预习三方法
阶段预习是对某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解,找出知识点及其联系,找出并研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 高效学习经验,以章或单元为单位进行预习:
在阶段预习时以章或单元为整体时比较可行;而像史、地等科目的预习则可以截取某个相对完整的时代或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整体预习的单位。
经过这样的预习,可以使我们对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量、难度、编排方式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同时,还便于我们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协调各科的学习时间,提高对学习活动的预见性。
& 一般来说,阶段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元目标法
单元目标法是指根据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要求检验预习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节前方框中的学习基本要求和每章后边的“小结与复习”中的知识点、学习要求进行预习,再以它们为标准检查预习结果。
& (2)单元教材研读法
单元教材研读法是指通过对单元教材的认真阅读,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达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了解,并能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 (3)图标整理法
图标整理法是指通过预习把涉及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
& 在双休日进行阶段预习
阶段预习是一种宏观性、综合性的预习,主要是了解总体知识的脉络和体系,因此在预习时花费的时间要比课前预习多,最好放在双休日预习比较好。
& &适用于文科的“提纲预习法”
提纲预习法就是把所学的内容列成不同形式的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炼,观点突出,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非常适用于文科的学习。
& 高效学习经验,提纲预习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预习时把重点的地方画出来,这只是第一步。有的科目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还可以运用提纲预习法,以增强预习的效果,加深理解和记忆。
下面,我们以历史课的《战国、秦、汉》单元的第一章第一节《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为例,来详细介绍一下提纲预习法:
& 第一个问题:战国七雄(略)
& 第二个问题:商鞅变法(提纲列法如下)
&(1)背景
& V土地所有制改变,封建经济要求发展
& V各国相继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2)内容
& V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 V奖励军功,废除世袭特权
& V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 V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3)意义
& V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壮大了地主阶级
& V确立了封建制,奠定了统一基础
& 第三个问题:封建制度的确定(略)
通过上述提纲预习法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课的预习根据情况都可先立若干大提纲。如上例,根据课文可列出“背景、内容、意义”三个大提纲,然后再在每个大提纲下列出若干个小提纲。
提纲预习法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应该说,这种预习法对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的学习备考确实效果不错。
&&把课本上的目录抄下来
因教材的目录列出每科的名称,比较粗略,预习时不妨将每课下的小标题抄下,编成“补充目录”,以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层次感的把握。
&&预习应该“三遍过滤”
在进行预习的同时,还要注意过滤,就像过滤纯净水一样,层层过滤,最后剩下的自然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 高效学习经验,去粗取精,层层筛选:
预习有一种很好的三遍过滤法,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里的三遍过滤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经过层层筛选,将预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挑出来,第二天带着问题去听课,必然能提高学习效率。
& 下面,我们以语文为例来具体介绍一下如何运用三遍过滤法来预习:
& (1)准备词典一本,然后进行第一遍粗淘。
&第一遍要求不高,只需淘去生词,把课文读通。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或生僻的字就翻阅词典,除弄清词义、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思考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最好用这个词造句,就能将这个词彻底弄懂了。
& (2)第二遍,要求读懂课文,弄清它的脉络。
&首先给课文分段落,试着概括出大致意思。然后找出一些自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加以体会,用老师平时分析词句的模式简析一遍,看看到底好在哪里。对于一些意味深长,自己弄不清的词句,就要及时向老师询问。最好还要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这样,学的课文多了,自己构思作文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 (3)第三遍,要精心筛选,去粗取精
&先自己体会作者写某篇文章的用意,然后参考一些资料,弄清写作时间及背景,体会作者要反映或揭露或抨击或赞美的某些东西,然后概括文章中心。再从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根据中心,想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如此这般,对中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是整体理解的一步,也是综合能力运用的一步。如果能轻松越过,那对其他文章的理解就能驾轻就熟了。
& 可以看出,预习也要像沙里淘金一样,筛的越细,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大。
&&预习要形成笔记
预习的结果,应该写成笔记,以便上课时有所依据。做预习笔记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大连海润教育高中/初中一对一辅导&&成绩快速提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9|
上传日期: 17:13: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
官方公共微信大学学习中,你如何预习,预习到何种程度? - 知乎47被浏览597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