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15是指什么编制的地震应急方案

地震应急预案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1.1安阳地处河北平原地震区的南部,境内活动构造纵横交错,且活动性强。1996年再次被国务院划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2003年初国务院对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布临震预报令还未解除。因此,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保障社会稳定,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综合防御减灾的道路。
1.3切实建立健全地震检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优先抓好对全厂防震减灾有影响的重点建(构)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以确保电网安全为目标,保障本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的协调发展。
1.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防震减灾事业更加紧密的结合,积极研究解决防震减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努力提高企业防震减灾的综合防御能力。
1.5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立足于抗大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震害发生时,社会秩序稳定,震后救灾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6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 需要动员全厂的力量,厂长是企业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危机事件管理工作。各部门行政正职是本部门危机事件处置的总负责任人。全厂每一员工都有参与危机事件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2.1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发布日实施的GB《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厂址位于该《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0.2范围以西,对照GB《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表,圈定本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属8度区。依河南省地震局对厂址所作地震评估,复核厂址50年超越概率10%,基本烈度结果为7.4度。
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6号)发布的临震预报,针对近期华北地区最近地震活动频繁趋势,未来三各月冀豫周围地区将发生5级左右深度约30公里浅层地震的可能。,日在新乡市,地震专家根据华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趋势对冀豫周围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会审,结果是近期冀豫周围地区未发现明显的地震前兆及异常,多数专家意见,2003年秋季与2004年春季可能性大。
2.2厂址地理位置
厂址位于安阳市西郊梁邵村东北隅,距市中心8公里。南通安林公路,北依东流洹水,东邻安阳钢铁公司和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西接安阳西站,107国道纵跨安阳发电厂。厂址座标纬度,北纬36°7″15′,东经114°16″28′,处于汤阴地堑之中,厂区和家属院地势平坦,绝对标高83米—84米。
厂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九月,相继扩建了八期工程。到一九九八年末,发电总容量为(5+2×10+2×30)85万千瓦,其中发电机组5台,大型电力变压器10台,变压器总容量 129.3万千伏安。担负着豫北安濮鹤三市工农业及生活用电,是城市生命线工程。
2.3全厂建(构)筑物及发电设施
2.3.1建(构)筑物:厂内有5万、10万及30万千瓦机组锅炉厂房、汽机厂房两座。电气主控楼、网控楼、检修楼、物资公司楼、修造公司楼、燃料办公楼、灰水办公楼、化学办公楼、消防队办公楼、电气试验楼、铁运楼、综合楼各一座。5万、10万及30万千瓦机组烟囱三座、4座自然塔等高大建筑。
2.3.2电气及监控系统:厂有35千伏、110千伏室外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室内变电站一座。在主控楼内,监视控制6#机组、1回35千伏输电线路(35千伏室外变电站近期即将关停)、7回110千伏输电线路以及6#机组厂用电系统。在网控楼内,监视控制着7回220千伏输电线路。两处机炉电集控室分别监视和控制着两台10万千瓦机组和两台30万千瓦机组以及厂用电系统。
2.3.3铁路专用线:厂内设有10条铁路专用线,分别称电Ⅱ--电Ⅶ六条,材料线、卸油线、机车线各一条,电Ⅰ线与钢厂共用。
2.3.4输煤及燃油系统:厂内有两个储煤场,一座地上煤槽,三座储煤罐,三个储油罐。其中供6—8号机组发电用煤的煤场最大储煤量6万吨,供9—10号机组发电用煤的煤场最大储煤量20万吨。供6—8号机组用煤的地上煤槽最大储煤量4千吨,供9—10号机组用煤的三座储煤罐最大储煤量1.2万吨。三个油罐供全厂锅炉助燃用油,最大储油量3千吨
2.3.5生产用水系统:上游水库供电厂生产用水有两条干渠,一条万金渠,另一条是胜利渠。万金渠渠首位于彰武水库坝下,距电厂引水口12.7公里,胜利渠渠首位于安阳河干流上,距电厂引水口10公里。从万金渠主干渠引水口到电厂全渠长1470米,渠深3.5米,上口宽4.4米,下宽3.92米,通流量8立方米/秒。胜利渠干渠引水口到电厂全渠长342.7米,渠道深 2.56米,通流量2.5立方米/秒。
2.3.6贮灰场:企业建厂至今总共建设四个储灰场,目前运行两个储灰场,分别称马投涧风凰岗储灰场和丰安桥储灰场。马投涧风凰岗储灰场距电厂16.33公里,丰安桥储灰场距电厂3公里。马投涧风凰储灰场98年2月投入运行,两台30万千瓦机组灰水经过浓缩后向其排灰。丰安桥储灰场90年建设投入运行,2001年6月经过增容于2002年10月验收竣工。两个覆盖储灰场,分别称南灰场和北士旺灰场,南灰场距电厂2.5公里,1980年覆盖。北士旺灰场,距电厂3公里,1989年覆盖。
2.3.7办公设施建(构)筑物:厂前区有职工医院楼、文化娱乐中心楼、室外蓝球馆、职工食堂、生产办公楼、教育办公楼、华祥公司办公楼、集团公司办公楼、厂行政办公楼各一座。
2.3.8生活设施建(构)筑物:厂区附近有职工家属院两处(分别称北院和西院),北院有10座家属楼,西院有26座家属楼。开发区有高层华祥住宅楼三座,丽豪小区5座家属楼。厂区外广场有幼儿园、离退休职工文化娱乐中心,物业管理楼建筑各一座。临华祥路(107国道)有电力宾馆楼、电影院、半地下室内保龄球馆、职工浴池建筑各一座。职工公寓楼两座,单身职工楼4座。
危急状态分级
“地震应急预案”的危险级别分两级,即:
o 一级状态: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全厂进入应急待命状态,指挥部下设12个工作队按照应急情况下的运作方式立即开展工作。并做好各种抢险抢修物料,包括装备、抢修器材、抢修工具和交通工具等准备工作。
o 二级状态:突然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发生人员伤害、电网稳定受到破坏、造成机组停运、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生活建构筑物严重损坏。马投涧、丰安桥运行贮灰场和覆盖灰场发生跨坝,马投涧贮灰场对下游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冲灰管线被毁。
应急预案内容
3.1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 挥 长:
员:、、、、、、、、、、
3.1.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当人民政府发布地震临震预报或突然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后,我厂防震抗震指挥部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当地政府和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的领导下,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人民政府抗震救灾会议精神,宣布、实施、启动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指挥全厂地震应急工作。向当地政府、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本部报告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按时完成当地政府和河南分公司交办的抗震救灾工作任务。
2)发生突发性地震灾害,依据本预案启动程序,组织全厂及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减少人员及国家财产损失。迅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重建能力和可利用资源以及震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做好后期重建工作,迅速修复发电设备尽快恢复供电。
3.1.3专业应急工作队及其职责
Tag:.相关内容
应急预案实例热点内容
11728879256779387515870439670676636560584
应急预案实例推荐内容
02-2202-2202-2202-2002-1902-1802-1802-16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E-mail:   & & & &
&& 京公网安备地震应急预案编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震应急预案编制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某县地震应急预案
您好,欢迎来到机电之家网! [
国家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 && &&
某县地震应急预案
添加:不详
&  为了保障我县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4]第172号令),参照《信阳市地震应急预案》(信政办[1999]29号),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破坏性地震与地震应急的定义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全县上年生产总值的1—5%,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助行动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全县上年生产总值5%以上或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  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秩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地震应急期是指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临震预报发布10日内称为临震应急期;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0日内称为震后应急期。  二、应急机构体系  ××县地震应急指挥机构为××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县防震抗震指挥部由县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县人武部等部门负责同志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办、科技局、计委、邮政局、县通信分公司、电业局、公安局、物流中心、交通局、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财政局、水利局、民政局、物价局、气象局、粮食局、救灾办、移动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组成。县防震抗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抗震救灾专业组。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在地震应急期,县防震抗震指挥部立即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乡镇抗震救灾指挥部也立即转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县防震抗震指挥部的职责是:接受县委、县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各项指令;根据震情和灾情,对县政府宣布进入地震应急期和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掌握灾区的灾情、民情以及乡(镇)和有关部门防震抗震指挥机构的动作情况;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震应急工作;组织各抗震救灾专业组实施抗震救灾行动,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其它任务。  ××县为信阳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各专业组划分及主要职责:  1、人员抢救、工程抢险组  牵头单位:县武装部  成员单位:震区乡(镇)武装部、县武警中队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部队和民兵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  2、特殊工程抢险组  牵头单位:县公安局  成员单位:县消防队、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电业局、香山水库管理处、县石油公司、县燃气公司。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对特殊工程的抗震抢险,包括地震时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破、剧毒、强腐蚀性物资、放射性物资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受灾的建设工作,如水库大坝、河流堤岸、大型贮(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气、贮油设施、大型化工仓库、发电站及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其它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3、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成员单位:县医药管理局、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医院、各乡(镇)卫生医院;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4、紧急救援组(生活保障组)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成员单位:县粮食局、县商业局、县物流中心、县供销社、县教体局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学校的教学秩序。  5、市政保障组  牵头单位:县建设局  成员单位:县交通局、县自来水公司、县房管所  主要职责:负责对灾区的给水、排水、公共客运交通、市政设施的排险抢修;尽快恢复城市基本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组织有关方面搭建防震棚或临时住宅。  6、治安、交通管理组  牵头单位:县公安局  成员单位:县武警中队、县交警队、县110、县巡警大队、各乡(镇)派出所。  主要职责:负责加强灾区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交通疏导、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加强对重要目标,如指挥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资集散点、监狱等处的警戒。  7、通信保障组  牵头单位:县通信分公司  成员单位:县邮政局、县移动分公司  主要职责:负责尽快修复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有线、无线通信畅通。  8、电力保障组  牵头单位:县电业局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本系统的变电工区线路和调度,修复发、配、变、送电设施,恢复灾区供电。  9、应急运输组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成员单位:县交警队、县运输公司、县客运站、县公路局、县运管所。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尽快修复公路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10、地震监测组  牵头单位:县科技局  成员单位:县地震办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力量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协调指导震区的宏观监测,必要时在地震现场设立流动地震监测台进行地震趋势跟踪、监测;及时为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分析、研究意见。  11、震害损失评估组  牵头单位:县地震办  成员单位:县计委、县经贸委、县建设局、县财产保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县统计局  主要职责:负责对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做出统计评估;为县政府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12、宣传报道组  牵头单位:县广播电视局  成员单位:县有线电视台、县人民广播站、《今日××县》  主要职责:在接到县防震抗震指挥部的指令后,负责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优先报道灾区的抗震救灾动向;及时辟谣、安定民心、保障社会稳定。  13、应急资金保障组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成员单位:县救灾办  主要职责:负责并会同有关部门作好上级下拨的应急资金和自筹应急拨款的准备。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县防震指挥部提议,经县政府批准组建抗震救灾前线(现场)指挥组。县抗震救灾前线(现场)指挥组由县政府牵头、武装部、县公安局、武警中队、卫生局、民政局、建设局、地震办、灾区所在乡(镇)的有关负责同志及指挥部各专业组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县政府防震抗震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地震灾区现场抢险救灾指挥,组织、指导灾区所在地政府及其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工作。  三、地震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根据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1998]第256号令),在发布临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建议,县政府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1、临震应急反应  在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县政府即可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并通知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应加强与预报区的联络,密切注视和跟踪震情并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同时组织人员到预报区进行震情监测。预报区乡(镇)应立即作出临震应急反应。地震业务部门应加强震情监视和会商,随时向当地和上级政府报告震情趋势变化;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监督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2、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县政府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了解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开展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县政府及震区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地震趋势跟踪,并开展地震灾情损失评估工作,及时向县政府和防震抗震指挥部汇报震情、灾情。  3、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县政府根据受灾范围、程度确定应急规模;立即启动县地震应急预案,宣布进入应急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震情、灾情,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指示,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和邻近省、市、县政府对灾区进行支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向灾区慰问或派出工作组协助灾区乡(镇)进行地震应急工作。  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需密切跟踪灾情,并就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及邻省、市、县对灾区就近支援等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建议。同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上述事宜实施中的组织、联络和协调;部署、指导、协调灾区政府和抗震救灾各专业组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灾区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立即报告县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组织,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做好工程抢险、人员救护与卫生防疫、震情监视等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努力保障灾民的吃、穿、住等基本条件,安置和疏散灾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接受调配救灾物资和资金,并监督使用;提出灾区需要救援项目的建议;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维护灾区安定。  4、特大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特大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县政府立即启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组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组。并启动我县地震应急预案,在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灾区所在地政府应积极、有序地进行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人口稠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地震主管部门应迅速作出反应,跟踪震情,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人口稠密地区发生地震谣传时,地震主管部门要立即进行调查,澄清事实,向县政府汇报,由政府通过××闻媒体公开辟谣,解除群众恐慌心理,安定民心,保持社会稳定。  四、应急预案的相关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应急预案的法律依据,任何单位、个人都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约束下,统一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的言行。与本地震应急预案有关的县政府各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地震应急预案。根据县防震指挥部各专业组的职责,由牵头单位组织成员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地震应急操作细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预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附:1、××县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图  2、应急机构电话号码
作者:未知 点击:603次
本文标签:某县地震应急预案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某县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某县地震应急预案”的更多资讯
:上海九路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求购】 &&&
VIP公司推荐地震应急救援_百度百科
地震应急救援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全面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无震时,政府的职责主要由地震主管部门承担,基础工作是震情监视,重点工作则是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提高社会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以及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保障性工作则是牵头编制、完善和落实政府和各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地震演练等。一旦发布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突发破坏性地震,政府就会迅速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此外,地震应急还包括对虚假地震事件的快速处理,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和误传等的社会影响。社会上不时出现某地某时某刻要发生地震的传闻,往往引起居民的极度恐慌,影响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主管部门根据对各种观测资料的认真分析,及时做出震情判断,配合政府采取切实的措施辟谣,尽快平息社会影响,对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经济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震应急救援包括震前应急防御和震后应急救援等内容。震前应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各项临震紧急避险和震后抢险救灾准备。所谓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预先制定的,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紧急避险、抢险救灾的计划方案。地震应急预案通常对人员的职责分工、平时的准备和震时的紧急处置等内容进行计划或规定,并对如何启动应急响应进行规范。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坚持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就是各级人民政府都已经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横向到边就是所有的政府部门、各行业企事业单位都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成为同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的细化。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已接近30万件,其中全国所有省、市政府都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95%以上的县和近2万个乡镇和街道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2千多个市政府部门、3万多个县政府部门编制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6万多个居委会和村委会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1万多个企事业单位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15万多个学校、医院、商场、酒店、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已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基层组织,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全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成。震后应急救援主要是指根据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快速测定和地震灾害的可能等级,组织实施相应等级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灾。抢险救灾包括受灾人员的抢救、次生灾害的处理、生命线工程抢险和灾民紧急安置、伤病员抢救和防疫、恢复生产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等。
历次破坏性地震的应急救援实践表明:自救互救是震后抢救生命最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经过训练的居民,开展自救互救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震后安置、社会安定等各方面,训练有素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居民能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据唐山地震被压埋人员挖救结果的统计,半小时内挖出的救活率高达99.3%,第一天挖出救活率为81.0%,第二天挖出的救活率急剧下降为33.7%。据汶川地震某部队救援统计,20分钟挖出的成活率为98%,30分钟为90%,1小时为63%,48小时为36%。这说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取决于抢救的时间,抢救的时间越早,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特别关键的时间是震后的几个小时。 另一项统计结果是,唐山市区地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约57万,除去死亡的13万余人,震后几天解放军救出的几万人之外,约有43万人左右是灾区人民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自救互救是震后减少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说,震后大部分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在几小时内到达,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只有依靠灾区群众积极自救互救。灾区群众自救互救行动,在抢救人员生命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要发扬“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3)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4)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5)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国家台网中心和地震所在省地震局会在十余分钟内向社会发布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并将可能造成的地震破坏级别上报政府,政府将依据地震灾害级别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级别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和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对应的国家地震应急救援响应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3%以上的地震灾害事件。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5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Ⅰ级地震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邻近灾区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其他省(区、市)人民政府视需求负责对受灾省(区、市)提供援助。
重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5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6.5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Ⅱ级地震应急响应,由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邻近灾区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省(区、市)进行支援,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较大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5级以上、6.5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对较大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Ⅲ级地震应急响应,由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负责对受灾市(地、州、盟)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指导。当灾害超出受灾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的承受能力时,由灾区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市(地、州、盟)进行支援,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造成人员受伤及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事件。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5级以上、5.5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对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实施国家Ⅳ级地震应急响应,由灾区所在地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或者省(区、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负责对受灾县(市、区、旗)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指导。当灾害超出受灾县(市、区、旗)人民政府的承受能力时,由灾区所在地市(地、州、盟)或者省(区、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视需求对受灾县(市、区、旗)进行支援,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发生地震灾害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是军队和武警,以及专业地震救援队伍。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是指在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中造成建(构)筑物倒塌时,对被压埋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的专门队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和互救,许多被困的人员被救出,但对于那些无专业设备难以救出的被压埋人员,则必须依靠专业地震救援队伍的救援。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现场后,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展开救援:1)评估救援区域。评估区域内存在幸存者的可能性、结构稳定性与水电气设施状况,关闭水电气设施以确保安全。2)封控现场。划定警戒区域,转移现场内居民,疏散围观群众,劝阻盲目救助,派出警戒人员,封锁现场。3)搜索。通过询问、调查等方法了解现场基本情况;用人工搜索、搜索犬搜索、仪器搜索等方法搜寻并探察所有空隙和坍塌建筑物中的空穴,以发现可能的幸存者,确定幸存者的准确位置。4)营救。使用专用顶升、扩张、剪切、钻孔、挖掘器械或工具,移除建筑物残骸,开辟通道,抵达幸存者所在位置,施行营救。5)医疗救护。对幸存者进行心理安慰,实施包扎、固定,迅速转移。专业的地震救援过程中,讲究“静”、“轻”、“慢”、“稳”,将安全和医疗贯穿科学救援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解救受困人员,同时保证救援队员的安全。在地震现场救援过程中,为了便于工作,专业地震救援队伍一般还把场地划分出以下区域:1)出入道路:必须保证人员、工具、装备及其他后勤需求顺利出入。另外,对出入口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幸存者或受伤的搜救人员迅速撤离。2)医疗援助区: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3)装备集散区:安全储存、维修及发放工具及装备的地方。4)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进食,一旦前方发生险情,这里的预备人员可以马上替换。5)紧急集合区域:搜救人员紧急撤退时的集结地。
目前,我国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包括1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26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上百支市县和特种行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于日成立,由解放军工程部队、地震技术专家和急救医疗等人员组成,共计230人左右。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配有8大类300多种装备及搜索犬20余条,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些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在汶川、玉树和芦山等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海南省地震局.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