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系品种或品种适合混栽的果树有哪些不会引起病菌超级小种产生的原因 2.多样性种植控制病害的生态原理 求大神

基本信息/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作者:
  :10位[] 13位[4]
  出版日期:
  定价:¥88.00 元
内容提要/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第1章简述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3、4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方法和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第5、6、7章简述了抗病基因、致病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第8、9章探讨了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和生态学基础;第10、11、12章介绍了遗传多样性品种搭配、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
编辑推荐/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本书是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搭配的应用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
目录/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1 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
  1.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1.3 遗传多样性与植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2.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2.3 微卫星(SSR)技术
  2.4 单多态性(SSCP)技术
  2.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
  2.6 CAPS标记技术
  2.7 RGA-PCR技术
  2.8 (DDRT-PCR)
  2.9 候选抗病基因技术
  2.10 生物芯片技术
  2.11 Rep-PCR技术
  2.12 营养亲和群()技术
  2.13 核糖体DNA基础的PCR技术
  2.14 无毒基因标记技术
  3 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
  3.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2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3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4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5 根结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6 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4 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田间试验研究方法
  4.1 常用的田间试验方法
  4.2 田间试验误差
  4.3 田间试验的常用设计
  4.4 植物病原物的田间接种方法
  4.5 田间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4.6 田间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4.7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举例
  4.8 在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中的应用
  5 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1 作物抗病基因研究概况
  5.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多样性
  5.3 植物非寄主抗性研究
  5.4 麦类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5 茄科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6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
  6.1 植物病原菌基因组研究概述
  6.2 植物病原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6.3 植物病原物基因组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布及特点
  6.4 植物病原物效应蛋白的多样性
  6.5 植物病原菌效应蛋白与寄主抗病基因之间的互作
  6.6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质的研究
  7 病原微生物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7.1 植物病原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7.2 植物病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7.3 遗传多样性研究
  8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基础
  8.1 学说
  8.2 寄主与病原物协同进化的遗传学基础
  8.3 混栽田间诱导抗性与抗病相关的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8.4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栽田间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9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9.1 作物病害流行与农田生态环境的关系
  9.2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湿度的影响
  9.3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光照的影响
  9.4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叶面温度的影响
  9.5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田间通风状况的影响
  9.6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病原菌孢子传播的影响
  9.7 水稻遗传多样性混合间栽对植株硅含量的影响
  10 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搭配的应用研究
  10.1 品种搭配的遗传学基础
  10.2 品种搭配对农艺性状的要求
  10.3 品种的时空搭配模式
  10.4 水稻遗传多样性种植的品种优化搭配的田间试验结果
  10.5 小麦遗传多样性种植的品种优化搭配的田间试验结果
  11 遗传多样性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
  11.1 时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品种轮换
  11.2 空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品种的合理布局
  11.3 时间与空间上利用遗传多样性——多品种混合间栽
  11.4 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技术参数研究
  11.5 水稻多品种混合间栽技术参数研究的田间试验结果
  12 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技术的示范推广
  12.1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技术规程
  12.2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12.3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示范、推广的地区和面积
  12.4 示范推广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
  12.5 示范推广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9:27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介绍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font color="#-15&&&&DOI: 10.3969/j.issn.X(n).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5;2. 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1;3. 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 玉溪 653100;4. 云南省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云南 易门 651100;5. 云南省大理州植保植检站, 云南 大理 671000
Effect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LI Jinbin1,
LAN Mingqing2,
YANG Jincheng3,
CHEN Xiangdong4,
LI Yueqiu5,
ZHU Youyong2,
LI Chengyun2
1.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 C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and Pest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3. Yuxi Cit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xi 653100, C4. Yimen County Extension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Yimen 651100, C5. Quarantine and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Dali Prefecture, Dali 671000, China
摘要&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条件下主要小种特异标记的检出率比净栽的低,净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32和条中29,出现频率分别为81.5%和78.5%,而混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29和水源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和18.8%;混栽田块中41.7%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58.3%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而净栽田块中75.0%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25.0%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表明小麦品种混栽能有效地减少单个叶片中的小种数,并显著降低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的出现频率,前者可能是减少病害严重度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可能对病害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相关文章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icit the effects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ion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mix-cultivation and monocultivation) in the fields. Five race-specific-markers (CY32, CY31, CY29, CY23 and Shuiyuan pathogype) were used to survey 113 disease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cultivation patter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minant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higher frequency under mono-cultivation than that of mix cultivation, the dominant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CY32 and CY29 under mono-cultivation,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were 81.5% and 78.5%,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CY29 and Shuiyuan pathotype under mix cultivation, the frequency of detection are 41.7% and 18.8%, respectively. The several race-specific-markers were detected in single infected leaf and 41.7% infected single leaf detected with more than two race-specific-markers, 58.3% infected single leaf detected with one race-specific-markers under mix cultivation pattern, while there were 75.0% infected leaves with more than two race-specific-markers, 25.0% infected single leaf detected with one race-specific-markers under mono-cultivation patter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 cultivation pattern can reduce races on single leave and suppress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dominant races of P.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n the fields significantly, subsequently reduced the servility and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Received ;
Fund:农业部小麦条锈病行业专项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
Corresponding Authors: 李成云(1964- ),男,云南祥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菌致病机制研究。E-mail:li.&&&
&Email: li.
About author: 李进斌(1972- ),男,云南楚雄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害控制研究。E-mail:
引用本文: &&
李进斌, 兰茗清, 杨进成, 陈向东, 李月秋, 朱有勇, 李成云.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11-15
LI Jinbin, LAN Mingqing, YANG Jincheng, CHEN Xiangdong, LI Yueqiu, ZHU Youyong, LI Chengyun.Effect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J]&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1-15
Copyright 2010 by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害品种抗性实验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